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8630B -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8630B
CN111118630B CN201911351543.7A CN201911351543A CN111118630B CN 111118630 B CN111118630 B CN 111118630B CN 201911351543 A CN201911351543 A CN 201911351543A CN 111118630 B CN111118630 B CN 111118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hole
hole
melt
pb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15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8630A (zh
Inventor
王丽丽
王山水
汤方明
范红卫
蒋丽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li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154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8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8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8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8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8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2Side-by-side structure;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2Heat treat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82Melt spinning methods of mixed yar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2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ith a crimped or curled structure; with a special structure to simulate wool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按POY工艺,将PTT熔体和PBT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与喷丝孔n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其中PBT和PTT熔体经分配孔A、B流至喷丝孔m,经分配孔C、D流至喷丝孔n,在各分配孔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不超过5%,分配孔A和B为等高圆柱孔,且直径之比为1.10~1.50:1,分配孔C和D为等高圆柱孔,且直径之比为1:1.10~1.50;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两种配比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本发明解决了PBT/PTT并列复合纤维在针织物中存在的“条阴状不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酯纤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的柔软性是人在抚摸、抓捏织物时的一种主观感受,柔软性对纤维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性能,柔软性好的纤维细度细且均匀、强度大而富有弹性、质地柔软、手感滑糯细腻,并且纺制成的面料具有手感柔软及穿着高雅的特性。
PBT/PTT复合纤维具有细而密的立体卷曲、优越的回弹性、手感柔软和优良的染色性能,是理想的仿毛、仿羽绒原料,穿着舒适。由于PBT纤维具有上述一些特点,近年来受到纺织行业的普遍关注,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适用于制作游泳衣、连袜裤、训练服、体操服、健美服、网球服、舞蹈紧身衣、弹力牛仔服、滑雪裤、长筒袜、医疗上应用的绷带等高弹柔软型纺织品。
现有技术中,PBT/PTT双组份复合纤维的三维螺旋卷曲使得其可以在外力拉伸作用下伸直,在撤除外力作用时又能很好地回复至初始的卷曲形态,研究表明,在一束双组份复合纤维中,其卷曲形态同时存在着相对整齐的左、右螺旋纱段和无规卷曲纱段,各纱段的长短及排列整体上是随机的。各卷曲纱段由于纤维倾斜状态和力学响应行为的不同,在使用双组份复合纤维编制针织物时,会引起纱线反光效果以及张力不匀的差异,布面上随机形成凸起或凹陷,表观查看会发现明暗随机变化的“不均匀横纹”,即所谓的“条阴状不匀”。这一问题导致双组份复合纤维无法应用于很多种针织产品上,严重制约了双组份复合纤维针织物开发应用。
因此,开发一种避免随机性“条阴状不匀”出现的针织物用的PBT/PTT双组份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PBT/PTT并列型复合纤维应用于针织物产品时出现随机性的“条阴状不匀”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使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与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在一束纤维中共存的方式,由于两种PBT与PTT的质量比不同的PBT/PTT并列复合纤维的收缩的方式和形态不同,打破了一束PBT/PTT并列复合纤维形成整齐的左、右螺旋形态,进而解决了由一束PBT/PTT并列复合纤维制得的针织物存在的“条阴状不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按POY工艺,将PTT熔体和PBT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与喷丝孔n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
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不超过5%(表观粘度是通过模拟确定的,具体是采用流变仪测量聚合物熔体在特定温度下的表观粘度得到的);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10~1.50: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10~1.50。
具体地,本发明采用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和C、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和D进行分配,且设置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BT熔体和PT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不超过5%,各分配孔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不等于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的方式,使得分配至喷丝孔m中的PBT熔体与PTT熔体的质量比和分配至喷丝孔n中的PBT熔体与PTT熔体的质量比不同,实现了一束PBT/PTT并列复合纤维中共存两种不同的PBT与PTT的质量比,保证了卷曲形态的不同,相应地,合理设置了分配孔和导孔的数量和位置关系,以保证分配的顺利进行;本发明将喷丝孔m和喷丝孔n按同心圆进行分布,并控制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保证了一部分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可以混入另一部分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间,起到打破形成整齐的左、右螺旋形态的作用;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纺丝箱体I、纺丝箱体II与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使其能够与PBT熔体的特性粘度(1.10~1.25dL/g)和PTT熔体的特性粘度(0.90~1.05dL/g)相互配合,保证从喷丝孔挤出的PBT组份和PTT组份的表观粘度较为接近,既起到了控制并列复合单丝的质量比的作用,也保证了纺丝的顺利进行;本发明无需对喷丝孔的形状进行调整,选用常用的并列型复合喷丝孔即可;本发明选用了POY纺丝工艺,并通过合理设置纺丝工艺参数,制得的纤维综合性能较好。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在纺丝过程中,纺丝熔体是不断流动的,为了更好地控制熔体的流量,根据熔体在圆管内流动的熔体流量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2334781610000021
