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0498A - 一种双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30498A CN111130498A CN202010014974.0A CN202010014974A CN111130498A CN 111130498 A CN111130498 A CN 111130498A CN 202010014974 A CN202010014974 A CN 202010014974A CN 111130498 A CN111130498 A CN 1111304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nator
- inductor
- terminal
- duplexer
-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2—Filters comprising resonators of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工器,包括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发送滤波器包括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第一谐振器串联在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第二谐振器并联在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接收滤波器包括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一电感器、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第一电感器并联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之间,第六谐振器并联在第四谐振器与接收端子之间;又或者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并联在第一电感器的两端,第六谐振器并联在第五谐振器与接收端子之间。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体积小易于集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器。
背景技术
双工器是现代智能通信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的关键部件之一。双工器主要包括适用于发射频段的滤波器(下文称为发送滤波器)、以及适用于接收频段的滤波器(下文称为接收滤波器)。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发送滤波器1设置在天线端子4和发送端子 5之间,接收滤波器2设置在天线端子4和接收端子6之间。发送滤波器1和接收滤波器2通常设计为梯形网络结构。具体地,发送滤波器1和接收滤波器2均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并联谐振器。针对于发送滤波器1来说,该一个或多个串联谐振器串联在天线端子4和发送端子5之间,该一个或多个并联谐振器并联在天线端子4和接收端子6之间。针对于接收滤波器2来说,该一个或多个串联谐振器串联在天线端子4和发送端子5之间,该一个或多个并联谐振器并联在天线端子4和接收端子6之间。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发送滤波器1从天线端子4看进去的输入阻抗(这里指幅值)在接收频段为典型的高、而接收滤波器2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这里指幅值)在发射频段为典型的低,这种情况下,接收滤波器2会对发送滤波器1 产生较大的负载效应从而导致其通带恶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可以在天线端子4和接收滤波器2之间串联一个匹配网络3进行阻抗匹配。
现有技术中,匹配网络通常由电感器和电容器构成。其中,电感器通过芯片上的走线即可很容易实现,但是电容器却很难在芯片中集成,所以电容器通常是独立于芯片进行设置,这种设计方式不利于双工器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
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天线端子、发送端子以及接收端子;
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发送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并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发送端子之间;
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一电感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接收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器并联在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所述第四谐振器与所述接收端子之间;又或者所述第一电感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接收端子之间,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分别并联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两端,所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所述第五谐振器与所述接收端子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该双工器中,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具有相同的静态电容值;所述第三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所述第四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该双工器中,当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时,所述接收滤波器还包括第二电感器,该第二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接收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该双工器中,所述发送滤波器还包括第三电感器,该第三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该双工器中,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小于所述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中的接收滤波器由谐振器和电感器构成,利用谐振器在非谐振频率上呈容性的特点,使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发射频段上为较高。如此一来,则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设置匹配网络,从而避免了电容器的使用,不但利于芯片的集成还利于实现双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双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图5是图4所示双工器中发送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幅值)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6是图4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幅值)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7是图4所示双工器中发送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8是图4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9是图4所示双工器带外抑制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10是图4所示双工器隔离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图12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第三谐振器的阻抗相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13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的相移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14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15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
