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9421B - 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9421B
CN111149421B CN201780095243.XA CN201780095243A CN111149421B CN 111149421 B CN111149421 B CN 111149421B CN 201780095243 A CN201780095243 A CN 201780095243A CN 111149421 B CN111149421 B CN 111149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unit
terminal identifier
terminal
identifier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5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9421A (zh
Inventor
平田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9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9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9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Abstract

基站(20)具有:第1处理部(21);以及第2处理部(22),其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第1处理部(21)具有:第3处理部(23),其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及第4处理部(24),其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第3处理部(23)将与第1终端识别符和上位识别符对应的在第4处理部(24)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第2处理部(22),该第1终端识别符是从对终端(30)的通信进行管理的第1上位装置(14)通知的,该上位识别符识别进行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的第2上位装置(18)。第2处理部(22)使用所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来识别终端(30)与第4处理部(24)之间的通信,对终端(30)与第4处理部(24)之间的用户数据的通信进行中继。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第5代移动网络中,正在研究基站中的处理的集中和分散以应对消息业务量的增加。例如,作为基站中的处理的分散,正在研究CU(Central Unit:中央单元)/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分离(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在CU/DU分离中,在协议的分层中按照每个节点分离消息的处理,上位协议由CU处理,下位协议由DU处理。在基站内,也能够设CU和DU为1对N或N对1的组合。
此外,还研究了分离作为控制信号的C-Plane与作为数据业务量的U-Plane的C/U分离。在应用了C/U分离的网络中,一部分基站还能够仅进行U-Plane的信号的收发,而不与核心之间实施C-Plane的信号的收发。与核心间仅进行U-Plane信号的收发的基站通过与基站协作,对控制信号进行控制,该基站与核心之间进行C-Plane的信号的收发。
如果在基站中组装有CU/DU分离和C/U分离双方,则考虑在CU中对C-Plane信号和U-Plane信号进行分割并处理(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2)。在下述非专利文献2中,基站将CU分离为对C-Plane信号进行处理的CU-C和对U-Plane信号进行处理的CU-U。CU-C的相对节点是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CU-U的相对节点是UPF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函数)。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38.801V14.0.0
非专利文献2:RP-171215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建立了终端的承载的情况下,AMF对UPF指定识别终端的终端识别符,该UPF对U-Plane的信号进行处理。在UPF中,有时建立多个终端的承载,但由于在UPF中,终端识别符是唯一的,所以UPF能够对各个终端的承载进行区分处理。
但是,在1个基站与多个UPF之间建立承载的情况下,AMF对各UPF指定终端识别符,其结果,在UPF之间,终端识别符有可能重复。因此,考虑有CU-C对UPF与终端识别符的组合重新分配唯一的终端识别符。重新分配后的终端识别符被通知给CU-U,CU-U使用从CU-C通知的终端识别符,与UPF之间收发U-Plane的信号。
但是,在多个基站内的CU-C共享1个基站内的CU-U的情况下,当在各个CU-C中重新分配终端识别符时,重新分配后的终端识别符有可能在CU-C之间重复。当重新分配后的终端识别符重复时,CU-U难以对与UPF之间收发的U-Plane的信号进行区分处理。
公开的技术正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基站中保持终端识别符的唯一性的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申请公开的基站在一个方式中,具有:第1处理部;以及第2处理部,其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第1处理部具有:第3处理部,其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及第4处理部,其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第3处理部将与第1终端识别符和上位识别符对应的在第4处理部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第2处理部,该第1终端识别符从对终端的通信进行管理的第1上位装置通知,该上位识别符识别进行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的第2上位装置。第2处理部使用所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来识别终端与第4处理部之间的通信,对终端与第4处理部之间的用户数据的通信进行中继。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的1个方式,起到能够在基站中保持终端识别符的唯一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gNB的详细内容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识别符表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识别符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终端识别符的更新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gNB的详细内容的一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识别符表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gNB的详细内容的一例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5是示出UPF列表消息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CU-U表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8是示出gNB的硬件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公开的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施例。另外,并不是利用以下的实施例限定公开的技术。此外,各实施例能够在不使处理内容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实施例1]
[无线通信系统10]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10的一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0具有核心网络11、多个gNB(next generation Node B:下一代节点B)20-1和20-2、多个UE 30-1和30-2。另外,以下,在不对多个gNB 20-1和20-2分别进行区分而统称的情况下,记载为gNB 20,在不对多个UE 30-1和30-2分别进行区分而统称的情况下,记载为UE 30。各个gNB 20与核心网络11连接,对UE 30的无线连接进行控制,对UE 30与核心网络11之间的通信进行中继。各个gNB 20是基站的一例。
核心网络11具有AUSF(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身份验证服务器功能)12、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13和AMF 14。此外,核心网络11具有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会话管理功能)15、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策略控制功能16、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17和UPF 18。AMF 14和UPF 18与各个gNB 20连接,UPF 18与数据网络19连接。AMF 14是第1上位装置的一例,UPF 18是第2上位装置的一例。
gNB 20具有CU 21和DU 22。CU 21具有CU-C 23和CU-U 24。CU 21内的CU-C 23与CU-U 24经由I/F(接口)25连接。CU-C 23与DU 22经由I/F 26连接。CU-U 24与DU 22经由I/F27连接。CU 21是第1处理部的一例,DU 22是第2处理部的一例。此外,CU-C 23是第3处理部的一例,CU-U 24是第4处理部的一例。
