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2575B -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2575B
CN111082575B CN201910976533.6A CN201910976533A CN111082575B CN 111082575 B CN111082575 B CN 111082575B CN 201910976533 A CN201910976533 A CN 201910976533A CN 111082575 B CN111082575 B CN 111082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direct current
winding
stator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65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2575A (zh
Inventor
贝恩德·赖内克尔
米夏埃尔·安特斯
于尔根·布雷特施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ehler Mo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uehler Motor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ehler Motor GmbH filed Critical Buehler Motor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082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2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2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2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around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02K15/105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to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02K3/345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马达(1)及其制造方法。直流马达具有永磁的、能围绕马达纵轴线(19)转动地支承的内转子(2)和定子(30)、绝缘材料体(7),定子由经缠绕的具有多个突出的、向内指向的磁极(4)的定子芯(3)构成,磁极沿圆周方向与回路环(5)是一体式的并且通过定子槽(6)彼此分离,绝缘材料体对定子槽(6)加衬并且具有回路环遮盖部(8),该回路环遮盖部遮盖回路环(5)的轴向的端侧,其中,绕组线材(10)连续地在无中断的情况下前后相继地围绕所有磁极(4)卷绕以分别形成线圈(39),并且线圈在此以三角形并行布置方式地互连。本发明的任务在按类属的直流马达中确保紧凑的结构、过程安全的制造、简单的安装和良好的效率。

Description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马达,其具有永磁的、能围绕马达纵轴线转动地支承的内转子和定子、绝缘材料体,定子由经缠绕的具有多个突出的、向内指向的磁极的定子芯构成,磁极沿圆周方向与回路环是一体式的并且通过定子槽彼此分离,绝缘材料体对定子槽加衬并且具有回路环遮盖部,该回路环遮盖部遮盖回路环的轴向的端侧,其中,绕组线材连续地在无中断的情况下前后相继地围绕所有磁极卷绕以分别形成线圈,并且这些线圈在此以三角形并行布置方式地互连。
背景技术
具有明显的磁极的定子芯可以是单件式或多件式。在是多件式的定子芯中,磁极可以单独地从外部例如通过捻线机(Flyer)被缠绕。然而,多次中断的磁路明显减小了效率,因此,定子芯沿磁场线的延伸方向经常单件式地实施。单件式的定子芯可以由叠片或经压制的金属粉末构成;它们通常通过针式绕线机缠绕。为此,需要空心的缠绕针,绕组线材引导穿过缠绕针。缠绕针视线材直径而定地具有最小直径。此外,为了过程安全的制造,还在缠绕针与定子构件之间遵循最小间距。出于该原因,受制造限制地,并不是所有在物理上可能的或在安装技术上是值得期望的几何形状都得以实现。因此绕组线材或接触器件为了其电接口不与马达壳体发生接触或不经由爬电距离发生短路,必须遵循足够的安全间距。通常为此通过如下方式需要更多的结构空间,即,使壳体呈阶梯状地扩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在按类属的直流马达中提供紧凑的结构、过程安全的制造、简单的安装和良好的效率。
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直流马达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直流马达的方法解决。因为绕组线材在两个在空间上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线圈之间形成了呈U形的线材连接部,该线材连接部具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将两条侧边连接起来的接触区段,该接触区段轴向地超出绕组头地布置并且径向地与定子芯的柱体形的包络线具有突出的间距,并且绝缘材料体径向地并不扩大定子的结构空间,所以可以实现具有能自由接近的接触区域和能简单安装的零件的过程安全的结构。结构空间也并不由于接触绕组所需的另外的构件而需要径向地扩大。
接下来详细阐释本发明的改进方案。设置的是,线材连接部并不围绕绝缘材料体的轴向或径向向外突出的转向几何形状延伸,这是因为绕组线材的每次附加的转向将提高制造时的周期并且加大了工具磨损。
本发明尤其涉及如下直流马达,在其中,空间上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线圈的卷绕方向是相反的。线材连接部在此处在两个相邻的线圈的两个空间上相邻的线圈侧之间。
为了能够实现过程安全的制造方法而设置的是,接触区段轴向地超出绝缘材料体地布置。由此使接触区段从所有侧均能良好地接近并且准备好用于接触。
