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3994B - 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3994B
CN111163994B CN201880064596.8A CN201880064596A CN111163994B CN 111163994 B CN111163994 B CN 111163994B CN 201880064596 A CN201880064596 A CN 201880064596A CN 111163994 B CN111163994 B CN 111163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spring
sheath
steering column
bracket
st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45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3994A (zh
Inventor
萨沙·弗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Presta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AG
Publication of CN111163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3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3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39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用于与车辆一起使用的转向柱组件(100)包括:转向轴(102);支架(110),该支架具有基部和臂部(112);护套(120),该护套对转向轴进行支承并且该护套具有锁定组件;以及止挡件(152)。该臂部具有调节槽(112a)以及通过空的空间彼此分离的上制动部(114)和下制动部(114)。护套具有轴通道,并且锁定组件具有穿过轴通道和调节槽的轴。止挡件沿着护套邻近臂部定位在所述空的空间中,使得止挡件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之前接触上制动部和下制动部。止挡件(152)具有主体、上板簧、以及下板簧,该主体具有面向乘客端部和面向前方端部,该上板簧在主体的上方延伸,该下板簧在主体的下方延伸。

Description

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发明内容
以下内容呈现了本公开的简化概述,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本公开的广泛综述。该概述并非意在确定本公开的关键元素或界定本公开的范围。该概述的唯一目的是以简化形式呈现本公开的一些概念,作为在其他地方所呈现的更详细描述的序言。
根据实施方式,用于与车辆一起使用的转向柱组件包括转向轴、支架、护套、以及止挡件。支架具有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延伸的第一臂部,并且该基部构造成被锚固至车辆的底盘。第一臂部具有调节槽,并且第一臂部具有通过空的空间彼此分离的上制动部和下制动部。护套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转向轴,并且护套具有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用于将护套相对于支架保持在各个相应位置的锁定组件。外部部分具有定位于内部部分与支架的基部之间的轴通道,并且锁定组件具有穿过轴通道和第一臂部的调节槽的轴。止挡件沿着护套邻近第一臂部定位在介于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空的空间中,并且止挡件远离第一臂部的调节槽定位。止挡件具有主体、在主体的上方延伸的上板簧、以及在主体的下方延伸的下板簧。
在实施方式中,上板簧从主体的第一端部朝向主体的第二端部延伸。并且,下板簧从主体的第一端部朝向主体的第二端部延伸。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相对于支架向上移动时,止挡件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上端部之前接触上制动部;并且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相对于支架向下移动时,止挡件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下端部之前接触下制动部。
在实施方式中,上板簧从主体的位于主体的最上区域的下方的区域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下板簧从主体的位于主体的最下区域的上方的区域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从由夹子、螺栓、焊接件和粘合剂组成的组中所选定的至少一项将止挡件联接至护套的外部部分。
在实施方式中,支架具有加强件,该加强件位于第一臂部的调节槽与介于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空的空间之间。并且,该加强件从支架的基部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止挡件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从上板簧沿远离第二端部并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从下板簧沿远离第二端部并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将第一延伸部联接至上板簧,并且第二弯折部将第二延伸部联接至下板簧。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上板簧的弹性刚度,并且第二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下板簧的弹性刚度。
在实施方式中,止挡件的主体接触护套的外部部分。但是,上板簧和下板簧不接触护套的外部部分。
在实施方式中,止挡件由从包括树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其他聚合物的组中所选定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
在实施方式中,支架包括从基部延伸的第二臂部,其中,该第二臂部具有调节槽,并且轴穿过第二臂部的调节槽。
