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3705A - 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3705A
CN111133705A CN201880062787.0A CN201880062787A CN111133705A CN 111133705 A CN111133705 A CN 111133705A CN 201880062787 A CN201880062787 A CN 201880062787A CN 111133705 A CN111133705 A CN 1111337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ode
wireless terminal
ddds frame
ddds
status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27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3705B (zh
Inventor
石念山
亚历山大·韦塞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1133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3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3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适用于RLC AM和RLC UM的经修改的DDDS的生成和使用。经修改的DDDS可选地包括指示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的IE。与无线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节点B将经修改的DDDS发送给节点A,其中节点A响应于所接收的经修改的DDDS将DL数据分组发送给节点B以传输给无线终端。

Description

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9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563852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入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大体上涉及控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传送,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实现这种控制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
背景技术
通常,除非明确给出和/或从上下文中暗示不同的含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将根据其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普通含义来解释。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对“一/一个/元件、设备、组件、装置、步骤等”的所有引用应被开放地解释为指代元件、设备、组件、装置、步骤等中的至少一个实例。除非必须明确地将一个步骤描述为在另一个步骤之后或之前和/或隐含地一个步骤必须在另一个步骤之后或之前,否则本文所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步骤不是必须以所公开的确切顺序执行。在适当的情况下,本文公开的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实施例。同样地,任何实施例的任何优点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实施例,反之亦然。通过下文的描述,所附实施例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双连接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12的特征,其中来自两个eNB的无线电资源被聚合,并且用户设备(UE)同时连接到两个eNB。为了帮助用户计划数据分发,引入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来提供反馈,以允许托管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节点控制下行链路用户数据流。
当3GPP版本15引入5G/新无线电(NR)时,双连接将有望扩展到涵盖长期演进(LTE)节点和NR节点之间的双连接或两个NR节点之间的双连接。参见例如图6,其示出了NR中的双连接的示例。
随着引入将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络(NG-RAN)节点分为中央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还引入了5G NG-RAN节点中的用户平面协议。因此,DDDS被包括在下述用户平面协议中:X2接口用户平面协议(X2UP)、Xn接口用户平面协议(XnUP)和F1接口用户平面协议(F1UP)。
常规的DDDS包括以下三个强制性信元(IE):
·从托管PDCP实体的NG-RAN节点(例如gNB)接收到的那些PDCP PDU中的按顺序成功传送到UE的最高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序号(SN);
·用于相关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以及
·用于UE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期望缓冲区大小被定义为“关于辅eNB处的用于向UE发射与配置有分流承载(split bearer)选项的特定E-RAB(E-UTRAN(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无线电接入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的当前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
这限制了DDDS的使用,并使得在我们想更好地利用消息的情况下不可能使用DDDS。
当前存在某些挑战。如上所述,LTE DDDS中强制性提出的信元之一是“按顺序成功传送到UE的最高PDCP PDU序号”。首先,这意味着DDDS仅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确认模式(RLCAM),在该模式下,系统可以反馈成功传送并被UE确认的PDCP PDU。其次,这意味着DDDS发送频率由RLC确认速率确定,RLC确认速率是RLC层发送确认的速率/频率。能够将DDDS用于RLC非确认模式(UM)用户数据流控制将是有益的。
另一个缺点是不可能在第一次RLC发送ACK消息之前发送DDDS。提前发送DDDS对于以下事项可能是有益的:辅助节点(例如,SeNB或S-NG-RAN节点)向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例如,MeNB或M-NG-RAN节点)通知期望缓冲区大小,使得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能够相应地分发数据分组。
最后,在“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 PDU序号”未改变时,不可能在不重复“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 PDU序号”的情况下,仅出于在数据传输期间提供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的目的使用DDDS。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某些方面及其实施例可以提供针对这些挑战或其他挑战的解决方案。根据某些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增强当前的DDDS。这些增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项或多项:
·在应用时仅包括“从托管PDCP实体的gNB接收到的那些PDCP PDU中的按顺序成功传送到UE的最高PDCP PDU序号”,例如,将该信元设为可选存在;
·对期望缓冲区大小进行扩展以涵盖RLC UM的情况;
·修改或引入IE来涵盖用于RLC UM的流控制,并将其设为可选存在。
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XnUP、F1UP和X2UP接口协议。根据某些实施例,增强的DDDS在辅助节点期望的任何时间发送,并且它适用于RLC UM模式和RLC AM模式二者。
本文提出了解决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中的某些可以提供以下技术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某些实施例,用户计划流控制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可被用于向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仅反馈与期望缓冲区大小相关的信息,从而减少不必要信息的传输。根据某些实施例,这些解决方案也可被用于RLC UM流控制。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这些技术优点中的全部、一些或不具有这些技术优点。这些和其他技术优点将是显然的,并且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种由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实现的用于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到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报告针对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第一指示符和至少第一信元(IE),所述第一信元(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来设置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第二IE。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第二IE时,将第二IE添加到DDDS帧中,并且将DDDS帧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以有利于由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控制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控制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指令,所述软件指令在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中的至少一个处理电路上运行时,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执行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向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报告针对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的方法。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软件指令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生成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第一指示符和至少第一信元(IE),所述第一信元(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响应于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来设置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第二IE。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在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第二IE时将第二IE添加到DDDS帧,并将DDDS帧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以有利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控制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其被配置为向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报告针对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和通信电路。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生成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符和至少第一信元(IE),所述第一信元(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确定来设置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第二IE,并且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第二IE时将第二IE添加到DDDS帧中。通信电路被配置为:将DDDS帧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以有利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对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控制。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其被配置为向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报告针对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被配置为:生成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符和至少第一信息元素(IF),所述第一信息元素(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还被配置为: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确定来设置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第二IE,并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第二IE时将第二IE添加到DDDS帧中。第一网络节点(节点B)还被配置为:将DDDS帧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以有利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A)对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控制。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种由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实现的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DDDS帧中的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所述方法还包括:评估DDDS帧中的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第二IE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IE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并且还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无线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种用于控制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指令,所述软件指令在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中的至少一个处理电路上运行时,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所述软件指令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所述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根据DDDS帧中的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所述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所述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评估DDDS帧中的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第二IE时,所述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根据第二IE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并且还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当在处理电路上运行时,所述软件指令还使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无线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被配置为控制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包括通信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通信电路被配置为: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递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DDDS帧中的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评估DDDS帧中的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第二IE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IE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并且还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通信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无线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被配置为:从第二网络节点(节点B)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还被配置为:根据DDDS帧中的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到无线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还被配置为:评估DDDS帧中的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第二IE时,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还被配置为:根据第二IE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并且还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第一网络节点(节点A)还被配置为: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无线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网络。
