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49129A -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49129A
CN110149129A CN201810142194.7A CN201810142194A CN110149129A CN 110149129 A CN110149129 A CN 110149129A CN 201810142194 A CN201810142194 A CN 201810142194A CN 110149129 A CN110149129 A CN 110149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shaping
csi
shaping weight
weight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2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49129B (zh
Inventor
艾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1421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4912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4416 priority patent/WO20191543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149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49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49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包括:根据UE的信道信息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向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接收UE根据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及设备。

Description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多天线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重大突破,也被称为多入多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同时在不增加系统整机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MIMO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多天线收发,MIMO技术主要分为分集技术和复用技术:分集技术是利用信号的多个副本经历不同的衰落到达接收端,所有副本同时处于深衰落的概率很低,从而能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复用技术是利用信道的自由度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从而增加信道容量,提高系统性能,复用可技术又可分为单用户多入多出(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SU-MIMO)技术和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技术,SU-MIMO指单用户传输多流数据,而MU-MIMO指不同的用户之间采用多天线技术同时传输多流信号;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预编码技术,预编码技术包括闭环预编码和开环预编码技术:闭环预编码技术需要发送端、接收端事先约定好码本,然后发送端发送测量信号,接收端反馈给发送端相应的索引;而开环预编码技术则不需要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发送端利用信道的特性,对数据流进行预编码权值构造。
现有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大部分天线配置为:上行单天线发送和下行两天线接收,即上下行配置的天线数不均衡,导致无法很好的实现SU-MIMO和MU-MIMO联合传输方案;具体的,若采用闭环预编码技术,由于基站事先无法预知UE的信道状态,一般只能采用广播加权导频信号,然后UE基于导频挑选一个相应的码本反馈给基站,基站基于此码本做数据业务的加权,但这导致了多UE之间无法共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即无法采用空分策略;若采用开环预编码方案,则因为基站只能获取到UE主集天线(用于上行发送的天线端口)的信道状态,从而导致每个UE只能做单流赋型,从而无法实现SU-MIMO;因此,现有的方案无法实现SU-MIMO及MU-MIMO联合传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实现SU-MIMO及MU-MIMO联合传输,具有赋型增益效果,提升系统容量及频谱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根据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包括: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包括:
根据所述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所述UE的导向矢量;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导向矢量,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PDSCH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M为阵列天线数,所述表示维度为的列向量,所述PMIi表示第i流反馈的PMI列向量,所述kron表示列向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所述.*表示矩阵中元素的相乘符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接口,总线,存储器,与处理器,所述接口、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相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所述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根据UE的信道信息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向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第二CSI-RS是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接收UE根据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根据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相对于宽波束广播加权的闭环反馈方案,本方案结合了开环预编码技术和闭环预编码技术,采用本方案窄波束的赋型权值,会有赋型增益效果,提升了单用户的容量,使用户感知更优,能够实现在SU-MIMO的基础上,同时实现MU-MIMO,即SU-MIMO和MU-MIMO联合传输,频谱利用率更高,系统容量成N倍增加,N为空分UE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实施例二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上,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根据UE的信道信息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装置利用与UE之间的上下行互易原理,基于上行测量信号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如果有多个UE则构造出一组波束赋型权值,每个UE对应该波束组中的一个波束,对每个UE来说,天然的与其中一个波束相匹配,只收到自身波束传播过来的功率,不受其他波束功率的影响。
步骤102、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装置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如果有多个UE,则装置根据各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对向各自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各自UE对应的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步骤103、向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第二CSI-RS是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装置先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第二CSI-RS,再向UE发送该第二CSI-RS,即,向UE发送的第二CSI-RS是装置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调整后得到的新的CSI-RS;如果有多个UE,则装置根据先各自UE对应的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各自UE对应的第二CSI-RS,再向各自UE发送得到的第二CSI-RS。
步骤104、接收UE根据第二CSI-RS反馈的PMI。
装置接收UE反馈的PMI,其中UE是根据第二CSI-RS反馈PMI的;如果有多个UE,则装置接收各自UE反馈的PMI,得到各自UE对应的PMI。
步骤105、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装置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如果有多个UE,则装置根据各自UE的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各自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通过根据UE的信道信息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向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第二CSI-RS是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接收UE根据第二CSI-RS反馈的PMI;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相对于宽波束广播加权的闭环反馈方案,本方案结合了开环预编码技术和闭环预编码技术,采用本方案窄波束的赋型权值,会有赋型增益效果,提升了单用户的容量,使用户感知更优,能够实现在SU-MIMO的基础上,同时实现MU-MIMO,即SU-MIMO和MU-MIMO联合传输,频谱利用率更高,系统容量成N倍增加,N为空分UE数。
为了更加体现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举例说明。
图2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实施例二的原理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为基站,基站采用阵列天线数为M,基站与UE之间的上行参考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下行参考信号为CSI-RS,下行业务数据的信道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CSI-RS的端口(Port)数为2(其他端口数同样适用本发明)来举例说明;如图2、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UE发送的SRS。
基站接收每个UE主集发送的SRS。
步骤202、根据SRS得到UE的信道信息。
基站根据SRS估计出每个UE的信道信息;在得到信道信息之后,执行步骤203或步骤2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两种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案,目的是结合上行的信道测量,给每个UE构造一个具有指向性的窄波束,其他窄波束构造方法同样适用,其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采用多波束,天然将多个UE分割开;其二是相对于宽波束会有赋型增益。
另外,基站利用上下行互易原理,基于上行测量信号得到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每个UE对应该波束组中的一个波束,对每个UE来说,天然的与其中一个波束相匹配,只收到自身波束传播过来的功率,不受其他波束功率的影响。
