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4281A -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4281A
CN111174281A CN201811347316.2A CN201811347316A CN111174281A CN 111174281 A CN111174281 A CN 111174281A CN 201811347316 A CN201811347316 A CN 201811347316A CN 111174281 A CN111174281 A CN 111174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late
hole
ceiling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73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4281B (zh
Inventor
孙卫强
吴成意
陈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473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4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4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4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4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4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吸顶机包括上围板、排水装置,上围板包括上壳体、保温层,上壳体与保温层卡接,保温层上设置装配部;排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装配架、传感器、装配脚;泵体与电机连接,装配架包括底座、第三围板,底座与第三围板连接,泵体与第三围板连接,电机分别与第三围板、底座卡接,传感器与第三围板连接,底座与装配脚卡接,底座、装配脚均与装配部配合,装配架为一体成型。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一方面简化了排水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排水装置的装配便捷性,另一方面装配架的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机械性能以及装配的牢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随着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造型在空调上的运用,开发出了各式各样的空调机型;以吸顶机(或称吸顶式空调、天花机、天井机)为例,所述吸顶机的室内机,在进行制冷作业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凝聚并附着在热交换器上,然后慢慢地滴落到设在热交换器下方的冷凝水盘内,冷凝水的汇集、滴漏会影响到空调系统的正常使用,也容易导致空调系统故障、管道发霉等问题。为了将积存在该冷凝水盘内的冷凝水排出到室外,现有技术的吸顶机中往往设置相应的排水泵。
但是现有的吸顶机排水泵在吸顶机内部进行装配时往往存在有诸多问题,若将排水泵直接与吸顶机进行装配,往往在吸顶机运行过程中,排水泵与吸顶机之间可能会出现相对位移,长此以往,不利于确保排水泵与吸顶机连接的牢靠性,甚至对排水泵或吸顶机的相应结构造成损坏;若通过安装架将排水泵与吸顶机进行连接,则需要考虑吸顶机、安装架、排水泵三者之间的装配牢靠性、以及装配的便捷性等问题。
申请人在早期对吸顶机进行研究的同时,递交了申请号为CN201620570098.9的专利申请,其中公开了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电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将容纳腔分隔成回风槽和出风槽,所述换热器的下方安装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下方安装有封住所述出风槽的槽口的出风格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与所述出风格栅之间留有空隙。但随着申请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申请中的排水泵与吸顶机之间同样存在不能进行较为牢靠连接的问题,同时对排水泵进行装配时较为繁琐,使得其装配便捷性较差。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在近期对吸顶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递交了一份名称为一种天花机排水装置及天花机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花机排水装置及天花机,包括泵体、液位传感器、安装架、装配柱;安装架包括:泵固定架,泵体以卡接、螺栓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与泵固定架连接;泵固定架上设置有开孔,装配柱被设置在开孔中,泵固定架通过装配柱与天花机连接;传感器固定架,液位传感器以卡接的方式与传感器固定架连接;传感器固定架以卡接、螺栓连接中的至少一种连接方式与泵固定架连接。