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从节点B向节点A提供DDDS帧的方法。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根据接收到的DDDS帧确定数据流并将数据提供给无线终端的方法。
图4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终端的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节点的框图。
图6示出了新无线电中的双连接的示例。
图7A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例性DDDS帧。
图7B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DDDS帧。
图7C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DDDS帧。
图8示出了适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无线网络。
图9示出了适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UE。
图10示出了适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虚拟化环境。
图11示出了适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电信网络。
图12示出了适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示例性主机计算机。
图13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示例性方法。
图14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另一示例性方法。
图15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另一示例性方法。
图16示出了根据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另一示例性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文设想的一些实施例。然而,其他实施例包含在本文公开的主题的范围内,所公开的主题不应解释为仅限于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通过示例的方式提供这些实施例以将主题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其他信息也可以在附录中提供的文档中找到。
图1示出了示例性无线网络10,其包括网络节点A12、网络节点B14和无线终端16。节点B14向节点A12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节点A12使用所接收的DDDS来控制从节点A12经由节点B14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传送。
图2示出了从节点B14向节点A12报告针对无线终端16的DDDS的示例性方法,其中该方法由节点B14实现。该方法包括:生成DDDS帧,该DDDS帧包括第一指示符和至少第一信元(IE),第一信元(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16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框100)。该方法还包括: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框110),其中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的分组的最高序号。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来设置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第二IE(框120、框140)。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第二IE时(框120),将第二IE添加到DDDS帧(框130),并将DDDS帧发送给节点A12,以有利于由节点A12控制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框150)。
图3示出了由节点A 12实现的控制从节点A 12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示例性方法。该方法包括:从节点B 14接收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的DDDS帧(框200)。该方法还包括:根据DDDS帧中的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16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框210)。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无线终端16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节点A 12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框220)。该方法还包括:评估DDDS帧中的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框230)。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第二IE时,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IE确定由节点A 12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16的分组的最高序号(框240),并且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进一步控制从节点A 12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框250)。该方法还包括: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无线终端16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框260)。
图4示出了示例性无线终端300的框图,该无线终端300与图1中的无线终端16相对应。无线终端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310,其至少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30中的指令来控制无线终端300的操作。无线终端300还包括通信电路320,通信电路320被配置为例如在无线网络中向节点B14发射无线信号和/或从节点B14接收无线信号。
图5示出了示例性网络节点400的框图,该网络节点400与图1的节点A 12和节点B中的一个或两个相对应。网络节点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通信电路420和存储器430。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310至少根据存储在存储器430中的指令来控制网络节点400的操作。通信电路420被配置为例如在无线网络中向其他网络节点400发射信号和/或从其他网络节点400接收信号、和/或向无线终端16发射信号和/或从无线终端16接收信号。
当网络节点400包括节点A 12时,通信电路420被配置为从另一网络节点(例如,节点B 14)接收包括至少第一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的DDDS帧。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被配置为根据DDDS帧中的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16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无线终端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节点A 12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流。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评估DDDS帧中的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第二IE时,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第二IE确定由节点A12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16的分组的最高序号,并且进一步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控制从节点A12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通信电路420还被配置为: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无线终端16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当网络节点400包括节点B 14时,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被配置为:生成DDDS帧,该DDDS帧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符和至少第一信元(IE),第一信元(IE)指示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16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无线终端16的分组的最高序号。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响应于该确定来设置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第二IE,并且当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第二IE时,将第二IE添加到DDDS。通信电路420被配置为:将DDDS帧发送给节点A12,以有利于节点A12对到无线终端16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控制。
为了确保(例如,在数据传送之前)仅包含与期望缓冲区大小相关的信息的DDDS可以被发送,根据某些实施例,强制性提出的IE“从托管PDCP实体的gNB接收到的那些PDCPPDU中的按顺序成功传送到UE的最高PDCP PDU序号”被修改为可选的。引入新指示以指示该IE是否存在。例如,实现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一种方法是分配备用比特之一并且定义指示,如图7A和表1所示。在图7A的示例中,引入“传送的最高PDCP的指示”以指示“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序号”IE是否存在。
表1
Figure BDA0002426913010000121
根据某些实施例,备选解决方案可以是:通过使用现有备用比特引入指示,以表示PDCP PDU SN信息是新的还是仅是重复,例如,与上一次传信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PDCPPDU SN不存在。
根据某些实施例,备选解决方案可以是:通过使用现有备用比特引入指示,以表示PDCP PDU SN信息可被忽略,例如,当设置了该指示时,存在的PDCP PDU为哑(dummy)的且未使用,如参考图7B所示。在图7B的示例中,引入“传送的最高PDCP相关”,以指示“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序号”IE是否相关。当设置了该指示(例如,为1)时,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序号可以是哑值。
由于X2UP已经标准化(参见3GPP TS 36.425),因此,应当以向后兼容的方式引入上述存在性指示,例如,在使用备用比特时,由于备用比特被设置为0,因此使用值0来表示IE存在,值1表示IE不存在。
对于RLC UM流控制,获得关于已传输给下层(例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的反馈就足够了。为了使DDDS适用于RLC UM模式流控制,需要扩展“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的定义,以明确表明它是要传输给MAC层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便涵盖RLC UM模式。表2中示出了其中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但是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具体地,表2示出了扩展期望缓冲区大小以明确表明传输给MAC层的情况,来涵盖RLC UM模式。
表2
Figure BDA0002426913010000131
可以引入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以既用于RLC UM模式也用于RLC AM模式。它旨在指示MAC层已请求的在Uu接口上传输的最高PDCP SN。然而,当将其用于RLC AM模式时,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不应使用它来移除PDCP PDU。该信元也应作为可选存在的元素引入。引入指示以指示该IE是否存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在图7C和表3中示出,尽管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
表3
Figure BDA0002426913010000132
该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X2UP、XnUP和F1UP。指示和信元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或以不同的名称引入。
如本文所讨论的,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由操作在双连接设置中的各种网络节点和UE执行。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这些节点和UE以及它们操作在的网络。
虽然本文描述的主题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组件在任何适合类型的系统中实现,但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是关于无线网络(例如,图8中所示的示例无线网络)描述的。为简单起见,图8的无线网络仅描绘了网络806、网络节点860和660b、以及WD 810、810b和810c。实际上,无线网络还可以包括适于支持无线设备之间或无线设备与另一通信设备(例如陆线电话、服务提供商或任何其他网络节点或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的任何附加元件。在所示组件中,网络节点860和无线设备(WD)810被描绘为具有附加细节。无线网络可以向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提供通信和其他类型的服务,以便于无线设备访问和/或使用由无线网络提供或经由无线网络提供的服务。
