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3808A -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3808A
CN104753808A CN201310751777.7A CN201310751777A CN104753808A CN 104753808 A CN104753808 A CN 104753808A CN 201310751777 A CN201310751777 A CN 201310751777A CN 104753808 A CN104753808 A CN 104753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address
node
sourc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17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3808B (zh
Inventor
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7517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5380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94821 priority patent/WO201510120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475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808A/zh
Priority to US15/060,321 priority patent/US2016019145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83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involving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包括: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所述加速节点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且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加速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根据上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可提升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网络通讯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用户使用移动端客户端进行通讯等行为时,客户端需要将用户的数据包通过移动网络发往接收数据包的服务器,用户数据包到达服务器中进行处理后才能完成通讯过程。移动客户端在与服务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面临非常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移动客户端与服务器相隔较远,数据包在长距离网络传输时容易碰到网络拥塞以及丢包的影响,在数据包跨省传输及跨运营商传输时尤其可能碰到。这导致移动端在与服务器通信的过程中数据包传输不够稳定,成功率不高。
所以就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加速数据传输过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其可加速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中心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加速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所述加速节点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且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加速节点;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
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中心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加速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所述加速节点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且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加速节点;
传输类型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
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加速节点;
所述发送端用于:将要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加速节点;
所述加速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快速的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接收端,其可加速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中心节点的结构框图。
图3为图1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加速节点内的加速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4为图1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中心节点内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为图1的数据传输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部分流程图。
图8为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部分流程图。
图9为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部分流程图。
图10为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部分流程图。
图11为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12为第八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13为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14为第十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结构框图。
图15为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中心节点10、一个或多个(图1中示出多个)加速节点20以及多个移动终端30。中心节点10例如可为数据中心,其内可包括多台服务器,用于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或者以分布式架构提供同一种服务。
多个加速节点20可以分别部署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内,例如,在每个国家/地区/城市可以设置一个加速节点20。加速节点11内也可包括一台或者多台加速服务器。中心节点20与加速节点11之间通过高速互联网连接,例如,光纤网络、卫星通信网络等。
移动终端30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并可通过互联网连接至加速节点20或者中心节点10。
如图1所示,从移动终端30中发送的数据,可以经过一级加速节点转发至中心节点10,也可以是经过二级或者更多级的加速节点20转发至中心节点10。也就是说,对于上行数据(从移动终端30发送至中心节点10),加速节点20可能接收到移动终端30或者其他加速节点发送的数据,而经过加速节点20后,数据是可能被发送至中心节点10或者其他加速节点20。换言之,加速节点20在网络数据的转发过程中会担当不同的角色。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数据包,其在每个加速节点20内的传输类型是不同的。根据数据包的不同来源以及目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内的传输类型可被分为:接入、传递、混合以及投递。其具体的划分规则如下表所示: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投递。
对于一条数据包,根据不同的传输类型,加速节点20会采用不同的处理逻辑来处理。例如,采用与传输类型相对应的传输通道进行数据的发送。
以上是按上数据包上行(从移动终端30到中心节点10)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下行数据包,与上行数据包仅仅是数据包的流向不同,但路径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同一传输路径,上行数据包与下行数据包在同一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是相同的。
参阅图2,其为中心节点10内的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服务器101包括:存储器102、处理器104以及网络模块106。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服务器101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服务器101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0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4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器101。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模块106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网络信号。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在一个实例中,上述网络信号为有线网络信号。此时,传输模块106可包括处理器、随机存储器、转换器、晶体振荡器等元件。
