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9760A -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9760A
CN111139760A CN202010087887.8A CN202010087887A CN111139760A CN 111139760 A CN111139760 A CN 111139760A CN 202010087887 A CN202010087887 A CN 202010087887A CN 111139760 A CN111139760 A CN 111139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insulation
plate
clamping
viaduct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78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ilus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ilus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ilus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ilush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78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97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9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976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8/00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 E01F8/0005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used in a wall type arrangement
    • E01F8/0017Plate-like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19/00Stru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ridges
    • E01D19/10Railings; Protectors against smoke or gases, e.g. of locomotives; Maintenance travellers; Fastening of pipes or cables to bridges
    • E01D19/103Parapets, railings ; Guard barriers or road-brid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8/00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 E01F8/0005Arrangements for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air-transmitted noise from road or railway traffic used in a wall type arrangement
    • E01F8/0023Details, e.g. found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包括安装立式隔音板的步骤,立式隔音板设置在高架桥的护栏两侧位置,立式隔音板的上端设置延伸隔音板的步骤,高架桥两侧的延伸隔音板的延伸端相互连接且构成隔音罩,立式隔音板上可拆卸式设置有隔音网板,延伸隔音板与立式隔音板的上端构成可拆式连接,延伸隔音板的延伸端构成扣接连接,该高架桥隔音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将立式隔音板安装在护栏的两侧,使得立式隔音板、延伸隔音板构成封闭的隔音装置,使得噪音位于该隔音罩内震荡,并且利用隔音网板安装在立式隔音板上,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车轮与桥面产生的快速振动下吸收起来。

Description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基础建设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高架桥建设日益增多,然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主要带来了对高架桥周边建筑物的噪音污染,该噪音污染包含高频率的噪音及低频率的共振污染;该噪音污染主要来源是由于汽车轮胎与桥面高速通过时产生的噪音,并且噪音向上传递,并且在高架桥周边的建筑物震荡,从而污染高架桥周边的低层及高层建筑物的居民;低频率的共振一方面是噪音震荡产生,另一方面是汽车轮胎从桥面高速通过产生的振动;综上,上述污染产生的噪音对高架桥周边建筑物的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高架桥隔音障多为有机玻璃及金属框架构成的立板,并且在金属框架内设置隔音棉等隔音材料,现有技术中的隔音障沿着高桥桥两侧布置,以实现隔音目的,现有技术中的隔音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减一定的噪音,然而,消音降噪效果有限,只能针对于与高架桥平行或者低层的建筑物有一定的隔音降噪效果,并且效果依然不够理想,针对于高于高架桥的建筑物的隔音降噪效果依然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能够有效针对高架桥周边建筑进行隔音降噪,减少车辆通过高架桥产生的噪音及低频振动产生的影响。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所述高架桥隔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水泥护栏安装在高架桥的两侧,使得水泥护栏沿着高架桥长度方向整齐摆设;
第二步、将安装座的槽板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将安装座的夹紧块处在槽板的最下端,以使得夹紧块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
第三步、通过卡夹夹紧夹紧块,使得顶紧螺母悬伸至顶板中心下方位置,在顶紧螺母内设置顶紧螺杆,使得顶紧螺杆杆身穿过中心孔凸伸至顶板的上端位置,并且在顶紧螺杆的杆端设置紧固螺母,通过旋拧紧固螺母,使得安装座的槽板下移到位,实施对安装座的安装;
第四步、将立式隔音板的下端卡置在安装座的卡槽板内,实现对立式隔音板的安装;
第五步、将高架桥另外一侧的护栏安装步骤第一步至第四步实现对安装座及立式隔音板的安装;