为了能够实现该布置方式还设置的是,在线材连接部的侧边与马达纵轴线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尤其是小于或等于30°、尤其是小于或等于15°、尤其是小于或等于10°、尤其是小于或等于5°、尤其是小于或等于2°、尤其是小于或等于1°、尤其是等于0°。接触区段与绕组头距离越远,针对用于接触接触区段的安装装置和/或接触装置的可接近性就越好。此外,一方面还使相邻的接触部之间并且另一方面使对置的接触部之间的间距更大。因此优选地,侧边相对马达纵轴线尽可能平行取向。由此也仍提供了接触区段与定子装入空间的径向的边界的足够的间距。
在线材连接部的接触区段的良好的可接近性的情况下,该接触区段尤其可以更为方便地与接触单元的接触钩电接触。在此要注意的是,接触钩与定子芯的外边缘具有突出的间距。通过这种设计方案确保了,不需要超出定子芯的径向的结构。因此可以实现紧凑的马达结构并且降低了短路的风险。接触区段的径向的位置的小的不精确性可以通过接触钩来补偿。
建议的是,接触钩位于参考圆上。参考圆由定子槽的最大的槽深限定。在该定位中,接触区段和接触钩与马达壳体离得足够远并且遵循所需的爬电距离。
接触钩的远侧的端部是闭合的。接触钩在其安装时朝线材连接部的方向开放地构造,从而使这些接触钩能够简单地进行轴向接合。为了能够更为简单地捕获接触区段,接触钩的两条侧边适宜地不是平行地而是呈V形地预成形。
还设置的是,接触单元具有接触支架和多个彼此绝缘的汇流排,其中,接触支架在回路环遮盖部的区域内用多个轴向止挡轴向地贴靠在绝缘材料体上。轴向止挡形成了限定的撑托面。接触支架可以在限定的位置中容纳并取向汇流排。接触单元在绝缘材料体上被定心。
适宜地,轴向止挡贴靠在绝缘材料体的轴向突出的轮廓上。这些轮廓根据各自的要求与轴向止挡相匹配。
特别之处在于,多个轴向止挡径向地突出超过所配属的接触区段并且轴向地布置在所配属的接触区段与绝缘材料体、尤其是绝缘材料体的轴向突出的轮廓之间。因此出于安装技术上的原因,线材连接部在中间状态中径向向外地弯曲。
此外,接触区段的数量相应于磁极的数量,其中,这些接触区段中的其中一个区段由定子绕组的绕组起始端和绕组结束端形成。接触区段在此均匀地分布在定子的绝缘材料体上。
在特殊情况下,第一侧边形成了第一磁极的线圈的结束端绕组的延长部,并且第二侧边的延长部形成了相邻的磁极的线圈的起始端绕组。该措施的优点也在于,使针式缠绕器不必移开紧贴的曲线并且使周期可以相对较短。
本发明的特征也在于,在结束端绕组与第一侧边之间并且/或者在起始端绕组与第二侧边之间径向向外地存在第一弯曲部位并且紧接着径向向内地存在第二弯曲部位。第一弯曲部位已经在针式缠绕时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即,线材连接部先径向向外、尤其是斜向外地铺设,以便简化对定子的卷绕。
在弯曲过程中,绕组线材首先围绕绝缘材料体的内棱边弯曲。第二弯曲部位轴向离定子芯较远并且围绕接触支架的外棱边实现。通过两个弯曲半径使绕组线材仅略微地变形。除了外棱边外,在接触支架上还可以设置有线材止挡面,该线材止挡面允许了线材连接部的限定的回弯。用与侧边的平行的取向的很小的偏差也仍能维护所述优点。在最大15°的偏差的情况下,接触区段的轴向的位置仅略微地改变。
为了获得限定的关系建议的是,第一磁极的线圈结束端和第二磁极的线圈起始端径向地处在定子槽的最大的槽深的范围内。
为了获得紧凑的结构还设置的是,接触钩的径向靠外的区域与马达纵轴线的间距小于回路环的半径。
为了在缠绕过程期间获得良好的线材因此而建议的是,回路环遮盖部具有沿轴向突出的轮廓,这些轮廓在线圈起始端和线圈结束端的位置处被径向切口,其中,缺口的宽度至少相应于绕组线材的直径。
为了使接触部能够安全地绝缘,在突出的轮廓中在相邻的线材连接部的角范围内成形入针对绝缘冠的引导部。由此方便了对有待接合的构件的空间上的配属。
此外还设置的是,接触钩与线材连接部的接触区段焊接。适用于此的尤其是热铆固(Hot-Staking)方法或阻焊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使焊接配合件部分熔化,由此产生了紧密的材料锁合(stoffschlüssig)的连接部并且能实现特别低的过渡电阻。
为了在接触钩与马达壳体之间不会出现短路,设有绝缘器件,其布置在接触钩与马达壳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还设置的是,绝缘器件是遮盖罩,其经由薄膜铰链与绝缘材料体连接。
适宜地,薄膜铰链沿切向方向取向并且布置在定子槽衬里与回路环遮盖部之间的区域中。由此可以以可靠的方式建立起接触钩与马达壳体的安全的绝缘,其中,遮盖罩在安装期间被折起并且不妨碍缠绕过程。
替选地绝缘器件可以与绝缘冠是一体式的,尤其是呈遮盖罩的形式。由此可以更为简单地构造绝缘材料体,并且遮盖罩可以在没有薄膜铰链的情况下与绝缘冠是一体式的。
本发明也通过具有以下方法步骤的方法来解决:a)提供设有绝缘材料体的定子芯、马达壳体、接触支架、绝缘的汇流排、绝缘冠和轴承盖或附件;b)提供制造装置;c)将定子芯放入到制造装置中;d)将绕组线材止挡在相对工具或工件固定的止挡部位上;e)围绕第一磁极卷绕线圈;f)将绕组线材以径向的和轴向的分量笔直地从定子槽引导出来;g)使绕组线材绕过绕组引导轮廓(转向器件、转向栓柱);在形成U形的线材连接部的情况下将绕组线材引回到定子槽中;h)重复方法步骤e至g,直至制好所有所需的线圈;i)将绕组线材止挡在相对工具或工件固定的止挡部位上;j)将绕组线材分离。在绕组线材径向引出时,侧边围绕绝缘材料体的内棱边弯曲。绕组引导轮廓可以由在绝缘材料体上的在缠绕期间进行支撑的成形部构成,该成形部稍后被分离,其中,支撑部吸收缠绕张力。替选地,绕组引导轮廓可以由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形成或者由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和相对工件固定的保持器件构成的组合形成。在后一种情况下,相对工件固定的保持器件暂时将线材连接部保持在限定的部位中。稍后再次剪断相对工具固定的保持器件。
紧接缠绕过程之后地,将接触支架轴向放置到绝缘材料体上,之后,将径向探出的轴向止挡贴靠在回路环遮盖部的轴向突出的轮廓上。接触支架在安装在回路环遮盖部的内轮廓上时被定心。
在接触支架安装之后,将呈U形的线材连接部在维持U形状的情况下朝马达纵轴线的方向进行弯曲使得线材连接部的侧边至少近似平行于或略微倾斜于马达纵轴线延伸的程度。在此,侧边支撑在轴向止挡上和接触支架的外棱边上。由此能实现限定的弯曲过程。线材连接部现轴向地处在轴向止挡之前。
