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5665A - 模拟舱 - Google Patents

模拟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5665A
CN111105665A CN202010066781.XA CN202010066781A CN111105665A CN 111105665 A CN111105665 A CN 111105665A CN 202010066781 A CN202010066781 A CN 202010066781A CN 111105665 A CN111105665 A CN 111105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notch
seat
shaped rod
si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67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少辉
宋晗
杨拯
金士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feng Navig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67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56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5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56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5/00Models for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09B23/00,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包括:舱座,舱座包括设置于舱座上的舱板;医疗结构,医疗结构设置于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舱板;吊臂结构,吊臂结构设置于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舱板。该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的架构,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其中,吊臂结构使得模拟舱进行直升机救援绞车训练,医疗架构可以使得模拟舱进行医疗救援人员的医疗培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模拟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
背景技术
由于航空应急救援的安全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操作复杂,因此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在正式执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之前,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并每年复训一次,以保证救援技能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在实际培训中,要进行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和绞车救援训练,一直以来都使用实机进行培训,由此会产生飞机折旧费、设备折旧费、飞机租赁费用等高昂的成本,而且由于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另外,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直升机同时配备有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难以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航空救援人员的成本令企业、单位难以承受。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现有直升机无法同时配备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等设备以同时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训练以及培训成本高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包括:
舱座,舱座包括设置于舱座上的舱板;
医疗结构,医疗结构设置于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舱板;
吊臂结构,吊臂结构设置于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舱板。
可选地,舱座还包括:
舱座体,舱座体位于舱板的下方,舱板的边缘连接于舱座体的上边缘;
配备仓,配备仓位于舱板的下部,配备仓的开口设置于舱座体的尾部;
舱架,舱架位于舱座体的下方,舱架包括:
至少两个横向杆,至少两个横向杆彼此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横向杆的上方连接固定于舱座体的底部;
至少两个纵向杆,至少两个纵向杆彼此对称设置,纵向杆与横向杆相互垂直设置,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杆外表面至少覆盖一层缓冲层;
至少两个脚踏杆,至少两个脚踏杆彼此对称设置,至少两个脚踏杆与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于至少两个横向杆上。
可选地,舱板包括:
多条滑轨,多条滑轨设置于舱板的上表面,多条滑轨沿舱座长度方向延伸、彼此平行设置;
第一固定位,第一固定位位于多条滑轨之间的间隙、舱板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第一固定位连接固定医疗结构;
第二固定位,第二固定位位于舱板上表面的边缘位置,第二固定位连接固定吊臂结构。
可选地,医疗结构包括:
医疗支架,医疗支架包括:
多个撑腿,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舱板;
第一横架,第一横架位于多个撑腿的顶部,与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二横架,第二横架位于第一横架和舱板表面之间,与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医疗结构还包括:
