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6851A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06851A CN111106851A CN201911195151.6A CN201911195151A CN111106851A CN 111106851 A CN111106851 A CN 111106851A CN 201911195151 A CN201911195151 A CN 201911195151A CN 111106851 A CN111106851 A CN 1111068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line
- signal
- line communication
- cable
- communicat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8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6—Combination of signalling, telemetering,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0—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 H04B3/23—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using a replica of transmitted signal in the time domain, e.g. echo cancell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8—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currents induced in cable sheathing or armou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6—Circuits for coupling, blocking, or by-passing of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和发电系统,该电力线通信装置包括设置于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设置于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电力线、设置于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磁环和设置于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磁环;在第一磁环以及第二磁环的作用下,电力线将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耦合的调制信号由信号发送端传输至信号接收端,以使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电力线包括用于传输电能的导线和包裹在导线外部用于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层,导线和屏蔽层分别从信号发送端延伸至信号接收端;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分别耦合至屏蔽层,可以抑制磁环的电感量的衰减,提高所传输的调制信号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力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包括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的发展,利用新型能源产生电能以进行发电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通常包括直流电能产生设备(例如光伏阵列)、逆变器等电能产生以及电能转换的各种电力设备。通常各电力设备之间的距离间隔较远(例如直流电能产生设备与逆变器之间相距1km)。而对于远距离设备之间的信号交互,通常采用PLC(power line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进行信号传输。
相关PLC信号传输中,通常在电力线上设置磁环,以将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上,或者利用磁环增大两条电力线之间的输入输出阻抗以降低信号衰减。而电力线在传输调制信号的同时,通常还传输电能。该电能通常具有较高的电流。而磁环在大通流的情况下,磁环的磁感应强度很快达到最大值导致磁环磁饱和,从而使得磁环的电感量衰减较大,这样一来,导致PLC信号衰减,降低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如何提高电力线通信装置中PLC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将成为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通过将磁环设置于电力线中不传输电能的屏蔽层或者线缆,可以有效的降低磁环的磁饱和速度,从而使得磁环保持较高的电感量,降低PLC信号的衰减,提高PLC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电力线通信装置包括设置于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设置于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电力线、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磁环和设置于所述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磁环;在所述第一磁环以及所述第二磁环的作用下,所述电力线将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耦合的调制信号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电力线接收所述调制信号;所述电力线包括用于传输电能的导线和包裹在所述导线外部用于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层,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分别从所述信号发送端延伸至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分别耦合至所述屏蔽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通过将第一磁环、第二磁环耦合至电力线的屏蔽层,由于屏蔽层与电力线内部的导线芯绝缘,屏蔽层无大电流流通,从而可以抑制磁环的磁导率的减小,进而抑制磁环电感量的衰减,提高所传输的调制信号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一磁环;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磁环耦合至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耦合至所述导线,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耦合至所述屏蔽层;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至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二磁环;所述第二电力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磁环从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端通过第三电容耦合至所述导线,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端通过第四电容耦合至所述屏蔽层;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从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通过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的屏蔽层和导线,利用屏蔽层和导线传输调制信号,由于屏蔽层无电力电流流通,因此,可以降低调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电力电流对调制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力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其中,在所述信号发送端,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第五电容耦合;在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第六电容耦合。