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2093B -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2093B
CN111132093B CN201910054760.3A CN201910054760A CN111132093B CN 111132093 B CN111132093 B CN 111132093B CN 201910054760 A CN201910054760 A CN 201910054760A CN 111132093 B CN111132093 B CN 111132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ommunication
logical channe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channel group
mapping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47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2093A (zh
Inventor
赵亚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55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9424A/zh
Priority to KR1020217015563A priority patent/KR20210076983A/ko
Priority to US17/290,236 priority patent/US1190301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13184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355A1/zh
Priority to EP19880704.2A priority patent/EP3876566B1/en
Priority to EP23153299.5A priority patent/EP419205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1132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2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2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本发明能够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

Description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要求在2018年10月3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11291107.0、申请名称为“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相互靠近的终端和终端之间允许直接进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终端和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为Sidelink链路,其对应的无线接口称为Sidelink接口;网络与直接通信终端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称之为Uu link,其对应的接口称为Uu接口。
直接通信的终端可以均是在网的,或者均是脱网的,还可以是部分终端在网,部分终端脱网。所谓在网即参与直接通信的终端位于3GPP直接通信载波覆盖范围内,所谓脱网即参与直接通信的终端不在3GPP直接通信载波覆盖范围内。
典型的直接通信场景包括如下三种:
1)单播通信
即终端之间一对一通信;
2)组播通信
一个终端一次可以给一个通信群组里的所有终端发送相同数据;当通信群组内的接收终端只有一个时,对应的方式为单播通信;
因此单播通信可以看作是组播通信的特例。
3)广播通信
一个终端一次可以给所有附近的终端发送相同数据,广播通信不保证通信的可靠性。
目前,直接通信接口支持两种资源分配方式:
1)网络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
即由网络根据终端上报的Sidelink BSR(Buffer Status Reporting,缓冲区状态上报)为终端分配资源的方式。
2)终端自主选择的资源分配模式
即终端自行从预配置或者网络广播的发送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进行直接通信链路的数据发送。
对于直接通信接口,如果终端在网,无论是使用网络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还是终端自主选择的资源分配模式,其直接通信接口使用的资源都是受网络设备控制的,网络设备通过Uu接口控制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资源池(对应终端自主选择的资源分配模式)或者具体资源(对应网络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因此统称为基于Uu口的资源分配。
5G系统中,对于支持直接通信的终端其在直接通信接口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终端在直接通信接口仅支持LTE无线接入技术,有的终端在直接通信接口仅支持NR(NewRadio,新空口)无线接入技术,还有的终端在直接通信接口即可以支持LTE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支持NR无线接入技术。对于在直接通信接口仅支持一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终端,毫无疑问,其在直接通信接口只能使用该无线接入技术,但是对于同时支持两种及以上无线接入技术的终端,当终端有直接通信需求时可以基于逻辑信道选择无线接入技术,也就是说直接通信接口上不同逻辑信道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可能不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如何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能够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从而保证直接通信数据可以使用合理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的方案。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的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具体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从而保证直接通信数据可以使用合理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接通信终端通信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直接通信终端和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交互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直接通信终端和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交互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种资源分配管理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种直接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种资源分配管理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种直接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本申请实施例中,名词“网络”和“系统”经常交替使用,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含义。
(2)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3)“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通过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进而能够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从而保证直接通信数据可以使用合理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通信终端,是LTE V2X系统中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还可以是各种形式的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
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可以是基站,是一种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g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本申请中的基站还可以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通信系统中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
控制节点还可以是通信群组中身份为簇头的终端。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GPP NR V2X立项文件中讨论到Uu接口辅助直接通信通信接口资源分配时,如表1所示,提出了三种场景:
表1
场景 Uu link Sidelink
1 LTE NR
2 NR NR
3 NR LTE
由上表可见,对于高能力的终端,其在直接通信接口可以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比如LTE Rel-14无线接入技术,LTE Rel-15无线接入技术和NR无线接入技术。对于同时支持两种及以上无线接入技术的终端,当终端有直接通信需求时可以基于逻辑信道选择无线接入技术,也就是说直接通信接口上不同逻辑信道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可能不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考虑如何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
如图2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系统包括:
资源分配管理节点10,用于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直接通信终端20,用于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通信终端接收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能够保证同一个逻辑信道组内所有逻辑信道使用相同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直接通信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接收无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所述BSR分配的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直接通信终端在进行BSR上报时,可以使用同一个缓冲区状态报告媒体接入控制单元BSR MAC CE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具体可以根据BSR MAC CE的占用情况选择对应的上报方式。
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在实施中,上述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包括两类信息,一类是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一类是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逻辑信道组参数信息,该逻辑信道组参数信息具体可以为该逻辑信道标识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中逻辑信道的相关参数信息。
直接通信终端可以根据每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及对应的逻辑信道参数信息,结合本地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的相关参数信息,确定本地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的相关参数信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并将确定的逻辑信道组标识上报给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从而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知道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从与该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物理资源上选择直接通信接口资源进行分配。
本发明提供的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系统,能够保证直接通信资源分配节点分配的资源能够和终端直接通信接口上每个逻辑信道选择的无线接入技术相匹配,从而保证直接通信数据可以使用合理的无线接入技术进行发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由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每个逻辑信道具有对应的QoS参数,为了保证同一个逻辑信道组内所有逻辑信道使用相同无线接入技术,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可以基于每个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所有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分别配置其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并且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是不同的,完成配置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及对应Qos参数携带在配置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中,指示给直接通信终端。
可选地,直接通信终端向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根据辅助信息中的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可以确定上述全部或部分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并指示给直接通信终端。
在实施中,上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但不限于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
1)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LTE Rel-14无线接入技术中,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Qos参数包括PPPP参数;
因此,LTE Rel-14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体现为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LCG ID的映射关系。