但在后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申请人发现该排水装置依然存在装配时较为繁琐的问题,故此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装置的装配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吸顶机,所述吸顶机包括上围板、排水装置,所述上围板包括上壳体、保温层,所述上壳体与保温层卡接,所述保温层上设置装配部;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泵体、电机、装配架、传感器、装配脚;所述泵体与电机连接,所述装配架包括底座、第三围板,所述底座与第三围板连接,所述泵体与第三围板连接,所述电机分别与第三围板、底座卡接,所述传感器与第三围板连接,所述底座与装配脚卡接,所述底座、装配脚均与装配部配合,所述装配架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围板上设置避让口,所述底座上设置定位槽,所述电机上设置接线端,所述电机上设置定位轴,所述接线端与避让口卡接,所述定位轴与定位槽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围板上设置第二固定部,所述泵体上设置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围板上设置第三固定部,所述传感器与第三固定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围板,所述第二围板与第二底板连接,所述装配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二板体、装配凸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二底板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与第二围板连接,所述装配凸台分别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二板体、第二底板连接,所述底座、装配脚均与装配凸台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凸台上设置第二定位孔、第一固定孔,所述底座上设置卡接脚、装配爪,所述装配爪与装配脚卡接;所述卡接脚与第二定位孔卡接,所述装配脚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脚包括卡接槽、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第一固定孔配合,所述装配爪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卡接槽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围板、第一板体、连接板,所述第一围板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第一围板、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二围板与第一围板配合,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配合,所述第一侧板与连接板配合,所述第二侧板与连接板配合,所述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凸台上设置避让槽,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避让槽连通,所述上壳体的第一板体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配合。
一种吸顶机的安装方法,包括:
S1、将上壳体与保温层卡接;
S2、将泵体与电机连接;
S3、将电机与装配架卡接,再通过螺栓将泵体与装配架连接;
S4、将传感器与装配架连接;
S5、将装配架与装配脚卡接;
S6、将泵体的排液管与排水管路连接,并将排水管路依次穿过装配部的避让槽、装配部的第二通孔、上壳体的第一通孔;
S7、将装配架与装配部连接,再通过螺栓将装配脚与装配部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通过一体成型的装配架,将泵体、电机、传感器分别与装配架连接,并通过装配架与吸顶机固定,一方面简化了排水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的操作,有利于提高排水装置的装配便捷性,另一方面所述装配架的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机械性能以及装配的牢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上壳体的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保温层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保温层的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排水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泵体与电机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泵体与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装配架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装配架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装配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壳体,11-第一底板,12-第一围板,13-第一板体,14-连接板,15-第一通孔,2-保温层,21-装配部,211-第一侧板,212-第二侧板,213-第二板体,214-装配凸台,215-第二定位孔,216-第一固定孔,217-避让槽,218-第二通孔,22-第二底板,221-避让孔,23-第二围板,3-排水装置,31-泵体,311-吸液管,312-排液管,313-第一固定部,32-电机,321-接线端,322-定位轴,323-输出轴,33-装配架,331-底座,3311-定位槽,3312-支撑肋,332-第三围板,333-避让口,334-卡接脚,335-装配爪,3351-第一开口,336-第二固定部,3361-第二装配孔,3362-定位柱,337-第三固定部,3371-槽体,3372-承载板,3373-第二开口,34-传感器,341-浮子,342-轴体,343-电气件,344-限位件,35-垫圈,36-螺母,37-装配脚,371-卡接槽,37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语,均是以吸顶机室内机在正常装配以及正常安装放置下的情况为基准,其中“上”指吸顶机室内机正常装配及正常安装放置的上部方向或空间,“下”指吸顶机室内机正常装配及正常放置的下部方向或空间,“水平”指吸顶机室内机正常装配及正常放置时的水平面方向,与常规理解相同,“水平”方向与“上下”方向或称为“竖直”方向垂直。
