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4349A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4349A
CN111164349A CN201880063037.5A CN201880063037A CN111164349A CN 111164349 A CN111164349 A CN 111164349A CN 201880063037 A CN201880063037 A CN 201880063037A CN 111164349 A CN111164349 A CN 111164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port
flow path
air
control unit
pat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30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4349B (zh
Inventor
罗善旭
金权镇
尹渊燮
李敬爱
曹城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64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4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4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4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9Ax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空调。公开的空调包括:排出板,布置在形成有第一排出口的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相比于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更慢地排出的多个排出孔;以及流路控制单元,布置为能够以如下模式驱动:第一模式,使从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之前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二排出口;第二模式,使从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之后,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二排出口;以及第三模式,封闭第二排出口。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更加详细地,涉及改变空气排出方法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利用制冷循环来控制适合人类活动的温度、湿度、气流、粉尘浓度等的同时去除空气中的灰尘等的装置。制冷循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送风单元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空调可以被区分为分离设置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离型空调以及室内机和室外机被共同设置在一个机柜中的一体型空调。其中,分离型空调的室内机配备有使被吸入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和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壳体内部,并将吸入的空气重新送入室内的送风单元。
对现有的空调的室内机而言,当用户与排出空气直接接触时,会感到冷和不适,相反,当用户不与排出空气接触时,会感到热和不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具有多种空气排出方法的空调。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以使用户感到舒适的最小风速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供暖的空调。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可以提供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的空气的空调。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可以通过一个送风单元供应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的空气的空调。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包括:壳体,具有吸入口(inlet port);热交换器,布置为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热交换;第一排出口(discharge port),以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排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壳体;第二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排出口相邻地布置;送风单元,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而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排出板,布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一排出口的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相比于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更慢地排出的多个排出孔;以及流路控制单元,配备为能够以如下模式驱动:第一模式,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之前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第二模式,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之后,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以及第三模式,封闭所述第二排出口。
所述送风单元可以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后方。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包括:旁通流路,在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将没有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引导部件,在以所述第二模式被驱动时,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所述第二排出口可以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左侧的第二左排出口和布置在右侧的第二右排出口,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左流路控制单元,引导从所述第二左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以及右流路控制单元,引导从所述第二右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所述左流路控制单元和所述右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分别被独立驱动。
所述送风单元可以布置为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空气,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空气。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第二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吸入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模式被驱动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配备为阻断所述第二流路。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二模式被驱动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第三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布置为阻断所述第二流路。
所述第二排出口可以形成为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多个排出孔中的一个排出孔的尺寸。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包括:引导曲面,在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以使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混合的方式引导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模式或者所述第二模式下旋转预定角度,并且能够调节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所述空调还可以包括:主体,以支撑所述壳体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
所述壳体可以设置于墙壁。
