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2553B -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 Google Patents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2553B
CN111172553B CN202010180600.6A CN202010180600A CN111172553B CN 111172553 B CN111172553 B CN 111172553B CN 202010180600 A CN202010180600 A CN 202010180600A CN 111172553 B CN111172553 B CN 111172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ic
electrolysis
oxyhydrogen
hydroge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06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2553A (zh
Inventor
朱树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806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2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2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2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2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2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5/00Operating or servicing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05Pressure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70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 C25B9/73Assembli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ells of the filter-press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氧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其电解装置至少设有三组以上的多核心的电解回路,在相同体积单元内,增加气体总产生速率,提升电解的出气量;电解装置的前后二侧,设成凸型散热片结构,不仅可以提升电解装置的散热效果,且外凸中空的散热片设计,使在相同体积单元内的电解液的容量增加,增加氢氧气产生量,并提升电解介质的稳定性,进而增进氢氧气生产质量的功效;槽体内设有一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过高时主机板关闭休息;在电解槽上也设有一温度传感器,随时将温度讯号传送至一电流控制单元,并依设定温度调整该电源供应器供给电解装置的直流电是升压或降压,达到最高的电解效能。

Description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氢氧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背景技术
电解水装置在电解水溶液产生气体的过程中,进行2H2O→2H2+O2的反应而产生氢气和氧气,一般的电解水装置往往采用单一回路的电解板组,从而影响气体的产生速率。而在申请号为CN201821628904.9授权号为20190913的一种多核心高效型氢氧机中,则采用至少二组的电解单元,形成一种多核心的电解回路,使其在相同体积单元内,增加气体总产生速率,提升电解槽的出气量。
但是影响电解水装置效率的还有温度,在上述公开专利中,虽然高效型氢氧机增设了散热片以及排热风扇,但是电解装置是容纳在电解水溶液内的,电解装置产生的热量蓄积在电解槽中的电解水溶液中,而水的比热容是很大的,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从而降低电解水产生气体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电解装置蓄积在电解水溶液中的热量不易散出,导致气体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解装置并非置于电解水溶液中的氢氧机,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以电解方式产生氢氧气,包含:
槽体,其内容置电解用的水溶液,并且槽体设置水溶液输出口和氢氧气输入口;
盖体,设置在所述槽体上,并且盖体上设置一氢氧气输出口;
电解装置,独立于槽体之外,电解装置至少设置三组由第一电解单元、第二电解单元及第三电解单元所组成,且各电解单元至少由五片以上的负极电解板、正极电解板,依序交错间格排列所组成的单数电解板组合架构,其中第一电解单元及第三电解单元,各具有一正极电流端和一负极电流端,且相邻的二电解单元,以正极电流端与相对应电解单元的负极电流端形成电性连接,形成一种多核心的电解回路装置;
其中每片电解装置的电解板周边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且板体上设有若干个电解孔;所述电解板两侧的周边套设绝缘防漏垫圈,用以使电解装置的周围形成密闭状;
在电解装置的前、后两面配合电解板的型体贴靠设置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使电解装置的前、后两面形成密闭状,使电解装置内部成为连通状的电解槽,并且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在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的周边内侧呈外凸中空型体,并设置散热鳍片,其中正极电流端和负极电流端接入电源供应器,使相邻每片电解板的电解孔分别形成正极或负极,使通过电解孔的水溶液被电解产生氢气及氧气;
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设置水溶液导入口、氢氧气导出口,水溶液导入口经第一导管与槽体设置的水溶液输出口连通,氢氧气导出口经第二导管与槽体设置的氢氧气输入口连通;