步骤203、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基站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之后执行步骤205;其中,w为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H为每个UE的信道信息。
步骤204、根据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UE的导向矢量,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基站先根据每个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每个UE的导向矢量,再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之后执行步骤205;其中,w为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h为每个UE的导向矢量,H为每个UE的信道信息。
步骤205、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基站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每个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例如,假设CSI-RS的端口(Port)映射分别为端口(Port)15映射到M/2个奇数编号天线,端口(Port)16映射到M/2个偶数编号天线,则取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的奇数维对端口(Port)加权,取每个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的偶数维对端口(Port)16加权,最终得到针对每个UE的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步骤206、向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第二CSI-RS是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基站向每个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针对每个UE,第二CSI-RS是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例如,将所有加权后的第一CSI-RS按奇偶分别映射到M个物理天线上,且所有UE在各个天线上累加映射,即得到第二CSI-RS,接着基站向所有UE发送第二CSI-RS。
步骤207、接收UE根据第二CSI-RS反馈的PMI。
基站接收每个UE反馈的PMI,其中每个UE是根据各自UE对应的第二CSI-RS向基站反馈各自的PMI。
步骤208、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基站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每个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wPDSCH为每个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M为阵列天线数,表示维度为的列向量,PMIi表示第i流反馈的PMI列向量,kron表示列向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表示矩阵中元素的相乘符号。
步骤209、将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将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基站将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将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例如,基站将每个UE的下行PDSCH用相应的波束赋型权值与预编码加权,然后映射到天线上,映射方式为所有UE的已预编码的数据累加然后映射到M个天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通过接收UE发送的SRS;根据SRS得到UE的信道信息;根据UE的信道信息得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根据波束赋型权值对向UE发送的第一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向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第二CSI-RS是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接收UE根据第二CSI-RS反馈的PMI;根据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PMI,确定出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将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将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相对于宽波束广播加权的闭环反馈方案,本方案结合了开环预编码技术和闭环预编码技术,采用本方案窄波束的赋型权值,会有赋型增益效果,提升了单用户的容量,使用户感知更优,能够实现在SU-MIMO的基础上,同时实现MU-MIMO,即SU-MIMO和MU-MIMO联合传输,频谱利用率更高,系统容量成N倍增加,N为空分UE数。
图4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04,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41,用于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第二处理模块42,用于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发送模块43,用于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模块44,用于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第三处理模块45,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模块44,还用于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1,还用于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处理模块46,用于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1,具体用于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4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所述UE的导向矢量;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导向矢量,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处理模块45,具体用于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PDSCH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M为阵列天线数,所述表示维度为的列向量,所述PMIi表示第i流反馈的PMI列向量,所述kron表示列向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所述.*表示矩阵中元素的相乘符号。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05包括:接口51,总线52,存储器53,与处理器54,所述接口51、存储器53与处理器54通过所述总线52相连接,所述存储器53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54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54还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54还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54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54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所述UE的导向矢量;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导向矢量,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54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具体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PDSCH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M为阵列天线数,所述表示维度为的列向量,所述PMIi表示第i流反馈的PMI列向量,所述kron表示列向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所述.*表示矩阵中元素的相乘符号。
如图5所示,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05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52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5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52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52。
其中,接口51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存储器5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53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53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05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05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中。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54中,或者由处理器54实现;处理器54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54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54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54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53,处理器54读取存储器53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05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本实施例的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进一步的,所述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程序还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程序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程序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所述UE的导向矢量;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导向矢量,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程序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PDSCH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M为阵列天线数,所述表示维度为的列向量,所述PMIi表示第i流反馈的PMI列向量,所述kron表示列向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所述.*表示矩阵中元素的相乘符号。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包括: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包括:
根据所述UE的信道信息计算出所述UE的导向矢量;