在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的空调包括壳体,具有吸入口(inlet port);热交换器,布置为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热交换;第一排出口(discharge port),以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排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第二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排出口相邻地布置;送风单元,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而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流路控制单元,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以及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其中,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布置为形成第二流路,该第二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吸入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口,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布置为形成第三流路,该第三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所述壳体可以布置于形成有所述第一排出口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包括形成有多个排出孔的排出板,所述排出板的排出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排出口。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位于第三位置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布置成阻断所述第二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可以包括:旁通流路,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将没有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引导部件,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在又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包括:壳体,具有吸入口(inlet port);热交换器,布置为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被热交换;第一排出口(discharge port),形成于所述壳体,以排出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第二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排出口相邻地布置;送风机,布置为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空气,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空气;排出板,具有多个排出孔,所述多个排出孔布置于形成有所述第一排出口的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并且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比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缓慢地排出;引导部件,以使所述第二排出口开闭的方式可旋转地布置在所述壳体;以及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其中,所述引导部件在所述引导部件位于已设定的位置时,形成第二流路,该第二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吸入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第二排出口,并且包括将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向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引导的引导曲面。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由于空调包括布置有多个排出孔的排出板的第一排出口和相比于第一排出口可以更高速地排出未被热交换的空气或者被热交换的空气的第二排出口,因此可以具有多种空气排出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由于空调包括布置有多个排出孔的排出板的第一排出口,因此可以以使用户感到舒适的最小风速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供暖。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由于在空调布置有以使不通过热交换器而通过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与通过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混合的方式引导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引导部件,因此可以提供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的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思想,空调以多种模式驱动流路控制单元,因此可以从一个送风单元提供多种温度的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的立体图。
图2是分解示出图1所示的空调的图。
图3是示出以第一模式驱动图1所示的空调时的,沿图1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的图。
图4是示出以第二模式驱动图1所示的空调时的,沿图1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的图。
图5是示出以第三模式驱动图1所示的空调时的,沿图1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的图。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空调的流路控制单元旋转预定角度而改变了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气流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空调的流路控制单元旋转预定角度而改变了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气流的状态的图。
图8至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空调的多个流路控制单元被独立驱动的多种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被设置在墙壁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出沿图11所示的B-B'线截取的剖面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空调被设置在墙壁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和图示于附图中的构成仅仅是所公开的发明的优选的一示例,在本申请的申请时间点,可存在能够代替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和附图的多种变形例。
并且,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附图中揭示的相同的附图标号或者符号表示执行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的部件或构成要素。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说明实施例而使用的术语,而并非是限制和/或限定所公开的发明的意图。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地被定义为不同,否则单数的表述包括多数的表述。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表示存在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这些的组合,其并不预先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构成要素、部件或者这些的组合的存在或者附加可能性。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括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多样的构成要素,但是所述构成要素并非局限于所述术语,所述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的目的。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构成要素可以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并且,术语“和/或”表示多个相关记载项目的组合或者多个相关的记载项目中的某一个项目。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术语“前方”、“下部”、“左侧”以及“右侧”等是以附图为基准定义的术语,各个构成要素的形状和位置不会受限于这些术语。
构成空调的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构成。制冷循环循环进行由压缩-冷凝-膨胀-蒸发构成的一系列过程,并且可以提供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被调节的空气。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而排出,并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到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的制冷剂冷凝为液态,并通过冷凝过程而向周围放热。