槽体内设置侦测水溶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并将讯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氢氧产生机主机板的开关;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上设置侦测电解槽内电解液的第二温度传感器,并将讯号传送至电流控制单元,电流控制单元调整电源供应器的电压大小。
作为本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当侦测到电解槽内电解液温度未超过45°时,电流控制单元令电源供应器升高直流电压至9V,当电解液温度超过45°时,电流控制单元令电源供应器降低直流电压至7.5-7.8V。
作为本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溶液输出口设置在槽体一侧面的下方,氢氧气输入口设置在槽体一侧面的上方,并且槽体上还设置观察水溶液高度的视窗。
作为本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设置与电解装置的电解槽连通的释液口。
作为本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于氢氧气输出口的前端设置位于槽体内的过滤筒,并且盖体上还设置水溶液注入口以及气体过滤装置,用以将氢氧气输出口送出的气体加以过滤。
作为本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向外翻摺的上凸耳和下凸耳,其中上凸耳与槽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凸耳固定连接固定板。
该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有益效果:其电解装置并非置于电解水溶液中,而是独立于槽体外,可以增进电解装置的散热效果,并且电解装置至少设有三组以上的多核心的电解回路,使其在相同体积单元内,得以增加气体总产生速率,提升电解的出气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解装置及散热片的组合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电解装置及散热片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电解装置及散热片的部分剖视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电解装置及散热片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电解装置的组合架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使用状态外观立体图;
图中:10、槽体,11、水溶液输出口,12、氢氧气输入口,13、视窗,20、盖体,21、氢氧气输出口,22、过滤筒,23、水溶液注入口,24、气体过滤装置,25、衔接管,30、电解装置,30A、第一电解单元,30B、第二电解单元,30C、第三电解单元,31、电解板,311、第一通孔,312、电解孔,313、连接片,32、绝缘防漏垫圈,33、电解槽,331、释液口,34、锁栓,40A、第一散热片,40B、第二散热片,41、周边,411、第二通孔,42、外凸中空型体,43、散热鳍片,44、上凸耳,45、下凸耳,50、水溶液导入口,51、第一导管,60、氢氧气导出口,61、第二导管,70、主机板,71、第一温度传感器,72、控制器,80、电源供应器,81、第二温度传感器,82、电流控制单元,83、直流电压,90、氢氧产生机,91、外壳体,92、控制面板,93、气体输出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构成任何限制。
首先,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的较佳实施,其中,该氢氧产生机90是以电解方式产生氢氧气,其包含有:
槽体10,其内容置电解用的水溶液,该槽体10至少设有一水溶液输出口11,以及一氢氧气输入口12;本实施例中,水溶液输出口11设置在槽体10其中一侧面的下方,氢氧气输入口12设置在槽体10其中一侧面的上方。此外,一视窗13系设在槽体10其中一侧面,用以观察槽体10内部的水溶液高度。
盖体20,设置在槽体10上,盖体20上设置有一氢氧气输出口21;本实施例中,盖体20于氢氧气输出口21之前设置有一位于槽体10内的过滤筒22,另外盖体20上还设置有一水溶液注入口23,用以补充槽体10内的水溶液;以及一气体过滤装置24,设置在盖体20上,用以将由氢氧气输出口21送出的气体加以过滤,前述过滤筒22为第一道过滤,而此气体过滤装置24,则为第二道过滤,使输出的气体更为干净。
图9是本发明的电解装置及散热片的剖视图,电解装置30,独立于槽体10之外,电解装置30为至少设有一第一电解单元30A、一第二电解单元30B及一第三电解单元30C所构成的①、②、③三核心电解回路装置,且各电解单元至少由7片以上的负极电解板301(-)、正极电解板302(+)、负极电解板303(-)、正极电解板304(+)、负极电解板305(-)、正极电解板306(+)、负极电解板307(-),依序交错间格排列所组成的单数电解板组合架构;图10是本发明电解装置30的组合架构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各电解单元的电解回路,第一电解单元30A及第三电解单元30C,各具有一正极电流端及一负极电流端,且该相邻的第二电解单元30B,是以正极电流端与相对应电解单元的负极电流端形成电性连接,形成一种①、②、③三核心的串联电解回路装置。本实施例中,该三核心电解回路装置,连接外部一个独立的直流电压83所构成,该直流电压83的调整及控制,如图5所示,后面再详细说明,对于电解装置30的构成及其电解原理,属于公知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做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如图7-图9所示,电解装置30的电解板31,每一片电解板31周边上设有多个通孔311,且周边内的板体上设有复数个电解孔312;复数个绝缘防漏垫圈32,是套设在该电解板31二侧的周边上,用以使电解装置30的四周围形成密闭状,以防止水溶液自缝隙处泄漏,并使相邻的电解板31绝缘而不导电。本实施例中,每片电解板31的外侧设有一外凸的正电流或负电流的连接片313,为了方便制造与组合,连接片313是设在电解板31外侧靠上方或下方的位置,如此一来,每片电解板31都是一样的规格,组合时只要依需求朝左上、左下、右上或右下的位置,再由一锁栓34(如图9所示)穿伸该通孔311,就可以组成该电解装置30。
