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5882A -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5882A
CN111165882A CN201911423797.5A CN201911423797A CN111165882A CN 111165882 A CN111165882 A CN 111165882A CN 201911423797 A CN201911423797 A CN 201911423797A CN 111165882 A CN111165882 A CN 111165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ction
suction
atomizing
oil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37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申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37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5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5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5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及发热核心件,主体内设有气流过道及储油腔,气流过道的一端从主体显露出以形成抽吸口,气流通道包括抽吸段、雾化段及位于两者交汇处形成弯折段,抽吸段与抽吸口连通,雾化段与储油腔油路联通,发热核心件包括发热组件及导油件,发热组件和导油件均容置于雾化段内,并相互接触,以将雾化段内的烟液吸附传导至发热组件,且导油件还设有吸附部,吸附部位于弯折段与雾化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当该底壁位置上冷凝汇聚有一定量的油水混合物时,吸附部可以及时地将该油水混合物吸附至导油件上,避免油水混合物回流至发热组件内出现炸油的现象。

Description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烟抽吸口正对雾化腔,并采用金属导气管将雾化腔中产生的烟雾传导至抽吸口,以供用户抽吸。然而唾液和热气流容易在导气管内壁冷凝后回流至雾化腔,油液和水混合后容易出现炸油的现象,导致用户口腔被烫伤。因此市面上逐渐出现横向设置的雾化核心,然后还出现雾化核心横置后,冷凝液集聚在抽吸口和雾化腔之间的拐角,无法回流,后被吸入用户口腔的现象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烟的雾化核心横置后,冷凝液聚集在抽吸口和雾化腔之间的拐角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及发热核心件,所述主体内设有气流过道及储油腔,所述气流过道的一端从所述主体显露出以形成抽吸口,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抽吸段、雾化段及位于两者交汇处形成弯折段,所述抽吸段与所述抽吸口连通,所述雾化段与所述储油腔油路联通,所述发热核心件包括发热组件及导油件,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导油件均容置于所述雾化段内,并相互接触,以将所述雾化段内的烟液吸附传导至所述发热组件,且所述导油件还设有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位于所述弯折段与所述雾化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
可选地,所述雾化段的口径大于所述弯折段的口径,以使所述雾化段与所述弯折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形成台阶,所述台阶包括沿重力方向的第一表面和与重力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台阶第一表面沿重力方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吸附部沿重力方向的最低处的高度。
可选地,所述吸附部至少部分紧贴所述台阶的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吸附部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抽吸段交汇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交汇的一端,以形成将冷凝液从所述抽吸段导向至第一表面的导向面。
可选地,所述发热核心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导油件包覆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支架围设于所述导油件的外周,且所述导油件一端的端面从所述第一支架一端的端面显露,以形成吸附部。
所述发热核心件安装于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雾化段内,并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进油口,以将雾化段的烟液传导至所述导油件。
可选地,所述导油件呈环状设置,且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外环面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平齐。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位于所述第一外环面和所述第一内环面的之间。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内环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导油件的一侧平齐。
可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吸油件及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内设有雾化气道以供雾化产生的烟雾流动至交汇段。
所述吸油件包覆于所述发热件的外周,所述第二支架围设于所述吸油件的外周,所述导油件包覆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导油件呈环状设置,且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外环面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平齐。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位于所述第一外环面和所述第一内环面的之间。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内环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导油件的一侧平齐。
可选地,所述发热件呈螺旋状或呈环形的网状。
可选地,所述抽吸口正对所述抽吸段和所述弯折段的交汇处;