在一种布置中,主体的第一端部是面向乘客端部,并且主体的第二端部是面向前方端部。在其他布置中,主体的第一端部是面向前方端部,并且主体的第二端部是面向乘客端部。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用于与车辆一起使用的转向柱组件包括转向轴、支架、护套、以及止挡件。支架具有基部以及从该基部延伸的第一臂部,并且该基部构造成被锚固至车辆的底盘。第一臂部具有调节槽以及通过空的空间彼此分离的上制动部和下制动部。护套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转向轴,并且护套具有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用于将护套相对于支架保持在各个相应位置的锁定组件。外部部分具有定位于内部部分与支架的基部之间的轴通道,并且锁定组件具有穿过轴通道和第一臂部的调节槽的轴。止挡件沿着护套邻近第一臂部定位在介于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空的空间中。止挡件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板簧,该上板簧在主体的上方延伸;以及下板簧,该下板簧在主体的下方延伸。上板簧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延伸,并且下板簧从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延伸。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相对于支架向上移动时,止挡件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上端部之前接触上制动部;并且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相对于支架向下移动时,止挡件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下端部之前接触下制动部。
在实施方式中,止挡件的主体接触护套的外部部分。但是,上板簧和下板簧不接触护套的外部部分。
在实施方式中,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相对于支架向上移动时,上板簧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上端部之前接触上制动部。此外,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相对于支架向下移动时,下板簧在轴到达调节槽的下端部之前接触下制动部。
在实施方式中,支架具有加强件,该加强件位于第一臂部的调节槽与介于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空的空间之间。该加强件从支架的基部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止挡件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从上板簧沿远离第二端部并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延伸部从下板簧沿远离第二端部并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折部将第一延伸部联接至上板簧,并且第二弯折部将第二延伸部联接至下板簧。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上板簧的弹性刚度,并且第二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下板簧的弹性刚度。
在实施方式中,支架具有加强件,该加强件位于第一臂部的调节槽与介于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空的空间之间。该加强件从支架的基部延伸。
在一种布置中,主体的第一端部是面向乘客端部,并且主体的第二端部是面向前方端部。在其他布置中,主体的第一端部是面向前方端部,并且主体的第二端部是面向乘客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1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1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的分解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支架被省掉。
图5是从图3截取的局部视图。
图6是示出了从图1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截取的止挡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图6的止挡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了图6的止挡件处于一种变形构型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了图6的止挡件处于另一变形构型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与本公开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一起使用的止挡件的侧视图。
图11至图14是示出了图10的止挡件处于各种变形构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100。转向柱组件100大体上包括支架110和护套120,该护套120以能够绕转向轴102的纵向轴线102a旋转的方式支承转向轴102。方向盘(直接地或间接地)联接至转向轴102的端部103,并且该方向盘的旋转使转向轴102旋转,这最终使具有转向柱组件100的汽车转弯。支架110能够被锚固至车辆底盘,并且允许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10倾斜和锁定。因此,驾驶员能够根据其偏好使方向盘倾斜,不过仅沿着预定运动范围倾斜。通常,在现有技术装置中,到达预定运动范围的末端会导致突然的、钝性的冲击以及此外可听见的噪声;并且尽管有刺激性,但是该冲击和噪声的一部分可能被传递给使用者。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避免这种刺激性或使这种刺激性减至最小。
支架110具有基部111,该基部111用于——比如通过焊接件、螺栓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紧固件,无论其是现在已知的还是以后研发的——而紧固至车辆的底盘或其他环境结构件。此外,第一臂部112和第二臂部113从基部111固定地延伸。每个臂部112、113包括相应的调节槽112a、113a,并且臂部112、113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制动结构件1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臂部112、113是彼此的大致镜像,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臂部112、113的差异更显著。在实施方式100中,调节槽112a的宽度小于调节槽113a的宽度,并且仅臂部112被示出具有制动结构件114。
制动结构件114包括通过空的空间彼此分离的上制动部114a和下制动部114b。上制动部114a与下制动部114b之间的距离限制了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10的行进的量,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可能期望的是,上制动部114a和下制动部114b被弯折或以其他方式形成为向外延伸(远离竖向中心线),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这可以提供增强的稳定性且增加制动器114a、114b的表面积。