DU 22进行无线接入中的下位协议的处理,与UE 3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然后,DU22经由I/F 26向CU-C 23发送从UE 30接收到的C-Plane的信号,经由I/F 27向CU-U 24发送从UE 30接收到的U-Plane的信号。此外,DU 22向UE 30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经由I/F 26从CU-C 23接收到的C-Plane的信号,向UE 30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经由I/F 27从CU-U 24接收到的U-Plane的信号。各个UE 30具有通信部31,该通信部31与CU 21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收发C-Plane和U-Plane的信号。C-Plane的信号是控制信号的一例,U-Plane的信号是用户数据的一例。
在CU-C 23与AMF 14之间进行与无线接入的上位协议中的C-Plane相关的处理,从AMF 14取得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等信息。UPF 18的地址信息等是上位识别符的一例。然后,CU-C 23将从AMF 14取得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在对利用该第1终端识别符识别的U-Plane的信号进行处理的CU-U 24中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第2终端识别符是用于在CU 21与DU 22之间识别UE 30的通信的识别符,并且是在CU 21与DU 22之间不重复的识别符。然后,CU-C 23将第1终端识别符、第2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等信息经由I/F 25通知给CU-U 24。此外,CU-C 23将第2终端识别符和CU-U 24的地址信息通知给DU22。CU-C 23使用第2终端识别符,识别与UE 30和CU-U 24之间收发的U-Plane的信号。
CU-U 24利用从CU-C 23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识别从DU 22接收到的U-Plane的信号。然后,CU-U 24将第2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从CU-C 23通知的第1终端识别符。然后,CU-U24向与从CU-C 23通知的地址信息对应的UPF 18发送与置换后的第1终端识别符对应的U-Plane的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图1所示,在gNB 20中存在gNB 20-1,该gNB 20-1具有CU-U 24,该CU-U 24经由I/F 28与其他gNB 20-2内的CU-C 23连接。即,各个gNB 20内的CU-U 24有时与多个CU-C 23连接。同样地,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gNB 20中存在gNB 20-2,该gNB 20-2具有CU-C 23,该CU-C 23经由I/F 28与其他gNB 20-1内的CU-U 24连接。即,各个gNB 20内的CU-C 23有时与多个CU-U 24连接。
[gNB 20的详细内容]
图2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gNB 20的详细内容的一例的框图。CU-U 24具有分配部240、数据库241和数据控制部242。在图2的例子中,分配部240经由I/F 28与其他gNB 20内的CU-C 23连接。
例如图3所示,数据库241保持识别符表2410,该识别符表2410存储在CU-U 24中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图3是示出识别符表2410的一例的图。例如,如图3所示,在识别符表2410中包含未使用列表和使用中列表,该未使用列表包含未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该使用中列表包含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在本实施例中,第2终端识别符为整数的数值。在未使用列表和使用中列表中,使用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从该开始值起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范围,对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进行管理。
分配部240执行与gNB 20内的CU-C 23之间建立I/F 25的处理。然后,分配部240从gNB 20内的CU-C 23经由I/F 25接收例如图4所示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图4是示出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一例的图。在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中包含表示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消息识别符和利用CU-C 23请求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个数。
在从CU-C 23接收到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情况下,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然后,分配部240选择与从CU-C 23接收到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所包含的个数对应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向CU-C 23发送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的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
图5是示出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的一例的图。在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中包含表示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的消息识别符和分配给请求源的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然后,分配部240使与由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分配给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对应的开始值和范围从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移动到使用中列表。
另外,分配部240执行与其他gNB 20内的CU-C 23之间也建立I/F 28的处理。然后,分配部240从其他gNB 20内的CU-C 23经由I/F 28接收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选择与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所包含的个数对应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8向其他gNB 20内的CU-C 23发送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的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然后,分配部240使与由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分配给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对应的开始值和范围从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移动到使用中列表。
数据控制部242从CU-C 23经由I/F 25接收路由信息,该路由信息包含第1终端识别符、第2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等。然后,在经由I/F 27从DU 22接收到包含第2终端识别符的U-Plane的信号的情况下,数据控制部242根据路由信息,将第2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与该第2终端识别符对应的第1终端识别符。然后,数据控制部242根据路由信息,向UPF18发送包含第1终端识别符的U-Plane的信号。另外,数据控制部242也可以也从其他gNB 20内的CU-C 23经由I/F 28接收路由信息。
CU-C 23具有取得部230、数据库231和信号控制部232。另外,取得部230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I/F 28与其他gNB 20所具有的CU-U 24连接。
数据库231保持例如图6所示的识别符表2310。图6是示出识别符表2310的一例的图。例如图6所示,在识别符表2310中包含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和表示各个第2终端识别符是否处于使用中的使用中标志。另外,在取得部230也对与利用其他gNB 20的CU-U 24进行处理的U-Plane的信号对应的C-Plane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在数据库231中按照每个CU-U 24保持有例如图6所示的识别符表2310。
取得部230执行与gNB 20内的CU-U 24之间建立I/F 25的处理。然后,取得部230向CU-U 24发送例如图4所示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然后,取得部230经由I/F 25从分配部240接收例如图5所示的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然后,取得部230将利用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所包含的开始值和范围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存储到数据库231内的识别符表2310中。然后,取得部230将识别符表2310内的全部的使用中标志的值初始化为表示未使用的值即0。
另外,在CU-C 23与其他gNB 20的CU-U 24之间建立了I/F 28的情况下,取得部230也向其他gNB 20的CU-U 24发送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然后,在经由I/F 28从分配部240接收到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的情况下,取得部230将利用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所包含的开始值和范围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存储到识别符表2310中。然后,取得部230将识别符表2310内的全部的使用中标志的值初始化为表示未使用的值即0。