式中,ΔQ为熔体流量,d为圆管直径,μ为圆管入口处熔体的表观粘度,l为圆管长度,ΔP为熔体经过圆管后的压力降,从式中可以看出,当ΔP、μ、l保持相等时,在两个圆管内流动的熔体流量之比接近与圆管直径的四次方之比;
本发明是按POY工艺,将PTT熔体和PBT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与喷丝孔n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其中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
流经分配孔A(或C)的PTT熔体流量与流经分配孔B(或D)的PBT熔体流量之比
Figure BDA0002334781610000031
式中,ΔQ1、d1、μ1、l1、ΔP1对应分配孔A(或C),ΔQ2、d2、μ2、l2、ΔP2对应分配孔B(或D);由于PTT熔体的特性粘度、PBT熔体的特性粘度、纺丝箱体I的温度、纺丝箱体II的温度、纺丝箱体III的温度相互配合,在分配孔A和分配孔B入口处PBT熔体和PTT熔体的表观粘度接近一致(相差小于5%),在分配孔C和分配孔D入口处PBT熔体和PTT熔体的表观粘度接近一致(相差小于5%),因此μ1与μ2近似相等;由于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BT熔体和PT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不超过5%,且由于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都设置在分配板上,自身尺寸较小,因此PBT熔体经过分配孔A后的压力降与PTT熔体经过分配孔B后的压力降基本相同,PBT熔体经过分配孔C后的压力降与PTT熔体经过分配孔D后的压力降基本相同,因此ΔP1与ΔP2近似相等;由于分配孔A和分配孔B等高,分配孔C和分配孔D等高,因此l1与l2相等;
经计算可知,
Figure BDA0002334781610000032
Figure BDA0002334781610000033
近似相等,由于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10~1.50:1,因此流经分配孔A的PBT熔体流量与流经分配孔B的PTT熔体流量之比约为3:2~5:1,最终从喷丝孔m挤出的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同理,由于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10~1.50,因此流经分配孔C的PBT熔体与流经分配孔D的PTT熔体流量之比约为2:3~1:5,最终从喷丝孔n挤出的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
此外,本发明采用的PBT和PTT的热收缩率不同,进一步地,通过将PBT和PTT混合后,这两种热收缩率不同的聚合物具有相容性,相容性的存在使得聚合物通过同一个喷丝孔(即两种成纤聚合物熔体一起按照并列复合纺丝方式分配后挤出)时可以粘合在一起,这种粘合作用与不同的热收缩率作用一起,使得从同一个喷丝孔出来的两种聚合物纤维(即PBT/PTT并列复合单丝)在经过热处理后可以形成自卷曲形态,从而具有弹性,这种自卷曲形态具体为:PB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内侧,PT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外侧(由PBT、PTT分子的刚性和柔性特征可知,PBT的收缩率偏大,而PTT的收缩率偏小,故复合纤维中PB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内侧,PTT组份在螺旋卷曲的外侧);
由于同一束纤维中,一部分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另一部分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因此不同单丝的卷曲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发挥了打破纯PBT/PTT并列复合丝形成整齐的左、右螺旋形态的作用,使得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因而由该柔软型聚酯纤维织造的针织物表面不会出现随机性的“条阴状不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PBT熔体与PTT熔体的质量之比为50:50。
如上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喷丝孔m或喷丝孔n为圆形、椭圆形或“8”字形喷丝孔,本发明无需对喷丝孔m或喷丝孔n的形状进行特别调整,选用常用的并列型复合喷丝孔即可满足要求。
如上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从而保证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可以混入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的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间,起到打破形成整齐的左、右螺旋形态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
如上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PTT熔体的特性粘度为0.90~1.05dL/g,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5~265℃,PBT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10~1.25dL/g,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5~270℃,纺丝箱体III的温度(纺丝箱体III的温度即为纺丝温度)为265~268℃。
如上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3~25℃,卷绕速度2500~280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90~120℃,时间为20~30min。
本发明还提供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同一束纤维中,一部分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另一部分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柔软型聚酯纤维制得的DT(后拉伸)丝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66~70%,卷曲稳定度为92.3~94.5%,紧缩伸长率为110~115%,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0~85%。
如上所述的柔软型聚酯纤维,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2.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0.0±10.0%,单丝纤度为0.3~0.5dtex。
将上述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制成针织织物进行条阴状不匀情况测试,测试过程为:先采集该针织织物图像并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再对灰度图像进行第一次处理和第二次处理后计算参数D,以参数D表征条阴状不匀的程度,其中,灰度图像包括条阴区、非条阴区的高灰度值区域和非条阴区的低灰度值区域;第一次处理即将灰度图像中非条阴区的高灰度值区域的像素点变为纯白点;第二次处理即将灰度图像中非条阴区的低灰度值区域的像素点变为纯白点;参数D的计算公式为:D=ΣB/A,其中,ΣB代表灰度图像中灰度值为0的像素点的个数,A代表灰度图像中像素点的总个数。
D值≥3%即可判定出现“条阴状不匀”,D值≥10%即可判定出现严重的“条阴状不匀”。本发明的柔软型聚酯纤维制成的针织物测试得到的结果为:柔软型聚酯纤维制成的针织物的D值≤1.0%;这说明本发明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不存在“条阴状不匀”的问题。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分配孔,使之得到的并列复合纤维中含有不同的组份比,从而避免了纤维整齐螺旋状卷曲表面形态结构的产生,不会出现“条阴状不匀”;
