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6153A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6153A
CN111106153A CN201911266997.4A CN201911266997A CN111106153A CN 111106153 A CN111106153 A CN 111106153A CN 201911266997 A CN201911266997 A CN 201911266997A CN 111106153 A CN111106153 A CN 1111061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layer
substrate
base plat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66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6153B (zh
Inventor
高转
刘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AM OL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669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61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6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1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第一传输垫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垫高层;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第二倾斜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水平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第二倾斜部和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具有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第二导电层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且过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触控功能的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一般可以包括:相对而置的触控基板和阵列基板,触控基板上制作触控电极,以及与各触控电极电连接的触控信号线;阵列基板面向触控基板的一侧制作有像素、数据线和驱动芯片;数据线分别与驱动芯片和像素电连接,用于将驱动芯片提供的数据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像素中,以实现显示功能。
在触控基板与阵列基板共用一个驱动芯片,且驱动芯片置于阵列基板上时,需要将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号引入至阵列基板中的驱动芯片,以便于实现触控功能。
现有可以在触控基板和阵列基板上分别制作传输垫,通过两个基板上的传输垫的电连接,可以将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号传输至阵列基板上的驱动芯片中。一般地,可以将传输垫设置在封装胶靠近显示区的一侧,通过在导电位置处额外叠加膜层,实现两基板上传输垫最外侧导电层间的接触,并通过阵列基板与触控基板接触侧的导电层贯穿相应膜层的过孔,来实现与阵列基板上的另一导电层的电连接,而该另一导电层通过信号走线与驱动芯片电连接,从而实现了将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号,通过触控基板上的传输垫与阵列基板的传输垫的接触导通,引入至驱动芯片。
由于整个过程,阵列基板的传输垫最外侧的导电层,需要通过贯穿设置在该导电层以及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的另一导电层之间的各个膜层的过孔,来实现与该另一导电层的电连接,从而实现阵列基板与触控基板的电连接。由于二者之间的膜层厚度较厚,过孔深度往往较深,因此,该导电层极易断裂,从而导致阵列基板和触控基板间传输垫接触不良,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用于提高阵列基板和触控基板间传输垫的良好电接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垫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第一传输垫包括依次背离所述衬底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垫高层;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水平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且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的第一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置垫高层;
在所述垫高层上设置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水平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通过至少一个通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垫高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传输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在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该第一传输垫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的第一导电层,以及在第一导电层设置的垫高层,通过该垫高层将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导电层给垫高,从而使得阵列基板上的第一传输垫能够与触控基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传输垫接触连接,其中,该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也就是说,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导电层,并在第一导电层上设置垫高层之后,对在该垫高层上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二导电层。
此外,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第二倾斜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水平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和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如此一来,通过至少一个过孔将第二导电层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该过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这样的话,第二倾斜部的坡度更缓,且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二导电层只需通过贯穿垫高层中的部分膜层的过孔就可以与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导电层电连接,由于整个过程较缓坡度的第二导电层通过较浅的过孔便可以实现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这样的话,第二导电层仅需经过较缓较短的坡就可以实现与第一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从而有效避免了第二导电层的断裂,提高了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间的良好电接触,进而实现了阵列基板和触控基板间传输垫的良好电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显示面板的其中一种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4为沿着图3所示显示面板中第一传输垫的N1-N2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传输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传输垫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传输垫的过孔设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传输垫的过孔设置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垫中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过孔设置情况下第一传输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垫中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垫中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过孔设置情况下第一传输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垫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与图2所示的阵列基板相对应设置的触控基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16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包括第一传输垫和第二传输垫的一种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中步骤S104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在触控基板1上通过叠加ITO(Indium TinOxide,即氧化铟锡)层2和SiO2(即二氧化硅)层3来将相应的传输垫做高,在阵列基板4上通过叠加多层金属、无机层、有机层堆叠的方式来将相应的传输垫做高,使得触控基板1侧的ITO层2与阵列基板4侧的导电层5接触,该导电层5通过设置在距离传输垫中心轴L较远的过孔6,与阵列基板4侧的金属层7电连接。其中,导电层5和金属层7之间的膜层记为中间层8。由于中间层8的设置,整个过程,导电层5要经过多次爬坡与金属层7电连接,由于爬坡高度相对较大,导电层6极易断裂,从而导致阵列基板4和触控基板1间传输垫接触不良,进而影响触控信号的传输,最终影响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用于提高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间的良好电接触,进而实现阵列基板和触控基板间传输垫的良好电接触。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的一种俯视图,其中,与各第一传输垫12电连接的信号走线121与驱动芯片F电连接;图4为沿着图3阵列基板中任一第一传输垫12的N1-N2方向的其中一种剖面图。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以及围绕显示区A的非显示区B,显示区A可以用来显示图像,非显示区B可以用来设置与显示面板连接的信号走线等。
