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6362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6362A
CN111146362A CN201911411232.5A CN201911411232A CN111146362A CN 111146362 A CN111146362 A CN 111146362A CN 201911411232 A CN201911411232 A CN 201911411232A CN 111146362 A CN111146362 A CN 111146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metal layer
reflective metal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12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6362B (zh
Inventor
蔡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12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6362B/zh
Priority to US16/860,531 priority patent/US11367851B2/en
Publication of CN111146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6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6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6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ome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对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显示区,该显示区域内像素密度较小区域,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为了提升第一显示区像素单元的透光率,同时要保证像素单元中阳极的电荷传输的功能,从而保证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层正常发光。通过将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减小,以增加第一显示区中像素单元的透光率,同时可以降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不均或色差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技术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应地,越来越多的材料和技术被用于显示屏。当今,主流的显示屏主要有液晶显示屏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其中,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的自发光性能,相比于液晶显示屏省去了最耗能的背光模组,因此具有更节能的优点;另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还具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通过采用柔性基板,在柔性基板上依次形成的多个导电层,包括薄膜晶体管驱动阵列层、阳极层、有机发光层、阴极层,以及薄膜封装层,使得OLED显示屏具有优良的可弯折性能。
基于柔性基板技术的发展,当前市面上的显示终端,如手机,随着“全面屏”(整个显示面板基本上都是可显示区,非显示区占比非常低或者为零)设计概念的出现及各家手机终端厂商的产品面世。在“全面屏”的设计理念基础上,如何集成具有拍照或摄像功能,避免摄像头区域占用显示区的空间。当前的一种设计方案是将摄像头设置于显示区中,从而兼顾摄像和显示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对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显示区,该显示区域内像素密度较小区域,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为了提升第一显示区像素单元的透光率,同时要保证像素单元中阳极的电荷传输的功能,从而保证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层正常发光。通过将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减小,以增加第一显示区中像素单元的透光率,同时可以降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不均或色差等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显示区,在单位面积内包括M个第一像素单元,M为正整数;
第二显示区,在单位面积内包括N个第二像素单元,N为正整数,N>M;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阳极;
所述第一阳极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金属层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恒定电位信号线,用于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提供恒定电位信号;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阳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大于所述第一过孔的面积Svia。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阳极,所述第二阳极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二反射金属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21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22相等;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21。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过渡区;
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的差值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多个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相等,多个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过渡区;
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的差值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多个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相等,多个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等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22。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p1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p2;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A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A2。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流经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电流密度I1,与流经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电流密度I2相同。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包括金属银;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氧化铟锡;所述第一阳极为夹层结构,依次包括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阳极为夹层结构,依次包括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包括多个子反射金属电极,多个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相互分离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呈条状结构;或,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呈块状结构,并多个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呈散点状分布。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红色像素单元、第一绿色像素单元和第一蓝色像素单元,其中,第一红色像素单元的阳极包括红色反射金属层和红色透明金属层,两者面积差为△S31;第一绿色像素单元的阳极包括绿色反射金属层和绿色透明金属层,两者面积差为△S41;第一蓝色像素单元的阳极包括蓝色反射金属层和蓝色透明金属层,两者面积差为△S51;其中,△S41大于△S31,或△S41大于△S51。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和成像处理单元;外界光线穿透所述第一显示区,进入所述光学成像单元,进而由所述光学成像单元将光线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传递至所述成像处理单元。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虚拟孔区域,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此处),其像素分布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正常显示区)。由于在第一显示区中像素单元的分布密度小,为了保证和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单元中具有大体上相同的显示亮度和色度,同时要保证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通过将该区域中的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减小设置。