监护仪,监护仪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的上方;
收纳箱,收纳箱位于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与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呼吸机,呼吸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的上方,位于第一横架和第二横架之间、监护仪的下方,呼吸机与收纳箱的在第二横架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至少两个氧气瓶,至少两个氧气瓶固定连接于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之间。
可选地,医疗结构还包括:
担架,担架的正面与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
担架包括:
前架体,前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一U型杆,第一U型杆围绕的前架体上、沿第一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一缓冲垫,第一缓冲垫平行于担架下的舱板表面;
后架体,后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二U型杆,第二U型杆围绕的后架体上、沿第二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第二缓冲垫平行于担架下的舱板表面;
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第一折叠部设置于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的第一连接位;第二折叠部设置于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的第二连接位。
可选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第一折叠件,第一折叠件位于第一连接位上,第一折叠件包括:
第一卡合端,第一卡合端与前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一卡合端的第一螺纹孔;
第一螺钉,第一螺钉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卡合端,第二卡合端与后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二卡合端的第二螺纹孔;
第二螺钉,第二螺钉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一活杆,第一活杆的顶端与第一缺口卡合设置,第一活杆的顶端设置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过孔;第一活杆的末端与第二缺口卡合设置,第一活杆的末端设置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过孔;相应地,
第二折叠件,第二折叠件位于第二连接位上,第二折叠件包括:
第三卡合端,第三卡合端与前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三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三缺口,第三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三卡合端的第三螺纹孔;
第三螺钉,第三螺钉与第三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四卡合端,第四卡合端与后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第四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四缺口,第四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四卡合端的第四螺纹孔;
第四螺钉,第四螺钉与第四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活杆,第二活杆的顶端与第三缺口卡合设置,第二活杆的顶端设置与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过孔;第二活杆的末端与第四缺口卡合设置,第二活杆的末端设置与第四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过孔;
可选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限位套管,限位套管设于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
限位缺口,限位缺口设置于后架体上、对应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位置,限位缺口的长宽尺寸与限位套管的长宽(直径)尺寸相配合;
配合缺口,配合缺口设置于前架体上、对应限位缺口的位置,配合缺口的长度尺寸小于限位缺口的长度尺寸;
限位凹槽,限位凹槽内陷于限位套管的外壁上,限位凹槽的深度尺寸小于限位套管的外壁厚度尺寸;
限位珠,设置于后架体上,在限位套管处于限位位置时,限位珠与限位凹槽相卡合。
可选地,担架还包括:
前限位部,前限位部包括设置于前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一定位凸;
后限位部,后限位部包括设置于后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二定位凸;
舱座还包括:
前定位座,前定位座设置于舱板表面上、医疗结构的下方,前定位座包括与两个第一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定位凹,第一定位凹与第一定位凸可拆卸连接;
后定位座,后定位座设置于舱板表面上、舱板的边缘位置,与吊臂结构于舱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相邻,后定位座包括与两个第二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定位凹,第二定位凹与第二定位凸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吊臂结构包括:
支撑座,支撑座下方固定连接于舱板;
支撑柱,支撑柱的下端与支撑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或支撑柱位于支撑座的上方、与支撑座一体成型,支撑座的长宽尺寸大于支撑柱的长宽尺寸;