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在利用电磁耦合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时,可以利用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将屏蔽层侧的调制信号传输至导线上;同时,还可以降低各导线的分布电容、分布电感等,有利于提高调试信号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电力线通信装置包括设置于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设置于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电力线、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磁环和设置于所述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磁环;在所述第一磁环以及所述第二磁环的作用下,所述电力线将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耦合的调制信号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电力线接收所述调制信号;所述电力线包括用于传输电能的第一线缆和不传输电能的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耦合至所述第二线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通过将第一磁环、第二磁环耦合至电力线中不传输电能的线缆,由于不传输电能的线缆无大电流流通,从而可以抑制磁环的磁导率的减小,进而抑制磁环电感量的衰减,提高所传输的调制信号的可靠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分别从所述信号发送端延伸至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之间相互绝缘。在该实现方式中,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利用第一线缆和第二线缆传输调制信号。由于第二线缆无电力电流流通,因此,可以降低调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电力电流对调制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第一子线缆和第二子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包括至少四条,所述电力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线缆从所述信号发送端延伸至所述信号接收端;在所述信号发送端,其中两条所述第二线缆将所述第一电容耦合在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之间;在所述信号接收端,其中两条所述第二线缆将所述第二电容耦合在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之间;所述第一磁环耦合至位于所述信号发送端的其中一条所述第二线缆;所述第二磁环耦合至位于所述信号接收端的其中一条所述第二线缆。该可选的首先方式中,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为滤波电容,以滤除线缆上的差模信号等。将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连接至两电力线缆(即第一子线缆和第二子线缆)之间的线缆(第二线缆)无电力电流流通。通过将磁环耦合至第二线缆,可以降低调制信号传输过程中,电力电流对调制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此外,当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容量小到相对于调制信号来说其产生的阻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时,此时也可以采用电感量很小的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从而可以减小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的体积,进而简化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以节约成本。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一磁环;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磁环耦合至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二线缆;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二磁环;所述第二电力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磁环从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端通过第五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子线缆,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端通过第六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二子线缆;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六电容从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力线所传输的电能为直流电能或交流电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发电系统,该发电系统包括多个电力设备,每两个所述电力设备之间设置有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中,每两个所述电力设备之间的中高频信号利用架设于二者之间的电力线传输。
具体的,电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逆变器变、变压器、汇流箱、数据检测器。可以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所述光伏阵列和所述逆变器之间的中高频信号利用架设于二者之间的电力线传输。可以在变压器与所述逆变器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所述逆变器和所述变压器之间的中高频信号利用架设于二者之间的电力线传输。可以在光伏阵列与所述汇流箱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所述光伏阵列与所述汇流箱之间的中高频信号利用架设于二者之间的电力线传输。可以在汇流箱与所述逆变器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汇流箱与所述逆变器之间架设于二者之间的电力线传输。上述数据监测器用于监测光伏阵列、逆变器的数据;在数据监测器与光伏阵列、逆变器中的至少一项之间设置有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系统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的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电力线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的又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如图5所示的电力线的俯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的又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如图7所示的电力线的俯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中电力线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实施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条线缆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缆;多个装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装置。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发电系统为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图1中,发电系统包括多个电力设备,该电力设备包括光伏组件1、逆变器2、变压器3和数据采集器4。
其中,光伏组件1可以包括多个,该多个光伏组件通常设置呈阵列排布,也即称为光伏阵列。光伏组件是暴露在太阳光下将光能转换成直流电能以进行发电的电池组件。在具体使用时,通常将光伏组件进行分组,从而产生所需要的直流电能。逆变器2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变压器3用于将逆变器2产生的交流电能进行升压后输入至电网进行电能成传输。数据采集器4用于采集光伏组件1和逆变器2的工作参数、电能输出量等数据,然后可以基于所采集到的数据对光伏组件1、逆变器2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例如监控逆变器2工作是否异常、控制逆变器2开启或关闭等)。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器2可以为组串式逆变器,也可以为集中式逆变器。当逆变器2为集中式逆变器时,光伏组件1和逆变器2之间通常还设置有MPPT(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汇流箱5。如图2所示。