(2)本发明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于单丝纤度较小,柔软性较好;
(3)本发明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卷缩性能较好,弹性较好,综合性能优异,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熔体分配示意图;其中,A、B、C、D为相互独立的分配孔,E、F为相互独立的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卷曲收缩率和卷曲稳定度是采用GB6506-2001《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对丝束进行测试得到的;
紧缩伸长率(反映变形丝的弹性和卷曲程度,纤维先承受轻负荷,再承受重负荷,计算两种负荷下的长度差值与卷曲长度的比值)和卷缩弹性回复率测试方法如下:
首先剪取长度约50cm的纤维试样两根,放入100℃热水中处理30min,取出后进行自然干燥,再截取约30cm长的试样,一端固定,一端加载0.0018cN/dtex的负荷,持续30s,在20cm处作标记,即为试样的初始长度l1;然后改为加载0.09cN/dtex的负荷,持续30s,测量标记点的位置,即为试样加重负荷时的长度l2;最后去掉重负荷,试样无负荷回缩2min后再加0.0018cN/dtex的负荷,持续30s,测量标记点在标尺上的位置,即为回复长度l3;紧缩伸长率(CE)和卷缩弹性回复率(SR)按下式计算:
CE=(l2-l1)/l1
SR=(l2-l3)/(l2-l1)。
实施例1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1.04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1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5%;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4: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4;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63℃,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5℃,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7℃;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5℃,卷绕速度257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90℃,时间为30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66%,卷曲稳定度为92.3%,紧缩伸长率为115%,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0%;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30%,单丝纤度为0.5dtex。
实施例2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1.02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6%;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5: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5;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8℃,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5℃,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6℃;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5℃,卷绕速度260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100℃,时间为25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67%,卷曲稳定度为92.9%,紧缩伸长率为110%,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1%;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13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9%,单丝纤度为0.4dtex。
实施例3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1.02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7%;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5: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5;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9℃,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5℃,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7℃;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5℃,卷绕速度250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112℃,时间为20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68%,卷曲稳定度为94.2%,紧缩伸长率为112%,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2%;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1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8%,单丝纤度为0.5dtex。
实施例4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0.92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1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椭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8%;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5: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5;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5℃,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7℃,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5℃;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3℃,卷绕速度274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119℃,时间为22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69%,卷曲稳定度为93%,紧缩伸长率为113%,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2%;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27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6%,单丝纤度为0.3dtex。