具体来说,通过将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设置小于透明导电层的面积,提升阳极的透光率,从而达到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升,进而可以保证摄像头模组(其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和成像处理单元)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外界光线。从而实现该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发光强度一致,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显示的均匀性,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可以实现将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显示面板中或者单独外挂式设置,从而可以实现显示面板中集成摄像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又一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沿aa虚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沿cc虚线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第一像素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沿bb虚线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图1中沿aa虚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又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沿dd虚线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沿aa虚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又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沿ee虚线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沿aa虚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沿ff虚线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沿ff虚线截面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中沿aa虚线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图2中第一像素单元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2中第二像素单元的又一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中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像素组,但这些像素组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像素组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显示区,类似地,第二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显示区。
本案发明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目前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全面屏”设计概念,通过将摄像头模组集成到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区中。一般来说,是通过降低摄像头接收光区域的单元面积中的像素单元的数量(即降低像素密度)来提高该显示区域的外界光线的透过率,使得外界光线穿过该显示区域,而使得摄像头模组可以感光,进行拍照或者摄像等功能。故,降低摄像头所在显示区(或者称为“虚拟孔”区域)的像素密度成为当前一个主流设计。
在此设计中,一般为了达到整个显示屏幕的亮度均匀性,通常情况下是将正常显示区的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和“虚拟孔”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发光单元设置为大小一致。由于“虚拟孔”区域的像素单元的数量较少,则会带来该区域的电流密度必然高于正常显示区域的电流密度,导致“虚拟孔”区域的像素加速老化发黄,影响外观,而且可能会有很明显的残影问题。
基于对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如图1~18所示,本申请实施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显示区,在单位面积内包括M个第一像素单元,M为正整数;第二显示区,在单位面积内包括N个第二像素单元,N为正整数,N>M;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阳极;
所述第一阳极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金属层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其中,为了提升第一显示区像素单元的透光率,同时要保证像素单元中阳极的电荷传输的功能,从而保证像素单元中的发光层正常发光。通过将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减小,以增加第一显示区中像素单元的透光率,同时可以降低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显示不均或色差等问题。具体来说,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向该显示区提供控制信号的驱动芯片13。其中,在显示区AA中集成设置有摄像头模组15。具体来说,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围绕其设置的第二显示区12。其中,第一显示区11还包括靠近第二显示区12的过渡区14。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摄像头模组15集成于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AA中。具体来说,摄像头模组15集成于第一显示区11中,可以是通过半导体工艺将摄像头模组的各个功能器件,集成于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驱动阵列中;或者,是通过外挂的方式,将摄像头模组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中所对应的显示面板的背面。
当摄像头模组15工作时,即进行拍照或者摄像时,第一显示区11中的多个第一显示单元P1处于非工作状态,即不进行发光或者不显示状态。而当摄像头模组15关闭时,即不进行拍照或者摄像时,第一显示区11中的多个第一显示单元P1处于非工作状态,即不进行发光或者不显示状态。对于摄像头模组15而言,如图18所示,摄像头模组15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和成像处理单元。其工作机理,可以理解为:外界光线穿透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11,进入该光学成像单元,进而由该光学成像单元将光线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传递至成像处理单元。经过成像处理单元处理后,形成相应的图像或者视频数据。
而对于第二显示区12而言,不论摄像头模组15处于工作状态还是关闭状态,其工作状态是独立进行显示或者不显示的。故我们可以理解为第二显示区12位正常显示区域。而,由于第一显示区是可以实现兼顾显示和摄像(包括拍照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虚拟孔区域”,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显示面板上完全透光的结构。
具体来说,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区11既能显示又可以进行摄像功能,故需要将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大大提升。从而保证外界光线可以透过第一显示区11而进入摄像头模组15的光学成像单元。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1的分布密度m1,设置为小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像素单元P2的分布密度m2。具体来说,在第一显示区11中,单位面积内包括M个第一像素单元P1,M为正整数;而在第二显示区12中,单位面积内包括N个第二像素单元P2,N为正整数,N>M。
