CN210836868U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36868U CN210836868U CN201921861520.6U CN201921861520U CN210836868U CN 210836868 U CN210836868 U CN 210836868U CN 201921861520 U CN201921861520 U CN 201921861520U CN 210836868 U CN210836868 U CN 2108368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light
- hole
- sliding
- gu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固定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且补光模组与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的厚度的空隙;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实现滑动操作,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通过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滑动至通孔的正下方,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从而既没有影响显示的整体性,又能够使得摄像头模组的拍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大大提升了全面屏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幕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终端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各大厂商都在追求全面屏的极致屏占比;对于终端而言,其显示屏一侧除了屏幕之外,所必须的显示外置部件还至少包括前置摄像头,而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全面屏的前置摄像头的处理,要么是在前面板上让出摄像头的位置,如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那么是采用升降式结构隐藏摄像头,前者屏幕显示缺乏整体性,后者终端则显得厚重,升降结构则降低了终端的一致性,因此尚无较为完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全面屏结构的屏幕显示整体性差,终端一体性差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补光模组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且所述补光模组与所述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的厚度的空隙;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实现滑动操作,且滑动的范围至少包括完全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和完全位于所述通孔投影范围之外;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完全远离所述通孔的投影范围,所述补光模组通过所述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滑动至所述通孔的正下方,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的上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
可选的,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实现滑动操作中,所述滑动连杆的滑动方向为过所述通孔的中心点的任意直线方向。
可选的,所述滑动连杆的滑动方向沿所述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与所述终端显示模组所安装于的终端的中框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的设置位置互换。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致。
可选的,当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的发光部分与所述通孔的尺寸一致,且所述补光模组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一致。
可选的,所述外框覆盖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通孔中。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固定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且补光模组与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的厚度的空隙;摄像头模组滑动连杆实现滑动操作,且滑动的范围至少包括完全位于通孔正下方,和完全位于通孔投影范围之外;在第一状态下,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完全远离通孔的投影范围,补光模组通过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滑动至通孔的正下方,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的上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下方设置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并且通过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背光模组下方的移动,分别采用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来填补通孔的位置,既没有影响显示的整体性,又能够使得摄像头模组的拍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大大提升了全面屏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通孔周围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显示模组,该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1、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背光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12的侧面,且沿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2固定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且补光模组2与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3的厚度的空隙;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连杆4实现滑动操作,且滑动的范围至少包括完全位于通孔正下方,和完全位于通孔投影范围之外;在第一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完全远离通孔的投影范围,补光模组2通过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滑动至通孔的正下方,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2的上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
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整体上是LCD显示模组,也就是主体为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根据其结构,按照从上到下的层叠,分别是若干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以及底部的外框13,其中,若干的光学膜片11,分别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各光学膜片11之间都是固定式的粘接,而在上增光膜的边沿一般还包括遮光膜,用于防止侧边漏光。遮光膜可以是遮光黑胶,可以起到遮光和粘接的作用。各光学膜片11的尺寸相仿,根据粘接的需求可以在各膜片的边沿设置相应的凸起和缺口。
导光板12是采用侧面入光的方式入光,而导光板12的作用是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从背光模组1的正面出射。导光板12的入光部分,通常是由柔性电路板加上若干阵列排布的LED光源构成,LED光源在柔性电路板的控制下发光,从导光板12的侧面入光,导光板12在经过折射和反射,将光从导光板12的顶部发出,经过各层光学膜片11之后,从背光模组1的顶部出光,使得出光均匀。柔性电路板和LED光源也可以认为是背光模组1的一部分,与导光板12以及各光学膜片11粘接在一起,相对位置固定。另外,一般而言导光板12的下部,还设置有反射的膜片,或者是通过外框13直接实现反射,用于将导光板12所折射到下方的光再反射上去。
外框13至少包覆在整个背光模组1的底部,通常还会包覆在背光模组1的侧面,将所有的光学膜片11也包覆在内;外框13的材质可以是纯胶框、纯铁框、或者是胶框和铁框的卡扣组合以及胶框和铁框一起注塑成型的胶铁一体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屏幕显示效果的整体性,以及保留前置摄像头模组3的功能,在背光模组1中,沿各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以及外框13,设有贯通的通孔,该通孔的作用可以让摄像头模组3透过通孔进行拍摄,不会被背光模组1所遮挡。而补光模组2,则是用于在摄像头模组3不工作的状态下,从用户的视觉上将通孔堵住,使得屏幕显示内容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屏幕处于显示状态,摄像头模组3并不工作,此时将补光模组2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为屏幕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屏幕处于前置拍摄状态,此时摄像头模组3需要工作,从而将摄像头模组3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透过通孔所提供的空间进行拍摄采集影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的位置,是可以进行置换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固定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且补光模组2与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3的厚度的空隙;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连杆4实现滑动操作,且滑动的范围至少包括完全位于通孔正下方,和完全位于通孔投影范围之外;在第一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完全远离通孔的投影范围,补光模组2通过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滑动至通孔的正下方,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2的上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分开设置,其中补光模组2固定设置在通孔的正下方,而且补光模组2上方与通孔之间具有空隙,这个空隙是用于容纳摄像头模组3的,摄像头模组3可以在通孔正下方和远离通孔的位置进行切换;具体的,摄像头模组3是通过滑动连杆4来实现滑动的前提下,在通孔正下方和远离通孔的位置进行切换。其中,滑动连杆4的滑动范围,至少要满足使得摄像头模组3整体位于通孔正下方,和摄像头模组3完全位于通孔投影范围之外两个极端的状态。在这样的结构下,仅需要对摄像头模组3进行滑动,就可以实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补光模组2或者是摄像头模组3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切换。