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592B -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592B
CN111182592B CN201811629002.1A CN201811629002A CN111182592B CN 111182592 B CN111182592 B CN 111182592B CN 201811629002 A CN201811629002 A CN 201811629002A CN 111182592 B CN111182592 B CN 111182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ceiving mode
receiving
switching eve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90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2592A (zh
Inventor
姜大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116290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259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JP2021536352A priority patent/JP2022515245A/ja
Priority to KR1020217020821A priority patent/KR102488545B1/ko
Priority to PCT/CN2019/121536 priority patent/WO2020134832A1/zh
Priority to SG11202107093VA priority patent/SG11202107093VA/en
Priority to EP19905096.4A priority patent/EP3905776A4/en
Priority to AU2019412231A priority patent/AU2019412231B2/en
Priority to CA3125219A priority patent/CA312521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1182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592A/zh
Priority to US17/360,309 priority patent/US2021032955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2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05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for alerting of incom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这样可以在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发生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Description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generation,5G)系统中,要求终端工作在一些特定的频段(例如:2.6GHz、3.5GHz或者4.8GHz)时,必须支持接收天线数为4。但某些场景下接收天线数为2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例如:下行信息为小数据包的情况,采用2个天线接收方式就能够满足需求,例如:满足业务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如果终端仍采用4个天线接收下行信息,则将导致终端耗费不必要的电量,不利于终端节省电能。另外,支持6GHz以上的高频段的终端可能安装了多个天线面板(Panel),该终端可以选择通过1个或者多个天线面板接收下行信号。
现有技术中,基站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或物理层信令配置终端工作在4个接收天线(简称4收(4Rx))或者2个接收天线(简称2收(2Rx))。然而这种通过基站配置会造成基站信令增加,不利于节省基站信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解决通过基站配置终端的接收天线所导致基站信令增加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步骤。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在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发生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能够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七;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八;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九;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十;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一;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二;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三;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5G系统以及后续演进通信系统。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也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并且也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
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其他CDMA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演进型UTRA((Evolution-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部分。LTE和更高级的LTE(如LTE-A)是使用E-UTRA的新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0和终端,终端记做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1,UE11可以与网络设备10通信(传输信令或传输数据)。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无线连接,为了方便直观地表示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图1中采用实线示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UE11,网络设备10可以与多个UE11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10可以为基站,该基站可以为通常所用的基站,也可以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ase station,eNB),还可以为5G系统中的网络设备(例如,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ase station,gNB)或发送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等设备。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01: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201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例如基站)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该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可以是与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相关的特定事件,当满足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可以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后,这样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当不满足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维持当前的接收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接收模式是指终端采用一定数量的接收元件接收信号的工作模式,其中,接收元件可以是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端口、接收通道、接收射频通道和接收天线面板中的任意一项。
该终端的接收模式的数量可以大于等于2个,例如,终端的接收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式和第二接收模式;又例如,终端的接收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模式、第二接收模式和第三接收模式。可以理解的是,终端的接收模式的数量大于2时接收模式切换的方式与终端的接收模式的数量为2个时接收模式切换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敷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终端是根据接收模式切换事件自动触发接收模式切换,避免由于基站配置所造成的基站信令增加的问题,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01:判断是否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执行步骤302;否则,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这样,由于终端是根据接收模式切换事件自动触发接收模式切换,避免由于基站配置所造成的基站信令增加的问题,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可选地,在步骤302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例如基站)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303: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或者第一数量可以为4,第二数量可以为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的具体值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终端的接收模式包括:第一接收模式和第二接收模式,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2个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4个接收元件,终端的当前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采用图3所示的流程,判断是否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中第一接收模式也可以对应4个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可以对应2个接收元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401:判断唤醒信号(Wake Up Signal,WUS)是否指示终端监听CDRXonduration timer内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如果WUS指示终端监听onduration timer内的PDCCH,执行步骤402;否则,执行步骤403;
可选地,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接收模式接收WUS。上述WUS位于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Connect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CDRX)的持续时间定时器(ondurationtimer)之前或者onduration timer内,WUS与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关联,该WUS指示终端是否监听PDCCH。
