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3442B -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3442B
CN111163442B CN201911371505.8A CN201911371505A CN111163442B CN 111163442 B CN111163442 B CN 111163442B CN 201911371505 A CN201911371505 A CN 201911371505A CN 111163442 B CN111163442 B CN 1111634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ransmission
internet
things
palm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715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3442A (zh
Inventor
张仕涛
王潮飞
吴昌勇
曾政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xia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xia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xia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xiang Intellig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7150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634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63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3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3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3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物联网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以来,智能化、信息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物联网作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技术应用已经渗入到与我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种不同领域,连接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不断扩展的互联网连通性、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普及,对物联网建设的多项投资投入为其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物联网产业环境中,企业是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最大应用实体,这其中包括两种类型企业:一是商业空间的管理方、使用方:这些商用领域随着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城市等政策引导,各业态如酒店、景区、商超、医院等空间需要大面积灯光、暖通等的集中管控,其节能、高效的管理诉求亟待解决。二是生产、制造企业: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其提高综合竞争力,提高生产率及开拓新市场或开发新产品,如此,如何提升物联网的传输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提升物联网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
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
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基于局域网,生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从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基于目标传输路径,实现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能够通过设备位置,进行路径规划,并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能够提升物联网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径规划的演示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行车记录仪、交通指挥平台、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上述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服务器,或者,视频矩阵,在此不做限定,电子设备还可以为物联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智能灯光照明设备、智能配电箱、智能开关控制器、智能控制面板、智能电源插座、智能网关、智能协调器、智能节点、智能路由器、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表、智能电视机、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按摩椅、智能办公桌、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智能油烟机、智能微波炉、智能净水机、智能电饭煲、智能取暖器、智能门、智能风扇、智能饮水机、智能窗帘、智能马桶、智能手机、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家具、智能扫地机器人等等,在此不做限定,物联网设备还可以为上述任一电子设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包括:
101、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室内定位技术或者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获取该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102、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其中,目标物联网设备可以为局域网中的任一物联网设备,局域网可以由多个物联网设备组成。由于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每一物联网设备的位置可以预先标记,进而,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102,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1、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展示所述局域网的多个标识信息,每一标识信息对应一个物联网设备;
22、接收选取指令;
23、确定所述选取指令所选取的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
24、获取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第二位置。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标识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设备名称、MAC地址、设备编号、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设备短地址、IP地址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该电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展示局域网的多个标识信息,每一标识信息对应一个物联网设备,进而,用户可以选取任一设备标识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作为传输对象,即接收选取指令,确定该选取指令所选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由于每一物联网设备预先对应一个位置,进而,可以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
103、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具体实现中,局域网可以包括多个物联网设备,每一物联网设备可以视为一个点,进而,可以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确定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104、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
具体实现中,不同的传输路径,其对应的传输效率不一样,因此,电子设备可以从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该目标传输路径可以为一条或者多条传输路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104,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1、向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中发送测试信号;
42、接收由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得到多个反馈信号,每一反馈信号对应一反馈参数;
43、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
44、将所述多个信道评价值中大于预设阈值的信道评价值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其中,上述预设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测试信号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馈参数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丢包率、传输时长、带宽、信噪比等等,在此不做限定。不同的信道,其对应的反馈参数不一样。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向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中发送测试信号,并且接收由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得到多个反馈信号,每一反馈信号对应一反馈参数。反馈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道质量,进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将多个信道评价值中大于预设阈值的信道评价值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目标传输路径,如此,可以选取信号质量好的信道作为传输信道。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丢包率和传输时长;