附加特征件比如加强元件116、锚固点117等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被包括在支架110中。在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100中,加强元件116位于调节槽112a与介于上制动部114a与下制动部114b之间的空的空间之间,从而实际上限定了臂部112的面向乘客部分112b和面向前方部分112c。可能特别期望加强元件116的这种定位,以保持足够的强度以抵抗面向乘客部分112b和面向前方部分112c二者的弯折。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护套120,该护套120具有内部部分122、外部部分124、用于将外部部分124相对于支架110保持在各个相应位置中的锁定组件142、以及至少一个止挡件152。内部部分122被紧固至外部部分124,使得两个部分通常一起移动。但是,例如在碰撞情况下,可能期望的是,内部部分122相对于外部部分124移动,并且能量通过弯折条带125或另一能量吸收构件吸收。例如,在授予Sulser的被转让给THYSSENKRUPP PRESTAAKTIENGESELLSCHAFT的美国专利No.8,474,869中公开了可以使用在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100中的一些能量吸收紧固系统,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此外,一些实施方式可以完全省掉这种能量吸收结构件。
外部部分124具有用于(比如通过焊接件、螺栓或任何其他适当的紧固件,无论其是现在已知的还是以后研发的)紧固至车辆底盘或其他环境结构件的联接部段126。联接部段126是挠性的,以使得内部部分122和外部部分124能够相对于支架110倾斜以实现高度调整。至少一个轴通道128用于与锁定组件142配合。图4中所图示的轴通道128是圆形的且同轴的,并且图4中所图示的轴通道128被定位在内部部分122与支架的基部111之间。
锁定组件142具有杆144、轴146(其也被称为“夹紧轴”)、以及用于与其他元件相互作用并提供锁定效果的各种装置比如凸轮盘147和夹紧装置148。凸轮盘147被固定在杆144上。夹紧装置148包括另一凸轮盘,其中,杆144和凸轮盘147能够相对于夹紧装置148的凸轮盘旋转以将护套相对于支架111锁定。轴146穿过轴通道128并且被轴通道128支承,并且螺母149或其他适当的装置防止轴146与护套的外部部分124分离。此外,轴146穿过支架臂部112、113的调节槽112a、113a,并且因此,将护套的外部部分124联接至支架110。
杆144联接至轴146,并且杆144可以被用于根据需要使轴146旋转。各种锁定组件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可以加以利用;一个示例是授予Sulser的被转让给THYSSENKROPU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的美国专利No.8,474,869中所阐述的紧固装置,其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于此。当轴146未被定位成提供锁定效果时,轴146可以沿着调节槽112a、113a行进。此外,弹簧150或其他偏置构件可以将外部部分124朝向相对于支架110的位置偏置。当轴146被定位成提供锁定效果时,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10保持静止。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各种锁定组件,并且只要在支架110与护套120之间允许有预定行进量,则特定的锁定组件在本公开中就无关紧要。
所述至少一个止挡件152沿着护套120的外部部分124定位。尽管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100包括邻近支架臂部112的一个止挡件152,但是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另外地包括邻近支架臂部113的止挡件152。非常重要的是,止挡件152不位于调节槽112a中,因为与畅通的槽112a相比,将止挡件152定位在槽112a内将会导致运动范围的减小。相反地,止挡件152沿着护套的外部部分124邻近面向前方部分112c定位,并且更确切地被定位在介于上制动部114a与下制动部114b之间的空间中。
止挡件152在图5至图9中被最佳地示出,并且止挡件152具有带有第一端部154a和第二端部154b的主体154。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154a是面向乘客端部154a,并且第二端部154b是面向前方端部154b。如图6中所示出的,面向乘客端部154a可以从面向前方端部154b向内设置,使得面向前方端部154b的深度大于面向乘客端部154a的深度。上板簧155从面向乘客端部154a朝向面向前方端部154b延伸且上板簧155限定了止挡件152的最上部分,并且下板簧156从面向乘客端部154a朝向面向前方端部154b延伸且下板簧156限定了止挡件152的最下部分。上板簧155和下板簧156可以具有与面向乘客端部154a的深度大致相当的深度。可能特别期望的是,上板簧155在位于主体154的最上区域157b的下方的区域157a处从主体154延伸,并且下板簧156在位于主体154的最下区域157d的上方的区域157c处从主体154延伸。止挡件152可以由树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和/或其他聚合物构成,并且止挡件152可以是均质的,或者止挡件152可以不是均质的。
图4示出了止挡件152可以具有下述夹子158:该夹子158穿过护套的外部部分124中的孔以将夹子158连接至护套的外部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止挡件152可以通过其他紧固件、比如螺栓、粘合剂、焊接件等联接至护套的外部部分124。
在使用中,驾驶员可以通过首先调整锁定组件142使得允许护套的外部部分124相对于支架120移动来调整转向轴102(以及因此方向盘和护套120)的高度。更具体地,允许轴146沿着支架120的调节槽112a、113a行进。一旦获得了所需的高度,则锁定组件142随后被调整成使得护套的外部部分124相对于支架120保持静止。
在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20向上(即,朝向支架的基部111)移动时,止挡件152被定位成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端部之前接触上制动部114a。更具体地,止挡件152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10向上移动时,上板簧155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上端部之前接触上制动部114a。由此,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上端部之前,力F1(图8)通过上制动部114a被施加至上板簧155,并且上板簧155变形,从而吸收力F1的一部分并且为护套120的向上行进提供缓冲限制。因为上板簧155具有从面向前方端部154b向内设置(使得上板簧155的深度小于面向前方端部154b的深度)的侧部155a,因此在上板簧155变形时,侧部155a不干扰护套的外部部分124。
