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3779B -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3779B
CN111123779B CN201911338827.2A CN201911338827A CN111123779B CN 111123779 B CN111123779 B CN 111123779B CN 201911338827 A CN201911338827 A CN 201911338827A CN 111123779 B CN111123779 B CN 111123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c
cscs
bms
numbering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388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3779A (zh
Inventor
王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388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23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23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3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3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1Pc I-O input output
    • G05B2219/21119Circuit for signal adaption, voltage level shift, filter noise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并获取BMS中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然后将输入端口电平被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确定为第一CSC,并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再将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从而,使得每个CSC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配置编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在后期运维中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及时间成本,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管理品质。

Description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系统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和储能系统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广泛采用分布式管理,属于主从式架构,即包括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atteryManagement Unit,以下简称BMU)和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ell Supervision Circuit,以下简称CSC),整个BMS由一个BMU和多个CSC以及相关线束组成。其中,每个CSC的主要功能为采集电池电压、温度等信息,以及控制电池均衡等,BMU的主要功能为通过内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CAN)总线采集所有CSC上传的电压、温度以及电池均衡等信息,据此与整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以下简称ECU)进行通讯以控制车辆充放电,实现整个电池管理系统的运行及控制。
因BMS系统中的CSC的数量通常不止一个,所以为了使BMS能够区分并管理不同CSC上传的数据,为CSC配置编号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现有技术中,对于CSC的编号配置,通常是在BMS系统构建环节由生产人员采用上位机通过CAN报文将编号配置于每一个CSC中。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CSC编号配置方法,配置过程以及后期编号维护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人工配置编号费时费力、配置效率低下。已完成编号配置的CSC因各自编号的不同,需对其在库房分类管理,以及,当CSC存在故障或损坏等异常需要更换时,需先行导出异常的CSC编号,再将导出的编号配置到新的CSC,可见,均需要人力和/或时间成本的投入,并且,人工干预容易出现差错,影响管理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CSC编号配置以及维护需要投入人力和/或时间成本,以及人工干预容易出现差错而影响管理品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所述方法,包括:
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获取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确定所述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并为所述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首个CSC;
将所述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
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所述第二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二CSC。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二CSC接收所述第一CSC发送的所述第二编号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CSC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定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CSC完成编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二CSC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三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
所述第二CSC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所述第三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三CSC。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所述BMS结束编号配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所述所有CSC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装置,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单元CSC;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确定所述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并为所述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首个CSC;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所述第二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二CSC。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定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CSC完成编号。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三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
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所述第三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三CSC。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用于:
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所述BMS结束编号配置。
可选地,所述初始化模块,还用于: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所述所有CSC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单元CSC;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及可选的方案涉及的编号配置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有微控制器指令的非瞬时微控制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微控制器指令用于使所述微控制器执行第一方面及可选的方案涉及的编号配置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BMS,该BMS中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一电平,并获取BMS中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然后将输入端口电平被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确定为第一CSC,并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第一CSC为所有BMS中的首个CSC,再将第一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从而,使得每个CSC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系统管理品质。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编号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中CSC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和装置的例子。