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天线端子、发送端子以及接收端子;
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发送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并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发送端子之间;
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一电感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接收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器并联在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所述第四谐振器与所述接收端子之间;又或者所述第一电感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接收端子之间,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分别并联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两端,所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所述第五谐振器与所述接收端子之间。
下面,将结合图2和图3对上述双工器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天线端子、发送端子以及接收端子,其中,发送滤波器设置在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接收滤波器设置在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
发送滤波器为梯形网络结构,该梯形网络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串联在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该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并联在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具体地第二谐振器的一端连接至天线端子和发送端子之间、另一端接地。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二谐振器还可以通过电感器与地连接。图2和图3 是根据本发明的两个具体实施例的双工器的电路图,其中,图2和图3中发送滤波器的结构相同,所以下文仅以图2为例对发送滤波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图2所示双工器适用于Band7频段,该频段中2500MHz-2570MHz 为发射频段、2620MHz-2690MHz为接收频段。图2所示双工器中的发送滤波器10包括四个第一谐振器(图中分别以谐振器101、谐振器102、谐振器103 以及谐振器104示出)、四个第二谐振器(图中分别以谐振器105、谐振器106、谐振器107以及谐振器108示出)、以及四个第一接地电感器(图中分别以电感器109、电感器110、电感器111以及电感器112示出)。其中,谐振器101、谐振器102、谐振器103以及谐振器104串联连接在天线端子30和发送端子40 之间,谐振器105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101和谐振器102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109接地,谐振器106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102和谐振器103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110接地,谐振器107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103和谐振器104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111接地,谐振器108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104和发送端子 40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112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发送滤波器不应被仅仅限制为上述图2所示结构,发送滤波器中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一接地电感器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布局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来确定。考虑到双工器的适用场景众多,其所包括的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和第一接地电感器的数量以及布局存在的可能也众多,所以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发送滤波器的所有可能结构进行一一列举。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均采用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谐振器和第二谐振器还可以采用例如表面声波谐振器等其他常规谐振器实现。
接收滤波器包括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一电感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其中,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一电感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存在两种布局方式。
第一种布局方式如下: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第一电感器并联在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之间,具体地第一电感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之间、另一端接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第四谐振器和接收端子之间,具体地第六谐振器的一端连接至第四谐振器和接收端子之间、另一端接地。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第六谐振器还可以通过电感器与地连接。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布局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接收滤波器20包括第三谐振器 (图中以谐振器201示出)、第四谐振器(图中以谐振器202示出)、第一电感器(图中以电感器210示出)、三个第五谐振器(图中分别以谐振器203、谐振器204以及谐振器205示出)、四个第六谐振器(图中分别以谐振器206、谐振器207、谐振器208以及谐振器209示出)、以及四个第二接地电感器(图中分别以电感器211、电感器212、电感器213以及电感器214示出)。其中,谐振器201、谐振器202、谐振器203、谐振器204以及谐振器205依次串联连接在天线端子30和接收端子50之间,电感器201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201和谐振器202之间、另一端接地。谐振器206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202和谐振器203 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211接地,谐振器207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203和谐振器204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212接地,谐振器208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 204和谐振器205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213接地,谐振器209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205和接收端子50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214连接至谐振器208和电感器213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接收滤波器不应被仅仅限制为上述图2所示结构,接收滤波器中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和第二接地电感器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布局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来确定。考虑到双工器的适用场景众多,其所包括的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和第二接地电感器的数量以及布局存在的可能也众多,所以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第一种布局方式下发送滤波器的所有可能结构进行一一列举。
