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3476A -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3476A
CN111193476A CN202010124257.3A CN202010124257A CN111193476A CN 111193476 A CN111193476 A CN 111193476A CN 202010124257 A CN202010124257 A CN 202010124257A CN 111193476 A CN111193476 A CN 111193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feedback
input
ampl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42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3476B (zh
Inventor
郁利民
李咏乐
徐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er Micro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er Micro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er Micro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er Micro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42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934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93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47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14066 priority patent/WO2021169240A1/zh
Priority to US17/134,391 priority patent/US11942909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34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34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4Negative-feedback-circuit arrangements with or without positive feedback
    • H03F1/342Negative-feedback-circuit arrangements with or without positive feedback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放大器和放大方法,其中,所述放大器包括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其中,输入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连接;其中,所述输入电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所述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Description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放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放大技术中,放大器将输入至放大器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输出信号。其中,输出信号中的部分输出信号可通过反馈电路反馈至放大器的输入端,以实现对放大器增益的调节。实现以上功能的放大器可称之为反馈放大器,相关反馈放大器中采用的反馈电路较为单一,而输入至放大器的信号可为不同的类型,单一的反馈电路无法满足输入至放大器的不同类型信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至少能够实现满足不同类型输入信号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大器,包括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其中,输入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连接;其中,所述输入电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
所述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输入信号包括第一子类型和第二子类型;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的第一反馈电路;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的第二反馈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容性元件、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一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二容性元件和第三电阻;其中,第二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其中,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第三电阻和第二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容性元件、第一电阻和导通电路;其中,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导通电路的一端连接;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导通电路、第一电阻和第一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放大器还包括选择电路;所述选择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连接;
所述选择电路,用于在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和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被导通;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被截止。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开关单元和二极管;其中,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被断开;在输入信号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被关闭;
所述二极管,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被截止;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被导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放大器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用于为所述放大电路进行供电以使所述放大电路工作于线性放大区;
所述放大电路,用于当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放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大方法,应用于放大器,包括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其中,输入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连接;其中,
通过所述输入电路对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接收;
通过所述放大电路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大器和放大方法,其中所述放大器包括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其中,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不同,从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为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确定与之对应的反馈电路,作为该类型的输入信号的目标反馈电路,并利用目标反馈电路将该类型输入信号的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从放大器包括的多个反馈电路中,为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确定出对应的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以实现反馈信号的反馈,实现放大器的正常放大。本申请实施例的放大器至少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输入信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反馈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反馈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反馈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器的功率-增益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放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放大器,在结构上,所述放大器包括输入电路101、放大电路102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在实际应用中,n的取值可以与输入电路101可接收的输入信号的类型的数量保持为一致,还可以小于输入电路101可接收的输入信号的类型的数量,具体视实际情况而灵活设定。