无线网络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通信、电信、数据、蜂窝和/或无线电网络或其他类似类型的系统,和/或与任何类型的通信、电信、数据、蜂窝和/或无线电网络或其他类似类型的系统接口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网络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特定标准或其他类型的预定义规则或过程来操作。因此,无线网络的特定实施例可以实现通信标准,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和/或其他合适的2G、3G、4G或5G标准;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例如IEEE 802.11标准;和/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无线通信标准,例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蓝牙、Z-Wave和/或ZigBee标准。
网络80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回程网络、核心网络、IP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分组数据网络、光网络、广域网(WAN)、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城域网和其他网络,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网络节点860和WD 810包括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各种组件。这些组件一起工作以提供网络节点和/或无线设备功能,例如在无线网络中提供无线连接。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无线网络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有线或无线网络、网络节点、基站、控制器、无线设备、中继站和/或可以促进或参与数据和/或信号的通信(无论是经由有线连接的还是经由无线连接的通信)的任何其他组件。
如本文所使用的,网络节点指的是能够、被配置、被布置和/或可操作以直接或间接地与无线设备和/或与无线网络中的其他网络节点或设备通信的设备,以实现和/或提供向无线设备的无线接入和/或执行无线网络中的其他功能(例如,管理)。网络节点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P)(例如,无线电接入点)、基站(BS)(例如,无线电基站、NodeB、演进NodeB(eNB))。可以基于基站提供的覆盖总量(或换言之,基站的发射功率电平)为基站分类,因此也可以把基站称为毫微微基站、微微基站、微基站或宏基站。基站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控制中继的中继施主节点。网络节点还可以包括分布式无线电基站的一个或多个(或所有)部分,例如集中式数字单元和/或远程无线电单元(RRU),有时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端(RRH)。这些远程无线电单元可以与天线集成为集成了天线的无线电设备,或可以不与天线集成为集成了天线的无线电设备。分布式无线电基站的部分也可以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中的节点。网络节点的又一些示例包括多标准无线电(MSR)设备(如MSR BS)、网络控制器(如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机站(BTS)、传输点、传输节点、多小区/多播协调实体(MCE)、核心网络节点(例如,MSC、MME)、O&M节点、OSS节点、SON节点、定位节点(例如,E-SMLC)和/或MDT。作为另一示例,网络节点可以是虚拟网络节点,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然而,更一般地,网络节点可以表示如下的任何合适的设备(或设备组):该设备(或设备组)能够、被配置、被布置和/或可操作以实现和/或提供无线设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或向已接入无线网络的无线设备提供某种服务。
在图8中,网络节点860包括处理电路870、设备可读介质880、接口890、辅助设备884、电源886、电源电路887和天线862。尽管图8的示例性无线网络中示出的网络节点860可以表示包括所示硬件组件的组合的设备,但是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组件组合的网络节点。应当理解,网络节点包括执行本文公开的任务、特征、功能和方法所需的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适合组合。此外,虽然网络节点860的组件被描绘为位于较大框内的单个框,或嵌套在多个框内,但实际上,网络节点可包括构成单个图示组件的多个不同物理组件(例如,设备可读介质880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硬盘驱动器以及多个RAM模块)。
类似地,网络节点860可以由多个物理上分开的组件(例如,节点B组件和RNC组件、BTS组件和BSC组件等)组成,其可以具有各自的相应组件。在网络节点860包括多个单独的组件(例如,BTS和BSC组件)的某些场景中,可以在若干网络节点之间共享一个或多个单独的组件。例如,单个RNC可以控制多个NodeB。在这种场景中,每个唯一的NodeB和RNC对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被认为是单个单独的网络节点。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860可被配置为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在这种实施例中,一些组件可被复制(例如,用于不同RAT的单独设备可读介质880),并且一些组件可被重用(例如,可以由RAT共享相同的天线862)。网络节点860还可以包括用于集成到网络节点860中的不同无线技术(例如,GSM、WCDMA、LTE、NR、WiFi或蓝牙无线技术)的多组各种所示组件。这些无线技术可以被集成到网络节点860内的相同或不同芯片或芯片组和其他组件中。
处理电路870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为由网络节点提供的任何确定、计算或类似操作(例如,某些获得操作)。由处理电路870执行的这些操作可以包括由处理电路870通过以下处理获得的信息:例如,将获得的信息转换为其他信息,将获得的信息或转换后的信息与存储在网络节点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和/或基于获得的信息或转换后的信息执行一个或多个操作,并根据所述处理的结果做出确定。
处理器电路870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中央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计算设备、资源、或硬件、软件和/或编码逻辑的组合,其可操作为单独地或与其他网络节点860组件(例如,设备可读介质880)一起提供网络节点860功能。例如,处理电路870可以执行存储在设备可读介质880中或存储在处理电路870内的存储器中的指令。这样的功能可以包括提供本文讨论的各种无线特征、功能或益处中的任何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870可以包括片上系统(SOC)。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870可以包括射频(RF)收发机电路872和基带处理电路874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RF)收发机电路872和基带处理电路874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芯片组)、板或单元(例如无线电单元和数字单元)上。在备选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72和基带处理电路874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芯片或芯片组、板或单元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描述为由网络节点、基站、eNB或其他此类网络设备提供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可由处理电路870执行,处理电路870执行存储在设备可读介质880或处理电路870内的存储器上的指令。在备选实施例中,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例如以硬连线方式由处理电路870提供,而不执行存储在单独的或分立的设备可读介质上的指令。在任何这些实施例中,无论是否执行存储在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处理电路870都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所描述的功能。由这种功能提供的益处不仅限于处理电路870或不仅限于网络节点860的其他组件,而是作为整体由网络节点860和/或通常由终端用户和无线网络享用。
设备可读介质880可以包括任何形式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永久存储设备、固态存储器、远程安装存储器、磁介质、光学介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大容量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可移除存储介质(例如,闪存驱动器、光盘(CD)或数字视频盘(DVD))和/或任何其他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非暂时性设备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存储器设备,其存储可由处理电路870使用的信息、数据和/或指令。设备可读介质880可以存储任何合适的指令、数据或信息,包括计算机程序、软件、包括逻辑、规则、代码、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应用、和/或能够由处理电路870执行并由网络节点860使用的其他指令。设备可读介质880可以用于存储由处理电路870做出的任何计算和/或经由接口890接收的任何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认为处理电路870和设备可读介质880是集成的。
接口890用于网络节点860、网络806和/或WD 810之间的信令和/或数据的有线或无线通信。如图所示,接口890包括端口/端子894,用于例如通过有线连接向网络806发送数据和从网络806接收数据。接口890还包括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其可以耦接到天线862,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是天线862的一部分。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包括滤波器898和放大器896。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可以连接到天线862和处理电路870。无线电前端电路可以被配置为调节在天线862和处理电路870之间通信的信号。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可以接收数字数据,该数字数据将通过无线连接向外发送给其他网络节点或WD。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可以使用滤波器898和/或放大器896的组合将数字数据转换为具有适合信道和带宽参数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可以通过天线862发射无线电信号。类似地,当接收数据时,天线862可以收集无线电信号,然后由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将其转换为数字数据。数字数据可以传递给处理电路870。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口可包括不同组件和/或组件的不同组合。
在某些备选实施例中,网络节点860可以不包括单独的无线电前端电路892,作为替代,处理电路870可以包括无线电前端电路并且可以连接到天线862,而无需单独的无线电前端电路892。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72的全部或一些可以被认为是接口890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口89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端口或端子894、无线电前端电路892和RF收发机电路872,作为无线电单元(未示出)的一部分,并且接口890可以与基带处理电路874通信,它是数字单元(未示出)的一部分。
天线86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或天线阵列,被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天线862可以耦接到无线电前端电路890,并且可以是能够无线地发射和接收数据和/或信号的任何类型的天线。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86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全方向、扇形或平面天线,所述天线可操作以发射/接收在例如2GHz的和66GHz之间的无线电信号。全向天线可以用于在任何方向上发射/接收无线电信号,扇形天线可以用于相对于在特定区域内的设备发射/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面板天线可以是用于以相对直线的方式发射/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视线天线。在一些情况下,使用多于一个天线可以称为MIMO。在某些实施例中,天线862可以与网络节点860分开,并且可以通过接口或端口连接到网络节点860。
天线862、接口890和/或处理电路87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为由网络节点执行的任何接收操作和/或某些获得操作。可以从无线设备、另一网络节点和/或任何其他网络设备接收任何信息、数据和/或信号。类似地,天线862、接口890和/或处理电路87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的由网络节点执行的任何发射操作。可以将任何信息、数据和/或信号发射给无线设备、另一网络节点和/或任何其他网络设备。
电源电路887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或耦合到电源管理电路,并且被配置为向网络节点860的组件提供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电力。电源电路887可以从电源886接收电力。电源886和/或电源电路887可以被配置为以适合于各个组件的形式(例如,在每个相应组件所需的电压和电流水平处)向网络节点86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886可以被包括在电源电路887和/或网络节点860中或外部。例如,网络节点860可以经由输入电路或诸如电缆的接口连接到外部电源(例如,电源插座),由此外部电源向电源电路887供电。作为另一个示例,电源886可以包括电池或电池组形式的电源,其连接到或集成在电源电路887中。如果外部电源发生故障,电池可以提供备用电力。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电源,例如光伏器件。
网络节点860的备选实施例可以包括超出图8中所示的组件的附加组件,所述附加组件可以负责提供网络节点的功能性(包括本文描述的功能性中的任一者和/或支持本文描述的主题所需的任何功能性)的某些方面。例如,网络节点860可以包括用户接口设备,以允许将信息输入到网络节点860中并允许从网络节点860输出信息。这可以允许用户针对网络节点860执行诊断、维护、修复和其他管理功能。
如本文所使用的,无线设备(WD)指的是能够、被配置、被布置和/或可操作以与网络节点和/或其他无线设备无线通信的设备。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WD在本文中可与用户设备(UE)互换使用。无线通信可以包括使用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波和/或适于通过空气传送信息的其他类型的信号来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WD可以被配置为在没有直接人类交互的情况下发射和/或接收信息。例如,WD可以被设计为当由内部或外部事件触发时,或者响应于来自网络的请求,以预定的调度向网络发射信息。WD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电话、移动电话、蜂窝电话、IP语音(Vo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电话、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摄像头、游戏机或设备、音乐存储设备、回放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无线端点、移动台、平板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嵌入式设备(LEE)、便携式-安装设备(LME)、智能设备、无线客户端设备(CPE)、车载无线终端设备等。WD例如可以通过实现用于副链路通信的3GPP标准来支持设备到设备(D2D)通信,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被称为D2D通信设备。作为又一特定示例,在物联网(IoT)场景中,WD可以表示执行监测和/或测量并将这种监测和/或测量的结果发送给另一WD和/或网络节点的机器或其他设备。在这种情况下,WD可以是机器到机器(M2M)设备,在3GPP上下文中它可以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作为一个具体示例,WD可以是实现3GPP窄带物联网(NB-IoT)标准的UE。这种机器或设备的具体示例是传感器、计量设备(例如,功率计)、工业机器、或者家用或个人用具(例如,冰箱、电视等)、个人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健身追踪器等)。在其他场景中,WD可以表示能够监测和/或报告其操作状态或与其操作相关联的其他功能的交通工具或其他设备。如上所述的WD可以表示无线连接的端点,在这种情况下,该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终端。此外,如上所述的WD可以是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可以称为移动设备或移动终端。