上述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包括:操作系统122以及服务模块124。其中操作系统122例如可为LINUX,UNIX,WINDOWS,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讯,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模块124运行在操作系统122的基础上,并通过操作系统122的网络服务监听来自网络的请求,根据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也就是说,服务模块124用于通过网络提供某种网络服务,例如网络通讯服务,以在不同的用户之间交换文字、语音、视频等数据。
参阅图3,其为上述的加速节点2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对比图2与图3,加速节点20的硬件结构与服务器101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同之处在于,存储器102包括的是加速模块128。加速模块128通过操作系统122的网络服务监听来自网络的请求,根据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具体地,加速模块128可接收移动终端30或者其他加速节点20发送的数据,将其转发给服务器101或者其他加速节点20。
参阅图4,其为上述的移动终端30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30包括存储器202、存储控制器20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06、外设接口208、射频模块210、定位模块212、摄像模块214、音频模块216、触控屏幕218以及按键模块220。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信号线222相互通讯。
可以理解,图4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移动终端30还可包括比图4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6所示不同的配置。图4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存储器20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20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2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0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0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3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处理器206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20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204的控制下进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相对于处理器206来说,所有其他的组件均属于外设,处理器206与这些外设之间通过多个外设接口208相耦合。外设接口208可基于以下标准实现: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 Output,GPIO)、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内部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但不并限于上述标准。在一些实例中,外设接口208可仅包括总线;在另一些实例中,外设接口208还可包括其他元件,如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器,例如用于连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控制器或者用于连接存储器的存储控制器。此外,这此控制器还可以从外设接口208中脱离出来,而集成于处理器206内或者相应的外设内。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设接口208、处理器206以及存储控制器20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射频模块21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模块210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模块210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Environment,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ion access,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蓝牙,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和/或IEEE802.11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al,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数据包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定位模块212用于获取移动终端20的当前位置。例如,定位模块212可接收卫星播报的定位信号,并根据定位信号计算出自身的位置。上述位置例如可用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来表示。可用的卫星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CNSS)或者格洛纳斯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定位模块212也并不限于采用卫星定位技术,例如,还可采用无线定位技术,例如基于无线基站的定位技术或者无线热点的定位技术。此时,定位模块212可被替换成相应的模块,或者直接经由处理器206执行特定的定位程序来实现。
摄像模块214用于拍摄照片或者视频。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可以存储至存储器202内,并可通过射频模块210发送。摄像模块214具体可包括镜头模组、影像感测器以及闪光灯等组件。镜头模组用于对被拍摄的目标成像,并将所成的像映射至影像感测器中。影像感测器用于接收来自镜头模组的光线,实现感光,以记录图像信息。具体地,影像感测器可基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者其他影像感测原理实现。闪光灯用于在拍摄时进行曝光补偿。一般来说,用于移动终端20的闪光灯可为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闪光灯。
音频模块216向用户提供音频接口,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一个或者多个扬声器以及音频电路。音频电路从外设接口208处接收声音数据,将声音数据转换为电信息,将电信息传输至扬声器。扬声器将电信息转换为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音频电路还从麦克风处接收电信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数据,并将声音数据传输至外设接口208中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音频数据可以从存储器202处或者通过射频模块210获取。此外,音频数据也可以存储至存储器202中或者通过射频模块210进行发送。在一些实例中,音频模块216还可包括一个耳机播孔,用于向耳机或者其他设备提供音频接口。
触控屏幕218在移动终端30与用户之间同时提供一个输出及输入界面。具体地,触控屏幕218向用户显示视频输出,这些视频输出的内容可包括文字、图形、视频、及其任意组合。一些输出结果是对应于一些用户界面对象。触控屏幕218还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用户的点击、滑动等手势操作,以便用户界面对象对这些用户的输入做出响应。检测用户输入的技术可以是基于电阻式、电容式或者其他任意可能的触控检测技术。触控屏幕218显示单元的具体实例包括但并不限于液晶显示器或发光聚合物显示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屏幕218还可被替换成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例如包括一个投影显示装置。相比于一般的显示面板,投影显示装置还需要包括一些用于投影的部件例如透镜组。
按键模块220同样提供用户向移动终端20进行输入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不同的按键以使移动终端20执行不同的功能。
存储器20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可包括:操作系统224以及应用程序226。操作系统224例如可为任意适宜于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如:谷歌公司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苹果公司的IOS操作系统以及微软公司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等。应用程序226运行在操作系统224的基础上。在一个实例中,应用程序226可包括一个网络通信应用程序,提供用户发联系人发送文字、语音、视频的功能。可以理解,文字可以是通过触控屏幕218或者按键模块220采集的,语音可以是通过音频模块216输入的,而视频可以是通过摄像模块214与音频模块216实时录制的。在用户的输入操作触发了预定的发送操作后,会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中心节点10经完成通讯功能,其具体过程如下。