第六步、将延伸隔音板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实现于立式隔音板上端的安装;
第七步、将三角支架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立式隔音板的第一安装块及延伸隔音板的第二安装块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第八步、调整延伸隔音板的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处在立式状态并且靠近,使得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立式且间隔布置,并且将装配滑杆穿套在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在装配滑杆上套设弹簧,使得弹簧的两端与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抵靠,从而完成延伸隔音板的延伸端的安装;
第九步、在延伸隔音板的延伸端上方位置设置有扣板,使得扣板的两侧与延伸端上方位置构成扣接配合,从而完成对整个隔音障单元节的安装;
第十步、重复步骤第一步至第九步,直至整个高架桥隔音障安装完成。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该高架桥隔音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首先将立式隔音板安装在护栏的两侧,而后利用吊装设备实施对延伸隔音板的安装,并且使得延伸隔音板的延伸端扣接成一体,使得立式隔音板、延伸隔音板构成封闭的隔音装置,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噪音的隔设,使得噪音位于该隔音罩内震荡,并且利用隔音网板安装在立式隔音板上,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车轮与桥面产生的快速振动下吸收起来,以减少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低频振动的影响,该隔音障装置安装方便且实施对高架桥周边建筑物的隔音降噪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架桥隔音障的主视图;
图2和图3是高架桥隔音障单边水泥护栏装配后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7是高架桥隔音障单边水泥护栏装配后的部分结构的四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9是立式隔音板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水泥护栏上端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立式隔音板与延伸隔音板装配的一侧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1和图12是延伸隔音板的延伸端装配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安装座安装在水泥护栏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是安装座的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安装座安装在水泥护栏上端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安装座配合卡夹使用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8,对本发明的高架桥隔音障作详尽的说明:
一种高架桥隔音障,包括立式隔音板10,所述立式隔音板10设置在高架桥的护栏两侧位置,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上端设置有延伸隔音板20,高架桥两侧的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相互连接且构成隔音罩,所述立式隔音板10上可拆卸式设置有隔音网板11,所述延伸隔音板20与立式隔音板10的上端构成可拆式连接,所述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构成扣接连接;
结合图1至图7所示,该高架桥隔音障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首先将立式隔音板10安装在护栏的两侧,而后利用吊装设备实施对延伸隔音板20的安装,并且使得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扣接成一体,使得立式隔音板10、延伸隔音板20构成封闭的隔音装置,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噪音的隔设,使得噪音位于该隔音罩内震荡,并且利用隔音网板11安装在立式隔音板10上,从而能够有效实现对车轮与桥面产生的快速振动及噪音反射并且分解,利用延伸隔音板20实施对分解反射出来的噪音及振动阻挡下来,以实现对噪音及振动的吸收,以减少对周边建筑物造成的低频振动的影响,该隔音障装置安装方便且实施对高架桥周边建筑物的隔音降噪效果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立式隔音板10整体呈盒状结构,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盒腔内设置有隔音导向筋板12,所述隔音导向筋板12间隔设置在立式隔音板10的腔室内;
上述的立式隔音板10整体呈盒状结构,位于最外侧的板面能够起到对噪音及振动的第一层隔设及防护,噪音通过立式隔音薄板10的腔室能够更为有效的隔设,而后在腔室内设置的隔音导向筋板12,实现对噪音及振动的分解及传递,从而进一步消除汽车车轮高速通过桥面产生的噪音及振动,隔音板10的腔室内设置有隔音棉,可以进一步吸收噪音及分解低频振动,进一步提升普通隔音板10的隔音及隔绝低频振动的效果;
所述隔音导向筋板12的布置方式为随机的布置方式,即隔音导向筋板12的延伸方向不确定,当噪音通过第一层立式隔音板10进入腔室后,在腔室内震荡,并且在隔音导向筋板12的隔设作用下,实现对噪音及低频振动的漫反射,从而进一步消除噪音造成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面开设有消音孔13,所述消音孔13为异型孔,所述消音孔13沿着立式隔音板10的板面间隔布置多个;
消音孔13的孔型随机,并且布置的方式也是随机的,从而使得噪音通过立式隔音薄板10的内侧板面进入腔室内后产生震荡,并且由此产生的漫反射以进一步消除噪音,使得噪音的频率分化,相互交织,以进一步消除噪音产生的影响。
更为具体地,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面上设置有筋板14,所述筋板14沿着立式隔音板10长度方向布置,相邻筋板与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构成噪音导向槽;