为方便描述,视放大电路102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各个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输入电路101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103a~103n的第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103a~103n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101连接。相当于,输入电路101接收输入信号(Din)。放大电路102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得到针对输入信号而产生的放大信号。其中,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由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的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电路101的输入端。将通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电路101的信号称之为反馈信号。
可以理解,输入电路101除了可以接收输入信号(Din),还可以接收针对该输入信号而产生的反馈信号(Df)。在存在有反馈信号的情况下,输入信号Din和反馈信号Df均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由放大电路102进行放大。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馈信号经由哪个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电路101的输入端,由输入至输入电路101的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决定。相当于,各个反馈电路对应于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从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为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确定与信号类型对应的反馈电路作为各类型输入信号的目标反馈电路。
在实现功能上,所述输入电路101,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
所述放大电路102,用于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具体的,所述放大电路102可通过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GaAS)、绝缘硅(Silicon-On-Insulator,SOI)和硅基(Silicon based,Si基)等工艺的功率放大器实现,还可通过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eterojunction bipolar transistor,HBT)、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共源共栅结构(Cascode)和栈(Stack)等结构功放实现,且实现方式不限于前述提到的放大器件或结构。
上述方案中,放大器包括有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从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为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确定与信号类型对应的反馈电路作为各类型输入信号的目标反馈电路,通过目标反馈电路将针对相应类型的输入信号而产生的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以实现放大电路102对输入信号和针对该输入信号而产生的反馈信号进行放大。放大器的这种设计,至少可满足不同类型输入信号的需求。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大器为反馈放大器。通过不同的反馈电路将针对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而产生的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101,并由放大电路102进行放大,实现放大器的正常放大功能。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输入电路101在接收到输入信号和针对该输入信号而产生的反馈信号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预处理。具体的,所述预处理包括过滤掉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中的干扰信号,并将过滤掉干扰信号的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传输至放大电路102,作为放大电路102的输入信号。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是被过滤掉干扰信号的信号,需要被放大的信号中不存在干扰,如此便可提高放大器放大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现上,输入电路101在接收输入信号时,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如电路连接方式)接收输入信号,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如天线)接收输入信号,所述输入信号为交流信号、直流信号或者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的结合信号。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初始阶段,仅有输入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在输入电路101仅接收到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放大电路102可以将针对输入信号而产生的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由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如此才产生针对该输入信号的反馈信号。在反馈阶段,可以理解,在初始阶段完成之后进入反馈阶段,输入电路101除了可以接收输入信号还可以接收反馈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传输至放大电路102中,由放大电路102对这两种信号进行放大,得到针对这两种信号的放大信号。该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重新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作为新的反馈信号。输入电路101将新的反馈信号传输至放大电路102,以再次放大。如此重复反馈形成闭环,以完成反馈放大器的放大功能。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输入信号包括第一子类型和第二子类型。
具体的,第一类型信号为通信设备工作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obile Communication,GSM)网络模式下所使用的第二代通信技术(2G)信号,第二类型信号为通信设备工作于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Evolution,EDGE)网络模式下所使用的第2.75代通信技术(2.75G)信号,反之亦可。第一类型信号也可以为2G信号,相应的第二类型为第三代通信技术(3G)信号、第四代通信技术(4G)信号或第五代通信技术(5G)信号;反之亦可。第一类型信号还可以为3G信号,相应的第二类型为4G或5G信号;反之亦可。第一类型信号还可以为4G信号,相应的第二类型为5G信号;反之亦可。