参阅图5,其为图1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100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交互时序示意图。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30内的应用程序226在实际发送数据之前,先向中心节点10发送加速节点查询请求。所述加速节点查询请求可以是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域名解析协议(Domain Name System,DNS)或者其他任意可以交换数据会协议。具体地,加速节点查询请求是被发送至服务器101。
在一个实例中,服务器101接收移动终端30发送的加速节点查询请求后,解析出加速节点请求内包含的IP地址,根据IP地址判断移动终端30所处的地理位置,并获取一个距离移动终端30最近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返回给移动终端30。
在另一个实例中,上述的移动终端30可通自身的定位模块212确定自身的地理位置,并将上述的地理位置包含在上述的加速节点查询请求中。如此,服务器101无须再通过IP地址确定移动终端30的位置,可直接根据加速节点查询请求内的地理位置查找并返回最近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
在接收到服务器101返回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后,移动终端30可向所述加速节点20请求建立网络连接。上述的网络连接可为长网络连接,如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可以理解,连接创建成功后,后续的数据传输都可使用已经建立好的网络连接,而无须每次发送数据都重新建立网络连接。此外,移动终端30与加速节点20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的端口可以是在预定的端口范围内。由于会有多个移动终端30同时与加速节点20建立网络连接,因此,在加速节点20中,可以将每个建立的网络连接与移动终端30的唯一通用识别号(UniversalIdentification Number,UIN)关联起来。如此通过移动终端30的UIN,就可以顺利找到通过哪个网络连接可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移动终端30中。
在要发送数据时,例如,在应用程序226提供的对话界面中,用户输入了一段文字或者语音,并触发了发送条件(例如,点击了预定的按钮或者停止发言),则应用程序226将要发送的内容按钮预定的协议组装数据包,并通过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发送所述数据包。数据包一般可包括头信息及数据包正文。头信息内可包括所述数据包被发送的中心节点10的信息,以及其他控制信息,例如所述数据包是否是分片数据包。若是分片数据包还可包括一个母包标识,用于将多个分片数据包关联起来。数据包正文内可包括上述的文字或者语音经过编码后的数据。
相应地,加速节点20会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加速节点20可以先进行数据包完整性的校验,如果校验通过,可以继续后续传输,如果校验不通过,可以忽略数据包或者请求移动终端30重新发送。
在一个实例中,加速节点20可以从数据包的头信息中解析出以下信息: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加速节点20接收的数据要么来自于移动终端30,要么来自于其他加速节点20。如前所述,移动终端30与加速节点20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的端口是在预定的范围内。与此类似,加速节点20与中心节点10之间,以及与其他加速节点20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也可以是在各自的端口范围内。因此,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端口在哪个端口范围内,即可获知数据包是由中心节点10、加速节点20还是移动终端30发送的。
进一步地,可将上述的目的IP地址与预定的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进行比较即可判断数据包是否是发送至中心节点10的。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发送至中心节点10的,否则,数据包是需要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20或者移动终端30。
可以理解,加速节点20同样可用于下行数据包(从中心节点10发送至移动终端30)的加速传输。对于下行数据包,数据包的来源仍然可以采用数据包的来源端口进行区分。加速节点20还可从数据包中解析出目的IP地址,并可将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20的;否则,数据包是发送至移动终端30的。
对于需要发送至中心节点10或者其他加速节点20的数据,如果加速节点20已经与中心节点10或者其他加速节点20之间已经具有建立完成的网络连接,则可以直接利用已建立的网络连接;若未建立网络连接,则可首先建立网络连接。可以理解,与中心节点10或者其他加速节点20之间建立的网络连接也可以是分别在各自的预定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快速的将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中心节点,从而加速网络通讯的过程。
图6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用于图1所示的加速节点20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包是上行数据包,上述的发送端例如是指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30或者其加速节点20,而接收端是指图1所示的其他加速节点20或者中心节点10。如图1所示,加速节点20是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因此,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中心节点10或者加速节点20。
步骤S202、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投递。
而数据包来源以及数据包目的可以根据数据包内包括的信息,例如来源端口、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等信息识别。
步骤S203、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对于一条数据包,根据不同的传输类型,加速节点20会采用不同的处理逻辑来处理。例如,采用与传输类型相对应的传输通道进行数据的发送,或者针对不同的传输类型采用不同的发送模式。在一个实施中,加速节点20读取一个路由配置文件,根据当前的传输类型获取当前数据包要所有转发到的下一个节点,此节点可能是中心节点10,也可能是其他加速节点20。在获取到下一个节点后,采用新建立的网络连接或者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将数据包转发至下一个节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接收端,从而加速网络通讯的过程。
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与图8所示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7,步骤S20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若数据包被加密,则可首先对数据包进行解密。然后从数据中的头信息中解析出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步骤S302、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如前所述,移动终端30与加速节点20之间的网络连接、加速节点20与其他加速节点20之间的网络连接、以及加速节点20与中心节点10之间的网络连接的端口均在各自的预定范围内。也就是说,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是确定的。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若数据包来自于移动终端30专用端口,则数据包就是移动终端30发送的;若数据包来自于加速节点20专用端口,则数据包就是其他加速节点20发送的;若数据包来自于中心节点10专用端口,则数据包是中心节点10发送的。
步骤S303、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
一般来说,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一经确定,就很少再发生变化。在加速节点20内可以采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将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存储下来。在需要判定数据包是否是发送给中心节点10时,可获取预存的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发送至中心节点10。
步骤S304、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在确定了数据包来源以及数据包目的后,即可判定当前数据包在当前加速节点20内的传输类型。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投递。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无论加速节点20以及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是否发生变化,通过数据包的来源端口均可快捷的判定数据包来源。而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一般来说数量很少,且很少发生变化,也可以用来快速判定数据包目的。