第二种布局方式如下:第一电感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天线端子和接收端子之间;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分别并联在第一电感器的两端,具体地第三谐振器的一端连接至天线端子和第一电感器之间、另一端接地,第四谐振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感器和第五谐振器之间、另一端接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第五谐振器与接收端子之间,具体地第六谐振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五谐振器和接收端子之间、另一端接地。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布局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接收滤波器20包括第三谐振器(图中以谐振器305示出)、第四谐振器(图中以谐振器306示出)、第一电感器(图中以电感器301示出)、三个第五谐振器(图中分别以谐振器302、谐振器303 以及谐振器304示出)、三个第六谐振器(图中分别以谐振器307、谐振器308 以及谐振器309示出)、以及三个第二接地电感器(图中分别以电感器310、电感器311、以及电感器312示出)。其中,电感器301、谐振器302、谐振器303以及谐振器304依次串联连接在天线端子30和接收端子50之间,谐振器 305的一端连接至天线端子30和电感器301之间、另一端接地。谐振器306的一端连接至电感器301和谐振器302之间、另一端接地,谐振器307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302和谐振器303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310接地,谐振器308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303和谐振器304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311接地,谐振器309的一端连接至谐振器304和接收端子50之间,另一端通过电感器312连接至谐振器308和电感器311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接收滤波器不应被仅仅限制为上述图3所示结构,接收滤波器中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和第二接地电感器的具体数量以及具体布局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来确定。考虑到双工器的适用场景众多,其所包括的第五谐振器、第六谐振器和第二接地电感器的数量以及布局存在的可能也众多,所以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第二种布局方式下发送滤波器的所有可能结构进行一一列举。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以及第六谐振器均采用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实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五谐振器以及第六谐振器还可以采用例如表面声波谐振器等其他常规谐振器实现。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中的接收滤波器可以看作由两部分构成。针对于第一种布局方式来说,接收滤波器包括由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一电感器所构成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由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所构成的梯形网络结构。针对于第二种布局方式来说,接收滤波器包括由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一电感器所构成π字型网络结构、以及由第五谐振器和第六谐振器所构成的梯形网络结构。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中接收滤波器仅采用梯形网络结构的双工器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中的接收滤波器不但包括梯形网络结构还包括T字型网络结构/π字型网络结构。一方面,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设置在天线端子和梯形网络结构之间,即与现有技术中匹配网络的设置位置相同;另一方面,考虑到谐振器在谐振频率之外呈电容性这一特点,恰当选择在双工器发射频率呈电容性的谐振器,可以使由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一电感器所构成的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在双工器发射频段的相移在90°附近,即与现有技术中匹配网络的相移接近。因此,该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可以起到与现有技术中匹配网络相同的作用,使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发射频段上呈现为较高。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其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发射频段上为较高,因此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通过匹配网络进行阻抗匹配,也就避免了电容器的使用,如此一来,不但利于芯片的集成还利于实现双工器的小型化。
优选地,当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具有相同的静态电容值、第三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等于梯形网络结构中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以及第四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等于梯形网络结构中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时,不但可以保证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在双工器发射频段的相移在90°附近,还有利于降低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在双工器接收频段的插入损耗,进而利于降低接收滤波器在接收频段的插入损耗。针对于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具有相同的静态电容值来说,可以通过将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设计为具有相同的有效工作区面积来实现。针对于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情况,可以通过加厚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压电振荡堆(包括上电极、压电层以及下电极)来实现,具体地可以通过加厚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中上电极、压电层、下电极中的一层或多层,使其压电振荡堆的厚度大于第五谐振器压电振荡堆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针对于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等于梯形网络结构中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情况,可以通过使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五谐振器具有相同厚度的压电振荡堆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单独加厚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压电振荡堆的方式来说,同时形成相同压电振荡堆的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与第五谐振器可以节省至少一张掩膜版,有利于降低双工器的工艺复杂度。