其中,以第一类型信号为2G信号,第二类型为2.75G信号为例。第一子类型信号为2.75G信号中的大信号,第二子类型信号为2.75G信号中的小信号。其中,小信号与大信号按照信号的功率划分,由放大电路102的性能确定。将输入信号按照功率大小进行划分,划分为大信号和小信号。一般情况下,大信号为功率大于等于25分贝毫瓦(decibel relativeto one milliwatt,dBm)的信号,由于功率过大,会使放大电路102的工作状态从线性放大区进入饱和区,而小信号为功率小于10dBm的信号,会使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小信号不需要太高的增益,但是需要较好的增益线性度,而大信号则相反。前述是以第一子类型信号为2.75G中的大信号、第二子类型信号为2.75G中的小信号为例,反之亦可。对于2G信号来说,不需要作大信号和小信号区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以放大器包括两条反馈电路(第一反馈电路103a和第二目标反馈电路103b),第一子类型信号为2.75G中的大信号、第二子类型信号为2.75G中的小信号为例,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基于输入信号的类型,将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103a~103n中的第一反馈电路103a作为目标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103a的电路结构可参照图4中的电路所示。第一反馈电路103a包括第一容性元件C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其中,第一容性元件C1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可以理解,图4仅为第一反馈电路103a的一种具体实现而已,其中的第一容性元件C1可以由其他容性电路来实现;电阻R1、R2还可以用其他等效于电阻的元器件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容性元件C1的电属性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使得在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能够将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由第一反馈电路103a、具体是依次经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和第一容性元件C1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以将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
可以理解,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进入第一反馈电路103a,依次流经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进行分压,以控制得到的反馈信号的信号大小。所述至少部分信号被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分压后剩下的信号经过第一容性元件C1,第一容性元件C1用于过滤掉直流成分,由此得到反馈信号。应该而知,反馈信号为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被两个电阻分压后的剩下信号中的交流成分。
上述方案中,针对第一类型(2G信号)或第一子类型(2.75G中的大信号)的输入信号,可将第一反馈电路103a作为这些类型的输入信号的目标反馈电路,也即第一反馈电路103a为对应于2G信号或2.75G中的大信号类型的输入信号的反馈电路,在输入信号为2G信号或2.75G中的大信号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a作为传输该类型信号的反馈信号的反馈电路。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的第二反馈电路103b。
具体的,当输入信号为第二类型信号如2.75G中的小信号的情况下时,将第二反馈电路103b作为传输该类型输入信号的反馈信号的目标反馈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的电路结构可参照图5中的电路所示。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包括第二容性元件C2和第三电阻R3;其中,第二容性元件C2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容性元件C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可以理解,图5仅为第二反馈电路103b的一种具体实现而已,其中的第二容性元件可以由其他容性电路来实现;电阻R3还可以用其他等效于电阻的元器件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二容性元件C2的电属性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使得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二容性元件C2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101中。也即,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反馈电路103b将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转化为需要的反馈信号。
在输入信号为2.75G中的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在经过第三电阻R3时被分压,消耗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的部分功率,将至少部分信号中除了被第三电阻R3被分压掉的信号输入至第二容性元件C2。第二容性元件C2滤除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剩下交流成分。被滤除直流分成的交流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
在第一反馈电路103a如图4所示、第二反馈电路103b如图5所示的情形下,为实现对目标反馈电路的选择,所述放大器还包括选择电路106(如图8所示);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103a、具体是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具体是第三电阻R3连接;
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从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输出,从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一端输入,依据输入信号的类型,所述选择电路106为所述至少部分信号选择目标反馈电路。具体的,所述选择电路106,用于在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和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将所述至少部分信号从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二端输出,进入第一反馈电路103a。而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b作为目标反馈电路,所述至少部分信号从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三端输出,进入第二反馈电路103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还可以通过另一种电路结构实现。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包括第一容性元件C1、第一电阻R1和导通电路DT;其中,第一容性元件C1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导通电路的一端连接;导通电路DT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如2.75G中的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导通电路、第一电阻R1和第一容性元件C1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101中。
其中,所述导通电路DT,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如2.75G中的小信号的情况下被导通;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如2G信号或为2.75G中的大信号的情况下被截止。具体的,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进入第二反馈电路103b,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导通电路DT导通,可正常工作,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消耗掉部分功率,再通过第一容性元件C1,将信号中的直流信号过滤掉,将被滤除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
上述方案中,为第二子类型的输入信号选取第二反馈电路103b作为该类型输入信号的反馈电路。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的输入信号选取第一反馈电路103a作为该类型输入信号的反馈电路。与第一反馈电路103a相比,第二反馈电路103b具有较少的电阻。也即在第二反馈电路103b相对于第一反馈电路103a具有较小的阻抗。