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与图8所示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8,步骤S20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若数据包被加密,则可首先对数据包进行解密。然后从数据中的头信息中解析出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步骤S402、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加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一般来说,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是相对固定的,若不新增加速节点20,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就很少发生变化。可以采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将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存储下来。在需要判定数据包是否是来自于其他加速节点20时,可获取预存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与预存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加速节点20发送的。对于上行数据包,若不是其他加速节点20发送的,则数据包就是移动终端30发送的。
步骤S403、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
一般来说,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一经确定,就很少再发生变化。在加速节点20内可以采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将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存储下来。在需要判定数据包是否是发送给中心节点10时,可获取预存的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发送至中心节点10。若数据包不是发送至中心节点10的,则就是发送给其他加速节点20。
步骤S404、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在确定了数据包来源以及数据包目的后,即可判定当前数据包在当前加速节点20内的传输类型。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投递。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直接通过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即可快速判定数据包来源以及目的,从而判定当加速节点当前所担任的角色,从而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与图8所示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9,步骤S20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若数据包被加密,则可首先对数据包进行解密。然后从数据中的头信息中解析出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步骤S502、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若数据包来自于移动终端30专用端口,则数据包就是移动终端30发送的;若数据包来自于加速节点20专用端口,则数据包就是其他加速节点20发送的;若数据包来自于中心节点10专用端口,则数据包是中心节点10发送的。
步骤S503、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的数据包。
一般来说,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是相对固定的,若不新增加速节点20,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就很少发生变化。可以采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将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存储下来。在需要判定数据包是否是发送到其他加速节点20时,可获取预存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与预存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发送到加速节点20的。对于下行数据包,若不是发送到加速节点20,则数据包就是发送到移动终端30的。
步骤S504、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对于下行数据包,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目的是移动终端3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中心节点1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移动终端3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目的也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来源是中心节点10,而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输。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快速判定当加速节点当前所担任的角色,从而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与图8所示的方法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10,步骤S20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若数据包被加密,则可首先对数据包进行解密。然后从数据中的头信息中解析出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步骤S602、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中心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一般来说,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一经确定,就很少再发生变化。在加速节点20内可以采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将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存储下来。在需要判定数据包是否是中心节点10发送的时,可获取预存的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与预存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中心节点10发送的。对于下行消息,数据包不是中心节点10发送的,就是其他加速节点20发送的。
步骤S603、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加速节点的数据包。
一般来说,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是相对固定的,若不新增加速节点20,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就很少发生变化。可以采用配置文件的形式将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存储下来。在需要判定数据包是否是发送到其他加速节点20时,可获取预存的加速节点20的IP地址,并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数据包是发送到加速节点20的。对于下行数据包,若不是发送到加速节点20的,则数据包就是发送到移动终端30的。
步骤S604、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对于下行数据包,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目的是移动终端3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中心节点1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移动终端3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目的也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来源是中心节点10,而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输。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快速判定当加速节点当前所担任的角色,从而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第七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参阅图11,其包括:接收模块71、传输类型判定模块72、以及转发模块73。
接收模块71用于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数据包是上行数据包,上述的发送端例如是指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30或者其加速节点20,而接收端是指图1所示的其他加速节点20或者中心节点10。如图1所示,加速节点20是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因此,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中心节点10或者加速节点20。
传输类型判定模块7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对于上行数据包,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3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中心节点1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投递。
