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8331B -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8331B
CN111188331B CN202010042702.1A CN202010042702A CN111188331B CN 111188331 B CN111188331 B CN 111188331B CN 202010042702 A CN202010042702 A CN 202010042702A CN 111188331 B CN111188331 B CN 1111883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el connection
steel pipe
steel
sliding tabl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27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8331A (zh
Inventor
龚春亮
刘友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zhou Liangy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zhou Liang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zhou Liangy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zhou Liangy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27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8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8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以及悬挂机构,横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固定,钢管桩的顶端上焊接套台,钢管桩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斜杆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上,一端套在滑台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移动的震动力,弹簧将勾板与套台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填充,利用弹簧吸收其横向震动,让钢管桩始终保持稳定,同时次悬挂杆绕第一转销旋转,调整次套板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现有钢结构通常使用支座作为连接构件,并在支座内设置抗震材料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效果,而抗震材料多为橡胶垫或弹簧,只能起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对于强地震,钢结构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振动极易损坏抗震材料,抗震效果差,并且钢结构极易损坏,缩短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申请号为201621417174.9的发明专利包括钢结构支腿,所述钢结构支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连接有支撑柱,还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为开口向上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凹槽底部的承压橡胶块,所述承压橡胶块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凹槽的槽底上,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凹槽,凹槽内竖向设置有滑杆和可在滑杆上滑动的滑块,滑块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连接,滑块与凹槽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所述摩擦片与凹槽的槽底接触,该发明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在现有设备中,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设计存在缺陷,针对这些情况,支撑板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不稳定,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不能有效的缓解地震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支撑板易在与支撑柱的连接部位发生断裂,影响钢结构的使用寿命,仅仅依靠第三弹性件不能带动支撑板复位,使用功能单一,局限性大,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钢结构的资源浪费,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以及悬挂机构,横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固定,钢管桩的顶端上焊接套台,钢管桩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
所述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之间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框,并在矩形框内安装支撑机构;
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主悬挂杆、次悬挂杆、主套板、次套板、第一转销、第二转销和勾板,主悬挂杆的顶端套入主套板并通过螺栓贯穿连接,主悬挂杆的底端与勾板的上表面焊接,次悬挂杆的顶端贯穿第一转销,并通过第一转销贯穿次套板与其活动连接,次悬挂杆的底端套在贯穿主悬挂杆的第二转销上,次悬挂杆绕第二转销旋转,勾板插入套台内;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斜杆、滑台和弹簧,第一平联的两侧加工容纳滑台的滑槽,斜杆的一端抵在四处的钢管桩上,斜杆的另一端与滑台之间通过球形铰链活动连接,滑台和滑槽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并对悬挂机构和支撑机构表面和连接处的毛刺抛光;
S2:钢管桩在选定的区域内挖出适配的基坑后,钢管桩插入基坑内,并使用机械使其下沉到指定的深度后停止;
S3:钢管桩之间分别通过点焊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并在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焊接处涂抹防锈漆,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的顶端插入横梁,根据柱腔梁弱的设置;