在线材连接部被取向之后,将各汇流排和各绝缘元件或由汇流排和绝缘元件构成的结构组件安装到接触支架上,其中,汇流排的接触钩被安放在线材连接部的接触区段上。接触钩在此径向向前够到直到回路环遮盖部的区域中。
紧接着借助热铆固方法或阻焊方法将接触钩与线材连接部的接触区段紧密地连接起来,其中,产生了具有极小的过渡电阻的牢固的电连接部。
根据第一安装顺序,先将永磁转子导入到马达壳体中,然后才将定子压入到马达壳体中。当存在罐状的马达壳体并且接触单元的内直径小于永磁转子的外直径时,就需要这种顺序。在压入定子时,被设置用作引导部的在绝缘材料体上的轴向连续的凹部用于能安置冠状的压入工具。
在其他前提下,定子也可以在安装永磁转子之前被压入。
根据特殊的实施方式,在将定子压入马达壳体中时,将遮盖罩从径向的最初定位弯折到轴向的最终定位中并且将已弯折的遮盖罩布置在接触单元与马达壳体之间。遮盖罩经由薄膜铰链与绝缘材料体连接并且用于对线材连接部和特别是接触钩相对马达壳体的特别安全的绝缘。
另外的方法步骤的特征在于将绝缘冠放置到接触单元上或绝缘材料体上。该方法步骤可以只有在定子被压入到马达壳体之后才进行,这是因为使绝缘冠被引入其中的引导部需要压入工具。绝缘冠可以使接触单元和尤其是接触钩既轴向地也径向地相对马达壳体或轴承盖或附件绝缘。
最后,将轴承盖或附件、如泵,安装到马达壳体上,执行最终检验并且将直流马达从制造装置取出。
在替选的安装顺序中,只有在将定子压入之后才安装永磁转子,并且紧接着紧固轴承盖或附件,执行最终检验并且将直流马达从制造装置取出。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考附图详细阐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处于第一安装状态中的直流马达的定子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具有绝缘材料体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示出具有叠加的第一安装状态的直流马达的剖视图;
图3示出具有叠加的第一和第二安装状态的定子;
图4示出具有叠加的第一和第二安装状态的定子的前视图;
图5示出处于第二安装状态中的定子;
图6示出处于第三安装状态中的定子;
图7示出处于第一安装状态中的定子,其具有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
图8示出了定子的变型方案,其具有相对工具固定的能移除的辅助成形部;
图9示出定子的另外的变型方案,其具有由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和能移除的辅助成形部构成的组合;
图10示出根据图6的定子的另外的视图;
图11示出处于第一安装状态中的定子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2示出绝缘材料体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3示出处于第二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
图14示出处于第三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其具有绝缘冠;
图15示出处于第四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
图16示出替选的绝缘冠;
图17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已安装的定子的视图;
图1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已安装的定子的剖视图;
图19示出接触支架;
图20示出参考圆的位置的图示;以及
图21示出具有弯曲部位的线材连接部。
提示:具有脚注的附图标记和没有脚注的相应的附图标记在附图和附图说明中标注的是名称相同的细节。在此涉及在其他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的应用,并且/或者细节是变型方案。权利要求、说明书导言、附图标记列表和摘要为简单起见仅包含没有脚注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处于第一安装状态中的直流马达的定子30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具有绝缘材料体7的第一实施方式,在该第一安装状态中,定子30已经被缠绕以绕组线材10。定子30由定子芯3构成,定子芯由分层的金属板片构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九个磁极4,这些磁极从回路环5起径向向内地朝着马达纵轴线19的方向延伸。在每个磁极4之间径向地超出定子芯3和绝缘材料体7的外径地实施有线材连接部18,其中,线材连接部具有轴向的分量并且因此朝着绕组头的方向倾斜了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被如下这样地选择,即,使得针式缠绕机实现尽量小的周期并且使过程安全的安装成为可能。此外还示出了在定子芯的对置的轴向侧上的绝缘罩。绝缘材料体具有轴向突出的引导部54。
图2示出了具有叠加的第一安装状态的直流马达的剖视图。示出了定子30和绝缘材料体7,它们被装入在马达壳体15中。永磁的内转子2与磁极4对置。线材连接部18在已装入状态下实际上不再处在图1的安装状态中,而是处在马达壳体之内。为了阐明缠绕方法期间的几何上的关系,示出了处于径向位置中的线材连接部18。
图3示出了具有叠加的第一和第二安装状态的定子30。在此示出了处于图1已知的位置中的线材并且附加地示出了在弯曲过程后产生的第二位置,其中,线材连接部18基本上轴线平行地离开定子芯地超过绕组头43地延伸。绝缘材料体7具有轴向突出的轮廓56,这些轮廓被缺口55中断,线材连接部18在缠绕过程期间和在向回弯期间能运动通过缺口。线材连接部18由第一侧边51、第二侧边52和接触区段20构成。第一侧边51是第一磁极4的绕组结束端的延长部。第二侧边52的延长部形成了相邻的磁极的绕组起始端。此外还示出了定子芯3和绝缘罩34以及马达纵轴线19。
图4示出了具有图3的叠加的第一和第二安装状态的定子30的前视图,其具有绝缘材料体7、定子芯3、绝缘罩34、线材连接部18和马达纵轴线。