结合图2至图4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阵列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1,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11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12;其中,第一传输垫12位于非显示区B,且第一传输垫12包括依次背离衬底基板11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之间的垫高层40;其中,通过该垫高层40将第二导电层30垫高,从而实现第二导电层30与触控基板侧的传输垫的接触连接,从而保证阵列基板10与触控基板间的有效电连接。
第一导电层20包括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一倾斜部202,第二导电层30包括第二水平部301和第二倾斜部302,第二水平部301和至少部分第二倾斜部3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水平部20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层20具有一定的坡度,且第二导电层30也具有一定的坡度,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导电层30通过较缓的斜坡与第一导电层20进行电连接,这样的话,第二导电层30不易断裂。
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导电层20具有第一距离,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二水平部301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导电层20间的第一距离处于二者间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所构成的距离范围内,而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二水平部301间的第二距离在同一阵列基板10中为固定的距离数值,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也就是说,第二倾斜部302与第一导电层20间的第一距离的最大值小于第二距离,从而使得第二倾斜部302的具有较缓的坡度。如图4所示,箭头X所示的方向垂直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箭头Y所示的方向为与箭头X所示方向垂直。由于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导电层20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二水平部301间的第二距离,从而保证了第二导电层的第二倾斜部302为较缓坡度的斜坡,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导电层30通过较缓坡度的斜坡与第一导电层20进行电连接,这样的话,第二导电层30不易断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仍结合图4所示,第二导电层30通过至少一个过孔50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且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3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由于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30具有一定的坡度,在垂直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导电层20间的第一距离小于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二水平部301间的第二距离,而且,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3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所在范围,这样的话,过孔50较浅,第二导电层30不易断裂,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阵列基板10的衬底基板1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12,该第一传输垫12包括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一倾斜部202的第一导电层20,以及在第一导电层20设置的垫高层40,通过该垫高层40将设置在其上的第二导电层30给垫高,从而使得阵列基板10上的第一传输垫12能够与触控基板对应设置的第二传输垫接触连接,其中,该第二导电层30包括第二水平部301和第二倾斜部302,也就是说,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导电层20,并在第一导电层20上设置垫高层40之后,对在该垫高层40上设置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二导电层30。
此外,第二水平部301和至少部分第二倾斜部3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水平部20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导电层20具有第一距离,第一水平部201和第二水平部301具有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如此一来,通过至少一个过孔50将第二导电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该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3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这样的话,第二倾斜部302的坡度更缓,且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二导电层30只需通过贯穿垫高层40中的部分膜层的过孔50就可以与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由于整个过程较缓坡度的第二导电层30通过较浅的过孔50便可以实现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这样的话,第二导电层30仅需经过较缓较短的坡就可以实现与第一导电层20之间的电连接,从而有效避免了第二导电层30的断裂,提高了第一导电层20与第二导电层30间的良好电接触,进而实现了阵列基板10和触控基板间传输垫的良好电接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非显示区B的至少部分边与显示区A的至少部分边重合,并且非显示区B的其余部分被显示区A包围,如此一来,可以将非显示区B设置在显示区A的边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示区A和非显示区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非显示区B包围显示区A,如此一来,可以将显示区A设置在非显示区B的内部。比如,可以将显示区A设置在非显示区B的左上角。再比如,可以将显示区A设置在非显示区B的右上角。再比如,可以将非显示区B设置在显示区A的左侧。再比如,可以将非显示区B设置在显示区A的上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非显示区B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就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上的各第一传输垫12可以均位于非显示区B的同一侧,当然,各第一传输垫12还可以均位于非显示区B的多个侧边,如图3所示,如此可以使得各第一传输垫12之间设置的更加分散,从而减少各第一传输垫12之间短路的发生几率,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第一传输垫12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沿背离衬底基板11的方向上,垫高层40包括依次设置的无机绝缘层6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该第二有机绝缘层7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水平部20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所在范围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第二有机绝缘层70可以是平坦化层,由于无机绝缘层6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具有一定厚度,一方面,通过增设无机绝缘层6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可以将第二导电层30垫高,从而保证第一传输垫12通过垫高的第二导电层30与触控基板侧的传输垫直接接触,另一方面,第二有机绝缘层7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水平部20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的所在范围内,如此一来,保证了设置在第二有机绝缘层70上的第二导电层30具有一定的坡度,从而避免了第二导电层30的断裂。