在一个加速节点20中,对于下行数据包,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目的是移动终端3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接入;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中心节点10,而数据包的目的是移动终端3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混合;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来源是其他加速节点20,而目的也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递;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来源是中心节点10,而目的是其他加速节点20,则当前的数据包在加速节点20的传输类型为传输。
转发模块73用于用于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对于一条数据包,根据不同的传输类型,加速节点20会采用不同的处理逻辑来处理。例如,采用与传输类型相对应的传输通道进行数据的发送,或者针对不同的传输类型采用不同的发送模式。在一个实施中,加速节点20读取一个路由配置文件,根据当前的角色获取当前数据包要所有转发到的下一个节点,此节点可能是中心节点10,也可能是其他加速节点20。在获取到下一个节点后,采用新建立的网络连接或者已经建立的网络连接将数据包转发至下一个节点。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接收端,从而加速网络通讯的过程。
第八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其与图11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12,传输类型判定模块72包括:第一解析单元711、第一来源判定单元712、第一角色判定单元713以及第一角色判定单元714。
第一解析单元711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第一来源判定单元712用于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第一目的判定单元713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
第一角色判定单元7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来源判定单元712以及第一目的判定单元713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关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其他细节,还可进一步参考图7以及相关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装置,无论加速节点20以及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是否发生变化,通过数据包的来源端口均可快捷的判定数据包来源。而中心节点10的IP地址一般来说数量很少,且很少发生变化,也可以用来快速判定数据包目的。
第九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其与图11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13,传输类型判定模块72包括:第二解析单元721、第二来源判定单元722、第二角色判定单元723以及第二角色判定单元724。
第二解析单元721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第二来源判定单元722用于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加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目的判定单元723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
第二角色判定单元724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来源判定单元722以及第二目的判定单元723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关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其他细节,还可进一步参考图8以及相关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装置,直接通过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即可快速判定数据包来源以及目的,从而判定当加速节点当前所担任的角色,从而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第十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其与图11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14,传输类型判定模块72包括:第三解析单元731、第三来源判定单元732、第三角色判定单元733以及第三角色判定单元734。
第三解析单元731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第三来源判定单元732用于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第三目的判定单元733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的数据包。
第三角色判定单元734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来源判定单元732以及第三目的判定单元733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关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其他细节,还可进一步参考图9以及相关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装置,可快速判定当加速节点当前所担任的角色,从而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第十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其与图11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参阅图15,传输类型判定模块72包括:第四解析单元741、第四来源判定单元742、第四角色判定单元743以及第四角色判定单元744。
第四解析单元741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第四来源判定单元742用于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中心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第四目的判定单元743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加速节点的数据包。
第四角色判定单元744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来源判定单元以及第四目的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关于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其他细节,还可进一步参考图10以及相关描述。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快速判定当加速节点当前所担任的角色,从而可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此外,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的装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做出任何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以上各实施例进行组合、稍加变化而得出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应包含在上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的范围内。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光盘、硬盘、或者闪存。上述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让计算机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完成上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中心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加速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所述加速节点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且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加速节点;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
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加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中心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加速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6.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装置,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中心节点以及至少一个加速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加速节点接收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所述加速节点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且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至少其中之一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加速节点;