图5示出了处于第二安装状态中的定子30,在其中,线材连接部18已经弯曲到基本上轴线平行的位置中。在该状态下,在绝缘材料体7的轴向突出的轮廓56中的缺口55不再具有功能。线材连接部18在该位置中准备好用于接触单元的安装并且为了过程安全的接触而具有露出的并且能极为良好地接近的区域(接触区段20)。为此,相应地对侧边51、52的长度进行规格确定。接触区段20在其中间的区段中笔直地实施并且因此能大面积地用作接触面。此外,在图5中还示出了定子芯3、马达纵轴线19和绝缘罩34。
图6示出了处于第三安装状态下的定子30,其具有绝缘罩30、马达纵轴线、定子芯3、绝缘材料体7、线材连接部18和接触单元16,接触单元由分别具有三个接触突出部13的三个汇流排14构成,在接触突出部上成形有接触钩17,接触钩与各一个线材连接部18、尤其是与接触区段20连接。接触钩17的开放的侧指向定子芯3。每个汇流排14与联接销57连接,联接销轴线平行地从汇流排14突出。汇流排14被相互绝缘地保持在接触支架58上。汇流排14具有径向的扩宽部59,汇流排以径向的扩宽部在绝缘材料体7中定心并且以防扭转。接触支架58经由轴向止挡44轴向地安放在绝缘材料体7上。
图7示出了处于第一安装状态中的定子30,其具有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60。每个线材连接部18配属有两个转向器件60。
图8示出了定子30c的变型方案,其具有相对工具固定的能移除的辅助成形部61c、转向栓柱62c和能分离的连接器件63c。辅助成形部61c是绝缘材料体7c的一体式的组成部分。此外还可以看到绝缘罩34和定子芯3c。辅助成形部61c具有凹部,其用于容纳相对工具固定的支撑器件。
图9示出了定子30d的另外的变型方案,其具有由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未示出)和能移除的辅助成形部61d构成的组合。辅助成形部61d从与之一体式的绝缘材料体7d起,以轴向的和径向的分量倾斜向外地延伸。辅助成形部61d在具有径向的臂91d和轴向的臂92d的呈L形的撑托型廓90d中终止。辅助成形部分61d,尤其是撑托型廓90d,用作用于线材连接部18d的托架。在辅助成形部61d的两侧,可以看到自由空间97d,其通过绕组线材引导绕过相对工具固定的转向器件(在此未示出)和转向器件紧接着的拉回形成。其中一个辅助成形部61x具有始端止挡栓柱98d、结束端止挡栓柱99d、始端线材托架93d和结束端线材托架94d。辅助成形部和止挡栓柱通过两个呈L形的悬臂102d相互是一体式。始端线材95d以不同于结束端线材96d的角度斜向外延伸。由此,使结束端线材彼此间具有间距,该间距方便了绕组线材的分离。辅助成形部61d在将定子30d压入到马达壳体中之前被剪断。此外,在图9中还示出了线材连接部18d、接触区段20d、马达纵轴线19d、定子芯3d和绝缘罩34d。
图10示出了根据图6的定子的另一个视图。在此尤其能更为清楚地看到接触钩17和线材连接部18。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51轴向地从定子槽延伸出来,转变成接触区段20并且继续转变成第二侧边52,第二侧边轴向地引回到同一定子槽中。汇流排14与接触突出部13和接触钩17是一体式的。线材连接部18的接触区段20容纳在接触钩17中并且形成了与接触钩的电接触。此外还示出了定子芯3,该定子芯具有夹紧舌31,借助夹紧舌使定子芯能牢固夹紧在马达壳体(在此未示出)中。
图11示出了定子30a的第二实施方式,其具有绝缘罩34a、定子芯3a、绝缘材料体7a、线材连接部18a、马达纵轴线19a和遮盖罩101a,遮盖罩经由薄膜铰链100a与绝缘材料体7a是一体式的。为了对定子30a进行缠绕,遮盖罩101a相对马达纵轴线10a成角度地实施。在本例中,该角度例如为约90°。示出了处于已经回弯的状态下的线材连接部18。
图12示出了绝缘材料体7a作为零件的第二实施例。该绝缘材料体详细地每个磁极具有带沟槽27a的定子槽衬里29a、回路环遮盖部8a、遮盖罩101a、薄膜铰链100a、引导部54a、轮廓56a和缺口55a。在内棱边68a上,绕组线材径向向外弯曲(也参看图19)。
图13示出了处于第二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例的定子30a,其具有绝缘罩34a、定子芯3a、绝缘材料体7a、遮盖罩101a、薄膜铰链100a、线材连接部18a、马达纵轴线19a和具有汇流排14a、接触突出部13a、接触钩17a的接触单元16a、具有贴靠在突出的轮廓56a上的轴向止挡44a的接触支架58a以及联接销57a。遮盖罩101a被如下这样地布置,即,使得遮盖罩在翻折过程之后形成了针对线材连接部18a和接触钩17a的遮盖部和绝缘部。它的宽度被如下这样地选择,即,使得它正好经过引导部54a之间,这些引导部轴向从回路环遮盖部8a突出。
图14示出了处于第三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0a。除了图12外,在此,将由遮盖环64a和轴向突出的冠支脚63a构成的环形的绝缘冠53a放置在绝缘材料体7a上。在此,冠支脚63a被引入到引导部54a中(参看图12)。这些冠支脚被如下这样地确定规格,即,使得冠支脚径向地不伸出超过定子芯3a。此外,还示出了绝缘罩34a、接触单元16a、接触钩、线材连接部18a、联接销57a、遮盖罩101a和薄膜铰链100a。
图15示出了处于第四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0a。在此,遮盖罩101a被翻折并且沉入到引导部54a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使遮盖罩径向在构建上不起作用。此外还示出了汇流排14a、联接销57a、马达纵轴线19a、绝缘材料体7a、具有遮盖环64a和沉入到引导部54a中的冠支脚63a的绝缘冠53a、绝缘罩34a、薄膜铰链100a和接触支架。
图16示出了替选的绝缘冠53b,其具有遮盖环64b和遮盖罩101b。绝缘冠53b被设置成在将定子压入到马达壳体中后被放置到定子上,其中,遮盖罩布置在接触单元的接触钩与马达壳体之间。在遮盖罩之间布置有引导突出部80b,其被设置成用于嵌入到绝缘材料体的引导部中。绝缘冠53b也用作可能在定子压入时产生的金属屑的捕集器。
图17示出了处于第四安装状态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30a,在其中,该定子被装入在马达壳体15a内。此外还示出了绝缘材料体7a、接触单元16a、汇流排14a、线材连接部18a、接触钩17a、引导部54a、缺口55a和遮盖罩101a。