实施例5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0.9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1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5%;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1: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1;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5℃,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6℃,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5℃;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4℃,卷绕速度266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120℃,时间为27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70%,卷曲稳定度为93.3%,紧缩伸长率为113%,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5%;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29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5%,单丝纤度为0.5dtex。
实施例6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1.05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2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6%;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5: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5;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65℃,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7℃,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8℃;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4℃,卷绕速度274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90℃,时间为29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67%,卷曲稳定度为94.5%,紧缩伸长率为111%,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1%;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3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4%,单丝纤度为0.3dtex。
实施例7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0.93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2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圆形)与喷丝孔n(“8”字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8%;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1: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1;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6℃,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7℃,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6℃;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5℃,卷绕速度280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98℃,时间为30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70%,卷曲稳定度为93.3%,紧缩伸长率为110%,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2%;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33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17%,单丝纤度为0.3dtex。
实施例8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
按POY工艺,将质量之比为50:50的PTT熔体(特性粘度为0.94dL/g)和PBT熔体(特性粘度为1.25dL/g)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椭圆形)与喷丝孔n(圆形)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
其中,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4.8%;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5: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5;
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8℃,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70℃,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6℃;
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
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5℃,卷绕速度255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104℃,时间为20min;
制得的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卷曲收缩率为70%,卷曲稳定度为94.1%,紧缩伸长率为113%,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4%;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35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10%,单丝纤度为0.5dtex。

Claims (7)

1.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按POY工艺,将PTT熔体和PBT熔体分配后,从同一喷丝板上的喷丝孔m与喷丝孔n挤出后进行松弛热处理,制得柔软型聚酯纤维;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单丝卷曲方向随机分布;
所述分配是指将PBT熔体经分配孔A,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B分配至喷丝孔m中,将PBT熔体经分配孔C,同时将PTT熔体经分配孔D分配至喷丝孔n中;所有的喷丝孔呈同心圆分布,同一圆上的喷丝孔都为m或者都为n;喷丝孔m由顺序连接的导孔E、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喷丝孔n由顺序连接的导孔F、过渡孔和毛细微孔构成,导孔E同时与分配孔A和分配孔B连接,导孔F同时与分配孔C和分配孔D连接;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位于纺丝箱体III中的分配板上,PTT熔体经纺丝箱体I输送至分配孔B和分配孔D,PBT熔体经纺丝箱体II输送至分配孔A和分配孔C;
在分配孔A、分配孔B、分配孔C和分配孔D的入口处,PTT熔体和PBT熔体的表观粘度相差不超过5%;
分配孔A和分配孔B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A与分配孔B的直径之比为1.10~1.50:1,分配孔C和分配孔D为等高圆柱孔,分配孔C与分配孔D的直径之比为1:1.10~1.50;
柔软型聚酯纤维由多根PBT/PTT并列复合单丝组成,同一束纤维中,一部分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3:2~5:1,另一部分PBT/PTT并列复合单丝中PBT与PTT的质量比为2:3~1:5;