2)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LTE Rel-15无线接入技术中,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Qos参数包括PPPP和/或PPPR参数。
因此,LTE Rel-15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体现为PPPP和/或PPPR和LCG ID的映射关系。
3)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新空口NR无线接入技术中,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Qos参数包括5QI参数。
因此,新空口NR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可以体现为5QI和LCG ID的映射关系。
在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上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时,直接通信终端20接收到上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后,根据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及逻辑信道组标识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实施中,直接通信终端20在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是已知,且本地存储有逻辑信道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表,直接通信终端20可以确定每个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将每个逻辑信道的Qos参数与每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的Qos参数进行比较,如果确定某个逻辑信道的Qos参数满足其中某个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的Qos参数的全部要求,确定该逻辑信道采用该逻辑信道组标识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采用该实施方式时,由于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不知道直接通信终端本地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需要直接通信终端需要上报辅助信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直接通信终端还用于向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
资源分配管理节点用于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该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根据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在实施中,由于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本地存储有不同逻辑信道及对应的QoS参数映射表,根据该映射表可以确定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逻辑信道标识确定对应的逻辑信道,根据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确定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从而将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及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作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指示给直接通信终端。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直接通信终端向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的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和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在实施中,由于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本地存储有不同逻辑信道及对应的QoS参数映射表,根据该映射表可以确定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QoS所映射的逻辑信道,根据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确定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所对应的逻辑信道组,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期望的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将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期望的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作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指示给直接通信终端。
可选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本地的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根据本地的逻辑信道及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组织Sidelink BSR,并且当满足Sidelink BSR上报触发条件后进行Sidelink BSR上报,从而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知道直接通信终端的本地逻辑信道及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
可选地,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接收到终端的Sidelink BSR上报之后还包括:根据Sidelink BSR,基于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确定直接通信终端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传输资源。
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对应关系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预配置给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和终端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对应关系,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预配置信息,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物理资源,此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的调度信令或者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中不需要携带无线接入技术指示信息;
另外一种方式是,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动态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对应关系,这种情况下,资源分配管理节点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向直接通信终端指示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和无线接入技术或QoS参数或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直接通信终端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接收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指示的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无线接入技术,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QoS参数,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与直接通信终端交互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包括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及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
步骤4,直接通信终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的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终端接收到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之后,如果配置指示信息包括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及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则根据本地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比如逻辑信道的QoS参数是PPPP,那么就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中指示的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如果逻辑信道的QoS参数是5QI,那么就根据所述指示信息中指示的5QI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
步骤3,直接通信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进行BSR上报;
直接通信终端基于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组织Sidelink BSR,并且当满足Sidelink BSR上报触发条件后,进行Sidelink BSR上报。
步骤4,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为直接通信终端进行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
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接收到终端的Sidelink BSR上报之后还包括:基于逻辑信道组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各个无线技术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的资源。
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方式可以有两种,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述。
如图4所示,为另一实施例中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与直接通信终端交互的流程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直接通信终端上报辅助信息;
辅助信息内容至少包括终端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或者至少包括终端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和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对于前者,不同无线接入技术使用的QoS参数可以不同,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可以根据QoS参数的不同或者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存储的QoS参数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终端的逻辑信道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对于后者,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可以直接根据终端上报的无线接入技术确定逻辑信道对应的无线接入技术。
步骤1,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并且需要保证使用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不同。
步骤2,直接通信终端确定直接通信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的映射关系;
直接通信终端接收到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之后,确定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步骤3,直接通信终端通过直接通信接口进行BSR上报;
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指示信息组织Sidelink BSR,并且当满足Sidelink BSR上报触发条件后进行Sidelink BSR上报。
步骤4,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为直接通信终端进行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
直接通信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接收到终端的Sidelink BSR上报之后还包括:基于逻辑信道组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各个无线技术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传输的资源。
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对应关系确定方式可以有两种,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重述。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种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包括:处理器500、存储器501和收发机502。
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1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502用于在处理器5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5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5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5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501可以存储处理器5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00中,或者由处理器5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5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01,处理器500读取存储器5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500,用于读取存储器501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可选地,处理器具体用于: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处理器还用于:向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并且需要保证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只能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