主体,主体位于支撑柱的上方,主体的下端与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主体包括:
主体转轴,主体转轴与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
控转插孔,控转插孔设置于主体下端的侧面上,
控转插销,控转插销与控转插孔配合设置,控转插销的顶端插设于主体转轴上;
吊臂,吊臂固定连接于主体的上端的侧面上,与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吊臂包括:
吊臂开口,吊臂开口设置于吊臂的顶端的下侧;
吊臂通道,吊臂通道沿吊臂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吊臂的内部,吊臂通道的顶端连接吊臂开口,吊臂通道的末端连接主体的内部;
电机,电机设置于主体上端的侧面上;
牵引绳,牵引绳设置于吊臂通道内,牵引绳的末端与电机控制连接,牵引绳的顶端设置于吊臂开口外;
牵引控制件,牵引控制件设置于主体的内部,牵引控制件的按键设置于主体的侧面上。
可选地,模拟舱还包括:
驾驶座椅,驾驶座椅设置于舱板的前部、医疗结构的背后位置;
副驾驶座椅,副驾驶座椅设置于舱板的前部、驾驶座椅的一侧;
医生座椅,医生座椅设置于副驾驶座椅的背后位置、舱板的边缘位置;
护士座椅,护士座椅与医生座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医生座椅的正面;
第一操作显示屏,设置于驾驶座椅的正前方;
第二操作显示屏,设置于副驾驶座椅的正前方。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舱,该模拟舱通过在舱座的舱板上合理设置了医疗结构、吊臂结构以及各类座椅和操作显示屏,通过一个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的真实架构,实现实机工作场景的模拟,且可在室内进行训练场,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其中,吊臂结构使得模拟舱进行直升机救援绞车训练,医疗架构可以使得模拟舱进行医疗救援人员的医疗培训,而且,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如飞行员、医护人员或其他搜救人员等)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无需高昂的飞机租赁费和折旧费等,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拟舱的舱座及其组成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1中模拟舱的舱座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1中模拟舱的医疗结构的立体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1中模拟舱的担架在伸展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5A中担架在伸展状态下的一局部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1中模拟舱的担架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5A中担架在折叠状态下的一局部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1中模拟舱的担架固定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图1中模拟舱的吊臂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等用词并非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结合附图和文字说明,上述用词所表达的含义清楚无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如图1-图2所示,该模拟舱A包括:
舱座100,舱座100包括设置于舱座100上的舱板110;用于给模拟舱提供整体的架构支撑。医疗结构200,医疗结构200设置于舱板110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舱板110;用于实现在舱座上进行医疗加改装设计,以确保模拟舱实现直升机应急救援医疗模拟训练。吊臂结构300,吊臂结构300设置于舱板110的边缘位置、与医疗结构200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舱板110。用于实现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中的绞车训练功能。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舱座100还包括:舱座体120,舱座体120位于舱板110的下方,舱板110的边缘连接于舱座体120的上边缘;用于为舱座100提供支撑,为舱板110等舱座的组成部分提供安装或设置位。配备仓130,配备仓130位于舱板110的下部,配备仓的开口设置于舱座体120的尾部;配备仓内设置有用于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工具和用于维护和保养模拟舱的工具,方便于模拟训练的配备。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舱架140,舱架140位于舱座体120的下方,舱架140包括:至少两个横向杆141,至少两个横向杆141彼此对称设置,至少两个横向杆141的上方连接固定于舱座体120的底部;横向杆用于固定连接舱座体,给舱座提供支撑位,且提供支撑功能。至少两个纵向杆142,至少两个纵向杆142彼此对称设置,纵向杆142与横向杆141相互垂直设置,其中,至少两个纵向杆142外表面至少覆盖一层缓冲层以给舱架提供对地面的缓冲作用;纵向杆配合横向杆给舱座提供支撑功能,加固舱架,进一步提升舱架的支撑力。至少两个脚踏杆143,至少两个脚踏杆143彼此相对舱座100对称设置在舱座100的两侧下方,至少两个脚踏杆143与纵向杆142相互平行设置于至少两个横向杆141上。脚踏杆用于模拟实机脚踏杆,给模拟培训提供最佳模拟登机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舱板可以用于给舱座内设置的各种应急救援训练模拟结构组件提供安装空间,同时可以给应急救援训练提供模拟舱内的实机模拟空间。舱板110包括:多条滑轨111,多条滑轨111设置于舱板110的上表面,多条滑轨111沿舱座100长度方向延伸、彼此平行设置;滑轨不仅可以用于提供给舱座内安装的各种应急救援训练模拟结构组件的固定连接(即安装),还可以实现与上述结构组件的拆卸,同时给安装在滑轨上的模拟结构组件实现在舱板上水平滑动的作用,实现对舱内空间的合理安置,更加符合实机训练的要求。