S4:第一平联加工的滑槽内卡入滑台,滑槽包覆滑台,使其不会脱离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水平的滑动,斜杆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上,一端套在滑台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移动的震动力,让钢管桩始终保持稳定;
S5: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通过点焊的套台保持通孔方向是贯通的,两侧的勾板插入通孔内,利用主套板与墙顶相连接,同时次悬挂杆绕第一转销旋转,调整次套板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进一步地,钢管桩以矩阵分布,第一平联、第二平联与钢管桩横截面构成“田”字型构件。
进一步地,勾板覆盖在套台顶面部位通过螺栓啮合,勾板插入套台的部分与套台之间通过弹簧完成固定。
进一步地,横梁、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的嵌插内部套有用于密封的垫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第一平联和第二平联的顶端插入横梁,滑槽包覆滑台,使其不会脱离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水平的滑动,斜杆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上,一端套在滑台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移动的震动力,弹簧将勾板与套台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填充,利用弹簧吸收其横向震动,让钢管桩始终保持稳定,同时次悬挂杆绕第一转销旋转,调整次套板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勾板和套台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机构结构图。
图中:1、钢管桩;11、第一平联;12、第二平联;13、套台;14、横梁;2、悬挂机构;21、主悬挂杆;22、次悬挂杆;23、主套板;24、次套板;25、第一转销;26、第二转销;27、勾板;3、支撑机构;31、斜杆;32、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1以及悬挂机构2,钢管桩1以矩阵分布,加固钢管桩1之间的牢固性,第一平联11、第二平联12与钢管桩1横截面构成“田”字型构件,横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11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12固定,钢管桩1的顶端上焊接套台13,钢管桩1和套台13之间通过电焊的方式,钢管桩1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14,横梁14、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的嵌插内部套有用于密封的垫块,垫块可以提高横梁14、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对多个钢管桩1的顶端进行位置限定,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之间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框,并在矩形框内安装支撑机构3。
参阅图2-3,悬挂机构2包括主悬挂杆21、次悬挂杆22、主套板23、次套板24、第一转销25、第二转销26和勾板27,主悬挂杆21的顶端套入主套板23并通过螺栓贯穿连接,利用螺栓将主悬挂杆21和主套板23之间连接,主悬挂杆21的底端与勾板27的上表面焊接,次悬挂杆22的顶端贯穿第一转销25,并通过第一转销25贯穿次套板24与其活动连接,次套板24绕第一转销25旋转,次悬挂杆22的底端套在贯穿主悬挂杆21的第二转销26上,次悬挂杆22绕第二转销26旋转,次悬挂杆22通过旋转来调节其角度,勾板27插入套台13内,勾板27覆盖在套台13顶面部位通过螺栓啮合,勾板27插入套台13的部分与套台13之间通过弹簧完成固定,弹簧将勾板27与套台13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填充,利用弹簧吸收其横向震动。
参阅图4,支撑机构3包括斜杆31、滑台32和弹簧,第一平联11的两侧加工容纳滑台32的滑槽,斜杆31的一端抵在四处的钢管桩1上,斜杆31的另一端与滑台32之间通过球形铰链活动连接,滑台32和滑槽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并对悬挂机构2和支撑机构3表面和连接处的毛刺抛光;
步骤二:钢管桩1在选定的区域内挖出适配的基坑后,钢管桩1插入基坑内,并使用机械使其下沉到指定的深度后停止;
步骤三:钢管桩1之间分别通过点焊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并在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焊接处涂抹防锈漆,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的顶端插入横梁14,根据柱腔梁弱的设置;
步骤四:第一平联11加工的滑槽内卡入滑台32,滑槽包覆滑台32,使其不会脱离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水平的滑动,斜杆31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1上,一端套在滑台32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1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31移动的震动力,让钢管桩1始终保持稳定;
步骤五: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通过点焊的套台13保持通孔方向是贯通的,两侧的勾板27插入通孔内,利用主套板23与墙顶相连接,同时次悬挂杆22绕第一转销25旋转,调整次套板24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的顶端插入横梁14,滑槽包覆滑台32,使其不会脱离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水平的滑动,斜杆31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1上,一端套在滑台32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1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31移动的震动力,弹簧将勾板27与套台13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填充,利用弹簧吸收其横向震动,让钢管桩1始终保持稳定,同时次悬挂杆22绕第一转销25旋转,调整次套板24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呈矩阵分布的钢管桩(1)以及悬挂机构(2),横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一平联(11)固定,纵向放置的钢管桩(1)中部之间通过第二平联(12)固定,钢管桩(1)的顶端上焊接套台(13),钢管桩(1)的顶端上安装有贯穿的横梁(14);