同时,按照常规的用语习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吸顶机,也可以命名为吸顶式空调、天花机、天井机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针对吸顶机的室内机,所述吸顶机的室内机包括面板、上围板、风轮结构、接水盘、排水装置以及相关吸顶机的其余内部构件,其中排水装置与上围板连接,并与接水盘上的接水槽配合;吸顶机在进行制冷作业时,冷凝水会聚集在接水槽中,通过排水装置将接水槽中的积水排出。
但是现有技术中,排水装置主要依靠排水泵的运作进行排水,而在将排水泵与上围板进行装配时往往存在有诸多问题,若将排水泵直接与上围板进行装配,往往在吸顶机运行过程中,排水泵与上围板之间可能会出现相对位移,长此以往,不利于确保排水泵与上围板连接的牢靠性,甚至对排水泵或吸顶机的相应结构造成损坏;若通过安装架将排水泵与上围板进行连接,不仅需要考虑上围板、安装架、排水泵三者之间的装配牢靠性的问题,而且往往会使得排水装置与吸顶机之间的装配较为繁琐复杂。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水装置与吸顶机之间连接牢靠性较差、装配较为繁琐的问题;如附图1-12所示,以下通过本实施例对吸顶机及其排水装置,以及所述排水装置的装配情况做进一步说明。
所述吸顶机包括上围板、排水装置3,所述排水装置3与上围板连接;所述上围板包括上壳体1、保温层2,所述上壳体1与保温层2卡接,所述保温层2上设置装配部21,所述排水装置3与装配部21连接。
所述排水装置3包括泵体31、电机32、装配架33、传感器34;所述泵体31与电机32连接,所述泵体31、电机32、传感器34均分别与装配架33连接,所述装配架33与装配部21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所述电机32包括输出轴323,电机32通过输出轴323与泵体31连接,所述泵体31包括吸液管311、排液管312,所述吸液管311与接水盘上的接水槽配合,在电机32的带动下,泵体31通过吸液管311将接水槽中的冷凝水抽起,并通过排液管312排出。
在泵体31与电机32连接的基础上,所述装配架33起到了将泵体31、电机32固定在保温层2上的作用;而如何解决装配架33与泵体31、电机32之间装配的牢靠性以及便捷性的问题,便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架33包括底座331、第三围板332,所述底座331与装配部21连接;在远离装配部21的一侧,所述底座331与第三围板332连接,所述第三围板332上设置第二固定部336,所述泵体31与第二固定部336连接,所述电机32分别与第三围板332、底座331卡接;
首先,关于电机32与装配架33的装配,具体为:所述第三围板332上设置避让口333,所述底座331上设置定位槽3311,所述电机32上设置接线端321,所述电机32通过接线端321与吸顶机的供电线以及电控线进行连接,所述电机32在远离泵体31的一端设置定位轴322,所述接线端321与避让口333卡接,所述定位轴322与定位槽3311卡接,从而实现了电机32与第三围板332、底座331之间的装配;另外,由于排水装置3在运行过程中,电机32处于运转状态,为了避免底座331与运转中的电机32之间产生相互干扰,所述底座331上还设置有支撑肋3312,所述支撑肋3312与电机32配合,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底座331的受力分布情况,有利于提高底座331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避免了电机32与底座331完全贴合,有利于减少底座331与运转中的电机32之间产生的干扰。
其次,关于泵体31与装配架33的装配,具体为:所述泵体31上设置第一固定部313,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与第二固定部336配合,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未图示)以及第一定位孔(未图示),所述第二固定部336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3361、定位柱3362;其中,所述第二装配孔3361与第一装配孔配合,所述定位柱3362与第一定位孔配合;其中第二装配孔3361为通孔或盲孔,第一装配孔也可以为通孔或盲孔,具体为了便于实际装配,第二装配孔3361与第一装配孔中至少一个为通孔,也可以第二装配孔3361与第一装配孔均为通孔。
最后,对装配架33与泵体31、电机32之间的装配过程进行说明,在泵体31与电机32连接的基础上,首先分别将定位轴322与定位槽3311对齐、定位柱3362与第一定位孔对齐、接线端321与避让口333对齐,然后同时将定位轴322与定位槽3311连接、定位柱3362与第一定位孔连接、接线端321与避让口333卡接,此时电机32与支撑肋3312贴合,且第二装配孔3361与第一装配孔自行对齐,之后仅需将螺栓依次旋入第二装配孔3361、第一装配孔中,或依次旋入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3361中,从而可以较为快捷方便地将泵体31与电机32固定在装配架33上,同时也能够有效地确保泵体31、电机32与装配架33之间装配的牢靠性。
此外,传感器34作为排水装置3的重要部件,在实际排水过程中,传感器34通过对接水槽中的水位进行检测,当水位达到第一预设值时,即可视为吸顶机需要进行排水,则吸顶机启动电机32,在电机32的带动下,泵体31对接水槽中的冷凝水进行排水过程,此时接水槽中的水位也随之不断下降,当水位下降到第二预设值时,即可视为吸顶机完成排水,则吸顶机关闭电机32,泵体31也随之停止排水;对于传感器34的水位检测功能而言,所述传感器34包括浮子341、轴体342、电气件343,所述浮子341与轴体342连接,且所述浮子341与接水槽配合,并能够浮在冷凝水表层,随着水位的升降,所述浮子341能够沿着轴体342的轴向一起进行升降;所述电气件343与轴体342连接,通过电气件343对浮子341位置的检测,从而可以获取接水槽中的水位情况,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而对于传感器34的装配,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连接,所