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727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0727B
CN111130727B CN201811291608.9A CN201811291608A CN111130727B CN 111130727 B CN111130727 B CN 111130727B CN 201811291608 A CN201811291608 A CN 201811291608A CN 111130727 B CN111130727 B CN 1111307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time domain
data
domain resourc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16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0727A (zh
Inventor
张兴炜
李晓卡
邓猛
冯淑兰
王俊伟
花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ilic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ilic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ilic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ilic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160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07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4056 priority patent/WO20200880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0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0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下行资源,该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中均包括第一时域资源;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携带的信息和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从而解决上下行方向上的符号冲突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5G新无线接入技术(5th generati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5G NR)中,时域上的一个时隙可由下行符号、灵活符号、上行符号中的至少一种组成,不同的时隙构成为不同的时隙格式,图1示例性示出了目前协议中定义的256种时隙格式。
一个时隙中的灵活符号可以被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调度用于传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也可以被DCI调度用于传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如果下行DCI和上行DCI的调度有重叠,此时重叠的符号上就会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冲突。虽然下行DCI和上行DCI都是校验通过的有效DCI,但是实际上,网络设备不会调度一个符号同时用于接收和发送,因此,上行DCI和下行DCI中可能存在解码错误的DCI。
一个时隙中的灵活符号也可以被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配置成上行符号或下行符号,如果两个RRC信令配置的符号有重叠,此时重叠的符号上也会存在上下行方向的冲突。
此种情形下,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通常选择在重叠的符号上既不接收数据,也不发送数据。由于两个DCI都解码错误的概率比较低,因此,这种做法会损失一定的性能增益。但如果终端设备在重叠的符号上随机选择发送,而该重叠的符号实际上为下行符号,此时终端的发送行为可能会干扰到其它终端设备的接收,或者如果终端设备在重叠的符号上随机选择接收,而该重叠的符号实际上为上行符号,此时终端的接收行为就做了无用功。因此,目前亟需要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解决上下行方向上符号冲突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下行方向上符号冲突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其中,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终端设备分配下行资源,该上行资源和下行资源中均包括第一时域资源;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携带的信息和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携带的信息和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在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调度的时频资源中发生重叠的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上的符号冲突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时域单元为时隙或符号;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为同一时域单元的情况下,也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由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可反映出终端设备对于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接收顺序,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按照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在上下行方向冲突的时域资源上是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如果先接收到用于调度上行资源的第一控制信息,则可在发生冲突的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如果先接收到用于调度下行资源的第二控制信息,则可在发生冲突的时频资源上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符号方向冲突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等于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码率越低时,控制信息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越小,虚警概率越低,码率越高时,控制信息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越大,虚警概率越高的特性,可以认为码率较低的控制信息更可能是解码正确的控制信息,而码率较高的控制信息更可能是解码错误的控制信息。如此,选择码率较低的控制信息,根据码率较低的控制信息的调度情况来确定在上下行方向冲突的时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还是接收下行数据,也可以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承载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终端设备在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承载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等于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信道条件越好时,控制信息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越小,虚警概率越低;而信道条件不好时,控制信息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越大,虚警概率越高的特性。因而,可以认为信道条件较好的控制信息更可能是解码正确的控制信息,而信道条件不好的控制信息更可能是解码错误的控制信息。如此,选择信道条件较好的控制信息,根据承载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来确定在上下行方向冲突的时域资源上是发送上行数据还是接收下行数据,也可以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与控制信息的虚警概率负相关,即CRC序列长度越长,虚警概率越低,控制信息的可靠性也就越高。因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选择CRC序列长度较长的控制信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CRC序列的长度,判断在发生冲突的时域资源上是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从而可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重传数据,且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新传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重传数据,且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新传数据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当控制信息调度数据重传时,数据接收方需根据在该次数据重传中接收到的数据和之前在数据初传中接收到数据进行合并译码,才能得到解码正确的数据。因此,为了降低数据接收方合并译码的复杂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择用于调度数据重传的控制信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中用于调度数据重传的控制信息,来确定在发生方向冲突的时域资源上是发送数据或还是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并且避免数据接收方进行多次数据的合并译码,降低数据接收方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的传输次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的传输次数;这样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的情况下,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当一个控制信息调度多次数据传输时,每次传输的数据的内容不同,数据接收方需根据多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才能得到解码正确的数据。若合并译码失败,网络设备还需重新发送控制信息,调度数据重传。