其中,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例如,在单位面积中,第二显示区12设置有4~6个第二像素单元P2,而在第一显示区11设置有大约1个第一像素单元P1。换言之,第二显示区12的像素单元分布密度m2是第一显示区11的像素单元分布密度m1的4~6倍。具体可以参考图3,通过降低第一显示区11的像素单元分布密度m1,从而保证在第一显示区11可以形成多个透光区Tr,在该透光区中无较大面积的遮光部件设置,如反射式阳极等。仅在透光区Tr中稀疏地设置金属信号走线。也就是说,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p1大于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p2。
通过降低第一显示区11中像素单元分布密度,从而提升第一显示区11的透光率p1,同时为了保证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显示的均一性,使得整个显示区AA的显示画面均匀,流畅。而由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分布密度较小,故为了平衡整体显示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单元P1的发光面积A1大于或等于第二像素单元P2的发光面积A2。
具体来说,如图3~图6、图16和图17所示,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1,在沿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一阳极11a、第一发光层11b和第一阴极11c。其中,第一阳极11a为夹层结构,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金属层11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2。在沿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12、第一反射金属层11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112。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金属层111由包括金属银Ag制成,具有较高的光线反射率;第一透明导电层112由包括氧化铟锡ITO制成,具有良好的光线透光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金属层111可以由包括金属合金Mg-Ag制成也是可行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12由包括氧化铟锡制成也是可行的。另外,第一像素单元P1中的第一阳极11a对应连接对驱动薄膜晶体管,由该驱动薄膜晶体管向第一像素单元11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对第一像素单元P1的开关控制。
继续参考图3~图6、图16和图17所示,设置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第二像素单元P2,在沿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二阳极12a、第二发光层12b和第二阴极12c。其中,第二阳极12a为夹层结构,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二反射金属层1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22。在沿该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依次包括第二透明导电层122、第二反射金属层121和第二透明导电层122。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金属层121由包括金属银Ag制成,具有较高的光线反射率;第二透明导电层122由包括氧化铟锡ITO制成,具有良好的光线透光率。
其中,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金属层121的面积S21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22的面积S22相等,或者大体上相等。为了保证第一显示区11的第一像素单元P1的透光率大于和第二显示区12的第二像素单元P2的透光率。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设置小于位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第二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21。当然,为了保证显示亮度的均匀变化,对于位于过渡区14中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可以等于第二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21。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反射金属层121可以由包括金属合金Mg-Ag制成也是可行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22由包括氧化铟锡制成也是可行的。另外,第二像素单元P2中的第二阳极12a对应连接对驱动薄膜晶体管,由该驱动薄膜晶体管向第二像素单元P2提供驱动信号,实现对第二像素单元P2的开关控制。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像素单元分布密度较小,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整体显示效果均匀。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像素单元P1的发光面积A1大于或等于第二像素单元P2的发光面积A2。具体来说,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阳极11a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112的面积S12,设置为大于第二阳极12a中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22的面积S22。其中,透明导电层的面积,是指平行于该显示面板的平面上,该透明导电层所形成的轮廓,所对应的面积大小。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在第一显示区中的中心区域Ce处,第二阳极12a中的第二透明导电层122的面积S22可以与第一透明导电层112的面积S12相等。故通过增加第一显示区中11中至少部分第一像素单元P1的透明导电层的面积,提升第一像素单元P1的发光面积A1,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11的发光亮度与第二显示区12的发光亮度相匹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础上,由于在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1的分布密度小,为了保证和第二显示区12的第二像素单元P2中的电流密度一致。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该区域中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减小。即通过将阳极中反射金属层的面积设置小于透明导电层的面积,从而以减少通过像素单元中的电流密度。
具体来说,如图3~图6所示,为了保证当该显示面板10处于工作状态时,流经第一像素单元P1的电流密度I1,与流经第二像素单元P2的电流密度I2相同,或者大体上一致,从而实现第一像素单元P1和第二像素单元P2使用寿命大体上长度一致。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像素单元P1的第一阳极11a而言,通过将第一反射金属层111的面积S11设置为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112的面积S12。可以理解为,对于第一阳极11a而言,由于其是夹层结构,而第一反射金属层111位于中间层。当减小第一反射金属层111的面积,即相当于第一阳极11a上的真正有效区域,即由驱动薄膜晶体管所产生电流I,流经第一阳极的11a中的有效区域的面积为第一反射金属层111的面积S11,相对来说,可以降低其第一阳极11a上的电流大小。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像素单元P1的第一发光层11b中发光材料的老化和衰减程度,从而提升第一像素单元P1的使用寿命。
当然对于第一反射金属层111的面积S11的减小程度,同时需要考虑第一像素单元P1的显示效果以及第一阳极11a的功能,如第一阳极11a和恒定电位信号线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具体来说,如图3和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恒定电位信号线VDD,用于向第一像素单元P1提供恒定电位信号。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恒定电位信号线VDD可以用于向第一阳极11a提供正电压,如+5V电压。对于恒定电位信号线VDD与第一像素单元P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参见如图6~图7所示,在第一像素单元P1中,恒定电位信号线VDD通过第一过孔K1与第一阳极电连接。