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具有相同的有效工作区面积,且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五谐振器具有相同的压电振荡堆(即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的静态电容值相同,且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以及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在双工器的发射频段上呈电容性、在接收频段上并不是完全呈电容性而是在部分接收频段上呈电感性,其中,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在部分接收频段上呈电感性会影响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在该部分接收频段上的插入损耗特性(具体为导致插入损耗偏大),进而影响接收滤波器在该部分接收频段上的插入损耗特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选地接收滤波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感器,该第二电感器的一端与接收端子连接、另一端接地,以此改善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在部分接收频段上的插入损耗。同样地,发送滤波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电感器,该第三电感器的一端与发送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以此来改善发送滤波器的插入损耗。针对于图2所示的双工器,当谐振器201、谐振器202、谐振器203、谐振器204 以及谐振器205相同时,可以如图4所示,通过在发送端子50和地之间接入第二电感器215,来改善接收滤波器20中T字型网络结构以及π字型网络结构的插入损耗。此外还可以如图4所示,通过在接收端子40和地之间接入第三电感器113,来改善发送滤波器10的插入损耗。针对于发送滤波器包括第三电感器、接收滤波器包括第二电感器的情况,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其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发射频段上为较高,所以对发送滤波器通带恶化程度的影响较小,这种情况下,第二电感器对插入损耗的改善效果大于第三电感器对插入损耗的改善效果,因此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需要小于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下面,以图4为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的性能进行说明。其中,图4 所示双工器中各元件的参数如下:发送滤波器10中,谐振器101、谐振器102、谐振器103、谐振器104、谐振器105、谐振器106、谐振器107、谐振器108的有效工作区面积分别是11335μm2、7130μm2、10802μm2、6517μm2、17657 μm2、16788μm2、18033μm2以及12810μm2,电感器109、电感器110、电感器111、电感器112以及电感器113的电感值分别是0.46nH、0.23nH、0.35nH、 3.5nH、以及8.84nH。接收滤波器20中,谐振器201、谐振器202、谐振器203、谐振器204、谐振器205、谐振器206、谐振器207、谐振器208、谐振器209的有效工作区面积分别是7052μm2、7052μm2、7028μm2、10419μm2、6887 μm2、14201μm2、19214μm2、14590μm2以及7754μm2,电感器210、电感器211、电感器212、电感器213、电感器214以及电感器215的电感值分别是2.92nH、0.78nH、0.25nH、0.1nH、1.95nH以及4.76nH。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和图6分别是图4所示双工器中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幅值)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如图5 所示,图4所示双工器中发送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接收频段上为典型的高(大于100),所以发送滤波器不会对接收滤波器产生较大的负载效应,从而不会导致接收滤波器通带的恶化。如图6所示,图4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发送频段上较高(大于100),所以接收滤波器不会对发送滤波器产生较大的负载效应,从而不会导致发送滤波器通带的恶化,因此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需要匹配网络来进行阻抗匹配。
请参考图7和图8,图7和图8分别是图4所示双工器中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图4所示双工器中发送滤波器在发射频段上的插入损耗、以及接收滤波器在接收频段上的插入损耗满足双工器的性能需求。
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和图10分别是图4所示双工器带外抑制和隔离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从图9和图10可以看出,图4所示双工器带外抑制特性和隔离度特性满足双工器的性能需求。
为了说明图4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第二电感器的作用,下面对图 11所示双工器的性能进行说明作为比较,其中,图11所示双工器与图4所示双工器的区别在于,图11所示双工器的接收滤波器中不包括第二电感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与图4中相同附图标记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数,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2,图12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第三谐振器的阻抗相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相同,因此第四谐振器的阻抗相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可以参考图12。从图12中可以看出,第三谐振器以及第四谐振器在双工器发射频段上呈电容性,在接收频段上呈电容性和电感性,具体地在接收频段的前半段呈电容性、在接收频段的后半段呈电感性。
请参考图13和图14,图13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的相移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图14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从图13中可以看出,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在发射频段上的相移值约为90°,可以满足相移要求。但是,从图14中可以看出,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在接收频段的后半段其插入损耗发生恶化。其中,接收滤波器中T字型网络结构在接收频段的后半段其插入损耗发生恶化会相应导致接收滤波器在相应频段内插入损耗的恶化,这一点可以从图15 中看出。
请参考图15,图15是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图。从图15中可以看出,图11所示双工器中接收滤波器在接收频段的后半段其插入损耗发生恶化。
将图15与图8进行比较可知,相对于图11所示双工器来说,图4所示双工器通过在发送端子和地之间接入第二电感器,使接收滤波器中的并联谐振频率点右移,从而使接收滤波器在接收频段后半段的插入损耗发生改善,使其满足双工器的性能要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部件、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部件、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部件、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
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器中的接收滤波器由谐振器和电感器构成,利用谐振器在非谐振频率上呈容性的特点,使接收滤波器从天线端子看进去的输入阻抗在发射频段上为较高。如此一来,则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设置匹配网络,从而避免了电容器的使用,不但利于芯片的集成还利于实现双工器的小型化。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工器,该双工器包括:
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天线端子、发送端子以及接收端子;
所述发送滤波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谐振器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发送端子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谐振器并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发送端子之间;
所述接收滤波器包括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第一电感器、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以及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其中,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接收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器并联在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之间,所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所述第四谐振器与所述接收端子之间;又或者所述第一电感器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五谐振器依次串联在所述天线端子和所述接收端子之间,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分别并联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两端,所述至少一个第六谐振器并联在所述第五谐振器与所述接收端子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具有相同的静态电容值;
所述第三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所述第四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小于等于所述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三谐振器、所述第四谐振器以及所述第五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相同时,所述接收滤波器还包括第二电感器,该第二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接收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滤波器还包括第三电感器,该第三电感器的一端与所述发送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值小于所述第三电感器的电感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14974.0A CN111130498A (zh) | 2020-01-07 | 2020-01-07 | 一种双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14974.0A CN111130498A (zh) | 2020-01-07 | 2020-01-07 | 一种双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30498A true CN111130498A (zh) | 2020-05-08 |
Family
ID=7048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14974.0A Pending CN111130498A (zh) | 2020-01-07 | 2020-01-07 | 一种双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3049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1488A (zh) * | 2020-05-28 | 2020-09-08 | 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 双工器 |
CN115250128A (zh) * | 2021-04-26 | 2022-10-28 |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改善双工器性能的方法及双工器、通信设备 |
CN115986345A (zh) * | 2022-11-30 | 2023-04-18 | 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非线性特性的滤波器、双工器和多工器 |
-
2020
- 2020-01-07 CN CN202010014974.0A patent/CN11113049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41488A (zh) * | 2020-05-28 | 2020-09-08 | 苏州汉天下电子有限公司 | 双工器 |
CN115250128A (zh) * | 2021-04-26 | 2022-10-28 |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改善双工器性能的方法及双工器、通信设备 |
CN115250128B (zh) * | 2021-04-26 | 2023-11-24 |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改善双工器性能的方法及双工器、通信设备 |
CN115986345A (zh) * | 2022-11-30 | 2023-04-18 | 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非线性特性的滤波器、双工器和多工器 |
CN115986345B (zh) * | 2022-11-30 | 2024-02-06 | 北京芯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非线性特性的滤波器、双工器和多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06500B1 (en) | Notch filters based on coupled acoustic resonators | |
CN111327288B (zh) | 一种体声波谐振器、超窄带滤波器、双工器及多工器 | |
JP5237138B2 (ja) | フィルタ、デュープレクサ、通信モジュール | |
US8125298B2 (en) | Acoustic wave filter, duplexer using the acoustic wave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duplexer | |
US11114999B2 (en) | Filter including acoustic wave resonator | |
WO2020168958A1 (zh) | 一种带通滤波器及双工器 | |
WO2011100014A2 (en) | Electro-acoustic filter | |
CN111130498A (zh) | 一种双工器 | |
US20220255532A1 (en) | Duplexer with high isolation and high steepness on low-frequency side of receiving band | |
WO2007052483A1 (ja) |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 |
CN111200418B (zh) | 体声波滤波器和信号处理设备 | |
CN112350684B (zh) | 一种声波滤波器、多工器、通信设备 | |
WO2020125208A1 (zh) | 带通滤波器及提高其抑制水平的方法、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0089032A (zh) | 滤波器和用于调节滤波器性能的方法 | |
EP2892151B1 (en) | Filter device and duplexer | |
CN111342806B (zh) | 具有兰姆波谐振器的压电滤波器、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 |
CN210927578U (zh) | 一种双工器 | |
CN114465601B (zh) | 一种滤波器、双工器以及多工器 | |
CN115622529A (zh) | 滤波器和包括其的多工器 | |
JP2020028013A (ja) | フィル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 |
CN211830724U (zh) | 带通滤波电路和多工器 | |
CN114337594A (zh) | 滤波电路和双工器 | |
CN112491384A (zh) | 一种fbar滤波器电路 | |
CN107508019B (zh) | 双工器 | |
CN117134738B (zh) | 一种拓扑结构对称或者近似对称的声波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