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0478A -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0478A
CN111770478A CN202010606454.9A CN202010606454A CN111770478A CN 111770478 A CN111770478 A CN 111770478A CN 202010606454 A CN202010606454 A CN 202010606454A CN 111770478 A CN111770478 A CN 111770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data
things
target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64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琳琳
吴义魁
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60645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704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770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047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依据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联网产业环境中,企业是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最大应用实体,这其中包括两种类型企业:一方面,商业空间的管理方、使用方:这些商用领域随着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城市等政策引导,各业态如酒店、景区、商超、医院等空间需要大面积灯光、暖通等的集中管控,其节能、高效的管理诉求亟待解决;另一方面,生产、制造企业: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其提高综合竞争力,提高生产率及开拓新市场或开发新产品,因此,如何提升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提升物联网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P为正整数,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依据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如此,一方面,可以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实现路径规划,另一方面,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链路的质量配置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有助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实现快速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演示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行车记录仪、交通指挥平台、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上述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服务器,或者,视频矩阵,在此不做限定,电子设备还可以为物联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智能灯光照明设备、智能配电箱、智能开关控制器、智能控制面板、智能电源插座、智能网关、智能协调器、智能节点、智能路由器、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表、智能电视机、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按摩椅、智能办公桌、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智能油烟机、智能微波炉、智能净水机、智能电饭煲、智能取暖器、智能门、智能风扇、智能饮水机、智能窗帘、智能马桶、智能手机、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家具、智能扫地机器人等等,在此不做限定,物联网设备还可以为上述任一电子设备。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如图所示,本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101、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其中,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构成无线物联网,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标识可以用于唯一识别设备,设备标识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设备名称、MAC地址、设备编号、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设备短地址、IP地址等等,在此不做限定。待发送数据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图像、音频、视频、缓存数据、压缩包、文件、文件夹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处于无线物联网,电子设备可以指定无线物联网中任一物联网设备作为数据发送对象,进而,电子设备可以获取数据发送请求,该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该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可选地,上述步骤101,获取数据发送请求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A1、获取第一指纹图像;
A2、将所述第一指纹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
A3、确定所述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的特征点分布密度,得到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每一区域对应一个特征点分布密度;
A4、确定所述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和目标均方差;
A5、按照预设的平均值与图像增强算法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平均值对应的目标图像增强算法;
A6、按照预设的均方差与微调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均方差对应的目标微调系数;
A7、依据所述目标微调系数对所述目标图像增强算法的算法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得到目标算法控制参数;
A8、依据所述目标算法控制参数、所述目标图像增强算法对所述第一指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二指纹图像;
A9、将所述第二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模板进行匹配;
A10、在所述第二指纹图像与所述预设指纹模板匹配成功时,执行所述获取数据发送请求的步骤。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预设指纹模板。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指纹图像,进而,可以将第一指纹图像划分为多个区域,该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的大小均处于预设面积范围,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预设面积范围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多个区域中每一区域的特征点分布密度,得到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包括多个特征点分布密度,每一区域对应一个特征点分布密度,即可以确定多个区域中的每一区域的特征点数量,以及相应的区域面积,将特征点数量与相应的区域面积之间的比值作为特征点分布密度。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对应的目标平均值和目标均方差,即目标平均值=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对应的特征点总数量/区域数量,基于该目标平均值、特征点分布密度集合可以确定其对应的目标均方差。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图像增强算法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直方图均衡化、小波变换、灰度拉伸、Retinex算法等等,在此不做限定。每一种图像增强算法均对应一种算法控制参数,算法控制算法用于控制图像增强程度。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平均值与图像增强算法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预设的均方差与微调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平均值反映了图像的整体特性,均方差反映了区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可以结合图像的整体特性以及区域关联性,选取相应的图像增强算法以及其对应的算法控制参数,有利于提升图像增强效率,即提升指纹图像的质量。
进而,电子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平均值与图像增强算法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平均值对应的目标图像增强算法,以及可以按照预设的均方差与微调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均方差对应的目标微调系数,接着,电子设备可以依据目标微调系数对目标图像增强算法的算法控制参数进行调节,得到目标算法控制参数,并且依据目标算法控制参数、目标图像增强算法对第一指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二指纹图像,进一步地,由于第二指纹图像已经被图像增强处理,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二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模板进行匹配,在第二指纹图像与预设指纹模板匹配成功时,执行所述获取数据发送请求的步骤,反之,则可以提示用户继续输入指纹图像,如此,可以提升指纹识别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101-步骤102之间,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B1、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
B2、在所述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步骤。
其中,预设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在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可以执行步骤102,否则,可以通过默认数据传输链路传输该待发送数据。
102、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其中,由于无线物联网为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因此,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可以存在多条传输,即电子设备可以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P为正整数,即P可以理解为1个或者多个。
举例说明下,物联网设备可以为网关、协调器、节点,无线物联网可以为一个局域网,以一个局域网包括网关、协调器、节点,其中,网关、协调器、节点之间的通讯路由由用户根据现场安装环境来指定一个合适的通讯路径,以达到一个相对稳定、高效的组网架构。路径由源地址、路径深度、指定路径、目标地址组成,源地址代表发送者的地址;路径深度代表经过的路径长度,当路径深度为0xFF时,后跟目标地址为长地址,否则后跟目标地址为短地址。子节点保存了其父节点短地址和网关路径,当子节点需要向网关发送消息,可以从本地获取路径然后发送,如图1B所示,A*为网关,B*为协调器,C*为节点,如此,通过该方式,可以规划多条路径,选取合适的路径实现数据传输。
可选地,上述步骤102,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1、获取所述无线物联网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方向对应的有向图;
22、基于所述有向图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可行通信路径,得到Q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包括的中间节点数量处于预设范围,所述Q为大于或等于所述P的正整数;