如图所示,无线设备810包括天线811、接口814、处理电路820、设备可读介质830、用户接口设备832、辅助设备834、电源836和电源电路837。WD 810可以包括用于WD 810支持的不同无线技术(例如,GSM、WCDMA、LTB、NR、WiFi、WiMAX或蓝牙无线技术,仅提及少数)的所示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集合。这些无线技术可以集成到与WD 810内的其他组件相同或不同的芯片或芯片组中。
天线8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或天线阵列,被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其中天线811连接到接口814。在某些备选实施例中,天线811可以与WD 810分开并且可以通过接口或端口连接到WD 810。天线811、接口814和/或处理电路82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为由WD执行的任何接收或发射操作。可以从网络节点和/或另一个WD接收任何信息、数据和/或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电前端电路和/或天线811可以被认为是接口。
如图所示,接口814包括无线电前端电路812和天线811。无线电前端电路812包括一个或多个滤波器818和放大器816。无线电前端电路814连接到天线811和处理电路820,并且被配置为调节在天线811和处理电路820之间通信的信号。无线电前端电路812可以耦接到天线811或者是天线811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WD 810可以不包括单独的无线电前端电路812;而是,处理电路820可以包括无线电前端电路,并且可以连接到天线811。类似地,在一些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22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被认为是接口814的一部分。无线电前端电路812可以接收数字数据,该数字数据将通过无线连接向外发送给其他网络节点或WD。无线电前端电路812可以使用滤波器818和/或放大器816的组合将数字数据转换为具有适合信道和带宽参数的无线电信号。然后可以通过天线811发射无线电信号。类似地,当接收数据时,天线811可以收集无线电信号,然后由无线电前端电路812将其转换为数字数据。数字数据可以传递给处理电路820。在其他实施例中,接口可以包括不同组件和/或组件的不同组合。
处理器电路820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中央处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计算设备、资源、或硬件、软件和/或编码逻辑的组合,其可操作为单独地或与其他WD 810组件(例如设备可读介质830)一起提供WD 810功能。这样的功能可以包括提供本文讨论的各种无线特征或益处中的任何一个。例如,处理电路820可以执行存储在设备可读介质830中或处理电路820内的存储器中的指令,以提供本文公开的功能。
如图所示,处理电路820包括RF收发机电路822、基带处理电路824和应用处理电路826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不同的组件和/或组件的不同组合。在某些实施例中,WD 810的处理电路820可以包括SOC。在一些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22、基带处理电路824和应用处理电路826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芯片组上。在备选实施例中,基带处理电路824和应用处理电路826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组合成一个芯片或芯片组,并且RF收发机电路822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芯片组上。在另外的备选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22和基带处理电路824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在同一芯片或芯片组上,并且应用处理电路826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芯片组上。在其他备选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22、基带处理电路824和应用处理电路826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组合在同一芯片或芯片组中。在一些实施例中,RF收发机电路822可以是接口814的一部分。RF收发机电路822可以调节RF信号以用于处理电路820。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文描述为由WD执行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可以由执行存储在设备可读介质830上的指令的处理电路820提供,在某些实施例中,设备可读介质830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备选实施例中,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例如以硬连线方式由处理电路820提供,而不执行存储在单独的或分立的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在那些特定实施例的任一实施例中,无论是否执行存储在设备可读存储介质上的指令,处理电路820都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所描述的功能。由这种功能提供的益处不仅限于处理电路820或者不仅限于WD 810的其他组件,而是作为整体由WD 810和/或通常由终端用户和无线网络享用。
处理电路82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为由WD执行的任何确定、计算或类似操作(例如,某些获得操作)。由处理电路820执行的这些操作可以包括由处理电路820通过以下处理获得的信息:例如,将获得的信息转换为其他信息,将获得的信息或转换后的信息与由WD 810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和/或基于获得的信息或转换后的信息执行一个或多个操作,并根据所述处理的结果做出确定。
设备可读介质830可操作以存储计算机程序、软件、包括逻辑、规则、代码、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应用、和/或能够由处理电路820执行的其他指令。设备可读介质830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大容量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可移除存储介质(例如,紧凑盘(CD)或数字视频盘(DVD))、和/或存储可由处理电路820使用的信息、数据和/或指令的任何其他易失性或非易失性、非暂时性设备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存储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认为处理电路820和设备可读介质830是集成的。
用户接口设备832可以提供允许人类用户与WD 810交互的组件。这种交互可以是多种形式,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用户接口设备832可操作以产生输出给用户并允许用户向WD 810提供输入。交互的类型可以根据安装在WD 810中的用户接口设备832的类型而变化。例如,如果WD 810是智能手机,则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交互;如果WD 810是智能仪表,则交互可以通过提供用途的屏幕(例如,使用的加仑数)或提供听觉警报的扬声器(例如,如果检测到烟雾)。用户接口设备832可以包括输入接口、设备和电路、以及输出接口、设备和电路。用户接口设备832被配置为允许将信息输入到WD 810中,并且连接到处理电路820以允许处理电路820处理输入信息。用户接口设备832可以包括例如麦克风、接近或其他传感器、按键/按钮、触摸显示器、一个或多个相机、USB端口或其他输入电路。用户接口设备832还被配置为允许从WD 810输出信息,并允许处理电路820从WD 810输出信息。用户接口设备832可以包括例如扬声器、显示器、振动电路、USB端口、耳机接口或其他输出电路。通过使用用户接口设备832的一个或多个输入和输出接口、设备和电路,WD 810可以与终端用户和/或无线网络通信,并允许它们受益于本文描述的功能。
辅助设备834可操作以提供可能通常不由WD执行的更具体的功能。这可以包括用于为各种目的进行测量的专用传感器,用于诸如有线通信等的附加类型通信的接口。辅助设备834的组件的包含内容和类型可以根据实施例和/或场景而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836可以是电池或电池组的形式。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电源,例如外部电源(例如,电源插座)、光伏器件或电池单元。WD 810还可以包括用于从电源836向WD 810的各个部分输送电力的电源电路837,WD 810需要来自电源836的电力以执行本文描述或指示的任何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837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电路837可以附加地或替代地可操作以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在这种情况下,WD 810可以通过输入电路或诸如电力电缆的接口连接到外部电源(例如,电源插座)。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源电路837还可操作以将电力从外部电源输送到电源836。例如,这可以用于电源836的充电。电源电路837可以对来自电源836的电力执行任何格式化、转换或其他修改,以使电力适合于向其供电的WD 810的各个组件。
图9示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的UE的一个实施例。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户设备”或“UE”可能不一定具有在拥有和/或操作相关设备的人类用户的意义上的“用户”。作为替代,UE可以表示意在向人类用户销售或由人类用户操作但可能不或最初可能不与特定的人类用户相关联的设备。UE还可以包括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识别的任何UE,包括不打算出售给人类用户或由人类用户操作的NB-IoT UE。如图9所示,UE 900是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发布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标准(例如3GPP的GSM、UMTS、LTE和/或5G标准)配置用于通信的WD的一个示例。如前所述,术语WD和UE可以互换使用。因此,尽管图9是UE,但是本文讨论的组件同样适用于WD,反之亦然。
在图9中,UE 900包括处理电路901,其可操作地耦接到输入/输出接口905、射频(RF)接口909、网络连接接口91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917、只读存储器(ROM)919和存储介质921等的存储器915、通信子系统931、电源933和/或任何其他组件,或其任意组合。存储介质921包括操作系统923、应用程序925和数据927。在其他实施例中,存储介质921可以包括其他类似类型的信息。某些UE可以使用图9中所示的所有组件,或者仅使用组件的子集。组件之间的集成水平可以从一个UE到另一个UE而变化。此外,某些UE可以包含组件的多个实例,例如多个处理器、存储器、收发机、发射机、接收机等。
在图9中,处理电路901可以被配置为处理计算机指令和数据。处理器90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在存储器中被存储为机器可读计算机程序的机器指令的任何顺序状态机,比如一个或多个硬件实施的状态机(例如在分立的逻辑、FPGA、ASIC等中);可编程逻辑以及适合的固件;一个或多个存储的程序、通用处理器(比如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适合的软件;或以上的任何组合。例如,处理电路901可以包括两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数据可以是适合于由计算机使用的形式的信息。
在所描绘的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905可以被配置为向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或输入和输出设备提供通信接口。UE 90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05使用输出设备。输出设备可以使用与输入设备相同类型的接口端口。例如,USB端口可用于向UE 900提供输入和从UE 900输出。输出设备可以是扬声器、声卡、视频卡、显示器、监视器、打印机、致动器、发射机、智能卡、另一输出设备或其任意组合。UE 900可以被配置为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05使用输入设备以允许用户将信息捕获到UE 900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触摸敏感或存在敏感显示器、相机(例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网络相机等)、麦克风、传感器、鼠标、轨迹球、方向键盘、触控板、滚轮、智能卡等。存在敏感显示器可以包括电容式或电阻式触摸传感器以感测来自用户的输入。传感器可以是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倾斜传感器、力传感器、磁力计、光学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另一类传感器或其任意组合。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加速度计、磁力计、数码相机、麦克风和光学传感器。
在图9中,RF接口909可以被配置为向诸如发射机、接收机和天线的RF组件提供通信接口。网络连接接口911可以被配置为向网络943a提供通信接口。网络943a可以包括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诸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电信网络、另一类似网络或其任意组合。例如,网络943a可以包括Wi-Fi网络。网络连接接口91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接口,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例如,以太网、TCP/IP、SONET、ATM等)通过通信网络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设备通信。网络连接接口911可以实现适合于通信网络链路(例如,光学的、电气的等)的接收机和发射机功能。发射机和接收机功能可以共享电路组件、软件,或者备选地可以单独实现。
RAM 917可以被配置为经由总线902与处理电路901接口连接,以在诸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设备驱动程序之类的软件程序的执行期间提供数据或计算机指令的存储或高速缓存。ROM 919可以被配置为向处理电路901提供计算机指令或数据。例如,ROM 919可以被配置为存储用于基本系统功能的不变低级系统代码或数据,基本系统功能例如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和输出(I/O)、启动或来自键盘的击键的接收。存储介质92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存储器,诸如,RAM、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磁盘、光盘、软盘、硬盘、可移除磁带或闪存驱动器。在一个示例中,存储介质92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操作系统923、诸如web浏览器应用的应用程序925、小部件或小工具引擎或另一应用以及数据文件927。存储介质921可以存储供UE 900使用的各种操作系统中的任何一种或操作系统的组合。
存储介质92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多个物理驱动单元,如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软盘驱动器、闪存、USB闪存驱动器、外部硬盘驱动器、拇指驱动器、笔式驱动器、钥匙驱动器、高密度数字多功能光盘(HD-DVD)光盘驱动器、内置硬盘驱动器、蓝光光盘驱动器、全息数字数据存储(HDDS)光盘驱动器,外置迷你双列直插式存储器模块(DIM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外部微DIMM SDRAM,诸如用户识别模块或可移除用户身份(SIM/RUIM)模块的智能卡存储器,其他存储器或其任意组合。存储介质921可以允许UE 900访问存储在暂时性或非暂时性存储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应用程序等,以卸载数据或上载数据。诸如利用通信系统的制品之类的制品可以有形地体现在存储介质921中,存储介质921可以包括设备可读介质。
在图9中,处理电路901可以被配置为使用通信子系统931与网络943b通信。网络943a和网络943b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相同的网络或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网络。通信子系统93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用于与网络943b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机。例如,通信子系统93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例如IEEE 802.9、CDMA、WCDMA、GSM、LTE、UTRAN、WiMax等)与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另一设备(例如,另一WD、UE)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基站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收发机通信的一个或多个收发机。每个收发机可以包括发射机933和/或接收机935,以分别实现适合于RAN链路的发射机或接收机功能(例如,频率分配等)。此外,每个收发机的发射机933和接收机935可以共享电路组件、软件或固件,或者可以分别实现。
