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9920A -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9920A
CN111109920A CN201911416274.8A CN201911416274A CN111109920A CN 111109920 A CN111109920 A CN 111109920A CN 201911416274 A CN201911416274 A CN 201911416274A CN 111109920 A CN111109920 A CN 111109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edplate
angle
plate
included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62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铭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Minimalis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Minimalis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Minimalis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Minimalist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62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99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9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9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only not fully covered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A47C17/02, A47C17/04, A47C17/38, A47C17/52, A47C17/64, or A47C17/84; Drawers in or unde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9/00Bedsteads
    • A47C19/04Extensible bedsteads, e.g. with adjustment of length, width, height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床板与电动床,床板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联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第一传动部用于在动力作用下带动背板形成相对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并使第一夹角在动力作用下逐渐增大到预设角度,第二传动部用于在第一传动部的动力牵引下,使座板下沉到最低位置后反向抬升高度,第三传动部用于在第二传动的动力牵引下,使腿板相对于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增大到最大角度后减小。实现电动床不同姿态的连续联动变化,大幅降低电动床的整体重量,降低驱动电动床的能耗,同时提高了电动床姿态变化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寝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床已普遍使用于休闲、护理、医疗和养老领域,为方便使用,电动床的床板多分区域组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姿态。现有电动床的床板多为两块板至四块板的组合关系,板的数量决定了电动床的床板的组合自由度,目前多为二到四个自由度。比如,四个自由度的电动床床板由四块板组成,在使用时有三块板可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实现翘起一定角度或放平,但支撑人体重心的座板稳定且不作任何变化,即不存在高低变化也不存在倾角变化,但这种结构需要在可变动的每块板上分别装置驱动装置,电动床很笨重,能量消耗高且姿态变化自动化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床板,旨在解决现有电动床笨重,能量消耗高且姿态变化自动化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床板,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用于在动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背板形成相对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并使所述第一夹角在动力作用下逐渐增大到预设角度,所述第二传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动力牵引下,使所述座板下沉到最低位置后反向抬升高度,所述第三传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二传动的动力牵引下,使所述腿板相对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增大到最大角度后减小,其中,所述座板下沉到最低位置时对应所述第二夹角的最大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平衡木和支架,所述平衡木铰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衡木在动力作用下以铰接连接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为圆心划弧转动,所述背板平行固定于所述平衡木的顶端面。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横梁和支架竖梁,所述支架竖梁和所述支架横梁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摇臂、第一支撑杆和座板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座板支撑结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横梁铰接连接,所述摇臂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平衡木靠近所述座板的末端,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摇臂包括第一限位部,对应所述背板、所述座板和所述腿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状态,所述摇臂在所述平衡木传递的动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限位部起沿圆弧运动,其中,所述圆弧为所述平衡木在动力作用下以所述平衡木铰接连接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平衡木靠近所述座板的末端至所述铰接点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周上的弧。
优选地,所述摇臂包括第二限位部,以限定所述第一夹角对应的所述预设角度的终止边所在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对应所述摇臂沿所述圆弧运动的两个区间,所述两个区间以所述摇臂沿所述圆弧运动到与所述平衡木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为分界线,包括所述摇臂在所述第一限位部至所述分界线的沿圆弧运动对应的第一区间,以及所述摇臂在所述分界线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沿圆弧运动对应的第二区间。