或,所述抽吸段正对所述抽吸口的内壁呈倾斜状,其倾斜的较低处朝向抽吸段与弯折段的交汇处,以形成导油面。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由于导油件的吸附部位于弯折段与雾化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当该底壁位置上冷凝汇聚有一定量的油水混合物时,吸附部可以及时地将该油水混合物吸附至导油件上,防止聚集,从而避免冷凝后的油水混合物回流至发热组件内,防止出现炸油的现象,进而有效避免用户口腔被烫伤,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吸附部的吸附,可以将该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液回收再雾化,有效减少油液的浪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包括上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烟,由于使用有上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吸附部可以及时有效地吸收位于弯折段与雾化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的该油水混合物,防止聚集,从而避免冷凝后的油水混合物回流至发热组件内,防止出现炸油的现象,进而有效避免用户口腔被烫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烟的连接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0 电子烟 13 透光区
100 雾化装置 14 抽吸口
10 主体 15 安装兜
11 储油腔 30 发热核心件
111 过油孔 31 导油件
12 气流过道 32 第一支架
121 抽吸段 321 第一进油口
122 雾化段 322 第二进油口
1221 宽径段 33 发热组件
1222 窄径段 331 第二支架
1223 集油空间 332 发热件
123 弯折段 3321 雾化气路
124 台阶 333 吸油件
1241 第一表面 200 供电装置
1242 第二表面 210 安装腔
1243 导油面 220 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烟1000,所述电子烟1000包括供电装置200和雾化装置100,所述供电装置200用以为所述雾化装置100供电,所述雾化装置100包括主体10和发热核心件30,所述主体10设有储油腔11、及与外界气路导通的进气口和抽吸口14,且于所述进气口和抽吸口14之间形成气流过道12。所述储油腔11内存储有烟液,所述发热核心件30在供电组件的电能驱动下加热从所述储油腔11吸附的油液,以产生烟雾后从所述气流过道12排出,以供用户抽吸。
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气流过道12包括抽吸段121、雾化段122及连通所述抽吸段121和所述雾化段122的弯折段123。所述抽吸段121与所述抽吸口14连通,所述主体10于所述雾化段122和所述储油腔11之间的内壁开设有过油孔111,以使油液可以从所述储油腔11流入至雾化段122内。所述发热核心件30设有第一进油口321和第二进油口322,且所述发热核心件30安装于所述主体10时,设有第一进油口321和设有第二进油口322的部分容置于所述雾化段122内,以使发热核心件30的内部油路通过雾化段122与储油腔11的油路连通。
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段122横向设置,所述抽吸段121与所述雾化段122沿重力方向垂直或夹角设置,以便于用户抽吸,所述雾化段122和所述抽吸段121衔接的位置形成所述弯折段123。所述发热核心件30横向插接于所述雾化段122内,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轴线方向开设有雾化气路3321以与所述弯折段123气路导通。通过将气流过道12的抽吸段121和雾化段122弯折设置,当发热核心件30在电能驱动加热油液,出现炸油的现象时,烟液正对弯折段123飞溅后沿抽吸段121从抽吸口14排出供用户抽吸,从而有效防止发热核心件30正对抽吸段121,导致滚烫的烟液溅入用户口中造成不适的现象产生。
为便于发热核心件30油液吸附均匀,将所述第一进油口321设于所述第二进油口322沿重力方向的上方,以使发热核心件30上下同时可以导入油液至发热核心件30内部,防止发热核心件30较高处油液难以浸入,导致油液吸附不均匀,雾化器工作时将发热核心件30内部的棉材烧糊的现象产生。
同时,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进一步确保发热核心件30内部油液吸附均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对应所述储油腔11的位置还设有透光区13,所述透光区13可通过将主体10采用透光件如,透明或半透明塑胶或玻璃等制备形成,也可采用IML模内镶件注塑,以使主体10对应所述储油腔11的位置形成一供光线射入的透光区13,或采用透明件外加防护罩,所述防护罩部分设有窗口220以形成透光区13等便于用户观测储油腔11内的烟液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防止油液积存于储油腔11,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雾化段122开设于所述储油腔11沿重力方向的下方。进而,所述过油孔111设置在所述储油腔11的底壁。以使所述油液在重力作用下均可通过所述储油腔11底壁设有的过油孔111流入至所述雾化段122。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油口321位于所述发热核心件30沿重力方向的顶部,且正对所述过油孔111设置,且所述过油孔111设计尺寸大于所述第一进油口321的尺寸,以使发热核心件30设有所述第一进油口321的部分外壁从所述过油孔111显露出。从而使用户可通过所述透光区13观测到所述第一进油口321。从而有利于用户判断油液量较少时,第一进油口321是否被油液浸泡。更为精准判断油液吸附的均匀性,当第一进油口321未被油液浸泡时,即可往所述储油腔11内注入油液,从防止发热核心件30内部的导油材质烧糊,有利于延长发热核心件30的使用寿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烟油注入方式可以为常规注油孔和密封塞启闭的方式注入,也可为将雾化器底座拆卸后直接对储油腔11中注入油液等,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具体地,所述第二进油口322设于所述发热核心件30沿重力方向的底部,因此可有效对雾化段122底部的油液进行吸附,从而防止雾化段122底部聚集有较多油液的现象产生。
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油口321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进油口322的口径。位于集油空间1223顶部的油液受到重力作用通过第一进油口321注入发热核心件30的内部,位于集油空间1223底部的油液需要克服重力作用再通过第二进油口322注入发热核心件30的内部进行雾化,进一步保障发热核心件30的导油件31对集油空间1223内的油液均匀吸附,防止其内部的导油件31烧糊。
