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770A -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77770A CN107277770A CN201710486889.2A CN201710486889A CN107277770A CN 107277770 A CN107277770 A CN 107277770A CN 201710486889 A CN201710486889 A CN 201710486889A CN 107277770 A CN107277770 A CN 1072777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net
- things
- things equipment
- information
- data p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2—Brokering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若否,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将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本发明解决了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中由于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限导致物联网设备不能通信的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目前物联网应用基本都是基于无数个子网络组成,这些子网络是由若干个采集控制节点组成,例如一户家庭或者一栋楼房内的所有传感器节点、控制节点组成一个物联网的局域子网,而目前这些局域子网的节点物联网设备之间大多依靠无线传输进行数据通信互联。
然而,现有的各种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对连接的物联网设备的的数量和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都有限制,这种局限性导致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受阻。
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以解决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中由于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限导致物联网设备不能通信的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
若否,确定同时处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将所述数据包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不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时,通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并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以解决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中由于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限导致物联网设备不能通信的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包括:
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包括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
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将其ID信息与所述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将自身的ID信息与该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是否完成,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所述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源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
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多个所述传输距离中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
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所述失真编码位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其中,所述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包括:
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时的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确定的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需要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从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的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中,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源物联网设备、目标物联网设备和中间物联网设备,其中,
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用于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若否,确定同时处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传输给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
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用于接收并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所述数据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不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时,通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并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以解决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中由于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限导致物联网设备不能通信的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所述传输路径包括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与所述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将自身的ID信息与该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是否完成,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源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
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多个所述传输距离中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
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所述失真编码位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所述封装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时的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确定的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需要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从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的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中,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信令交互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信令交互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框架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100包括:
11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
120、若否,源物联网设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130、源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140、源物联网设备将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不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时,通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并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以解决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中由于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限导致物联网设备不能通信的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200可以包括:
21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
220、若否,源物联网设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25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
26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其中,对应关系包括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映射表。
也就是说,一个传输距离对应数据传输速率和失真编码位数。
27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根据传输数据的码极性变化特征确定的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其中,码极性翻转是指数据中从“0”变为“1”、或者从“1”变为“0”后发生的码极性变化。
230、源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240、源物联网设备将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并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可以弥补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300可以包括:
31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
320、若否,源物联网设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
35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
36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多个传输距离中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
37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具体的,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根据传输数据的码极性变化特征确定的编码规则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330、源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时的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340、源物联网设备将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当确定的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需要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从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的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中,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400可以包括:
41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
420、若否,源物联网设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45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
46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其中,对应关系包括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映射表。
47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430、源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48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
440、源物联网设备以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450-430可以替换为步骤350-340,则步骤480为:根据对应关系,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并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可以弥补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同时,能够确保在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下使得接收数据包的物联网设备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包,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不会提高误码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500包括:
501、源物联网设备获取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
510、源物联网设备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该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其无线收发范围内。若是,则向该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待传输数据。若否,则执行步骤520。
520、源物联网设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中间物联设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530、源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540、源物联网设备向中间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包。
550、中间物联网设备接收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
560、中间物联网设备根据处理结果,确定是否将数据包向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若是,则执行步骤545,若否,则执行步骤565。
545、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该数据包。
565、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源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错误的第一反馈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在步骤530之前,还可以包括:源物联网设备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源物联网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其中,对应关系包括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映射表。源物联网设备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则步骤530具体为:源物联网设备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540之前,还可以包括:源物联网设备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则步骤440具体为:源物联网设备以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中间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确定是否将数据包向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可以使得数据包的传输更加准确。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500,在步骤545之后,还包括:
570、目标物联网设备接收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
580、目标物联网设备根据处理结果,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若是,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源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即,执行步骤585。
585、目标物联网设备向中间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中间物联网设备将该第二反馈消息发送给源物联网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若是,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源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从而使得源物联网设备获知该数据包的传输正确无误。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步骤570具体为:目标物联网设备接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传输路径包括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
步骤580具体为:目标物联网设备将其ID信息与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将自身的ID信息与该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是否完成,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应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结合图1至图6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提供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7至图10对本发明提供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7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700的示意性框架图。如图7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700包括:源物联网设备710、目标物联网设备720和中间物联网设备730。
其中,源物联网设备710用于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720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720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710的无线收发范围内。若否,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720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710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730。将源物联网设备710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730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720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并将数据包传输给中间物联网设备730。中间物联网设备730用于接收并向目标物联网设备720传输数据包。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700,可对应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并且该基站500中的各个设备器件和/或模块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1至图6中的各个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不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时,通过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并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以解决无线局域子网组网技术中由于互相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距离有限导致物联网设备不能通信的问题,从而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源物联网设备710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11、第二确定模块712、编码模块713、封装模块714和第一发送模块715。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711用于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若否,确定同时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712用于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并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其中,对应关系包括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映射表。
编码模块713用于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封装模块714用于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第一发送模块715用于将数据包传输给中间物联网设备730。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并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可以弥补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当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第二确定模块712还用于: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并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多个传输距离中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
编码模块713具体用于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封装模块714具体用于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时的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当确定的中间物联网设备为多个时,需要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从根据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多个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的源物联网设备与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多个传输距离中,确定距离最短的传输距离,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速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二确定模块712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第一发送模块715还用于以第二确定模块712确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将数据传输给中间物联网设备730。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并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失真编码位数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将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可以弥补了传输过程中的失真,降低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同时,能够确保在所需的数据传输速率下使得接收数据包的物联网设备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包,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不会提高误码率。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中间物联网设备730包括:第一接收模块731、第一处理模块732、第一判断模块733和第二发送模块734。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731用于接收源物联网设备710发送的数据包。第一处理模块732用于在第一接收模块731接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第一判断模块733用于根据第一处理模块732得到的处理结果,确定是否将数据包向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
第二发送模块734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733确定的结果为是时,向目标物联网设备720传输数据包。或者,在第一判断模块733确定的结果为否时,向源物联网设备710发送信息错误的第一反馈消息。
则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源物联网设备710还包括:接收模块716。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间物联网设备730发送的第一反馈消息。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中间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确定是否将数据包向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可以使得数据包的传输更加准确。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目标物联网设备720包括:第二接收模块721、第二处理模块722、第二判断模块723和第三发送模块724。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721用于接收中间物联网设备730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处理模块722用于在第二接收模块721接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第二判断模块723用于根据第二处理模块722得到的处理结果,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第三发送模块724用于第二判断模块723确定的结果为是时,经中间物联网设备730向源物联网设备710发送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源物联网设备710包括的接收模块716还用于接收中间物联网设备730发送的第二反馈消息。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若是,经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源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从而使得源物联网设备获知该数据包的传输正确无误。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二处理模块722具体用于接收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传输路径包括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第二判断模块723具体用于将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与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该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将自身的ID信息与该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比较,确定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是否完成,以提高物联网设备之间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物联网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物联网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