信号控制部232进行与C-Plane的信号相关的处理。例如,信号控制部232从DU 22接收初始终端消息,向AMF 14传送接收到的初始终端消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从AMF 14接收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该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包含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参考数据库231内的识别符表2310,选择一个第2终端识别符,该第2终端识别符与成为表示未使用的0的使用中标志相对应。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与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相对应的使用中标志的值重写为表示使用中的1。
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从AMF 14接收到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此外,信号控制部232将从AMF 14接收到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
此外,信号控制部232从DU 22接收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将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所包含的DU 22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AMF 14发送置换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CU-U 24发送路由信息。
另外,在对与利用其他gNB 20进行处理的U-Plane的信号对应的C-Plane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也进行相同的处理。具体而言,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第2终端识别符,将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其他gNB 20内的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从DU 22接收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将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所包含的DU 22的地址信息置换为其他gNB 20内的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其他gNB 20内的CU-U 24发送路由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
图7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首先,CU-C 23进行与gNB 20内的CU-U 24之间建立I/F 25的处理(S100)。另外,CU-C 23也可以执行与其他gNB 20内的CU-U 24之间也建立I/F 28的处理。然后,CU-C 23的取得部230经由I/F 25向CU-U 24发送例如图4所示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S101)。
接收到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CU-U 24的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然后,分配部240选择与从CU-C 23接收到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所包含的个数对应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S102)。然后,分配部240使与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对应的开始值和范围从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移动到使用中列表。
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向CU-C 23发送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的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参照图5)(S103)。接收到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的CU-C 23的取得部230将利用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所包含的开始值和范围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存储到数据库231内的识别符表2310中。
接着,DU 22根据来自UE 30的接入,向CU-C 23发送初始终端消息(S104)。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向AMF 14传送从DU 22接收到的初始终端消息(S105)。由此,在AMF 14与SMF 15之间和SMF15与UPF 18之间建立与UE 30对应的承载(S106)。
接着,AMF 14向CU-C 23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S107)。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中包含第1终端识别符和对C-Plane的信号进行处理的UPF 18的地址信息。
接着,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参考数据库231内的识别符表2310,选择一个未使用的第2终端识别符。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S108)。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DU 22发送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S109)。
接着,DU 22向CU-C 23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S110)。在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中包含第3终端识别符和DU 22的地址信息。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所包含的DU 22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S111)。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AMF 14发送置换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S112)。
接着,信号控制部232经由I/F 25向CU-U 24发送路由信息(S113)。在路由信息中包含与第2终端识别符相对应的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和与第3终端识别符相对应的DU 22的地址信息。CU-U 24的数据控制部242根据从CU-C 23接收到的路由信息,向UPF 18传送从DU 22接收到的U-Plane的信号,向DU 22传送从UPF 18接收到的U-Plane的信号。由此,在DU 22与CU-U 24之间和CU-U 24与UPF 18之间开始U-Plane的信号(S114、S115)。
[实施例1的效果]
以上对实施例1进行了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具有gNB 20、UE 30、AMF14和UPF 18。gNB 20具有CU 21和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的DU 22。CU 21具有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的CU-C 23和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CU-U 24。CU-C 23将与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对应的在CU-U 24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DU 22,该第1终端识别符从对UE 30的通信进行管理的AMF 14通知,该UPF 18进行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DU 22使用所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将与UE 30之间的通信和与CU-U 24之间的通信对应起来,对UE 30与CU-U 24之间的用户数据的通信进行中继。CU-U 24能够将在CU-U 24内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各个CU-C 23,所以能够避免不同的U-Plane的信号中的终端识别符的重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CU-U 24执行与利用gNB 20或其他gNB 20内的CU-C 23控制的控制信号对应的用户数据的处理。CU-C 23从CU-U 24接收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将从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中选择出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DU 22,该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从CU-U 24分配。CU-U 24对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进行管理,将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中的、未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各个第3处理部。由此,能够避免不同的U-Plane的信号中的终端识别符的重复。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个CU-C 23在与UE 30之间开始通信之前,从CU-U 24预先接收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由此,CU-C 23能够迅速地开始基于UE 30的通信。