述装配架33的第三围板332上设置有第三固定部337,传感器34与第三固定部337配合;具体的,所述传感器34还包括限位件344、垫圈35、螺母36,所述限位件344与轴体342连接,所述垫圈35分别与限位件344、轴体342配合,所述螺母36与轴体342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344与轴体342为一体结构,所述垫圈35、螺母36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轴体342连接,且所述轴体342上设置螺纹结构,所述螺母36通过螺纹结构与轴体342连接;第三固定部337上设置槽体3371以及承载板3372,所述承载板3372上设置第二开口3373,所述轴体342与槽体3371、第二开口3373配合,且所述轴体342穿过槽体3371、第二开口3373,使得所述限位件344、垫圈35均被设置在槽体3371内,限位件344与槽体3371卡接,所述承载板3372与垫圈35配合,且所述垫圈35设置在限位件344、承载板3372之间,在远离垫圈35的一侧,所述承载板3372与螺母36配合;从而在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的装配过程中,首先将轴体342与垫圈35连接,将轴体342穿入槽体3371、第二开口3373,然后将限位件344、垫圈35设置在槽体3371中,同时将限位件344与槽体3371卡接,使得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固定,然后将螺母36与轴体342连接,使得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之间的装配。
而在将泵体31、电机32、传感器34均与装配架33进行装配后,还需要将装配架33与保温层2的装配部21进行装配,以实现排水装置3与上围板之间的安装;为了确保排水装置3与上围板之间装配的牢靠性以及便捷程度,以下对排水装置3与上围板的装配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上壳体1作为吸顶机的壳体结构,所述上壳体1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围板12、第一板体13、连接板14,所述第一围板12与第一底板11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3与第一底板11连接,所述连接板14分别与第一围板12、第一板体13连接;即第一底板11、第一围板12、第一板体13、连接板14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保温层2被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中,此外,吸顶机的风轮结构与保温层2配合,且风轮结构与第一底板11连接;同时第一围板12、第一板体13、连接板14之间形成一个卡槽结构,所述装配部21与卡槽结构卡接,即所述上壳体1与保温层2卡接,一方面使得上壳体1与保温层2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位移,便于吸顶机的安装操作,为排水装置3的固定也提供了一个稳固的装配环境,另一方面,在上壳体1与保温层2的装配过程中,装配部21与卡槽结构之间的卡接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定位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上壳体1与保温层2之间在装配时出现的误装配或装配方向错误的情况发生。
由于装配架33分别与泵体31、电机32、传感器34、保温层2连接,装配架33起到主要的连接以及装配作用,为了确保装配架33在装配过程中的装配牢靠性以及机械强度,作为优选,所述装配架33为一体成型,一方面装配架33作为一体结构,有利于提高其机械性能以及装配的牢靠性,另一方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便于对装配架33进行加工制造以及装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对于保温层2而言,所述保温层2包括装配部21、第二底板22、第二围板23,所述第二围板23与第二底板22连接,所述装配部21分别与第二底板22、第二围板23连接;所述装配部21、第二底板22、第二围板23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吸顶机的风轮结构、换热器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中;同时,由于吸顶机的风轮结构与第一底板11连接,则在第二底板22上设置避让孔221,所述避让孔221与风轮结构配合,从而使得风轮结构能够穿过保温层2,并与上壳体1连接。
由于在吸顶机运行过程中,风轮结构处于转动状态,换热器附近会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层2采用泡沫塑料材质,例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酚醛泡沫塑料等材质;从而一方面能够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避免外界环境对吸顶机内部,尤其是对第二容纳腔内部的温度梯度形成干扰,另一方面能够对风轮运转时产生的噪音进行阻隔以及吸收,能够有效地减小吸顶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同时,为了保证保温层2的机械性能以及加工便捷程度,所述保温层2为一体成型。
所述装配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板体213,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板体213分别与第二底板22连接,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分别与第二围板23连接;关于上壳体1与保温层2之间的具体装配结构,所述保温层2设置在上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围板23与第一围板12配合,所述第二底板22与第一底板11配合,所述第一侧板211与连接板14配合,所述第二侧板212与连接板14配合,所述第二板体213与第一板体13配合。