可以理解的是,在发热核心件30沿重力方向的顶部和底部之间还可间隔设置多个进油口(未图示)以进一步增强对油液的吸附速率和对油液吸附的均匀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内设有储油腔11和位于所述储油腔11底部的安装兜15以及位于所述储油腔11一侧的抽吸段121,所述安装兜15内部空间与所述抽吸段121连通以形成所述雾化段122。所述发热核心件30插接于所述安装兜15内,并与所述安装兜15内形成的雾化段122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集油空间1223;所述多个进油孔使所述集油空间1223与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内部油路导通。通过将所述发热核心件30与所述雾化段122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集油空间1223,从而使发热核心件30周向间隔设置的各进油口均可同时吸附油液。从而确保发热核心件30内吸附的油液较为均匀。进而防止发热核心件30内部的导油材质烧糊。
具体地,如图1或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核心件30包括设有所述进油口的第二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相对两端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发热核心件30安装于所述主体10时,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表面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表面均与所述雾化段122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表面与所述雾化段122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集油空间1223;所述主体10于所述储油腔11对应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开设有过油孔111以使所述储油腔11与所述集油空间1223油路连通。
此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两端造型与所述雾化段122对应位置适配,以形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安装时,通过将发热核心件30插入安装兜15,使发热核心件30的两端与雾化段122过盈配合,以使所述发热核心件30稳固安装于所述安装兜15,无需采用卡扣等方式连接,安装拆卸较为方便。所述多个进油口开设于所述主体10第二部分。因为发热核心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与雾化段122过盈配合,第二部分与雾化段122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密闭的集油空间1223,有效防止油液从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与所述雾化段122之间的间隙流出。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段122包括宽径段1221和位于所述宽径段1221的相对两端的两个窄径段1222,所述主体10于所述宽径段1221和所述储油腔11之间的内壁开设有所述过油孔111,以使所述储油腔11与所述宽径段1221油路导通;所述发热核心件30安装于所述主体10时,所述发热核心件30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窄径段1222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第二部分容置于所述宽径段1221内,并与所述宽径段1221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集油空间1223。此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采用塑胶材质制备,所述发热核心件30外周采用金属材质制备,有效防止高温损坏。进而通过在主体10设有宽径段1221和位于所述宽径段1221两端的窄径段1222以与所述发热核心件30紧配,无需对金属材质的发热核心件30做较大的工艺加工。有效节约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在主体10设有宽径段1221和窄径段1222以与发热核心件30过盈紧配的方式。例如,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将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径均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以使所述发热核心件30安装于所述主体10时,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雾化段122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雾化段122的内壁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集油空间1223的方式;又如,在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将所述雾化段122包括宽径段1221和与所述宽径段1221连通的窄径段1222,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窄径段1222的内径,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宽径段1221的内径;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径大于所述宽径段1221的内径等实现将所述发热核心件30固定于所述雾化段122,并形成集油间隙的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可以理解的是,各所述进油口的口径小于所述发热核心件30内部的气路口径。因此当所述发热核心件30内部的雾化气路3321沿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多个进油口沿所述发热核心件30的周向间隔设置时。用户抽吸过程中,雾化气路3321中气体流速较大,发热核心件30周向设置的多个进油口会产生文丘里效应,由于发热核心件30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内径大于第二部分的内径,使得气体或液体流经发热核心件30的第二部分时,速度达到最大值,静态压力达到最小值,气体的速度因为涌流横截面积的缩小而增大,气体涌流都要在同一时间能经历发热核心件30的内径缩小过程,因而压力也在同一时间减小,进而产生压力差,利用该压力差用于给气体流体提供一个外在吸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发热核心件30的导油件31对集油空间1223内的油液的吸附速率。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因为所述雾化段122与所述抽吸段121之间弯折联通,有效防止飞溅的油液直接射入用户口腔。然而还导致烟液集聚于所述弯折段123,导致抽吸时容易产生咕噜咕噜的异响或被用户吸入口腔造成不适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核心件30包括发热组件33及导油件31,发热组件33和导油件31均容置于雾化段122内,并相互接触,以将雾化段122内的烟液吸附传导至发热组件33,且导油件31还设有吸附部,吸附部位于弯折段123与雾化段122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以使该底壁位置上冷凝汇聚有一定量的油水混合物时,吸附部可以及时地将该油水混合物吸附至导油件31上,防止聚集,被用户吸入口中造成不适的现象产生,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吸附部的吸附,可以将该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液回收再雾化,有效减少油液的浪费。