膨胀阀将在冷凝器被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蒸发器使在膨胀阀被膨胀的制冷剂蒸发,并使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利用制冷剂的蒸发潜热而通过与被冷却物体进行热交换来达到冷冻效果。通过上述的循环,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中的由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构成的部分。空调的室内机包括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可以位于室内机或者室外机中的任意一处。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起到冷凝器或者蒸发器的作用。在室内热交换器当作为冷凝器而使用时,空调将成为供暖器,当作为蒸发器使用时,空调将成为制冷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下,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调1的立体图,图2是分解示出图1所示的空调1的图。
参考图1和图2,空调1可以包括:壳体10,形成外观;送风单元20,使空气向内部或者外部循环;热交换器30,与流入壳体10的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壳体10可以包括:后面板11,覆盖后面;侧面板12,覆盖侧面;前面板13,覆盖前面;上面板14,覆盖上面。壳体10可以形成空调1的外观的一部分。
空调1可以包括以支撑壳体10的方式布置在壳体10的下部的主体40。主体40的内部可以布置有用于驱动空调1的各种电器部件。主体40可以将壳体10相对于地面而稳定地支撑。在主体40可以布置有将后述的流路控制单元100的引导部件驱动部110。
后面板11可以包括吸入口16。吸入口16可以贯通后面板11的背面。外部空气可以通过吸入口16而流入壳体10的内部。在后面板11可以安装有送风单元20。后面板11的上端可以与上面板14结合。后面板11的下端可以与主体40结合。后面板11的两侧端可以结合在侧面板12。后面板11可以包括以与侧面板12共同覆盖壳体10的侧面的方式向前方弯曲的弯曲部11a。
吸入口16可以包括多个通孔和/或狭缝,以防止异物流入壳体10的内部。吸入口16可以以与送风单元20对应的方式布置。
侧面板12可以与后面板11的弯曲部11a共同覆盖壳体10的侧面。侧面板12的上端可以与上面板14结合。侧面板12的下端可以与主体40结合。侧面板12的后端可以与后面板11结合。侧面板12的前端可以与前面板13相隔而形成第二排出口18。侧面板12可以分别布置在后面板11的左侧和右侧。
侧面板12可以包括将后述的流路控制单元100的第一引导部件101布置的引导部12a。引导部12a可以以与第一引导部件101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布置。
第二排出口18可以与第一排出口17相邻地布置。第二排出口18可以布置在第一排出口17的左侧和/或右侧。第二排出口18可以形成在与形成有第一排出口17的壳体10的一部分对应的两侧面。第二排出口18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一排出口17的左侧的第二左排出口18a和布置在第一排出口17的右侧的第二右排出口18b。
第二排出口18可以沿壳体10的上下方向延伸。第二排出口18可以延伸为与第一排出口17大致相同的长度。第二排出口18可以根据流路控制单元100的驱动模式而排出被热交换的空气或者排出没有被热交换的空气。
前面板13可以包括第一排出口17。前面板13的上端可以与上面板14结合。前面板13的下端可以与主体40结合。
前面板13可以包括贯通前面板13的内外面的多个排出孔17a。多个排出孔17a可以以微小的尺寸形成。多个排出孔17a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前面板13的整个区域。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被热交换的空气可以由多个排出孔17a被均匀地低速排出。
第一排出口17可以布置在与吸入口16大致对向的位置。在壳体10的内部被热交换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到壳体10的外部。第一排出口17可以排出通过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第一排出口17可以配备为以相比于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的速度更慢的速度排出空气。第一排出口17中的一个排出孔17a的尺寸可以配备为大于第二排出口18的尺寸。
由于可以通过前面板13的第一排出口17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空气,因此前面板13也可以视为排出板13。以下,将前面板13命名为排出板13。将连接吸入口16和第一排出口17的空气的流路称作第一流路S1。
上面板14可以固定后面板11、侧面板12以及排出板13。上面板14可以可旋转地支撑后述的流路控制单元100的一端。上面板14可以与主体40共同支撑热交换器。上面板14可以支撑送风单元20。
送风单元20可以布置在形成于吸入口16和第一排出口17之间的第一流路S1上。借助送风单元20,空气可以通过吸入口16而流入壳体10的内部。通过吸入口16而流入的空气可以沿第一流路S1移动而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到壳体10的外部。通过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流路控制单元100而排出到第二排出口18。即,送风单元20可以布置为从吸入口16吸入空气而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空气,或者通过第一排出口17和第二排出口18排出空气。送风单元20可以布置成包括送风风扇21和风扇驱动部22的送风机。
送风风扇21可以使用轴流风扇或者四通风扇。但是,送风风扇21的种类并不限于此,送风风扇21只要满足使从壳体10的外部流入的空气以重新排出到壳体10的外部的方式流动的构成即可。作为一例。送风风扇21可以是横流风扇、涡流风扇、西洛克风扇。
虽然图2示出了布置有三个送风风扇21的情形,但送风风扇21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配备为多种数量。
风扇驱动部22可以驱动送风风扇21。风扇驱动部22可以布置在送风风扇21的中心部。风扇驱动部22可以包括马达。
热交换器30可以布置在送风单元20和第一排出口17之间。热交换器30可以布置在第一流路S1上。热交换器30可以从通过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中吸收热或者将热传递给通过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热交换器30可以包括管和与管结合的集管。然而,热交换器30的种类并不限于此。
以空气流动的方向为基准,空调1可以按吸入口16、送风单元20、热交换器30以及第一排出口17的顺序布置。即,送风单元20可以布置在热交换器30的后方。
空调1可以包括以能够开闭第二排出口18的方式可旋转地布置在壳体10的流入控制单元100。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与第二排出口18相邻地布置。
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包括: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引导从第二左排出口18a排出的空气;以及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引导从第二右排出口18b排出的空气。由于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和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包括相同的构成,为了便于说明,仅对一个流路控制单元100进行说明。
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件101、第二引导部件102以及连接部103。第一引导部件101、第二引导部件102以及连接部103可以构成形成旁通流路S2的空间。
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以与第二排出口18对应的方式延伸。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布置在侧面板12的引导部12a。
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包括:引导曲面101a,在以第一模式驱动时,引导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以使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与从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混合。引导曲面101a可以通过科恩达效应而使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朝向从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排出。即,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可以沿引导曲面101a而向能够与从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混合的方向排出。
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大致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与与第二排出口18对应地延伸。在以第二模式驱动空调1的情形下,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将通过热交换器30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二排出口18。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引导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以使该空气沿壳体10的左右方向广泛地扩散。
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通过第二引导部件102和连接部103连接而共同旋转。第一引导部件101与第二引导部件102相隔预定间距,并且在以第一模式驱动流路控制单元100时,可以形成旁通流路S2(以下称作第二流路)的一部分。
连接部103可以连接第一引导部件101的上端和第二引导部件102的上端。连接部103可以连接第一引导部件101的下端和第二引导部件102的下端。连接部103可以与引导部件驱动部110连接。连接部103可以从引导部件驱动部110接收动力而旋转。随着连接部103旋转,第一引导部件101和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旋转。