关于排水装置3与装配部21之间的装配关系,排水装置3通过装配架33固定在保温层2的装配部21上;具体的,所述装配部21包括装配凸台214,所述装配凸台214分别与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板体213、第二底板22连接,所述装配凸台214上设置第二定位孔215、第一固定孔216;所述排水装置3还包括装配脚37,所述底座331与装配脚37卡接,所述底座331、装配脚37均与装配凸台214配合,用于将排水装置3固定在装配凸台214上;具体的,所述底座331上设置卡接脚334、装配爪335,所述装配爪335与装配脚37卡接;所述卡接脚334与第二定位孔215卡接,所述装配脚37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孔216连接;
其中,所述装配脚37包括卡接槽371、安装孔372,所述安装孔372与第一固定孔216配合,所述装配爪335具有第一开口3351,所述第一开口3351与卡接槽371配合,从而实现装配爪335与装配脚37卡接;在将排水装置3与保温层2进行固定时,首先将装配脚37通过卡接槽371与装配爪335卡接,然后将卡接脚334设置在第二定位孔215中,一方面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卡接脚334与第二定位孔215之间的卡接,另一方面能够对排水装置3的装配位置进行定位,避免误装配情况的出现,在卡接脚334与第二定位孔215卡接完成后,装配脚37的安装孔372与第一固定孔216自行对齐,之后将螺栓依次旋入安装孔372、第一固定孔216中,即可实现排水装置3与装配部21的固定。
由于排水装置3需要将接水槽中的积水排至吸顶机外部,往往将泵体31的排液管312与排水管路连接,并将排水管路延伸至吸顶机外部进行排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于排液管312与排水管路连接,且排水管路依次穿过保温层2、上壳体1,从而将排水管路延伸至吸顶机外部;具体的,对于保温层2而言,所述装配凸台214上设置避让槽217,为排水管路的延伸提供相应的空间,同时所述第二板体213上设置第二通孔218,所述第二通孔218与避让槽217连通,所述上壳体1的第一板体13上设置第一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218配合,从而使得排水管路与排液管312连通后,排水管路依次经过避让槽217、第二通孔218、第一通孔15延伸至吸顶机外部,将接水槽中的积水排出吸顶机。
在排水装置3的结构以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简化了排水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的操作,以提高排水装置的装配便捷性,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水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
S1、将上壳体1与保温层2卡接;
具体的,将所述保温层2设置在上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围板23与第一围板12配合,所述第二底板22与第一底板11配合,所述第一侧板211与连接板14配合,所述第二侧板212与连接板14配合,所述第二板体213与第一板体13配合。
S2、将泵体31与电机32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机32包括输出轴323,电机32通过输出轴323与泵体31连接。
S3、将电机32与装配架33卡接,再通过螺栓将泵体31与装配架33连接;
具体的,首先分别将定位轴322与定位槽3311对齐、定位柱3362与第一定位孔对齐、接线端321与避让口333对齐,然后同时将定位轴322与定位槽3311连接、定位柱3362与第一定位孔连接、接线端321与避让口333卡接,即实现了电机32与装配架33的卡接;此时电机32与支撑肋3312贴合,且第二装配孔3361与第一装配孔自行对齐,之后仅需将螺栓依次旋入第二装配孔3361、第一装配孔中,或依次旋入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3361中,从而将泵体31与装配架33连接。
S4、将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连接;
具体的,首先将轴体342与垫圈35连接,将轴体342穿入槽体3371、第二开口3373,然后将限位件344、垫圈35设置在槽体3371中,同时将限位件344与槽体3371卡接,使得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固定,然后将螺母36与轴体342连接,使得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之间的装配。
S5、将装配架33与装配脚37卡接;
具体的,将装配爪335与装配脚37的卡接槽371卡接即可。
S6、将泵体31的排液管312与排水管路连接,并将排水管路依次穿过装配部21的避让槽217、装配部21的第二通孔218、上壳体1的第一通孔15;
具体的,在步骤S1中,上壳体1与保温层2进行卡接后,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218自行对齐,将泵体31的排液管312与排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再将排水管路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避让槽217、第二通孔218、第一通孔15,以便于将吸顶机内部的积水排出吸顶机外部。
S7、将装配架33与装配部21连接,再通过螺栓将装配脚37与装配部21连接;
具体的,将卡接脚334设置在第二定位孔215中,此时装配脚37的安装孔372与第一固定孔216自行对齐,之后将螺栓依次旋入安装孔372、第一固定孔216中,即可实现排水装置3与装配部21的固定。