在所示实施例中,通信子系统931的通信功能可以包括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多媒体通信、诸如蓝牙的短程通信、近场通信、基于位置的通信(诸如用于确定位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使用)、另一个类通信功能,或其任意组合。例如,通信子系统931可以包括蜂窝通信、Wi-Fi通信、蓝牙通信和GPS通信。网络943b可以包括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诸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电信网络、另一类似网络或其任意组合。例如,网络943b可以是蜂窝网络、Wi-Fi网络和/或近场网络。电源913可以被配置为向UE 900的组件提供交流(AC)或直流(DC)电力。
本文描述的特征、益处和/或功能可以在UE 900的组件之一中实现,或者在UE 900的多个组件之间划分。此外,本文描述的特征、益处和/或功能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在一个示例中,通信子系统931可以被配置为包括本文描述的任何组件。此外,处理电路901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总线902与任何这样的组件通信。在另一个示例中,任何这样的组件可以由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表示,当由处理电路901执行时,程序指令执行本文描述的对应功能。在另一示例中,任何这样的组件的功能可以在处理电路901和通信子系统931之间划分。在另一示例中,任何这样的组件的非计算密集型功能可以用软件或固件实现,并且计算密集型功能可以用硬件实现。
图10是示出虚拟化环境1000的示意性框图,其中可以虚拟化由一些实施例实现的功能。在本上下文中,虚拟化意味着创建可以包括虚拟化硬件平台、存储设备和网络资源的装置或设备的虚拟版本。如本文所使用的,虚拟化可以应用于节点(例如,虚拟化基站或虚拟化无线电接入节点)或设备(例如,UE,无线设备或任何其他类型的通信设备)或其组件,并且涉及一种实现,其中至少一部分功能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虚拟组件(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应用、组件、功能、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物理处理节点上执行的虚拟机或容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描述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可以实现为由在一个或多个硬件节点1030托管的一个或多个虚拟环境1000中实现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执行的虚拟组件。此外,在虚拟节点不是无线电接入节点或不需要无线电连接的实施例(例如,核心网络节点)中,网络节点然后可以完全虚拟化。
这些功能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应用1020(其可以替代地被称为软件实例、虚拟设备、网络功能、虚拟节点、虚拟网络功能等)来实现,其可操作以实现本文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一些特征、功能和/或益处。应用1020在虚拟化环境1000中运行,虚拟化环境800提供包括处理电路1060和存储器1090的硬件1030。存储器1090包含可由处理电路1060执行的指令1095,由此应用1020可操作以提供本文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益处和/或功能。
虚拟化环境1000包括通用或专用网络硬件设备1030,其包括一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电路1060,其可以是商用现货(COTS)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包括数字或模拟硬件组件或专用处理器的任何其他类型的处理电路。每个硬件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1090-1,其可以是用于临时存储指令1095的非永久存储器或由处理电路1060执行的软件。每个硬件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控制器(NIC)1070,也被称为网络接口卡,其包括物理网络接口1080。每个硬件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中存储有软件1095和/或可由处理电路1060执行的指令的非暂时性、永久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090-2。软件1095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软件,包括用于实例化一个或多个虚拟化层1050(也被称为管理程序)的软件、用于执行虚拟机1040的软件以及允许其执行与本文描述的一些实施例相关描述的功能、特征和/或益处的软件。
虚拟机1040包括虚拟处理、虚拟存储器、虚拟联网或接口和虚拟存储、并且可以由对应的虚拟化层1050或管理程序运行。可以在虚拟机1040中的一个或多个上实现虚拟设备1020的实例的不同实施例,并且可以以不同方式做出所述实现。
在操作期间,处理电路1060执行软件1095以实例化管理程序或虚拟化层1050,其有时可被称为虚拟机监视器(VMM)。虚拟化层1050可以呈现虚拟操作平台,其看起来像虚拟机1040的联网硬件。
如图10所示,硬件1030可以是具有通用或特定组件的独立网络节点。硬件1030可以包括天线10225并且可以通过虚拟化实现一些功能。备选地,硬件1030可以是更大的硬件集群的一部分(例如,在数据中心或客户住宅设备(CPE)中),其中许多硬件节点一起工作并且通过管理和协调(MANO)10100来管理,其尤其监督应用1020的生命周期管理。
在一些上下文中,硬件的虚拟化被称为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FV可以用于将众多网络设备类型统一到可以位于数据中心和客户住宅设备(CPE)中的工业标准高容量服务器硬件、物理交换机和物理存储上。
在NFV的上下文中,虚拟机1040可以是物理机器的软件实现,其运行程序就像它们在物理的非虚拟化机器上执行一样。每个虚拟机1040以及硬件1030中的执行该虚拟机的部分(无论其是专用于该虚拟机的硬件和/或由该虚拟机与虚拟机1040中的其它虚拟机共享的硬件)形成了单独的虚拟网元(VNE)。
仍然在NFV的上下文中,虚拟网络功能(VNF)负责处理在硬件网络基础设施1030顶上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1040中运行并且对应于图10中的应用1020的特定网络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射机10220和一个或多个接收机10210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单元10200可以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10225。无线电单元10200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适合的网络接口直接与硬件节点1030通信,并且可以与虚拟组件结合使用以向虚拟节点提供无线电能力,例如无线电接入节点或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控制系统10230来实现一些信令,控制系统8230可替代地用于硬件节点1030和无线电单元10200之间的通信。
参考图11,根据实施例,通信系统包括:电信网络1110,如,3GPP类型的蜂窝网络,其包括接入网络1111(如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1114。接入网络1111包括多个基站1112a、1112b、1112c,例如NB、eNB、gNB或其他类型的无线接入点,每个基站定义对应的覆盖区域1113a、1113b、1113c。每个基站1112a、1112b、1112c可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1115连接到核心网络1114。位于覆盖区域1113c中的第一UE 1191被配置为无线连接到对应的基站1112c或由对应的基站1112c寻呼。覆盖区域1113a中的第二UE 1192可无线连接至对应的基站1112a。虽然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多个UE 1191、1192,但是所公开的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唯一的UE位于覆盖区域中或者唯一的UE连接到对应基站1112的情况。
电信网络1110本身连接到主机计算机1130,主机计算机1130可以体现在独立服务器、云实现的服务器、分布式服务器的硬件和/或软件中,或者体现为服务器群中的处理资源。主机计算机1130可以由服务提供商所有或在服务提供商控制之下,或者可以由服务提供商操作或代表服务提供商操作。电信网络1110与主机计算机1130之间的连接1121、1122可以直接从核心网络1114延伸到主机计算机1130,或者可以经过可选的中间网络1120。中间网络1120可以是公共、私有或托管网络中的一个网络或它们中的多于一个网络的组合;中间网络1120(如果有的话)可以是骨干网络或互联网;具体地,中间网络1120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子网络(未示出)。
图11中的通信系统作为整体实现了连接的UE 1191、1192与主机计算机1130之间的连接性。该连接可以被描述为过顶(OTT)连接1150。主机计算机1130和所连接的UE 1191、1192被配置为使用接入网络1111、核心网络1114、任何中间网络1120和可能的其他中间基础设施(未示出)经由OTT连接1150传送数据和/或信令。OTT连接1150所通过的参与通信设备不知道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信的路由,在此意义上,OTT连接1150可以是透明的。例如,基站1112可以不被告知或不需要被告知关于进入的下行链路通信的过去路由,该下行链路通信具有源自主机计算机1130并要被转发(例如,移交)到所连接的UE 1191的数据。类似地,基站1112不需要知道源自UE 1191并朝向主机计算机1130的输出的上行链路通信的未来路由。
现在将参考图12描述上述段落中讨论的根据实施例的UE、基站和主机计算机的示例实现。在通信系统1200中,主机计算机1210包括硬件1215,硬件1015包括通信接口1216,通信接口1216被配置为与通信系统1200的不同通信设备的接口建立并保持有线或无线连接。主机计算机1210还包括处理电路1218,其可以具有存储和/或处理能力。具体地,处理电路1218可以包括适于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这类器件的组合(未示出)。主机计算机1210还包括软件1211,软件1011被存储在主机计算机1210中或可由其访问,并且可以由处理电路1218执行。软件1211包括主机应用1212。主机应用1212可以被操作为向远程用户提供服务,远程用户例如是经由OTT连接1250连接的UE 1230,该OTT连接1250终止于UE 1230和主机计算机1210。在向远程用户提供服务时,主机应用1212可以提供使用OTT连接1250发射的用户数据。
通信系统1200还包括在电信系统中设置的基站1220,基站1220包括使其能够与主机计算机1210和UE 1230通信的硬件1225。硬件1225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26,用于建立和维护与通信系统1200的不同通信设备的接口之间的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以及无线电接口1227,用于建立和维护与位于基站1220所服务的覆盖区域(在图12中未示出)中的UE 1230的至少一个无线连接1270。通信接口1226可以被配置为便于与主机计算机1210的连接1260。连接1260可以是直连,备选地,该连接可以经过电信网络的核心网络(在图12中未示出)和/或经过电信网络外部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网络。在所示实施例中,基站1220的硬件1225还包括处理电路1228,处理电路1228可包括适于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它们的组合(未示出)。基站1220还具有内部存储或可经由外部连接访问的软件1221。
通信系统1200还包括已经提到的UE 1230。它的硬件1235可以包括无线电接口1237,其被配置为与服务于UE 1230当前所在的覆盖区域的基站建立并保持无线连接1270。UE 1230的硬件1235还包括处理电路1238,处理电路1238可以包括适于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这类器件的组合(未示出)。UE1230还包括软件1231,软件1231被存储在UE 1230中或可由其访问,并且可以由处理电路1238执行。软件1231包括客户端应用1232。客户端应用1232可以被操作为在主机计算机1210的支持下,经由UE 1230向人类或非人类用户提供服务。在主机计算机1210中,正在执行的主机应用1212可以经由OTT连接1250与正在执行的客户端应用1232通信,该OTT连接1250终止于UE 1230和主机计算机1210。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客户端应用1232可以从主机应用1212接收请求数据,并响应于请求数据来提供用户数据。OTT连接1250可以传送请求数据和用户数据两者。客户端应用1232可以与用户交互以生成其提供的用户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2中示出的主机计算机1210、基站1220、以及UE 1230可能分别与图11中的主机计算机1130、基站1112a、1112b、1112c中的一个基站、以及UE 1191、1192中的一个UE等同。也就是说,这些实体的内部工作方式可以如图12所示,并且独立地,周围网络拓扑可以是图11的网络拓扑。
在图12中,已经抽象地画出OTT连接1250,用以说明主机计算机1210与UE 1230之间经由基站1220的通信,但是没有明确地提及任何中间设备和经由这些设备的准确的路由消息。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确定路由,其可以被配置为对于UE 1230或运营主机计算机1210的服务提供商或这二者隐藏起来。当OTT连接1250是活跃的时,网络基础设施可以进一步做出动态改变路由的决定(例如,基于负载平衡考虑或网络的重新配置)。
UE 1230与基站1220之间的无线连接1270与本公开的全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一致。各种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改进了使用OTT连接1250提供给UE 1230的OTT服务的性能,在OTT连接1250中,无线连接1270形成最后的部分。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的教导可以改善数据速率、等待时间和功耗,从而提供诸如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更好的响应性和延长的电池时间等益处。
可以提供测量过程以用于监视数据速率、时延和作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改进对象的其他因素。还可以存在可选的网络功能,用于响应于测量结果的变化而重新配置主机计算机1210与UE 1230之间的OTT连接1250。用于重新配置OTT连接1250的测量过程和/或网络功能可以在主机计算机1210的软件1211和硬件1215中实现,或者在UE 1230的软件1231和硬件1235中实现,或者在二者中实现。在实施例中,传感器(未示出)可以部署在OTT连接1250经过的通信设备中或与这些通信设备相关联;传感器可以通过提供上面例示的受监视的量的值,或者提供软件1211、1231可从中计算或估计受监视的量的其他物理量的值,来参与测量过程。OTT连接1250的重新配置可以包括:消息格式、重传设置、优选路由等;重新配置不需要影响基站1220,并且可以是基站1220未知或不可察觉的。这种过程和功能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和实践的。在某些实施例中,测量可以涉及专有UE信令,专有UE信令促进主机计算机1210对吞吐量、传播时间、延迟等的测量。测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软件1211和1231使用OTT连接1250发送消息(特别是空消息或“哑”消息),同时对传播时间、错误等进行监视。
图1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那些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为了简化本公开,在这部分中将仅仅包括图13的附图标记。在步骤1310中,主机计算机提供用户数据。在步骤1310的子步骤1311(可以是可选的)中,主机计算机通过执行主机应用来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二步骤1320中,主机计算机发起至UE的传输,该传输携带用户数据。在第三步骤1330(可以是可选的)中,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基站向UE发射在主机计算机发起的传输中携带的用户数据。在步骤1340(其也可以是可选的)中,UE执行与主机计算机执行的主机应用相关联的客户端应用。
图14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那些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为了简化本公开,在这部分中将仅仅包括图14的附图标记。在方法的步骤1410中,主机计算机提供用户数据。在可选子步骤(未示出)中,主机计算机通过执行主机应用来提供用户数据。在第二步骤1420中,主机计算机发起至UE的传输,该传输携带用户数据。根据本公开的全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传输可以经由基站进行传递。在步骤1430(可以是可选的)中,UE接收传输中携带的用户数据。