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新能源被大力地推广,新能源商用车和储能系统的相关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得应用于其中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BMS)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目前,BMS广泛采用分布式管理,即包括一个电池管理主控单元(BatteryManagement Unit,以下简称BMU)和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ell Supervision Circuit,以下简称CSC)。每个CSC的主要功能为采集电池电压、温度等信息,以及控制电池均衡等,而BMU的主要功能为通过内部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CAN)总线采集所有CSC上传的数据,据此与整车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以下简称ECU)进行通讯以控制车辆充放电,实现对电池管理系统的运行及控制。因而,为了使BMS能够区分并管理不同CSC上传的数据,需对多个CSC配置编号。现有技术中,通常在BMS的系统构建环节由技术人员采用上位机通过CAN报文将编号配置于每个CSC。然而,现有的配置方法,其配置过程以及后期维护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人工进行编号配置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需人工在库房对不同编号的CSC分类管理,以及当CSC出现异常需更换时,需先行导出异常的CSC的编号,再将其配置给新的CSC,同样需要投入人力和/或时间成本。并且,上述过程中人工的干预,容易造成差错,影响管理品质。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BMS,该BMS中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一电平,并获取BMS中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将输入端口电平被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确定为第一CSC,并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第一CSC为所有BMS中的首个CSC,再将第一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从而,使得每个CSC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的同时,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产品管理品质。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该BMS可以被应用于新能源商用汽车1中。其中,执行编号配置方法的电子设备例如为微控制器2,需要配置编号的为BMS 3,可以理解的是,为BMS 3中的每个CSC配置编号,每个CSC中均配置有微控制器2以执行编号配置方法。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并不仅限于应用于BMS,凡是在一个控制系统中,需要为每个并列的控制单元配置编号的场景中均可以采用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且执行编号配置方法的也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等,又或是控制系统中能够执行编号配置方法的其他电子设备,而无需专门配置。
参照图1,因BMS 3中存在多个CSC,故而,需要对其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配置编号以实施系统管理。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S 3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一电平,并获取BMS中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将输入端口电平被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确定为第一CSC,并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第一CSC为所有BMS中的首个CSC,再将第一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从而,使得每个CSC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配置编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完成编号配置的CSC,在后期运行及维护中再无需人工干预,不仅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还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进而提升了管理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BMS中的每个CSC中均配置有电子设备以执行编号配置方法,其方法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以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以下简称MCU)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进行初始化运行。
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应用于BMS,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CSC,其中,BMS中的首个CSC的输入端口以及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悬空,除此之外,每个CSC的输出端口与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依次连接。并且,每个CSC的第三端通过CAN总线与BMU以及相邻的CSC进行通讯。
当BMS系统上电,每个CSC则同时工作。每个CSC中的MCU能够进行初始化运行,并能够通过运行嵌入式软件获取自身所在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以及控制其自身所在CSC的输出端口的电平状态。具体地,每个CSC中的MCU进行初始化运行,将各自所在CSC的输出端口控制为第一电平。换言之,初始化用于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可以理解为,当BMS系统上电后,未进行编号配置的所有CSC自动开始进行编号配置,即进行初始化运行,将各自所在CSC的输出端口控制为第一电平。
S202:获取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确定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并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
其中,第一CSC为BMS中的首个CSC。
当初始化运行之后,会获取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具体地,每个CSC中的MCU获取所在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
在获取了BMS中的所有CSC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后,确定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可以理解为,从BMS中将输入端口已被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确定为第一CSC,并且,为其分配第一编号,即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其中,第一CSC为BMS中的首个CSC。至此,为BMS中的首个CSC完成编号配置。
值得说明的是,在BMS系统中,当CSC的输入端口悬空时,该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为第二电平,换言之,当CSC的输入端口未与输出端口连接时,该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为第二电平。因此,当完成初始化运行之后,在获取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时,只有首个CSC的输入端口悬空,该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为第二电平,从而可以确定出首个CSC即为第一CSC。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平状态为第一电平或第二电平,当第一电平为低电平,第二电平为高电平;当第一电平为高电平时,第二电平为低电平。
可选地,在完成初始化运行之后,可以在一定的预设时间之后再获取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例如,预设时间可以为100毫秒,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203:将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
在为BMS中的首个CSC配置完第一编号之后,第一CSC中的MCU会控制其输出端口的电平状态,即将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因每个CSC的输出端口与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依次连接,所以每个CSC的输出端口与下一个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则一致。可见,当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时,与其相连接的CSC,即第二CSC,其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同为第二电平,此时,该第二CSC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具体为,第二CSC中的MCU向第一CSC中的MCU发送编号请求。
S204:第一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
第一CSC接收到编号请求之后,会根据该编号请求、第一编号即当前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给第二CSC。
具体地,第一CSC中的MCU接收第二CSC中的MCU发送的编号请求之后,第一CSC中的MCU会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即当前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给第二CSC中的MCU。
预设编号规则,例如为当前编号加1,则当前编号为第一编号,当前编号加1,即第一编号加1为第二编号。若第一编号为1,则第二编号为2。可以理解的是,预设编号规则也可以为其他,例如连续的正奇数或连续的正偶数等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第二CSC中的MCU接收到第二编号之后,会自行为其自身的CSC进行编号,即第二CSC为其自身编号为第二编号。