根据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及无线接入技术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预先配置无线接入技术与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或者
动态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向直接通信终端指示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和无线接入技术或QoS参数或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为网络侧设备或通信群组中身份为簇头的终端。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种直接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600、存储器601和收发机602。
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1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收发机602用于在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1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601可以存储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流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0中,或者由处理器600实现。在实现过程中,信号处理流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处理器60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1,处理器600读取存储器6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信号处理流程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600,用于读取存储器601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接收无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所述BSR分配的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向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的标识,及其对应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接收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指示的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无线接入技术,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QoS参数,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种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包括:
配置指示模块701,用于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报告接收模块702,用于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资源分配模块703,用于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可选地,报告接收模块702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还包括:
参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并且需要保证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只能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配置指示模块还用于: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的QoS参数标识,及其对应;
根据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资源分配模块703还用于根据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无线接入技术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资源分配模块703还用于:
预先配置无线接入技术与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或者
动态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资源分配模块703还用于: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向直接通信终端指示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和无线接入技术或QoS参数或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该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为网络侧设备或通信群组中身份为簇头的终端。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种直接通信终端包括:
指示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逻辑信道组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直接通信终端还包括:
报告上报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确定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资源接收模块804,用于接收无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所述BSR分配的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可选地,报告上报模块803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辅助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辅助信息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资源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接收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指示的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无线接入技术,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QoS参数,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进行资源分配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为非易失性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直接通信终端确定发送资源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进行资源分配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设备执行上述直接通信终端确定资源的动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系统中的直接通信终端,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901,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步骤902,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接收无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所述BSR分配的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可选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包括:
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使用独立的BSR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向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接收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指示的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无线接入技术,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QoS参数,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方法,由于该方法对应的设备是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系统中的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并且该方法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设备相似,因此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参见系统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直接通信接口资源分配方法包括:
步骤1001,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步骤1002,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步骤1003,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可选地,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BSR,包括: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并且需要保证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只能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
根据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无线接入技术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预先配置无线接入技术与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或者
动态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向直接通信终端指示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和无线接入技术或QoS参数或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或通信群组中身份为簇头的终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3)

1.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
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其中,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者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确定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接收无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所述BSR分配的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包括:
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使用独立的BSR MAC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接收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指示的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无线接入技术,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 QoS参数,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6.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
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其中,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者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且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无线接入技术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BSR,包括: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先配置无线接入技术与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或者
动态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向直接通信终端指示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和无线接入技术或QoS参数或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或通信群组中身份为簇头的终端。
12.一种直接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向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上报辅助信息;
接收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