汽车轮胎与高架桥桥面碾压过后产生的噪音及低频振动首先反射至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面,并且位于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面产生反射,反射的噪音沿着导向槽竖直向上延伸,从而实现对反射起来的噪音进行更多路径的反射,以进一步消除噪音产生的影响。
具体地,沿着导向槽向上反射的行径的过程中,所述相邻筋板与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构成的导向槽槽底设置有筋条板15,所述筋条板15的截面为异型,所述筋条板15沿着导向槽槽底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筋条板15的长度延伸方向各异;
结合图5至图7所示,上述的筋条板15一方面实现对噪音及振动的漫反射,消除噪音集中反射造成的影响,以使得噪音及振动产生的反射面为均匀的平面,从而实现对噪音的消除及有效隔设。
为第一步消除桥面产生的噪音及振动,所述隔音网板11上设置有安装板111,所述隔音网板11的网孔为异型孔,所述安装板111的板面与筋板14的安装平面141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所述隔音网板11立式布置在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隔音王板11为消音的多孔高分子材料制成,噪音及振动通过隔音网板11的表面时,实现第一步的消音降噪,并且一部分的噪音通过网孔时产生更为剧烈的漫反射,从而使得反应出来的噪音呈现面状漫反射,以简化后续降噪的结构,达到对噪音及振动产生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上端设置有吊装插口16,所述吊装插口16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吊装插口16内设置有加强筋板21,所述加强筋板21由吊装插口16的一端插入,所述延伸隔音板20之间通过加强筋板21上设置有安装插条211,所述延伸隔音板20与安装插条211构成插接配合;
为实现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的稳定安装,上述的加强筋板21插置在吊装插口16内,以提高延伸隔音板20与立式隔音板10上端之前结合可靠度,并且利用安装插条211实现对延伸隔音板20的插接,从而实现延伸隔音板20与立式隔音板10上端的可拆卸式连接,以进一步简化上述延伸隔音板20与立式隔音板10之间拆装的便捷度。
更为具体地,所述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架30,所述三角支架30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立式隔音板10及延伸隔音板20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1连接;
上述的三角支架30能够有效实现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连接的可靠度,所述三角支架30分别位于单块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设置两组,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对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连接的可靠度。
结合图6所示,为适配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前的三角支架30的有效安装,以适应高架桥的延伸方向产生的起伏问题,所述立式隔音板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轨道17,所述第一安装轨道17沿着立式隔音板1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安装轨道17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块171,所述延伸隔音板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轨道22,所述第二安装轨道22沿着延伸隔音板2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安装轨道22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块221,所述三角支架30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第一安装块171及第二安装块22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1连接;
当实施对三角支架20的安装时,调整第一安装块171位于第一安装轨道22里的位置,调整第二安装块221位于第二安装轨道22内的位置,从而通过紧固螺栓31,可方便将三角支架20安装在立式隔音板10及延伸隔音板20之间的位置,以实现对延伸隔音板20与立式隔音板10之间的安装固定,确保延伸隔音板20抵靠在三角支架30的一条直角边上,以实现对延伸隔音板20的安装固定操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高架桥两侧的立式隔音板10上端设置的延伸隔音板20延伸扣接成圆弧形,所述延伸隔音板20的内侧板面设置有延伸筋条23,所述延伸筋条23沿着延伸隔音板2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延伸筋条23之间构成凹槽;
所述的延伸隔音板20的圆弧形延伸结构,使得整个隔音罩构成上端为圆弧形的顶盖结构,能够使得噪音及低频共振位于该隔音障内形成有效的震荡,从而能够有效消除噪音及低频共振,噪音能够沿着延伸筋条23形成的凹槽内迂回穿梭,进而达到进一步消除噪音及共振的影响。
更为具体地,所述高架桥两侧的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所述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立式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之间设置有装配滑杆26,所述装配滑杆26水平且与第一支板24垂直,所述装配滑杆26的杆身与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构成滑动配合,所述装配滑杆26上套设有弹簧261,所述弹簧261的两端与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抵靠;
上述的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分别设置的第一、第二支板2425之间通过装配滑杆26能够形成有效的支撑,并且使得延伸隔音板20的装配能够形成一定的误差容纳空间,使得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形成有效的装配,从而确保高架桥隔音障装配的可靠度。