在如图1或者如图2所示的发电系统100中,还包括用于进行电能传输的电力线。具体的,在如图1所示的光伏组件1与逆变器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光伏组件1产生的直流电能传输至逆变器2的电力线01;在如图2所示的光伏组件1与MPPT汇流箱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传输至MPPT汇流箱的电力线03、在MPPT汇流箱5与逆变器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MPPT汇流箱汇聚的直流电传输至逆变器2的电力线04;在如图1或图2所示的发电系统100中,在逆变器2与变压器3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逆变器2产生的交流电传输至变压器3的电力线02;在数据采集器4与光伏组件1、逆变器2、MPPT汇流箱5之间还设置有电力线05。其中,电力线01、电力线03、电力线04可以为直流线缆。电力线02、电力线05可以为交流线缆。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电力线可以为单芯线结构,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的一个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电力线的俯视图。在图3、图4中,电力线包括导线431、用于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层432、包裹在屏蔽层432外部的第一绝缘层433、使得导线431和屏蔽层432之间绝缘的第二绝缘层434。通常,该屏蔽层432可以由具有电磁绝缘性能的导电材料形成。当图2所示的各电力线为单芯线结构时,电力线01、电力线03、电力线04均包括至少两条,其中至少一条电力线为正线缆,至少一条电力线为负线缆;电力线02、电力线05可以均包括至少三条,其中至少一条电力线为火线、其中一条电力线为零线、其中一条电力线为接地线。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电力线可以为多芯线结构,也即是说,多个导线共用同一层屏蔽层和第一绝缘层,多个导线之间、导线与屏蔽层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互相绝缘。
图5示出了电力线为双芯线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电力线的俯视图。在图5、图6中,电力线包括导线4311、导线4312、用于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层432、包裹在屏蔽层432外部的第一绝缘层433、使得导线4311、导线4312之间、各导线和屏蔽层432之间互相绝缘的第二绝缘层434。其中,导线4311可以为正线缆、导线4312可以为负线缆;或者,导线4311还可以为传输电能的线缆(例如正线缆、负线缆、火线、零线中的一条),导线4312可以为不传输电能的线缆。
图7示出了电力线为三芯线结构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电力线的俯视图。在图7、图8中,电力线包括导线4311、导线4312、导线4313、用于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层432、包裹在屏蔽层432外部的第一绝缘层433、使得导线4311、导线4312、导线4313之间、各导线和屏蔽层432之间互相绝缘的第二绝缘层434。其中,导线4311可以为正线缆、导线4312可以为负线缆、导线4313可以为不传输电能的线缆;或者,导线4311可以为火线、导线4312可以为零线、导线4313可以为接地线。
当图2所示的电力线为多芯线结构时,电力线01、电力线03、电力线04均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图5所示的双芯线结构的电力线,其中导线4311可以为正线缆、导线4312可以为负线缆;电力线01、电力线03、电力线04均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图7所示的三芯线结构的电力线,其中导线4311可以为正线缆、导线4312可以为负线缆、导线4313可以为不传输电能的线缆;电力线02、电力线05均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图7所示的三芯线结构的电力线,其中,导线4311可以为火线、导线4312可以为零线、导线4313可以为接地线。
在上述任意两个设备之间,除了进行电能传输外,通常还会进行信号传输,也即数据交互。对于设备间的远距离信号传输中,也即两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1KM时,通常采用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电力线通信)、或者也叫载波通信的方式进行信号交互。也即是说,本申请所示的发电系统所包括的任意两个电力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时,均可采用PLC传输方式。也即,对需要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后,耦合至上述电力线进行传输(例如,当电力线传输直流电能时,调制信号耦合至正线缆和负线缆进行传输;当电力线传输交流电能时,调制信号耦合至火线和零线进行传输)。示例性的,当MPPT汇流箱5与逆变器2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时,例如MPPT汇流箱5向逆变器2发送信号时,MPPT汇流箱将信号调制后耦合至电力线04,以将信号传输至逆变器2。逆变器2在接收到调制信号后,对调制信号解调后即可获取到数据。
现有的PLC信号传输中,如图9所示,以MPPT汇流箱5与逆变器2之间采用PLC信号为例,通常在MPPT汇流箱5一侧的电力线04的其中一条线缆(正线缆或负线缆)上设置磁环10。MPPT汇流箱5的信号输出端穿过磁环,从而信号输出端可以将信号通过磁环10耦合至电力线04上。通常,MPPT汇流箱5利用电力线04向逆变器2传输信号的同时,还会利用电力线04传输直流电能。通常,随着穿过磁环10的电流逐渐增大,磁环10的磁感应强度会逐渐增大。当磁环10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会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此时,磁环10周围的磁场强度还会继续增大。从而,磁环10的磁导率逐渐减小。而磁环10的电感量与磁导率成正比,导致磁环10的电感量逐渐减小,直到磁环10达到磁饱和。此时,磁环10的电感量趋于0。而发电系统中所传输的电流通常较高,从而导致磁环10的电感量急剧衰减,进而导致所传输的信号衰减,降低所传输的信号的可靠性。
当在如上所示的大电流场景下进行PLC信号传输时,通常采用初始磁导率较高,也即电感量较大的磁环,这就导致磁环的体积较大、对磁环的材料以及磁环工艺要求较高,从而提高了PLC信号传输的成本以及电力系统空间结构的复杂性。
基于上述的PLC传输方式,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用于上述发电系统100任意两电力设备之间的PLC信号传输。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不限于发电系统100中的光伏组件1、逆变器2、变压器3、数据采集器4、MPPT汇流箱5任意两设备之间的PLC信号传输,还可以应用于发电系统100所包括的其他未示出的设备之间的PLC信号传输。
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通过将磁环耦合至电力线的屏蔽层或者不传输电能的线缆,可以有效的降低磁环的磁导率的衰减,提高所传输的信号的可靠性。
下面通过图10-图21所示的实施例,对本申请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进行具体描述。在图10-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用于进行PLC信号传输的电力线、设置于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侧的第一磁环L1和设置于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侧的第二磁环L2。图10-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电力线可以为图2所示的电力线04。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和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分别设置于进行PLC信号传输的两电力设备中。以图2所示的MPPT汇流箱5与逆变器2之间进行PLC信号传输为例,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可以设置于MPPT汇流箱5中,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设置于逆变器2中。这里,MPPT汇流箱5可以向逆变器2发送信号,也可以从逆变器2接收信号。当MPPT汇流箱5向逆变器2发送信号时,MPPT汇流箱5为信号发送端、逆变器2为信号接收端。当MPPT汇流箱5从逆变器2接收信号时,MPPT汇流箱5为信号接收端、逆变器2为信号发送端。