具体地,雾化段122的口径大于弯折段123的口径,以使雾化段122与弯折段123交汇处沿重力方向形成台阶124,所述台阶124包括沿重力方向的第一表面1241和与重力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表面1242,台阶124第一表面1241沿重力方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吸附部沿重力方向的最低处的高度,从而保证吸附部可以始终吸附位于弯折段123与雾化段122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上的油水混合物,使用效果好。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吸附部至少部分紧贴台阶124的第一表面1241,从而避免位于弯折段123与雾化段122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上的油水混合物由吸附部的侧方漏流至雾化段122内,保证雾化段122内的整洁。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吸附部还可部分延伸至第二表面1242,有效地提高吸附部的吸油效果,从而避免位于弯折段123与雾化段122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上的油水混合物由吸附部的底部漏流至第一表面1241上,从而防止油液集聚于所述第二表面1242。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将吸附部延伸至第二表面1242以防止油液集聚于所述第二表面1242的方式。例如,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将所述第二表面1242与抽吸段121交汇的一端设置成高于第二表面1242与第一表面1241交汇的一端,以形成将冷凝液从抽吸段121导向至第一表面1241的导向面,从而可以使得位于第二表面1242与抽吸段121侧壁上冷凝的油水混合物均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第一表面1241流动,以使得吸附部进行及时吸附,防止油液聚集。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核心件30还包括第一支架32,导油件31包覆于发热组件33的外周表面,第一支架32围设于导油件31的外周,从而支撑导油件31具有固定的空间形状,这样可以利于导油件31上的油液均匀分布,且导油件31一端的端面从第一支架32一端的端面显露,以形成吸附部对汇聚的油液进行吸附,防止聚集;
发热核心件30安装于主体10时,第一支架32的一端插接于雾化段122内,并与第一表面1241抵接形成定位安装,这样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一支架32安装至与第一表面1241抵接即可,安装方便,第一支架32设有进油口,以将雾化段122的烟液传导至导油件31,从而保证导油件31上持续地有油液供应以供用户抽吸。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油件31呈环状设置,且导油件31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第一外环面的最低处与第二表面1242的最低处平齐,这样可以保证第二表面1242聚集的油液被吸附部进行吸附,防止漏油。
或者,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导油件31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第二表面1242的最低处位于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的之间,导油件31的位置这样放置也同样可以保证第二表面1242聚集的油液被吸附部进行吸附,防止漏油。
或者,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导油件31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第一内环面与第二表面1242靠近导油件31的一侧平齐,导油件31的位置这样放置也同样可以保证第二表面1242聚集的油液被吸附部进行吸附,防止漏油。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3包括第二支架331、吸油件333及发热件332,发热件332内设有雾化气道以供雾化产生的烟雾流动至交汇段,然后流出至抽吸段121以供用户抽吸;吸油件333包覆于发热件332的外周,第二支架331围设于吸油件333的外周,导油件31包覆于第二支架331的外周,吸油件333用于吸附导油件31上吸收的储油腔11中输出的油液,然后供应至发热件332上进行雾化处理,其中,第二支架331用于支撑吸油件333和导油件31,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吸油和导油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吸油件333呈环状设置,且吸油件333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二外环面和第二内环面,第二外环面的最低处与第二表面1242的最低处平齐,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导油件31的位置这样放置也同样可以保证第二表面1242聚集的油液被吸附部进行吸附,防止漏油。
或者,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吸油件333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二外环面和第二内环面,第二表面1242的最低处位于第二外环面和第二内环面的之间,吸油件333的位置这样放置也同样可以保证第二表面1242聚集的油液被吸附部进行吸附,防止漏油。
或者,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吸油件333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二外环面和第二内环面,第二内环面与第二表面1242靠近吸油件333的一侧平齐,吸油件333的位置这样放置也同样可以保证第二表面1242聚集的油液被吸附部进行吸附,防止漏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热件332呈螺旋状或呈环形的网状,这样利于油液的雾化,提高油液的雾化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抽吸口14正对抽吸段121和弯折段123的交汇处,这样利于烟雾流入用户的口腔中,给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或者,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抽吸段121正对抽吸口14的内壁呈倾斜状,其倾斜的较低处朝向抽吸段121与弯折段123的交汇处,以形成导油面1243,以将冷凝液和唾液导向至弯折段123,从而防止油液集聚在抽吸口14正对的气路内,。
