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198A -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198A
CN111182198A CN201811348974.3A CN201811348974A CN111182198A CN 111182198 A CN111182198 A CN 111182198A CN 201811348974 A CN201811348974 A CN 201811348974A CN 111182198 A CN111182198 A CN 111182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distance
angle
shot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89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情
刘其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489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21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2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19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移动设备响应拍摄指令进而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对拍摄目标进行快速对焦,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照相装置中,均采用一个摄像头的结构方式,单个摄像头每次只能拍摄一定范围的照片,不能够实现同眼睛所看到的完全一致。同时,基于手机拍照,都会有一个寻找聚焦点的过程。但是在某些场景下,例如夜晚,由于场景黑暗,摄像头无法检测到细节信息,就不会去对焦,进而导致对焦速度特别慢或者无法对焦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目前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单摄像头的对焦速度特别慢或者无法对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该方法包括:移动设备接收拍摄指令,移动设备具有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移动设备响应拍摄指令进而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其中,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包括: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将对焦点放在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角度上,并且把对焦的焦距调整至与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对应。
其中,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包括:获得每帧第一拍摄图像中被摄主体的第一图像坐标和第二拍摄图像中被摄主体的第二图像坐标;根据同一帧第一图像坐标与第二图像坐标,计算得到第一图像坐标与第二图像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距离;获取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第一间距;获取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的焦平面与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在平面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第一坐标距离、第一间距以及第二间距,得到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的距离;根据第一图像坐标或第二图像坐标,得到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的角度。
其中,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包括:根据第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三距离;根据第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一角度和第二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二角度,得到第三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三角度;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其中,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之后,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取景框的位置坐标范围;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判断第三帧被摄主体是否位于取景框内;若是,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若否,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无效数据,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其中,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之后,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预设距离阈值和预设夹角阈值;判断第三距离是否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若是,则判断第三角度是否在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若是,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若第三距离不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和/或第三角度不在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则判断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无效数据,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其中,在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步骤之前,方法进一步包括:设置平滑参数;根据平滑参数对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进行平滑处理,以使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拍摄参数对应进行平滑处理后的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
其中,在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步骤之后,方法进一步包括:存储多个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根据多个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得到平滑参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移动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处理器耦接存储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处理器用于接收拍摄指令,并响应拍摄指令进而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利用三角测距原理,处理器用于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处理器用于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处理器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能够根据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确定出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实现对拍摄目标进行快速对焦,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四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五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六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一实施例的第七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移动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该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包括:
S101:移动设备接收拍摄指令,移动设备具有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
具体的,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位于移动设备的同一平面上,例如,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均为后置摄像头或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均为前置摄像头。
S102:移动设备响应拍摄指令进而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
具体的,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中包含被摄主体A,第二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中也包含被摄主体A。由于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有一定间距,因此,同一帧时,被摄主体A在第一拍摄图像中的位置坐标与其在第二拍摄图像中的位置坐标不相同。
S103: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
具体的,除了三角测距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计算图像的深度信息,比如,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针对同一个场景拍照时,场景中的物体距离摄像头的距离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成像的位移差、姿势差等成比例关系。在此不做限定。