在图10-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和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均具有PLC信号的调制解调功能。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可以包括第一端V411和第二端V412。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包括第一端V421和第二端V422。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2将MPPT汇流箱5向逆变器2发送的原始信号进行调制后,通过第一端V411和第二端V412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电力线将调制信号从信号发送端传输至信号接收端。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第一端V421和第二端V422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然后对所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解调,即可得到原始信号。
下面以MPPT汇流箱5为信号发送端、逆变器2为信号接收端、MPPT汇流箱5与逆变器2之间的电力线为单芯线为例,对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信号耦合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电力线包括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用于传输直流电能。其中,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具有相同的结构。在信号发送端侧和信号接收端侧,其中一条电力线(既可以为图10所示的正线缆041,还可以为图10所示的负线缆042)的导线和屏蔽层裸露在外部用于耦合磁环等元器件。图10示意性的示出了正线缆041中的导线和屏蔽层裸露在外部。负线缆042中的导线和屏蔽层由于不需要耦合磁环等,可以不裸露在外部,图10中由直线段代替负线缆042,具体结构未示出。
在信号发送端,裸露在外部的屏蔽层432可以设置有OT端子,从OT端子可以引出一条导线,该导线穿过第一磁环L1,也即是说,第一磁环L1通过导线耦合至屏蔽层。在信号发送端,裸露在外部的屏蔽层432同样可以设置有OT端子,从OT端子可以引出一条导线,该导线穿过第二磁环L2,也即是说,第二磁环L2通过导线耦合至屏蔽层。由于屏蔽层不传输电能,从而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不会因为电力线上传输的电流过大而导致磁环的电感量急剧降低,提高了磁环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
具体的,从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引出的线缆穿过磁环L1连接至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二端V412。从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引出的线缆穿过磁环L2连接至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二端V422。在图10中,采用正线缆041的导线431与屏蔽层432一起传输调制信号。这里,屏蔽层432和导线431由信号发送端延伸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发送端的一侧,屏蔽层432与导线431通过电容C1连接;在信号接收端的一侧,屏蔽层432与导线431通过电容C2连接。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第一磁环L1耦合至屏蔽层432。由于调制信号为中高频信号,通常频率在KHz~MHz频率范围内。从而,耦合至屏蔽层432的调制信号通过电容C1传输至导线431,在屏蔽层432与导线431之间构成信号回路,从而将调制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接收端,耦合至导线431的信号通过电容C2传输至屏蔽层。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第二磁环L2从屏蔽层接收调制信号。
从图10中可以看出,通过利用传输电能的导线431和不传输电能的屏蔽层432构成调制信号回路,将磁环设置于屏蔽层,降低信号的衰减,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如图11所示,图1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至屏蔽层432;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二端V412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至正线缆041中的导线43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屏蔽层432;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二端V422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正线缆041中的导线431。
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电容C3、电容C4分别耦合至屏蔽层432和导线431,从而将调制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接收端,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分别从屏蔽层432和导线431接收调制信号。
从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第二端V412、屏蔽层432、导线43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第二端V422之间形成信号回路。在此信号回路中,由于外部其他各种因素(例如信号传输介质的分布电感、分布电容等)的影响,在屏蔽层432和导线431之间容易产生差模噪声信号。为了抑制差模噪声信号,信号发送端的一侧,屏蔽层432与导线431之间连接电容C1;在信号接收端的一侧,屏蔽层432与导线431连接电容C2。这里的电容C1和电容C2为滤波电容。然而,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量通常为微法级别,相对于中高频调制信号来说,可以看作小阻抗。也即调制信号可以通过电容C1或电容C2从一侧流向另一侧。在通过电容C1或电容C2的过程中,均会有信号衰减,影响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可靠性。鉴于此,如图11所示的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用于提供大阻抗,也即屏蔽层432与导线431之间相当于断路,从而抑制调制信号在电容C1和电容C2上的流通,进而抑制信号衰减。从图11中可以看出,通过将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耦合至屏蔽层432,可以抑制磁环的电感量的衰减,使得磁环的阻抗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用于传输PLC差分信号的其中一边为屏蔽层,该屏蔽层无电力能源通过,而PLC信号的电流远远小于电力能源的电流,因此,屏蔽层与导线之间通常具有较小的差模噪声信号。从而,电容C1和电容C2可以采用容量较小的电容。当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量小到相对于调制信号来说其产生的阻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时,此时也可以采用电感量很小的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或者不采用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从而节约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此时,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2所示。在如图12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信号发送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0所示的信号发送端侧的相关描述,信号接收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1所示的信号接收端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此时,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在如图13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信号发送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1所示的信号发送端侧的相关描述,信号接收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0所示的信号接收端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4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包括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电力线、设置于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侧的第一磁环L1和设置于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侧的第二磁环L2。其中,电力线包括正线缆041、负线缆042,正线缆041、负线缆042可以为图3所示的结构。图14中将正线缆041、负线缆042分别简化成二条线段,各电力线的具体结构未示出。其中,图14所示的正线缆041、负线缆042用于传输电能。