其中,为了保证第一阳极与恒定电位信号线VDD电连接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反射金属层111的面积S11需要大于第一过孔K1的面积Svia。其中,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个,第一过孔K1的面积Svia最小可以做到2μm2左右。当然,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一阳极的导电率,通过设置第一反射金属层111来降低第一阳极的电阻率。其中,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为透明ITO材料制成,具有较大的电阻率,为了均衡整体导电率,故设置有一定面积的第一反射金属层11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图2、图8~图11所示,在本申请还披露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自过渡区14向第一显示区11的中心区域Ce方向上,第一像素单元P1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的差值逐渐增大。以此来以消除过渡区14的色度差异或者消除第一显示区11与第二显示区12在亮度上的不均匀。
具体来说,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所示,自过渡区14向第一显示区11的中心区域Ce方向上,排布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相等,多个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逐渐减小。如图所示,示意性的,自过渡区14向第一显示区11的中心区域Ce方向上,排布有第一A1像素单元P1a、第一B1像素单元P1b、第一C1像素单元P1c。
其中,第一A1像素单元P1a,包括第一A1透明导电层112a和第一A1反射金属层111a;第一B1像素单元P1b,包括第一B1透明导电层112b和第一B1反射金属层111b;第一C1像素单元P1c,包括第一C1透明导电层112c和第一C1反射金属层111c。
其中,第一A1透明导电层112a、第一B1透明导电层112b和第一C1透明导电层112c的面积大小基本上相同。如第一A1透明导电层112a的面积S112与其他两者的面积相同或者大致相等。而对于反射金属层而言,三者的面积是呈逐渐减小。具体来说,第一A1反射金属层111a的面积S1a大于第一B1反射金属层111b的面积S1b;第一B1反射金属层111b的面积S1b大于第一C1反射金属层111c的面积S1c。其中,位于中心区域的第一C1像素单元P1c的第一C1反射金属层111c的面积S1c为最小。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逐渐减小第一像素单元P1中反射金属层的面积,以消除过渡区14的中像素单元和第一显示区11中像素单元的色度差异,从而实现显示面板上的显示的均匀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自过渡区向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的差值逐渐减小。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自过渡区14向第一显示区11的中心区域Ce方向上,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单元P1中,多个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相等,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逐渐减小。其中,在中心区域Ce,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等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22。如图所示,示意性的,自过渡区14向第一显示区11的中心区域Ce方向上,排布有第一A2像素单元P2a、第一B2像素单元P2b、第一C2像素单元P2c。
其中,第一A2像素单元P2a,包括第一A2透明导电层122a和第一A2反射金属层121a;第一B2像素单元P2b,包括第一B2透明导电层122b和第一B2反射金属层121b;第一C2像素单元P2c,包括第一C2透明导电层122c和第一C2反射金属层121c。
如图11所示,和第一A2反射金属层121a、第一B2反射金属层121b和第一C2反射金属层121c的面积大小基本上相同。如第一A2反射金属层121a的面积S2a与其他两者的面积相同或者大致相等。而对于透明导电层而言,三者的面积是呈逐渐减小。具体来说,第一A2透明导电层122a的面积S2a,大于第一B2透明导电层122b的面积S2b;第一B2透明导电层122b的面积S2b大于第一C2透明导电层122c的面积S2c。其中,位于中心区域的第一C1像素单元P1c的第一C2透明导电层122c的面积S2c为最小。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中心区域Ce处,第一C1像素单元P1c的第一C2透明导电层122c的面积S2c(可以理解为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位于第二显示区12中的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22大小一致。也就是说,位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一透明导电层的最小面积与第二显示区12中的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相等。从而保证了第一显示区的发光面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逐渐减小第一像素单元P1中透明导电层的面积,以消除过渡区14的中像素单元和第一显示区11中像素单元的亮度差异,从而实现显示面板上的显示的均匀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图2、图12~图14所示,在本申请还披露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于第一显示区1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P1中的第一反射金属层111包括多个子反射金属电极,多个子反射金属电极相互分离设置。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第一反射金属层111包括多个第一子反射金属电极111d,其中,第一子反射金属电极111d呈条状结构。通过设置多个相互分离的条状的第一子反射金属电极111d,从而降低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从而降低第一像素单元平上的电流密度,以延长第一像素单元P1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相互分离的条状的反射金属电极,可以使得反射金属层和透明电极层接触更加均匀,使得电流传输更为稳定。
在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第一反射金属层111包括多个第二子反射金属电极111e,其中,第二子反射金属电极111e呈块状结构,多个第二子反射金属电极111e呈散点状分布。通过设置多个相互分离的散点状分布的第二子反射金属电极111e,从而降低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从而降低第一像素单元上的电流密度,以延长第一像素单元P1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散点分布式的反射金属电极,可以使得反射金属层和透明电极层接触更加均匀,使得电流传输更为稳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图2、图15所示,在本申请还披露了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显示区11中包括第一红色像素单元PR、第一绿色像素单元PG和第一蓝色像素单元PB。由于各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像素单元中的发光材料的性质不同,如绿色发光材料的衰减速度相较于其他发光材料来说,会比较快。
继续参考图15所示,第一红色像素单元PR的阳极包括红色反射金属层131a、和红色透明金属层132a;第一绿色像素单元PG的阳极包括绿色反射金属层131b、和绿色透明金属层132b;第一蓝色像素单元PB的阳极包括蓝色反射金属层131c、和蓝色透明金属层132c。其中,
红色透明金属层132a的面积S3a,大于红色反射金属层131a的面积S131,两者差值为△S31
绿色透明金属层132b的面积S3b,大于绿色反射金属层131b的面积S141,两者差值为△S41
蓝色透明金属层132c的面积S3c,大于蓝色反射金属层131c的面积S151,两者差值为△S51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S41大于△S31,或△S41大于△S51。其中,△S31大于或等于△S51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上的摄像头模组15。其中,显示面板1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9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因此,通过在对显示面板设置有第一显示区,该显示区域内像素密度较小区域,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通过将阳极中的反射金属层的面积设置小于透明导电层的面积,提升阳极的透光率,从而达到使得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提升,进而可以保证摄像头模组(其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和成像处理单元)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外界光线。从而实现该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单元发光强度一致,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显示的均匀性,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可以实现将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显示面板中或者单独外挂式设置,从而可以实现显示面板中集成摄像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区,在单位面积内包括M个第一像素单元,M为正整数;
