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4166A -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4166A
CN111104166A CN201911281209.9A CN201911281209A CN111104166A CN 111104166 A CN111104166 A CN 111104166A CN 201911281209 A CN201911281209 A CN 201911281209A CN 111104166 A CN111104166 A CN 111104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riting
register
controller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81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4166B (zh
Inventor
张皓
崔海亮
马向超
吴瑞仁
王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 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81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41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4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4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4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41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30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machine instructions, e.g. instruction decode
    • G06F9/30098Register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其中,写入方法包括: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是,则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该方法在传输结束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数据有效,则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Description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寄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基带传输与系统进行通信的芯片中,存在一类这样的信息(指令或数据)传输,该类信息传输具有如下特征:传输该信息的总线具有表示信息开始和结束的指示信号,或信息中包含指示传输结束的编码,信息传输结束才能知晓信息是否有效;该信息有效时,期望向芯片的寄存器写入特定值改变芯片的工作状态,但信息结束后不再有与接收数据同步的系统时钟的信号完成写入寄存器操作。
为此,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开启芯片内部时钟源实现写入操作,利用芯片内部时钟源将接收到的有效信息携带的数据写入寄存器中。然而,该技术不仅增加了设计的复杂度,难以实现,而且还可能具有如下不足:
1、内部时钟源如果一直开启,导致功耗较大;且写入信号需要做同步处理,考虑同步信号的时钟周期数开销,导致写入速度较慢。
2、内部时钟源在指令结束后建立,写入动作要等到内部时钟源稳定才能进行,写入动作更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寄存器的写入方法,通过该方法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寄存器的写入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包括: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是,则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首先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然后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最后在传输完成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数据有效,则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由此,在传输结束且判断出数据有效时,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之前,还包括:在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基带传输总线的指示信号或者携带所述数据的信息的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判断出所述传输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包括: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或者,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如果数据有效,则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包括:如果所述数据有效,则向所述寄存器发送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包括:直接将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将数据重新编码后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将所述数据进行译码后的译码结果写入所述缓存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包括:控制器和缓存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以及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并在所述数据有效时,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在传输完成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数据有效,则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由此,在传输结束且判断出数据有效时,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之前,还用于:在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或者携带所述数据的信息的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判断出所述传输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用于: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用于:如果所述数据有效,则向所述寄存器发送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器用于:直接将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将数据重新编码后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将所述数据进行译码后的译码结果写入所述缓存器。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中步骤S4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基带传输总线发起与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进而通过基带传输总线发送携带数据的信息至控制器。相应的,控制器识别到信息传输开始,进而在传输的过程中接收通过此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
S2,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
具体地,控制器可将接收到的数据直接写入缓存器,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写入缓存器。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器识别到数据后,可以边从基带传输总线接收数据,边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缓存器,或边接收数据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或译码并同时将编码或译码的结果写入缓存器,直至数据接收完成。S3,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负责检测传输是否完成。可以理解的是,在传输过程中,控制器根据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或者携带数据的信息的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判断出传输完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传输结束时,不再有时钟信号传输到控制器,步骤S3中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和步骤S4都是在没有外部时钟输入的情况下完成的。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3中在传输结束时,控制器可在不借助外部时钟信号的情况下,根据其检测到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信息携带的数据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以及控制器自身的工作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有效;由于在传输结束时,不再有时钟信号传输到控制器,判断数据是否有效是在没有外部时钟信号输入的情况下完成的,进而步骤S4中将数据写入寄存器的操作也无需借助外部时钟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信息的传输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传输该类信息的基带传输总线具有表征传输结束和开始的指示信号,且信息包含控制位、数据位,可能包含用于保护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编码;另一种是传输该类信息的基带传输总线没有表征传输开始和结束的指示信号,信息的开头和结尾具有用于表征传输开始和结束的预定编码,且信息中包含控制位和数据位,可能包含用于保护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编码。