更为具体地,所述高架桥两侧的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上方位置设置有扣板27,所述扣板27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扣板27的两端相互插接且两侧设置呈波浪形,所述扣板27的两侧与延伸端上方位置构成扣接配合;
当上述的延伸隔音板20装配在一起后,将扣板27扣设在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连接位置处,从而使得延伸隔音板20的顶端位置形成有效的导水坡面,进而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倾斜,避免雨水的积累;
在延伸隔音板2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可选择电热丝等,分布在延伸隔音板20的外板面,当延伸隔音板20的顶端位置积蓄有雪或者冰时,通过市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的将加热装置开启,避免顶棚位置积雪过多而出现的坍塌的问题。
结合图13至图18所示,为方便实现对立式隔音板10与护栏上端的稳定安装,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与安装座4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安装座40与护栏构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安装座40包括整体呈卡槽状的槽板41,所述槽板41的两侧槽板设置有夹紧块42,所述槽板41下移且使得夹紧块42实施对护栏两侧的夹紧操作;
高架桥的两侧护栏多选用水泥护栏,所述水泥护栏为缓凝土预制件,需要在生产企业生产好后,转运至高架桥的两侧,实现对高架桥的隔设,水泥护栏整体为锥台状结构,当实施对安装座40与水泥护栏的上端安装时,将槽板41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上端位置,并且夹紧块42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当夹紧块42实施对水泥护栏的夹紧操作时,使得槽板41下移,从而使得夹紧块42能够将水泥护栏两侧的夹紧操作,以实现对槽板41的有效固定,避免由于立式隔音板10卡置在安装座40后,由于中心无法落在水泥护栏上方位置而出现的倾倒问题;
上述通过安装座40夹紧的方式实现安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水泥护栏钻设安装孔的弊端,确保水泥护栏强度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安装效率,不会对水泥护栏造成损害。
为实现对安装座40的整体与水泥护栏的卡紧固定,并且方便进行拆卸,所述夹紧块42一侧与夹紧滑块421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夹紧块4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护栏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夹紧滑块421滑动设置在夹紧轨道411上,所述夹紧轨道411与槽板41的两侧板面夹角布置;
夹紧块42通过铰接轴与夹紧滑块421的连接,使得夹紧块42能够适应水泥护栏两侧的斜面,使得夹紧块42的夹紧侧板面始终与水泥护栏的两侧构成夹紧操作;
在实际对安装座40的安装时,夹紧块42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处在最下端,当夹紧块42处在最下端时,夹紧块42之间的间距最大,使得夹紧块42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实现对夹紧块42的初步夹紧操作,调整好夹紧块42的位置后,而后通过设备,将槽板41向下卡置挤压,从而使得夹紧滑块421沿着夹紧轨道411滑动,夹紧轨道411与槽板41的两侧板呈现夹角布置,使得夹紧轨道41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夹紧块42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实现对夹紧块42与护栏两侧壁的夹紧操作,以确保整个安装座40与水泥护栏的安装操作;
更为优选地,所述槽板41包括两侧槽壁412与顶板413,所述两侧槽壁412与顶板413构成铰接连接,所述两侧槽壁41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槽板4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两侧槽壁412的铰接轴上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板413及两侧槽壁412抵靠;
上述的槽板41下移在实施对夹紧块42之间间距调整变小的过程中,克服复位扭簧,使得两侧槽壁412位于顶板413的两侧产生一定的转动形变,从而能够使得槽板41及夹紧块42继续能够实现一定距离的下移距离,使得水泥护栏的上端与槽板41的顶板413下板面抵靠,以使得槽板41能够安装到位,并且在复位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两侧槽壁412及夹紧块42实施对水泥护栏两侧壁的夹紧操作;
夹紧块42对水泥护栏两侧外壁的夹紧操作时,在槽板41微调下移的过程中,使得夹紧块42对水泥护栏两侧越夹越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结合图18所示,所述夹紧块42上设置有卡夹43,所述卡夹43用于夹紧夹紧块42,所述卡夹43上设置有顶紧螺母431,所述顶紧螺母431的孔心竖直布置,所述顶紧螺母431悬伸至顶板413中心下方位置;
所述卡夹43包括两个夹臂432,所述两个夹臂用于夹紧夹紧块42的外壁位置,所述两个夹臂432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433,所述锁紧螺栓433的长度方向水平,所述锁紧螺栓433与其中一个夹臂432构成转动配合,所述锁紧螺母433与另一个夹臂432构成丝杆螺母配合;
所述顶板41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孔4131,所述顶紧螺母431内设置有顶紧螺杆434,所述顶紧螺杆434立式布置且杆身穿过中心孔4131凸伸至顶板413的上端位置,所述顶紧螺杆434的杆端设置有紧固螺母435;
所述夹紧块42上设置的卡紧43实现对夹紧块42的初始夹紧,在操作时,将夹臂432夹持在夹紧块42上,并且旋拧锁紧螺栓433,实现对夹紧块42的夹紧操作,避免夹紧块42位于竖直方向的随意移动,而后使得顶紧螺杆434穿过中心孔4131,并且将紧固螺母435旋拧在顶紧螺杆434上,通过旋拧紧固螺母435,实现对顶板413的向下移动,从而实现对整个槽板41的向下移动,利用槽板的两侧槽壁412实施对夹紧块42的夹紧操作,当槽板41下移调整至一端间距到位后,松开紧固螺母435,松开锁紧螺栓433,从而实现对卡夹43的拆卸,完成对整个顶紧调整机构的拆卸,而后将立式隔音板10及延伸隔音板20之间的安装,从而完成对一段距离的隔音障的安装,而后将吊装设备平移至下一段,且实施对下一个固定座40的安装,循环往复,直至将整个高架桥位置的隔音障安装完毕。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板413的一侧设置有搭接板4132,所述顶板413的另一侧设置有搭接台阶4133,相邻槽板41抵靠在一起时,所述搭接板4132插置在搭接台阶4133内;以形成一个完成的整体,避免隔音障之间出现缝隙而出现的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