上述步骤43,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31、确定传输路径i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数量,以及所述传输路径i对应的丢包率i和传输时长i,所述传输路径i为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传输路径;
432、按照预设的丢包率与第一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丢包率i对应的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
433、按照预设的传输时长与第二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时长i对应的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
434、按照预设的中转设备数量与权值对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中转设备数量对应的目标权值对,所述权值对包括丢包率对应的第一权值和传输时长对应的第二权值,所述第一权值与所述第二权值之和为1;
435、依据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和所述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传输信道i对应的信道评价值。
具体实现中,反馈参数可以包括:丢包率和传输时长。针对不同的传输路径,其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数量不一样,以传输路径i为例,该传输路径i为多条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传输路径,因此,电子设备可以确定传输路径i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数量,以及传输路径i对应的丢包率i和传输时长i。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丢包率与第一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预设的传输时长与第二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电子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丢包率与第一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丢包率i对应的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以及按照预设的传输时长与第二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传输时长i对应的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
进一步地,由于中转设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丢包率以及传输时长概率,因此,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中转设备数量与权值对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电子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中转设备数量与权值对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中转设备数量对应的目标权值对,该权值对包括丢包率对应的第一权值和传输时长对应的第二权值,第一权值与第二权值之和为1。
当然,目标权值对也可以对应目标第一权值和目标第二权值,目标第一权值+目标第二权值=1。进而,电子设备可以依据目标权值对、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和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传输信道i对应的信道评价值。
传输信道i对应的信道评价值=目标第一权值*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目标第二权值*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
如此,可以实现对信道进行精准评价。
105、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目标传输路径,实现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即基于该目标传输路径,电子设备可以向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也可以基于该目标传输路径,电子设备接收由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2条传输路径;
上述步骤105,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51、获取目标数据;
52、确定所述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
53、依据所述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
54、依据所述数据分配比例将所述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
55、通过所述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所述2个数据包。
其中,目标数据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字符串、图像、视频、音频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目标数据,并确定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进而,电子设备可以依据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电子设备可以依据数据分配比例将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并且通过该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2个数据包,如此,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举例说明下,2条传输路径可以分别为R1和,R2,R1对应的传输速率为v1,R2对应的传输速率为v2,传输路径R1对应的数据分配比例:a1=v1/(v1+v2),传输路径R2对应的数据分配比例:a2=v2/(v1+v2),目标数据为C,2个数据包可以为C1和C2,C1=a1*C,C2=a2*C。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104-步骤105之间,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1、获取目标掌纹图像;
A2、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
A3、在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时,执行步骤105。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掌纹模板,电子设备可以设置摄像头,通过该摄像头可以获取目标掌纹图像或者预设采集预设掌纹模板。电子设备可以将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掌纹模板进行匹配,在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掌纹模板匹配成功时,则可以执行步骤105,否则,则可以不执行后续步骤,如此,确定多个物联网设备,如此,可以实现物联网环境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步骤A2,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21、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得到目标掌纹区域,所述目标掌纹区域为仅为掌纹的区域图像;
A22、对所述目标掌纹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掌纹图像;
A23、对所述二值化掌纹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区域的面积相同;
A24、将所述二值化掌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得到多个特征点;
A25、依据所述多个特征点确定所述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对应的特征点分布密度,得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
A26、确定所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平均特征点分布密度;
A27、按照预设的特征点分布密度与清晰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目标清晰度;
A28、依据所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确定目标均方差;
A29、按照预设的均方差与调节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均方差对应的目标调节系数;
A210、依据所述目标调节系数调节所述目标清晰度,得到最终清晰度;
A211、在所述最终清晰度小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时,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将图像增强处理后的所述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掌纹模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值;
A212、在所述匹配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