23、确定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时长,得到Q个传输时长;
24、从所述Q个传输时长中选取小于预设时长的目标传输时长,并获取该目标传输时长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获取无线物联网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该网络拓扑结构可以确定由电子设备指向目标物联网方向对应的有向图,即节点与节点之间的指示方向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进行标记,得到有向图,进而,基于有向图可以确定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可行通信路径,得到Q条数据传输链路,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包括的中间节点数量处于预设范围,该预设范围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或者系统默认,Q为大于或等P的正整数,在确定了数据传输路径的基础上,电子设备可以确定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时长,得到Q个传输时长,从Q个传输时长中选取小于预设时长的目标传输时长,并获取该目标传输时长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P条数据传输链路,即可以实现获取网络节点适中且传输时长合理的可行通信路径。
103、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链路质量参数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链路质量参数,链路质量参数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信道信噪比、网络带宽、传输时延、平均丢包率、误码率等等,在此不做限定。电子设备可以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一链路质量参数集。
104、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待发送数据分配到P条数据传输链路,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可以对应一个线程或者进程,进而,可以通过P条数据传输链路实现数据传输,即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每一传输控制参数集可以控制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效率,传输控制参数集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编码方式、字符串长度、数据包大小、传输顺序、传输优先级、数据压缩方式、数据加密方式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上述步骤104,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1、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
42、依据所述P个评价值,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划分为P份数据,每一评价值对应一份数据;
43、预估所述P份数据中每一份数据的传输总时长,得到P个传输总时长;
44、确定所述P个传输总时长对应的平均传输总时长;
45、利用所述平均传输总时长调节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以及将所述P份数据作为传输控制参数添加到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集,得到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其中,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传输控制参数,传输控制参数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编码方式、字符串长度、数据包大小、传输顺序、传输优先级、数据压缩方式、数据加密方式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依据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当然,基于链路质量参数集可以对其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评价,得到相应的评价值。进而,电子设备可以依据P个评价值,将待发送数据划分为P份数据,每一评价值对应一份数据,具体地,评价值越大,则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越高或者数据内存大小越多,电子设备可以预估P份数据中每一份数据的传输总时长,得到P个传输总时长,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当前每一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效率预估,进而,可以确定P个传输总时长对应的平均传输总时长,利用平均传输总时长调节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以及将P份数据作为传输控制参数添加到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集,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调节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保证每一份数据基于其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的传输时长一样,或者,传输时长之间的差值处于某一范围内,如此,能够保证最短时间内,传输完待发送数据。
进一步地,可选地,上述步骤41,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11、获取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节点总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为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任一数据传输链路;
412、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链路质量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链路质量参数,依据所述目标链路质量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集进行筛选,得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
413、基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中每一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值集;
414、获取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目标信噪比;
415、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映射关系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映射关系集,所述映射关系集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一映射关系均为信噪比与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权值集之间的映射关系;
416、依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集确定所述目标信噪比对应的目标权值集;
417、依据所述评价值集与所述目标评价值集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评价值。
具体实现中,以数据传输链路i为例,数据传输链路i为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任一数据传输链路。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节点数量与链路质量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节点数量不一样,则其数据传输链路的稳定性不一样,通常情况下,节点数量越少,则其数据传输链路的稳定性越高,而且,基于不同的节点数量,评价数据传输链路选取的链路质量参数也不一样。进而,电子设备可以获取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节点总数,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链路质量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链路质量参数,依据目标链路质量参数对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集进行筛选,得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进而,电子设备可以基于链路质量参数子集中每一参数对数据传输链路i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值集,相当于多个维度对信道进行质量评价。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预先存储预设的节点数量与映射关系集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映射关系集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一映射关系均为信噪比与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权值集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电子设备可以获取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目标信噪比,并且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映射关系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映射关系集,并且依据目标映射关系集确定目标信噪比对应的目标权值集,进而,可以依据评价值集与目标权值集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评价值,如此,可以基于节点数量选取相应的信道质量评价参数,并且能够基于信噪比获取相应的权值对,进而,多个维度实现精准信道评价。
105、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具体实现中,电子设备可以依据P个传输控制集中的每一传输控制参数集对相应的数据传输链路进行控制,进而,有效实现通过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P为正整数,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依据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如此,一方面,可以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实现路径规划,另一方面,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链路的质量配置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有助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实现快速数据传输。
与上述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如图所示,本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包括:
201、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202、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
203、在所述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204、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205、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206、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其中,上述步骤201-步骤206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图1A所描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确定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在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P为正整数,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依据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如此,能够在待传输数据较大时,一方面,可以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实现路径规划,另一方面,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链路的质量配置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有助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实现快速数据传输。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地,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所述无线物联网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方向对应的有向图;