图18示出了直流马达1的剖视图,其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在马达壳体15a内的定子30a,该直流马达具有线圈39a、定子芯3a、回路环5a、内转子2a、绝缘材料体7a、接触单元16a、磁极4a、汇流排14a、接触钩17a、接触支架58a、线材连接部18a的接触区段20a、遮盖接片101a、薄膜铰链100a、绝缘冠53a,该绝缘冠具有遮盖环64a和附件65a,该附件包围马达壳体15a。
图19示出了在基本形状中呈环形的接触支架58,该接触支架的横截面形状近似U形,其具有内边缘47、外边缘48和底部46。在内边缘47、外边缘48和底部之间的区域用作针对汇流排(在此未示出)的容纳空间。在外边缘48上布置有线材止挡面45。该线材止挡面45分别具有外边缘69,绕组线材围绕该外边缘弯曲。在各两个线材止挡面之间布置有径向向外突出的轴向止挡44。
图20示出了围绕马达纵轴线16的参考圆50的位置,该参考圆的半径由具有在定子槽6的能卷绕的缠绕空间之内的径向最外的可能的定位的轴向延伸的绕组线材10的中线限定。此外还示出了定子30,其具有定子芯3和磁极4。另外两个虚线示出的圆表明,线材连接部仅在有限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
图21示出了线材连接部18,从线圈的绕组线材10起,第一侧边51首先在弯曲部位66上径向向外地并且紧接着在第二弯曲部位67上径向向内地弯曲。还指明了接触区段20。未示出的第二侧边被类似地实施。
附图标记列表
1 直流马达
2 内转子
3 定子芯
4 磁极
5 回路环
6 定子槽
7 绝缘材料体
8 回路环遮盖部
10 绕组线材
13 接触突出部
14 汇流排
15 马达壳体
16 接触单元
17 接触钩
18 线材连接部
19 马达纵轴线
20 接触区段
27 沟槽
29 定子槽衬里
30 定子
31 夹紧舌
34 绝缘罩
39 线圈
43 绕组头
44 轴向止挡
45 线材止挡面
46 底部
47 内边缘
48 外边缘
50 参考圆
51 第一侧边
52 第二侧边
53 绝缘冠
54 引导部
55 缺口
56 轮廓
57 联接销
58 接触支架
59 扩宽部
60 转向器件
61 辅助成形部
62 转向栓柱
63 连接器件
64 遮盖环
65 附件
66 第一弯曲部位
67 第二弯曲部位
68 内棱边
69 外棱边
80 引导突出部
90 撑托型廓
91 径向的臂
92 轴向的臂
93 始端线材托架
94 结束端线材托架
95 始端线材
96 结束端线材
97 自由空间
98 始端止挡栓柱
99 结束端止挡栓柱
100 薄膜铰链
101 遮盖罩
102 悬臂

Claims (41)

1.直流马达(1),其具有永磁的、能围绕马达纵轴线(19)转动地支承的内转子(2)和定子(30)、绝缘材料体(7),所述定子由经缠绕的具有多个突出的、向内指向的磁极(4)的定子芯(3)构成,所述磁极沿圆周方向与回路环(5)是一体式的并且通过定子槽(6)彼此分离,所述绝缘材料体对所述定子槽(6)加衬并且具有回路环遮盖部(8),所述回路环遮盖部遮盖所述回路环(5)的轴向的端侧,其中,绕组线材(10)连续地在无中断的情况下前后相继地围绕所有磁极(4)卷绕以分别形成线圈(39),并且所述线圈在此以三角形并行布置方式地互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线材(10)分别在两个在空间上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线圈(39)之间形成了呈U形的线材连接部(18),所述线材连接部具有第一侧边(51)、第二侧边(52)和连接所述第一侧边(51)与第二侧边(52)的接触区段(20),所述接触区段轴向地超出绕组头(43)地布置并且径向地与所述定子芯(3)的柱体形的圆周具有突出的间距,并且所述绝缘材料体(7)径向地并不扩大所述定子的结构空间,其中,所述线材连接部(18)并不围绕所述绝缘材料体(7)的轴向或径向向外突出的具有转向部的几何形状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空间上沿圆周方向相邻的线圈的卷绕方向是相反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段(20)轴向地超出所述绝缘材料体(7)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51)或第二侧边(52)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4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接触区段(20)与接触单元(16)的接触钩(17)电接触,其中,所述接触钩(17)与所述定子芯(3)的外边缘具有突出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钩(17)在其相对所述定子芯(3)远侧的端部上是闭合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单元(16)具有接触支架(58)和多个彼此绝缘的汇流排(14),其中,所述接触支架(58)在所述回路环遮盖部(8)的区域内用多个轴向止挡(44)轴向地贴靠在所述绝缘材料体(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止挡(44)贴靠在所述绝缘材料体(7)的轴向突出的轮廓(56)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多个轴向止挡(44)径向地突出超过所配属的接触区段(20)并且轴向地布置在所配属的接触区段(20)与绝缘材料体(7)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段(20)的数量相应于所述磁极(4)的数量,其中,所述接触区段中的其中一个区段由定子绕组的绕组起始端和绕组结束端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51)形成了磁极(4)的线圈(39)的结束端绕组的延长部,并且所述第二侧边(52)的延长部形成了相邻的磁极的线圈的起始端绕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结束端绕组与第一侧边(51)之间并且/或者在起始端绕组与第二侧边(52)之间径向向外地存在第一弯曲部位(66)并且紧接着径向向内存在第二弯曲部位(67)。