另外,根据与gNB 20连接的UE 30的数量的增减,在各个CU-C 23中,在步骤S103中所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有时变得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CU-C 23的取得部230请求第2终端识别符的进一步分配。图8是示出终端识别符的更新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
例如图8所示,CU-C 23的取得部230经由I/F 25向CU-U 24发送更新请求消息(S120)。更新请求消息也可以为与例如图4所示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相同的格式的消息。
接收到更新请求消息的CU-U 24的分配部240在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内,选择与更新请求消息所包含的个数对应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S121)。
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向CU-C 23发送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的更新响应消息(S122)。更新响应消息也可以为与例如图5所示的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相同的格式的消息。接收到更新响应消息的CU-C 23的取得部230将利用更新响应消息所包含的开始值和范围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存储到数据库231内的识别符表2310中。
另外,当与1个CU-U 24连接的CU-C 23的数量由于增设gNB 20等而增加时,在CU-U24内,第2终端识别符有时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CU-U 24的分配部240也可以向各个CU-C23发送更新请求消息。接收到更新请求消息的CU-C 23的取得部230参考数据库231内的识别符表2310,选择若干个未使用的第2终端识别符。然后,取得部230向CU-U 24发送包含与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对应的开始值和范围的更新响应消息。然后,取得部230从识别符表2310内删除利用更新响应消息指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部240使利用更新响应消息指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识别符表2410的使用中列表移动到未使用列表。
此外,在识别符表2310内未使用的第2终端识别符过多的情况下,CU-C 23的取得部230也可以自主地将第2终端识别符返还给CU-U 24。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在开始UE 30与gNB 20的无线通信之前,各个CU-C 23从对U-Plane的通信进行控制的CU-U 24预先接收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始UE 30与gNB 20的无线通信时,各个CU-C 23相对应地从对U-Plane的通信进行控制的CU-U 24接收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
[gNB 20的详细内容]
图9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gNB 20的详细内容的一例的框图。本实施例中的CU-C 23具有取得部230和信号控制部232。另外,图9所示的gNB 20的各块中的、标注与图2所示的块相同的标号的块具有与在图2中所说明的块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取得部230根据来自信号控制部232的指示,经由I/F 25发送向CU-U 24请求第2终端识别符的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参照图4)。然后,在从CU-U 24接收到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参照图5)的情况下,取得部230将与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所包含的开始值和范围对应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信号控制部2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1个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为1个,所以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所包含的范围的值为1。此外,也可以在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中存储有1个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
在从AMF 14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对取得部230指示第2终端识别符的取得。然后,在从取得部230通知了第2终端识别符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从取得部230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此外,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
[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
图10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另外,在图10中,标注与图7相同的标号的处理除了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都与在图7中所说明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接收到在步骤S107中从AMF 14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对取得部230指示第2终端识别符的取得。取得部230经由I/F 25向CU-U24发送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S200)。
接收到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CU-U 24的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选择一个未使用的第2终端识别符(S201)。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25向CU-C 23发送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该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的开始值和范围(S202)。然后,分配部240使由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分配给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移动到使用中列表。
接收到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的CU-C 23的取得部230将利用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所包含的开始值和范围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值通知给信号控制部232。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从取得部230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S108)。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以下,执行步骤S109以后的处理。
[实施例2的效果]
以上对实施例2进行了说明。本实施例的CU-U 24执行与利用gNB 20或其他gNB 20内的CU-C 23控制的控制信号对应的用户数据的处理。此外,在从AMF 14通知了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的情况下,CU-C 23向CU-U 24请求第2终端识别符,将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DU 22。CU-U 24对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进行管理,将多个第2终端识别符中的、未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各个CU-C 23。由此,能够抑制第2终端识别符被无用地分配给各CU-C 23。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无论是否存在来自DU 22的响应,都分配第2终端识别符。这里,有时根据无线环境的不同,在建立U-Plane的通信之前,切断与UE 30的通信。在该情况下,第2终端识别符被无用地分配。为了避免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CU-U 24根据来自CU-C 23的请求来临时分配第2终端识别符,在存在来自DU 22的响应的情况下,确定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另一方面,在不存在来自DU 22的响应的情况下,取消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终端识别符的无用分配。
本实施例中的gNB 20与例如图9所示的gNB 20相同。以下,对与实施例2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数据库241中保持有例如图11所示的识别符表2410。图11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识别符表2410的一例的图。例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识别符表2410中包含未使用列表、使用中列表和临时分配列表。在未使用列表中存储未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在使用中列表中存储有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在临时分配列表中存储有未确定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