电力线还包括线缆043,线缆043不用于传输带能。具体的,线缆043既可以为图3所示的结构,还可以是仅仅由绝缘层包裹导线的结构。图14将线缆043简化成一条线段。
在信号发送端,线缆043穿过第一磁环L1,也即是说,第一磁环L1通过导线耦合至线缆043。在信号接收端,线缆043穿过第二磁环L2,也即是说,第二磁环L2通过导线耦合至线缆043。由于线缆043不传输电能,从而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不会因为电力线上传输的电流过大而导致磁环的电感量急剧降低,提高了磁环的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线缆043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时,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耦合至线缆043时,可以耦合至线缆043的导线,也可以耦合至线缆043的屏蔽层。具体的,在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可以分别使得线缆043的导线或者屏蔽层裸露在外部,通过OT端子引出导线,将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耦合至线缆043的导线或者屏蔽层。当线缆043为绝缘层包裹导线的结构时,由于不存在屏蔽层,在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可以将线缆043分别穿过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以使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耦合至线缆04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
具体的,从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引出的线缆穿过磁环L1连接至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二端V412。从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引出的线缆穿过磁环L2连接至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二端V422。在图14中,采用正线缆041和线缆043一起传输调制信号。这里,正线缆041和线缆043由信号发送端延伸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发送端的一侧,正线缆041与线缆043通过电容C1连接;在信号接收端的一侧,正线缆041与线缆043通过电容C2连接。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第一磁环L1耦合至线缆043。由于调制信号为中高频信号,通常频率在KHz~MHz频率范围内。从而,耦合至线缆043的调制信号通过电容C1传输至正线缆041,在正线缆041与线缆043之间构成信号回路,从而将调制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接收端,耦合至正线缆041的信号通过电容C2传输至线缆043。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第二磁环L2从线缆043接收调制信号。
从图14中可以看出,通过利用传输电能的正线缆041和不传输电能的导线043构成调制信号回路,将磁环设置于不传输电能的导线043,可以降低信号的衰减,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如图15所示,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至线缆043;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二端V412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至正线缆04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线缆043;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二端V422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正线缆041。
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电容C3、电容C4分别耦合至正线缆041和线缆043,从而将调制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接收端,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分别从正线缆041和线缆043接收调制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此时,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6所示。在如图16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信号发送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4所示的信号发送端侧的相关描述,信号接收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5所示的信号接收端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此时,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7所示。在如图17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信号发送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5所示的信号发送端侧的相关描述,信号接收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4所示的信号接收端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图14-图17任意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与采用图10-图13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相同,具体可参考图10-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8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包括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电力线、设置于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侧的第一磁环L1和设置于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侧的第二磁环L2。其中,电力线包括正线缆041、负线缆042,正线缆041、负线缆042可以为图3所示的结构。图18中将正线缆041、负线缆042分别简化成二条线段,各线缆的具体结构未示出。其中,图18所示的正线缆041、负线缆042用于传输电能。在信号发送端,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通过电容C1连接;在信号接收端,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通过电容C2连接。其中,电容C1和电容C2为滤波电容。通常,在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上均有较大的电流流过。而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之间通常产生差模噪声信号,电容C1和电容C2用于过滤差模噪声信号。