具体地,所述透光区13沿重力方向的底部和第一进油口321的孔心的连接线与第一进油口321的所处位置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区间为30°至-30°,将透光区13的设置高度控制在该区间内,有效防止透光区13设置较高,导致储油腔11底部光照较弱,不便于用户观测的现象产生,从而确保用户能够通过透光区13观察发热核心件30的第一进油口321能否被油液浸泡。
具体地,透光区13的底部所处位置的水平面与发热核心件30设有第一进油口321所处位置的水平面齐平;或,透光区13的底部所处位置的水平面位于发热核心件30设有第一进油口321所处位置的水平面沿重力方向的下方。此时,所述透光区13将发热核心件30内设有的储油腔11底部完全显露于外界。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更清晰地通过透光区13观察发热核心件30的第一进油口321能否被油液浸泡,更好地判断储油腔11内油液的储存剩余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透光区13的底部与所述发热核心件30设有第一进油口321所处位置的水平面齐平。例如,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透光区13的底部与所述储油腔11底壁齐平,或略高于储油腔11的底壁,其高出的距离满足所述透光区13沿重力方向的底部和第一进油口321的孔心的连接线与第一进油口321的所处位置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区间为30°至-30°如,15°、10°、5°等,使储油腔11底壁的光线充足以供用户观测的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为防止主体10仅设有单一的透光区13,导致内部光线不通透,较暗,且用户只能从单一视角进行观测的现象产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对应所述储油腔11的两侧壁均设有透光区13。同时,为使光线更通透,所述两透光区13正对设于所述主体10的两侧壁。从而增强光线射入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两相对设置的透光区13以增强光线射入量的方式。例如,为进一步增强光线射入量以及便于用户观看,所述透光区13的数量还和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更多,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所述多个透光区13沿所述主体10的外周间隔设置。以确保光线射入量以及使用户从任何表面均可观测油液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烟1000,所述电子烟1000包括供电装置200和雾化装置100,该雾化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子烟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装置200设有供电子烟1000的雾化装置100部分插接的安装腔210,且供电装置200于安装腔210的腔壁还开设有窗口220;电子烟1000的雾化装置100安装于供电装置200的安装腔210时,透光区13从窗口220显露出,通过供电装置200的安装腔210腔壁上的窗口220且透过雾化装置100主体10上的透光区13进行观察,窗口220的设置位置与透光区13的设置位置相对应,保障用户能够通过供电装置200的安装腔210腔壁上的窗口220且透过雾化装置100主体10上的透光区13观察发热核心件30的第一进油口321能否被油液浸泡。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透光区13凸伸于主体10表面外,窗口220朝向安装腔210开口的一端形成供透光区13插入的插入口,在保障用户可通过主体10上的透光区13观察发热核心件30的第一进油口321能否被油液浸泡的同时,有利于雾化装置100与供电装置200之间的组装和拆卸;电子烟1000的雾化装置100安装于供电装置200的安装腔210时,透光区13凸伸末端的端面与供电装置200的外表面齐平,使得电子烟1000的外观更为美观,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或透光区13凸伸末端的端面凸伸于供电装置200的外表面外,便于用户对电子烟1000进行装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包括主体及发热核心件,所述主体内设有气流过道及储油腔,所述气流过道的一端从所述主体显露出以形成抽吸口,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抽吸段、雾化段及位于两者交汇处形成弯折段,所述抽吸段与所述抽吸口连通,所述雾化段与所述储油腔油路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核心件包括发热组件及导油件,所述发热组件和所述导油件均容置于所述雾化段内,并相互接触,以将所述雾化段内的烟液吸附传导至所述发热组件,且所述导油件还设有吸附部,所述吸附部位于所述弯折段与所述雾化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的底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段的口径大于所述弯折段的口径,以使所述雾化段与所述弯折段交汇处沿重力方向形成台阶,所述台阶包括沿重力方向的第一表面和与重力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台阶第一表面沿重力方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吸附部沿重力方向的最低处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至少部分紧贴所述台阶的第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抽吸段交汇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交汇的一端,以形成将冷凝液从所述抽吸段导向至第一表面的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核心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导油件包覆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支架围设于所述导油件的外周,且所述导油件一端的端面从所述第一支架一端的端面显露,以形成吸附部;
所述发热核心件安装于所述主体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雾化段内,并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所述第一支架设有进油口,以将雾化段的烟液传导至所述导油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呈环状设置,且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外环面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平齐;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位于所述第一外环面和所述第一内环面的之间;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内环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导油件的一侧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第二支架、吸油件及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内设有雾化气道以供雾化产生的烟雾流动至交汇段;