具体实现中,上述预设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对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得到目标掌纹区域,目标掌纹区域可以为不包括背景但仅包含掌纹的区域,即仅为掌纹的区域图像。进而,可以对目标掌纹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掌纹图像,如此,可以降低图像复杂度,对二值化掌纹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区域的面积大小相等,且大于预设面积值。进一步地,可以将二值化掌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得到多个特征点,特征提取的算法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或者harris角点检测等等。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以依据多个特征点确定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对应的特征点分布密度,得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以及确定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平均特征点分布密度。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特征点分布密度与清晰度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可以按照预设的特征点分布密度与清晰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目标清晰度,由于清晰度为整体清晰度,未考虑邻域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可以依据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确定目标均方差,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均方差与调节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可以按照预设的均方差与调节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均方差对应的目标调节系数,并依据目标调节系数调节目标清晰度,得到最终清晰度,其中,调节系数可以预先设置或者系统默认,例如,调节系数可以为-0.18~0.18,最终清晰度=目标清晰度*(1+目标调节系数),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精准分析图像质量。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以在最终清晰度小于预设清晰度时,对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将图像增强处理后的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掌纹模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值,反之,则目标掌纹图像不需要进行图像增强处理,而是,可以直接将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模板模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值,在匹配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反之,则确认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失败。
上述图像增强处理相应的算法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小波变换、图像去噪、灰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物联网设备可以为网关、协调器、节点,以一个局域网包括网关、协调器、节点,其中,网关、协调器、节点之间的通讯路由由用户根据现场安装环境来指定一个合适的通讯路径,以达到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组网架构。路径由源地址、路径深度、指定路径、目标地址组成,源地址代表发送者的地址。路径深度代表经过的路径长度,当路径深度为0xFF时,后跟目标地址为长地址,否则后跟目标地址为短地址。子节点保存了其父节点短地址和网关路径,当子节点需要向网关发送消息,可以从本地获取路径然后发送,如图1B所示,A*为网关,B*为协调器,C*为节点,如此,通过该方式,可以规划多条路径,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
基于上述图1B所示的架构,与ZigBee、BLE Mesh的组网架构Ad-Hoc多跳网络不同的是,Ad-Hoc中的通讯路由是动态变化的,以ZigBee典型的AODV(按需距离矢量路由)为例,AODV是一种按需分配的路由协议,只有在路由节点接收到网络数据包,并且网络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不在节点的路由表中时才会进行路由发现过程。其显著缺点是在需要时才发起路由寻找过程,会增加数据到达目的地址的时间延迟,在大规模节点组网的情况下延迟会特别明显。BLE Mesh使用的是Flooding(泛洪网络)通讯路由,在网络层中的数据包都是以广播的形式发送并且转发,会在网络中产生大量重复发送的数据包,从而对网络的整体功耗有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大量重复数据包还容易造成网络延迟或堵塞,只适合于规模比较小的网络,同样不适合于网络中转设备数量比较大的应用场景。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基于局域网,生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从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基于目标传输路径,实现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能够通过设备位置,进行路径规划,并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能够提升物联网传输效率。
与上述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所示,本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包括:
201、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202、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203、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204、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
205、获取目标掌纹图像。
206、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
207、在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时,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上述步骤201-步骤207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A所描述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基于局域网,生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从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获取目标掌纹图像,对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在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时,基于目标传输路径,实现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一方面,能够通过设备位置,进行路径规划,并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能够提升物联网传输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掌纹验证,在掌纹验证通过后,才允许实现数据传输,可以保证传输路径的安全性。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
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展示所述局域网的多个标识信息,每一标识信息对应一个物联网设备;
接收选取指令;
确定所述选取指令所选取的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
获取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向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中发送测试信号;
接收由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得到多个反馈信号,每一反馈信号对应一反馈参数;
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
将所述多个信道评价值中大于预设阈值的信道评价值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丢包率和传输时长;
在所述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传输路径i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数量,以及所述传输路径i对应的丢包率i和传输时长i,所述传输路径i为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传输路径;
按照预设的丢包率与第一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丢包率i对应的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
按照预设的传输时长与第二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时长i对应的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
按照预设的中转设备数量与权值对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中转设备数量对应的目标权值对,所述权值对包括丢包率对应的第一权值和传输时长对应的第二权值,所述第一权值与所述第二权值之和为1;
依据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和所述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传输信道i对应的信道评价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2条传输路径;
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目标数据;
确定所述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
依据所述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
依据所述数据分配比例将所述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
通过所述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所述2个数据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基于局域网,生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从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基于目标传输路径,实现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能够通过设备位置,进行路径规划,并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能够提升物联网传输效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4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40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40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第二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生成单元403,用于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选取单元404,用于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