第一固定位,第一固定位位于多条滑轨之间的间隙、舱板110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第一固定位连接固定医疗结构200;第二固定位,第二固定位位于舱板110上表面的边缘位置,第二固定位连接固定吊臂结构300。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模拟舱A还包括:驾驶座椅410,驾驶座椅410设置于舱板110的前部、医疗结构200的背后位置;副驾驶座椅420,副驾驶座椅420设置于舱板110的前部、驾驶座椅410的一侧;医生座椅430,医生座椅430设置于副驾驶座椅420的背后位置、舱板110的边缘位置;护士座椅440,护士座椅440与医生座椅43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医生座椅430的正面;上述各类座椅的设置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如飞行员、医护人员或其他搜救人员等)的同时协同训练。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操作显示屏450,设置于驾驶座椅410的正前方;第二操作显示屏460,设置于副驾驶座椅420的正前方。上述两种显示屏的设置可以助于飞行员实现AR或VR功能的模拟训练,在配合医护人员或其他搜救人员等AR或VR功能的模拟,可以使得训练体验感进一步增强,模拟效果更加真实。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医疗结构200包括:医疗支架,用于支撑、稳固整个医疗部结构,医疗支架包括:多个撑腿210,多个撑腿21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舱板110;多个撑腿下方设置有脚座,脚座上端套设撑腿的下端,同时脚座的座板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可以对应在舱板上的撑腿的固定位进行固定,即通过脚座将多个撑腿固定连接于舱板上,以支撑医疗支架。第一横架220,第一横架220位于多个撑腿210的顶部,与多个撑腿210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横架230,第二横架230位于第一横架220和舱板110表面之间,与多个撑腿210的侧壁固定连接。上述两种横架的设计为医疗结构200的其它医疗设备提供了安装设置位和支撑位。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医疗结构200还包括:监护仪240,监护仪24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一横架220的上方;收纳箱250,收纳箱250位于第一横架220和第二横架230之间,与多个撑腿210中的至少两个撑腿210的侧壁固定连接;呼吸机260,呼吸机26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第二横架230的上方,位于第一横架220和第二横架230之间、监护仪240的下方,呼吸机260与收纳箱250的在第二横架230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至少两个氧气瓶270,至少两个氧气瓶270固定连接于多个撑腿210中的至少两个撑腿210之间。通过上述医疗结构加装设计,可以同时实现对应急救援训练中的医疗培训实现实机模拟,且配合固定的医疗支架,使得上述医疗结构加装设计更加稳定。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以及图4A-图6所示,医疗结构200还包括:担架500,用于进一步提供医疗改装设计结构,为医护培训的模拟提供真实模拟效果。担架500的正面与舱板110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担架500的下方设置有担架轮,担架轮可以在担架和舱板上表面之间提供间隔,同时也可以将担架支撑在舱板上,还能够为实际的担架相关医疗培训提供实际模拟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以及图4A-图6所示,担架500包括:前架体510,前架体510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一U型杆511用于提供担架前架体部分的支撑架构,第一U型杆511围绕的前架体510上、沿第一U型杆511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一缓冲垫512,第一缓冲垫512平行于担架500下的舱板110表面用于形成担架前架体部分的主体结构。后架体520,后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二U型杆521用于提供担架后架体部分的支撑架构,第二U型杆521围绕的后架体520上、沿第二U型杆521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522,第二缓冲垫522平行于担架500下的舱板110表面用于形成担架后架体部分的主体结构。第一折叠部530和第二折叠部540,第一折叠部530设置于第一U型杆511和第二U型杆521的第一连接位501;第二折叠部540设置于第一U型杆511和第二U型杆521的第二连接位502。两个折叠部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前架体和后架体之间的相对折叠效果,以助于收纳担架。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以及图4A-图6所示,第一折叠部530或第二折叠部540还包括:第一折叠件,第一折叠件位于第一连接位501上,第一折叠件包括:第一卡合端531,第一卡合端531与前架体510对应的第一连接位501的第一U型杆511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卡合端531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一缺口535,第一缺口535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一卡合端531的第一螺纹孔。第一螺钉533,第一螺钉533与第一螺纹孔配合设置。第二卡合端532,第二卡合端532与后架体520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521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二卡合端532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二缺口536,第二缺口536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二卡合端532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钉534,第二螺钉534与第二螺纹孔配合设置。第一活杆537,第一活杆537的顶端与第一缺口535卡合设置,第一活杆537的顶端设置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过孔;第一活杆537的末端与第二缺口536卡合设置,第一活杆537的末端设置与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过孔。