优选地,所述摇臂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圆弧运动至所述分界线的过程中,推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带动所述座板下沉,带动所述腿板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支架横梁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同步增大实时相等,直至所述摇臂运动至所述分界线时,所述第二夹角达到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摇臂从所述分界线沿圆弧运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过程中,拉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向靠近所述背板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带动所述座板上升,带动所述腿板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支架横梁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夹角继续增大,所述第二夹角减小,直至所述第一夹角达到所述预设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腿板支撑结构,所述腿板支撑结构与所述座板支撑结构铰接,所述腿板支撑结构通过第二支撑杆铰接于所述支架横梁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上述的床板,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背板对应的所述联动结构部位,驱动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抬起或降落。
本申请有益技术效果:本申请通过设置联动结构,使联动结构在动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背板形成相对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并使第一夹角在动力作用下逐渐增大到预设角度,同时使座板下沉到最低位置后反向抬升高度,使腿板相对于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增大到最大角度后减小,实现电动床不同姿态的连续联动变化,满足用户对不同姿态的电动床的需求,改善了电动床的控制和可靠性,大幅降低电动床的整体重量,降低驱动电动床的能耗,同时提高了电动床姿态变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床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床板,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1、座板2和腿板3,所述背板1、座板2和腿板3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用于在动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背板1形成相对所述座板2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并使所述第一夹角在动力作用下逐渐增大到预设角度,所述第二传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动力牵引下,使所述座板2下沉到最低位置后反向抬升高度,所述第三传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二传动的动力牵引下,使所述腿板3相对于所述座板2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增大到最大角度后减小,其中,所述座板2下沉到最低位置时对应所述第二夹角的最大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联动结构不仅实现了床板各组成部分的联动形变,节约能耗,减轻驱动装置的数量,整体减轻电动床的重量。而且本实施例通过设计合适的长度比例关系、角度关联关系以及三个传动部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床板多个固定角度姿态之间的连续变化,包括从平躺状态转变为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等,且等于第二夹角的最大值时对应的零重力助眠姿态;然后由零重力助眠姿态转变为坐卧姿态,即第一夹角增大到其预设角度,而第二夹角由其最大值减小到合适角度,提高电动床自动化改变姿态的效率。上述预设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最大值,上述第二角度的最大值通过设计座板2下沉的最低位置处的距离实现,座板2下沉到最低位置时,第二角度达到其最大值。比如,座板2下沉到与支架横梁8抵接时为座板2下沉的最低位置处。再比如,座板2下沉时,第一支撑杆5向靠近支架横梁8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使第一支撑杆5与支架横梁8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至达到第一支撑杆5与支架横梁8的铰接限位处,或达到第一支撑杆5与摇臂4的铰接限位处时,即第一支撑杆5不能继续发生向靠近支架横梁8方向的姿态变化时,则座板2下沉到最低位置。通过设置合适的联动结构,使联动结构在动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背板1形成相对座板2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并使第一夹角在动力作用下逐渐增大到预设角度,同时使座板2下沉到最低位置后反向抬升高度,使腿板3相对于座板2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增大到最大角度后减小,实现电动床不同姿态的连续联动流畅的变化,满足用户对不同姿态的电动床的需求,改善了电动床的控制和可靠性,大幅降低电动床的整体重量,降低驱动电动床的能耗,同时提高了电动床姿态变化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平衡木11和支架,所述平衡木11铰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衡木11在动力作用下以铰接连接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为圆心划弧转动,所述背板1平行固定于所述平衡木11的顶端面。
本实施例通过平衡木11以铰接点C为支点做跷跷板式的划弧运动,带动背板1改变姿态,呈现相对座板2所在平面的不同角度的倾斜姿态。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横梁8和支架竖梁7,所述支架竖梁7和所述支架横梁8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摇臂4、第一支撑杆5和座板支撑结构21,所述第一支撑杆5一端与所述座板支撑结构2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横梁8铰接连接,所述摇臂4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平衡木11靠近所述座板2的末端,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
本实施例通过在联动结构中连接背板1的部分设置摇臂4,实现在第一夹角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实现第二夹角跟随第一夹角增加,达到第二夹角的最大值后反而反向减小,直到减小到合适角度,提高床板姿态变化的效率以及流畅性。上述合适角度、第二夹角的最大值、第一夹角的预设角度均可通过调整联动结构中各传动部件的长度比例、角度比例等进行设计,以满足使用需求。上述的第一支撑杆5可为一根,位于底板2的中部,也可为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连接与底板2的矩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4包括第一限位部,对应所述背板1、所述座板2和所述腿板3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状态;所述摇臂4在所述平衡木11传递的动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限位部起沿圆弧运动,其中,所述圆弧为所述平衡木11在动力作用下以所述平衡木11铰接连接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平衡木11靠近所述座板2的末端至所述铰接点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周上的弧。进一步地,所述摇臂4包括第二限位部,以限定所述第一夹角对应的所述预设角度的终止边所在位置。所述预设角度对应所述摇臂4沿所述圆弧运动的两个区间,所述两个区间以所述摇臂4沿所述圆弧运动到与所述平衡木11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为分界线,包括所述摇臂4在所述第一限位部至所述分界线的沿圆弧运动对应的第一区间,以及所述摇臂4在所述分界线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沿圆弧运动对应的第二区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木11以铰接点C为圆心,以CA长度为半径划弧运动,端点A的运动轨迹为圆周。