在本发明中,对于任意吸顶机而言,可以包括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顶机的室内机,且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水装置的相关结构及装配关系的基础上,所述吸顶机还包括换热盘管、面板、上围板、接水盘等结构在内的吸顶机室内机的常规构件;同样的,所述吸顶机还包括室外机以及相关部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机包括上围板、排水装置(3),所述上围板包括上壳体(1)、保温层(2),所述上壳体(1)与保温层(2)卡接,所述保温层(2)上设置装配部(21);所述排水装置(3)包括泵体(31)、电机(32)、装配架(33)、传感器(34)、装配脚(37);所述泵体(31)与电机(32)连接,所述装配架(33)包括底座(331)、第三围板(332),所述底座(331)与第三围板(332)连接,所述泵体(31)与第三围板(332)连接,所述电机(32)分别与第三围板(332)、底座(331)卡接,所述传感器(34)与第三围板(332)连接,所述底座(331)与装配脚(37)卡接,所述底座(331)、装配脚(37)均与装配部(21)配合,所述装配架(33)为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围板(332)上设置避让口(333),所述底座(331)上设置定位槽(3311),所述电机(32)上设置接线端(321),所述电机(32)上设置定位轴(322),所述接线端(321)与避让口(333)卡接,所述定位轴(322)与定位槽(3311)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围板(332)上设置第二固定部(336),所述泵体(31)上设置第一固定部(313),所述第一固定部(313)与第二固定部(336)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围板(332)上设置第三固定部(337),所述传感器(34)与第三固定部(337)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2)包括第二底板(22)、第二围板(23),所述第二围板(23)与第二底板(22)连接,所述装配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板体(213)、装配凸台(214),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板体(213)分别与第二底板(22)连接,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分别与第二围板(23)连接,所述装配凸台(214)分别与第一侧板(211)、第二侧板(212)、第二板体(213)、第二底板(22)连接,所述底座(331)、装配脚(37)均与装配凸台(214)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凸台(214)上设置第二定位孔(215)、第一固定孔(216),所述底座(331)上设置卡接脚(334)、装配爪(335),所述装配爪(335)与装配脚(37)卡接;所述卡接脚(334)与第二定位孔(215)卡接,所述装配脚(37)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孔(21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脚(37)包括卡接槽(371)、安装孔(372),所述安装孔(372)与第一固定孔(216)配合,所述装配爪(335)具有第一开口(3351),所述第一开口(3351)与卡接槽(371)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包括第一底板(11)、第一围板(12)、第一板体(13)、连接板(14),所述第一围板(12)与第一底板(11)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3)与第一底板(11)连接,所述连接板(14)分别与第一围板(12)、第一板体(13)连接,所述第二围板(23)与第一围板(12)配合,所述第二底板(22)与第一底板(11)配合,所述第一侧板(211)与连接板(14)配合,所述第二侧板(212)与连接板(14)配合,所述第二板体(213)与第一板体(13)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凸台(214)上设置避让槽(217),所述第二板体(213)上设置第二通孔(218),所述第二通孔(218)与避让槽(217)连通,所述上壳体(1)的第一板体(13)上设置第一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5)与第二通孔(218)配合。
10.一种吸顶机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机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吸顶机,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S1、将上壳体(1)与保温层(2)卡接;
S2、将泵体(31)与电机(32)连接;
S3、将电机(32)与装配架(33)卡接,再通过螺栓将泵体(31)与装配架(33)连接;
S4、将传感器(34)与装配架(33)连接;
S5、将装配架(33)与装配脚(37)卡接;
S6、将泵体(31)的排液管(312)与排水管路连接,并将排水管路依次穿过装配部(21)的避让槽(217)、装配部(21)的第二通孔(218)、上壳体(1)的第一通孔(15);
S7、将装配架(33)与装配部(21)连接,再通过螺栓将装配脚(37)与装配部(21)连接。
CN201811347316.2A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1174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7316.2A CN111174281B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7316.2A CN111174281B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4281A true CN111174281A (zh) 2020-05-19
CN111174281B CN111174281B (zh) 2021-06-22

Family