第一散热片40A与第二散热片40B,其周边41配合电解板31的型体及该第一通孔311的位置所设制,并对应设有第二通孔411,用以贴靠在电解装置30的前、后二面,进一步使电解装置30的前、后二面也形成密闭状,据以使电解装置30内部成为一连通状的电解槽33,且第一散热片40A及第二散热片40B的周边41内侧呈外凸中空型体42,并设有多数的散热鳍片43。当电源供应器91将直流电分别输入该正、负极电流端,使相邻每一片电解板31的电解孔312分别形成正极或负极,进而使通过电解孔312的水溶液被电解而产生氢气及氧气;另外,第一散热片40A及第二散热片40B的上下端设有向外翻摺的上凸耳44及下凸耳45,上凸耳44用以结合在该槽体10的底部,下凸耳45用以结合在一固定板46上。本实施例中,电解槽33还包括一释液口331,用以将电解槽33内之电解液排出更新。
水溶液导入口50,设置在该第一散热片40A或第二散热片40B上,用以将该槽体10内的水溶液,经由该水溶液输出口11以第一导管51送入该水溶液导入口50。
氢氧气导出口60,设置在该第一散热片40A或第二散热片40B上,用以将该电解装置30所产生的氢气及氧气,以第二导管61送至槽体10的氢氧气输入口12。
第一温度传感器71,设置在该槽体10内,用以侦测槽体10内的水溶液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将讯号传送至控制器72,令该氢氧产生机90的主机板70关闭休息。
第二温度传感器81,设置在该第一散热片40A或第二散热片40B上,用以侦测该电解槽33内电解液(L)的温度,并将温度讯号传送至电流控制单元82,该电流控制单元82接收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1的温度讯号后,依设定温度来调整电源供应器80供给电解装置33的直流电是升压或降压。本实施例中,该二温度传感器81设置在该第一散热片40A上,侦测电解槽33内的电解液(L)的温度,当电解液(L)的温度未超过45°之前,电流控制单元82令电源供应器80升高直流电压至9V,当电解液(L)的温度超过45°以上时,电流控制单元82调令电源供应器80降低该直流电压83至7.5-7.8V。
本发明采用多核心电解单元的电解回路,使其在相同体积单元内,得以增加气体总产生速率,提升电解槽的出气量。电解过程中进行2H2O→2H2+O2的反应,在负极电解板产生氢气,以及在正极电解板产生氧气,由于在电解反应的进行中,所产生的氢气、氧气比例会受到负极电解板和正极的电解板之间电压差所影响,若是在未改变电压差的情况下,氢气和氧气所产生的体积比例为2:1。而一般用于保健的氢氧混合气体,氢气和氧气的比例较适当为65:35左右。则优选的,在本发明其各电解单元之负极电解板较正极电解板多一片,因此可改变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比例为2:1的故有比例,亦即得以增加氢气产出比例之功效。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电解装置30以电解水溶液产生氢气及氧气,而水溶液、氢气及氧气先经过该过滤筒22,做第一次过滤杀菌,而上升之气体由氢氧气输出口21经一衔接管25送至气体过滤装置24,更使液体及气体双重过滤,以获致更优质的之氢气及氧气。
如图11所示,本发明更包括外壳体91,用以容置氢氧产生机90,且外壳体91上设置控制面板92,用以控制或调整氢氧产生机90的运转;外壳体91上还设置气体输出管件93,用以将氢氧产生机90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送至使用者端。
本发明中的电解装置30并非置于电解水溶液中,而是独立于槽体10外,可以增进电解装置30的散热效果,并且电解装置30至少设有三组以上的多核心的电解回路,使其在相同体积单元内,得以增加气体总产生速率,提升电解的出气量;另外,电解装置30的前后二侧,设置凸型散热片40A、40B结构,不仅可以提升电解装置30的散热效果,并且外凸中空的散热片设计,可使在相同体积单元内的电解液的容量增加,具有大幅提升其电解效率,增加氢氧气产生量,提升电解的介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氢氧气产生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以电解方式产生氢氧气,其特征在于,包含:
槽体,其内容置电解用的水溶液,并且槽体设置水溶液输出口和氢氧气输入口;
盖体,设置在所述槽体上,并且盖体上设置一氢氧气输出口;
电解装置,独立于槽体之外,电解装置至少设置三组由第一电解单元、第二电解单元及第三电解单元所组成,且各电解单元至少由五片以上的负极电解板、正极电解板,依序交错间格排列所组成的单数电解板组合架构,其中第一电解单元及第三电解单元,各具有一正极电流端和一负极电流端,且相邻的二电解单元,以正极电流端与相对应电解单元的负极电流端形成电性连接,形成一种多核心的电解回路装置;
其中每片电解装置的电解板周边设有多个第一通孔,且板体上设有若干个电解孔;所
述电解板两侧的周边套设绝缘防漏垫圈,用以使电解装置的周围形成密闭状;
在电解装置的前、后两面配合电解板的型体贴靠设置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使电
解装置的前、后两面形成密闭状,使电解装置内部成为连通状的电解槽,并且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在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第二通孔,第一散热片及第二散热片的周边内侧呈外凸中空型体,并设置散热鳍片,其中正极电流端和负极电流端接入电源供应器,使相邻每片电解板的电解孔分别形成正极或负极,使通过电解孔的水溶液被电解产生氢气及氧气;
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设置水溶液导入口、氢氧气导出口,水溶液导入口经第一导
管与槽体设置的水溶液输出口连通,氢氧气导出口经第二导管与槽体设置的氢氧气输入口
连通;
槽体内设置侦测水溶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并将讯号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
氢氧产生机主机板的开关;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上设置侦测电解槽内电解液的第二温