基于所述有向图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可行通信路径,得到Q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包括的中间节点数量处于预设范围,所述Q为大于或等于所述P的正整数;
确定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时长,得到Q个传输时长;
从所述Q个传输时长中选取小于预设时长的目标传输时长,并获取该目标传输时长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
依据所述P个评价值,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划分为P份数据,每一评价值对应一份数据;
预估所述P份数据中每一份数据的传输总时长,得到P个传输总时长;
确定所述P个传输总时长对应的平均传输总时长;
利用所述平均传输总时长调节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以及将所述P份数据作为传输控制参数添加到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集,得到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可选地,在所述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方面,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节点总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为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任一数据传输链路;
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链路质量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链路质量参数,依据所述目标链路质量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集进行筛选,得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
基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中每一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值集;
获取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目标信噪比;
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映射关系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映射关系集,所述映射关系集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一映射关系均为信噪比与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权值集之间的映射关系;
依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集确定所述目标信噪比对应的目标权值集;
依据所述评价值集与所述目标权值集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评价值。
可选地,上述程序还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
在所述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步骤。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通过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P为正整数,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依据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如此,一方面,可以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实现路径规划,另一方面,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链路的质量配置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有助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实现快速数据传输。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400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40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所述装置400包括:
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确定单元402,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所述获取单元401,还用于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所述确定单元402,还用于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传输单元403,用于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目标设备标识为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基于无线物联网,确定电子设备与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P为正整数,获取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基于待发送数据和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依据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待发送数据,如此,一方面,可以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拓扑结构实现路径规划,另一方面,能够基于数据传输链路的质量配置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有助于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实现快速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无线物联网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方向对应的有向图;
基于所述有向图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可行通信路径,得到Q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包括的中间节点数量处于预设范围,所述Q为大于或等于所述P的正整数;
确定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时长,得到Q个传输时长;
从所述Q个传输时长中选取小于预设时长的目标传输时长,并获取该目标传输时长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
依据所述P个评价值,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划分为P份数据,每一评价值对应一份数据;
预估所述P份数据中每一份数据的传输总时长,得到P个传输总时长;
确定所述P个传输总时长对应的平均传输总时长;
利用所述平均传输总时长调节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以及将所述P份数据作为传输控制参数添加到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集,得到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可选地,在所述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方面,所述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
获取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节点总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为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任一数据传输链路;
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链路质量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链路质量参数,依据所述目标链路质量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集进行筛选,得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
基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中每一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值集;
获取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目标信噪比;
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映射关系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映射关系集,所述映射关系集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一映射关系均为信噪比与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权值集之间的映射关系;
依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集确定所述目标信噪比对应的目标权值集;
依据所述评价值集与所述目标权值集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评价值。
可选地,所述装置400还能够实现如下功能:
所述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
由所述确定单元402在所述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的各程序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物联网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方向对应的有向图;
基于所述有向图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可行通信路径,得到Q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包括的中间节点数量处于预设范围,所述Q为大于或等于所述P的正整数;
确定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时长,得到Q个传输时长;
从所述Q个传输时长中选取小于预设时长的目标传输时长,并获取该目标传输时长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包括:
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
依据所述P个评价值,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划分为P份数据,每一评价值对应一份数据;
预估所述P份数据中每一份数据的传输总时长,得到P个传输总时长;
确定所述P个传输总时长对应的平均传输总时长;
利用所述平均传输总时长调节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以及将所述P份数据作为传输控制参数添加到相应的传输控制参数集,得到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包括:
获取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节点总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为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任一数据传输链路;
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链路质量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链路质量参数,依据所述目标链路质量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集进行筛选,得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