在从CU-C 23接收到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情况下,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选择一个未使用的第2终端识别符。然后,分配部240使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未使用列表移动到临时分配列表。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向CU-C 23发送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该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
然后,在从CU-C 23接收到包含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在临时分配列表内确定分配确认消息所包含的第2终端识别符。然后,分配部240使所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临时分配列表移动到使用中列表。分配确认消息是分配响应的一例。
另外,在从发送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起的规定时间以内,未接收到包含与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所包含的第2终端识别符相同的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分配部240例如进行以下的处理。分配部240在临时分配列表内确定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所包含的第2终端识别符,使所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临时分配列表移动到未使用列表。由此,解除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
在从AMF 14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对取得部230指示第2终端识别符的取得。然后,在从取得部230通知了第2终端识别符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从取得部230通知的第2终端识别符。此外,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
此外,在从DU 22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向CU-U 24发送包含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确认消息。
[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
图12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另外,在图12中,标注与图7或图10相同的标号的处理除了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都与在图7或图10中所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200中从CU-C 23接收到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40的情况下,CU-U 24的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的未使用列表,选择一个未使用的第2终端识别符(S201)。然后,分配部240使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未使用列表移动到临时分配列表。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向CU-C 23发送包含所选择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41(S202)。
此外,在接收到在步骤S110中从DU 22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的情况下,CU-C23的信号控制部232向CU-U 24发送包含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确认消息(S203)。
接着,CU-U 24的分配部240参考数据库241内的识别符表2410,在临时分配列表内确定分配确认消息所包含的第2终端识别符。然后,分配部240使所确定的第2终端识别符从临时分配列表移动到使用中列表。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向CU-C 23发送分配确认响应消息(S204)。以下,执行步骤S111以后的处理。
另外,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也可以在步骤S112中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之后,发送步骤S203中的分配确认消息。此外,信号控制部232也可以将步骤S203的分配确认消息包含到在步骤S113中发送的路由信息中。由此,能够削减CU-C 23与CU-U 24之间的信令。
[实施例3的效果]
以上对实施例3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在从AMF 14通知了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各个CU-C 23向CU-U 24请求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然后,各个CU-C 23将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DU 22,在建立了与UE 30之间的通信路的情况下,向CU-U 24发送分配响应。在从CU-C 23请求了第2终端识别符的情况下,CU-U 24将未分配给任何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CU-C 23。然后,在未从CU-C 23接收到分配响应的情况下,CU-U 24解除对CU-C 23的第2终端识别符的分配。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终端识别符的无用分配。
[实施例4]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各个CU-C 23将从AMF 14指定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了从CU-U 24分配的第2终端识别符。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生成第2终端识别符,该第2终端识别符对应于利用AMF 14指定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利用AMF 14指定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生成的第2终端识别符是能够唯一地识别利用AMF 14指定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利用AMF 14指定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的组合的识别符。第1终端识别符与UPF 18的地址信息的组合对CU-U 24来说也是唯一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生成的第2终端识别符也可以通过将利用AMF 14指定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利用AMF 14指定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结合来生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生成的第2终端识别符只要是能够唯一地识别第1终端识别符与UPF 18的地址信息的组合的识别符即可,也可以是与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无关的数值等。
[gNB 20的详细内容]
图13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gNB 20的详细内容的一例的框图。另外,图13所示的gNB20的各块中的、标注与图2所示的块相同的标号的块具有除了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都与在图2中所说明的块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从AMF 14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生成能够唯一地识别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UPF 18的地址信息的组合的识别符,作为第2终端识别符。在本实施例中,信号控制部232通过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UPF 18的地址信息结合,生成第2终端识别符。
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从AMF 14接收到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所生成的第2终端识别符。此外,信号控制部232将从AMF 14接收到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
此外,信号控制部232从DU 22接收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将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所包含的DU 22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AMF 14发送置换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CU-U 24发送路由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
图14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另外,在图14中,标注与图7相同的标号的处理除了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都与在图7中所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107中从AMF 14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从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取得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通过将所取得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UPF 18的地址信息结合,生成第2终端识别符(S300)。