虽然在图2示出了连接部103连接第一引导部件101的上端和第二引导部件102的上端,并且连接第一引导部件101的下端和第二引导部件102的下端的情形,但连接部103只要可以连接第一引导部件101和第二引导部件102,则其位置并不受限定。
引导部件驱动部110可以连接在流路控制单元100的下端。引导部件驱动部110可以使流路控制单元100旋转。引导部件驱动部110可以包括驱动源111和动力传递部件112。
驱动源111可以是能够两方向旋转的马达。驱动源111可以布置在主体40的内部。
动力传递部件112的一端可以与驱动源111连接,从而从驱动源111接收旋转力。动力传递部件112可以与流路控制单元100连接而将从驱动源111接收到的旋转力传递到流路控制单元100。据此,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旋转预定角度。
图3是示出以第一模式驱动图1所示的空调时的,沿图1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的图。图4是示出以第二模式驱动图1所示的空调时的,沿图1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的图。图5是示出以第三模式驱动图1所示的空调时的,沿图1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的图。
参照图3至图5,针对驱动空调1的多种模式进行说明。
空调1的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以如下模式驱动:第一模式,从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30之前,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二排出口18;第二模式,从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30之后,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第二排出口18;以及第三模式,封闭第二排出口18。
参照图3,在以第一模式驱动流路控制单元100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形成将没有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第二排出口的第二流路S2。流路控制单元100在为了以第一模式驱动空调1而位于第一位置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布置为形成第二流路S2,该第二流路S2在第一流路S1的热交换器30和吸入口16之间分叉而延伸至第二排出口18。流过第二流路S2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引导部件101和/或第二引导部件102而被引导至第二排出口18。
此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阻断第三流路S3。具体地,随着流路控制单元100为了以第一模式驱动而旋转,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沿阻断第三流路S3的方向移动。
即,在以第一模式驱动空调1的流路控制单元100的情形下,空调1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在热交换器30被热交换的空气,并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没有经过热交换器30的空气,从而可以提供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的舒适的冷气。并且,由于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相比于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以更快的速度排出,因此可以将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被热交换的空气提供至更远。
即,空调1为了使通过吸入口16流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在通过热交换器30之前移动至第二流路S2,流路控制单元100开放第二流路S2,因此可以不需要用于使空气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额外的送风机而用一个送风单元20使第一排出口17和第二排出口18排出不同种类的空气。
并且,空调1也可以配备为能够随着改变送风单元20的驱动力而将冷气提供至多种间距。即,送风单元20可以构成为能够调节通过第一排出口17和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和/或风速。
例如,在增加送风单元20的驱动力而增加从第一排出口17和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和/或风速时,空调1可以将冷气移动至更远。相反,在减小送风单元20的驱动力而减小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和/或风速时,空调1可以将冷气提供至相对较近的间距。
参照图4,在以第二模式驱动流路控制单元100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形成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第二排出口18的第三流路S3。在流路控制单元100为了以第二模式驱动空调1而位于第二位置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布置为形成第三流路S3,该第三流路S3在第一流路S1的热交换器30和第一排出口17之间分叉而延伸至第二排出口18。流过第三流路S3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引导部件102而被引导至第二排出口18。
此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阻断第二流路S2。具体地,随着流路控制单元100为了以第二模式被驱动而旋转,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沿阻断第二流路S2的方向移动。
即,在以第二模式驱动空调1的流路控制单元100的情形下,空调1通过第一排出口17极低速地排出在热交换器30被热交换的空气,并且相比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可以将在热交换器30热交换的空气通过第二排出口18更高速地排出。并且,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可以借助流路控制单元100的第二引导部件102而相比从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向左侧和右侧更加广泛地扩散而排出。并且,由于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相比于从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更加高速,所以可以提供至更远。
即,空调1为了使通过热交换器30的空气中的一部分移动至第三流路S3,流路控制单元100开放第三流路S3,因此不需要用于使空气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额外的送风机而利用一个送风单元20在第一排出口17和第二排出口18排出不同种类的空气。
参照图5,在流路控制单元100以第三模式被驱动时,流路控制单元100可以将第二流路S2以及第三流路S3全部阻断。在空调1为了以第三模式被驱动,流路控制单元10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引导部件101可以阻断第二流路S2,并且第二引导部件102可以阻断第三流路S3。
具体地,随着送风单元20被驱动,壳体10的外部空气可以通过吸入口16而流入壳体10的内部。流入壳体10的内部的空气可以经过送风单元20并通过交换器30而被热交换。通过热交换器30而被热交换的空气可以以通过排除板13而被减速的状态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到壳体10的外部。即,经过第一流路S1而排出的被热交换的空气可以以用户能够感到舒适的风速排出。
在第三模式下,由于第二流路S2和第三流路S3被封闭,因此,不会通过第二排出口18排出空气。
据此,空调1可以仅通过第一排出口17而极低速地排出被热交换的空气。此时,室内可以缓慢地实现整体的空气调节。即,空气在通过第一排出口17而被排出到壳体10的外部时,可以经过排出板13的多个排出孔而风速被降低,从而以低速排出。根据这种构成,用户可以以感到舒适的风速进行对室内进行制冷或者供暖。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空调的流路控制单元旋转预定角度而改变了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气流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图4所示的空调的流路控制单元旋转预定角度而改变了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气流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6和图7,流路控制单元100在第一模式下可以旋转预定角度,并且调节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流路控制单元100在第二模式下也可以旋转预定角度,并且调节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具体地,参照图6,空调1在流路控制单元100以第一模式被驱动的情形下,可以将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风的方向改变成更加接近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为此,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
相反,空调1在流路控制单元100以第一模式被驱动的情形下,还可以将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风的方向改变成更加远离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为此,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