立式隔音板10及延伸隔音板20的一侧边缘均设置有弹性波纹板,相邻立式隔音板10及延伸隔音板20抵靠时,弹性波纹板之间挂装在一起,能够填补立式隔音板10之间的缝隙的同时,还能适应高架桥桥面的起伏,从而使得隔音障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更为具体地,为确保立式隔音板10与安装座40之间的可靠安装,所述顶板413的上板面设置有卡槽板44,所述卡槽板44上设置有卡接固定销板45的卡接口441,所述卡接口441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固定销板45由卡接口441的一端插入,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与固定销板45连接;
在实施对立式隔音板10安装时,首先将固定销板45由卡接口441一端导入,从而使得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与安装座40的上端卡槽板44之间构成一个完整且密实的安装座,从而避免膈应板10与安装座40之间出现扯断的问题,确保安装可靠度。
为实现对立式隔音板10与固定销板45下端之间的连接,所述卡槽板44的上端设置有条形开口442,所述固定销板45上设置有插销口451,所述插销口451与条形开口442之间构成卡置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的卡口。
更为优选地,所述插销口45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条形开口452,所述条形开口44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条形开口4421,所述第二条形开口4421与第一条形开口452同心,所述第二条形开口4421与第一条形开口45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开口442、插销口451及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板面且伸出端设置有螺母;
将将固定销板45由卡接口441一端导入后,使得固定销板45上的第一条形开口452与卡槽板44上的第二条形开口4421相对,而后将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插置在第一条形开口452内,并且将紧固螺栓一次穿过第二条形开口4421、第一条形开口452及立式隔音板10的板面,且从另一侧的第一条形开口452及第二条形开口4421伸出,利用锁紧螺栓实现固定,从而完成对立式隔音板10的安装固定。
高架桥隔音方法,所述高架桥隔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水泥护栏安装在高架桥的两侧,使得水泥护栏沿着高架桥长度方向整齐摆设;
第二步、将安装座40的槽板41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将安装座40的夹紧块42处在槽板41的最下端,以使得夹紧块42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
第三步、通过卡夹43夹紧夹紧块42,使得顶紧螺母431悬伸至顶板413中心下方位置,在顶紧螺母431内设置顶紧螺杆434,使得顶紧螺杆434杆身穿过中心孔4131凸伸至顶板413的上端位置,并且在顶紧螺杆434的杆端设置紧固螺母435,通过旋拧紧固螺母435,使得安装座40的槽板41下移到位,实施对安装座40的安装;
第四步、将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卡置在安装座40的卡槽板44内,实现对立式隔音板10的安装;
第五步、将高架桥另外一侧的护栏安装步骤第一步至第四步实现对安装座40及立式隔音板10的安装;
第六步、将延伸隔音板20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实现于立式隔音板10上端的安装;
第七步、将三角支架30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立式隔音板10的第一安装块171及延伸隔音板20的第二安装块22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1连接;
第八步、调整延伸隔音板20的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处在立式状态并且靠近,使得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立式且间隔布置,并且将装配滑杆26穿套在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在装配滑杆26上套设弹簧261,使得弹簧261的两端与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抵靠,从而完成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的安装;
第九步、在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上方位置设置有扣板27,使得扣板27的两侧与延伸端上方位置构成扣接配合,从而完成对整个隔音障单元节的安装;
第十步、重复步骤第一步至第九步,直至整个高架桥隔音障安装完成。

Claims (10)

1.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桥隔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水泥护栏安装在高架桥的两侧,使得水泥护栏沿着高架桥长度方向整齐摆设;
第二步、将安装座(40)的槽板(41)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将安装座(40)的夹紧块(42)处在槽板(411)的最下端,以使得夹紧块(42)卡置在水泥护栏的两侧位置;
第三步、通过卡夹(43)夹紧夹紧块(412),使得顶紧螺母(431)悬伸至顶板(413)中心下方位置,在顶紧螺母(431)内设置顶紧螺杆(434),使得顶紧螺杆(434)杆身穿过中心孔(4131)凸伸至顶板(413)的上端位置,并且在顶紧螺杆(434)的杆端设置紧固螺母(435),通过旋拧紧固螺母(435),使得安装座(40)的槽板(41)下移到位,实施对安装座(40)的安装;
第四步、将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卡置在安装座(40)的卡槽板(44)内,实现对立式隔音板(10)的安装;
第五步、将高架桥另外一侧的护栏安装步骤第一步至第四步实现对安装座(40)及立式隔音板(10)的安装;
