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1450A -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1450A
CN112491450A CN201910866739.3A CN201910866739A CN112491450A CN 112491450 A CN112491450 A CN 112491450A CN 201910866739 A CN201910866739 A CN 201910866739A CN 112491450 A CN112491450 A CN 112491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quality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shaped
sh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67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振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8667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1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1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1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04B7/043Power distribution using best eigenmode, e.g. beam forming or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并基于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其中,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在某些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基于正向赋型进行传输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多天线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赋型算法和方案被提出。多天线给了基站更多增加传输性能,提高了终端侧接收信噪比的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对终端侧移动跟踪的复杂度。
基于赋型进行传输时,增加了对目标用户的发送增益,同时减少了对其他用户的发送干扰,提升了通信质量。
但是,相关技术中,通信设备(例如基站、终端)基于相关数据确定赋型时,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相关数据错误、相关数据不全面、通信环境发生变化等情况下,通信设备出现误判,导致通信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信设备基于赋型进行传输时,通信质量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赋型优化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所述正向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所述正向赋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赋型反馈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所述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
基于所述测量结果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上述赋型优化的步骤;和/或,以实现如上述赋型反馈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赋型优化方法的步骤,和/或,上述赋型反馈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并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后基于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其中,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在某些实施过程中,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并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对正向赋型进行优化,从而可以提高了基于正向赋型进行传输的通信质量。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赋型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正向赋型进行传输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正向赋型确定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赋型反馈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对测量信号进行测量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对正向赋型进行评估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赋型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赋型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赋型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相关技术中,通信装置基于相关数据确定赋型时,由于相关数据错误、相关数据不全面、通信环境发生变化等情况,通信装置出现误判,导致确定出的赋型与实际通信环境的匹配度降低,基于赋型进行传输时,通信质量较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赋型优化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参见图1所示,赋型优化方法包括:
S101、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此时,正向即下行方向;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终端,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此时,正向即上行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中,赋型可以是预置波束赋型、预置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赋型、基于信道估计确定的赋型等中的至少一种。对于预置波束赋型,即通信装置中预先设置了几个不同的波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预置波束作为赋型;对于预置PMI赋型,即通信装置中预先设置了几个不同的PMI,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预置PMI作为赋型;对于信道估计确定的赋型,即通信装置根据信道估计确定合适的天线参数的权值作为赋型,确定的天线参数可以是波束、PMI等天线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之前,为了提升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进行传输的通信质量,参见下图2所示,还包括:
S201、第一通信装置确定正向赋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选择算法确定正向赋型。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正向信道测量确定正向赋型,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基于反向信道测量以及正、反向互易性确定正向赋型。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信道测量确定正向赋型时,参见图3所示,包括:
S301、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其中,可以周期性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测量信号包括但不限于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SSB(SS Block,同步信号块)信号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至少两种传输方式分别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
S302、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号反馈信息。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之后,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信号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其中,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可以包括所有测量信号的传输方式中,通信质量最优的传输方式;或者,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可以包括所有测量信号的传输方式中,通信质量最优的传输方式以及该传输方式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包括但不限于对信号的能量、接收功率、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测量。传输方式的通信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信号的能量、接收功率、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然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号反馈信息。
S303、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测量信号反馈信息确定正向赋型。
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后,基于测量信号反馈信息确定正向赋型。其中,第二通信装置也可以基于此次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和之前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反馈信息确定正向赋型。
第一通信装置在基于反向信道测量以及正、反向互易性确定正向赋型时,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从而测量反向信道质量得到反向信道估计,根据反向信道估计以及正、反向互易性确定正向赋型。应当理解的是,反向为第二通信装置向第一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
S202、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