步骤4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4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4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终端没有收到指示终端监听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或者,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不监听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WUS位于CDRX的onduration timer之前或者onduration timer内,终端会检测WUS,WUS指示终端是否监听CDRX onduration timer里的PDCCH。根据WUS检测结果,终端会监听onduration timer里的PDCCH或不监听ondurationtimer里的PDCCH。
示例性地,在CDRX时,终端通过2Rx(两收,即2个接收天线)接收WUS,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监听CDRX onduration timer内的PDCCH,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例如:切换到4RX);否则,不切换(例如:不切换到4Rx)。可选的,终端切换到4Rx(4收,即4个接收天线)之后,将4Rx的相关信息上报给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501:判断终端的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非激活定时器(CDRX-Inactivitytimer)是否启动,终端工作在第一接收模式;如果CDRX-Inactivity timer启动,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3;
步骤5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504;
步骤5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505;
步骤5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5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5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终端的CDRX-Inactivity timer没有启动,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CDRX的onduration timer期间,终端会监听PDCCH,如果收到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会启动CDRX-Inactivity timer并持续监听PDCCH;如果没有收到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则终端会在onduration timer之后进入非连续性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关闭(OFF)。
示例性地,在onduration timer期间且CDRX-Inactivity timer没启动,终端工作在2Rx,例如:通过2Rx接收PDCCH承载的信息;如果CDRX-Inactivity timer启动,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例如切换到4RX);否则,不切换(例如不切换到4Rx)。可选的,终端切换到4Rx之后,将4Rx的相关信息上报给gN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判断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是否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终端工作在第一接收模式;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执行步骤602;否则,执行步骤603;
可选地,目标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或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onfigured Scheduling RNTI,CS-RNTI)加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预定时间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预定时间可以是网络配置或者协议约定的。
步骤6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604;
步骤6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605;
步骤6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6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6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4,第二数量可以为2,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激活态时,终端在激活(active)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上在一定的定时器(timer)内没有收到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则终端切换到默认(default)下行BWP。
示例性地,RRC激活态,且终端工作在4Rx时,终端在active BWP上在一定的timer内没有收到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则终端切换到default下行BWP,同时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终端切换到更少的天线数(比如终端切换到2Rx,假设终端工作在active BWP时终端工作在4Rx);否则,维持4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701:判断终端是否接收到寻呼(paging)消息,终端工作在第一接收模式;如果接收到寻呼消息,且寻呼消息与终端相关,执行步骤702;否则,执行步骤703;
步骤7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704;
步骤7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705;
步骤7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7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7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如果终端没有接收到寻呼消息,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或者,如果终端接收到寻呼消息,但寻呼消息与终端无关,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寻呼消息与终端相关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寻呼消息的PDCCH或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标识(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地震海啸预警系统(Earthquake Tsunami Warning System,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商业移动警报系统(Commercial Mobile Alert System,CMA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不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CMAS。
图7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RRC空闲模式或激活模式(RRC idle/activemode),终端每隔一段时间监听寻呼消息,寻呼消息会指示终端系统消息(SystemInformation,SI)更新,或者有下行数据等。
示例性地,终端通过2Rx接收寻呼消息,如果系统寻呼该终端,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例如切换到4Rx),并接收后续信息;否则,维持2Rx。
示例性地,终端通过2Rx接收寻呼消息,如果系统寻呼了该终端且寻呼原因不是系统信息更新,则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例如切换到4Rx);否则,维持2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801:判断WUS是否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执行步骤802;否则,执行步骤803;
可选地,通过第一接收模式接收WUS,WUS位于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之前,所述WUS与所述寻呼时机关联,该WUS指示终端是否监听PDCCH;
步骤8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804;
步骤8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805;
步骤8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804之后,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8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或者,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不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图8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RRC idle/active mode时,终端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个寻呼周期(paging cycle))监听位于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之前的WUS,WUS会指示终端是否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
示例性地,终端通过2Rx接收PO之前的WUS,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4Rx以接收寻呼消息;否则,不需要切换到4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901:获取终端接收的WUS,WUS位于寻呼时机之前,终端工作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式,WUS与寻呼时机关联,该WUS指示终端是否监听PDCCH;
步骤902:判断WUS是否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如果WUS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且终端通过第一接收模式接收到的寻呼消息与该终端相关,执行步骤903;否则,执行步骤904;
步骤903: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905;
步骤904: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执行步骤906;
步骤905: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905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906: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示例性地,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不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或者,如果终端接收的WUS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但接收到的寻呼消息与该终端无关,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寻呼消息与终端相关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CMA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不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CMAS。
图9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RRC idle/active mode时,终端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个寻呼周期(paging cycle))监听位于寻呼时机(Paging Occasion,PO)之前的WUS,WUS会指示终端是否监听对应的paging。