第六步、将延伸隔音板(20)分别通过紧固螺栓实现于立式隔音板(10)上端的安装;
第七步、将三角支架(30)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立式隔音板(10)的第一安装块(171)及延伸隔音板(20)的第二安装块(22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1)连接;
第八步、调整延伸隔音板(20)的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处在立式状态并且靠近,使得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立式且间隔布置,并且将装配滑杆(26)穿套在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在装配滑杆(26)上套设弹簧(261),使得弹簧(261)的两端与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抵靠,从而完成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的安装;
第九步、在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上方位置设置有扣板(27),使得扣板(27)的两侧与延伸端上方位置构成扣接配合,从而完成对整个隔音障单元节的安装;
第十步、重复步骤第一步至第九步,直至整个高架桥隔音障安装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隔音板(10)整体呈盒状结构,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盒腔内设置有隔音导向筋板(12),所述隔音导向筋板(12)间隔设置在立式隔音板(10)的腔室内;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面开设有消音孔(13),所述消音孔(131)为异型孔,所述消音孔(13)沿着立式隔音板(10)的板面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面上设置有筋板(14),所述筋板(14)沿着立式隔音板(10)长度方向布置,相邻筋板与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构成噪音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筋板与立式隔音板(10)的内侧板构成的导向槽槽底设置有筋条板(15),所述筋条板(15)的截面为异型,所述筋条板(15)沿着导向槽槽底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筋条板(15)的长度延伸方向各异;所述隔音网板(11)上设置有安装板(111),所述隔音网板(11)的网孔为异型孔,所述安装板(111)的板面与筋板(14)的安装平面(141)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上端设置有吊装插口(16),所述吊装插口(16)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吊装插口(16)内设置有加强筋板(21),所述加强筋板(21)由吊装插口(16)的一端插入,所述延伸隔音板(20)之间通过加强筋板(21)上设置有安装插条(211),所述延伸隔音板(20)与安装插条(211)构成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隔音板(10)与延伸隔音板(20)之间设置有三角支架(30),所述三角支架(30)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立式隔音板(10)及延伸隔音板(20)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1)连接;所述立式隔音板(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轨道(17),所述第一安装轨道(17)沿着立式隔音板(1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安装轨道(17)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块(171),所述延伸隔音板(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轨道(22),所述第二安装轨道(212)沿着延伸隔音板(20)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安装轨道(22)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块(221),所述三角支架(30)的两个支架边分别与第一安装块(171)及第二安装块(22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31)连接;所述高架桥两侧的立式隔音板(10)上端设置的延伸隔音板(20)延伸扣接成圆弧形,所述延伸隔音板(20)的内侧板面设置有延伸筋条(23),所述延伸筋条(23)沿着延伸隔音板(20)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延伸筋条(23)之间构成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桥两侧的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所述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立式且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之间设置有装配滑杆(26),所述装配滑杆(26)水平且与第一支板(24)垂直,所述装配滑杆(26)的杆身与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构成滑动配合,所述装配滑杆(26)上套设有弹簧(261),所述弹簧(261)的两端与第一支板(24)及第二支板(25)抵靠;所述高架桥两侧的延伸隔音板(20)的延伸端上方位置设置有扣板(27),所述扣板(27)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扣板(27)的两端相互插接且两侧设置呈波浪形,所述扣板(27)的两侧与延伸端上方位置构成扣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42)一侧与夹紧滑块(421)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夹紧块(4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护栏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夹紧滑块(421)滑动设置在夹紧轨道(411)上,所述夹紧轨道(411)与槽板(41)的两侧板面夹角布置;所述槽板(41)包括两侧槽壁(412)与顶板