所述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之间构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矩形框,并在矩形框内安装支撑机构(3);
所述悬挂机构(2)包括主悬挂杆(21)、次悬挂杆(22)、主套板(23)、次套板(24)、第一转销(25)、第二转销(26)和勾板(27),主悬挂杆(21)的顶端套入主套板(23)并通过螺栓贯穿连接,主悬挂杆(21)的底端与勾板(27)的上表面焊接,次悬挂杆(22)的顶端贯穿第一转销(25),并通过第一转销(25)贯穿次套板(24)与其活动连接,次悬挂杆(22)的底端套在贯穿主悬挂杆(21)的第二转销(26)上,次悬挂杆(22)绕第二转销(26)旋转,勾板(27)插入套台(13)内;
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斜杆(31)、滑台(32)和弹簧,第一平联(11)的两侧加工容纳滑台(32)的滑槽,斜杆(31)的一端抵在四处的钢管桩(1)上,斜杆(31)的另一端与滑台(32)之间通过球形铰链活动连接,滑台(32)和滑槽的侧壁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并对悬挂机构(2)和支撑机构(3)表面和连接处的毛刺抛光;
S2:钢管桩(1)在选定的区域内挖出适配的基坑后,钢管桩(1)插入基坑内,并使用机械使其下沉到指定的深度后停止;
S3:钢管桩(1)之间分别通过点焊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并在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焊接处涂抹防锈漆,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的顶端插入横梁(14),根据柱腔梁弱的设置;
S4:第一平联(11)加工的滑槽内卡入滑台(32),滑槽包覆滑台(32),使其不会脱离的同时又不影响其水平的滑动,斜杆(31)的一端固定在钢管桩(1)上,一端套在滑台(32)上,并有弹簧抵着,在受到震动时,钢管桩(1)发生晃动时,弹簧会吸收斜杆(31)移动的震动力,让钢管桩(1)始终保持稳定;
S5: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通过点焊的套台(13)保持通孔方向是贯通的,两侧的勾板(27)插入通孔内,利用主套板(23)与墙顶相连接,同时次悬挂杆(22)绕第一转销(25)旋转,调整次套板(24)其角度,与墙顶完成连接,将钢结构的顶端进行上端固定的同时也利用构成的三角结构,完成对墙顶的支撑,提高其抗震的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管桩(1)以矩阵分布,第一平联(11)、第二平联(12)与钢管桩(1)横截面构成“田”字型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勾板(27)覆盖在套台(13)顶面部位通过螺栓啮合,勾板(27)插入套台(13)的部分与套台(13)之间通过弹簧完成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横梁(14)、第一平联(11)和第二平联(12)的嵌插内部套有用于密封的垫块。
CN202010042702.1A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Active CN111188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2702.1A CN111188331B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2702.1A CN111188331B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8331A CN111188331A (zh) 2020-05-22
CN111188331B true CN111188331B (zh) 2021-10-08

Family

ID=70706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2702.1A Active CN111188331B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833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8287B2 (ja) * 1994-12-01 1999-12-13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制振装置の鉄骨躯体への取付け工法
CN109138201B (zh) * 2018-08-28 2020-07-24 浙江甬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自锁型抗震支架
CN110005131A (zh) * 2019-03-01 2019-07-1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附加抗侧耗能装置的震后可恢复功能框架支撑体系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8331A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6434A (zh) 梁柱抗震连接节点及其连接方法
CN207348083U (zh) 一种缓冲减震式钢结构支撑装置
CN209194766U (zh) 一种建筑物隔震结构
CN205935236U (zh) 一种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柱脚节点
CN110145053B (zh) 一种消能减震墙体
CN111188331B (zh) 一种施工用钢结构抗震缓冲方法
CN111236287B (zh) 用于快速建造的整体式基础承台
CN211946011U (zh) 一种新型建筑塔吊防风抗震的塔吊基座
CN111364507B (zh) 一种摩擦耗能装置及自复位式摩擦延性分体柱
CN113123454A (zh) 一种连柱式双耗能-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0369312U (zh) 钢柱柱脚连接结构
CN108360556B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锚杆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74228U (zh) 一种防渗水的预制剪力墙竖向接缝的连接结构
CN113833339B (zh) 一种古建筑的抗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31184B (zh) 一种安全抗震多层缓冲建筑结构
CN214784747U (zh) 一种钢结构连接节点的加固结构
CN216142219U (zh)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01687080U (zh) 抗震低碳的建筑结构
CN109235683B (zh) 一种隔震建筑的抗拉装置及方法
CN214272114U (zh) 一种新型抗震建筑桩
CN115059180B (zh) 一种装配式抗震建筑系统
CN112211087B (zh) 可更换套接联排四向限位阻尼卡榫及其安装方法
CN216516268U (zh) 一种预埋板嵌入式建筑隔震层
CN220486554U (zh) 一种缓冲结构
CN115262613B (zh) 一种附着于承台的0号块落地支架悬臂式减振混凝土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