S104: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具体的,若第一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距离L1,第二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距离L2,则可计算出下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距离L3,其中,L3-L2=L2-L1,距离L3=2*L2-L1。
若第一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角度α,第二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角度β,则可计算出下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角度ρ,角度ρ=2*β-α。
若第一帧时刻被摄主体的位置向量Z1(x1,y1,z1),第二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位置向量Z2(x2,y2,z2),则可计算出下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位置向量Z3(x3,y3,z3),x3=2*x2-x1,y3=2*y2-y1,z3=2*z2-z1。
S105: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的角度;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能够根据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确定出双摄像头共同的最终对焦位置,实现对拍摄目标进行快速对焦,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包括: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将对焦点放在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角度上,并且把对焦的焦距调整至与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对应。
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
S201:获得每帧第一拍摄图像中被摄主体的第一图像坐标和第二拍摄图像中被摄主体的第二图像坐标。
S202:根据同一帧第一图像坐标与第二图像坐标,计算得到第一图像坐标与第二图像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距离。
具体的,每帧被摄主体A在第一拍摄图像的二维位置坐标(x,y)和第二拍摄图像中的二维位置坐标(x’,y’),根据二维位置坐标(x,y)和二维位置坐标(x’,y’)可以计算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差为d。
S203:获取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第一间距。
具体的,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第一间距为B,为一定值。
S204:获取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的焦平面与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在平面之间的第二间距。
具体的,获取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的焦平面与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在平面之间的第二间距为f,为一定值。
S205:根据第一坐标距离、第一间距以及第二间距,得到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的距离。
具体的,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的距离Z=(B*f)/d
S206:根据第一图像坐标或第二图像坐标,得到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的角度。
具体的,已知被摄主体的第一图像坐标A:(X1,Y1),第一摄像头的坐标B:(X2,Y2),第二摄像头的坐标C:(X3,Y3),AB向量为(X2-X1,Y2-Y1),AC向量为(X3-X1,Y3-Y1),BC向量为(X3-X2,Y3-Y2)
COS∠A=[(X2-X1)(X3-X1)+(Y2-Y1)(Y3-Y1)]/|AB||AC|,其中:|AB|=[(X2-X1)^2+(Y2-Y1)^2]^0.5,|AC|=[(X3-X1)^2+(Y3-Y1)^2]^0.5,
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的角度:
θ=Arccos{[(X2-X1)(X3-X1)+(Y2-Y1)(Y3-Y1)]/|AB||AC|}。
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S104包括:
S301:根据第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三距离。
S302:根据第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一角度和第二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二角度,得到第三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三角度。
S303: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具体的,若第一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距离L1,第二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距离L2,则可计算出下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距离L3,其中,L3-L2=L2-L1,距离L3=2*L2-L1。
若第一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角度α,第二帧时刻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角度β,则可计算出下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的角度ρ,角度ρ=2*β-α。
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4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S401:设置取景框的位置坐标范围。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判断第三帧被摄主体是否位于取景框内。
若是,进行S402。
若否,进行S403。
S402:若是,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
S403:若否,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无效数据,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S501:设置预设距离阈值和预设夹角阈值。
S502:判断第三距离是否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
若是,进行S503。
若否,进行S504。
S503:若是,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
S504:若第三距离不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和/或第三角度不在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则判断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无效数据,并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参阅图6,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S601:设置平滑参数。
S602:根据平滑参数对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进行平滑处理,以使移动设备控制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拍摄参数对应进行平滑处理后的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
具体的,平滑处理是以块为单位对每一像素实施的。要进行平滑处理的帧图像是由场图像的组合构成的帧图像,其中该组合是由于其场判定数较小而被上述帧/场判定过程判定为平滑处理的对象的。对于由帧/场判定处理判定的帧图像,无论由帧单元进行平滑还是由场单元进行平滑,都是以块为单位应用的。通过帧/场判定处理,对于要进行处理的帧图像,已经对每块完成了帧/场判定。也可以使用平滑滤波器对要进行处理的帧图像的相邻行进行平滑处理,平滑滤波器通常是均匀改变周围像素的像素值的滤波器,所述周围像素以要被处理的像素作为中心围绕着它。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对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进行拟合。
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05之后,方法进一步包括:
S701:存储多个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
S702:根据多个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得到平滑参数。
具体的,可以去多个第三距离的平均数和多个第三角度的平均数作为平滑参数。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移动设备8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移动设备80包括处理器81、存储器82、第一摄像头83和第二摄像头84,处理器81耦接存储器82、第一摄像头83和第二摄像头84。
处理器81用于接收拍摄指令,并响应拍摄指令进而控制第一摄像头83和第二摄像头84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包括第一摄像头83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摄像头84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利用三角测距原理,处理器81用于结合每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距离、相对于移动设备80的角度。处理器81用于结合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处理器81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83、第二摄像头84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其中,处理器81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83、第二摄像头84预先将对焦点放在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角度上,并且把对焦的焦距调整至与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对应。