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部位(66)围绕所述绝缘材料体(7)的内棱边(68)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弯曲部位(67)通过接触支架(58)的外棱边(69)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4)的线圈(39)的绕组结束端和相邻的另一磁极的线圈的绕组起始端径向地处在所述定子槽(6)的最大的槽深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接触区段(20)与接触单元(16)的接触钩(17)电接触,其中,所述接触钩(17)与所述定子芯(3)的外边缘具有突出的间距,其中,所述接触钩(17)的径向靠外的区域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的间距小于所述回路环(5)的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56)轴向地从所述绝缘材料体(7)的回路环遮盖部(8)突出,其中,所述轮廓在线圈起始端和线圈结束端的位置处被径向切口并且缺口(55)的宽度至少相应于所述绕组线材(10)的直径。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邻的线材连接部(18)之间的角范围内存在有针对绝缘冠(53)的引导部(54)。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钩(17)与所述接触区段(20)焊接。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钩(17)与马达壳体(15)之间布置有绝缘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器件是遮盖罩(101),所述遮盖罩经由薄膜铰链(100)与所述绝缘材料体(7)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铰链(100)沿切向方向取向并且布置在所述定子槽衬里(29)与所述回路环遮盖部(8)之间的区域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邻的线材连接部(18)之间的角范围内存在有针对绝缘冠(53)的引导部(54),其中,所述绝缘器件与所述绝缘冠(53)是一体式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器件呈遮盖罩(101)的形式。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30°。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5°。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0°。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5°。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2°。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与所述马达纵轴线(19)之间的角度小于或等于1°。
3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马达,其特征在于,多个轴向止挡(44)径向地突出超过所配属的接触区段(20)并且轴向地布置在所配属的接触区段(20)与所述绝缘材料体(7)的轴向突出的轮廓(56)之间。
31.用于制造直流马达(1)的方法,所述直流马达具有永磁的、能围绕马达纵轴线(19)转动地支承的内转子(2)和定子(30)、绝缘材料体(7),所述定子由经缠绕的具有多个突出的、向内指向的磁极(4)的定子芯(3)构成,所述磁极沿圆周方向与回路环(5)是一体式的并且通过定子槽(6)彼此分离,所述绝缘材料体对所述定子槽(6)加衬并且具有回路环遮盖部(8),所述回路环遮盖部遮盖所述回路环(5)的轴向的端侧,其中,绕组线材(10)连续地在无中断的情况下前后相继地围绕所有磁极(4)卷绕以分别形成线圈(39),并且所述线圈在此以三角形并行布置方式地互连,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步骤:a)提供设有绝缘材料体(7)的定子芯(3)、马达壳体(15)、接触支架(58)、绝缘的汇流排(14)、绝缘冠(53)和轴承盖或附件(65);b)提供制造装置;c)将所述定子芯(3)放入到所述制造装置中;d)将绕组线材止挡在相对工具或工件固定的止挡部位上;e)围绕磁极卷绕线圈;f)将所述绕组线材以径向的和轴向的分量笔直地从定子槽导引出来;g)将绕组线材(10)绕过绕组引导轮廓;在形成U形的线材连接部(18)的情况下将所述绕组线材(10)引回到所述定子槽(6)中;h)重复方法步骤e至g,直至制好所有所需的线圈(39);i)将所述绕组线材(10)止挡在相对工具或工件固定的止挡部位上;j)将所述绕组线材(10)分离。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k)将接触支架(58)安装到所述绝缘材料体(7)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l)将呈U形的线材连接部(18)朝马达纵轴线(19)的方向在维持U形状的情况下弯曲,从而使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侧边(51、52)至少近似平行于或略微倾斜于马达纵轴线(19)地延伸。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m)将各汇流排(14)和各绝缘元件或由汇流排(14)和绝缘元件构成的结构组件安装到所述接触支架(58)上,其中,所述汇流排(14)的接触钩(17)被安放在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接触区段(20)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n)借助热铆固方法或阻焊方法将所述接触钩(17)与所述线材连接部(18)的接触区段(20)连接起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o)将永磁转子安装到马达壳体(15)中;将所述定子(30)压入到所述马达壳体(15)中。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o)将所述定子(30)压入到所述马达壳体(15)中。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p)在将所述定子(30)安装到所述马达壳体(15)中时,将遮盖罩(101)从径向的最初定位弯折到轴向的最终定位中并且将已弯折的遮盖罩(101)布置在接触单元(16)与所述马达壳体(15)之间。