(413),所述两侧槽壁(412)与顶板(413)构成铰接连接,所述两侧槽壁(412)的铰接轴水平且与槽板(41)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两侧槽壁(412)的铰接轴上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与顶板(413)及两侧槽壁(412)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块(42)上设置有卡夹(43),所述卡夹(43)用于夹紧夹紧块(42),所述卡夹(43)上设置有顶紧螺母(431),所述顶紧螺母(431)的孔心竖直布置,所述顶紧螺母(431)悬伸至顶板(413)中心下方位置;所述卡夹(43)包括两个夹臂(432),所述两个夹臂用于夹紧夹紧块(42)的外壁位置,所述两个夹臂(432)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栓(433),所述锁紧螺栓(433)的长度方向水平,所述锁紧螺栓(433)与其中一个夹臂(432)构成转动配合,所述锁紧螺母(433)与另一个夹臂(432)构成丝杆螺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1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孔(4131),所述顶紧螺母(431)内设置有顶紧螺杆(434),所述顶紧螺杆(434)立式布置且杆身穿过中心孔(4131)凸伸至顶板(413)的上端位置,所述顶紧螺杆(434)的杆端设置有紧固螺母(4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13)的一侧设置有搭接板(4132),所述顶板(413)的另一侧设置有搭接台阶(4133),相邻槽板(41)抵靠在一起时,所述搭接板(4132)插置在搭接台阶(4133)内;所述顶板(413)的上板面设置有卡槽板(44),所述卡槽板(44)上设置有卡接固定销板(45)的卡接口(441),所述卡接口(441)长度方向水平布置,所述固定销板(45)由卡接口(441)的一端插入,所述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与固定销板(45)连接;所述卡槽板(44)的上端设置有条形开口(442),所述固定销板(45)上设置有插销口(451),所述插销口(451)与条形开口(442)之间构成卡置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的卡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架桥隔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口(45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条形开口(452),所述条形开口(442)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条形开口(4421),所述第二条形开口(4421)与第一条形开口(452)同心,所述第二条形开口(4421)与第一条形开口(452)之间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开口(442)、插销口(451)及立式隔音板(10)的下端板面且伸出端设置有螺母。
CN202010087887.8A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Withdrawn CN1111397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7887.8A CN111139760A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7887.8A CN111139760A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9760A true CN111139760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27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7887.8A Withdrawn CN111139760A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976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5351A (zh) * 2020-06-08 2020-09-29 西安宝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球磨机
CN113774827A (zh) * 2020-06-09 2021-12-10 株式会社美利驰公司 隔音隧道的防漏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5351A (zh) * 2020-06-08 2020-09-29 西安宝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消声球磨机
CN113774827A (zh) * 2020-06-09 2021-12-10 株式会社美利驰公司 隔音隧道的防漏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9760A (zh) 一种高架桥隔音方法
CN104727241B (zh) 整体式多层微穿孔金属声屏障
CN111139758A (zh) 隔音幕墙
CN111139757B (zh) 高架桥隔音障
CN111139759B (zh) 安装结构
CN101725119A (zh) 一种用于高速铁路的声屏障
KR20150045237A (ko) 방음벽의 리모델링용 흡음장치
KR100709203B1 (ko) 가로등이 부설된 방음벽
KR20070093819A (ko) 도로용 방음벽
KR100648377B1 (ko) 방음벽
KR100545357B1 (ko) 요철 음파소산형 방음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3267556U (zh) 一种降低噪音的多功能墙
KR100994702B1 (ko) 방음판을 이용한 중앙분리대 및 그 방음판
KR102132112B1 (ko) 태양광 발전 소음저감장치
JPH04194205A (ja) 防音壁
KR101255216B1 (ko) 방음블럭 연결구조
KR100936431B1 (ko) 도로용 방음벽
CN211897930U (zh) 一种高强度的道路噪声屏蔽装置
CN212750362U (zh) 一种隔音装置
CN215947956U (zh) 公路用隔音屏障
KR100704739B1 (ko) 방음벽
CN211850186U (zh) 一种金属门套安装结构
KR100505844B1 (ko) 방음패널
CN216238200U (zh) 一种城市高架路用屏声障
JP4233992B2 (ja) 防音壁背面への吸音パネルの取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