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607B -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0607B
CN111130607B CN201911367563.3A CN201911367563A CN111130607B CN 111130607 B CN111130607 B CN 111130607B CN 201911367563 A CN201911367563 A CN 201911367563A CN 111130607 B CN111130607 B CN 111130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uplink transmission
srs
inform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75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0607A (zh
Inventor
郑国增
吴昊
鲁照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36756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0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07A/zh
Priority to KR1020227013501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68248A/ko
Priority to US17/777,264 priority patent/US12040863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8886 priority patent/WO2021129716A1/zh
Priority to EP20907191.9A priority patent/EP4084353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0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0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best eigenmode, e.g. beam forming or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该上行传输方法根据目标参量对探测参考信号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接收预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背景技术
上行传输的预编码通常使用服务节点指示的预编码,预编码是从预定义的码本中选择,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宽带预编码且预编码精度较低,对上行传输的性能提升有限,在上下行信道存在完全互易性或部分互易性的情况下,终端无法基于下行信道测量获得高精度的预编码。现有技术对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精度低,无法保证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以提高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参量对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接收预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接收SRS;
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
接收上行传输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波束赋形模块,设置为根据目标参量对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预编码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预编码信息;
上行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SRS;
预编码信息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
上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上行传输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信号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传输信号的实现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或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系统中,上下行信道之间可能存在完全互易性或者部分互易性。完全互易性指的是上行信道特征可以完全由下行信道测量得到,下行信道特征可以完全由上行信道测量得到。部分互易性指的是上行信道的部分特征可以由下行信道测量得到,例如角度、角度扩展、时延、时延扩展等,下行信道的部分特征也可以由上行信道测量得到。利用完全互易性或者部分互易性,可以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精度、降低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开销。
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通常使用服务节点(例如基站)指示的预编码,所述预编码是从预定义的码本中选择。这种方法使用宽带预编码且预编码精度较低,尤其是对于上下行信道存在部分互易性的情况,对上行传输的性能提升有限。现有技术对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精度低,无法保证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目标参量并利用目标参量对SRS进行波束赋形,通过发送波束赋形后的SRS向服务节点反映出信道状态信息,供服务节点做出决策和指示,终端结合服务节点反馈的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从而提高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130。
在步骤110中,根据目标参量对探测参考信号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在步骤120中,接收预编码信息。
在步骤130中,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下行信道信息获取目标参量,目标参量反映了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利用目标参量对SRS进行波束赋形,波束赋形的过程使得SRS携带了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服务节点通过接收经过波束赋形后的SRS,可以获知上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据此做出决策并向终端反馈预编码信息,从而指示UE利用相应的资源和端口发送上行传输信号,保证上行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也节省了信令开销。步骤120中的预编码信息由服务节点通过接收所述SRS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基矢量从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中选择,或者根据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本实施例中,目标参量包括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的第一矩阵(记为W1),下行信道信息可通过服务节点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W1的维度可记为Nr×L1(L1≤Nr)。W1的每一列是一个基矢量,每个基矢量可以是选自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也可以是根据下行信道实时产生的。
在一实施例中,SRS的配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第一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包含的端口数量与所述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第二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的SRS资源的个数与所述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本实施例中,SRS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方式任意之一:
方式一:一个SRS资源集合关联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该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该SRS资源包含L1个端口。
方式二:一个SRS资源集合关联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该SRS资源集合中包含L1个SRS资源,每一个SRS资源包含一个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参量对SRS波束赋形,包括: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一个SRS资源中的每个端口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目标参量的一个列向量;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目标参量的一个列向量。
本实施例中,对于SRS的配置方式一,波束赋形的方式为:SRS资源的第i个端口(i≤L1)的预编码,对应为W1的第i列(第i个基矢量)。
对于SRS的配置方式二,波束赋形的方式为:SRS资源集合中的第i(i≤L1)个SRS资源的预编码,对应为W1矩阵的第i列(第i个基矢量)。
在一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矩阵的列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矩阵(记为W2)的维度为L2×υ,其中,L2≤L1,υ表示上行传输的层数。
在一实施例中,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一个SRS资源包含的端口中选择的目标端口的数量,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一个SRS资源集合中选择的目标SRS资源的数量,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本实施例中,对于SRS的配置方式一:L2表示从一个SRS资源包含的L1个端口中选择L2个目标端口,即隐含指示从W1中的L1个基矢量中选择L2个目标基矢量。
对于SRS配置方式二:L2表示从L1个SRS资源中选择L2个目标SRS资源,即隐含指示从W1中的L1个基矢量选择L2个目标基矢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每个目标基矢量在每一层的加权系数,所述加权系数为复数。