因此,在基带传输总线具有表征传输结束和开始的指示信号时,如果控制器检测到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则判断信息传输完成;在信息的开头和结尾具有表征传输开始和结束的编码时,如果控制器检测到表征结束的编码,则判断信息传输完成。携带数据的信息的传输完成时,即触发控制器对数据有效性的判断。其中,控制器可根据其计数器、序列检测器、控制器内部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有效。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数据无效,则控制器继续识别下一次传输的开始,并在检测到下一次传输开始后,通过基带传输总线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
S4,如果是,则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如果数据有效,则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可包括如下步骤:
S41,如果数据有效,则向寄存器发送刷新操作指示信号。
S42,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
具体地,当且仅当数据有效时,控制器首先产生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该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寄存器,然后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被写入寄存器,进而完成寄存器的配置。该实施例的缓存器和寄存器可以包括D触发器或锁存器。
可以理解的是,芯片中的寄存器可改变芯片的工作状态,其在芯片中的配置及其重要,因此,只能将有效的数据(或指令)写入寄存器,而无效的数据(或指令)禁止写入寄存器。例如,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串行传输一条32bit的指令时,且32bit包含指令编码和数据;在该指令发送过程中,还会发送与该信息同步的时钟信号用于接收该指令;在控制器收到第32bit时,如果指示信号没有指示指令结束,则无法判断该指令是否有效,因为该指令可能存在第33bit;待到指示指令结束时,如果该写指令刚好32bit,指令被判定为有效,即符合写入寄存器的条件,但此时没有与数据同步的时钟信号,完成寄存器写入操作。
因此,现有方案中借助于芯片内部的时钟源实现寄存器的写入,导致功耗较大、写入速度较慢,且提高了设计的复杂度。而本发明在判断数据有效后,无需借助外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写入,相较于现有方案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在传输结束且判断出数据有效时,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可包括: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是否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接收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或者,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
具体地,在控制器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接收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时;或者,在控制器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出数据中包含预定的编码时;或者,在控制器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出数据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时;或者,在控制器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出数据中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出数据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时,说明数据有效,则产生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该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寄存器,然后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进而完成寄存器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器判断出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数据中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数据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说明数据有效,则产生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该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寄存器,然后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进而完成寄存器的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可包括:直接将数据写入缓存器;或者,将数据重新编码后写入缓存器;或者,将数据(或指令)进行译码后的译码结果写入缓存器。
具体地,控制器在接收到数据后,可通过序列检测、计数器、译码、编码等技术,获取要写入寄存器的数据、重新编码或进行译码,并将以上处理结果写入缓存器。也就是说,控制器可将数据直接写入缓存器,还可以将数据处理后写入缓存器,处理可包括重新编码或者译码,因此,写入缓存器中的数据包括直接控制器从基带传输总线接收到的数据、重新编码后的数据或译码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数据的处理并不限于上述的重新编码和译码,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的处理,进而得到其他数据,并将其他数据写入缓存器,此处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首先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然后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最后在数据接收完成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数据有效,则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由此,在数据接收结束且判断出数据有效时,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芯片的性能。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该寄存器的写入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0和缓存器20。其中,控制器10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20,以及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并在数据有效时,将缓存器20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1。
具体地,用户可通过基带传输总线发起与控制器10的通信,进而通过基带传输总线发送携带数据的信息至控制器10,相应的,控制器10识别到信息传输的开始,进而在传输的过程中接收通过此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控制器10可将接收到的数据直接写入缓存器20,还可以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写入缓存器20。
可以理解的是,在控制器10识别到数据后,可以边从基带传输总线接收数据,边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缓存器20,或边接收数据边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或译码并同时将编码或译码的结果写入缓存器20,直至数据接收完成。该实施例的缓存器20和寄存器1可以包括D触发器或锁存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用于如果数据有效,则向寄存器1发送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缓存器20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1。
具体地,当且仅当数据有效时,控制器10首先产生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该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寄存器1,然后缓存器20中缓存的数据被写入寄存器1,进而完成寄存器1的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芯片中的寄存器1可改变芯片的工作状态,其在芯片中的配置及其重要,因此,只能将有效的数据写入寄存器1,而无效的数据禁止写入寄存器1。例如,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串行传输一条32bit的指令时,且32bit包含指令编码和数据;在该指令发送过程中,还会发送与该信息同步的时钟信号用于接收该指令;在控制器收到第32bit时,如果指示信号没有指示指令结束,则无法判断该指令是否有效,因为该指令可能存在第33bit;待到指示指令结束时,如果该写指令刚好32bit,指令被判定为有效,即符合写入寄存器的条件,但此时没有与数据同步的时钟信号,完成寄存器写入操作。