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机绝缘层60可以完全覆盖第一导电层20,从而对第一导电层2进行了水氧隔离保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第一传输垫1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垫高层40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80,第一有机绝缘层80设置在无机绝缘层6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之间,且第一有机绝缘层80完全覆盖无机绝缘层6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无机绝缘层60、第一有机绝缘层8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具有一定厚度,通过增设无机绝缘层60、第一有机绝缘层8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可以将第二导电层30垫高,从而保证第一传输垫12通过垫高的第二导电层30与触控基板侧的传输垫直接接触,此外,通过在无机绝缘层6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之间增设第一有机绝缘层80,该第一有机绝缘层80将无机绝缘层60完全覆盖,由于无机绝缘层60的厚度通常较薄,增设一层将其完全覆盖的第一有机绝缘层80,从而保护无机绝缘层60免被划伤,进而对第一导电层20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保证了第一导电层20与第二导电层30间的有效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的第一传输垫12的结构示意图,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式来设置至少一个过孔50,从而实现第二导电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其中,第一种方式具体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倾斜部202具有第一距离;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倾斜部2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第一种方式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过孔50设置在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水平部201的交叠区域,或者过孔50设置在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倾斜部301的交叠区域,同时过孔5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之间无交叠,此时过孔50较浅,从而保证了第二导电层30不易断裂,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如图7所示,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倾斜部202间的第一距离可以为d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倾斜部202和第二倾斜部302之间间隔了无机绝缘层60和第一有机绝缘层80,也就是说第一距离d1为无机绝缘层60和第一有机绝缘层80的膜层厚度之和;而如图7所示,第二距离d2为无机绝缘层60、第一有机绝缘层80,以及第二有机绝缘层70的膜层厚度之和。
相应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倾斜部2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因此,可以将过孔50设置在图7中的位置③处,具体来讲,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落入第一倾斜部202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所在区域范围内,同时,过孔50还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不交叠。将过孔位置设置在如图7中的位置③处,也就是保证了过孔处的深度为第二距离,相比设置在具有第一距离的位置处,过孔设置在具有第二距离处的位置③,可以明显减小过孔深度,避免第二导电层电连接第一导电层发生断裂导致的电连接失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第二种方式来设置至少一个过孔50,具体来讲,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水平部201具有第一距离,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3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仍结合图7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过孔50可以是设置在图7中的位置①处,具体来讲,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水平部201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的交叠区域内,同时,过孔50还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交叠。因此,第一距离d1为无机绝缘层60、第一有机绝缘层80的膜层厚度,以及部分第二有机绝缘层70厚度的厚度之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过孔50还可以设置在图7中的位置②处,具体来讲,过孔50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落入第二倾斜部302和第一水平部201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的交叠区域内,同时,过孔50还和第二有机绝缘层70在衬底基板11的正投影不交叠,因此,第一距离d1为无机绝缘层60、第一有机绝缘层80的膜层厚度之和;因此不管过孔设置在位置①处还是位置②处,过孔的深度均小于第二距离。保证了过孔深度较浅,从而使第二导电层在工艺制程中不会断裂。并且,过孔设置在位置②处减小了第二导电层的延伸长度,减小了工艺制程中断裂风险。如图8所示为过孔50设置在图7中位置②处时第一传输垫12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过孔设置在如图8所示的位置②处,一方面。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设置过孔50的具体位置,在此不做详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导电层20的第一水平部201在Y方向的延伸长度,与第二水平部301在Y方向的延伸长度间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其中,该预设阈值为根据实际需要所设定的数值。此时,第二导电层30的第二倾斜部302较陡,从而减小了第二导电层30的坡度,降低了第二导电层30因爬坡而断裂的风险,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使用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结合图9至图11所示,过孔50包括设置在无机绝缘层60的第一过孔501和设置在第一有机绝缘层80的第二过孔50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至少部分交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导电层30可以通过依次贯穿垫高层40中无机绝缘层60的第一过孔501,和第一有机绝缘层80的第二过孔502,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这样的话,由于该过孔50深度相对较浅,从而避免了第二导电层30的断裂,保证了第二导电层30和第一导电层20间的有效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至少部分交叠,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可以是完全交叠,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还可以是部分交叠。结合图9至图11所示,其中,图9为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其中一种示意图,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完全交叠,其中,第一过孔501的过孔孔径大于第二过孔502的过孔孔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过孔刻蚀工艺,过孔切面一般会形成倒T型,T型的短边定义为过孔的孔径大小。此时,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的形成工艺过程相对较为简化,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相应地,第一传输垫1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如图11为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另外一种示意图,其中,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部分交叠,其中,第一过孔501的孔径小于第二过孔502的孔径,且第一过孔501的长边尺寸等于第二过孔502的孔径尺寸。此时,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的形成工艺过程相对较为简化,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相应地,第一传输垫12的结构示意图仍可以如图10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为第一过孔501和第二过孔502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其中一种示意图,具体来讲,第一过孔501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二过孔5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且第二过孔502靠近第一过孔501一侧的孔径大于第一过孔501靠近第二过孔502一侧的孔径。比如,第二过孔502靠近第一过孔501一侧的孔径为
Figure BDA0002313132090000131
第一过孔501靠近第二过孔502一侧的孔径为
Figure BDA0002313132090000134
其中,
Figure BDA0002313132090000133
大于
Figure BDA0002313132090000132
相应地,第一传输垫1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相较于图10可知,在
Figure BDA0002313132090000135
大于
Figure BDA0002313132090000136