在图18中,电力线还包括多条不传输电能的线缆043。在信号发送端,电容C1的一端通过其中一条线缆043耦合至正线缆041,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其中一条线缆043耦合至负线缆042。在信号接收端,电容C2的一端通过其中一条线缆043耦合至正线缆041,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其中一条线缆043耦合至负线缆042。由于MPPT汇流箱5向逆变器2传输的电能为直流电,而电容C1、电容C2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因此,线缆043上无电力电能流通。在信号发送端,其中一条线缆043穿过第一磁环L1,也即第一磁环L1耦合至信号发送端侧的线缆043;在信号接收端,其中一条线缆043穿过第二磁环L2,也即第二磁环L2耦合至信号接收端侧的线缆043。通过将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耦合至线缆043,可以抑制磁环电感量的降低,提高了磁环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
具体的,从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引出的线缆穿过磁环L1连接至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二端V412。从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引出的线缆穿过磁环L2连接至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二端V422。这里,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包括由信号发送端延伸至信号接收端。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第一磁环L1耦合至线缆043。耦合至线缆043的调制信号通过线缆043、电容C1传输至正线缆041、负线缆042,在正线缆041、负线缆042以及线缆043之间构成信号回路,从而将调制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接收端,耦合至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的调制信号传输至线缆043,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第二磁环L2从第二子电子线接收调制信号。
从图18中可以看出,与图10-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磁环设置于将电容耦合至正线缆041的线缆043,通过线缆043将调制信号耦合至正线缆和负线缆,降低信号的衰减,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如图19所示,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线通信装置的又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至正线缆041;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二端V412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至负线缆042。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与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至正线缆041;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二端V422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至负线缆042。
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发送的调制信号通过电容C3、电容C4分别耦合至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从而将调制信号传输至信号接收端。在信号接收端,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可以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分别从正线缆041和负线缆042接收调制信号。
从图19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41的第一端V411、第二端V412、正线缆041、负线缆042、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42的第一端V421、第二端V422之间形成信号回路。为了抑制差模噪声信号,信号发送端的一侧,正线缆041与负线缆042之间连接电容C1;在信号接收端的一侧,正线缆041与负线缆042之间连接电容C2。这里的电容C1和电容C2为滤波电容。图19所示的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用于提供抑制调制信号在电容C1和电容C2上流通的大阻抗。从图19中可以看出,通过将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设置于线缆043,可以抑制磁环的电感量的衰减,使得磁环的阻抗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其中,电容C1、电容C2、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在电力线通信装置中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1所示的电容C1、电容C2、第一磁环L1、第二磁环L2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容C1和电容C2的容量小到相对于调制信号来说其产生的阻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时,此时也可以采用电感量很小的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或者不采用第一磁环L1和第二磁环L2。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从而节约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此时,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20所示。在如图20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信号发送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8所示的信号发送端侧的相关描述,信号接收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9所示的信号接收端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发送端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将调制信号耦合至电力线,信号接收端通过电磁耦合的方式从电力线接收调制信号。此时,电力线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21所示。在如图21所示的电力线通信装置中,信号发送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9所示的信号发送端侧的相关描述,信号接收端侧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8所示的信号接收端侧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能够有效的从电力线接收到调制信号,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端和在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端耦合至电力线的同一条线缆或同一部分;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端耦合至电力线的同一条线缆或同一部分。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通信装置包括设置于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设置于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电力线、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磁环和设置于所述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磁环;
在所述第一磁环以及所述第二磁环的作用下,所述电力线将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耦合的调制信号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电力线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所述电力线包括用于传输电能的导线和包裹在所述导线外部用于进行电磁屏蔽的屏蔽层,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分别从所述信号发送端延伸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分别耦合至所述屏蔽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一磁环;
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磁环耦合至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电容耦合至所述导线,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二电容耦合至所述屏蔽层;