由于第二反馈电路103b相对于第一反馈电路103a具有较小的阻抗,因此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信号的情况下,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被第二反馈电路103b消耗掉的功率较少,获得的反馈信号较大,放大器获得了较深的反馈。这种较深的反馈可避免对第二子类型信号放大时,由于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过大而导致的放大电路102的工作状态容易从线性放大区进入饱和区,从而无法实现放大电路102的正常放大。第二反馈电路103b的这种设计避免放大电路102工作于饱和区,最大程度地使放大电路102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实现正常放大,且满足了第二子类型的输入信号对较好的增益线性度的需求。
可以理解,第一反馈电路103a相对于第二反馈电路103b,具有更大的阻抗,因此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通过第一反馈电路103a获得的反馈信号更小,放大器就能够获得较浅的反馈,这种较浅的反馈可获得放大电路的更大增益,但是对增益线性度的改善比较小,满足了第一类型和第一子类型的输入信号对高增益的需求。
上述方案中,在输入信号为2.75G中的小信号的情况下,确定第二反馈电路103b为目标反馈电路,导通电路DT导通,由于第二反馈电路103b相对于第一反馈电路103a具有较小的阻抗,因此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信号的情况下,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被第二反馈电路103b消耗掉的功率较少,获得较大的反馈信号,放大器获得了较深的反馈,从而保证对第二子类型信号放大时由于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过大而导致的放大电路102的工作状态从线性放大区进入饱和区、无法实现稳定地放大这一情况的出现。
在具体实现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通电路DT可以通过二种方式来实现:
实现方式一:导通电路DT为二极管或诸如CMOS的场效应管。可以选取导通电压在输入信号为2.75G小信号的情况下可使二极管或场效应管被导通以及导通电压在输入信号为2G或2.75G大信号的情况下可使二极管或场效应管被截止的二极管或场效应管。
实现方式二:如图6所示,导通电路DT包括依次连接的开关单元和二极管;其中,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被断开;在输入信号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被关闭;
具体的,所述开关单元可工作于断开或关闭状态。开关单元工作于哪个状态可基于通信设备中网络模式而确定。比如,当通信设备工作于GSM网络模式下时,设置为使用2G,则开关单元处于断开状态。当通信设备工作于EDGE网络模式或者其他网络模式下时,可设置开关单元处于关闭(闭合)状态。
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大器不仅应用于对2G信号和2.75G信号进行增益调整和线性度改善,还可以应用于对3G、4G或5G等各代通信技术中的信号进行增益调整和线性度改善。
通信设备从EDGE网络模式或者其他网络模式切换到GSM网络模式的话(如从5G、4G、3G或2.75G切换至2G),开关单元处于断开状态。通信设备工作于5G、4G、3G或2.75G的情况下时,开关单元处于闭合状态。
所述二极管,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被截止;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被导通。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放大器还包括供电电路104和感性元件105;所述供电电路104与所述放大电路102的电源端连接,用于为所述放大电路102进行供电以使所述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所述感性元件105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路104连接,所述感性元件105的另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102的电源端连接,用于隔离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中的交流信号;
在具体实现上,所述供电电源为直流电源,为放大电路102提供工作电压,使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实现对信号的正常放大。通过调节工作电压,可以改变放大电路102的放大倍数,如工作电压为VCC1时,放大倍数为A1倍,工作电压为VCC2时,放大倍数为A2倍。但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实现放大电路102的稳定放大,在对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时,放大电路102的放大倍数是一样的,也即供电电源为放大电路102提供的工作电压为固定的。
所述放大电路102,用于当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放大。
可以理解,放大电路102除了能够针对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获得放大信号,还能够确定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例如,放大电路102可以通过对放大信号进行采样,将采样得到的采样信号输入至目标反馈电路103a~103n,经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输入电路101。
上述方案中,可通过供电电路104和感性元件105,使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实现其正常工作。
接下来,通过结合图7~9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放大器作详细说明。其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大器的一种实现电路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放大器的另一种实现电路结构示意图。
先来看第一种电路实现,如图7所示,包括第一反馈电路103a(通过图4中的电路实现)和第二反馈电路103b(通过图6中的电路实现)、输入电路101、放大电路102、供电电路104和感性元件105。其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103a和第二反馈电路103b共用第一容性元件C1和第一电阻R1。所述供电电路104为直流电源VCC,所述导通电路DT包括开关单元Switch和二极管Diode。所述放大电路102为PA。感性元件105为电感L。可以理解,图7为一种反馈放大器的电路实现。
当输入信号为GSM模式下的2G信号时,导通电路中的开关单元为断开状态,目标反馈电路为第一反馈电路103a。输入电路101接收这一类型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中的大部分信号作为PA的输入信号传输至PA,PA对输入至自身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经由第一反馈电路103a得到反馈信号Df,并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放大信号中的除了前述至少部分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作为输出信号Dout输出。具体的,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过电阻R2、R1进行分压,电容C1过滤掉分压后剩下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剩下交流成分,电容C1将过滤后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
当输入信号为EDGE模式下的2.75G大信号时,开关单元Switch处于闭合状态。下面对这种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a作为目标反馈电路的原因进行说明。输入电路101接收这一类型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中的小部分信号依次流经电容C1和闭合的开关单元,在二极管Diode的负极(二极管的左侧)形成了第一电压V1。输入信号中的大部分信号作为PA的输入信号传输至PA,PA对输入至自身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在二极管Diode的正极(二极管的右侧)形成第二电压V2。由于输入信号是大信号,所以V1、V2都是大信号。V2-V1为小信号,V2-V1的值小于或等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Vgs,二极管Diode截止。二极管Diode截止,第二反馈电路103b无法被使用,第一反馈电路103a可被使用,作为目标反馈电路。放大电路102输出的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流经第一反馈电路103a中的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和第一容性器件C1得到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放大信号中的除了前述至少部分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作为输出信号Dout输出。具体的,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过电阻R2、电阻R1进行分压,电容C1过滤掉分压后剩下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剩下交流成分,电容C1将过滤后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