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以使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传输的数据后,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即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的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得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并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道训练信号,此时,第二通信装置对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发送的信道训练信号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信道训信号包括但不限于CSIRS、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时,可以测量信号的能量、接收功率、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测量其他可以表征通信质量的参数。
其中,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可以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测量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也就是说第二通信装置可以直接将测量得到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或者,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可以包括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不同的通信质量数据将通信质量划分为了至少两个等级,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确定其通信质量等级,并将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的通信质量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信噪比,在信噪比属于[0,1]时,对应第一通信质量等级,在信噪比属于(1,10]时,对应第二通信质量等级,在信噪比属于(10,+∞)时,对应第三通信等级,若赋型的信噪比为5,则其对应第二通信质量等级;或者,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可以包括正向赋型的评估结果或评价等级。其中,评估过程可以包括:将测量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进行比对,其中,比对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计算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最优的通信质量数据的比值。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信噪比,则从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找到最大的信噪比,并计算正向赋型的信噪比与该最大信噪比的比值。
第二种:计算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通信质量数据之和的比值。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误码率,则计算历史正向传输的误码率之和,并计算正向赋型的误码率与误码率之和的比值。
第三种:计算正向赋型的图像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通信质量数据的平均值的比值。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误码率,则计算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误码率的平均值,并计算正向赋型的误码率与误码率平均值的比值。
评估过程也可以是:基于测量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计算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在历史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中的排位,也就是说,对历史正向传输,会根据其通信质量进行排位,并根据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确定其在历史正向传输中的排位。
正向赋型的评价等级基于正向赋型的评估结果,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不同评估结果,划分为了至少两个评价等级,基于目标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其对应的评价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在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之前,还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其中,时间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时间段,然后,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
S102、第一通信装置基于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后,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在接收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后,还可以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选择算法(即优化选择正向赋型的算法),和/或,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链路自适应算法(即优化选择正向链路的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优化方法,通过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并基于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所述正向赋型,其中,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在某些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基于正向赋型进行传输的通信质量。
实施例二
相关技术中,通信装置基于相关数据确定赋型时,由于相关数据错误、相关数据不全面、通信环境发生变化等情况,通信装置出现误判,导致确定出的赋型与实际通信环境的匹配度降低,基于赋型进行传输时,通信质量较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赋型反馈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参见图4所示,赋型反馈方法包括:
S401、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然后,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此时,正向即下行方向;第一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终端,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此时,正向即上行方向。其中,赋型可以是预置波束赋型、预置PMI赋型、基于信道估计确定的赋型等中的至少一种。对于预置波束赋型,即通信装置中预先设置了几个不同的波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波束作为赋型;对于预置PMI赋型,即通信装置中预先设置了几个不同的PMI,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PMI作为赋型;对于信道估计确定的赋型,即通信装置根据信道估计确定合适的天线参数的权值作为赋型,确定的天线参数可以是波束、PMI等天线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时,可以测量信号的能量、接收功率、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测量其他可以表征通信质量的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信道训练信号,此时,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包括第二通信装置对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发送的信道训练信号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信道训信号包括但不限于CSIRS、DMRS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之前,还可以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时间指示信息,其中,时间指示信息包括目标时间段。然后,第二通信装置在目标时间段内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得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由于目标时间段内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因此,第二通信装置在目标时间段内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即为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之前,参见图5所示,还包括:
S501、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号。
其中,测量信号包括但不限于SRS、CSIRS、SSB信号等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周期性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至少两种传输方式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
S502、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信号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测量信号对正向传输的信号能量、接收功率、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对测量信号的通信质量信息进行测量后,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测量信号反馈信息,以使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信号反馈信息的通信质量信息选择正向赋型。其中,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可以包括所有测量信号的传输方式中,通信质量最优的传输方式;或者,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可以包括所有测量信号的传输方式中,通信质量最优的传输方式以及该传输方式的通信质量数据。传输方式的通信质量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信号的能量、接收功率、信噪比等参数中的至少一种
S402、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后,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显示信令指示或隐式信令指示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其中,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时,可以直接将测量得到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即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包括测量得到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或者,基于测量得到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确定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将通信质量等级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通信质量数据将通信质量划分为了至少两个等级,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确定其对应的通信质量等级,将包括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的通信质量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