传输单元405,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方面,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展示所述局域网的多个标识信息,每一标识信息对应一个物联网设备;
接收选取指令;
确定所述选取指令所选取的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
获取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方面,所述选取单元404具体用于:
向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中发送测试信号;
接收由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得到多个反馈信号,每一反馈信号对应一反馈参数;
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
将所述多个信道评价值中大于预设阈值的信道评价值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丢包率和传输时长;
在所述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方面,所述选取单元404具体用于:
确定传输路径i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数量,以及所述传输路径i对应的丢包率i和传输时长i,所述传输路径i为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传输路径;
按照预设的丢包率与第一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丢包率i对应的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
按照预设的传输时长与第二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时长i对应的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
按照预设的中转设备数量与权值对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中转设备数量对应的目标权值对,所述权值对包括丢包率对应的第一权值和传输时长对应的第二权值,所述第一权值与所述第二权值之和为1;
依据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和所述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传输信道i对应的信道评价值。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2条传输路径;
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面,所述传输单元405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数据;
确定所述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
依据所述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
依据所述数据分配比例将所述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
通过所述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所述2个数据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基于局域网,生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从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基于目标传输路径,实现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如此,能够通过设备位置,进行路径规划,并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能够提升物联网传输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的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2条传输路径;
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具体为:获取目标数据;确定所述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依据所述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依据所述数据分配比例将所述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通过所述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所述2个数据包;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目标掌纹图像;
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
在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
其中,所述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包括:
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得到目标掌纹区域,所述目标掌纹区域为仅为掌纹的区域图像;
对所述目标掌纹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掌纹图像;
对所述二值化掌纹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区域的面积相同;
将所述二值化掌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得到多个特征点;
依据所述多个特征点确定所述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对应的特征点分布密度,得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
确定所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平均特征点分布密度;
按照预设的特征点分布密度与清晰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目标清晰度;
依据所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确定目标均方差;
按照预设的均方差与调节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均方差对应的目标调节系数;
依据所述目标调节系数调节所述目标清晰度,得到最终清晰度;
在所述最终清晰度小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时,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将图像增强处理后的所述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掌纹模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值;
在所述匹配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展示所述局域网的多个标识信息,每一标识信息对应一个物联网设备;
接收选取指令;
确定所述选取指令所选取的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
获取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包括:
向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中发送测试信号;
接收由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得到多个反馈信号,每一反馈信号对应一反馈参数;
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
将所述多个信道评价值中大于预设阈值的信道评价值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参数包括:丢包率和传输时长;
所述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包括:
确定传输路径i对应的目标中转设备数量,以及所述传输路径i对应的丢包率i和传输时长i,所述传输路径i为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的任一传输路径;
按照预设的丢包率与第一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丢包率i对应的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
按照预设的传输时长与第二信道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传输时长i对应的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
按照预设的中转设备数量与权值对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中转设备数量对应的目标权值对,所述权值对包括丢包率对应的第一权值和传输时长对应的第二权值,所述第一权值与所述第二权值之和为1;
依据所述目标权值对、所述目标第一信道评价值和所述目标第二信道评价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传输信道i对应的信道评价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2条传输路径;
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
获取目标数据;
确定所述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
依据所述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
依据所述数据分配比例将所述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
通过所述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所述2个数据包。
6.一种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一个物联网设备,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局域网,生成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多条传输路径;
选取单元,用于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所述目标传输路径为2条传输路径;
传输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具体为:获取目标数据;确定所述2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的传输速率,得到2个传输速率;依据所述2个传输速率确定数据分配比例;依据所述数据分配比例将所述目标数据分为2个数据包;通过所述2条传输路径,同时传输所述2个数据包;
所述装置还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掌纹图像;