至此,完成了BMS中的首个CSC以及与首个CSC的输出端口相连接的CSC的编号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首先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一电平,并获取BMS中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将输入端口电平被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确定为第一CSC,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第一CSC为所有BMS中的首个CSC,再将第一CSC的输出端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第一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从而,使得每个CSC能够自动完成编号配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配置编号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在后期运维中再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以及时间成本,避免了人工干预造成的差错,提升了管理品质。
若BMS中CSC的个数大于2,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在第二CSC接收第一CSC发送的第二编号之后,还包括:
第二CSC向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
其中,确定指令用于指示第二CSC完成编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CSC根据第二编号为其自身完成编号配置之后,会向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其中,确认指令即为指示第二CSC已完成自身编号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编号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第二CSC向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还包括:
S301:将第二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三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
第二CSC在完成自身编号配置之后,会向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第一CSC根据确认指令会将自身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则与第一CSC的输出端口连接的第二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同样为第一电平,此时,第二CSC会将其自身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与第二CSC的输出端口相连接的第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则同为第二电平,此时的第三CSC与步骤S203中的第二CSC类似,则会向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该编号请求即为请求自身需要配置编号。具体地,第三CSC中的MCU向第二CSC中的MCU发送第三CSC需要配置的编号请求。
S302:第二CSC根据编号请求、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第三编号发送至第三CSC。
第二CSC接收到编号请求之后,会根据该编号请求、当前编号即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第三编号发送给第三CSC。
具体地,第二CSC中的MCU接收第三CSC中的MCU发送的编号请求之后,第二CSC中的MCU会根据编号请求、第二编号即当前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第三编号发送给第三CSC中的MCU。
第三CSC中的MCU接收到第三编号之后,会自行为其自身的CSC进行编号,即第三CSC为其自身编号为第三编号。
可见,当BMS中的CSC的个数大于2时,当通过步骤S201至步骤S204确定出首个CSC以及与首个CSC的输出端口相连接的第二CSC之后,重复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均可以完成其他CSC的编号自动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还包括:
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BMS结束编号配置。
当BMS中的任意一个CSC中的MCU在发送了确认指令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表示BMS已完成所有CSC的编号配置,即此时BMS结束编号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除首个CSC之外的其他CSC,在完成自身编号配置之后,均会向与自身的输入端口相连接的前一个CSC的MCU发送确认指令,该确认指令用于指示其自身所在的CSC完成编号。因此,若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了确认指令后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表示BMS已完成所有CSC的编号配置,即BMS结束编号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的BMS中任意一个CSC在发送确认指令之后,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表示BMS已完成所有CSC的编号配置,即BMS结束编号配置,从而,使得BMS中的每个CSC实现自动编号配置以及自动结束编号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还包括: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所有CSC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
发生编号异常,指BMS的一种状态。该状态可以理解为BMS中某个或多个CSC发生了损坏和/或故障等问题,对存在该问题的CSC进行更换之后BMS所处的状态。此时,若要进行CSC的更换,势必需要对BMS系统执行断电,在系统断电并对CSC进行更换之后,系统重新上电,则当前BMS系统中所有的CSC会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以将所有的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
BMS中的所有CSC会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根据该初始化将BMS系统中所有的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换言之,当BMS中存在需要更换的CSC时,只需直接对其进行更换,进行更换后,系统上电,当前BMS中的所有CSC会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以使所有CSC重新自动实现编号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当发生编号异常时,所有CSC能够重新自行进行初始化运行,以使BMS中的所有CSC重新自动进行编号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当BMS中的CSC出现损坏需要更换时,则能够直接对其进行更换,更换之后,当BMS系统再次上电时,BMS中的所有CSC能够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实现重新自动编号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工干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还避免了人工干预导致的差错,提高了系统管理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以BMS中有3个CSC自动进行编号配置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BMS中CSC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BMS 40中包含3个CSC,3个CSC依次连接,彼此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讯,每个CSC中均配置了MCU用于执行编号配置方法。
当BMS 40上电时,3个CSC会同时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3个CSC中的MCU进行初始化运行,将各自的CSC中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假设第一电平为低电平;
第二步,3个CSC中的MCU获取各自所在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将输入端口411的电平状态为第二电平对应的CSC确定为第一CSC 41,为第一CSC 41分配第一编号01,第一CSC 41为BMS 40中的首个CSC;
第三步,第一CSC 41的MCU 412将其输出端口413配置为第二电平,即高电平,以使第二CSC 42的输入端口421同样为第二电平,则第二CSC 42的MCU 422向第一CSC41的MCU412发送编号请求;
第四步,第一CSC 41的MCU 412接收到编号请求,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 42的MCU 422。假设第一编号为01,预设编号规则为当前编号加1,则第二编号为02;
第五步,第二CSC 42的MCU 422接收到第二编号后,会自行将自身的编号配置为第二编号,并向第一CSC 41的MCU 412发送确认指令,该确认指令用于指示第二CSC 42完成编号;
第六步,第一CSC 41的MCU 412接收到确认指令后,会将第一CSC 41的输出端口413配置为第一电平,则与输出端口413连接的第二CSC 42的输入端口421的电平状态也同为第一电平,此时,第二CSC 42的MCU 422会将其自身的输出端口423配置为第二电平,即高电平,以使第三CSC 43的输入端口431同样为第二电平,则第三CSC 43的MCU 432向第二CSC42的MCU 422发送编号请求;
第七步,第二CSC 42的MCU 422接收到编号请求,根据编号请求、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第三编号发送至第三CSC 43的MCU 432。第二编号为02,根据预设编号规则,第三编号为03;
第八步,第三CSC 43的MCU 432接收到第三编号后,会自行将自身的编号配置为第三编号,并向第二CSC 42的MCU 422发送确认指令,该确认指令用于指示第三CSC 43完成编号。
当BMS 40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了确认指令后,未能在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编号请求,则该BMS结束编号配置。因BMS 40中的第三CSC 43为最后一个CSC,则其输出端口433悬空,BMS 40中的任意一个CSC在预设时长内均接收不到编号请求,即可结束编号配置流程。
其中,第六步至第八步与第三步至第五步的实现原理类似。故而,当BMS中包含多个CSC时,重复上述步骤,则能够依次实现自动编号配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号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方法。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500,包括:
初始化模块501,用于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初始化用于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第一处理模块502,用于获取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确定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并为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第一CSC为BMS中的首个CSC。
第二处理模块503,用于将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
第二处理模块503,还用于根据编号请求、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第二编号发送至第二CSC。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与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实现原理以及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编号配置装置500,还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向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确定指令用于指示第二CSC完成编号。
进一步地,可选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第二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三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
根据编号请求、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第三编号发送至第三CSC。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与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实现原理以及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编号配置装置500,还用于:
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结束编号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初始化模块501,还用于: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所有CSC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能够当BMS中的任意CSC发生编号异常时,所有CSC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将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第一电平,以使BMS中的所有CSC重新自动进行编号配置,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避免了人工干预导致的差错,提高了系统管理品质。
值得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号配置装置被配置于每个CSC中,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MCU,则初始化模块501为BMS中的每个CSC中配置的MCU的初始化模块的统称,第一处理模块502为每个CSC中配置的MCU的处理模块的统称,第二处理模块503为首个CSC中的MCU的处理模块,第三处理模块则为与首个CSC的输出端口相连接的CSC中的MCU的处理模块。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600包括:
处理器601以及存储器602,其中,存储器602用于存储处理器601的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601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编号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若该电子设备600为微控制器时,其存储器602可以被集成于处理器601之中,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微控制器指令的非瞬时微控制器可读存储介质,微控制器指令用于使微控制器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编号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闪速存储器(Flash ROM,简称FLASH)、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简称EEPROM)、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值得被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时,相应地可读存储介质即为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编号配置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从控单元CSC,所述BMS中的首个CSC的输入端口以及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悬空;所述方法,包括:
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获取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确定所述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并为所述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所述首个CSC;
将所述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
所述第一CSC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所述第二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二CS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CSC接收所述第一CSC发送的所述第二编号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CSC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定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CSC完成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CSC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三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
所述第二CSC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所述第三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三CS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BMS中的任意一个CSC在发送确认指令之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编号请求,则所述BMS结束编号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发生编号异常时,所述所有CSC重新进行初始化运行,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重新配置为所述第一电平。
6.一种编号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单元CSC,所述BMS中的首个CSC的输入端口以及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悬空;所述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进行初始化运行,其中,所述初始化用于将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一电平;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BMS中的所有CSC的输入端口的电平状态,确定所述BMS中输入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的CSC为第一CSC,并为所述第一CSC分配第一编号,所述第一CSC为所述BMS中的所述首个CSC;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二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编号请求;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一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二编号,并将所述第二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二CS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号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CSC发送确认指令,所述确定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CSC完成编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号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
将所述第二CSC的输出端口配置为第二电平,以使第三CSC的输入端口在配置为第二电平时向所述第二CSC发送编号请求;
根据所述编号请求、所述第二编号以及预设编号规则生成第三编号,并将所述第三编号发送至所述第三CSC。
9.一种电子设备,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所述BMS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单元CSC,所述BMS中的首个CSC的输入端口以及最后一个CSC的输出端口悬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
10.一种存储有微控制器指令的非瞬时微控制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指令用于使所述微控制器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号配置方法。