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所生成的第2终端识别符,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CU-U 24的地址信息(S108)。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以下,执行步骤S109以后的处理。
[实施例4的效果]
以上对实施例4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CU-U 24执行与利用gNB 20或其他gNB20内的CU-C 23控制的控制信号对应的用户数据的处理。此外,各个CU-C 23使用从AMF 14通知的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生成在CU-U 24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持gNB 20中的终端识别符的唯一性。
此外,CU-C 23也可以通过将从AMF 14通知的第1终端识别符与UPF 18的地址信息结合,生成第2终端识别符。由此,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保持gNB 20中的终端识别符的唯一性。
[实施例5]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CU-C 23对CU-U 24指示与从AMF 14指定的UPF 18的U-Plane的通信。但是,由于在核心网络11内存在多个UPF 18,所以可能会存在利用AMF 14指定不进行与CU-U 24的连接的UPF 18的情况。在将利用AMF 14指定的UPF 18分配给不与该UPF 18连接的CU-U 24的情况下,CU 21难以对来自UE 30的U-Plane的通信进行中继。
因此,本实施例的CU-C 23从多个CU-U 24分别预先取得可连接的UPF 18的信息,将U-Plane的通信分配给可与UPF 18连接的CU-U 24,该UPF 18利用AMF 14指定。由此,CU-U24能够与从AMF 14指定的UPF 18之间对U-Plane的通信进行中继,该CU-U 24被从CU-C 23分配了U-Plane的通信。
[gNB 20的详细内容]
本实施例中的gNB 20除了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均与使用图2所说明的实施例1的gNB 20相同,因此,以与实施例1的gNB 20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CU-C 23经由I/F 25或I/F 28与多个CU-U 24连接。
在各个CU-U 24内的数据库241中进一步保持有UPF列表,该UPF列表存储有用于识别CU-U 24可连接的UPF 18的信息。作为用于确定UPF 18的信息,例如存在UPF 18的地址信息、UPF 18的网络切片和DC(Dedicated Core:专用核心)等服务相关信息等。用于识别UPF18的信息是上位识别符的一例。
在经由I/F 25或I/F 28从CU-C 23接收到UPF列表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分配部240生成UPF列表消息42,该UPF列表消息42包含数据库241内的UPF列表。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或I/F 28向CU-C 23发送所生成的UPF列表消息42。
图15是示出UPF列表消息42的一例的图。在UPF列表消息42中包含表示UPF列表消息42的消息识别符和每个网络切片识别符的UPF 18的地址信息。UPF 18的地址信息例如是IP地址信息或FQDN(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完全合格的域名)等。
在CU-C 23的数据库231中进一步保持有例如图16所示的CU-U表2311。图16是示出CU-U表2311的一例的图。例如图16所示,在CU-U表2311中,与CU-U 24相对应地按照每个网络切片识别符保持有该CU-U 24可连接的UPF 18的地址信息。
取得部230经由I/F 25或I/F 28向各个CU-U 24发送UPF列表请求消息。然后,在从经由I/F 25或I/F 28从分配部240接收到UPF列表消息42(参照图15)的情况下,取得部230将UPF列表消息42所包含的UPF列表存储到数据库231内的CU-U表2311中。
在从AMF 14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参考参考数据库231内的CU-U表2311,该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包含第1终端识别符和UPF 18的地址信息等。然后,信号控制部232从与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CU-U 24中选择一个CU-U 24。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第2终端识别符,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所选择的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将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发送到DU 22。
此外,在从DU 22接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的情况下,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所包含的DU 22的地址信息置换为所选择的CU-U 24的地址信息。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AMF 14发送置换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所选的CU-U 24发送路由信息。
[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
图17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序列图。另外,在图17中,标注与图7相同的标号的处理除了以下说明的方面以外,都与在图7中所说明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步骤S103之后,取得部230经由I/F 25或I/F 28向多个CU-U 24分别发送UPF列表请求消息(S400)。
在经由I/F 25或I/F 28从CU-C 23接收到UPF列表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分配部240生成UPF列表消息42,该UPF列表消息42包含数据库241内的UPF列表。然后,分配部240经由I/F 25或I/F 28向CU-C 23发送所生成的UPF列表消息42(S401)。取得部230将经由I/F 25或I/F 28接收到的UPF列表消息42所包含的UPF列表存储到数据库231内的CU-U表2311中。
此外,在接收到在步骤S107中从AMF 14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的情况下,CU-C 23的信号控制部232参考数据库231内的CU-U表2311。然后,信号控制部232从与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相对应的CU-U 24中选择一个CU-U 24(S402)。信号控制部232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第2终端识别符,将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所包含的UPF 18的地址信息置换为所选择的CU-U 24的地址信息(S108)。然后,信号控制部232向DU 22发送置换终端识别符和地址信息后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S109)。然后,执行步骤S110以后的处理。
[实施例5的效果]
以上对实施例5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CU-C 23执行与利用gNB 20内或其他gNB 20内的CU-U 24控制的U-Plane的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的处理。此外,CU-C 23从各CU-U24取得关于CU-U 24可连接的UPF 18的信息,根据所取得的信息从多个CU-U 24中选择CU-U24,该CU-U 24执行UE 30之间的U-Plane的信号的处理。然后,CU-C 23将在所选择的CU-U24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DU 22。由此,CU-U 24能够与从AMF 14指定的UPF 18之间对U-Plane的通信进行中继。
[硬件]
上述的实施例1至5中的gNB 20通过例如图18所示的硬件来实现。图18是示出gNB20的硬件的一例的图。gNB 20具有CU 21和DU 22。CU 21具有CU-C 23和CU-U 24。
CU-C 23具有存储器200、处理器201和I/F电路202。I/F电路202与核心网络11、其他gNB 20、DU 22和CU-U 24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在存储器200中存储有例如用于实现CU-U23的功能的各种程序、数据等。在存储器200中例如存储有数据库231内的数据。处理器201从存储器200读出程序,执行所读出的程序,实现例如CU-C 23的各功能。具体而言,处理器201通过执行从存储器200读出的程序,实现取得部230和信号控制部232的各功能。
CU-U 24具有存储器203、处理器204和I/F电路205。存储器203与核心网络11、其他gNB 20、DU 22和CU-C 23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在存储器203中例如存储有用于实现CU-U24的功能的各种程序、数据等。在存储器203中例如存储有数据库241内的数据。处理器204从存储器203读出程序,执行所读出的程序,实现例如CU-U 24的各功能。具体而言,处理器204通过执行从存储器203读出的程序,实现分配部240和数据控制部242的各功能。
DU 22具有存储器206、处理器207、I/F电路208和无线电路209。I/F电路208与CU-C23及CU-U 24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无线电路209与UE 30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在存储器206中例如存储有用于实现DU 22的功能的各种程序、数据等。处理器207从存储器206读出程序,执行所读出的程序,实现例如DU 22的各功能。
另外,存储器200内的程序、数据等也可以不一定全部从最初起存储到存储器200内。例如,也可以在插入DU 22中的存储卡等可移动型记录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等,DU22从这样的可移动型记录介质适当地取得程序、数据等并执行。此外,DU 22也可以从存储有程序、数据等的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装置等经由无线通信线路、公共线路、互联网、LAN、WAN等适当地取得程序并执行。关于存储器203和存储器206也同样如此。