当输入信号为EDGE模式下的2.75G小信号时,开关单元Switch处于闭合状态。下面对这种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b作为目标反馈电路的原因进行说明。输入电路101接收这一类型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中的小部分信号依次流经电容C1和闭合的开关单元,在二极管Diode的负极(二极管的左侧)形成了第一电压V1。输入信号中的大部分信号作为PA的输入信号传输至PA,PA对输入至自身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在二极管Diode的正极(二极管的右侧)形成第二电压V2。由于输入信号是小信号,所以V2(被PA放大的信号)是大信号、V1是小信号,V2-V1为大信号,V2-V1的值大于二极管Diode的导通电压Vgs,二极管Diode导通。二极管Diode导通,第一反馈电路103a(第一反馈电路103a中的电阻R2被旁路)无法被使用,第二反馈电路103b可被使用,作为目标反馈电路。放大电路102输出的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流经第二反馈电路103b中的二极管、开关单元、电阻R1和电容C1得到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放大信号中的除了前述至少部分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作为输出信号Dout输出。具体的,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电阻R1进行分压,电容C1过滤掉分压后剩下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剩下交流成分,电容C1将过滤后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
再来看放大器的另一种具体实现,如图8所示,包括第一反馈电路103a(通过图4中的电路实现)和第二反馈电路103b(通过图5中的电路实现)、选择电路106、输入电路102、供电电路104和感性元件105。其中,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103a、具体是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具体是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供电电路104为一直流电源VCC。所述放大电路102为PA。感性元件105为电感L。可以理解,图8为一种反馈放大器的另一种电路实现。
当输入信号为GSM模式下的2G信号和EDGE模式下的2.75G大信号时,所述选择电路106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a为目标反馈电路,当输入信号为EDGE模式下的2.75G小信号时,所述选择电路106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b为目标反馈电路。具体的,所述选择电路106可以为一单刀双掷开关,一端连接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另一端在输入信号为2G信号和2.75G大信号时接在第一反馈电路103a上,在输入信号为2.75G小信号时接在第二反馈电路103b上。所述选择电路106还可以为继电器,在输入信号为2G信号和2.75G大信号时,控制连接第一反馈电路103a的开关吸起,连接第二反馈电路103b的开关落下,而在输入信号为2.75G小信号时则相反。
具体的,输入信号为2G信号和2.75G大信号时,都是大信号。下面对这种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b作为目标反馈电路的原因进行说明。输入电路101接收这一类型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中的大部分信号作为PA的输入信号传输至PA,PA对输入至自身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依据输入信号为大信号的信号类型,选择电路106通过接通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与第一反馈电路103a的连接,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a为目标反馈电路,使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流经第一反馈电路103a中的电阻R2、电阻R1和电容C1得到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放大信号中的除了前述至少部分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作为输出信号Dout输出。具体的,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过电阻R2、R1进行分压,电容C1过滤掉分压后剩下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剩下交流成分,电容C1将过滤后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
具体的,输入信号为2.75G小信号时,是小信号。下面对这种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b作为目标反馈电路的原因进行说明。输入电路101接收这一类型的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中的大部分信号作为PA的输入信号传输至PA,PA对输入至自身的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依据输入信号为小信号的信号类型,选择电路106通过接通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与第二反馈电路103b连接,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b为目标反馈电路,使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流经第二反馈电路103b中的电阻R3和电容C2得到反馈信号,将反馈信号反馈至输入电路101中。放大信号中的除了前述至少部分信号之外的其他信号作为输出信号Dout输出。具体的,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电阻R3、进行分压,电容C2过滤掉分压后剩下的信号中的直流成分,剩下交流成分,电容C2将过滤后的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的输入电路101在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后,将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进行相减,将相减后的信号作为PA的输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而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反馈电路103a和/或第二反馈电路103b反馈至输入电路101的反馈信号为负反馈信号,输入信号与负反馈信号一同作为PA的输入信号。与PA的输入信号仅为输入电路101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输入至PA的信号,如此便可避免由于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过大而导致的放大电路102容易从线性工作区切换到饱和区、无法实现正常放大的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馈电路可使得反馈信号为负反馈,能够保证PA工作于线性工作区,保证PA的正常放大。输入信号与负反馈信号一同作为PA的输入信号,可达到抑制输入信号的功率的作用(负反馈作用)。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放大器设置至少两条反馈电路103a~103n,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从至少两条反馈电路103a~103n中选择对应的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不同的反馈电路得到不同的负反馈信号,也即不同的反馈电路对输入信号的抑制程度不同(负反馈深浅不同)。例如,在输入信号为大信号(2G大信号和2.75G大信号)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a为目标反馈电路,由于第一反馈电路103a的阻抗比第二反馈电路103b大,对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的消耗更大,得到的反馈信号反馈较浅。在输入信号为小信号(2.75G小信号)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a为目标反馈电路,由于第二反馈电路103a的阻抗比第一反馈电路103b小,对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的消耗更小,得到的反馈信号反馈较深。通过不同的反馈电路对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的功率进行抑制,可延长被放大电路102线性放大的信号的功率范围,即改善放大增益的线性度。