参见图6所示,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也可以包括:
S601、第二通信装置基于测量得到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对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
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在测量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之前,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会存在数据传输,在一些情况下,第二通信装置会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得到通信质量数据并进行保存(例如,基于测量信号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此时,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
其中,评估过程可以包括:将测量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进行比对,其中,比对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种:计算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最优的通信质量数据的比值。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信噪比,则从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找到最大的信噪比,并计算正向赋型的信噪比与该最大信噪比的比值。
第二种:计算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通信质量数据之和的比值。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误码率,则计算历史正向传输的误码率之和,并计算正向赋型的误码率与误码率之和的比值。
第三种:计算正向赋型的图像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通信质量数据的平均值的比值。例如,假设通信质量数据为误码率,则计算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误码率的平均值,并计算正向赋型的误码率与误码率平均值的比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评估过程也可以是:基于测量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计算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在历史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中的排位。也就是说,对历史正向传输,会根据其通信质量进行排位,并根据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确定其在历史正向传输中的排位。
S602、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评估结果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第二通信装置基于评估结果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时,可以直接将评估结果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即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包括该正向赋型的评估结果。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正向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正向赋型的评价等级,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评价等级,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不同评估结果,划分为了至少两个评价等级,基于目标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其对应的评价等级,例如,假设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RSRP和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RSRP的比值将评估结果划分为2个评价等级,其中,等级1为比值小于1,等级2为比值大于等于1,若计算出的预置波束赋型的RSRP和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RSRP的比值为5,则该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价等级为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反馈方法,通过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并基于测量结果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以使第一通信装置基于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其中,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在某些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基于正向赋型进行传输的通信质量。
实施例三: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结合更加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通信装置为基站,第二通信装置为终端,正向即下行方向,反向即上行方向,赋型为预置波束赋型,参见图7所示,赋型优化方法包括:
S701、基站基于预置波束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中包括至少两种预置波束,基站通过所有预置波束分别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其中,测量信号可以是CSIRS。
其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
S702、终端基于测量信号对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信号后,基于测量信号对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测量的参数包括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SINR(Signal and Interference to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S703、终端向基站发送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
终端对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后,从中确定天线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并将该预置波束发送给基站。
终端向基站发送天线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时,还可以将该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参数一起发送给基站。
S704、基站基于终端发送的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确定预置波束赋型。
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后,基于此次接收到的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和之前接收到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从所有预置波束中确定一个预置波束作为预置波束赋型。
S705、基站向终端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预置波束赋型向终端发送信道训练信号。
基站在确定预置波束赋型后,向终端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其中,时间指示信息包括目标时间段,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预置波束赋型向终端发送信道训练信号。其中,信道训练信号可以包括CSIRS。
S706、终端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信道训练信号对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终端在接收到时间指示信息后,从中提取出目标时间段,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对接收到的CSIRS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终端可以对预置波束赋型的RSRP和SINR进行测量。
S707、终端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对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
本发明实施例中,历史测量的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即S702中测量得到的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
对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计算预置波束赋型的RSRP和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RSRP的比值;计算预置波束赋型的SINR和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SINR的比值。这样,若该预置波束赋型下恰好有邻区干扰,则可以识别出来并体现在评价。
S708、终端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价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评估结果划分为多个(例如8个)等级,终端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价等级。例如,假设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RSRP和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RSRP的比值将评估结果划分为3个评价等级,其中,等级1为比值小于1,等级2为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2,等级3为比值大于2,若计算出的预置波束赋型的RSRP和所有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RSRP的比值为1.5,则该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价等级为2。