因此,第一螺钉穿过第一卡合端上的第一螺纹孔,经过位于第一缺口中的第一活杆的顶端的第一过孔,将第一活杆活动连接于第一卡合端的第一缺口中;同理,第二螺钉穿过第二卡合端上的第二螺纹孔,经过位于第二缺口中的第一活杆的末端的第二过孔,将第一活杆活动连接于第二卡合端的第二缺口中。因此,可以使得第一活杆既可以相对第一卡合端作旋转动作,也可以实现其相对第二卡合端作旋转动作,使得分别对应的两个折叠部实现折叠功能,使得前架体和后架体相对实现折叠收纳。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活杆、第一卡合端或第二卡合端中的一者或者两者的接触连接位置设置弹力结构,使得伸展-折叠动作或折叠-伸展动作更加易于实现。
相应地,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如图1、以及图4A-图6所示,与第一折叠部对应,第二折叠部540设置包括:第二折叠件,第二折叠件位于第二连接位502上,第二折叠件包括:第三卡合端,第三卡合端与前架体510对应的第二连接位502的第一U型杆511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第三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三缺口,第三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三卡合端的第三螺纹孔。第三螺钉,第三螺钉与第三螺纹孔配合设置。第四卡合端,第四卡合端与后架体520对应的第二连接位502的第二U型杆521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第四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四缺口,第四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第四卡合端的第四螺纹孔。第四螺钉,第四螺钉与第四螺纹孔配合设置。第二活杆,第二活杆的顶端与第三缺口卡合设置,第二活杆的顶端设置与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过孔;第二活杆的末端与第四缺口卡合设置,第二活杆的末端设置与第四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过孔;
因此,第三螺钉穿过第三卡合端上的第三螺纹孔,经过位于第三缺口中的第二活杆的顶端的第三过孔,将第二活杆活动连接于第三卡合端的第三缺口中;同理,第四螺钉穿过第四卡合端上的第四螺纹孔,经过位于第四缺口中的第二活杆的末端的第四过孔,将第二活杆活动连接于第四卡合端的第四缺口中。因此,可以使得第二活杆既可以相对第三卡合端作旋转动作,也可以实现其相对第四卡合端作旋转动作,配合第一折叠部,使得分别对应的两个折叠部实现折叠功能,使得前架体和后架体相对实现折叠收纳。具体地,可以在第二活杆、第三卡合端或第四卡合端中的一者或者两者的接触连接位置设置弹力结构,使得伸展-折叠动作或折叠-伸展动作更加易于实现。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以及图4A-图6所示,第一折叠部530或第二折叠部540还包括:限位套管551,限位套管551设于第一U型杆511或第二U型杆521的第一端或第二端,用于在担架的伸展状态下,限制第一折叠件或第二折叠件的第一活杆或第二活杆的旋转动作,防止折叠,保持担架的伸展状态。限位缺口552,限位缺口552设置于前架体510或后架体520上、对应第一U型杆511或第二U型杆521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位置,限位缺口552的长宽尺寸与限位套管551的长宽(直径)尺寸相配合用于给限位套管551提供安装位和活动空间。
配合缺口553,配合缺口553对应限位缺口552设置于后架体520或前架体521上、对应限位缺口552的位置,配合缺口553的长度尺寸小于限位缺口552的长度尺寸用于给限位套管551提供对应于限位缺口的活动空间。
限位凹槽554,限位凹槽554内陷于限位套管551的外壁上,限位凹槽554的深度尺寸小于限位套管551的外壁厚度尺寸;限位珠,对应限位缺口552设置于前架体510或后架体520上,在限位套管551处于限位位置时,限位珠与限位凹槽554相卡合用于将限位套管限制于第一活杆或第二活杆的伸展位置,防止限位套管脱离限位状态造成第一活杆或第二活杆发生旋转动作使得担架折叠。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以及图4A-图6所示,担架500还包括:前限位部,前限位部包括设置于前架体510顶端的两个第一定位凸;后限位部,后限位部包括设置于后架体520顶端的两个第二定位凸。舱座100还包括:前定位座610,前定位座610设置于舱板110表面上、医疗结构200的下方,前定位座610包括与两个第一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定位凹,第一定位凹与第一定位凸可拆卸连接。后定位座620,后定位座620对应前定位座610设置于舱板110表面上、舱板110的边缘位置,与吊臂结构300于舱板110的固定连接位置相邻,后定位座620包括与两个第二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定位凹,第二定位凹与第二定位凸可拆卸连接。通过前限位部和前定位座的配合,可以实现担架与舱板的连接固定或拆卸;通过通过后限位部和后定位座的配合,可以进一步实现担架与舱板的连接固定或拆卸。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7所示,吊臂结构300包括:
支撑座310,支撑座310下方固定连接于舱板110用于给吊臂结构提供整体支撑。支撑柱320,支撑柱320的下端与支撑座310的上方固定连接,或支撑柱320位于支撑座310的上方、与支撑座310一体成型用于给吊臂结构提供支撑以及相对旋转位,支撑座310的长宽尺寸大于支撑柱320的长宽尺寸以助于更好的支撑效果。
主体330,主体330位于支撑柱320的上方,主体330的下端与支撑柱320的上端转动连接用于实现主体先对支撑座和支撑柱的旋转,使得吊臂可以在所在平面的固定角度范围内以支撑柱为转轴作旋转,进一步模拟绞车的功能。