传输类型判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
转发模块,用于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判定模块包括:
第一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第一来源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第一目的判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第一角色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来源判定单元以及第一目的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判定模块包括:
第二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第二来源判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加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目的判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第二角色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来源判定单元以及第二目的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判定模块包括:
第三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第三来源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第三目的判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第三角色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来源判定单元以及第三目的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类型判定模块包括:
第四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第四来源判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中心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第四目的判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加速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第四角色判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来源判定单元以及第四目的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1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接收端以及位于所述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加速节点;
所述发送端用于:将要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加速节点;
所述加速节点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给接收端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以及在所述加速节点按与所述数据包的传输类型对应的处理逻辑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加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中心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端口以及目的IP地址;
根据所述来源端口以及预存的端口与数据包来源的映射关系判断具体的数据包来源;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其他加速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节点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信息及所述数据包的目的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包括:
解析所述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来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
将所述来源IP地址以及预存的中心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中心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将所述目的IP地址与预存的加速节点的IP地址进行比较,若匹配成功则判断所述数据包为发送至所述加速节点的数据包;以及
根据所述数据包的来源以及目的判断所述数据包在所述加速节点内的传输类型。
CN201310751777.7A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Active CN104753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1777.7A CN104753808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PCT/CN2014/094821 WO2015101203A1 (en) 2013-12-31 2014-12-24 A method, a device, and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network system
US15/060,321 US20160191458A1 (en) 2013-12-31 2016-03-03 Method, a device, and 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network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1777.7A CN104753808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3808A true CN104753808A (zh) 2015-07-01
CN104753808B CN104753808B (zh) 2018-12-07

Family

ID=53493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1777.7A Active CN104753808B (zh) 2013-12-31 2013-12-31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91458A1 (zh)
CN (1) CN104753808B (zh)
WO (1) WO2015101203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6856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加速方法和延伸加速节点
CN107277770A (zh) * 2017-06-23 2017-10-2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449273A (zh) * 2018-01-25 2018-08-24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及系统
CN109450952A (zh) * 2018-12-28 2019-03-08 北京云中融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加密数据通讯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64448A (zh) * 2020-06-17 2020-07-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321079A (zh) * 2023-04-12 2023-06-23 深圳市英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卓wifi传书软件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4200B (zh) * 2015-10-16 2019-01-11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一种高速可靠的远程数据采集存储系统
CN109412651A (zh) * 2018-11-08 2019-03-01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覆盖范围扩展系统及方法
CN114978357B (zh) * 2022-05-23 2023-08-22 青岛海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水声数据的即时流转与交互处理方法及其计算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8369A1 (en) * 2005-03-05 2006-09-07 Huang Chueh-Min Lookup table circuit structure for network switch device
CN1921438A (zh) * 2006-09-15 2007-02-28 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代理实现网间应用加速的方法