示例性地,终端通过2Rx接收PO之前的WUS,如果WUS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终端通过2Rx接收寻呼消息,如果寻呼消息指示系统寻呼该终端,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4Rx接收后续信息;否则,维持2Rx。
示例性地,终端通过2Rx接收PO之前的WUS,如果WUS指示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终端通过2Rx接收寻呼消息,如果寻呼消息指示系统寻呼该终端且寻呼原因不是系统信息更新,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4Rx接收后续信息;否则,维持2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001:判断终端关于默认下行带宽部分(default Downlink BWP)的计时器是否超时息,终端工作在第一接收模式,且终端处于RRC连接(RRC connected)态;如果计时器超时,执行步骤1002;否则,执行步骤1003;
步骤10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004;
步骤10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005;
步骤10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10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10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终端关于default Downlink BWP的计时器没有超时,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4,第二数量可以为2,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示例性地,终端在RRC连接(RRC connected)态且配置了4Rx,如果在定时器(timer)内没有收到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则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2Rx;否则,维持4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发生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11,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01:判断终端是否从RRC连接态进入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终端处于RRC连接态时配置了第一接收模式;如果终端从RRC连接态进入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执行步骤1102;否则,执行步骤1103;
步骤11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104;
步骤11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105;
步骤11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11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11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大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4,第二数量可以为2,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示例性地,终端在RRC connected状态且配置了4Rx,如果进入空闲(idle)态或者非激活(inactive)态,则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2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201:判断终端是否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进入RRC连接态,终端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时配置了第一接收模式;如果是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进入RRC连接态,执行步骤1202;否则,执行步骤1203;
步骤12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204;
步骤12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205;
步骤12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12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12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示例性地,终端在idle态或者inactive态工作在2Rx,进入RRC connected状态,则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4Rx。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301:判断终端对目标信号的测量量是否低于预设门限值,终端工作在第一接收模式,或者终端配置了第一接收模式;如果测量量低于预设门限值,执行步骤1302;否则,执行步骤130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信号可以是同步信号广播信道块(SynchronizationSignal and PBCH block,SSB)或CSI参考信号(CSI Reference Signal,CSI-RS)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测量量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或者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预设门限值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预设门限值是网络配置或者协议约定。
步骤13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304;步骤13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305;
步骤1304: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可选地,在步骤13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13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所述终端对目标信号的测量量高于所述预设门限值,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可以为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示例性地,基站配置了2Rx或者终端工作在2Rx,当终端对目标信号(例如SSB或者CSI-RS)的测量量(例如RSRP、RSRQ或SINR)满足预设条件,例如:RSRP、RSRQ或SINR低于预设门限值时,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例如切换到4Rx);若高于预设门限值,则维持2Rx。可选的,终端切换到4Rx之后,将4Rx的相关信息上报给gN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参见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终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401:判断终端是否检测到新空口未授权(NR unlicensed,NRU)系统的初始信号(initial signal),终端工作在第一接收模式,或者终端配置了第一接收模式;如果检测到初始信号,则执行步骤1402;否则,执行步骤1403;
步骤1402:确定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404;
步骤1403:确定没有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然后执行步骤1405;
可选地,在步骤1404之后,终端可以向网络侧发送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例如,终端通知网络侧(例如基站):终端已经切换到了第二接收模式。
步骤1405: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检测到NRU系统的initial signal,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例如,维持终端的接收模式为第一接收模式,不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其中,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第一数量小于第二数量。例如:第一数量可以为2,第二数量为可以4,当然并不限于此。或者,第一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与第二模式的终端的接收元件个数相同,但是具体接收原件元件不同;例如,第一模式对应第一个天线面板,第二模式对应第二个天线面板。
示例性地,新空口未授权(NR unlicensed,NRU)系统中,基站配置了2Rx或者终端工作在2Rx,当终端检测到initial signal,触发天线自适应切换到4Rx。当终端未检测到initial signal,维持2Rx。可选的,终端切换到4Rx之后,可以将4Rx的相关信息上报给gNB。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终端的接收模式进行调整,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如果不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则对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当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时自动触发终端的接收模式切换,在节省基站信令的同时,可以降低终端功耗或者满足终端性能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由于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相似,因此该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敷述。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该终端1500包括:
处理模块1501,用于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还用于如果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唤醒信号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不监听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或所述终端没有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WUS通过所述第一接收模式接收,所述WUS与所述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关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的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非激活定时器CDRX-Inactivity timer启动,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的CDRX-Inactivity timer没有启动,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目标PDCCH的CRC通过C-RNTI或CS-RNTI加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接收到寻呼消息,且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相关,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寻呼消息,或所述终端接收到寻呼消息,且接收到的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则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不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或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WUS位于寻呼时机之前,且所述WUS与所述寻呼时机关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且接收到的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相关,则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的WUS;或者,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不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或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但接收到的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WUS位于寻呼时机之前,所述WUS与所述寻呼时机关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相关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CMAS;