平衡木11靠近座板2的一端向支架横梁8方向倾斜时,摇臂4连接平衡木11的端点A则沿此圆周运动,经历圆周上上的点与摇臂4连接的第一支撑杆5的铰接点B的距离,由床板水平时对应的初始距离逐渐减小到最短距离,以及由最短距离逐渐变大的过程。由于摇臂4长度一定,为线段AB的长度。则在经历与铰接点B的最短距离处,将铰接点B推向最远处,使与摇臂4连接的第一支撑杆5向靠近支架横梁8的方向改变姿态,同时带动座板2下沉、腿板3靠近座板2的一端发生倾斜,且在将铰接点B推向最远处时第二夹角达到最大值。经过圆周上的点与铰接点B的最短距离处后,圆周上的点与铰接点B距离又逐渐增大,导致摇臂4将铰接点B向靠近圆周的方向牵拉,与摇臂4连接的第一支撑杆5向远离支架横梁8的方向改变姿态,推动座板2高度上升,并带动腿板3靠近座板2的一端向远离支架横梁8的方向抬升,第二夹角的角度由最大值逐渐变小。上述第一限位部用于摇臂4在背板1处于水平状态时位置的限定,以避免误操作时背板1从水平状态向远离支架横梁8的方向转动。上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第一限位部共同限定第一夹角的预设角度范围,以满足床板姿态变化的需求。比如本实施例的第一夹角的预设角度范围包括50度至70度。可通过设置摇臂4的长度、摇臂4与第一支撑杆5的夹角、第一支撑杆5的长度、第一支撑杆5与座板2的夹角、第一支撑杆5与支架横梁8的夹角,确定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联动变化关联关系,比如存在特定的三角函数关联关系。上述两个区间根据CA长度、AB长度的比例设计不同,呈现不同的分配方式,包括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角度跨度相等或不等。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4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圆弧运动至所述分界线的过程中,推动所述第一支撑杆5向远离所述背板1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带动所述座板2下沉,带动所述腿板3靠近所述座板2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支架横梁8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同步增大实时相等,直至所述摇臂4运动至所述分界线时,所述第二夹角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地,所述摇臂4从所述分界线沿圆弧运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过程中,拉动所述第一支撑杆5向靠近所述背板1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带动所述座板2上升,带动所述腿板3靠近所述座板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支架横梁8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夹角继续增大,所述第二夹角减小,直至所述第一夹角达到所述预设角度。
本实施例通过设计CA和AB的长度比例等参数,实现床板在三个常用姿态下的角度关联变化。上述三个常用姿态包括平躺姿态,此时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为零,背板1、座板2和腿板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零重力助眠姿态。此时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且均等于第二夹角的最大值,使床板上用户的身体与床板之间的作用力最小,用户的肌肉骨骼呈现最佳的松弛状态,达到助眠的效果;还包括坐卧姿态,此时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达到其最大的预设角度,第二夹角小于其最大值,达到坐卧姿态对应的合适角度,使床板上的用户处于坐卧状态,且在第二夹角的作用下避免滑下床板。上述三姿态的变换在具有摇臂4的联动结构下实现流畅的自动化改变,提高姿态改变效率和流畅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的最大值范围包括20度至40度,坐卧姿态下第二夹角的合适角度范围包括10度至20度。比如,零重力助眠姿态下,第一夹角等于第二夹角,角度为30度;坐卧状态下,第一夹角为60度,第二夹角为15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腿板支撑结构31,所述腿板支撑结构31与所述座板支撑结构21铰接,所述腿板支撑结构31通过第二支撑杆9铰接于所述支架横梁8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5的一端。
本实施例的第三传动部用于带动腿板3实现第二夹角在不同姿态下的角度变化。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腿板3分为大腿板和小腿板,大腿板和小腿板之间通过固定板分离,以避免大腿板在联动结构的带动下实现第二夹角不同角度变化时,小腿板不受影响,一直保持水平状态。本实施例中,为实现支撑平衡,在床板水平状态下,第一支撑杆5与支架横梁8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支撑杆9与支架横梁8的倾斜方向不同,即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9处于非平行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床,包括上述的床板,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背板1对应的所述联动结构部位,驱动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背板1远离所述座板2的一端抬起或降落。
本申请实施例的床板可用于无电动驱动的寝具变形,比如用于机器档杆控制的寝具。本申请实施例优先用于电动床床板,驱动装置连接联动结构能推动联动的任何部位,优选连接背板1对应的联动结构部位,方便控制电动床的三种姿态的连续变化,流畅性更佳。本申请的“第一”、“第二”等用语只用于区别,不用于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床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背板、座板和腿板,所述背板、座板和腿板通过联动结构活动衔接,所述联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传动部、第二传动部和第三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用于在动力作用下带动所述背板形成相对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并使所述第一夹角在动力作用下逐渐增大到预设角度,所述第二传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一传动部的动力牵引下,使所述座板下沉到最低位置后反向抬升高度,所述第三传动部用于在所述第二传动的动力牵引下,使所述腿板相对于所述座板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增大到最大角度后减小,其中,所述座板下沉到最低位置时对应所述第二夹角的最大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部包括平衡木和支架,所述平衡木铰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平衡木在动力作用下以铰接连接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为圆心划弧转动,所述背板平行固定于所述平衡木的顶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横梁和支架竖梁,所述支架竖梁和所述支架横梁垂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传动部包括摇臂、第一支撑杆和座板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座板支撑结构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横梁铰接连接,所述摇臂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平衡木靠近所述座板的末端,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包括第一限位部,对应所述背板、所述座板和所述腿