主体330包括:主体转轴,主体转轴与支撑柱320的上端转动连接,配合支撑柱实现吊臂结构的旋转。控转插孔331,控转插孔331设置于主体330下端的侧面上提供给控转插销的连接位。控转插销332,控转插销332与控转插孔331配合设置,控转插销332的顶端插设于主体转轴上;控转插销插入到主体转轴上可以起到限定吊臂结构的旋转角度或旋转位置的功能,防止吊臂结构继续旋转。
吊臂340,吊臂340固定连接于主体330的上端的侧面上,与舱板110的上表面平行设置用于实现模拟绞车的悬吊功能;吊臂340包括:吊臂开口341,吊臂开口341设置于吊臂340的顶端的下侧;用于提供牵引绳的开口位。吊臂通道342,吊臂通道342沿吊臂340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吊臂340的内部(标线箭头所指的吊臂开口341的吊臂340内部即吊臂通道342),吊臂通道342的顶端连接吊臂开口341,吊臂通道342的末端连接主体330的内部;用于提供牵引绳的设置位。电机350,电机350设置于主体330上端的侧面上;电极的一端可以实现对牵引绳的控制连接,还可以用于实现对吊臂相对支撑柱的旋转功能。牵引绳,牵引绳设置于吊臂通道342内,牵引绳的末端被电机350控制连接,牵引绳的顶端设置于吊臂开口341外用于连接挂钩,在牵引绳的伸缩过程中实现绞车的悬吊功能。牵引控制件,牵引控制件设置于主体330的内部,牵引控制件的按键361设置于主体330的侧面上,按键电连接电机,通过按键控制牵引绳的伸缩。
因此,通过上述吊臂结构,使得模拟舱可进行绞车救援训练,即模拟直升机应急救援绞车训练,由于吊臂结构维护成本远低于直升机绞车,可实现降低训练成本;并且吊臂离地高度不足1m,在训练过程中保证训练人员的安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座,所述舱座包括设置于所述舱座上的舱板;
医疗结构,所述医疗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中部位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吊臂结构,所述吊臂结构设置于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医疗结构间隔一定距离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座还包括:
舱座体,所述舱座体位于所述舱板的下方,所述舱板的边缘连接于所述舱座体的上边缘;
配备仓,所述配备仓位于所述舱板的下部,所述配备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舱座体的尾部;
舱架,所述舱架位于所述舱座体的下方,所述舱架包括:
至少两个横向杆,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的上方连接固定于所述舱座体的底部;
至少两个纵向杆,所述至少两个纵向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纵向杆与所述横向杆相互垂直设置,其中,所述至少两个纵向杆外表面至少覆盖一层缓冲层;
至少两个脚踏杆,所述至少两个脚踏杆彼此对称设置,所述至少两个脚踏杆与所述纵向杆相互平行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横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板包括:
多条滑轨,所述多条滑轨设置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所述多条滑轨沿舱座长度方向延伸、彼此平行设置;
第一固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位位于所述多条滑轨之间的间隙、所述舱板的上表面的中部位置上,所述第一固定位连接固定所述医疗结构;
第二固定位,所述第二固定位位于所述舱板上表面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二固定位连接固定所述吊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包括:
医疗支架,所述医疗支架包括:
多个撑腿,所述多个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第一横架,所述第一横架位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部,与所述多个撑腿的顶端固定连接;
第二横架,所述第二横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舱板表面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还包括:
监护仪,所述监护仪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架的上方;
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之间,与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的侧壁固定连接;
呼吸机,所述呼吸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架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横架和所述第二横架之间、所述监护仪的下方,所述呼吸机与所述收纳箱的在所述第二横架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至少两个氧气瓶,所述至少两个氧气瓶固定连接于所述多个撑腿中的至少两个撑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结构还包括:
担架,所述担架的正面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
所述担架包括:
前架体,所述前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一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围绕的前架体上、沿所述第一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平行于所述担架下的所述舱板表面;
后架体,所述后架体包括边缘设置的第二U型杆,所述第二U型杆围绕的后架体上、沿所述第二U型杆的内边缘设置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平行于所述担架下的所述舱板表面;
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一折叠部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折叠部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二连接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第一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位上,所述第一折叠件包括:
第一卡合端,所述第一卡合端与所述前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一卡合端的第一螺纹孔;
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卡合端,所述第二卡合端与所述后架体对应的第一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二卡合端的第二螺纹孔;
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一活杆,所述第一活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活杆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活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二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一活杆的末端设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二过孔;相应地,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二折叠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位上,所述第二折叠件包括:
第三卡合端,所述第三卡合端与所述前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一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三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三卡合端的第三螺纹孔;
第三螺钉,所述第三螺钉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四卡合端,所述第四卡合端与所述后架体对应的第二连接位的第二U型杆的第二端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四卡合端的顶端纵向设置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穿透所述第四卡合端的第四螺纹孔;
第四螺钉,所述第四螺钉与所述第四螺纹孔配合设置;
第二活杆,所述第二活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二活杆的顶端设置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过孔;所述第二活杆的末端与所述第四缺口卡合设置,所述第二活杆的末端设置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相配合的第四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或第二折叠部还包括:
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设于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
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设置于所述后架体上、对应所述第二U型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位置,所述限位缺口的长宽尺寸与所述限位套管的长宽(直径)尺寸相配合;
配合缺口,所述配合缺口设置于所述前架体上、对应所述限位缺口的位置,所述配合缺口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限位缺口的长度尺寸;
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陷于所述限位套管的外壁上,所述限位凹槽的深度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套管的外壁厚度尺寸;
限位珠,设置于所述后架体上,在所述限位套管处于限位位置时,所述限位珠与所述限位凹槽相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还包括:
前限位部,所述前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前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一定位凸;
后限位部,所述后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后架体顶端的两个第二定位凸;
所述舱座还包括:
前定位座,所述前定位座设置于所述舱板表面上、所述医疗结构的下方,所述前定位座包括与所述两个第一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一定位凹,所述第一定位凹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可拆卸连接;
后定位座,所述后定位座设置于所述舱板表面上、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与所述吊臂结构于所述舱板的固定连接位置相邻,所述后定位座包括与所述两个第二定位凸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定位凹,所述第二定位凹与所述第二定位凸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结构包括:
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下方固定连接于所述舱板;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或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与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座的长宽尺寸大于所述支撑柱的长宽尺寸;
主体,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支撑柱的上方,所述主体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主体包括:
主体转轴,所述主体转轴与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转动连接;
控转插孔,所述控转插孔设置于所述主体下端的侧面上,
控转插销,所述控转插销与所述控转插孔配合设置,所述控转插销的顶端插设于所述主体转轴上;