参照图7,空调1在流路控制单元100以第二模式被驱动的情形下,可以将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风的方向改变成更加靠近通过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为此,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
相反,空调1在流路控制单元100以第二模式被驱动的情形下,可以将从第二排出口18排出的风的方向改变为远离从第一排出口17排出的空气。为此,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角度。
图8至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空调的多个流路控制单元被独立驱动的多种示例的图。
参照图8至图10,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和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分别被独立地驱动。
具体地,参照图8,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以第一模式被驱动,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以第三模式被驱动。与此相反,虽然未示出,但也可以是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以第三模式被驱动,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以第一模式被驱动。
参照图9,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以第二模式被驱动,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以第一模式被驱动。与此相反,虽然未示出,但也可以是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以第一模式被驱动,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以第二模式被驱动。
参照图10,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可以以第三模式被驱动,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可以以第二模式被驱动。与此相反地,虽然未示出,但也可以是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以第二模式被驱动,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以第三模式被驱动。
像这样,随着左流路控制单元100a和右流路控制单元100b分别被独立地驱动,空调1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气流。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被设置在墙壁的状态的图。图12是示出沿图11所示的B-B'线截取的剖面的图。
参照图11和图12,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空调进行说明。可以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参照图11和图12,空调2的壳体210可以被设置在墙壁W。壳体210可以通过支架290和固定部件291而被固定在墙壁W。
壳体210可以包括后面板211、上下面板212、前面板213和左右面板214。壳体210可以包括第一排出口217和第二排出口218。后面板211可以包括用于与上下面板212结合的弯曲部211a。上下面板212可以包括布置流路控制单元200a、200b的引导部212a。第二排出口218可以包括第二左排出口218a和第二右排出口218b。
在后面板211可以布置有吸入口216。随着吸入口216被布置在后面板211,空调2的后面板211可以布置为与墙壁W相隔预定间距d。
前面板213可以包括贯通前面板213的内外面的多个排出孔217a。多个排出孔217a可以以微小的尺寸形成。多个排出孔217a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前面板13的整个区域。借助多个排出孔217a而通过第一排出口217排出的被热交换的空气可以均匀地以低速排出。
流路控制单元200a、200b可以包括左流路控制单元200a和右流路控制单元200b。流路控制单元200a、200b可以通过从驱动源(未示出)接收到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262而旋转。流路控制单元200a、200b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件201和第二引导部件202。第一引导部件201可以包括引导通过第二吐出口218吐出的空气的引导曲面201a。
壳体210的内部可以布置有送风单元220和热交换器230。
图13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空调被设置在墙壁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13针对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空调进行说明。可以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说明。
与图12所示的空调不同地,在图13所示的空调中,吸入口316可以布置在上面板212。根据这种构成,后面板211可以布置为与墙壁W接触。
以上,图示并说明了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则均可以在不脱离记载于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主旨的情况下自由地且多样地变形实施。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包括:
壳体,具有吸入口;
热交换器,布置为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热交换;
第一排出口,以使通过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排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壳体;
第二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排出口相邻地布置;
送风单元,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而排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排出板,布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一排出口的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用于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相比于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更慢地排出的多个排出孔;以及
流路控制单元,配备为能够以如下模式驱动:第一模式,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之前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第二模式,使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空气在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之后将空气中的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以及第三模式,封闭所述第二排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送风单元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后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包括:旁通流路,在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将没有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包括:引导部件,在以所述第二模式被驱动时,将被热交换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第二排出口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左侧的第二左排出口和布置在右侧的第二右排出口,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包括:左流路控制单元,引导从所述第二左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以及右流路控制单元,引导从所述第二右排出口排出的空气,
所述左流路控制单元和所述右流路控制单元分别被独立驱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送风单元布置为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空气并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空气,或者通过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空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第二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吸入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中,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二模式驱动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配备为阻断所述第二流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二模式驱动时,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流路,连接所述吸入口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以及第三流路,在所述第一流路的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排出口之间分叉而延伸至所述第二排出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中,