度传感器,并将讯号传送至电流控制单元,电流控制单元调整电源供应器的电压大小;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当侦测到电解槽内电解液温度未超过45°时,电流控制单元令电源供应器升高直流电压至9V,当电解液温度超过45°时,电流控制单元令电源供应器降低直流电压至7 .5-7 .8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液输出口设置在槽体一侧面的下方,氢氧气输入口设置在槽体一侧面的上方,并且槽体上还设置观察水溶液高度的视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设置与电解装置的电解槽连通的释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于氢氧气输出口的前端设置位于槽体内的过滤筒,并且盖体上还设置水溶液注入口以及气体过滤装置,用以将氢氧气输出口送出的气体加以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的上端和下端设置向外翻摺的上凸耳和下凸耳,其中上凸耳与槽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凸耳固定连接固定板。
CN202010180600.6A 2020-03-16 2020-03-16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Active CN111172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0600.6A CN111172553B (zh) 2020-03-16 2020-03-16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0600.6A CN111172553B (zh) 2020-03-16 2020-03-16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2553A CN111172553A (zh) 2020-05-19
CN111172553B true CN11117255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0647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0600.6A Active CN111172553B (zh) 2020-03-16 2020-03-16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255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1266A (ja) * 1992-09-10 1994-04-05 Jiyanitsukusu Kk 連続式電解水生成器の制御装置
CN203602727U (zh) * 2013-12-04 2014-05-21 柳二宝 氢氧发生器
CN205062195U (zh) * 2015-10-20 2016-03-02 吴华林 一种安全高效的车载氢氧能源设备
CN109338398A (zh) * 2018-10-09 2019-02-15 朱树勋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机
CN213538114U (zh) * 2020-03-16 2021-06-25 朱树勋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5893B (zh) * 2015-05-06 2016-06-01 國立交通大學 電解槽控制系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1266A (ja) * 1992-09-10 1994-04-05 Jiyanitsukusu Kk 連続式電解水生成器の制御装置
CN203602727U (zh) * 2013-12-04 2014-05-21 柳二宝 氢氧发生器
CN205062195U (zh) * 2015-10-20 2016-03-02 吴华林 一种安全高效的车载氢氧能源设备
CN109338398A (zh) * 2018-10-09 2019-02-15 朱树勋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机
CN213538114U (zh) * 2020-03-16 2021-06-25 朱树勋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2553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133153A1 (en) Electrolysis device for preparation of hypochlorous water
CN114574877A (zh) 一种具有余热利用的电解水制氢系统
CN213538114U (zh)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CN111172553B (zh) 多核心高效型氢氧产生机
US11339480B2 (en) Electrolytic cell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apparatus
CN117248225A (zh) 酸碱不平衡耦联糠醛氧化双极电解制氢的装置及方法
KR100878052B1 (ko) 가스 발생장치
WO2023202017A1 (zh) 一种设有多电流输入接线柱的碱水电解槽装置
CN212864999U (zh) 臭氧水制取装置
KR100835929B1 (ko) 가스 발생장치
KR20200051638A (ko) 전해셀 및 전해셀용 전극판
TWI738181B (zh) 多核心高效型氫氧產生機
KR20100028965A (ko) 물의 전기분해 수소, 산소발생기
CN210367929U (zh) 一种多功能富氢机
KR200285556Y1 (ko) 전해조
JPH0938653A (ja) 電解イオン水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3250816U (zh) 一种输出电压可调的等离子碱性燃料电池
CN218621064U (zh) 一种臭氧水发生器
TWM606311U (zh) 多核心高效型氫氧產生機
CN216378422U (zh) 一种模块化的多电极流动型过氧化氢电化学生成装置
CN220284244U (zh) 一种电解水制氢控制装置
CN219280053U (zh) 一种电解硫酸氢铵生产双氧水及氢气的复极式电解装置
JP3239354U (ja) 電気触媒放電反応器及び水素製造システム
CN215976065U (zh) 一种多电极集成的电解式臭氧发生器
KR200225287Y1 (ko) 수소 및 산소 분리 발생용 전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