因此,为了降低数据接收方合并译码的复杂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优先选择用于调度多次数据传输的控制信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来确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域资源上是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并且避免数据接收方进行多次数据的合并译码,降低数据接收方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前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之前,还包括:终端设备将第一时域资源之后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的情况下,进而将第一时域资源之前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将第一时域资源之后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从而可使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之间的保护间隔符号个数满足上下行转换的符号个数需求,并提高通信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支持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设计中相应的方法步骤。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支持该终端设备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处理模块耦合,其保存有终端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作为一种示例,处理模块可以为处理器,通信模块可以为收发器,存储模块可以为存储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时隙格式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息与第二控制信息的接收时隙不同时的第一时域资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息与第二控制信息的接收时隙相同时的第一时域资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设备(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智能穿戴式设备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2)网络设备,例如包括基站(例如,接入点),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IP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口的属性管理。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演进的LTE系统(LTE-Advanced,LTE-A)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或者也可以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fifth generation,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node B,gNB)或者也可以包括云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loudRAN)系统中的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3)下行控制信道,例如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或者为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或者可以是其他的下行控制信道。在本文中,以下行控制信道是PDCCH为例进行介绍,也就是,后文中所述的“PDCCH”均可替换为“下行控制信道”。
PDCCH用于承载DCI,DCI可以用于上行资源调度、下行资源调度、指示公共信息(包括系统信息、随机接入信息、寻呼信息等)、携带功率控制命令、指示帧结构、指示资源侵占等,其中,调度DCI中可携带终端设备的特定的资源分配信息,其他DCI中可携带终端设备特定的或者一组终端设备共享的或者小区共享的其他控制信息,例如,终端设备的传输方式指示信息。其中,资源分配信息包括DCI为终端设备调度的上行共享信道和\或下行共享信道的时频资源位置信息,这里,上行共享信道,可以为PUSCH或者其他上行共享信道,用于承载上行发送数据,下行共享信道,可以为PDSCH或者其他下行共享信道,用于承载下行发送数据。
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可理解为一个或多个,例如理解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例如,包括至少一个,是指包括一个、两个或更多个,而且不限制包括的是哪几个,例如,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那么包括的可以是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再者,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还有,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5G通信系统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还可应用于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系统,或者下一代(next generation,NG)-RAN系统,或者还可以应用于下一代通信系统或者类似的通信系统。
请参见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场景,或者说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可以为E-UTRAN系统的一种网络架构。在图2a中,E-UTRAN由eNB组成,提供面向终端设备的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协议。eNB之间通过X2接口互连。eNB也通过S1-MME接口连接到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以及通过S1-U接口连接到服务网关(service gateway,S-GW)。图2a中以3个eNB为例,且eNB在图2a中表示为网络设备,分别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网络设备和第三网络设备。在图2a中未画出终端设备,实际上图2a中的每个eNB都可能服务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就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和服务于终端设备的eNB执行。
请参见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或者说是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另一种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可以为NG-RAN系统的一种网络架构。在图2b中,gNB提供面向终端设备的NR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且gNB连接到5G系统的核心网,ng-eNB提供面向终端设备的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ng-eNB也连接到5G系统的核心网。gNB与ng-eNB之间通过Xn接口互连,且gNB与ng-eNB均通过NG接口连接到5G核心网(5GC)中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function,UPF)。在图2b中,第四网络设备和第五网络设备均为gNB,第六网络设备和第七网络设备均为ng-gNB。在图2b中也未画出终端设备,实际上图2b中的每个gNB或者ng-gNB都可能服务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就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和服务于终端设备的gNB执行,或者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和服务于终端设备的ng-gNB执行。
基于上述网络架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其中,第一控制信息可以为调度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DCI,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上行资源,该上行资源可为该上行DCI所调度的PUSCH占据的时域资源;第二控制信息可以为调度下行数据传输的下行DCI,用于指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下行资源,该下行资源可为该下行DCI所调度的PDSCH占据的时域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虽然都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中,但是各自所处的时域位置不同。例如,第一控制信息可承载在第二时域资源处的PDCCH中,第二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三时域资源处的PDCCH中,因此,在步骤S300中,终端设备可在第二时域资源处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在第三时域资源处接收第二控制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还可以是RRC信令。
由于终端设备的解码错误或是其它原因,第一控制信息中所指示的上行资源与第二控制信息中所指示的下行资源存在部分时域资源重叠,这里将这部分重叠的时域资源称为第一时域资源,该第一时域资源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灵活符号(flexible symbol)。可以理解,由于第一控制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处发送上行数据,而第二控制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处接收下行数据,因此,存在着上下行方向上的符号冲突。
步骤S302: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携带的信息和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可以为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也就是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可以为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时域资源,也就是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资源,该时域单元可以为时隙或符号。
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等多种信息。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等多种信息。