CN201911338827.2A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123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8827.2A CN111123779B (zh)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38827.2A CN111123779B (zh)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779A CN111123779A (zh) 2020-05-08
CN111123779B true CN111123779B (zh) 2021-09-07

Family

ID=70501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38827.2A Active CN111123779B (zh) 2019-12-23 2019-12-23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2377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1522A (ja) * 2000-01-19 2001-07-27 Hitachi Ltd 多セル直列電池のセル電圧検出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CN101667668A (zh) * 2008-09-03 2010-03-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单元电池系统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CN102881952A (zh) * 2011-07-15 2013-01-16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芯片和方法
CN103809476A (zh) * 2014-02-24 2014-05-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模块控制单元id动态管理方法
CN104636297A (zh) * 2014-12-30 2015-05-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从板编码方法
CN105872123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编码方法、电池监控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系统
CN106547718A (zh) * 2016-12-08 2017-03-29 东莞钜威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地址的分配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CN107719153A (zh) * 2017-09-07 2018-02-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中采集板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8747B2 (en) * 2010-05-13 2012-09-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for automatic battery controller identification and cell indexing via a multi-purpose signal line
US8569995B2 (en) * 2010-11-15 2013-10-29 Volkswagen Ag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battery cells based on a determined number of coupled battery cells
US10498150B2 (en) * 2015-11-04 2019-12-03 Cps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Hybrid battery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2472906B1 (ko) * 2015-11-25 2022-12-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 구동 차량
KR102076889B1 (ko) * 2017-02-15 2020-02-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셀 모듈 컨트롤러에 대한 고유번호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8736077B (zh) * 2017-04-18 2020-09-18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从控制器的配置方法和配置系统
CN108446888A (zh) * 2018-02-09 2018-08-24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的编号方法及其编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1522A (ja) * 2000-01-19 2001-07-27 Hitachi Ltd 多セル直列電池のセル電圧検出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パック
CN101667668A (zh) * 2008-09-03 2010-03-10 欧姆龙株式会社 多单元电池系统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CN102881952A (zh) * 2011-07-15 2013-01-16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芯片和方法
CN103809476A (zh) * 2014-02-24 2014-05-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的模块控制单元id动态管理方法
CN104636297A (zh) * 2014-12-30 2015-05-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从板编码方法
CN105872123A (zh) * 2016-03-29 2016-08-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编码方法、电池监控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系统
CN106547718A (zh) * 2016-12-08 2017-03-29 东莞钜威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总线地址的分配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CN107719153A (zh) * 2017-09-07 2018-02-2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中采集板地址自动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3779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458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sequential identification to multi-slave in battery pack
TWI446683B (zh) 分散式電池管理系統及其標識分配方法
CN102842939B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方法
CN103324495A (zh) 数据中心服务器开机管理方法及系统
KR102510886B1 (ko) 슬레이브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번호 할당 시스템
CN104750510A (zh) 一种芯片启动方法及多核处理器芯片
CN101876911B (zh) 基于PCI/PCIe总线多CPU系统启动方法及模块
CN105759785A (zh) 测试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110860A (zh) 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标识分配方法
CN114401250A (zh) 一种地址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14827088A (zh) 地址分配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KR102101910B1 (ko) 배터리 모듈의 id 중복 할당 방지방법
CN106155954A (zh) 一种模块识别和通信端口自动分配的系统及方法
CN104243577A (zh) 一种自动组网电子设备及自动组网方法
CN111123779B (zh)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34082B (zh) 一种地址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6602623B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更新方法、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和电动车
CN111123780B (zh) 编号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66725A (zh) 基于功率分配的充电控制装置、方法、充电系统及介质
CN103914339A (zh) 服务器管理系统及服务器管理方法
CN107968718A (zh) 一种确认主备用状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928684B (zh) 多HiveServer2服务器场景下连接池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JP2015113108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化構造におけるモジュール情報の更新方法
CN102571443A (zh) 一种异常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58296A (zh) 充电桩集群通信系统、方法及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Unit 1201, unit 3, 12 / F, building 2, yard 9, FengHao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Haibo Si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8, floor 2, research center build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o. 35, Qinghua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94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HYPERSTRONG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