图15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那些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为了简化本公开,在该部分中仅包括对图15的参考。在步骤1510(可以是可选的)中,UE接收由主机计算机提供的输入数据。附加地或备选地,在第二步骤1520中,UE提供用户数据。在步骤1520的子步骤1521(可以是可选的)中,UE通过执行客户端应用来提供用户数据。在步骤1510的子步骤1511(可以是可选的)中,UE执行客户端应用,该客户端应用响应于所接收的由主机计算机提供的输入数据而提供用户数据。在提供用户数据时,执行的客户端应用还可以考虑从用户接收的用户输入。无论提供用户数据的具体方式如何,UE都在子步骤1530(可以是可选的)中向主机计算机发起用户数据的传输。在所述方法的步骤1540中,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主机计算机接收从UE发射的用户数据。
图16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中实现的方法的流程图。通信系统包括: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它们可以是参考图11和图12所描述的那些主机计算机、基站和UE。为了简化本公开,在这部分中将仅仅包括图16的附图标记。在步骤1610(可以是可选的)中,根据贯穿本公开描述的实施例的教导,基站从UE接收用户数据。在步骤1620(可以是可选的)中,基站向主机计算机发起所接收的用户数据的传输。在第三步骤1630(可以是可选的)中,主机计算机接收由基站发起的传输中携带的用户数据。
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虚拟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电路或模块来执行本文公开的任何适合的步骤、方法、特征、功能或益处。每个虚拟装置可以包括多个这些功能单元。这些功能单元可以通过处理电路实现,处理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以及其他数字硬件(可以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数字逻辑等)。处理电路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该存储器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高速缓冲存储器、闪存设备、光存储设备等。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电信和/或数据通信协议的程序指令以及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一种或多种技术的指令。在一些实现中,处理电路可用于使相应功能单元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一个实施例执行对应功能。
当然,在不脱离本文呈现的解决方案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文给出的解决方案可以以不同于本文具体阐述的那些方式的其他方式实施。所提出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旨在被包含在其中。
相应的临时申请中包含以下内容,其是与本文呈现的解决方案相关联的标准递交。
3GPP TSG-RAN WG3#97bis R3-173956
捷克共和国,布拉格,2017年10月9日-13日
议程项目:10.8.3.1
来源:爱立信
标题:下行数据传送状态的增强
文件针对:pCR
引言
在过去的会议中,已经向RAN3递交了不同的流控制增强功能。
我们在本文中讨论了在下行数据传送状态中可能考虑的增强功能。
讨论
在下行数据传送状态(DDDS)消息中,以下三个信元是强制性提出的:
·从托管PDCP实体的gNB接收到的那些PDCP PDU中的按顺序成功传送到UE的最高PDCP PDU序号;
·用于相关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用于UE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这意味着,首先,DDDS用于RLC AM模式,其次,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发送频率由RLC确认速率来确定。
我们看到有必要比第一个RLC确认更早地发送第一个DDDS,以向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指示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在缺少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 PDU序号的情况下,使用DDDS仅提供关于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在DDDS中引入一种方式,以使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 PDU序号成为可选的信元。
建议1:RAN3同意将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 PDU序号设为可选的。
DDDS对于RLC AM和RLC UM可以都是有用的。对于UM流控制,获取有关已经传输给下层(例如,MAC层)的内容的更新就足够了。
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是MAC已经请求通过Uu接口传输的最高PDCP SN。将其引入DDDS中,我们可能会获得比RLC确认速率更频繁的DDDS报告,因此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可以具有更新的状态信息。此外,它还向托管PDCP实体的节点提供关于向下层的PDCP PDU传输状态的信息,然而,它在RLC AM模式下不能用于移除PDCP PDU。
建议2:RAN3同意在DDDS中包括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
要将DDDS用于RLC UM模式,我们需要修改两个强制性IE的定义: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使得在应用于RLC UM模式时,它们指发射给MAC层的用户数据。
建议3:RAN3同意修改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涵盖RLC UM模式。
向MAC层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旨在既用于RLC UM也用于RLC AM。为了确保我们可以使用DDDS而不必总是需要包含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建议还将该信元在下述情况下设为可选的:在希望在任何数据传输之前发送DDDS;仅希望更新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没有改变因此不需要重复相同的信息。
建议4:RAN3同意将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设为可选的。
DDDS帧格式中只剩下2个备用比特。我们认为,增加更多的备用比特是有益的。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包括1个八位位组备用比特,以备将来扩展。
建议5:RAN3考虑在DDDS帧中添加一个八位位组备用比特。
结论与建议
建议1:RAN3同意将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 PDU序号设为可选的。
建议2:RAN3同意在DDDS中包括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
建议3:RAN3同意修改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涵盖RLC UM模式。
建议4:RAN3同意将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设为可选的。
建议5:RAN3考虑在DDDS帧中添加一个八位位组备用比特。
TS 38.425 v 0.1.0的文字提案
5.2 Xn用户平面协议层服务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本供进一步研究(FFS)。
Xn UP协议针对双连接提供以下功能:
-针对从MgNB向SgNB传输的用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的用户数据,提供Xn UP特定序号信息;
-针对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从SgNB向UE按顺序成功传送PDCP PDU的信息;
-针对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从S-NG-RAN节 点向MAC层按顺序成功发射的PDCP PDU的信息;
-未传送给UE的PDCP PDU的信息;
-SgNB处的当前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该当前期望缓冲区大小用于向UE或MAC层发射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
-SgNB处的当前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该当前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用于向UE或MAC层发射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所有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
Xn UP协议为用于E-UTRAN中利用NR的双连接的SCG分流承载提供以下功能:
-针对从SgNB向MgNB传输的用于配置有SCG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的用户数据,提供Xn UP特定序号信息;
-针对与配置有SCG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从MgNB向UE按顺序成功传送的PDCP PDU的信息;
-针对与配置有SCG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从M-NG-RAN 节点向MAC层按顺序成功传输的PDCP PDU的信息;
-从MgNB未传送到UE的PDCP PDU的信息;
-MgNB处的当前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该当前期望缓冲区大小用于向UE或MAC层发射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特定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
-MgNB处的当前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的信息,该当前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用于向UE或MAC层发射与配置有分流承载选项的所有数据承载相关联的用户数据。
--------------------------------
跳过未改变的文字
--------------------------------
5.4.2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供进一步研究]。
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过程的目的是从相应gNB向托管PDCP实体的gNB提供反馈,以允许托管PDCP实体的gNB针对各个数据承载控制经由相应gNB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流。相应gNB还可以将针对相关数据承载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与DL数据传送状态帧在同一GTP-UPDU内一起传输给托管PDCP实体的gNB。
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过程还用于从相应gNB向托管PDCP实体的gNB提供反馈,以允许托管PDCP实体的gNB控制到相应gNB的DL控制数据的成功传送。在这种情况下,相应gNB始终是SgNB,且托管PDCP实体的gNB始终是MgNB[需要进一步研究本句是否需要重新措辞]。
当相应gNB决定触发针对下行数据传送过程的反馈时,它将报告:
a)从托管PDCP实体的gNB接收到的那些PDCP PDU中的按顺序成功传送到UE的最高PDCP PDU序号;它仅用于RLC AM。
b)用于相关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c)用于UE或MAC层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d)被相应gNB声明为“丢失”且尚未在DL数据传送状态帧内向托管PDCP实体的gNB报告的Xn-U分组。
e)从托管PDCP实体的NG-RAN节点接收到的那些PDCP PDU中的按顺序发射给MAC层 的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
注意:如果E-UTRAN部署已决定不使用下行链路用户数据过程,则上述d)不适用。
DL数据传送状态帧还应包括一个指示,其指示该帧是否是在从相应gNB释放承载的过程中接收到的最后一个DL状态报告。当接收到这样的指示时,如果适用,则托管PDCP实体的gNB认为不再期望来自相应gNB的UL数据。
当接收到DL数据传送状态帧时,托管PDCP实体的gNB执行以下过程:
-将上述b)和c)中的期望缓冲区大小视为声明的来自相应gNB的期望数据量,
-根据以上a)中同一帧内报告的PDCP序号,以及根据针对UE建立的所有其他数据承载的最近报告的PDCP序号;
-作为瞬时的期望缓冲区大小,与过去指示的缓冲区大小无关。
-允许根据成功传送的PDCP PDU的反馈来移除所缓冲的PDCP PDU;
-决定对除成功传送之外的所报告的PDCP PDU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向托管PDCP实体的gNB报告之后,相应的gNB移除相应的PDCP序号。
---------------------------
跳过未改变的文字
---------------------------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
该帧格式被定义用以传递反馈,以允许接收gNB(即托管PDCP实体的gNB)经由发送gNB(即不托管PDCP实体的gNB)控制下行链路用户数据流。
Figure BDA0002426913010000411
图z.5.2.2-1 DL数据传送状态(PDU类型1)格式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
说明:该参数指示Xn-U序号范围的结束。
取值范围:{0..224-1}。
字段长度:3个八位位组。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
说明:该参数指示关于在相应的NG-RAN节点向MAC层顺序传输PDCP PDU的状态的 反馈。
取值范围:{0..218-1}。
字段长度:3个八位位组。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
说明:该参数指示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序号是否存在。
取值范围:{0=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序号不存在,1=成功传送的最高PDCP序号存 在}。
字段长度:1比特。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
说明:该参数指示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是否存在。
取值范围:{0=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不存在,1=已传输的最高PDCP序号存在}。
字段长度:1比特。
编者注:以下所有文字均为FFS。
说明:备用扩展字段不应发送。接收机应能够接收备用扩展。接收机不应解释备用扩展,因为在本文档的更高版本中,可能会添加其他新字段来代替备用扩展。备用扩展可以是整数个八位位组,其中包含新字段或附加信息。备用扩展字段的最大长度(m)取决于PDU类型。
取值范围:0-2m*8_1。
字段长度:0-m个八位位组。对于本文档中定义的PDU类型,m=4。
缩写
本文中可以使用以下缩写中的至少一些。如果缩写之间存在不一致,则应优先考虑上如何使用它。如果在下面多次列出,则首次列出应优先于任何后续列出。
1x RTT CDMA2000 1x 无线电传输技术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5G 第五代
ABS 几乎空白的子帧
ARQ 自动重传请求
AWGN 加性高斯白噪声
BCCH 广播控制信道
BCH 广播频信道
CA 载波聚合
CC 载波分量
CCCH SDU 公共控制信道SDU
CDMA 码分多址
CGI 小区全局标识符
CTR 信道脉冲响应
CP 循环前缀
CPICH 公共导频信道
CPICH Ec/No 每个芯片CPICH接收的能量除以频带内的功率密度
CQI 信道质量信息
C-RNTI 小区RNTI
CSI 信道状态信息
CU 中央单元
DCCH 专用控制信道
DC 双连接
DDDS 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
DL 下行链路
DM 解调
DMRS 解调参考信号
DRX 不连续接收
DTX 不连续传输
DTCH 专用业务信道
DU 分布式单元
DUT 被测设备
E-CID 增强的小区ID(定位方法)
E-SMLC 演进服务移动位置中心
ECGI 演进的CGI
eNB E-UTRAN节点B
ePDCCH 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E-SMLC 演进服务移动位置中心
E-UTRA 演进的UTRA
E-UTRAN 演进的UTRAN
FDD 频分双工
FFS 待进一步研究
GERAN 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
gNB NR中的基站(与LTE中的eNB相对应)
GNSS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HARQ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
H0 切换
HSPA 高速分组接入