时,第二倾斜部302的坡更缓,第二导电层30不易断裂,从而保证了第二导电层30与第一导电层20之间的有效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传输垫12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X表示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具体来讲,沿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第一传输垫12还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1和第一导电层20之间的有源层90、第一绝缘层901、第一金属层902、第二绝缘层903、第二金属层904、第三绝缘层905;其中,第二金属层904、第一金属层902,以及有源层9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依次增大,且第二金属层904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第一金属层902在所述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第一金属层902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落入有源层90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如此一来,使得同一个第一传输垫12中有源层90、第一金属层902和第二金属层904的同一侧边缘呈阶梯状爬坡设计,从而在垫高第一导电层20的同时,使得第一导电层20的第一倾斜部202对应的坡度较缓,从而避免了第一导电层20的断裂,保证了第一导电层20与第二导电层30之间的有效电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902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与有源层90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μm;比如,可以是3μm,还可以是4μm。第一金属层902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层904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μm。比如,可以是3μm,还可以是4μm。仍以图14所示为例,第一金属层902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与有源层90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间距离为D1,第一金属层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与第二金属层904靠近第一倾斜部202的一端间距离为D2,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是D1等于D2,还可以是D1小于D2。其中,在D1等于D2时,同一个第一传输垫12中有源层90、第一金属层902和第二金属层904的同一侧边缘的阶梯状爬坡坡度大致一致,这样的话,第一导电层20平稳爬坡,不易断裂。在D1小于D2时,同一个第一传输垫12中有源层90、第一金属层902和第二金属层904的同一侧边缘的阶梯状爬坡坡度逐渐变平缓,这样的话,第一导电层20不易断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第一导电层20的设计需求来具体设定D1和D2的具体数值大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此不再详述。此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阵列基板10与触控基板间的传输垫的接触连接,第一传输垫12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1和第一导电层20之间除有源层90、第一绝缘层901、第一金属层902、第二绝缘层903、第二金属层904、第三绝缘层905外其它金属层和/或绝缘层,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为与图3所示的阵列基板10相对应的触控基板100的俯视图,具体来讲,显示面板包括与阵列基板10相对设置的触控基板100,触控基板100包括与阵列基板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12一一对应接触连接的第二传输垫10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在触控基板100上的多个触控电极1000可以是自电容,还可以是互电容。如图15所示,多个触控电极1000同层设置,相应地触控电极1000为自电容。与各触控电极1000电连接的触控走线1001与相应的第二传输垫101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一传输垫12和第二传输垫101的电连接,进而实现阵列基板10与触控基板100间的有效电连接,第一传输垫12设置在哪个位置,第二传输垫101相应也设置在哪个位置,以使第一传输垫12和第二传输垫101对应设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传输垫12和第二传输垫10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以是完全交叠,还可以是部分交叠,在此不做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传输垫12的个数为N时,相应地第二传输垫101的个数也为N,N为正整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传输垫12和第二传输垫101的个数,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为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包括第一传输垫12和第二传输垫101的其中一种剖面图,具体来讲,第二传输垫101包括第三导电层102,第三导电层102与第二水平部301接触并电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传输垫101还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该基板和第三导电层102之间的第四绝缘层103,以及设置在第四绝缘层103和基板之间的第三金属层104和第五绝缘层105。从而通过第五绝缘层105、第三金属层104和第四绝缘层103将第三导电层102垫高,实现了第三导电层102与第二水平部301的接触并电连接,从而保证了第一传输垫12与第二传输垫101间的有效电连接。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来选择相应膜层厚度的材料来垫高第三导电层102,在此不再详述了。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为显示装置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200。
在具体实施时,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如图17所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手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18所示为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包括:
S101: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的第一导电层;
S102: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置垫高层;
S103:在所述垫高层上设置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水平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S104:通过至少一个通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S105: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垫高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传输垫。
对于步骤S101至步骤S2105的具体实现过程在前述显示面板中已经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的第一导电层之前,在第一水平部所在位置预先在衬底基板上依次形成有源层、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三绝缘层,或者其它膜层,以便于将第一水平部垫高,从而减少第一导电层的爬坡高度,进而保证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间的有效电连接,从而保证阵列基板与触控基板间的有效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9,步骤S104:通过至少一个通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包括:
S201: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置无机绝缘层,并在所述无机绝缘层上开设第一过孔;
S202:在所述无机绝缘层上设置第一有机绝缘层,并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上开设第二过孔,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至少部分交叠;
S203: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在第一导电层上设置无机绝缘层,然后在该无机绝缘层上开设第一过孔,具体可以是通过构图工艺在该无机绝缘层上开设第一过孔。然后,在开设有第一过孔的无机绝缘层上设置第二有机绝缘层,并在第二有机绝缘层上开设与第一过孔部分交叠的第二过孔,然后在第二有机绝缘层上设置第二导电层,这样的话,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就可以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从而实现了阵列基板与触控基板间的有效连接。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传输垫;其中,所述第一传输垫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所述第一传输垫包括依次背离所述衬底基板方向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垫高层;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水平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且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一倾斜部具有所述第一距离;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垫高层包括依次设置的无机绝缘层和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水平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所在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层还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无机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之间,且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完全覆盖所述无机绝缘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包括设置在所述无机绝缘层的第一过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的第二过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至少部分交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且所述第二过孔靠近所述第一过孔一侧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靠近所述第二过孔一侧的孔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一传输垫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的有源层、第一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第二金属层、第三绝缘层;