其中,处理器81用于获得每帧第一拍摄图像中被摄主体的第一图像坐标和第二拍摄图像中被摄主体的第二图像坐标;根据同一帧第一图像坐标与第二图像坐标,计算得到第一图像坐标与第二图像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距离;获取第一摄像头83与第二摄像头84之间的第一间距;获取第一摄像头83与第二摄像头84的焦平面与第一摄像头83与第二摄像头84所在平面之间的第二间距;根据第一坐标距离、第一间距以及第二间距,得到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80的距离;根据第一图像坐标或第二图像坐标,得到被摄主体到移动设备80的角度。
其中,处理器81用于根据第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二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第二距离,得到第三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第三距离;根据第一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第一角度和第二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第二角度,得到第三帧被摄主体与移动设备80之间的第三角度;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其中,处理器81用于设置取景框的位置坐标范围;根据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判断第三帧被摄主体是否位于取景框内;若是,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移动设备80控制第一摄像头83、第二摄像头84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若否,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无效数据,并控制第一摄像头83和第二摄像头84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其中,处理器81用于设置预设距离阈值和预设夹角阈值;判断第三距离是否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若是,则判断第三角度是否在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若是,则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移动设备80控制第一摄像头83、第二摄像头84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拍摄参数对应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若第三距离不在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和/或第三角度不在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则判断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无效数据,并控制第一摄像头83和第二摄像头84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其中,处理器81用于设置平滑参数;根据平滑参数对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进行平滑处理,以使移动设备80控制第一摄像头83、第二摄像头84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拍摄参数对应进行平滑处理后的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
其中,存储器82用于存储多个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处理器81用于根据多个第三距离和第三角度得到平滑参数。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10,装置10存储有程序数据11,程序数据11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
该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10可以是用于上述的电子设备80,也可以是用于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10存储的程序数据11与上述电子设备80的实施例中存储器83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类似,被处理器81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步骤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程序数据11存储在一个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10中,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10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实施例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1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数据11的装置10。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例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移动设备接收拍摄指令,所述移动设备具有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
所述移动设备响应所述拍摄指令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
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所述第一拍摄图像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移动设备的角度;
结合所述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所述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拍摄参数对应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将对焦点放在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角度上,并且把所述对焦的焦距调整至与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三角测距原理,结合每帧所述第一拍摄图像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移动设备的角度,包括:
获得每帧所述第一拍摄图像中所述被摄主体的第一图像坐标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中所述被摄主体的第二图像坐标;
根据同一帧所述第一图像坐标与所述第二图像坐标,计算得到所述第一图像坐标与所述第二图像坐标之间的第一坐标距离;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第一间距;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的焦平面与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所在平面之间的第二间距;
根据所述第一坐标距离、所述第一间距以及所述第二间距,得到所述被摄主体到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坐标或所述第二图像坐标,得到所述被摄主体到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所述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包括:
根据第一帧所述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帧所述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二距离,得到所述第三帧所述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帧所述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帧所述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二角度,得到所述第三帧所述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第三角度;
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为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置取景框的位置坐标范围;
根据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判断第三帧所述被摄主体是否位于所述取景框内;
若是,则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拍摄参数对应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
若否,则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所述无效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置预设距离阈值和预设夹角阈值;
判断所述第三距离是否在所述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判断所述第三角度是否在所述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为有效数据,继续执行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拍摄参数对应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的步骤;
若所述第三距离不在所述预设距离阈值范围内,和/或所述第三角度不在所述预设夹角阈值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第三角度为无效数据,舍弃所述无效数据,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设置平滑参数;
根据所述平滑参数对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进行平滑处理;