其中,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者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接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根据所述确定的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对应的逻辑信道组,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接收无线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根据所述BSR分配的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接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接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使用独立的BSR MAC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接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接收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指示的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无线接入技术,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 QoS参数,或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与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17.一种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并执行下列过程: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
向直接通信终端发送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以指示使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逻辑信道分别对应不同的逻辑信道组;
接收所述直接通信终端基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上报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
根据逻辑信道组与无线接入技术的对应关系,在确定的无线接入技术所对应的物理资源上为直接通信终端分配直接通信接口发送资源;
其中,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或者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且同一逻辑信道组内的逻辑信道仅对应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QoS参数;
若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为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则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期望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且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上报的辅助信息之后,还包括如下过程: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终端的直接通信接口每个逻辑信道标识,及其对应的QoS参数,及无线接入技术与QoS参数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与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确定直接通信接口逻辑信道组配置指示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口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如下任一映射关系或者组合:
每个数据包的优先级PPPP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每个数据包的可靠性PPPR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新空口NR QoS参数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映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同一个BSR MAC CE上报的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或者接收直接通信终端使用独立的BSR MAC CE分别上报不同无线接入技术对应的BSR。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预先配置无线接入技术与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或者
动态确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物理资源的映射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通过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或者在Uu接口传输的直接通信接口调度信令调度的PDSCH,向直接通信终端指示直接通信接口分配的物理资源和无线接入技术或QoS参数或逻辑信道的映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资源分配管理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分配管理节点为网络侧设备或通信群组中身份为簇头的终端。
23.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或如权利要求6~11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54760.3A 2018-10-31 2019-01-21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132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5524.8A CN115379424A (zh) 2018-10-31 2019-01-21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KR1020217015563A KR20210076983A (ko) 2018-10-31 2019-10-25 직접 통신 자원의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17/290,236 US11903013B2 (en) 2018-10-31 2019-10-25 Direct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9/113184 WO2020088355A1 (zh) 2018-10-31 2019-10-25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EP19880704.2A EP3876566B1 (en) 2018-10-31 2019-10-25 Direct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3153299.5A EP4192056A1 (en) 2018-10-31 2019-10-25 Direct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1070 2018-10-31
CN201811291107 2018-10-3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5524.8A Division CN115379424A (zh) 2018-10-31 2019-01-21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2093A CN111132093A (zh) 2020-05-08
CN111132093B true CN111132093B (zh) 2022-09-30

Family

ID=70495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4760.3A Active CN111132093B (zh) 2018-10-31 2019-01-21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76566B1 (zh)
KR (1) KR20210076983A (zh)
CN (1) CN1111320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27390B (zh) * 2021-08-23 2023-07-0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3172173A1 (en) * 2022-03-08 2023-09-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anagement node, controller node and method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223A (zh) * 2012-10-19 2015-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rat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CN105163346A (zh) * 2015-09-25 2015-12-1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副链路缓冲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16163762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procedure for relay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47215A (zh) * 2016-05-06 2017-11-1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v2x网络中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终端
CN107534829A (zh) * 2015-04-01 2018-0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处理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50047A (zh) * 2015-08-12 2018-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113231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通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9424A (zh) * 2018-10-31 2022-11-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223A (zh) * 2012-10-19 2015-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rat系统中的无线通信
CN107534829A (zh) * 2015-04-01 2018-01-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处理优先级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63762A1 (en) * 2015-04-07 2016-10-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procedure for relay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950047A (zh) * 2015-08-12 2018-04-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执行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63346A (zh) * 2015-09-25 2015-12-1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副链路缓冲状态报告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347215A (zh) * 2016-05-06 2017-11-1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v2x网络中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终端
CN11113231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终端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6983A (ko) 2021-06-24
EP3876566A1 (en) 2021-09-08
EP3876566B1 (en) 2023-04-05
CN111132093A (zh) 2020-05-08
EP3876566A4 (en) 202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8096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终端
CN109392175B (zh) 调度请求的发送方法、调度请求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061436B1 (ko) 자원 할당 방법과 기기
CN106454687B (zh)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5379424A (zh)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18094746A1 (zh) 一种基站发送数据的方法、bbu和rhub
US2022001510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867061B (zh) 一种预配置授权的确认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056003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839299B (zh)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70795B (zh) 一种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中的辅小区去激活方法及装置
CN111132093B (zh) 一种直接通信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629438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025593B (zh) 一种释放实体的方法及设备
CN112055375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11385885B (zh) 一种资源分配模式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079568A (zh) 重复传输激活的指示方法、通信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65170B (zh) 一种辅助单播连接建立和建立单播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JP6426841B2 (ja) データチャネル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10831208B (zh) 一种确定逻辑信道组标识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51060B (zh) 一种配置及发送上行探测导频的方法及设备
CN110636611B (zh) 一种侦听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CN110913363A (zh) 一种确定直接通信接口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99127B (zh) 用于中继通信的资源分配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5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