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不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所述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CMAS。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终端关于defaultDownlink BWP的计时器超时,则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终端关于defaultDownlink BWP的计时器没有超时,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从RRC连接态进入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进入RRC连接态,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对目标信号的测量量低于所述预设门限值,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对目标信号的测量量高于所述预设门限值,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测量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以及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中的至少一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检测到新空口未授权NRU系统的初始信号initial signal,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该处理模块1501进一步用于: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检测到NRU系统的initial signal,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终端1500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侧发送所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所述终端的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所述终端的接收元件;
其中,所述接收元件为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端口、接收通道、接收射频通道或者接收天线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6所示,图16所示的终端1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601、存储器16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604和用户接口1603。终端1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6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6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05。
其中,用户接口16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602保存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6021和应用程序16022。
其中,操作系统16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6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6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602保存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6022中保存的程序或指令,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在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核心网接口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所述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唤醒信号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的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非激活定时器CDRX-Inactivity timer启动,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且接收到的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相关,则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
或者,
如果终端关于默认下行带宽部分default Downlink BWP的计时器超时,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检测到新空口未授权NRU系统的初始信号initial signal,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不监听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或所述终端没有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PDCCH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的CDRX-Inactivity timer没有启动,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通过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或配置调度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S-RNTI加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所述寻呼消息,或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寻呼消息,且接收到的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不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或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的WUS,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不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或所述终端没有接收到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的WUS,或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但接收到的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相关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标识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地震海啸预警系统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商业移动警报系统CMAS;
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无关不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所述寻呼消息的PDCCH或PDSCH传输的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ID相关的信息,所述寻呼消息指示系统信息更新,所述寻呼消息指示ETWS,以及所述寻呼消息指示CMAS。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终端关于default Downlink BWP的计时器没有超时,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终端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进入RRC连接态,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对目标信号的测量量高于预设门限值,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测量量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以及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中的至少一项。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如果不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没有检测到NRU系统的initial signal,确定没有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对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不进行调整。
15.根据权利要求1、2、3、4、5、7、8、9、11、12、13、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所述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网络侧发送所述第二接收模式的相关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2、3、4、5、7、8、9、11、12、13、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式对应第一数量的所述终端的接收元件,所述第二接收模式对应第二数量的所述终端的接收元件;
其中,所述接收元件为接收天线、接收天线端口、接收端口、接收通道、接收射频通道或者接收天线面板。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所述如果发生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包括: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唤醒信号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CDRX持续时间定时器内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的连接态下的非连续性接收-非激活定时器CDRX-Inactivity timer启动,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目标PDC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接收的WUS指示所述终端监听对应的寻呼消息,且接收到的所述寻呼消息与所述终端相关,则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
或者,
如果终端关于默认下行带宽部分default Downlink BWP的计时器超时,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或者,
如果所述终端检测到新空口未授权NRU系统的初始信号initial signal,确定发生所述接收模式切换事件,将所述终端的接收模式由第一接收模式切换到第二接收模式。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1629002.1A 2018-12-28 2018-12-28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1182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9002.1A CN111182592B (zh) 2018-12-28 2018-12-28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KR1020217020821A KR102488545B1 (ko) 2018-12-28 2019-11-28 수신 모드 전환 방법 및 단말