下面结合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放大器如何改善增益线性度作详细描述。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放大器的功率-增益图,其中,功率为输入信号的功率。
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没有设置至少两条反馈电路103a~103n的情况下,放大电路102可以对功率在P0~P3范围内的输入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增益为g,但是,当输入信号的功率大于P3时,放大电路102的增益开始衰减,在输入信号的功率为P1时衰减1分贝(decibel,dB)。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设置至少两条反馈电路103a~103n的情况下,放大电路102可以对功率在P0~P1范围内的输入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增益为g,当输入信号功率超过P1时,放大电路102的增益才开始衰减,在达到P2时衰减1dB。其中,P0为能够使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的最小输入信号功率,P2>P1>P3>P0。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放大器,通过增加设置至少两条反馈电路103a~103n,可使放大电路102的增益线性度得到改善,具体的体现为延长了放大电路102对线性放大的信号功率范围,从而使放大器的放大性能更加稳定。
上述方案中,通过依据输入信号的类型,从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选择一条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将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由目标反馈电路得到负反馈信号,并将负反馈信号输入至输入电路101中。放大电路102再将负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加信号进行放大。其中,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为将输入信号拉低后的信号(输入信号与负反馈信号的相加相当于输入信号减去负反馈信号的绝对值),相对于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为输入电路101接收的输入信号的情况,被拉低后的信号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相当于输入至放大电路102的信号被抑制,改善放大增益的线性度。此外,为输入至输入电路101的不同输入信号选择对应的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满足了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的不同增益需求,使放大器的放大性能更加稳定。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放大方法,应用于放大器中。
所述放大器包括输入电路101、放大电路102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其中,输入电路101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101连接;
(步骤)S1001:通过输入电路101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
S1002:通过放大电路102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101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输入信号包括第一子类型和第二子类型;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的第一反馈电路103a;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103a~103n中的第二反馈电路103b。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反馈电路103a包括第一容性元件、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一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10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包括第二容性元件和第三电阻;其中,第二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其中,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第三电阻和第二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101。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包括第一容性元件、第一电阻和导通电路;其中,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导通电路的一端连接;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导通电路、第一电阻和第一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放大器还包括选择电路106;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10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103a连接;所述选择电路106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103b连接;
通过所述选择电路106,在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和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103a作为目标反馈电路,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103b作为目标反馈电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通电路,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被导通;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被截止。
上述方案中,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开关单元和二极管;其中,
所述开关单元,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被断开;在输入信号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被关闭;
所述二极管,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被截止;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被导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放大器还包括供电电路104;通过所述供电电路104与所述放大电路102的电源端连接,为所述放大电路102进行供电以使所述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
所述放大电路102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放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放大方法,由于该放大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的放大器相似,因此,放大方法的实施过程及实施原理均可以参见前述放大器的实施过程及实施原理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其中,输入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输入电路,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
所述放大电路,用于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输入信号包括第一子类型和第二子类型;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的第一反馈电路;