柔软型聚酯纤维制成的针织物的D值≤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BT熔体与PTT熔体的质量之比为5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丝孔m或喷丝孔n为圆形、椭圆形或“8”字形喷丝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TT熔体的特性粘度为0.90~1.05dL/g,纺丝箱体I的温度为255~265℃,PBT熔体的特性粘度为1.10~1.25dL/g,纺丝箱体II的温度为265~270℃,纺丝箱体III的温度为265~26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POY工艺的参数为:冷却温度23~25℃,卷绕速度2500~2800m/min;松弛热处理的温度为90~120℃,时间为20~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卷曲收缩率为66~70%,卷曲稳定度为92.3~94.5%,紧缩伸长率为110~115%,卷缩弹性回复率为80~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柔软型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2.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20.0±10.0%,单丝纤度为0.3~0.5dtex。
CN201911351543.7A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118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1543.7A CN111118630B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1543.7A CN111118630B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8630A CN111118630A (zh) 2020-05-08
CN111118630B true CN111118630B (zh) 2021-10-19

Family

ID=70502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1543.7A Active CN111118630B (zh) 2019-12-24 2019-12-24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863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6220A (ja) * 1988-04-14 1989-10-2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異繊度・異捲縮性複合繊維糸条
JPH02221415A (ja) * 1989-02-23 1990-09-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複合繊維糸条
JPH02221414A (ja) * 1989-02-23 1990-09-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複合繊維糸条
CN101126180A (zh) * 2007-07-26 2008-02-20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8008A (zh) * 2009-05-06 2010-06-02 上海贵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聚酯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0739A (zh) * 2010-12-10 2012-07-11 海宁新高纤维有限公司 纺前着色并列复合弹性纤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6220A (ja) * 1988-04-14 1989-10-2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異繊度・異捲縮性複合繊維糸条
JPH02221415A (ja) * 1989-02-23 1990-09-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複合繊維糸条
JPH02221414A (ja) * 1989-02-23 1990-09-04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複合繊維糸条
CN101126180A (zh) * 2007-07-26 2008-02-20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18008A (zh) * 2009-05-06 2010-06-02 上海贵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聚酯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0739A (zh) * 2010-12-10 2012-07-11 海宁新高纤维有限公司 纺前着色并列复合弹性纤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8630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83465B (zh) 用于针织的自卷曲弹性混纤丝的制备方法
JP4736494B2 (ja)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ナノファイバーを含む混繊糸または混紡糸または織編物
CN111118628B (zh) 一种pbt/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1238B (zh) 一种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1578B (zh) 粘度不同的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8630B (zh) 一种柔软型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1237B (zh) 一种高低粘pet并列复合自卷曲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8665B (zh) 一种涤锦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3466B (zh) 一种ptt/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96956A (zh) 伸缩加工丝、纤维制品、复合喷丝头及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
CN111101235B (zh) 一步法cdp/pet双组份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8663B (zh) 一种pbt/pt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58108B (zh) 用于针织的自卷曲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226941A (ja) 織編物及びポリアミド芯鞘型混繊糸の元糸
JP2018053405A (ja) 扁平断面ポリヘキサメチレンアジパミド繊維および繊維製品
CN111118664B (zh) 一种并列自卷曲仿毛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05083A (zh) 一种并列自卷曲poy-dt丝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1236B (zh) 用于针织牛仔布的自卷曲弹性混纤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39313A (zh) 聚酰胺复丝和包芯弹力纱
CN111118712B (zh) 仿真丝弹性针织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1577B (zh) Pet/改性pet双组份弹性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01264B (zh) 一种防缩免烫的仿毛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866190B2 (ja) 伸度差を有する混繊糸の製造方法
KR102100565B1 (ko) 심초형 복합가연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S6399340A (ja) 異繊度異収縮混繊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