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
在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传输路径,实现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步骤;
其中,所述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验证,包括:
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得到目标掌纹区域,所述目标掌纹区域为仅为掌纹的区域图像;
对所述目标掌纹区域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掌纹图像;
对所述二值化掌纹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区域的面积相同;
将所述二值化掌纹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得到多个特征点;
依据所述多个特征点确定所述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对应的特征点分布密度,得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
确定所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平均特征点分布密度;
按照预设的特征点分布密度与清晰度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特征点分布密度对应的目标清晰度;
依据所述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确定目标均方差;
按照预设的均方差与调节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均方差对应的目标调节系数;
依据所述目标调节系数调节所述目标清晰度,得到最终清晰度;
在所述最终清晰度小于所述预设清晰度时,对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将图像增强处理后的所述目标掌纹图像与预设掌纹模板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值;
在所述匹配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目标掌纹图像被验证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二位置方面,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局域网,展示所述局域网的多个标识信息,每一标识信息对应一个物联网设备;
接收选取指令;
确定所述选取指令所选取的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
获取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所述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选取目标传输路径方面,所述选取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中发送测试信号;
接收由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反馈回的反馈信号,得到多个反馈信号,每一反馈信号对应一反馈参数;
通过所述多个反馈信号中每一反馈信号对应的反馈参数对所述多条传输路径中每一传输路径进行信号质量评价,得到多个信道评价值;
将所述多个信道评价值中大于预设阈值的信道评价值对应的传输路径作为所述目标传输路径。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371505.8A 2019-12-27 2019-12-27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11634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505.8A CN111163442B (zh) 2019-12-27 2019-12-27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71505.8A CN111163442B (zh) 2019-12-27 2019-12-27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3442A CN111163442A (zh) 2020-05-15
CN111163442B true CN111163442B (zh) 2021-11-23

Family

ID=70558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71505.8A Active CN111163442B (zh) 2019-12-27 2019-12-27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34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9460A (zh) * 2020-05-29 2020-08-28 詹俊鲲 远程医疗方法及系统
CN112258825B (zh) * 2020-10-30 2021-07-23 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螺旋算法的抄表路由寻址方法
CN113328993B (zh) * 2021-04-29 2022-01-18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多模通信和Aont变换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4070873A (zh) * 2021-11-09 2022-02-1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络中的设备联动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7640279B (zh) * 2024-01-26 2024-05-07 深圳市迈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0140A (zh) * 2017-10-16 2018-05-01 厦门中控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掌静脉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6146A (zh) * 2015-12-30 2016-06-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终端联网方法及装置和终端
CN107277770A (zh) * 2017-06-23 2017-10-2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9618373B (zh) * 2019-01-15 2021-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选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278028B (zh) * 2019-06-20 2021-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0140A (zh) * 2017-10-16 2018-05-01 厦门中控智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掌静脉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3442A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3442B (zh)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385043B (zh) 无线物联网信道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47301A (zh) 无线物联网编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Barcelo et al. IoT-cloud service optimization in next generation smart environments
EP3879879B1 (en)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11050417B (zh) 无线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190348B (zh) 用于在邻域知悉网络中共享上下文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US2018035238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wireless service in a venue
CN111770478A (zh)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Ozturk et al. Energy-aware smart connectivity for IoT networks: Enabling smart ports
CN109478179A (zh) IoT设备连接、发现和联网
CN113114617B (zh)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830844B (zh)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家居控制面板
US20130121321A1 (en) Vlan tagging in wlans
CN104105224A (zh) 用于连接电子装置中的短程通信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5337833A (zh) 一种支持异构多信道的多跳无线网络拓扑仿真系统
CN106714329A (zh) 一种建立数据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58570B (zh) 无线物联网数据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965474A (zh) 网络质量评估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86835A (zh)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故障修复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13517684A (ja) 通信システム内でリソース使用を制御する方法
Li et al. Dynamic agent-based hierarchical multicast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Zhang et al. Error analysis for status update from sensors with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correlated observations
May et al. An enhanced dynamic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scheme to support varying traffic load over wireless campus networks
CN102523313B (zh) 一种数据旁路的标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