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序列长度、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等参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承载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等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UE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的数据为上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解调参考信号DMRS、侦听参考信号SRS等。UE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数据为下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根据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具体地,若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若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若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为同一时域单元,终端设备也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由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可反映出终端设备对于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接收顺序。也就是说,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之前,可表示终端设备先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可表示终端设备先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为同一时域单元,可表示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隙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或者终端设备在同一时隙中的同一符号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按照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在上下行方向冲突的时域资源上是发送数据还是接收数据,如果先接收到用于调度上行数据的第一控制信息,则可在发生冲突的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如果先接收到用于调度下行数据的第二控制信息,则可在发生冲突的时频资源上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符号方向冲突的问题。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时域单元可以为时隙或符号,即判断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在时域上的接收顺序的颗粒度可以是一个时隙,也可以是一个符号。具体的,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隙位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前,终端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反之,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隙位于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隙之前,终端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举例来说,如图4所示,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行DCI和下行DCI的时隙不同,而上行DCI和下行DCI调度的数据位于相同的时隙。上行DCI所在的时隙为时隙3,调度的PUSCH为时隙7,下行DCI所在的时隙为时隙5,调度的PDSCH为时隙7。如此,时隙7为发生上下行方向冲突的第一时域资源。但由于时隙3在时隙5之前,终端设备先接收到上行DCI,因此,终端设备将时隙7中的发生方向冲突的灵活符号作为上行符号使用,在该灵活符号处发送上行数据。
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隙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隙为同一时隙,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考虑到可能存在某些DCI虽然所在的符号在前,但是由于候选位置较多或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 channel element,CCE)较多等因素,译码出来的时间反而晚于符号在后的DCI,终端设备可直接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从而优先保证下行数据的正常接收。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隙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隙为同一时隙,终端设备还可根据在该同一时隙中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第二控制信息的符号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是接收数据。在该同一时隙中,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符号位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符号之前,终端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符号位于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符号之前,终端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的符号与接收到第二控制信息的符号为同一符号,终端设备可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从而优先保证下行数据的正常接收。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二控制信息调度的PUSCH剩余符号的上行发送也可以取消,即虽然PUSCH和第一控制信息调度的PDSCH只有部分符号重叠,但可以取消整个PUSCH的发送。此处,接收到控制信息的符号可以是指接收到控制信息的起始符号或终止符号。
举例来说,如图5所示,下行DCI所在的符号是符号0,调度的PDSCH包括符号5、符号6、符号7、符号8,上行DCI所在的符号是符号3,调度的PUSCH包括符号7、符号8、符号9、符号10。其中,符号7和符号8是发生冲突的灵活符号(即上文中所述的第一时域资源)。由于符号0在符号1之前,所以终端设备将符号7和符号8作为下行符号使用,在符号7和符号8处接收下行数据。同时取消整个PUSCH的发送,即终端设备在不冲突的符号9和符号10处,也不再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终端设备可根据用于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下行控制信道到第一控制信息调度的上行共享信道或下行共享信道之间的时间差,来判断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先后顺序。举例来说,若终端设备接收到上行DCI和下行DCI的时隙不同,而上行DCI和下行DCI调度的数据位于相同的时隙,终端设备可确定K0与K2的大小关系,此处,K0是指PDCCH到PDSCH的时间差,K2是指PDCCH到PUSCH的时间差。若PDSCH和PUSCH位于同一个时隙且K0不等于K2,则表示上行DCI和下行DCI位于不同的时隙。当K0小于K2时,终端设备可在发生冲突的灵活符号上发送上行数据,并丢弃下行DCI;当K0大于K2时,终端设备可在发生冲突的符号上接收下行数据,并丢弃上行DCI。若PDSCH和PUSCH位于同一个时隙且K0等于K2,则表示上行DCI和下行DCI位于相同的时隙,此时,终端设备需进一步判断接收到上行DCI和下行DCI的符号的先后顺序,若接收到上行DCI的符号和接收到下行DCI的符号为不同的符号,即没有符号重叠,终端设备可根据先接收到的DCI(符号在前的DCI),决定在发生冲突的符号上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若符号在前的DCI为上行DCI,终端设备可在发生冲突的灵活符号上发送数据,若符号在前的DCI为下行DCI,终端设备可在发生冲突的灵活符号上接收数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具体地,若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反之,若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等于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码率越低时,DCI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越小,虚警概率越低;相反地,码率越高时DCI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较大,虚警概率较高。因而,可以认为码率较低的DCI更可能是解码正确的DCI,而码率较高的DCI更可能是解码错误的DCI。如此,保留码率较低的DCI,根据码率较低的DCI的调度情况来确定在上下行方向冲突的符号上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也可以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还是新传数据,以及第二控制信息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还是新传数据,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具体而言,若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调度的数据为新传数据,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若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且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调度的数据为新传数据,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当DCI调度数据重传时,数据接收方需根据在该次数据重传中接收到的数据和之前在数据初传中接收到数据进行合并译码,才能得到解码正确的数据。因此,为了降低数据接收方合并译码的复杂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优先选择用于调度数据重传的控制信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中用于调度数据重传的DCI,来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是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并且避免数据接收方进行多次数据的合并译码,降低数据接收方的功耗。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根据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以及承载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具体而言,若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承载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反之,若承载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等于承载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信道条件较好时,DCI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较小,虚警概率较低;相反地,信道条件不好时,DCI解码错误的可能性较大,虚警概率较高。因而,可以认为信道条件较好的DCI更可能是解码正确的DCI,而信道条件不好的DCI更可能是解码错误的DCI。如此,保留信道条件较好的DCI,根据承载DCI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来确定在上下行方向冲突的符号上是发送上行数据或接收下行数据,也可以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也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各自对应的CRC序列长度,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具体的,若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若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DCI对应的CRC序列长度与DCI的虚警概率负相关,即CRC序列长度越长,虚警概率越低,DCI的可靠性也就越高。