ID=7064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47316.2A Active CN111174281B (zh) 2018-11-13 2018-11-13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428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7917A (ja) * 1990-11-21 1992-07-0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2006234285A (ja) * 2005-02-25 2006-09-07 Sharp Corp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KR20080060857A (ko) * 2006-12-27 2008-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출장치
CN101592368A (zh) * 2008-05-29 2009-12-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2032718U (zh) * 2011-04-27 2011-11-09 台州米珂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空调的排水装置
CN202792455U (zh) * 2012-07-05 2013-03-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排水泵安装台以及设有排水泵安装台的空调机室内机
CN103453647A (zh) * 2012-06-04 2013-12-1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天花嵌入式空调排水盘与浮子一体化结构
CN203687324U (zh) * 2014-02-17 2014-07-02 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式空调机的排水装置
CN106403016A (zh) * 2015-07-30 2017-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87917A (ja) * 1990-11-21 1992-07-06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2006234285A (ja) * 2005-02-25 2006-09-07 Sharp Corp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KR20080060857A (ko) * 2006-12-27 2008-07-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출장치
CN101592368A (zh) * 2008-05-29 2009-12-0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2032718U (zh) * 2011-04-27 2011-11-09 台州米珂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空调的排水装置
CN103453647A (zh) * 2012-06-04 2013-12-1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天花嵌入式空调排水盘与浮子一体化结构
CN202792455U (zh) * 2012-07-05 2013-03-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排水泵安装台以及设有排水泵安装台的空调机室内机
CN203687324U (zh) * 2014-02-17 2014-07-02 常州雷利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吸顶式空调机的排水装置
CN106403016A (zh) * 2015-07-30 2017-0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4281B (zh) 202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57415A1 (en) Room air-conditioner
EP1707820A2 (en) Drainage pump
US6892551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9556271B (zh) 接水盘组件和空调器
JPH0534569B2 (zh)
CN111174281B (zh)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JP2020016175A (ja) 排水ポンプ
CN107449060B (zh) 窗式空调器
JPH0126998Y2 (zh)
CN112437843A (zh) 排水泵及排水泵用的安装部件
CN106196315B (zh) 窗式空调及空调拆装方法
JP386838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541133U (zh) 一种排水装置与吸顶机
CN212692097U (zh) 打水装置及空调器
EP2980502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5809193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控盒组件和空调器
CN216338556U (zh) 一种洗衣机排水泵的安装结构及洗衣机
CN217303007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CN214499485U (zh) 风扇结构及风扇
CN218096308U (zh) 分体式空调
CN219868192U (zh) 一种吊顶电器
CN21771514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8915328U (zh) 一种驱动盒、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675517U (zh) 压缩机的减震支撑板、空调器的机壳和空调器
CN209541021U (zh) 一种吸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