第二显示区,在单位面积内包括N个第二像素单元,N为正整数,N>M;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阳极;
所述第一阳极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一反射金属层和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恒定电位信号线,用于向所述第一像素单元提供恒定电位信号;
所述恒定电位信号线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阳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大于所述第一过孔的面积Svi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第二阳极,所述第二阳极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第二反射金属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其中,
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21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22相等;
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2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过渡区;
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的差值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多个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相等,多个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过渡区;
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与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S11的差值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自所述过渡区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区域方向上,排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多个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的面积相等,多个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12等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面积S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p1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p2;
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A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发光面积A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流经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电流密度I1,与流经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电流密度I2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反射金属层包括金属银;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氧化铟锡;
所述第一阳极为夹层结构,依次包括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一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所述第二阳极为夹层结构,依次包括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二反射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2.根据权利要求3或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金属层包括多个子反射金属电极,多个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相互分离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呈条状结构;或,
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呈块状结构,并多个所述子反射金属电极呈散点状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红色像素单元、第一绿色像素单元和第一蓝色像素单元,其中,
第一红色像素单元的阳极包括红色反射金属层和红色透明金属层,两者面积差为△S31
第一绿色像素单元的阳极包括绿色反射金属层和绿色透明金属层,两者面积差为△S41
第一蓝色像素单元的阳极包括蓝色反射金属层和蓝色透明金属层,两者面积差为△S51
其中,△S41大于△S31,或△S41大于△S51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光学成像单元和成像处理单元;
外界光线穿透所述第一显示区,进入所述光学成像单元,进而由所述光学成像单元将光线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传递至所述成像处理单元。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411232.5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46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232.5A CN111146362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860,531 US11367851B2 (en) 2019-12-31 2020-04-28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232.5A CN111146362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6362A true CN111146362A (zh) 2020-05-12
CN111146362B CN111146362B (zh) 2022-12-23

Family

ID=70522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1232.5A Active CN111146362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7851B2 (zh)
CN (1) CN111146362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0377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2102783A (zh) * 2020-11-05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331703A (zh) * 2020-09-24 2021-02-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64211A (zh) * 2021-01-27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85876A (zh) * 2021-01-18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3012620A (zh) * 2021-03-26 2021-06-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113550A (zh) * 2021-03-16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3178537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24225A (zh) * 2021-05-08 2021-08-06 厦门技师学院(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服务中心、厦门市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一种led显示面板