CN101212426A (zh) * 2006-12-27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封包传送方法
CN101729354A (zh) * 2008-10-18 2010-06-09 飞塔公司 使用隧道加速数据通信
CN102404204A (zh) * 2011-11-01 2012-04-04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中的加速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6476B2 (en) * 2003-08-01 2007-10-23 F5 Networks, Inc. Accelerating network performance by striping and parallelization of TCP connections
US7864764B1 (en) * 2008-09-16 2011-01-04 Juniper Networks, Inc. Accelerated packet processing in a network acceleration device
US9462071B2 (en) * 2012-03-06 2016-10-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poofing technique for transparent proxy caching
CN102932461B (zh) * 2012-11-06 2016-08-03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加速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1478662B1 (ko) * 2013-01-15 2015-01-02 서정환 클라이언트의 ip주소를 서버로 전송하는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8369A1 (en) * 2005-03-05 2006-09-07 Huang Chueh-Min Lookup table circuit structure for network switch device
CN1921438A (zh) * 2006-09-15 2007-02-28 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代理实现网间应用加速的方法
CN101212426A (zh) * 2006-12-27 2008-07-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封包传送方法
CN101729354A (zh) * 2008-10-18 2010-06-09 飞塔公司 使用隧道加速数据通信
CN102404204A (zh) * 2011-11-01 2012-04-04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拓扑中的加速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6856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加速方法和延伸加速节点
CN106936856B (zh) * 2015-12-29 2019-10-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加速方法和延伸加速节点
CN107277770A (zh) * 2017-06-23 2017-10-20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WO2018232911A1 (zh) * 2017-06-23 2018-12-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8449273A (zh) * 2018-01-25 2018-08-24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加速方法及系统
CN109450952A (zh) * 2018-12-28 2019-03-08 北京云中融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加密数据通讯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64448A (zh) * 2020-06-17 2020-07-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464448B (zh) * 2020-06-17 2020-09-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6321079A (zh) * 2023-04-12 2023-06-23 深圳市英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卓wifi传书软件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介质
CN116321079B (zh) * 2023-04-12 2023-11-17 深圳市英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卓wifi传书软件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01203A1 (en) 2015-07-09
US20160191458A1 (en) 2016-06-30
CN104753808B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3808A (zh)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及数据传输系统
US11297660B2 (en) Session management with relaying and charging for indirect connectio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s in 3GPP network
CN104767679B (zh) 一种在网络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US7809800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n a mobile station based on DBM and TCP/IP
CN102106175B (zh) 无线网络中用于基于位置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US10341810B2 (en) Geolocation compatibility for non-RCS devices
US1081975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outing IP based messaging, voice and video calling based on the network parameters the device is connected to and the location
US95915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network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11264068B (zh) 定位的处理方法、装置、基站、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49468A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US8159988B2 (en) Relay apparatus, relay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relay program
WO2016188495A1 (zh) 语音切换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存储介质
US2014001803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ntact Information of an Out of Area Mobile Device to a Reverse 911 Database
US10542146B2 (en) Next generation emergency call routing over diverse networks
KR100768592B1 (ko) 이동통신망에서 sms를 이용한 위치 조회 방법
KR20230004780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치, 통신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244910B (zh) 网络路径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65339A1 (zh) 一种按需定位参考信号prs请求方法、装置、用户设备、网络侧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2664A1 (zh) 会话区分方法、装置
WO2024008157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通信系统
KR20110121454A (ko) 사진 정보 공유 서비스 방법
KR101082203B1 (ko) 이동 통신 망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KR100899443B1 (ko) 영상 통화 제한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02

Address after: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Zhenxing Road, SEG Science Park 2 East Room 403

Co-patentee after: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Patentee after: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44 Zhenxing Road, SEG Science Park 2 East Room 403

Patentee befor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