本实施例中,W2具体表示L2个目标基矢量中的每个目标基矢量在υ层上的加权系数,终端在获知服务节点指示出的L2个目标基矢量、上行传输的层数以及加权系数之后,可以确定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从而保证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本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还可以包含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也可以通过W2的列数υ隐含指示;预编码信息还可以包含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也可以根据预设规则隐含指示,例如,W2的行数L2已经隐含指示出目标基矢量的个数,终端可以根据预设规则确定如何从W1的L1个基矢量中选择出L2个目标基矢量用于传输上行传输信号,例如可以是选择对应的信道质量最好的L2个目标基矢量,或者信道状态信息符合传输要求的L2个目标基矢量等;预编码信息还可以包含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这种情况下,W2中的加权系数量化之后再通过信令发送至终端,加权系数的量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直接量化,对于W2中的每一个加权系数,采用A比特量化加权系数的幅度,采用B比特量化加权系数的相位。
方式二:将W2归一化后再进行量化,即选择一个加权系数作为参考系数,参考系数的默认幅度为1、相位为0,并用C比特指示出该参考系数在W2中的位置,对于其他各个加权系数,采用A比特量化加权系数的幅度,采用B比特量化加权系数的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加权系数中的参考系数在第二矩阵中的位置、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信息的位宽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第一矩阵的列数;目标基矢量的数量;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
本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的位宽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以下参数至少之一确定:W1的列数L1、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数量L2、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记为RImax)、幅度量化精度(记为A)以及相位量化精度(记为B)。其中,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大于或等于服务节点指示出的用于上行传输的层数,即RImax≥υ,幅度量化精度可以通过用于量化幅度的比特数量A表征,相位量化精度可以通过用于量化相位的比特数量B表征。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的位宽包含0比特,或者对所述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取对数的比特。
本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层数υ的指示信息的位宽可以为0比特,即,上行传输的层数由W2(的行数)隐含指示;也可以为log2(RImax)比特,每个比特用于表示每一层是否被选中用于传输上行传输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与以下至少之一存在关联关系: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
本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层数υ和幅度量化精度A可以存在关联关系,例如,在上行传输的层数较小的情况下,幅度量化精度较高,即用于量化幅度的比特数量A更多。上行传输的层数υ也可以和相位量化精度B存在关联关系,例如,在上行传输的层数较小的情况下,相位量化精度较高,即用于量化相位的比特数量B更多。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的位宽包括以下之一:对第一参量取对数的比特,其中,第一参量为从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中选择目标基矢量的最大可能组合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个数的比特。
本实施例中,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的位宽可以为比特,其中,/>表示从W1的L1个基矢量中选择出L2个目标基矢量的最大可能组合数;也可以为L2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表示每个基矢量是否被选择成为目标基矢量。如果L1=L2,即所有的基矢量都被选为目标基矢量,则可以不指示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根据幅度量化精度确定;所述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根据相位量化精度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的位宽可以为(A+B)·L2·RImax个比特,或者为log2(L2·RImax)+(L2·RImax-1)·(A+B)个比特;其中,A为幅度量化精度,B为相位量化精度,L2为目标基矢量的个数,RImax为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第二矩阵的乘积,其中,第三矩阵由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上行传输信号每层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一列。
本实施例中,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W=W3×W2,其中,W3为终端根据服务节点指示的L2个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从W1矩阵中选择出的对应的L2个目标基矢量组成的矩阵,W3的维度为υ×L2。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基于W的第j列确定。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上行传输信号的实现示意图。如图2所示,发送上行传输信息号的实现过程具体包括:
1.终端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W1,W1中包含L1个基矢量;
2.终端根据W1对SRS进行波束赋形,并将波束赋形后的SRS发送至服务节点;
3.服务节点接收波束赋形后的SRS,经过处理后确定W2
4.服务节点将预编码信息(包含W2)发送至终端;
5.终端根据W3和W2,对上行传输信道进行预编码,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为W=W3×W2,其中,W3由终端根据W1和服务节点的预编码信息确定。
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方法,终端根据目标参量并利用目标参量对SRS进行波束赋形,通过发送波束赋形后的SRS向服务节点反映出信道状态信息,供服务节点做出决策和指示,终端结合服务节点反馈的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从而提高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用于指示上行传输的信令开销,服务节点无需单独指示层、端口或者从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提高上行传输的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服务节点。服务节点根据终端发送的经过波束赋形的SRS,据此作出决策并向终端反馈预编码信息,指示终端上传上行传输信号,提高预编码的精度和上行传输的可靠性。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230。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步骤210中,接收SRS,所述SRS。
在步骤220中,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
在步骤230中,接收上行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接收的SRS由终端根据目标参量波束赋形,上行传输信号由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
在一实施例中,SRS的配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第一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包含的端口数量与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第二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的SRS资源的个数与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本实施例中,SRS的配置可以使用以下方式任意之一:
方式一:一个SRS资源集合关联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该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该SRS资源包含L1个端口。
方式二:一个SRS资源集合关联一个下行参考信号,该SRS资源集合中包含L1个SRS资源,每一个SRS资源包含一个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基矢量从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中选择,或者根据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本实施例中,目标参量包括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的第一矩阵(即为W1),下行信道信息可通过服务节点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获得。W1的维度可记为Nr×L1(L1≤Nr)。W1的每一列是一个基矢量,每个基矢量可以是选自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也可以是根据下行信道实时产生的。
在一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矩阵(记为W2)的维度为L2×υ,其中,L2≤L1,υ表示上行传输的层数。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从SRS资源包含的端口中选择目标端口,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从SRS资源集合中选择的目标SRS资源,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本实施例中,根据SRS的配置类型选择目标基矢量,具体包括:
对于SRS的配置方式一:从一个SRS资源包含的L1个端口中选择L2个目标端口,即隐含指示从W1中的L1个基矢量中选择L2个目标基矢量。
对于SRS配置方式二:从L1个SRS资源中选择L2个目标SRS资源,即隐含指示从W1中的L1个基矢量选择L2个目标基矢量。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矩阵包含每个目标基矢量在每一层的加权系数,加权系数为复数。
本实施例中,W2具体表示L2个目标基矢量中的每个目标基矢量在υ层上的加权系数,终端在获知服务节点指示出的L2个目标基矢量、上行传输的层数以及加权系数之后,可以确定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从而保证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加权系数中的参考系数在第二矩阵中的位置、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预编码信息的位宽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矩阵的列数;
目标基矢量的数量;
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
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