板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状态;所述摇臂在所述平衡木传递的动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限位部起沿圆弧运动,其中,所述圆弧为所述平衡木在动力作用下以所述平衡木铰接连接所述支架的铰接点为圆心,以所述平衡木靠近所述座板的末端至所述铰接点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周上的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包括第二限位部,以限定所述第一夹角对应的所述预设角度的终止边所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对应所述摇臂沿所述圆弧运动的两个区间,所述两个区间以所述摇臂沿所述圆弧运动到与所述平衡木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为分界线,包括所述摇臂在所述第一限位部至所述分界线的沿圆弧运动对应的第一区间,以及所述摇臂在所述分界线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沿圆弧运动对应的第二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圆弧运动至所述分界线的过程中,推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向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带动所述座板下沉,带动所述腿板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支架横梁方向倾斜,且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同步增大实时相等,直至所述摇臂运动至所述分界线时,所述第二夹角达到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从所述分界线沿圆弧运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过程中,拉动所述第一支撑杆向靠近所述背板的方向发生姿态变化,带动所述座板上升,带动所述腿板靠近所述座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支架横梁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夹角继续增大,所述第二夹角减小,直至所述第一夹角达到所述预设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部包括腿板支撑结构,所述腿板支撑结构与所述座板支撑结构铰接,所述腿板支撑结构通过第二支撑杆铰接于所述支架横梁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
10.一种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床板,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背板对应的所述联动结构部位,驱动所述联动结构带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座板的一端抬起或降落。
CN201911416274.8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Pending CN1111099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6274.8A CN111109920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6274.8A CN111109920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9920A true CN111109920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06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6274.8A Pending CN111109920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99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335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护理床的一键变椅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3109A (en) * 1978-04-21 1980-01-15 Howell William H Sectional bed
CN2036783U (zh) * 1988-07-23 1989-05-03 袁之庆 电动起坐床
CN2334384Y (zh) * 1998-05-05 1999-08-25 北京市和合模具厂 全自动多功能自理床
CN1321453A (zh) * 2000-05-03 2001-11-14 李平 一种省力的坐卧变换床椅
CN2822580Y (zh) * 2005-09-26 2006-10-04 张新生 具有靠背升降腿脚伸缩功能的床具
CN103027809A (zh) * 2011-10-04 2013-04-10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床装置
CN104398051A (zh) * 2014-10-27 2015-03-11 王胜根 超薄电动可调节床
CN108778062A (zh) * 2016-02-24 2018-11-09 美梦有限公司 可调节基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83109A (en) * 1978-04-21 1980-01-15 Howell William H Sectional bed
CN2036783U (zh) * 1988-07-23 1989-05-03 袁之庆 电动起坐床
CN2334384Y (zh) * 1998-05-05 1999-08-25 北京市和合模具厂 全自动多功能自理床
CN1321453A (zh) * 2000-05-03 2001-11-14 李平 一种省力的坐卧变换床椅
CN2822580Y (zh) * 2005-09-26 2006-10-04 张新生 具有靠背升降腿脚伸缩功能的床具
CN103027809A (zh) * 2011-10-04 2013-04-10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床装置
CN104398051A (zh) * 2014-10-27 2015-03-11 王胜根 超薄电动可调节床
CN108778062A (zh) * 2016-02-24 2018-11-09 美梦有限公司 可调节基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335A (zh) * 2020-12-30 2021-04-02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护理床的一键变椅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27673U (zh) 角度调节升降理疗床
CN204170010U (zh) 一种具有起身功能的多功能座椅
CN205963351U (zh) 升降机构及包含升降机构的升降工作台
CN111109920A (zh) 一种床板与电动床
CN206261759U (zh) 抬身坐姿连动防侧滑护理床
CN211608833U (zh) 一种弹簧储能的起身联动装置
CN205457506U (zh) 保健床
CN205307241U (zh) 辅助起身装置
CN202490121U (zh) 一种三折电动升降病床
CN202086074U (zh) 多功能床
CN208850978U (zh) 一种改良的电动沙发支架
CN110432692A (zh) 多功能电动床
CN211582336U (zh) 床板与电动床
CN211609032U (zh) 一种升降机构及枕头
CN201029585Y (zh) 升降桌
CN213099118U (zh) 一种picc导管维护座椅
CN203620178U (zh) 一种健身床
CN208065375U (zh) 一种改进型三段式床垫
CN201073136Y (zh) 自动升降床
CN110897415A (zh) 床板与电动床
CN113143632A (zh) 一种具有侧翻功能的护理床
CN204352058U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的助力装置
CN201179190Y (zh) 平躺型按摩椅
CN206079773U (zh) 一种可升降旋转的手动调节桌椅
CN204467545U (zh) 可独立调整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