在所述流路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模式驱动时,所述流路控制单元配备为阻断所述第二流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第二排出口形成为具有大于所述第一排出口的多个排出孔中的一个排出孔的尺寸。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包括:引导曲面,在以所述第一模式被驱动时,以使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与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混合的方式引导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流路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模式或者所述第二模式下旋转预定角度,并且能够调节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还包括:
主体,以支撑所述壳体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下部。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
所述壳体设置于墙壁。
CN201880063037.5A 2017-09-28 2018-05-29 空调 Active CN111164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26234 2017-09-28
KR1020170126234A KR102401527B1 (ko) 2017-09-28 2017-09-28 공기조화기
PCT/KR2018/006087 WO2019066189A1 (ko) 2017-09-28 2018-05-29 공기조화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4349A true CN111164349A (zh) 2020-05-15
CN111164349B CN111164349B (zh) 2021-09-10

Family

ID=65901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3037.5A Active CN111164349B (zh) 2017-09-28 2018-05-29 空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01527B1 (zh)
CN (1) CN111164349B (zh)
WO (1) WO2019066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809A (zh) * 2019-08-22 2019-11-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KR20220029186A (ko) * 2020-09-01 202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8917B2 (ja) * 1990-11-30 1996-06-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CN1587832A (zh) * 2004-09-29 2005-03-02 上海交通大学 多送风模式安静型分体式房间空调器
CN1979028A (zh) * 2005-12-09 2007-06-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858619A (zh) * 2009-04-13 2010-10-13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制冷热机组与制冷热装置
CN103292385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203349387U (zh) * 2013-06-09 2013-1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WO2014032229A1 (zh) * 2012-08-28 2014-03-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EP2813767A1 (en) * 2013-06-14 2014-12-17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JP2016099030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暖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644003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6482213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206018824U (zh) * 2016-08-24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7178827A (zh) * 2015-07-17 2017-09-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51515A (ko) * 2013-11-04 2015-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1500506B1 (ko) * 2014-12-31 2015-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1712274B1 (ko) * 2015-07-08 2017-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2513469B1 (ko) * 2015-10-30 2023-03-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102530178B1 (ko) * 2016-01-07 2023-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8917B2 (ja) * 1990-11-30 1996-06-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設置形空気調和機
CN1587832A (zh) * 2004-09-29 2005-03-02 上海交通大学 多送风模式安静型分体式房间空调器
CN1979028A (zh) * 2005-12-09 2007-06-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858619A (zh) * 2009-04-13 2010-10-13 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制冷热机组与制冷热装置
WO2014032229A1 (zh) * 2012-08-28 2014-03-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203349387U (zh) * 2013-06-09 2013-12-1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CN103292385A (zh) * 2013-06-09 2013-09-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EP2813767A1 (en) * 2013-06-14 2014-12-17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JP2016099030A (ja) * 2014-11-19 2016-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暖房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7178827A (zh) * 2015-07-17 2017-09-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6482213A (zh) * 2015-08-27 2017-03-0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空调
CN206018824U (zh) * 2016-08-24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6440032A (zh) * 2016-09-30 2017-02-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空调器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36840A (ko) 2019-04-05
WO2019066189A1 (ko) 2019-04-04
KR102401527B1 (ko) 2022-05-24
CN111164349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16253B1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541386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180127223A (ko) 공기조화기
EP3631307B1 (en) Air conditioner
US10866000B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631918B1 (ko) 공기조화기
US10591170B2 (en) Air conditioner
US10935273B2 (en) Air conditioner
KR10266286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180044160A (ko) 공기조화기
US20190277513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1164349B (zh) 空调
KR20190012841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724048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230069898A (ko)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