S709、终端将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价等级发送给基站。
终端确定预置波束赋型的评价等级后,将评价等级发送给基站。
S710、基站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优化预置波束赋型。
S711、基站基于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优化下行赋型选择算法和下行链路自适应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优化方法,通过终端测量全部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并向基站发送最优通信质量的预置波束,基站基于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波束确定预置波束赋型,并基于预置波束赋型向终端发送数据,使得终端对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并且,终端基于之前测量的全部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数据对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并向基站反馈评估结果,从而使得基站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预置波束赋型的优化,以提高基于波束赋型进行通信的通信质量,并且,由终端对预置波束赋型的通信质量和所有预置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做了连接,极大降低了预置波束赋型失败的概率。
实施例四: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结合更加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通信装置为基站,第二通信装置为终端,正向即下行方向,反向即上行方向,赋型为预置PMI赋型,参见图8所示,赋型优化方法包括:
S801、基站基于预置PMI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中包括至少两种预置PMI,基站通过所有预置PMI分别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其中,测量信号可以是CSIRS。
其中,基站可以周期性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
S802、终端基于测量信号对预置波束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信号后,基于测量信号对所有预置PMI的通信质量信息进行测量。其中,测量的参数包括SINR。
S803、终端向基站发送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
终端对所有预置PMI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后,从中确定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并将该预置PMI发送给基站。
终端向基站发送天线质量最优的预置PMI时,还可以将该预置PMI的通信质量参数一起发送给基站。
S804、基站基于终端发送的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确定预置PMI赋型。
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后,基于此次接收到的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和之前接收到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从所有预置PMI中确定一个预置PMI作为预置PMI赋型。
S805、基站向终端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预置PMI赋型向终端发送信道训练信号。
基站在确定预置PMI赋型后,向终端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其中,时间指示信息包括目标时间段,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预置PMI赋型向终端发送信道训练信号。其中,信道训练信号可以包括解调参考信号。
S806、终端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信道训练信号对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终端在接收到时间指示信息后,从中提取出目标时间段,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对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终端可以对预置PMI赋型的SINR进行测量。
S807、终端基于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所有预置PMI的通信质量数据对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
本发明实施例中,历史测量的所有预置PMI的通信质量数据即S802中测量得到的所有预置PMI的通信质量数据。
对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计算预置PMI赋型的SINR在所有预置PMI的SINR中的排位。
S808、终端基于预置PMI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基于不同评估结果将其划分为多个(例如4个)评价等级,终端基于预置PMI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预置PMI赋型对应的评价等级。
S809、终端将预置PMI赋型的评价等级发送给基站。
S810、基站基于预置PMI赋型的评价等级优化预置PMI赋型。
S811、基站基于预置PMI赋型的评价等级优化下行赋型选择算法和下行链路自适应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优化方法,通过终端测量全部预置PMI的通信质量数据并向基站发送最优通信质量的预置PMI,基站基于通信质量最优的预置PMI确定预置PMI赋型,并基于预置PMI赋型向终端发送数据,使得终端对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并且,终端基于之前测量的全部预置PMI的通信质量数据对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并向基站反馈评估结果,从而使得基站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预置PMI赋型的优化,以提高基于PMI赋型进行通信的通信质量,并且,由终端对预置PMI赋型的通信质量和所有预置预置PMI的通信质量做了连接,极大降低了预置PMI赋型失败的概率。
实施例五: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结合更加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假设第一通信装置为基站,第二通信装置为终端,正向即下行方向,反向即上行方向,赋型为基于信道估计确定的赋型,参见图9所示,赋型优化方法包括:
S901、基站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测量信号可以是SRS。
S902、终端对测量信号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SRS后,对SRS的下行传输方式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其中,测量的参数包括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SINR(Signal and Interference to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S903、终端向基站发送测量信号反馈信息。
测量信号反馈信息中包括所有SRS对应的下行传输方式中,通信质量最优的下行传输方式,以及该传输方式的通信质量数据。
S904、基站基于终端发送的测量信号反馈信息确定赋型。
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测量信号的通信质量信息,基于此次接收到的测量信号反馈信息得到下行信道估计,基于下行信道估计确定下行赋型。
S905、基站向终端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下行赋型向终端发送DMRS。
基站在确定赋型后,向终端发送时间指示信息,其中,时间指示信息包括目标时间段,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下行赋型向终端发送DMRS。
S906、终端在目标时间段内,基于信道训练信号对DMRS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终端在接收到时间指示信息后,从中提取出目标时间段,并在目标时间段内对接收到的DMRS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下行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其中,终端可以对下行赋型的RSRP和SINR进行测量。
S907、终端基于下行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对下行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
本发明实施例中,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即S902中测量得到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
对下行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计算下行赋型的RSRP和历史测量到的通信质量数据中最大RSRP的比值;或,计算下行赋型的SINR在所有历史测量到的SINR中的位置。
S908、终端基于下行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下行赋型的评价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基于不同评估结果确定了至少两个评价等级,终端基于下行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下行赋型对应的评价等级。
S909、终端将下行赋型的评价等级发送给基站。
S910、基站基于下行赋型的评价等级优化下行赋型。
S911、基站基于下行赋型的评价等级优化下行赋型选择算法和下行链路自适应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赋型优化方法,通过基站向终端发送测量信号,终端基于测量信号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基站基于正向赋型向终端发送数据,使得终端对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并且,终端基于之前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对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并向基站反馈评估结果,从而使得基站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正向赋型的优化,以提高基于正向赋型进行通信的通信质量,并且,由终端对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和终端侧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做了连接,极大降低了正向赋型失败的概率。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参见图10所示,其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及通信总线1003,其中:
通信总线1003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之间的连接通信;