另外地,在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20向下移动(即,远离支架的基部111)时,止挡件152被定位成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端部之前接触下制动部114b。更具体地,止挡件152被定位成使得:当护套120相对于支架110向下移动时,下板簧156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下端部之前接触下制动部114b。由此,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下端部之前,力F2(图9)通过下制动部114b被施加至下板簧156,并且下板簧156变形,从而吸收力F2的一部分并且为护套120的向下行进提供缓冲限制。因为下板簧156具有从面向前方端部154b向内设置(使得下板簧156a的深度小于面向前方端部154b的深度)的侧部156a,因此在下板簧156变形时,侧部156a不干扰护套的外部部分124。
尽管可能期望轴146不到达调节槽112a的任一端部,但是轴146仍然可以非常靠近于调节槽112a的端部;调节槽112a不需要(并且可以优选地不)显著长于轴146所允许的行进的量。
图10至图14示出了下述替代止挡件252:该替代止挡件252可以代替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100中的止挡件152。止挡件252大致类似于止挡件152,除非特别指出和/或示出,或者应当是固有的。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止挡件152(以及因此止挡件252)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比如例如通过结合各种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何实施方式的全部或部分实施方式而进行修改。尽管有任何注明的、示出的或固有的偏差,但是为了统一和简洁起见,可以使用从252至299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上面从152至199所标记的元件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主体254大致对应于主体154,面向乘客端部254a大致对应于面向乘客端部154a,面向前方端部254b大致对应于面向前方端部154b,上板簧255大致对应于上板簧155,下板簧256大致对应于下板簧156,区域257a大致对应于区域157a,区域257b大致对应于区域157b,区域257c大致对应于区域157c,区域257d大致对应于区域257d等)。
止挡件252与止挡件152之间的一些区别在于,延伸部265从上板簧255延伸并且延伸部266从下板簧256延伸。每个延伸部265、266远离面向前方端部254b并朝向面向乘客端部254a延伸,并且相应的弯折部265a、266a将延伸部265、266联接至板簧255、256。可能特别期望的是,延伸部265、266的弹性刚度比上板簧255和下板簧256的弹性刚度更高。在无应力状态下,延伸部265、266与上板簧255和下板簧256间隔开。
在使用中,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上端部之前,力F3(图11)通过上制动部114a被施加至上板簧255并且上板簧255变形,从而吸收力F3的一部分并且为护套120的向上行程提供缓冲限制。如果所施加的力、比如力F4(图12)足够大,则在上板簧255通过变形而吸收力F4的一部分之后,延伸部265通过变形而吸收力F4的另一部分。在轴146到达调节槽112a的下端部之前,力F5(图13)通过下制动部114b被施加至下板簧256并且下板簧256变形,从而吸收力F5的一部分并且为护套120的向下行进提供缓冲限制。如果所施加的力、比如力F6(图14)足够大,则在下板簧256通过变形而吸收力F6的一部分之后,延伸部266通过变形而吸收力F6的另一部分。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描绘的各种组件以及未示出的组件的许多不同布置是可能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已经被描述为旨在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替代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研发实施上述改进方案的替代装置。将理解的是,某些特征和子组合具有实用价值且可以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子组合的情况下采用、并且被认为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附图中所阐述的具体构型和轮廓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与车辆一起使用的转向柱组件,所述转向柱组件包括:
转向轴;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臂部,所述基部构造成被锚固至所述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臂部具有调节槽,所述第一臂部具有通过空的空间彼此分离的上制动部和下制动部;
护套,所述护套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转向轴,所述护套具有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保持在各个相应位置的锁定组件,所述外部部分具有定位于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支架的基部之间的轴通道,所述锁定组件具有穿过所述轴通道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的轴;以及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沿着所述护套邻近所述第一臂部定位在介于所述上制动部与所述下制动部之间的所述空的空间中,所述止挡件远离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定位,所述止挡件具有主体、在所述主体的上方延伸的上板簧、以及在所述主体的下方延伸的下板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上板簧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下板簧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上移动时,所述止挡件在所述轴到达所述调节槽的上端部之前接触所述上制动部,并且
所述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下移动时,所述止挡件在所述轴到达所述调节槽的下端部之前接触所述下制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上板簧从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主体的最上区域的下方的区域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下板簧从所述主体的位于所述主体的最下区域的上方的区域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从由夹子、螺栓、焊接件和粘合剂组成的组中所选定的至少一项将所述止挡件联接至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与介于所述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所述空的空间之间,所述加强件从所述支架的基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止挡件还包括:
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上板簧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下板簧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第一弯折部将所述第一延伸部联接至所述上板簧,并且
第二弯折部将所述第二延伸部联接至所述下板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所述上板簧的弹性刚度,并且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所述下板簧的弹性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止挡件的所述主体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所述上板簧不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并且
所述下板簧不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止挡件由从包括树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其他聚合物的组中所选定的至少一种材料构成。
12.一种用于与车辆一起使用的转向柱组件,所述转向柱组件包括:
转向轴;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第一臂部,所述基部构造成被锚固至所述车辆的底盘,所述第一臂部具有调节槽以及通过空的空间彼此分离的上制动部和下制动部;
护套,所述护套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转向轴,所述护套具有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保持在各个相应位置的锁定组件,所述外部部分具有定位于所述内部部分与所述支架的基部之间的轴通道,所述锁定组件具有穿过所述轴通道和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的轴;以及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沿着所述护套邻近所述第一臂部定位在介于所述上制动部与所述下制动部之间的所述空的空间中,所述止挡件远离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定位,所述止挡件具有主体、上板簧、以及下板簧,所述主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上板簧在所述主体的上方延伸,所述下板簧在所述主体的下方延伸,所述上板簧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所述下板簧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其中,所述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上移动时,所述止挡件在所述轴到达所述调节槽的上端部之前接触所述上制动部,并且
其中,所述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下移动时,所述止挡件在所述轴到达所述调节槽的下端部之前接触所述下制动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止挡件的所述主体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所述上板簧不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并且
所述下板簧不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上移动时,所述上板簧在所述轴到达所述调节槽的上端部之前接触所述上制动部,并且
所述止挡件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护套相对于所述支架向下移动时,所述下板簧在所述轴到达所述调节槽的下端部之前接触所述下制动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与介于所述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所述空的空间之间,所述加强件从所述支架的基部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止挡件还包括:
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从所述上板簧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从所述下板簧沿远离所述第二端部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第一弯折部将所述第一延伸部联接至所述上板簧,并且
第二弯折部将所述第二延伸部联接至所述下板簧。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所述上板簧的弹性刚度,并且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弹性刚度大于所述下板簧的弹性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所述支架具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臂部的所述调节槽与介于所述上制动部与下制动部之间的所述空的空间之间,所述加强件从所述支架的基部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转向柱组件,其中,
所述止挡件的所述主体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所述上板簧不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并且
所述下板簧不接触所述护套的外部部分。
CN201880064596.8A 2017-10-05 2018-09-27 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Active CN111163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725,547 2017-10-05
US15/725,547 US10286945B2 (en) 2017-10-05 2017-10-05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PCT/EP2018/076233 WO2019068544A1 (en) 2017-10-05 2018-09-27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3994A CN111163994A (zh) 2020-05-15
CN111163994B true CN111163994B (zh) 2022-07-26

Family

ID=6379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4596.8A Active CN111163994B (zh) 2017-10-05 2018-09-27 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6945B2 (zh)