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的位宽包含0比特,或者对所述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取对数的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的位宽包括以下之一:
对第一参量取对数的比特,其中,所述第一参量为从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中选择目标基矢量的最大可能组合数;
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个数的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根据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根据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归一化所述第二矩阵。
本实施例中,W2中的加权系数量化之后再通过信令发送至终端,加权系数的量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方式一:直接量化,对于W2中的每一个加权系数,采用A比特量化幅度,A即为幅度量化精度,采用B比特量化相位,B即为相位量化精度。
方式二:将W2归一化后再进行量化,即选择一个加权系数作为参考系数,参考系数的默认幅度为1、相位为0,并用C比特指示出该参考系数在W2中的位置,对于其他各个加权系数,采用A比特量化幅度,A即为幅度量化精度,采用B比特量化相位,B即为相位量化精度。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接收到的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W=W3×W2,其中,W3为终端根据服务节点指示的L2个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从W1矩阵中选择出的对应的L2个目标基矢量组成的矩阵,W3的维度为υ×L2。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中,第j层的预编码基于W的第j列确定。
本实施例的信号接收方法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传输装置包括:波束赋形模块310、预编码信息接收模块320和上行传输模块330。
波束赋形模块310,设置为根据目标参量对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预编码信息接收模块320,设置为接收预编码信息;
上行传输模块330,设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发送装置,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目标参量并利用目标参量对SRS进行波束赋形,通过发送波束赋形后的SRS向服务节点反映出信道状态信息,供服务节点做出决策和指示,终端结合服务节点反馈的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从而提高上行传输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
所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
所述基矢量从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中选择,或者根据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SRS的配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包含的端口数量与所述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所述第二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的SRS资源的个数与所述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波束赋形模块310,具体设置为: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一个SRS资源中的每个端口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目标参量的一个列向量;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目标参量的一个列向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数;
所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一个SRS资源包含的端口中选择的目标端口的数量,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一个SRS资源集合中选择的目标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每个目标基矢量在每一层的加权系数,所述加权系数为复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信息的位宽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矩阵的列数;
目标基矢量的数量;
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
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
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的位宽包含0比特,或者对所述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取对数的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的位宽包括以下之一:
对第一参量取对数的比特,其中,所述第一参量为从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中选择目标基矢量的最大可能组合数;
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个数的比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加权系数中的参考系数在所述第二矩阵中的位置、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根据幅度量化精度确定;
所述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根据相位量化精度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第二矩阵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三矩阵由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
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每层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一列。
本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信号接收模块410、预编码信息发送模块420和上行接收模块430。
信号接收模块410,设置为接收SRS;
预编码信息发送模块420,设置为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
上行接收模块430,设置为接收上行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的信号发送装置,通过根据终端发送的经过波束赋形的SRS,据此作出决策并向终端反馈预编码信息,指示终端上传上行传输信号,提高预编码的精度和上行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SRS的配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包含的端口数量与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所述第二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的SRS资源的个数与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
所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
所述基矢量从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中选择,或者根据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
所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端口选择模块,设置为在所述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从所述SRS资源包含的端口中选择目标端口,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资源选择模块,设置为在所述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从所述SRS资源集合中选择的目标SRS资源,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每个目标基矢量在每一层的加权系数,所述加权系数为复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所述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加权系数中的参考系数在所述第二矩阵中的位置、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幅度量化模块,设置为根据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
相位量化模块,设置为根据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归一化模块,设置为归一化所述第二矩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第二矩阵的乘积,其中,所述第三矩阵由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
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每层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一列。
本实施例提出的信号接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信号接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信号接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上行传输方法可以由传输装置执行,该传输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终端中。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该终端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该终端中的存储装置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上行传输装置中的模块,包括:波束赋形模块310、预编码信息接收模块320和上行传输模块33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上行传输方法。