具体的,在第一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远离通孔,完全位于通孔投影范围之外,此时位于通孔正下方的是原本就固定设置于通孔正下方的补光模组2,那么补光模组2就处于工作状态下,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再位于通孔的正下方,并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2的上方,从而可以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由于摄像头模组3仅需要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拍摄取景操作即可,因此无需对位于下方的补光模组2造成完全遮挡,只要摄像头模组3通过通孔的取景范围不受影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连杆4实现滑动操作中,滑动连杆4的滑动方向为过通孔的中心点的任意直线方向。滑动连杆4的作用是使得摄像头模组3可以在通孔所在的位置进行移动切换,而滑动操作的特点决定了摄像头模组3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往复运动;将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设置为过通孔中心的直线方向,可以提升滑动操作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连杆4的滑动方向为沿背光模组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背光模组1的形状整体上呈矩形,而为了更好的规划终端内的空间,滑动连杆4的滑动方向可以沿背光模组1的纵横方向,也就是沿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进行滑动。这里的滑动轨迹,也经过通孔的中心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与所述终端显示模组所安装于的终端的中框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阐述了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的设置方式,其中,补光模组的设置方式和摄像头模组的设置方式是可以互换的,也就是说,可以将补光模组设置在通孔的正下方,并通过活动连接实现与背光模组之间距离的接近和远离;将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实现沿背光模组的平面方向的滑动,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靠近背光模组,填补通孔进行背光显示操作,而摄像头模组则在滑动连杆的操作下远离通孔;在第二状态下,补光模组远离背光模组,摄像头模组则在滑动连杆的操作下插入补光模组让出的空间,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可以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背光模组1的出光方向一致。根据补光模组2的结构,可以分为与背光模组1类似的LCD模组,或者是自发光的LED模组,甚至可以直接是LED灯。其中,自发光的LED模组则具体可以包括OLED模组、micro LED模组以及mini LED模组。其中,当补光模组2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导光板12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其结构与背光模组1的结构类似,在这种情况下,补光模组2也可以称之为小背光模组,也就是小尺寸的背光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的尺寸大于等于通孔的尺寸。补光模组2的设置,需要保证其出光可以覆盖住整个通孔的区域,因此补光模组2的尺寸应当大于等于通孔的尺寸。具体的,可以直接设置补光模组2的发光部分与通孔的尺寸一致,且补光模组2的形状与通孔一致。一般而言,通孔的形状是根据摄像头模组3的形状疲匹配设置的,对于摄像头模组3包括单个摄像头而言,通孔的形状一般设置为圆形;而如果有多个摄像头,则根据多个摄像头的排布方式,设置通孔的形状为跑道形、圆角矩形等形状均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框13覆盖于背光模组1的底部,并延伸至通孔中。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避免边沿漏光等问题,外框13可以直接覆盖于背光模组1的底部,和背光模组1上的通孔的侧面,也就是将外框13直接延伸至通孔中,请参考图1中的外框13上升部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1、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背光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12的侧面,且沿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2固定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且补光模组2与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3的厚度的空隙;摄像头模组3滑动连杆4实现滑动操作,且滑动的范围至少包括完全位于通孔正下方,和完全位于通孔投影范围之外;在第一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通过滑动完全远离通孔的投影范围,补光模组2通过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滑动至通孔的正下方,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2的上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1下方设置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并且通过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在背光模组1下方的移动,分别采用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来填补通孔的位置,既没有影响显示的整体性,又能够使得摄像头模组3的拍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大大提升了全面屏的使用体验。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至少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补光模组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且所述补光模组与所述通孔之间具有大于等于摄像头模组的厚度的空隙;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实现滑动操作,且滑动的范围至少包括完全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和完全位于所述通孔投影范围之外;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完全远离所述通孔的投影范围,所述补光模组通过所述通孔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滑动至所述通孔的正下方,且同时位于补光模组的上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通过滑动连杆实现滑动操作中,所述滑动连杆的滑动方向为过所述通孔的中心点的任意直线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杆的滑动方向沿所述背光模组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与所述终端显示模组所安装于的终端的中框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的设置位置互换。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的发光部分与所述通孔的尺寸一致,且所述补光模组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覆盖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通孔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1520.6U CN210836868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1520.6U CN210836868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36868U true CN210836868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64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61520.6U Active CN210836868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3686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16051A1 (zh) * | 2021-12-21 | 2023-06-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屏下摄像组件和终端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61520.6U patent/CN2108368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16051A1 (zh) * | 2021-12-21 | 2023-06-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屏下摄像组件和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518431U (zh)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
CN211014934U (zh)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
CN211014933U (zh)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
CN105319772B (zh) | 显示组件 | |
CN107544111B (zh) | 面状照明装置 | |
CN211294502U (zh)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
CN101382255B (zh) |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 |
KR102332243B1 (ko) | 반사형 확산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1009191A (zh) | 显示模组 | |
TW201213976A (en) |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tereo display device | |
JP2014032860A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CN110908186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5650542A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WO2021104351A1 (zh) | 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1266907U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10836868U (zh) |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 |
US9655234B2 (en) |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 |
US20170059764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3031346B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 |
KR20120045426A (ko) |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113242334B (zh) | 曲面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 |
JP2004014527A (ja) | 面光源装置 | |
JP2009260174A (ja) | 発光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1193820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US10203443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