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依次增大,且所述第二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有源层靠近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一端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μm;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一端间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μm。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传输垫一一对应接触连接的第二传输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垫包括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第二水平部接触并电连接。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基板上设置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倾斜部的第一导电层;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置垫高层;
在所述垫高层上设置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倾斜部的第二导电层,其中,所述第二水平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一水平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具有第二距离,且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通过至少一个通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过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倾斜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在范围内;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至少一个包括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垫高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第一传输垫。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至少一个通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设置无机绝缘层,并在所述无机绝缘层上开设第一过孔;
在所述无机绝缘层上设置第一有机绝缘层,并在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上开设第二过孔,其中,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至少部分交叠;
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将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CN201911266997.4A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061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997.4A CN11110615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66997.4A CN11110615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153A true CN111106153A (zh) 2020-05-05
CN111106153B CN111106153B (zh) 2022-08-30

Family

ID=7042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66997.4A Active CN111106153B (zh) 2019-12-11 2019-12-11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615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1679A1 (zh) * 2021-05-19 2022-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US11869268B2 (en) 2021-01-26 2024-01-0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385A (zh) * 2006-02-20 2007-09-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及其方法
CN102012574A (zh) * 2009-09-04 2011-04-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US20140312329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203296A (zh) * 2017-05-25 2017-09-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8385A (zh) * 2006-02-20 2007-09-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及其方法
CN102012574A (zh) * 2009-09-04 2011-04-1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US20140312329A1 (en) * 2013-04-19 2014-10-23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uni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203296A (zh) * 2017-05-25 2017-09-2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69268B2 (en) 2021-01-26 2024-01-0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241679A1 (zh) * 2021-05-19 2022-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以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153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79052U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4564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70484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EP4060744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24323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拼接屏
CN110112205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11208916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52391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110615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20210357093A1 (en)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842019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17399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62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6720B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230400952A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13182261U (zh) 显示基板、电子装置
US12058918B2 (en) Touch input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sulation recess structure having obtuse angled sidewalls
CN1124336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70575B (zh) 一种封装盖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2527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US11169406B2 (en) 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assembly including protective layer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567620B1 (en) Touch module and touch device
WO2023184244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15680696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74043A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0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Road, Dongyi Industrial Park,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