39.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q)将绝缘冠(53)放置到接触单元(16)和/或所述绝缘材料体(7)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r)将永磁转子和轴承盖或附件安装到所述马达壳体(15)上;s)最终检验所述直流马达;t)将所述直流马达从所述制造装置取出。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方法步骤:r)将轴承盖或附件(65)安装到所述马达壳体(15)上;s)最终检验所述直流马达;t)将所述直流马达从所述制造装置取出。
CN201910976533.6A 2018-10-18 2019-10-15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0825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17857.7 2018-10-18
DE102018217857.7A DE102018217857B4 (de) 2018-10-18 2018-10-18 Gleichstrommoto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2575A CN111082575A (zh) 2020-04-28
CN111082575B true CN111082575B (zh) 2022-05-27

Family

ID=6813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6533.6A Active CN111082575B (zh) 2018-10-18 2019-10-15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41105B1 (zh)
CN (1) CN111082575B (zh)
DE (1) DE102018217857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210146B4 (de) 2019-07-10 2021-04-29 Bühler Motor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ator eines Elektromotors
EP4037159A1 (en) 2021-02-02 2022-08-03 Black & Decker, Inc. Circuit board assembly for compact brushless motor
DE102021205244A1 (de) 2021-05-21 2022-11-24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Verfahren zur Ausbildung einer Statorwicklung, Vollblechstator und Elektromotor
DE102021205242A1 (de) * 2021-05-21 2022-11-24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Verfahren zur Ausbildung einer Statorwicklung, Vollblechstator und Elektromo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03779A (ko) * 2012-06-28 2014-0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CN104335457A (zh) * 2012-05-24 2015-02-04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系统
CN204615524U (zh) * 2015-04-28 2015-09-02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塑封定子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CN106663997A (zh) * 2014-08-11 2017-05-1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CN107112839A (zh) * 2015-01-07 2017-08-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用于制造这样的定子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4954B (zh) * 2006-07-04 2012-07-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EP2580847B1 (en) * 2010-06-14 2021-11-17 Black & Decker Inc. Rotor assembly for brushless motor for a power tool
KR101560057B1 (ko) * 2013-11-20 2015-10-15 뉴모텍(주) 버스바 결선 구조를 갖는 모터의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일의 병렬 결선 방법
DE102015200093A1 (de) * 2015-01-07 2016-07-07 Robert Bosch Gmbh Verschaltungsplatte eines Stator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olchen