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的第二反馈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容性元件、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为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中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一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二容性元件和第三电阻;其中,第二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其中,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第三电阻和第二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第一容性元件、第一电阻和导通电路;其中,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容性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导通电路的一端连接;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依次经所述导通电路、第一电阻和第一容性元件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还包括选择电路;所述选择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电路连接;所述选择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反馈电路连接;
所述选择电路,用于在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和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一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
在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选择第二反馈电路作为目标反馈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电路,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信号被导通;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或第一子类型信号的情况下被截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开关单元和二极管;其中,
所述开关单元,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被断开;在输入信号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被关闭;
所述二极管,用于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一子类型的情况下被截止;在所述输入信号为第二子类型的情况下被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还包括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用于为所述放大电路进行供电以使所述放大电路工作于线性放大区;
所述放大电路,用于当工作于线性放大区,对所述输入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进行放大。
10.一种放大方法,应用于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路、放大电路和至少两个反馈电路;其中,输入电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一端连接;各个反馈电路的第二端分别与输入电路连接;其中,
通过所述输入电路对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接收;
通过所述放大电路将所述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放大,得到放大信号;
其中,所述反馈信号为所述放大信号的至少部分信号经过目标反馈电路反馈至所述输入电路的信号;所述目标反馈电路为在所述至少两个反馈电路中依据所述输入信号的类型而定的反馈电路。
CN202010124257.3A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Active CN1111934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257.3A CN111193476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PCT/CN2020/114066 WO2021169240A1 (zh) 2020-02-27 2020-09-08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US17/134,391 US11942909B2 (en) 2020-02-27 2020-12-26 Amplifier and amplifica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4257.3A CN111193476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3476A true CN111193476A (zh) 2020-05-22
CN111193476B CN111193476B (zh) 2022-10-14

Family

ID=70710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4257.3A Active CN111193476B (zh) 2020-02-27 2020-02-27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93476B (zh)
WO (1) WO20211692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9240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7383A (en) * 1988-10-13 1991-01-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Integrated compression amplifier having programmable threshold voltage
JP2001320253A (ja) * 2000-05-12 2001-11-16 Nec Miyagi Ltd 前置増幅回路
CN1438771A (zh) * 2002-02-12 2003-08-27 夏普株式会社 光接收机放大器电路和采用该电路的光学拾取器
CN1585263A (zh) * 2003-07-22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可变增益放大器件、控制器件及变频器件和通讯器件
CN2746651Y (zh) * 2004-10-20 2005-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反馈式线性功率放大器
CN101364791A (zh) * 2007-08-07 2009-02-11 曹志明 一种多频带可变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01589549A (zh) * 2007-01-31 2009-11-25 麦德托尼克公司 斩波稳定仪表放大器
CN102754334A (zh) * 2010-01-04 2012-10-24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带有反馈阻抗以用于稳定的输出的功率放大器
CN103259496A (zh) * 2012-02-15 2013-08-21 伍锦程 闭环负反馈调制-解调开关功率放大器
CN103329433A (zh) * 2011-01-19 2013-09-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输出模式切换放大器
CN103684283A (zh) * 2012-09-26 2014-03-26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包络检测器的ab类射频放大器
US20140184334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Amplifier with Variable Supply Power
CN207283507U (zh) * 2017-09-29 2018-04-27 成都腾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增益调节功能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电路
US20180123523A1 (en) * 2016-10-27 2018-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gain linearization for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CN207399145U (zh) * 2016-07-28 2018-05-22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可编程放大器
CN108206679A (zh) * 2016-12-20 2018-06-2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增益控制电路