[其他]
另外,公开的技术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也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为DU 22、CU-C 23和CU-U 24分别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等的1个装置,但是,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此。例如、gNB 20可以实现为一个设备,DU 22、CU-C 23和CU-U 24也可以分别作为gNB 20的处理部发挥功能。此外,DU 22、CU-C 23和CU-U24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具有存储器和处理器等的多个装置来实现。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了容易理解实施例中的CU-C 23和CU-U 24,CU-C 23和CU-U 24具有的各个处理块根据主要的处理内容按照功能进行了区分。因此,并不是利用处理块的区分方法及其名称限制公开的技术。此外,上述的实施例中的CU-C 23和CU-U 24分别具有的各处理块还可以根据处理内容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处理块,还可以将多个处理块合并为1个处理块。此外,由各个处理块执行的处理可以作为基于软件的处理来实现,也可以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专用硬件来实现。
标号说明
10:无线通信系统
11:核心网络
12:AUSF
13:UDM
14:AMF
15:SMF
16:PCF
17:AF
18:UPF
19:数据网络
20:gNB
21:CU
22:DU
23:CU-C
230:取得部
231:数据库
2310:识别符表
2311:CU-U表
232:信号控制部
24:CU-U
240:分配部
241:数据库
2410:识别符表
242:数据控制部
30:UE
31:通信部
40:终端识别符请求消息
41:终端识别符分配消息
42:UPF列表消息

Claims (10)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处理部;以及
第2处理部,其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第1处理部具有:
第3处理部,其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及
第4处理部,其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第3处理部将从对终端的通信进行管理的第1上位装置通知的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第2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与所述第4处理部共享,该第2终端识别符与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和上位识别符对应且在所述第4处理部中成为唯一,该上位识别符识别第2上位装置,该第2上位装置进行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从第1上位装置通知了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和所述上位识别符的情况下,所述第3处理部向所述第4处理部请求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将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从所述第4处理部分配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所述第2处理部,
所述第4处理部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所述第3处理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1上位装置通知了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的情况下,所述第3处理部向所述第4处理部请求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用从所述第4处理部分配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置换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所述第2处理部,在建立了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路的情况下,所述第3处理部向所述第4处理部发送分配响应,
在从所述第3处理部请求了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的情况下,所述第4处理部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所述第3处理部,在从所述第3处理部未接收到所述分配响应的情况下,所述第4处理部解除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对所述第3处理部的分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处理部在开始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之前,将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分配给所述第3处理部,
所述第3处理部在开始与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之前,用从所述第4处理部预先分配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置换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1上位装置通知了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的情况下,所述第3处理部将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从所述第4处理部分配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中选择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所述第2处理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处理部使用从所述第1上位装置通知的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和所述上位识别符,生成第2终端识别符,该第2终端识别符在所述第2处理部和所述第4处理部中的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中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识别符是所述第2上位装置的地址信息,
所述第3处理部通过将从所述第1上位装置通知的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与所述第2上位装置的地址信息结合,生成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处理部从各个所述第4处理部取得与所述第4处理部可连接的所述第2上位装置相关的信息,并根据所取得的信息从多个所述第4处理部中选择执行与所述终端之间的用户数据的处理的所述第4处理部,将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第2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所述第2处理部,该第2终端识别符在所述第2处理部和所选择的所述第4处理部中的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中使用。
9.一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基站中,第3处理部和第2处理部执行处理,
其中,该基站具有第1处理部和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的所述第2处理部,所述第1处理部具有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的所述第3处理部和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的第4处理部,
所述第3处理部执行将第1终端识别符置换为与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和上位识别符对应且在所述第4处理部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所述第2处理部的处理,该第1终端识别符从对终端的通信进行管理的第1上位装置通知,该上位识别符识别进行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的第2上位装置,
所述第2处理部执行如下处理:使用从所述第3处理部通知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来识别所述终端与所述第4处理部之间的通信,对所述终端与所述第4处理部之间的用户数据的通信进行中继。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有:基站;终端;第1上位装置,其对终端的通信进行管理;以及第2上位装置,其进行与用户数据相关的处理,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有:
第1处理部;以及
第2处理部,其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
所述第1处理部具有:
第3处理部,其对控制信号进行处理;以及
第4处理部,其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第3处理部用与第1终端识别符和上位识别符对应且在所述第4处理部中成为唯一的第2终端识别符置换所述第1终端识别符并将置换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通知给所述第2处理部,该第1终端识别符从所述第1上位装置通知,该上位识别符识别所述第2上位装置,
所述第2处理部使用从所述第3处理部通知的所述第2终端识别符来识别所述终端与所述第4处理部之间的通信,对所述终端与所述第4处理部之间的用户数据的通信进行中继。
CN201780095243.XA 2017-09-29 2017-09-29 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Active CN111149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5602 WO2019064531A1 (ja) 2017-09-29 2017-09-29 基地局、端末、処理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9421A CN111149421A (zh) 2020-05-12