以使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时,所述拍摄参数对应进行平滑处理后的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并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重新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存储多个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
根据多个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三角度得到所述平滑参数。
9.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存储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拍摄指令,并响应所述拍摄指令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至少两帧连续拍摄的图像数据,所述图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拍摄的至少两帧第二拍摄图像;
利用三角测距原理,所述处理器用于结合每帧所述第一拍摄图像和所述第二拍摄图像得出被摄主体与所述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所述移动设备的角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结合所述至少两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所述距离、角度,推算出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预先对拍摄参数进行调整,使所述拍摄参数对应所述下一帧第一拍摄图像和第二拍摄图像的距离和角度。
10.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
CN201811348974.3A 2018-11-13 2018-11-13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Withdrawn CN1111821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8974.3A CN111182198A (zh) 2018-11-13 2018-11-13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8974.3A CN111182198A (zh) 2018-11-13 2018-11-13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198A true CN111182198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8974.3A Withdrawn CN111182198A (zh) 2018-11-13 2018-11-13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21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1058A (zh) * 2021-01-20 2021-06-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5950A (zh) * 2013-12-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图像防抖方法及装置
CN105554367A (zh) * 2015-09-30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78024A (zh) * 2015-05-27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对焦方法、对焦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44226A (zh) * 2016-02-22 2016-07-06 北京深博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摄像机坐标系的1+n枪球联动方法
CN106101558A (zh) * 2016-07-29 2016-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对焦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6558063A (zh) * 2015-09-16 2017-04-05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估计视频中的运动的方法和设备及稳定视频的方法和设备
CN106961552A (zh) * 2017-03-27 2017-07-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87109A (zh) * 2017-05-23 2017-08-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调节终端及方法
CN108200335A (zh) * 2017-12-28 2018-06-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照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5950A (zh) * 2013-12-06 201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图像防抖方法及装置
CN105578024A (zh) * 2015-05-27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相机对焦方法、对焦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58063A (zh) * 2015-09-16 2017-04-05 韩华泰科株式会社 估计视频中的运动的方法和设备及稳定视频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54367A (zh) * 2015-09-30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运动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44226A (zh) * 2016-02-22 2016-07-06 北京深博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摄像机坐标系的1+n枪球联动方法
CN106101558A (zh) * 2016-07-29 2016-11-0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对焦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CN106961552A (zh) * 2017-03-27 2017-07-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对焦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87109A (zh) * 2017-05-23 2017-08-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调节终端及方法
CN108200335A (zh) * 2017-12-28 2018-06-22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照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1058A (zh) * 2021-01-20 2021-06-0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911058B (zh) * 2021-01-20 2022-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05262A1 (zh)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579546B1 (en)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exposure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190781B1 (en) Autofocus metho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9105154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WO2019114617A1 (zh) 快速抓拍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016050A1 (zh) 一种图像的预览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1726521B (zh) 终端的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WO2019042216A1 (zh) 图像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拍摄终端
EP2881913A1 (en) Image spli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84978A1 (zh) 摄像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摄像机
CN109981972B (zh) 一种机器人的目标跟踪方法、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KR101991754B1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전자 기기
WO2019105254A1 (zh)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820019B (zh) 虚化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031148B (zh) 成像设备,成像设备中自动对焦的方法以及对应计算机程序
JP3990271B2 (ja) 簡易ステレオ画像入力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WO2017190415A1 (zh) 一种图像优化方法、装置及终端
JP6622575B2 (ja)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4050881A1 (en) High-dynamic range image synthesis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89170B (zh) 能够检测计量区域的拍照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26515A (zh) 一种深度相机系统
CN111182198A (zh) 基于双摄像头的拍摄对焦方法、移动设备及装置
US10757318B2 (en) Determination of a contrast value for a digital image
CN106454066B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P3429186B1 (en) Imag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