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耦合至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二磁环;
所述第二电力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磁环从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端通过第三电容耦合至所述导线,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端通过第四电容耦合至所述屏蔽层;
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从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其中,
在所述信号发送端,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第五电容耦合;
在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导线和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第六电容耦合。
7.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通信装置包括设置于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设置于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电力线、设置于所述信号发送端的第一磁环和设置于所述信号接收端的第二磁环;
在所述第一磁环以及所述第二磁环的作用下,所述电力线将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耦合的调制信号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以使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电力线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所述电力线包括用于传输电能的第一线缆和不传输电能的第二线缆;
所述第一磁环和所述第二磁环耦合至所述第二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分别从所述信号发送端延伸至所述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之间相互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第一子线缆和第二子线缆,所述第二线缆包括至少四条,所述电力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线缆从所述信号发送端延伸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在所述信号发送端,其中两条所述第二线缆将所述第一电容耦合在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之间;
在所述信号接收端,其中两条所述第二线缆将所述第二电容耦合在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之间;
所述第一磁环耦合至位于所述信号发送端的其中一条所述第二线缆;
所述第二磁环耦合至位于所述信号接收端的其中一条所述第二线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一磁环;
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磁环耦合至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线缆,所述第一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输出端通过第四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二线缆;
所述调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线缆和所述第二线缆,由所述信号发送端传输至所述信号接收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输出端耦合至所述第二磁环;
所述第二电力线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磁环从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一信号接收端通过第五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一子线缆,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的第二信号接收端通过第六电容耦合至所述第二子线缆;
所述第二电力线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五电容和所述第六电容从所述第一子线缆和所述第二子线缆接收所述调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线所传输的电能为直流电能或交流电能。
15.一种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多个电力设备,每两个所述电力设备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线通信装置;其中,每两个所述电力设备之间的中高频信号利用架设于二者之间的电力线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95151.6A CN111106851B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AU2020390294A AU2020390294A1 (en) | 2019-11-28 | 2020-11-26 |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
EP20893259.0A EP4057518B1 (en) | 2019-11-28 | 2020-11-26 |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
PCT/CN2020/131853 WO2021104386A1 (zh) | 2019-11-28 | 2020-11-26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US17/825,889 US11637589B2 (en) | 2019-11-28 | 2022-05-26 |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95151.6A CN111106851B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06851A true CN111106851A (zh) | 2020-05-05 |
CN111106851B CN111106851B (zh) | 2021-10-15 |
Family
ID=7042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95151.6A Active CN111106851B (zh) | 2019-11-28 | 2019-11-28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37589B2 (zh) |
EP (1) | EP4057518B1 (zh) |
CN (1) | CN111106851B (zh) |
AU (1) | AU2020390294A1 (zh) |
WO (1) | WO20211043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6851B (zh) * | 2019-11-28 | 2021-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21345U (zh) * | 2010-09-19 | 2011-05-04 | 北京意科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通过地线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 |
WO2012032932A1 (ja) * | 2010-09-10 | 2012-03-15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電力線通信装置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
CN207939277U (zh) * | 2018-02-05 | 2018-10-02 | 浙江英伦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电装置及车辆 |