HRPD 高速率分组数据
LOS 视距
LPP LTE定位协议
LTE 长期演进
MAC 媒体访问控制
MBMS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
MBSFN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单频网络
MBSFN ABS MBSFN 几乎空白的子帧
MDT 最小化路测
MIB 主信息块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SC 移动交换中心
NPDCCH 窄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NR 新无线电(5G)
OCNG OFDMA信道噪声发生器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OFDMA 正交频分多址
OSS 操作支持系统
OTDOA 观测到达时间差
O&M 运营维护
PBCH 物理广播信道
P-CCPCH 主要公共控制物理信道
Pcell 主小区
PCFICH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CP 分组数据会聚协议
PDP 分布延迟分布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PGW 分组网关
PHICH 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PMI 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PRACH 物理随机接收信道
PRS 定位参考信号
PSS 主同步信号
PUCCH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USCH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PACH 随机接入信道
QAM 正交幅度调制
RAN 无线电接入网
RAT 无线电收发技术
RLM 无线电链路管理
RNC 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RNTI 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
RRC 无线电资源控制
RRM 无线电资源管理
RS 参考信号
RSCP 接收信号码功率
RSRP 参考符号接收功率或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
参考符号接收质量
RSSI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RSTD 参考信号时间差
SCH 同步信道
SCell 辅小区
SDU 服务数据单元
SFN 系统帧号
SGW 服务网关
SI 系统信息
SIB 系统信息块
SNR 信噪比
SON 自组织网络
SS 同步信号
SSS 辅同步信号
TDD 时分双工
TDOA 到达时间差
TOA 到达时间
TSS 三级同步信号
TTI 传输时间间隔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UMTS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
UP 用户平面
USIM 通用订户身份模块
UTDOA 上行链路到达时间差
UTRA 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
UTRAN 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
WCDMA 宽CDMA
WLAN 广域网
XnUP Xn接口用户平面协议。

Claims (44)

1.一种从第一网络节点(14、400)向第二网络节点(12、400)报告针对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网络节点(14、400)实现,并且包括:
生成(100)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
至少第一信元IE,所述第一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
第一状态指示符;
确定(110)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
响应于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所述第二IE,设置(120、140)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所述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二IE时,将所述第二IF添加(130)到DDDS帧;以及
将DDDS帧发送(150)给第二网络节点(12、400),以有利于第二网络节点(12、400)对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110)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包括:当所述无线终端(16、300)尚未接收到数据分组时,确定从DDDS帧中排除所述第二I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110)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包括:当第一网络节点(14、400)尚未从第二网络节点(12、400)接收到数据分组时,确定从DDDS帧中排除所述第二I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110)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包括:响应于确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当前最高序号与先前发送的DDDS帧中指定的最高序号相同,确定从DDDS帧中排除所述第二I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还指示DDDS帧中的所述第二IE包括哑IE。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设置(120、140)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设置(120)为“0”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二IE;以及
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设置(140)为“1”以指示DDDS帧中不存在所述第二IE。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DDS帧还包括第二状态指示符,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三IE,其中,所述第三IE指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
响应于确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三IE,设置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所述第三TF;以及
当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三IE时,将所述第三IE添加到DDDS帧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IE指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发送的DDDS帧,经由网络接口从第二网络节点(12、40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以及
将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无线地发射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
11.一种用于控制第一网络节点(14、40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指令,所述软件指令在第一网络节点(14、400)中的至少一个处理电路(410)上运行时,使第一网络节点(14、400)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14.一种第一网络节点(14、400),被配置为向第二网络节点(12、400)报告针对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4、40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被配置为:
生成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
至少第一信元IE,所述第一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
第一状态指示符;
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
响应于所述确定,设置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所述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二IE时,将所述第二IE添加到DDDS帧中;以及
通信电路(420),被配置为将DDDS帧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12、400),以有利于第二网络节点(12、400)对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当所述无线终端(16、300)尚未接收到数据分组时,确定从DDDS帧中排除所述第二IE。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当第一网络节点(14、400)尚未从第二网络节点(12、400)接收到数据分组时,确定从DDDS帧中排除所述第二IE。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响应于确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当前最高序号与先前发送的DDDS帧中指定的最高序号相同,确定从DDDS帧中排除所述第二IE。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还指示DDDS帧中的所述第二IE包括哑IE。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通过以下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
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设置为“0”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二IE;以及
将所述第一状态指示器的值设置为“1”以指示DDDS帧中不存在所述第二IE。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DDDS帧还包括第二状态指示符,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
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三IE,其中,所述第三IE指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
响应于确定是否包括所述第三IE,设置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所述第三IE;以及
当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三IE时,将所述第三IE添加到DDDS帧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4、400),其中,所述第三IE指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其中,所述通信电路(420)还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发送的DDDS帧,经由网络接口从第二网络节点(12、40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以及
将所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无线地发射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
24.一种第一网络节点(14、400),被配置为向第二网络节点(12、400)报告用于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传递状态DDDS,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4、400)被配置为:
生成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
至少第一信元IE,所述第一IE指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以及
第一状态指示符;
确定是否在DDDS帧中包括第二IE,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
响应于所述确定,设置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的值,以指示DDDS帧中存在和/或不存在所述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存在所述第二IE时,将所述第二IE添加到DDDS帧中;以及
将DDDS帧发送给第二网络节点(12、400),以有利于第二网络节点(12、400)对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控制。
25.一种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方法,所述方法由第一网络节点(12、400)实现,并且包括:
从第二网络节点(14、400)接收(200)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
根据DDDS帧中的所述第一IE,确定(210)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
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220)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
评估(230)DDDS帧中的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所述第二IE时:
根据所述第二IE,确定(240)由第一网络节点(12、400)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以及
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进一步控制(250)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所述无线终端(16、300)发送(260)下行链路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排除了所述第二IE时,确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当前最高序号与先前接收的DDDS帧中指定的最高序号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还指示DDDS帧中的所述第二IE包括哑IE,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包括的所述第二IE包括哑的第二IE时,第一网络节点(12、400)忽略所述第二IE。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评估(230)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包括: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设置为“0”时,确定DDDS帧包括所述第二IE;以及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设置为值“1”时,确定DDDS帧不包括所述第二IE。
29.根据权利要求25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5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DDS帧还包括第二状态指示符,所述方法还包括:
评估DDDS帧中的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三IE;
当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所述第三IE时:
根据所述第三IE,确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以及
响应于所确定的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进一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
31.根据权利要求25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IE指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32.根据权利要求25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无线终端(16、300)发送(260)下行链路数据包括: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通过网络接口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向第二网络节点(14、40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以有利于下行链路数据从第二网络节点(14、400)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无线传输。