若否,确定同时处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将所述数据包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源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
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包括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映射表;
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所述失真编码位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其中,所述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包括:
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包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之前,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包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包括:
以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将所述数据包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数据包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传输,包括:
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
根据处理结果,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包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
若是,则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所述数据包;若否,则向所述源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错误的第一反馈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若是,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源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
6.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物联网设备、目标物联网设备和中间物联网设备,其中,
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用于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若否,确定同时处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传输给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
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用于接收并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所述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物联网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位置是否在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若否,确定同时处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和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无线收发范围内的中间物联网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确定所述源物联网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传输距离,并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失真编码位数,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包括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率与失真编码位数的对应关系映射表;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编码规则和确定的所述失真编码位数对所述待传输数据进行预失真编码;
封装模块,用于将所述源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中间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的ID信息,以及预失真编码后的所述待传输数据封装成数据包;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传输给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预设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传输距离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以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数据传输速率将所述数据传输给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得到的根据处理结果,确定是否将所述数据包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所述判断模块确定的结果为是时,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传输所述数据包,或者,所述判断模块确定的结果为否时,向所述源物联网设备发送信息错误的第一反馈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得到的处理结果,确定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是否为所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物联网设备;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确定的结果为是时,经所述中间物联网设备向所述源物联网设备发送所述数据包已到达的第二反馈消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86889.2A CN107277770A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PCT/CN2017/097442 WO2018232911A1 (zh) | 2017-06-23 | 2017-08-15 |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86889.2A CN107277770A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7770A true CN107277770A (zh) | 2017-10-20 |
Family
ID=6006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86889.2A Pending CN107277770A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77770A (zh) |
WO (1) | WO201823291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3442A (zh) * | 2019-12-27 | 2020-05-15 | 咻享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7135191A (zh) * | 2023-10-26 | 2023-11-28 | 江西云绿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终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35504A (zh) * | 2015-01-09 | 2015-05-20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电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4753808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5228180A (zh) * | 2015-09-29 | 2016-01-06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节点转发能力估计的车载容迟网络路由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255878A1 (en) * | 2015-03-05 | 2016-09-08 | Wisenstech Inc. | Smart Electronic Vaporizer |
CN106162525A (zh) * | 2016-06-28 | 2016-11-23 | 施玥 | 短波自组网链路系统 |
-
2017
- 2017-06-23 CN CN201710486889.2A patent/CN107277770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8-15 WO PCT/CN2017/097442 patent/WO201823291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53808A (zh) * | 2013-12-31 | 2015-07-0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
CN104635504A (zh) * | 2015-01-09 | 2015-05-20 |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电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5228180A (zh) * | 2015-09-29 | 2016-01-06 | 江苏大学 | 一种基于节点转发能力估计的车载容迟网络路由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3442A (zh) * | 2019-12-27 | 2020-05-15 | 咻享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7135191A (zh) * | 2023-10-26 | 2023-11-28 | 江西云绿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终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7135191B (zh) * | 2023-10-26 | 2024-01-16 | 江西云绿科技有限公司 | 物联网终端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232911A1 (zh) | 2018-1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78138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10805779B2 (en) |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V2X application and corresponding V2X blocks for a graphical modeling environment | |
CN102761391B (zh) | 一种油田物联网系统通信方法 | |
CN107371219A (zh) | WiFi配置方法、WiFi移动终端和WiFi设备 | |
CN104717201A (zh) | 网络装置以及网络系统 | |
CN104348759B (zh) | Gre报文的封装方法、解封装方法及对应的装置 | |
RU2015102933A (ru) |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 |
CN107277770A (zh) |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CN101743766A (zh) | 用于非许可移动接入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728957B (zh) | 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库的hart现场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1309169A (zh) | 一种网络管理方法及网络管理系统、网络设备 | |
CN102883311B (zh) | 一种基于oid编码的无线传感网设备寻址方法 | |
US10401819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pecific field device via a mobile operator device | |
KR20180042607A (ko) | 단방향 데이터 송신 장치, 단방향 데이터 수신 장치 및 단방향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
CN105635160B (zh) | 一种多变数据网络通信的设计方法 | |
US20150086015A1 (en) | Cryptographically Protected Redundant Data Packets | |
KR101063327B1 (ko) | 유비쿼터스 센서 네트워크를 기반으로 한 산업용 자동화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그 실시간동기화 방법 | |
CN101115055B (zh) | 通信网络中报告隧道数据包中各级错误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1108808B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 |
CN112398780B (zh) | 一种适用于多种网络的设备自识别通讯方法 | |
CN103686205B (zh) | 基于onvif协议的码流转换方法及装置 | |
WO2018077417A1 (en) | Sequence numbers in multiple protocol layered mobile communication | |
Cagalaban et al. | Scada network insecurity: Securing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through scada security exploitation | |
US11075957B2 (en) | Adaptive cybersecurity ring for industri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
CN103763328B (zh) | 基于oid编码的传感网设备安全通讯加密机制和寻址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