US20190106010A1 (en) * | 2014-09-15 | 2019-04-11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CN208849763U (zh) * | 2019-03-04 | 2019-05-10 | 许昌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中压电力线载波智能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52482B1 (en) * | 1999-12-30 | 2002-09-17 | Ambient Corporation | Inductive coupling of a data signal to a power transmission cable |
GB9816953D0 (en) * | 1998-08-04 | 1998-09-30 | Nor Web Dpl Limited | Power networks |
NL1020925C2 (nl) * | 2002-06-21 | 2004-01-20 | Stichting Tech Wetenschapp | Werkwijze en systeem voor het overbrengen van een informatiesignaal over een vermogenskabel. |
JP2007087733A (ja) * | 2005-09-21 | 2007-04-05 |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 電磁波遮蔽ケーブル |
CN202634425U (zh) * | 2012-05-31 | 2012-12-26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一对多半双工应答式地缆电力线载波中继通信系统 |
ES2405839B1 (es) * | 2012-11-12 | 2014-03-25 | Premo, S.L. | Dispositivo de acople inductivo de señales a la red eléctrica |
US9391669B2 (en) * | 2013-07-03 | 2016-07-12 | Northern Microdesign, Inc. |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ple conductor cable |
CN203933616U (zh) * | 2014-05-09 | 2014-11-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传输系统 |
CN106506048A (zh) * | 2016-11-11 | 2017-03-15 | 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电感耦合的载波通信耦合电路 |
US11398749B2 (en) * | 2017-05-22 | 2022-07-26 |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in a power system |
US10175083B1 (en) * | 2017-08-30 | 2019-01-08 | Schneider Electric Systems Usa, Inc. | Vortex flowmeter having injection cleaning ports |
CN110798246B (zh) * | 2019-09-29 | 2022-02-25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电力线通信的接口电路、组串及系统 |
CN111106851B (zh) * | 2019-11-28 | 2021-10-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
2019
- 2019-11-28 CN CN201911195151.6A patent/CN111106851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26 AU AU2020390294A patent/AU202039029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11-26 WO PCT/CN2020/131853 patent/WO2021104386A1/zh unknown
- 2020-11-26 EP EP20893259.0A patent/EP4057518B1/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5-26 US US17/825,889 patent/US1163758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32932A1 (ja) * | 2010-09-10 | 2012-03-15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力線通信システム、電力線通信装置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
CN201821345U (zh) * | 2010-09-19 | 2011-05-04 | 北京意科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通过地线进行数据传输的系统 |
US20190106010A1 (en) * | 2014-09-15 | 2019-04-11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
CN207939277U (zh) * | 2018-02-05 | 2018-10-02 | 浙江英伦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电装置及车辆 |
CN208849763U (zh) * | 2019-03-04 | 2019-05-10 | 许昌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中压电力线载波智能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57518B1 (en) | 2023-12-27 |
EP4057518A1 (en) | 2022-09-14 |
EP4057518A4 (en) | 2022-12-14 |
CN111106851B (zh) | 2021-10-15 |
WO2021104386A1 (zh) | 2021-06-03 |
AU2020390294A1 (en) | 2022-06-16 |
US11637589B2 (en) | 2023-04-25 |
US20220286163A1 (en) | 2022-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80346A1 (en) | Pairing of Components in a Direct Current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CN102629881A (zh) | 包括交流电源插座的电力线通信装置 | |
CN103197216A (zh) |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电缆接头局部放电监测系统 | |
CN110086506B (zh) | 一种水密连接器 | |
CN111106851B (zh) | 电力线通信装置以及发电系统 | |
CN204068968U (zh) |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电信号分离装置 | |
US7132819B1 (en) | Floating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 |
CN103337155A (zh) | 适应多环境全天候动态管理低压载波远程集抄方法 | |
US20240048097A1 (en) | Pairing of Components in a Direct Current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CN106930750B (zh) | 潜油电泵井下数据采集装置 | |
CN106685483B (zh) | 一种配电台区宽带电力线载波零线耦合的系统 | |
CN221614975U (zh) | 一种电力线通信装置、电力设备及光伏系统 | |
CN105827130A (zh) | 一种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系统 | |
CN211826440U (zh) | 一种电缆接头综合监控设备 | |
CN203747818U (zh) | 基于混合线路的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连接结构 | |
CN209748555U (zh) | 一种水密连接器 | |
CN206585563U (zh) | 一种三相电表宽带载波通信装置 | |
CN208316720U (zh) | 一种井下免穿越电力线通信装置 | |
CN211377703U (zh) |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及光伏逆变系统 | |
CN220457407U (zh) | 电力与通信共用线缆传输架构、电动冲浪板 | |
CN212647949U (zh) | 一种光电混合信号传输线缆 | |
CN213092896U (zh) | 一种高频信号传输系统 | |
CN211317565U (zh) | 一种用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无线测温传感器 | |
CN106160793B (zh) | 太阳能电池板电感耦合式载波驱动 | |
CN204089822U (zh) | 一种配电网络的光纤通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