因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根据接收到的上行DCI和下行DCI的CRC序列的长度,判断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是接收数据,优先选择CRC序列长度较长的DCI,从而可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以及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比如,若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若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二控制信息的指示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考虑到当一个DCI调度多次数据传输(例如可以是PUSCH或PDSCH)时,每次传输的数据的内容不同,数据接收方需根据多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才能得到解码正确的数据。若合并译码失败,网络设备还需重新发送DCI,调度数据重传。因此,为了降低数据接收方合并译码的复杂度,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优先选择用于调度多次数据传输的DCI,根据上行DCI和下行DCI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来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是接收数据,从而有效解决上下行方向符号冲突的问题,并且避免数据接收方进行多次数据的合并译码,降低数据接收方的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的方式,但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此。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可采用某一种实现方式来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也可以将其中的多种实现方式相结合来实现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本申请技术人员可按照业务需求设定每种实现方式适用的业务场景,以及各种实现方式之间的结合顺序或结合规则,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若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后,终端设备还可将第一时域资源之前的预设个数的下行符号转换为保护间隔符号;若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后,终端设备还可将第一时域资源之后的预设个数的上行符号转换为保护间隔符号。如此,可使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之间的保护间隔符号个数满足上下行转换的符号个数需求,并提高通信效率。所述预设个数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也可以为一个符号,也可以为多个符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请参见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收发模块610和处理模块620。
收发模块610,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处理模块620,用于根据接收到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携带的信息和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项,通过收发模块610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或接收数据。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62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收发模块61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组件实现。
请参见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与收发器730,其中,存储器720中存储指令或程序,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存储器720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被执行时,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处理模块620执行的操作,收发器73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收发模块610执行的操作。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或终端设备7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S300至S301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600或终端设备7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3所示方法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终端设备或者电路等。所述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实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所执行的动作。
当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时,图8示出了一种简化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8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8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终端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的处理单元。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单元810和处理单元820。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处理单元也可以称为处理器,处理单板,处理模块、处理装置等。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8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8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8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收发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8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82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上除了收发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810用于执行图3中终端设备侧的发送操作,和/或收发单元81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收发步骤。处理单元820,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301,和/或处理单元820还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其他处理步骤。
当该通信装置为芯片时,该芯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可以是输入输出电路、通信接口;处理单元为该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或者微处理器或者集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存储模块)集成在处理器中。
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上行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下行资源,所述上行资源和所述下行资源中均包括第一时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所述时域单元为时隙或符号;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与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为同一时域单元,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括: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括:
若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等于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括: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括: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新传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新传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的传输次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的传输次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包括: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前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后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上行资源,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下行资源,所述上行资源和所述下行资源中均包括第一时域资源;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或者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和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或接收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占用的传输资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所述时域单元为时隙或符号;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位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之前,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若所述收发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与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时域单元为同一时域单元,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码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码率,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质量,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承载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等于承载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信道的信道质量,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长度;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对应的CRC序列的长度,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中携带的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为重传数据或新传数据的指示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新传数据,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重传数据,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携带的指示信息指示新传数据,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的传输次数,所述第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的数据的传输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