存储装置5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参量、预编码信息等)。此外,存储装置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终端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根据目标参量对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接收预编码信息;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节点。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可以由传输装置执行,该传输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服务节点中。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包括: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该服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7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7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
该服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5所示的信号接收装置中的模块,包括:信号接收模块410、预编码信息发送模块420和上行接收模块430)。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号接收方法。
存储装置6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参量、预编码信息等)。此外,存储装置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服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接收SRS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接收上行传输信号。
本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信号接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信号接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或信号接收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4)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参量对探测参考信号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接收预编码信息,所述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其中,所述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所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所述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数,所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所述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乘积,所述第三矩阵由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矢量从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中选择,或者根据所述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RS的配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包含的端口数量与所述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所述第二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的SRS资源的个数与所述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参量对SRS波束赋形,包括: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一个SRS资源中的每个端口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目标参量的一个列向量;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目标参量的一个列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所述第一类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一个SRS资源包含的端口中选择的目标端口的数量,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在SRS的配置类型为所述第二类型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一个SRS资源集合中选择的目标SRS资源的数量,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每个目标基矢量在每一层的加权系数,所述加权系数为复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信息的位宽根据以下至少之一确定:
第一矩阵的列数;
目标基矢量的数量;
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
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
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的位宽包含0比特,或者对所述上行传输允许的最大层数取对数的比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的位宽包括以下之一:
对第一参量取对数的比特,其中,所述第一参量为从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中选择目标基矢量的最大可能组合数;
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个数的比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加权系数中的参考系数在所述第二矩阵中的位置、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根据幅度量化精度确定;
所述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根据相位量化精度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5-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传输信号每层的预编码对应于所述预编码矩阵的一列。
13.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SRS,其中,所述SRS由终端根据目标参量波束赋形;
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所述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传输信息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所述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矩阵的行数,所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所述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乘积,所述第三矩阵由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所述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所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RS的配置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
所述第一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一个SRS资源,一个SRS资源中包含的端口数量与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所述第二类型包括:一个SRS资源集合对应于一个下行参考信号,一个SRS资源集合中的每个SRS资源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一个SRS资源集合中包含的SRS资源的个数与目标参量的列数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矢量从预定义的矢量空间中选择,或者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一类型的情况下,从所述SRS资源包含的端口中选择目标端口,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在所述SRS的配置类型为第二类型的情况下,从所述SRS资源集合中选择的目标SRS资源,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等于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的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包含每个目标基矢量在每一层的加权系数,所述加权系数为复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
加权系数中的参考系数在所述第二矩阵中的位置、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根据加权系数的幅度量化精度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加权系数的量化幅度;
根据加权系数的相位量化精度对所述加权系数进行量化,得到加权系数的量化相位;归一化所述第二矩阵。
20.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束赋形模块,设置为根据目标参量对SRS波束赋形,所述目标参量根据下行信道信息确定;
预编码信息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预编码信息,所述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上行传输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上行传输信号,其中,所述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所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所述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数,所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所述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乘积,所述第三矩阵由从所述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
21.一种信号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SRS,其中,所述SRS由终端根据目标参量波束赋形;
预编码信息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SRS发送预编码信息,所述预编码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上行传输的层数的指示信息、目标基矢量的选择信息、第二矩阵的量化信息;
上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上行传输信号,其中,所述上行传输信息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目标参量和所述预编码信息发送,所述预编码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矩阵,所述第二矩阵的行数小于或等于第一矩阵的行数,所述第二矩阵的列数与上行传输的层数相等;所述上行传输信号的预编码矩阵为第三矩阵与所述第二矩阵的乘积,所述第三矩阵由从第一矩阵的列矢量中选择的目标基矢量组成,所述目标参量包括第一矩阵,所述第一矩阵的行数大于或等于列数,所述第一矩阵的列向量为基矢量。