所述吸油件包覆于所述发热件的外周,所述第二支架围设于所述吸油件的外周,所述导油件包覆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件呈环状设置,且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外环面的最低处与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平齐;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二表面的最低处位于所述第一外环面和所述第一内环面的之间;
或,所述导油件的径向方向具有第一外环面和第一内环面,所述第一内环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靠近所述导油件的一侧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件呈螺旋状或呈环形的网状。
1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口正对所述抽吸段和所述弯折段的交汇处;
或,所述抽吸段正对所述抽吸口的内壁呈倾斜状,其倾斜的较低处朝向抽吸段与弯折段的交汇处,以形成导油面。
12.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烟的雾化装置。
CN201911423797.5A 2019-12-31 2019-12-31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Pending CN111165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3797.5A CN111165882A (zh) 2019-12-31 2019-12-31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3797.5A CN111165882A (zh) 2019-12-31 2019-12-31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5882A true CN111165882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18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3797.5A Pending CN111165882A (zh) 2019-12-31 2019-12-31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58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8522A (zh) * 2020-05-28 2020-08-14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冷凝液回流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8522A (zh) * 2020-05-28 2020-08-14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冷凝液回流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53567U (zh) 一种雾化组件以及电子烟
CN209314954U (zh) 烟弹及电子烟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06576295U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13100487A (zh) 一种双口味双油仓雾化电子烟弹及电子烟
CN211932546U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1165882A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0203335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0897202A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1746934U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2437278U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1165883A (zh) 电子烟的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455369U (zh) 具有防烟油和冷凝液泄漏功能的电子烟
CN113100486A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0248388U (zh) 一种电子烟
CN21573691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7226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05658380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CN215270584U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5736887U (zh) 一种一次性电子烟
CN215531624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9813217U (zh)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20571543U (zh) 一种可减少冷凝液产生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20571563U (zh) 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1960899U (zh) 一种防漏液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floor 2, floor 3, floor 4 and floor 5 of plant 3, antuo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aer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ko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01, 10th floor, building C, nanbiantou Science Park, No. 1, Tianyang Second Road, Dongfang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SK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