因此,现有方案中借助于芯片内部的时钟源实现寄存器的写入,导致功耗较大、写入速度较慢,且提高了设计的复杂度。而本发明在判断数据有效后,无需借助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写入,相较于现有方案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在判断数据是否有效之前,还用于:在传输过程中,根据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或者携带数据的信息的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判断出传输完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传输结束时,控制器10可根据其检测到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信息携带的数据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以及控制器10自身的工作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有效。并且由于在传输结束时,不再有时钟信号传输到控制器10,判断数据是否有效是在没有外部时钟信号输入的情况下完成的,进而将数据写入寄存器1的操作也无需借助外部时钟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信息的传输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传输该类信息的基带传输总线具有表征传输结束和开始的指示信号,且信息包含控制位、数据位,可能包含用于保护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编码;另一种是传输该类信息的基带传输总线没有表征传输开始和结束的指示信号,信息的开头和结尾具有用于表征传输开始和结束的预定编码,且信息中包含控制位和数据位,可能包含用于保护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编码。
因此,在基带传输总线具有表征传输结束和开始的指示信号时,如果控制器10检测到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则判断信息传输完成;在信息的开头和结尾具有表征传输开始和结束的编码时,如果控制器10检测到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则判断信息传输完成。携带数据的信息传输完成时,即触发控制器10对数据有效性的判断。其中,控制器10可根据其计数器、序列检测器、控制器10的内部状态判断数据是否有效。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数据无效,则控制器10继续识别下一次传输的开始,并在检测到下一次传输开始后,通过基带传输总线接收用户发送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在传输结束且判断出数据有效时,进行数据从缓存器到寄存器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可用于: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
具体地,在控制器10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时;或者,在控制器10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出数据中包含预定的编码时;或者,在控制器10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出数据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时;或者,在控制器10的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出数据中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出数据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时,说明数据有效,则产生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该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寄存器1,然后将缓存器20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1,进而完成寄存器1的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控制器10判断出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检测到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数据中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数据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说明数据有效,则产生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该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发送至寄存器1,然后将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寄存器1,进而完成寄存器1的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0用于直接将数据写入缓存器20;或者,将数据重新编码后写入缓存器20;或者,将数据(或指令)进行译码后的译码结果写入缓存器20。
具体地,控制器10在接收到数据后,可通过序列检测、计数器、译码、编码等技术,获取要写入寄存器的数据、重新编码或进行译码,并将以上处理结果写入缓存器20。也就是说,控制器10可将数据直接写入缓存器20,还可以将数据处理后写入缓存器20,处理可包括重新编码或者译码,因此,写入缓存器20中的数据包括控制器10直接从基带传输总线接收到的数据、重新编码后的数据或译码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0对接收到的数据的处理并不限于上述的重新编码和译码,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的处理,进而得到其他数据,并将其他数据写入缓存器20,此处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在传输结束且判断出数据有效时,进行数据的写入,无需借助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能够加快写入速度,节约功耗,且简单、易实现,有助于更好地提升芯片的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
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
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
如果是,则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之前,还包括:在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或者携带所述数据的信息的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判断出所述传输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包括:
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
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
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或者,
控制器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数据有效,则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包括:
如果所述数据有效,则向所述寄存器发送刷新操作指示信号;
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包括:
直接将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
将数据重新编码后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
将所述数据进行译码后的译码结果写入所述缓存器。
6.一种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缓存器,其中,
所述控制器接收基带传输总线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写入缓存器,以及当传输完成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并在所述数据有效时,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判断所述数据是否有效之前,还用于:在传输过程中,根据所述基带传输总线的表征传输结束的指示信号或者携带所述数据的信息的表征传输结束的编码,判断出所述传输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
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或者,利用其计数器和序列检测器判断其检测到的通过基带传输总线传输的信息是否符合协议规范的长度和序列特征,判断所述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定的编码,并判断所述数据是否可以在当前工作状态下被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如果所述数据有效,则向所述寄存器发送刷新操作指示信号,并将所述缓存器中缓存的数据写入所述寄存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寄存器的写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直接将数据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将数据重新编码后写入所述缓存器;或者,将所述数据进行译码后的译码结果写入所述缓存器。
CN201911281209.9A 2019-12-13 2019-12-13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Active CN1111041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1209.9A CN111104166B (zh) 2019-12-13 2019-12-13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81209.9A CN111104166B (zh) 2019-12-13 2019-12-13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4166A true CN111104166A (zh) 2020-05-05
CN111104166B CN111104166B (zh) 2022-09-06

Family

ID=7042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81209.9A Active CN111104166B (zh) 2019-12-13 2019-12-13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0416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5499A (zh) * 2023-04-27 2023-05-30 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寄存器数据传输方法、寄存器缓存模块、智能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68231A1 (en) * 1992-04-29 1993-11-03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ple outstanding operations in a cache consistent multiple processor computer system