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步骤。应当理解的是,通信装置可以是基站,也可以是终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其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中第一通信装置和/或第二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并基于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所述正向赋型,其中,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在某些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基于正向赋型进行传输的通信质量。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赋型优化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所述正向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所述正向赋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型包括预置波束赋型、预置预编码矩阵PMI赋型、基于信道估计确定的赋型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时间指示信息,所述时间指示信息中包括目标时间段;
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基于所述正向赋型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正向赋型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基于正向信道测量确定所述正向赋型。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赋型选择算法。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信息优化正向链路自适应算法。
7.一种赋型反馈方法,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包括:
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所述正向为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的方向;
基于所述测量结果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赋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时间指示信息,所述时间指示信息包括目标时间段;
所述对基于正向赋型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包括:
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赋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测量结果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包括:
基于测量的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对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基于所述评估结果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
或,
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测量的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赋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测量的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对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进行评估包括:
基于测量的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计算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与历史测量的最优的通信质量数据的比值;
或,
基于测量的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计算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在所述历史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中的排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评估结果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所述正向赋型的评估结果;
或,
基于所述正向赋型的评估结果确定评价等级,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所述正向赋型的评价等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赋型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测量的所述正向赋型的通信质量数据和历史测量的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数据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测量信号;
基于所述测量信号对正向传输的通信质量进行测量。
13.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赋型优化的步骤;和/或,以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赋型反馈方法的步骤。
14.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赋型优化方法的步骤,和/或,如权利要求7至12中所述的赋型反馈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66739.3A 2019-09-12 2019-09-12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491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739.3A CN112491450A (zh) 2019-09-12 2019-09-12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66739.3A CN112491450A (zh) 2019-09-12 2019-09-12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1450A true CN112491450A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20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6739.3A Pending CN112491450A (zh) 2019-09-12 2019-09-12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1450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922A (zh) * 2016-12-05 2018-06-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149129A (zh) * 2018-02-11 2019-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922A (zh) * 2016-12-05 2018-06-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波束赋形的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0149129A (zh) * 2018-02-11 2019-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波束赋型权值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1597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pre-coding vectors
US8040865B2 (en) Method of assigning precoding vectors in a mobile cellular network
CN108540995B (zh) 一种信道状态检测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KR101758759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AU201132562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eeding back downlink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r pairing
CN106888062B (zh)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US9660707B2 (en) Precod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12068821B2 (en) CSI calcul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491319B (zh) 路损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US10212709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tting power
CN110166091A (zh) 多用户配对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2491450A (zh) 赋型优化、赋型反馈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038753B1 (en) Reception and decoding of data in a radio network
CN112311481B (zh) 一种天线校正方法、基站及存储介质
EP4302422A1 (en) Event-based triggering of channel quality measures
CN104798407B (zh) 一种移动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7136696B2 (ja)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489577B2 (en)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beam reciprocity, related wireless devic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US96291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data
WO2022089655A1 (zh) 下行空分复用信道质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7498903A (zh) 一种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及装置
KR101907053B1 (ko) 채널 공간 특성 정보를 취득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16388813A (zh) 预编码矩阵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53266A (zh) 一种协同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5102593A (zh) 选择秩指示的方法、装置、基带芯片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