基于所述链路质量参数子集中每一参数对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进行评价,得到评价值集;
获取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目标信噪比;
按照预设的节点数量与映射关系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节点总数对应的目标映射关系集,所述映射关系集包括多个映射关系,每一映射关系均为信噪比与链路质量参数对应的权值集之间的映射关系;
依据所述目标映射关系集确定所述目标信噪比对应的目标权值集;
依据所述评价值集与所述目标权值集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所述数据传输链路i对应的评价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发送数据的内存大小;
在所述内存大小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步骤。
6.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连接构成无线物联网,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发送请求,所述数据发送请求携带待发送数据以及该待发送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所述目标设备标识为所述多个物联网设备中的目标物联网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P为正整数;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链路质量参数,得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传输单元,用于依据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利用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传输所述待发送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无线物联网,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P条数据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无线物联网对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基于所述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由所述电子设备指向所述目标物联网方向对应的有向图;
基于所述有向图确定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目标物联网之间的可行通信路径,得到Q条数据传输链路,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的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包括的中间节点数量处于预设范围,所述Q为大于或等于所述P的正整数;
确定所述Q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时长,得到Q个传输时长;
从所述Q个传输时长中选取小于预设时长的目标传输时长,并获取该目标传输时长对应的数据传输链路,得到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待发送数据和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确定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对应的传输控制参数,得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方面,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依据所述P个链路质量参数集对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中每一数据传输链路进行链路质量评价,得到P个评价值;
依据所述P个评价值,将所述待发送数据划分为P份数据,每一评价值对应一份数据;
预估所述P份数据中每一份数据的传输总时长,得到P个传输总时长;
确定所述P个传输总时长对应的平均传输总时长;
利用所述平均传输总时长调节所述P条数据传输链路的初始传输控制参数集,得到所述P个传输控制参数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06454.9A 2020-06-29 2020-06-29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Withdrawn CN1117704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6454.9A CN111770478A (zh) 2020-06-29 2020-06-29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06454.9A CN111770478A (zh) 2020-06-29 2020-06-29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0478A true CN111770478A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22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06454.9A Withdrawn CN111770478A (zh) 2020-06-29 2020-06-29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7047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0753A (zh) * 2020-12-08 2021-04-02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设备接入量的设备节点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67192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跳传链路的电力物联网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099401A (zh) * 2021-04-16 2021-07-09 黄元涛 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285923A (zh) * 2021-04-23 2021-08-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基于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434381A (zh) * 2021-07-09 2021-09-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平台性能检测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5002238A (zh) * 2022-05-09 2022-09-0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流量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0753A (zh) * 2020-12-08 2021-04-02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根据设备接入量的设备节点通信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267192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跳传链路的电力物联网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099401A (zh) * 2021-04-16 2021-07-09 黄元涛 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285923A (zh) * 2021-04-23 2021-08-2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基于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285923B (zh) * 2021-04-23 2022-10-2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基于空海跨域通信网关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434381A (zh) * 2021-07-09 2021-09-24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平台性能检测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3434381B (zh) * 2021-07-09 2024-03-22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平台性能检测的方法、装置和介质
CN115002238A (zh) * 2022-05-09 2022-09-02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流量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70478A (zh)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163442B (zh) 无线物联网路径规划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0390353B2 (en) Distributed channel sel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Zhang et al. Home M2M networks: Architectures, standards, and QoS improvement
WO2020147606A1 (zh) 无线漫游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47301A (zh) 无线物联网编组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385043A (zh) 无线物联网信道管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US7096274B1 (en) Optimum frame size predictor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22121559A1 (zh) 移动通信系统管控方法、网络管控体、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050417B (zh) 无线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4052733A1 (en) Traffic-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onitoring in highly constrained networks
WO2016111852A1 (en) Dynamically adjusting network operations using physical sensor inputs
Du et al. Application specific mobile edge computing through network softwarization
CN106686598A (zh) 一种Zigbee网络的节点接入方法
CN113965474A (zh) 网络质量评估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58570B (zh) 无线物联网数据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060002353A1 (en) Relay apparatus and priority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591562B2 (en) Provisioning access point bandwidth based on predetermined events
CN111786835A (zh)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故障修复方法及相关装置
Yu et al. Joint admission and rate control for multimedia sharing in wireless home networks
Hsu et al. Random access game in fading channels with capture: Equilibria and Braess-like paradoxes
Ali et al. WLAN protocol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selection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Jarray et al. Successful file transmission in mobile D2D networks with caches
CN106292322B (zh) 监测空气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23313B (zh) 一种数据旁路的标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