PCT/CN2019/121536 WO2020134832A1 (zh) 2018-12-28 2019-11-28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SG11202107093VA SG11202107093VA (en) 2018-12-28 2019-11-28 Method for reception mode switching and terminal
JP2021536352A JP2022515245A (ja) 2018-12-28 2019-11-28 受信モード切り替えの方法及び端末
EP19905096.4A EP3905776A4 (en) 2018-12-28 2019-11-28 RECEPTION AND TERMINAL MODE CHANGE PROCEDURE
AU2019412231A AU2019412231B2 (en) 2018-12-28 2019-11-28 Receiving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A3125219A CA3125219A1 (en) 2018-12-28 2019-11-28 Method for reception mode switching and terminal
US17/360,309 US20210329555A1 (en) 2018-12-28 2021-06-28 Method for reception mode switching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9002.1A CN111182592B (zh) 2018-12-28 2018-12-28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592A CN111182592A (zh) 2020-05-19
CN111182592B true CN111182592B (zh) 2021-09-14

Family

ID=7062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9002.1A Active CN111182592B (zh) 2018-12-28 2018-12-28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29555A1 (zh)
EP (1) EP3905776A4 (zh)
JP (1) JP2022515245A (zh)
KR (1) KR102488545B1 (zh)
CN (1) CN111182592B (zh)
AU (1) AU2019412231B2 (zh)
CA (1) CA3125219A1 (zh)
SG (1) SG11202107093VA (zh)
WO (1) WO20201348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0201907070SA (en) * 2019-07-31 2021-02-25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dci for v2x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US20210377860A1 (en) * 2020-05-26 2021-12-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sav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449624A (zh) * 2020-10-31 2022-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209501A (zh) * 2022-05-26 2022-10-18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和lte-v2x的自动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6782177B (zh) * 2023-08-23 2024-0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车载天线系统配置调整方法、装置、车辆、介质及芯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377A (zh) * 2014-06-30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18144632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Apple Inc. Fast switching between control channels dur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9405A (ja) * 2008-10-28 2010-05-13 Kyocera Corp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535538B2 (ja) * 2009-07-07 2014-07-0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制御方法
JP5221617B2 (ja) * 2010-09-24 2013-06-2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811922B2 (en) * 2011-04-18 2014-08-19 Apple Inc. LTE/1X dual-standby with single-chip radio
US8744502B2 (en) * 2011-08-12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to transceiver mapping of a multimode wireless device
US9408052B2 (en) * 2012-12-21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ower conservation in emergency broadcast message reception
US9337982B2 (en) * 2013-04-05 2016-05-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antenna management in LTE
US9521563B2 (en) * 2015-04-22 2016-12-13 Apple Inc.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multiple antennas in mobile devices having multiple SIMs
EP3343794A1 (en) * 2015-08-27 2018-07-04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direction method
WO2017122752A1 (ja) * 2016-01-15 2017-07-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638667B1 (ko) * 2016-06-17 202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WO2018066923A1 (en) * 2016-10-07 2018-04-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energy saving mechanisms for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75760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Intel Corporation Wake up signal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nd 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 devices
CN110754117B (zh) * 2017-05-04 2023-07-04 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唤醒信号操作
US10841876B2 (en) * 2017-05-15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ake-up signal (WUS) and wake-up receiver (WUR)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505803B2 (en) * 2017-06-15 2019-12-10 Mediatek Inc. Power-efficient operation for wider bandwidth
WO2019098906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377A (zh) * 2014-06-30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天线的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WO2018144632A1 (en) * 2017-01-31 2018-08-09 Apple Inc. Fast switching between control channels dur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triggering adaptation of UE pow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vivo;《3GPP TSG RAN WG1 #95,R1-1812331》;20181116;全文 *
Triggering Adaptation of UE Pow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Qualcomm Incorporated;《3GPP TSG-RAN WG1 Meeting #95,R1-1813448》;20181116;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412231A1 (en) 2021-07-29
WO2020134832A1 (zh) 2020-07-02
EP3905776A4 (en) 2022-03-02
KR20210096246A (ko) 2021-08-04
JP2022515245A (ja) 2022-02-17
SG11202107093VA (en) 2021-07-29
EP3905776A1 (en) 2021-11-03
CA3125219A1 (en) 2020-07-02
AU2019412231B2 (en) 2022-12-22
KR102488545B1 (ko) 2023-01-12
US20210329555A1 (en) 2021-10-21
CN111182592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6103B (zh) 节能模式的切换方法、节能模式的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182592B (zh) 接收模式切换的方法及终端
WO2019233369A1 (zh) 节能状态转换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892770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21016867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243128A (zh) 一种控制终端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JP2022501869A (ja) 不連続伝送の方法とデバイス
CN111800801B (zh) Pdcch的监听方法和设备
CN112020891B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US11546898B2 (en)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device
WO2019233188A1 (zh) 节能信号发送的方法、节能信号接收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A3064965C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602007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6095794A (zh) 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54696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RU2789851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режима приема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WO2022213392A1 (en) Paging enhancement mechanism
CN113966007A (zh) Csi-rs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