CN1794214A (zh) * 2005-12-22 2006-06-28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对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直接存储访问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060179251A1 (en) * 2005-02-10 2006-08-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erate cache-inhibited memory mapped commands to access registers
CN1825292A (zh) * 2005-02-23 2006-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存储器存取装置及单通道双向数据交互实现方法
CN1834900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管线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01122851A (zh) * 2007-09-12 2008-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处理器
CN10295089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及其数据写入方法、耗材容器、成像设备
CN103166863A (zh) * 2012-12-20 2013-06-19 上海大学 集总式8x8低延迟高带宽交叉点缓存队列片上路由器
CN104202116A (zh) * 2014-07-23 2014-12-10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Turbo编码的测控数传一体化方法
CN105187283A (zh) * 2015-08-21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EtherCAT协议的工业控制网络从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878196A (zh) * 2017-01-16 2017-06-20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dc插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62915A (zh) * 2017-09-12 2018-01-0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读取小文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68231A1 (en) * 1992-04-29 1993-11-03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ple outstanding operations in a cache consistent multiple processor computer system
US20060179251A1 (en) * 2005-02-10 2006-08-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operate cache-inhibited memory mapped commands to access registers
CN1825292A (zh) * 2005-02-23 2006-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存储器存取装置及单通道双向数据交互实现方法
CN1834900A (zh) * 2005-03-16 2006-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系统、管线处理器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794214A (zh) * 2005-12-22 2006-06-28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对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直接存储访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122851A (zh) * 2007-09-12 2008-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处理器
CN102950899A (zh) * 2011-08-26 2013-03-0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及其数据写入方法、耗材容器、成像设备
CN103166863A (zh) * 2012-12-20 2013-06-19 上海大学 集总式8x8低延迟高带宽交叉点缓存队列片上路由器
CN104202116A (zh) * 2014-07-23 2014-12-10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Turbo编码的测控数传一体化方法
CN105187283A (zh) * 2015-08-21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EtherCAT协议的工业控制网络从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878196A (zh) * 2017-01-16 2017-06-20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dc插件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62915A (zh) * 2017-09-12 2018-01-0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读取小文件的方法、装置和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MDAHL CORPORATION: "Cache storage priority", 《HTTPS://PATENTS.JUSTIA.COM/PATENT/4722046》 *
王恒: "基于CAN总线的自动跟踪喷雾降尘系统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颜钊: "一种星载凝视图像无损/近无损压缩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5499A (zh) * 2023-04-27 2023-05-30 深圳鲲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寄存器数据传输方法、寄存器缓存模块、智能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4166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6854B2 (en) Method of testing universal flash storage (UFS) interface and memory device implementing method of testing UFS interface
JP5767462B2 (ja) 近距離通信のための受信装置による通信モード検出方法
CN109471824B (zh) 基于axi总线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EP3675398A1 (en) Check cod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19183791A1 (zh) 同步信号块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20710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rallel interfacing
CN111104166B (zh) 寄存器的写入方法和写入装置
CN104333401A (zh) 蓝牙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54925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程序和通信系统
CN103024367B (zh) 低压差分信号lvds接收器、发送器及lvds接收、发送处理方法
CN110789580A (zh)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通讯检测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02351813A5 (zh)
US20210173808A1 (en) Early parity error detection on an i3c bus
JP5341198B2 (ja) 通信インタフェースにおけるビット反転
JP4799670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0839074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US20080256273A1 (en) Seri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07264263A (ja) シリアル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
US8879448B2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Media media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6301784A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
WO2023226998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229866B1 (e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errors in asynchronous data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CN111813180B (zh) 系统芯片存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芯片
CN116339608B (zh) 一种数据采样方法、系统、芯片、装置与存储介质
CN102290050B (zh) 一种传输音频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