DE102015211836A1 (de) * 2015-06-25 2016-12-29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wickeln eines Stators, sowie ein Stator und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beinhaltend einen solchen Stator
US10536046B2 (en) * 2015-09-30 2020-01-1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 having bus bars with recesses and bus bar holder with protrusions engaged with the recesses
WO2018180816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5457A (zh) * 2012-05-24 2015-02-04 博泽沃尔兹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系统
KR20140003779A (ko) * 2012-06-28 2014-01-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CN106663997A (zh) * 2014-08-11 2017-05-10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制造方法以及定子
CN107112839A (zh) * 2015-01-07 2017-08-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机的定子和用于制造这样的定子的方法
CN204615524U (zh) * 2015-04-28 2015-09-02 中山大洋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外转子电机的塑封定子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十二相整流同步发电机同组星形连接绕组的相间短路故障;孙宇光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0425(第08期);159-16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17857A1 (de) 2020-04-23
CN111082575A (zh) 2020-04-28
EP3641105B1 (de) 2023-09-20
DE102018217857B4 (de) 2022-02-03
EP3641105A1 (de) 2020-04-22
EP3641105C0 (de) 2023-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2575B (zh) 直流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86555B1 (ko) 모터
JP6178869B2 (ja) 自動車部品用の電気モータ
US6707186B2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20200274405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 electrical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ator of this kind
WO2017138534A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コンプレッサ
US8120218B2 (en) Sta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EP2110925A1 (en) Electric power collection/distribution ring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20060043806A1 (en) Stator and motor
US20060071569A1 (en) Stator end caps and methods for positioning the lead and exit ends of the stator windings
US20070262664A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112865381A (zh) 马达
JP2007174869A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アセンブリ、セグメントステータ、及び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
JP5629860B2 (ja) ロータ、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
JP2008278703A (ja)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それに使用する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バスバー用端子とコイル端末との接続構造
CN107925293A (zh) 定子和马达
CN107534348B (zh) 电子换向的直流电机
WO2005027314A1 (ja) 巻線コイルの組付治具、組付方法及び組付装置
CN113196621A (zh) 电机
US10840656B2 (en) Bus bar unit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N113452179A (zh) 定子以及马达
CN111668961A (zh) 定子
JP4292050B2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4283729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11082576B (zh) 直流马达和用于制造直流马达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