CN113555513A (zh) * 2021-07-16 2021-10-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49015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95259A1 (zh) * 2020-11-05 2022-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26834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241853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 显示面板和 oled 显示装置
EP4057356A4 (en) * 2020-06-30 2023-08-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076A (ja) * 1996-07-05 1998-01-23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437177A (zh) * 2002-02-06 2003-08-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有机发光显示器
KR20070004178A (ko) * 2005-07-04 2007-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용 모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01926018A (zh) * 2007-11-22 2010-12-22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具有电极的基材、与其结合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
US20120267611A1 (en) * 2011-04-21 2012-10-25 Jin-Koo Chu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50077316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5720071A (zh) * 2014-12-02 2016-06-2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068729A (zh) * 2017-05-09 2017-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7742636A (zh) * 2017-10-25 2018-02-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258148A (zh) * 2018-01-18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269840A (zh) * 2017-09-30 2018-07-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8615008A (zh) * 2018-04-24 2018-10-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32014A (zh) * 2018-06-22 2018-11-16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基于CdTe/CdS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757A (zh) * 2018-08-07 2018-12-21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oled照明器件的基板及照明器件
CN109509779A (zh) * 2018-12-10 2019-03-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布、包含其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13027A (zh) * 2019-02-28 2019-05-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9728048A (zh) * 2018-12-29 2019-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841747A (zh) * 2017-11-27 2019-06-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60270A (zh) * 2019-04-01 2019-06-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7897A (zh) * 2019-04-26 2019-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60A (zh) * 2019-04-30 2019-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90099A (zh) * 2019-05-28 2019-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9296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44570A (zh) * 2019-08-09 2019-11-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504289A (zh) * 2019-08-27 2019-11-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71254A (zh) * 2019-09-02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装置
WO2019242510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1400B2 (ja) * 2004-05-20 2010-08-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CN110828507B (zh) * 2018-08-07 2023-11-28 日本显示器设计开发合同会社 发光面板、电子设备和发光面板的制造方法
US20210359028A1 (en) * 2018-09-07 2021-11-1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CN109273503B (zh) * 2018-09-27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01950B (zh) 2019-01-31 2021-02-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US11043650B2 (en) * 2019-05-28 2021-06-2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690244B (zh) * 2019-10-15 2021-11-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显示面板以及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
KR20210081572A (ko) * 2019-12-24 2021-07-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076A (ja) * 1996-07-05 1998-01-23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437177A (zh) * 2002-02-06 2003-08-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有机发光显示器
KR20070004178A (ko) * 2005-07-04 2007-01-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용 모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CN101926018A (zh) * 2007-11-22 2010-12-22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具有电极的基材、与其结合的有机发光装置、及其制造
US20120267611A1 (en) * 2011-04-21 2012-10-25 Jin-Koo Chu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150077316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5720071A (zh) * 2014-12-02 2016-06-29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068729A (zh) * 2017-05-09 2017-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8269840A (zh) * 2017-09-30 2018-07-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7742636A (zh) * 2017-10-25 2018-02-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41747A (zh) * 2017-11-27 2019-06-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58148A (zh) * 2018-01-18 2018-07-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615008A (zh) * 2018-04-24 2018-10-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42510A1 (zh) * 2018-06-20 2019-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832014A (zh) * 2018-06-22 2018-11-16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基于CdTe/CdS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65757A (zh) * 2018-08-07 2018-12-21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oled照明器件的基板及照明器件