US20190007002A1 (en) * 2016-03-25 2019-01-0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verload protection of low noise amplifiers
CN110350929A (zh) * 2018-04-04 2019-10-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射频集成电路、接收器和控制接收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985B (zh) * 2012-02-28 2017-04-12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装置的信号放大模块
US9112465B2 (en) * 2013-10-31 2015-08-1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igital calibration of programmable gain amplifiers
JP6349097B2 (ja) * 2014-02-04 2018-06-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入力信号増幅器
CN111193476B (zh) * 2020-02-27 2022-10-14 广州慧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7383A (en) * 1988-10-13 1991-01-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Integrated compression amplifier having programmable threshold voltage
JP2001320253A (ja) * 2000-05-12 2001-11-16 Nec Miyagi Ltd 前置増幅回路
CN1438771A (zh) * 2002-02-12 2003-08-27 夏普株式会社 光接收机放大器电路和采用该电路的光学拾取器
CN1585263A (zh) * 2003-07-22 2005-02-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可变增益放大器件、控制器件及变频器件和通讯器件
CN2746651Y (zh) * 2004-10-20 2005-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反馈式线性功率放大器
CN101589549A (zh) * 2007-01-31 2009-11-25 麦德托尼克公司 斩波稳定仪表放大器
CN101364791A (zh) * 2007-08-07 2009-02-11 曹志明 一种多频带可变增益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02754334A (zh) * 2010-01-04 2012-10-24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带有反馈阻抗以用于稳定的输出的功率放大器
CN103329433A (zh) * 2011-01-19 2013-09-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输出模式切换放大器
CN103259496A (zh) * 2012-02-15 2013-08-21 伍锦程 闭环负反馈调制-解调开关功率放大器
CN103684283A (zh) * 2012-09-26 2014-03-26 美国博通公司 用于包络检测器的ab类射频放大器
US20140184334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Peregrin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Amplifier with Variable Supply Power
US20190007002A1 (en) * 2016-03-25 2019-01-0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verload protection of low noise amplifiers
CN207399145U (zh) * 2016-07-28 2018-05-22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可编程放大器
US20180123523A1 (en) * 2016-10-27 2018-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gain linearization for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CN108206679A (zh) * 2016-12-20 2018-06-2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增益控制电路
CN207283507U (zh) * 2017-09-29 2018-04-27 成都腾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增益调节功能的射频功率放大器输出电路
CN110350929A (zh) * 2018-04-04 2019-10-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射频集成电路、接收器和控制接收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伟等: "低功耗CMOS UWB LNA设计综述", 《中国集成电路》 *
朱小珍等: "一种高单位增益带宽CMOS全差分运算放大器", 《现代电子技术》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9240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广州慧智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69240A1 (zh) 2021-09-02
CN111193476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4394B2 (en)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EP2387150B1 (en) Automatic bias control circuit for linear power amplifiers
EP2951922B1 (en) Improved resonance suppression for envelope tracking modulator
US9118282B2 (en) Power amplifier and amplification method thereof
EP3544179B1 (en) Amplifier with base current reuse
US20130249626A1 (en) Multiple power mode amplifier
US10797736B2 (en) Radio-frequency power amplification circuit and radio-frequency mode adjustment method
JP2006303744A (ja) 高周波電力増幅装置
JP5397307B2 (ja) 高周波電力増幅器
JP2018129711A (ja) 電力増幅回路およ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2008277882A (ja) 増幅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8277882A5 (zh)
US86880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asing a power amplifier
CN111193476B (zh)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CN115622514A (zh) 负载调制推挽式功率放大器
US11942909B2 (en) Amplifier and amplification method
KR102234848B1 (ko) 전력 증폭 회로
JP2019205006A (ja) 電力増幅回路
JP6384105B2 (ja) 電力増幅器
JP2011130257A (ja) 高周波増幅器
CN110995175A (zh) 一种放大器及放大方法
CN214256256U (zh) 一种天线放大器与天线装置
CN214507010U (zh) 一种多尔蒂功率放大器
WO2016130780A1 (en) Ac amplifier output impedance reduction
JP2009077449A (ja) 高周波電力増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unit c3-802, innovation building, 182 science Avenu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Huizhi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unit c3-802, innovation building, 182 science Avenu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MARTER MICROELECTRONICS (GUANG ZHOU)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