若所述第二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且所述第一控制信息所调度数据的传输次数为一次,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在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数据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前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
若所述处理模块通过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在所述收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数据之前,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后的预设个数的符号设置为保护间隔符号。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与至少一个存储器耦合: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291608.9A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1130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608.9A CN111130727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PCT/CN2019/104056 WO2020088088A1 (zh) 2018-10-31 2019-09-02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608.9A CN111130727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727A CN111130727A (zh) 2020-05-08
CN111130727B true CN111130727B (zh) 2021-05-18

Family

ID=7046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1608.9A Active CN111130727B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0727B (zh)
WO (1) WO20200880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8372B (zh) * 2019-07-12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1934836A (zh) * 2020-08-06 2020-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40098731A1 (en) * 2020-12-11 2024-03-2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333704A (zh) * 2021-05-10 2022-1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34661A (zh) * 2021-05-11 2022-1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284A (zh) * 2008-02-04 2010-12-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息分配方法
CN102368759A (zh) * 2011-11-04 2012-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71A (zh) * 2015-04-07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接收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73133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Idac Holdings, Inc. Long term evolution-assisted nr flexible radio access
CN10820703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上行链路资源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2283A (zh) * 2017-01-05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537670T1 (de) * 2008-12-23 2011-12-15 Abb Research Ltd Multi-netzwerkverwalter, verfahren und system
KR102382685B1 (ko) * 2014-09-12 2022-04-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필터뱅크 다중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심볼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AU2015403585B2 (en) * 2015-07-27 2019-06-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lanking pattern indication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284A (zh) * 2008-02-04 2010-12-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息分配方法
CN102368759A (zh) * 2011-11-04 2012-03-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71A (zh) * 2015-04-07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接收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173133A1 (en) * 2016-03-30 2017-10-05 Idac Holdings, Inc. Long term evolution-assisted nr flexible radio access
CN108207032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上行链路资源冲突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2283A (zh) * 2017-01-05 2018-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映射方法及用户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R2-1815048,Extended, overlapping SI-windows in NR-U;Ericsson;《3GPP》;201809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727A (zh) 2020-05-08
WO2020088088A1 (zh)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072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87142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91265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42927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062398B (zh) 波束恢复方法及装置
US10554794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TDD system
CN111200871B (zh)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2005348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07792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23005666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44943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99915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8072062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565375B (zh) 一种资源指示的方法和设备
CN11195362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1204275A1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9033392A1 (zh) 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503721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236910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514463A (zh) 信道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01659A (zh) 一种取消上行传输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14007268A (zh) 发送或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37937A (zh)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5314166A (zh) 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1228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