CN109509779A (zh) * 2018-12-10 2019-03-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布、包含其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8048A (zh) * 2018-12-29 2019-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713027A (zh) * 2019-02-28 2019-05-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布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09860270A (zh) * 2019-04-01 2019-06-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7897A (zh) * 2019-04-26 2019-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60A (zh) * 2019-04-30 2019-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90099A (zh) * 2019-05-28 2019-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9296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444570A (zh) * 2019-08-09 2019-11-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504289A (zh) * 2019-08-27 2019-11-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571254A (zh) * 2019-09-02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装置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49015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40377A (zh) * 2020-06-30 2020-09-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EP4057356A4 (en) * 2020-06-30 2023-08-0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331703A (zh) * 2020-09-24 2021-02-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095243A1 (zh) * 2020-11-05 2022-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02783A (zh) * 2020-11-05 2020-12-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95259A1 (zh) * 2020-11-05 2022-05-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21280B2 (en) 2020-11-05 2023-08-0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O2022151534A1 (zh) * 2021-01-18 2022-07-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885876A (zh) * 2021-01-18 2021-06-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917861B2 (en) 2021-01-18 2024-02-2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864211A (zh) * 2021-01-27 2021-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13550A (zh) * 2021-03-16 2021-07-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WO2022193365A1 (zh) * 2021-03-16 2022-09-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3012620A (zh) * 2021-03-26 2021-06-2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178537A (zh) * 2021-04-27 2021-07-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26834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24225A (zh) * 2021-05-08 2021-08-06 厦门技师学院(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服务中心、厦门市劳动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一种led显示面板
WO2022241853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 显示面板和 oled 显示装置
CN113555513A (zh) * 2021-07-16 2021-10-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55513B (zh) * 2021-07-16 2023-09-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67851B2 (en) 2022-06-21
CN111146362B (zh) 2022-12-23
US20210202885A1 (en)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463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03291B2 (en) Terminals and display screens
US20220149123A1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er reg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22015789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6227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682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08364957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1132255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8769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44503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407480A (zh) 像素结构及具有该像素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
US2022019009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42121B (zh) 显示结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864217A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7148940B2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or dual display
CN1132997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48112B (zh)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30619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35141A (zh)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96311A (zh)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930146A (zh) 双稳态显示装置
EP3920253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21581588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6211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65298A (zh)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