2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23.一种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1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3-19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接收方法。
CN201911367563.3A 2019-12-26 2019-12-26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Active CN111130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7563.3A CN111130607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KR1020227013501A KR20220068248A (ko) 2019-12-26 2020-12-24 업링크 전송, 신호 수신 방법, 장치, 단말기, 서비스 노드 및 매체
US17/777,264 US12040863B2 (en) 2019-12-26 2020-12-24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service node, and medium
PCT/CN2020/138886 WO2021129716A1 (zh) 2019-12-26 2020-12-24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EP20907191.9A EP4084353A4 (en) 2019-12-26 2020-12-24 UPLINK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ERMINAL, SERVING NODE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7563.3A CN111130607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0607A CN111130607A (zh) 2020-05-08
CN111130607B true CN111130607B (zh) 2024-01-23

Family

ID=70503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7563.3A Active CN111130607B (zh) 2019-12-26 2019-12-26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2040863B2 (zh)
EP (1) EP4084353A4 (zh)
KR (1) KR20220068248A (zh)
CN (1) CN111130607B (zh)
WO (1) WO2021129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607B (zh) 2019-12-26 2024-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N113872650B (zh) * 2021-09-28 2022-11-29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7498901A (zh) * 2022-07-22 2024-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5401A (zh) * 2013-09-18 2013-12-25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波束赋形方法与装置
CN103905104A (zh) * 2012-12-28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探测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终端及基站
WO2018230975A1 (ko) * 2017-06-14 2018-12-2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029697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TRANSMISSION RANK AND PRECODER IN A TRANSMISSION BASED ON A UPLINK CODE BOOK
CN109565311A (zh) * 2016-09-26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9792285A (zh) * 2016-08-10 2019-05-21 Idac控股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ul)信道相互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过程
CN110149129A (zh) * 2018-02-11 2019-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1457B2 (en) * 2010-08-12 2015-09-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885569B2 (en) 2011-12-19 2014-11-11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Beamforming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17204436A1 (ko) * 2016-05-26 2017-11-3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분산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1130607B (zh) 2019-12-26 2024-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5104A (zh) * 2012-12-28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探测参考信号的多天线发送方法及终端及基站
CN103475401A (zh) * 2013-09-18 2013-12-25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波束赋形方法与装置
CN109792285A (zh) * 2016-08-10 2019-05-21 Idac控股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ul)信道相互性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过程
CN109565311A (zh) * 2016-09-26 2019-04-0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发送/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230975A1 (ko) * 2017-06-14 2018-12-2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9029697A1 (en) * 2017-08-11 2019-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TRANSMISSION RANK AND PRECODER IN A TRANSMISSION BASED ON A UPLINK CODE BOOK
CN110149129A (zh) * 2018-02-11 2019-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416863A1 (en) 2022-12-29
WO2021129716A1 (zh) 2021-07-01
CN111130607A (zh) 2020-05-08
EP4084353A1 (en) 2022-11-02
KR20220068248A (ko) 2022-05-25
US12040863B2 (en) 2024-07-16
EP4084353A4 (en)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1847B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130607B (zh)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KR102247005B1 (ko) 더 최적화된 오버헤드를 갖는 멀티-빔 코드북들
US10742272B2 (en)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JP7142031B2 (ja) アップリンク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EP3094010B1 (en) Coordinated beam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partial interference alignment
WO2017194007A1 (zh) 一种二级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WO2018171604A1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133855B2 (en) Uplink beam management
JP6556244B2 (ja) コードブック確定方法及び装置
JP2011512752A (ja) キャリア対生起干渉(causedinterference)に基づく分散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19061260A1 (zh) 一种测量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9780852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gram
US11595090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coder in multi user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83835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186537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7114513A1 (zh) 一种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3169775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83412A1 (zh) 一种csi-rs增强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650303B1 (ko) 송신 채널 상태 전송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송신 채널 상태 수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그리고 저장 매체
CN114598365B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7136696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4071557A (zh) 动态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4174618A1 (zh) 信道参数的接收方法、反馈方法、设备和介质
WO2024001927A1 (zh) 预编码配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