CN111149421B true CN111149421B (zh) 2023-03-14

Family

ID=65902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5243.XA Active CN111149421B (zh) 2017-09-29 2017-09-29 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1012B2 (zh)
EP (1) EP3691404B1 (zh)
JP (1) JP6930594B2 (zh)
CN (1) CN111149421B (zh)
WO (1) WO20190645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0719B (zh) * 2017-09-30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10154169A (ko) * 2019-03-27 2021-12-20 오피노 엘엘씨 액세스 관리를 위한 셀 정보
CN114071791B (zh) * 2020-08-06 2024-01-26 北京佰才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面功能信息上报方法、接入网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3819A1 (ja) * 2013-10-31 2015-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局
CN105814922A (zh) * 2014-03-17 2016-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标识分配方法和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470417A (zh) * 2015-08-20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标识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7163459A (ja) * 2016-03-11 2017-09-14 Kddi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50747A (ja) 2015-09-03 2017-03-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転送用装置および制御用装置
EP3501204A1 (en) * 2016-08-18 2019-06-26 Convida Wireless, LLC Network service exposure for service and session continuity
WO2018177656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pplication topology aware user plane selection in nr and 5gc
US20200163009A1 (en) * 2017-05-09 2020-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mf eligibility for relay and reroute
CN109429370B (zh) * 2017-06-24 2021-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246688B (zh) * 2017-07-11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2275940B1 (ko) * 2017-08-14 2021-07-12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이더넷 타입 pdu에 대한 arp 브로드캐스트 동안의 페이징 스톰을 회피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3115272A (zh) * 2017-09-21 202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重定向方法及装置
US10757611B2 (en) * 2017-09-22 2020-08-25 Ofinno, Llc SMF and AMF relocation during UE regist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63819A1 (ja) * 2013-10-31 2015-05-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無線局
CN105814922A (zh) * 2014-03-17 2016-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标识分配方法和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6470417A (zh) * 2015-08-20 2017-03-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标识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7163459A (ja) * 2016-03-11 2017-09-14 Kddi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eneral principles of separation of CP and UP for high level functional split";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NR#2: R3-172285》;20170620;第1-3节 *
"Idle to connected procedure for CP-UP separation";Huawei;《3GPP TSG RAN WG3 meeting #97: R3-173131》;20170812;全文 *
"Text proposal for TS38.401 on intra-CU/inter-DU mobility and lost packet retransmission";Samsung;《3GPP TSG-RAN WG3 Meeting #97: R3-172957》;20170812;全文 *
"UE context management on F1";Huawei;《3GPP TSG-RAN3 Meeting #96: R3-171852》;2017050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21340A1 (en) 2020-07-09
US11071012B2 (en) 2021-07-20
EP3691404B1 (en) 2023-07-26
EP3691404A1 (en) 2020-08-05
JPWO2019064531A1 (ja) 2020-10-15
EP3691404A4 (en) 2020-08-05
CN111149421A (zh) 2020-05-12
JP6930594B2 (ja) 2021-09-01
WO2019064531A1 (ja)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4459B (zh) 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65727B (zh) 通信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8781447A (zh) 核心节点、基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方法、无线电资源分配方法、基站选择方法、以及可读介质
JP2020511887A (ja) Epsベアラidの割当方法、装置、smfおよびpcf
KR20130066619A (ko) Mtc 디바이스 대역폭 감소
KR20200035152A (ko) 세션 처리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CN111149421B (zh) 基站、终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4422473B (zh) Ip地址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0691382A (zh)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及网元设备
KR20200033332A (ko) 데이터 무선 베어러 식별자를 획득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1191823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98959A (zh) Rlc信道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9803028B (zh) 一种用于配置业务流的方法及装置
US11375532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14158093B (zh) 通信方法、网元、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715035B (zh) 系统、控制平面设备、用户平面设备以及程序
CN106465443B (zh) D2d通信中的ip地址分配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737580B (zh) 一种ip地址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973098A (zh) 一种域名系统请求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7858068A (zh) 网桥端口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89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50281967A1 (en) Application awar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8055099A (zh) 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网元及存储介质
CN116170895A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4978911A (zh) 网络切片的关联方法、设备主体、通信模组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