EP (1) EP3691955B1 (zh)
CN (1) CN111163994B (zh)
WO (1) WO201906854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19269B1 (en) * 1999-09-20 2002-07-16 Delphi Technologies Locking system for adjustable position steering column
JP4582374B2 (ja) 2000-11-08 2010-11-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3945706B2 (ja) 2002-07-31 2007-07-18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ド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US20070068311A1 (en) * 2005-09-08 2007-03-29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DE102006028832A1 (de) 2006-06-21 2007-12-27 Thyssenkrupp Presta Ag Vorrichtung zur Führung eines Körpers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2105369A2 (en) 2008-03-25 2009-09-30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DE102009059159B3 (de) 2009-12-16 2011-01-27 Thyssenkrupp Presta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2011425A1 (ja) * 2010-07-21 2012-01-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2102556B3 (de) * 2012-03-26 2013-06-27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Aufsteckkörper für einen Spannbolzen
WO2014010641A2 (ja) 2012-07-12 2014-01-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GB201310768D0 (en) * 2013-06-17 2013-07-31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6353748B2 (ja) * 2014-08-30 2018-07-04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4016510B4 (de) * 2014-11-10 2016-02-18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mit Längsanschlag mit einstellbarer Freigabefunktion für Crash
FR3029489B1 (fr) * 2014-12-09 2018-06-15 Zf Systemes De Direction Nacam S.A.S. Mecanisme de colonne de direction ajustable en profondeur a butee escamotable
DE102015204894A1 (de) * 2015-03-18 2016-09-22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5212688A1 (de) 2015-07-07 2017-01-12 Thyssenkrupp Ag Fest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eines Kraftfahrzeu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1955A1 (en) 2020-08-12
CN111163994A (zh) 2020-05-15
EP3691955B1 (en) 2022-04-27
US10286945B2 (en) 2019-05-14
US20190106142A1 (en) 2019-04-11
WO2019068544A1 (en) 2019-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9128B2 (en)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9540031B2 (en) Steering device
CN105984484B (zh) 转向装置
JP4833261B2 (ja) 自動車用制御盤装置
US20130119723A1 (en) Vehicle seat
US20190047608A1 (en) Steering apparatus
EP1510433B1 (en) Tilt steering column device for vehicle
CN111163994B (zh) 可调节式转向柱组件
US10933829B2 (en) Knee bolster
KR20180090753A (ko) 차체의 애드온 부분
JP4663652B2 (ja) 自動車の、特に自動車用シートの、相対移動可能な二つのサブアセンブリをガイド方向にガイドする装置
US20220306182A1 (en) Steering device
KR20140065844A (ko)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컬럼 장치
BR112020013454A2 (pt) suporte de coluna de direção contendo orientação das folhas deformáveis de absorção de impacto
KR101282683B1 (ko) 자동차의 스티어링 컬럼 틸트장치
KR102612218B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 컬럼의 충격 흡수 구조
US11377135B2 (en) Steering colum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meshing plate
CN220262892U (zh) 车辆及其仪表板横梁和下肢防护组件
US20230036513A1 (en)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5645744B2 (ja) 車両用ニープロテクター構造
KR100920163B1 (ko) 스티어링 컬럼의 초기충격 흡수장치
KR101421342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JP202300313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100324681B1 (ko) 충격 흡수식 자동차용 시트 트랙 구조
KR20230006187A (ko) 차량용 전륜 로어패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