吊臂,所述吊臂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上端的侧面上,与所述舱板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吊臂包括:
吊臂开口,所述吊臂开口设置于所述吊臂的顶端的下侧;
吊臂通道,所述吊臂通道沿所述吊臂的延伸方向设置于所述吊臂的内部,所述吊臂通道的顶端连接所述吊臂开口,所述吊臂通道的末端连接所述主体的内部;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端的侧面上;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设置于所述吊臂通道内,所述牵引绳的末端与所述电机控制连接,所述牵引绳的顶端设置于所述吊臂开口外;
牵引控制件,所述牵引控制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牵引控制件的按键设置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舱还包括:
驾驶座椅,所述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舱板的前部、所述医疗结构的背后位置;
副驾驶座椅,所述副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舱板的前部、所述驾驶座椅的一侧;
医生座椅,所述医生座椅设置于所述副驾驶座椅的背后位置、所述舱板的边缘位置;
护士座椅,所述护士座椅与所述医生座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于所述医生座椅的正面;
第一操作显示屏,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的正前方;
第二操作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副驾驶座椅的正前方。
CN202010066781.XA 2020-01-20 2020-01-20 模拟舱 Pending CN1111056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6781.XA CN111105665A (zh) 2020-01-20 2020-01-20 模拟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6781.XA CN111105665A (zh) 2020-01-20 2020-01-20 模拟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5665A true CN111105665A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2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6781.XA Pending CN111105665A (zh) 2020-01-20 2020-01-20 模拟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566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3150A (zh) * 2020-06-23 2020-09-11 大连海事大学 直升机救助教学仪器
CN111915950A (zh) * 2020-08-18 2020-11-10 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化智能化医学培训训练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3150A (zh) * 2020-06-23 2020-09-11 大连海事大学 直升机救助教学仪器
CN111653150B (zh) * 2020-06-23 2024-02-27 大连海事大学 直升机救助教学仪器
CN111915950A (zh) * 2020-08-18 2020-11-10 营口巨成教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无人化智能化医学培训训练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5665A (zh) 模拟舱
DE102009019628A1 (de) Luftrettungs-Simulator
CA2212288C (en) Improved flight simulator
DE2818883A1 (de) Fahrzeugsimulator
EP2363849A2 (de) Trainingsanordnung zum Training von Flugzuständen
EP2235712A2 (de) Verfahren zur simulation von flugzuständen eines senkrechtstart- und/oder senkrechtlandefähigen luftfahrzeuges
KR101350267B1 (ko) 조종석 종횡 가변형 항공 시뮬레이션 시스템
CN211928791U (zh) 模拟舱
DE102018103617B4 (de) Trainingssimulator für ein Fluggerät
CN111105664A (zh) 模拟舱
US3829988A (en) Cockpit assembly for flight simulator
GB2281269A (en) Transportable aircraft safety training device.
CN210743271U (zh) 一种模拟飞机驾驶舱底座
CN208903471U (zh) 飞机模拟飞行体验装置
CN113409647A (zh) 一种航海模拟器虚拟仿真场景
CN219778370U (zh) 车载直升机医疗救护模拟装置
CN216352883U (zh) 一种运用于无人机培训的vr仿真模拟器
WO2012083409A1 (en) Simulator with lift-in drop-out cockpit module
CN219066291U (zh) 飞机模拟舱
CN206115327U (zh) 一种带有位置可调的操纵装置的控制座椅
JP2021128196A (ja) ヘリコプター操縦訓練システム
CN216596600U (zh) 一种六自由度固定翼飞机飞行模拟器
CN213192532U (zh) 一种模拟观光游艺机及游乐设备
CN219958386U (zh) 一种直升机仿真座舱的底板框架
WO2011098093A2 (de) Modularer 3-achs beweglicher flug- und fahrsimulator zur gewerblichen herstellung und vermark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