根据公式w=hH(hhH)-1计算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为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h为所述UE的导向矢量,所述H为所述UE的信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其中,所述wPDSCH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所述M为阵列天线数,所述表示维度为的列向量,所述PMIi表示第i流反馈的PMI列向量,所述kron表示列向量的克罗内克Kronecker积,所述.*表示矩阵中元素的相乘符号。
7.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8.一种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接口,总线,存储器,与处理器,所述接口、存储器与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相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用户设备UE的信道信息得到所述UE对应的波束赋型权值;
根据所述波束赋型权值对向所述UE发送的第一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SI-RS加权,得到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
向所述UE发送第二CSI-RS;其中,所述第二CSI-RS是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得到的;
接收所述UE根据所述第二CSI-RS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标PMI;
根据所述第一CSI-RS的波束赋型权值与所述PMI确定出所述UE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所述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UE的信道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运行所述可执行程序实现如下步骤:
将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用权值预编码加权,得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
将所述处理后的下行业务数据的波束赋型权值映射到天线上。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0142194.7A 2018-02-11 2018-02-11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0149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194.7A CN110149129B (zh) 2018-02-11 2018-02-11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19/074416 WO2019154326A1 (zh) 2018-02-11 2019-02-01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42194.7A CN110149129B (zh) 2018-02-11 2018-02-11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49129A true CN110149129A (zh) 2019-08-20
CN110149129B CN110149129B (zh) 2022-02-01

Family

ID=67548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2194.7A Active CN110149129B (zh) 2018-02-11 2018-02-11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49129B (zh)
WO (1) WO201915432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0607A (zh) * 2019-12-26 2020-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N112491450A (zh) * 2019-09-12 2021-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41756A (zh) * 2020-12-04 2021-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型的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01447A1 (en) * 2012-05-08 2013-11-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Feedback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517288A (zh) * 2012-06-21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685620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测量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07294582A (zh) * 2016-03-31 2017-10-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获取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5401B (zh) * 2013-09-18 2017-02-0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波束赋形方法与装置
CN103701512B (zh) * 2013-12-16 2017-01-25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行波束赋形权向量的方法及装置
US20170005712A1 (en) * 2014-01-22 2017-01-05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CN108243627B (zh) * 2015-04-24 2022-08-02 云雀无线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多天线mu-mimo系统的控制信道设计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01447A1 (en) * 2012-05-08 2013-11-1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Feedback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517288A (zh) * 2012-06-21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685620A (zh) * 2015-11-06 2017-05-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测量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解析方法及装置
CN107294582A (zh) * 2016-03-31 2017-10-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获取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1450A (zh) * 2019-09-12 2021-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130607A (zh) * 2019-12-26 2020-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N111130607B (zh) * 2019-12-26 2024-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信号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N113541756A (zh) * 2020-12-04 2021-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型的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1756B (zh) * 2020-12-04 2022-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波束赋型的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54326A1 (zh) 2019-08-15
CN110149129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633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beamformed reference signal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130537B2 (ja) 専用基準信号モードに基づいてリソースブロック構造を送信し、復号するmimo無線通信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TWI580210B (zh) Method, system and equipment for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CN102239646B (zh) 用于多小区合作通信的包含基站和终端的通信系统
CN106209195B (zh)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8031090B2 (en) Codebook for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codebook
CN105245310B (zh) 一种下行导频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160952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292943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反馈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783047B (zh) 反馈双极化天线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88323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JP2013179624A (ja) 多重偏波多重入出力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端末機とその動作方法、及び基地局とその動作方法
CN110149129A (zh)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515725B (zh) 导频发送方法、信道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发送端及接收端
TW200947913A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beamforming based on carrier-to-caused interference
CN105530037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获取方法及装置
TWI622276B (zh)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KR20100035086A (ko) 네트워크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코드북 설계 방법 및 상기 코드북의 사용 방법
JP2013534771A (ja)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行列を決定する方法ならびに対応する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6888062A (zh)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350957A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7529691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54824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6982088A (zh)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CN108370265A (zh) 一种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