33.一种用于控制第一网络节点(12、400)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指令,所述软件指令在第一网络节点(12、400)中的至少一个处理电路(410)上运行时,使第一网络节点(12、400)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5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36.一种第一网络节点(12、400),被配置为控制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所述第一网络节点(12、400)包括:
通信电路(420),被配置为从第二网络节点(14、40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
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被配置为:
根据DDDS帧中的所述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
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
评估DDDS帧中的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所述第二IE时:
根据所述第二IE,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12、400)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以及
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进一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所述通信电路(420)还被配置为: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所述无线终端(16、30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2、4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排除了所述第二IE时,确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当前最高序号与先前接收的DDDS帧中指定的最高序号相同。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2、400),其中: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的所述第二IE包括哑IE;以及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中包括的第二IE包括哑的第二IE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忽略所述第二IE。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2、400),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所述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设置为“0”时,确定DDDS帧包括所述第二IE;以及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设置为值“1”时,确定DDDS帧不包括所述第二IE。
40.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36、400),其中,所述第二IE指定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41.根据权利要求36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2、400),其中,所述DDDS帧还包括第二状态指示符,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410)还被配置为:
评估DDDS帧中的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三IE;
当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所述第三IE时:
根据所述第三IE,确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以及
响应于所确定的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进一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
42.根据权利要求36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2、400),其中,所述第三IE指定发送给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高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分组数据单元PDU序号。
43.根据权利要求36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网络节点(12、400),其中,所述通信电路(420)通过下述方式来向所述无线终端(16、300)发送(260)下行链路数据:根据下行链路数据流,通过网络接口向第二网络节点(14、40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以有利于下行链路数据从第二网络节点(14、400)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无线传输。
44.一种第一网络节点(12、400),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被配置为:
从第二网络节点(14、400)接收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DDDS帧,所述DDDS帧包括至少第一信元IE和第一状态指示符;
根据DDDS帧中的所述第一IE,确定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
响应于所确定的用于数据承载的期望缓冲区大小和/或所确定的用于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最小期望缓冲区大小,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到无线终端(16、300)的下行链路数据流;
评估DDDS帧中的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以确定DDDS帧是否包括第二IE;
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符指示DDDS帧包括所述第二IE时:
根据所述第二IE,确定由第一网络节点(12、400)成功传送到所述无线终端(16、300)的分组的最高序号;以及
响应于所确定的最高序号,进一步控制从第一网络节点(12、400)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流;以及
根据所述下行链路数据流向所述无线终端(16、300)发送下行链路数据。
CN201880062787.0A 2017-09-27 2018-09-26 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方法 Active CN111133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63852P 2017-09-27 2017-09-27
US62/563,852 2017-09-27
PCT/IB2018/057462 WO2019064202A1 (en) 2017-09-27 2018-09-26 METHOD FOR MANAGING DOWNLINK DATA DISTRIBUTION ST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3705A true CN111133705A (zh) 2020-05-08
CN111133705B CN111133705B (zh) 2022-07-01

Family

ID=6385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2787.0A Active CN111133705B (zh) 2017-09-27 2018-09-26 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11139922B2 (zh)
EP (1) EP3688905A1 (zh)
JP (1) JP6937434B2 (zh)
KR (1) KR102419381B1 (zh)
CN (1) CN111133705B (zh)
BR (1) BR112020005912A2 (zh)
RU (1) RU2742204C1 (zh)
WO (1) WO2019064202A1 (zh)
ZA (1) ZA2020007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4037A (zh) * 2021-03-23 2021-05-14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dcp层数反馈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92357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Apple Inc. Enhancement of user plane flow control for retransmitted packets
CN112187414B (zh) 2019-07-04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数据传输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240332A1 (en) * 2019-08-08 2022-07-28 Nec Corporation First base station, second base st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5942257A (zh) * 2021-08-03 2023-04-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97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及其系统
WO2015117537A1 (zh) * 2014-02-08 2015-08-13 夏普株式会社 由辅基站和主基站执行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WO201612130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135023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48213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8181B2 (ja) * 2007-03-19 2011-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439890B (zh) * 2009-05-12 2014-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用于解读及应答数据接收状态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067709A1 (en) 2011-11-07 2013-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transmission coordinated scheduling
WO2013137802A2 (en) 2012-03-14 2013-09-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in a cellular radio network
CN104919735B (zh) * 2013-01-16 2018-07-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US20170034866A1 (en) 2014-01-31 2017-02-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Between Two eNBs to Agree on Radio Resource Configuration for a UE Which Supports Du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eNBs
US20150304061A1 (en) * 2014-04-21 2015-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at a radio link control (rlc) layer entity
EP3041310B1 (en) * 2014-12-23 2018-09-26 HTC Corporation Methods of handling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1871375B2 (en) * 2017-06-20 2024-01-09 Apple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low-control triggering and feedba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971A (zh) * 2011-06-30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分流点设备、用户终端及其系统
WO2015117537A1 (zh) * 2014-02-08 2015-08-13 夏普株式会社 由辅基站和主基站执行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WO2016121307A1 (en) * 2015-01-30 2016-08-04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135023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148213A1 (zh) * 2016-03-03 2017-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73037 Flow control: Further consideration on potential issues and possible enhancements"", 《3GPP 》 *
"R3-141671 "Introduction of dual connectivity and Flow Control"", 《3GPP》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4037A (zh) * 2021-03-23 2021-05-14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dcp层数反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2000703B (en) 2021-08-25
WO2019064202A1 (en) 2019-04-04
US20210399834A1 (en) 2021-12-23
CN111133705B (zh) 2022-07-01
KR20200041375A (ko) 2020-04-21
US20200228245A1 (en) 2020-07-16
KR102419381B1 (ko) 2022-07-11
JP2020535705A (ja) 2020-12-03
RU2742204C1 (ru) 2021-02-03
BR112020005912A2 (pt) 2020-09-29
EP3688905A1 (en) 2020-08-05
JP6937434B2 (ja) 2021-09-22
US11139922B2 (en) 202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695B (zh) En-dc中的全rrc配置
CN111133705B (zh) 管理下行链路数据传送状态的方法
CN112314044B (zh)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恢复
CN111345061A (zh) 通过ran接口的通知控制
US11889349B2 (en) Transport of data flows over cellular networks
US11616602B2 (en) Segment concatenation in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s
US20220377595A1 (en) Mapping Inform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WO2022028536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ata volume counting
CN113711520A (zh) 低延迟通信的harq码本确定的方法
US20230292185A1 (en) Ei signalling for group handover
CN112771985A (zh) 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早期数据传递
EP4154581A1 (en) Request to store information for a plurality of cells
CN112970302A (zh) 用于控制无线设备的操作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US12004250B2 (en)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data recovery
US20220131774A1 (en) Data volume reporting in 5gs
EP4158940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7203921A (zh) 用于多播和单播的harq反馈码本
CN112956227A (zh) 拆分部署中的基带处理能力处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