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8350A -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8350A
CN111068350A CN201911258412.4A CN201911258412A CN111068350A CN 111068350 A CN111068350 A CN 111068350A CN 201911258412 A CN201911258412 A CN 201911258412A CN 111068350 A CN111068350 A CN 111068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gon
flying
faucet
kee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84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胜诒
范贵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8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83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JDEVICES FOR THEATRES, CIRCUSES, OR THE LIKE; CONJURING APPLIANCES OR THE LIKE
    • A63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国飞龙。中国龙模型的龙头安装在无人机上。整个中国龙模型是使用总重量在无人机举升能力范围内的材料建造的。龙的龙身构造成柔性的。无人机飞行时,龙头将与无人机一起飞行。无人机飞行时,与无人机相连的龙身将被提起并继续被无人机拉动。由于龙的龙身是灵活的,因此龙的龙身在空中飞行时会自然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国模型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舞龙是一种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舞蹈和表演。像舞狮一样,在节日庆典中最常见。舞龙是由一群经验丰富的舞者所表演,他们使用沿着龙身身长,以规则间隔放置的杆子操纵龙那长而灵活的龙身。舞者们以蜿蜒起伏的方式模拟了人们想象的龙动作。
但是由于舞龙需要一组舞者,以致舞龙活动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执行起来很昂贵。此外,由一群舞者用杆子操纵龙,舞龙表演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应有的印象,那就是龙是一个独立的生物,它会自行移动。舞龙也不能表演龙在空中飞舞。
中国专利中提出了两种类型的中国龙:CN105173080B和CN1129539C。这两种现有技术需要构建起重系统以支持中国龙的飞行。它们都需要该领域技术人员构建电子控制系统来操纵中国龙身内的不同部分。中国龙的举升机制是从无开始,通过在中国龙的龙头或龙身的不同位置布置不同的部件而构建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该飞行中国龙是通过利用自备飞行功能的电子控制无人机的提升能力在空中飞行。飞翔的中国龙可以在空中进行各种动作,这是传说中的中国龙可以执行的动作。飞舞的中国龙可以用来代替舞龙表演中使用的龙。这样就可以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控制中国龙进行舞龙表演。如果在飞行中的中国龙中使用的无人机是预先编程的,则有可能进行无人值守的龙舞表演。舞龙中使用的龙的最大限制之一是龙根本不会飞。当这条飞舞的中国龙在舞龙中使用时,消除了这一限制。
优选地,飞行的中国龙的头安装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上。选择电子控制的无人机时,其举升能力要比举升自身和飞行中的龙的整个龙身更大。建造完毕的灵活中国飞龙身,将被连接到所构造的中国飞龙头。飞行的中国龙头跟随已安装的无人机的移动而移动,实际上是拉动了与飞行的中国龙头相连的飞行的中国龙的龙身。
优选地,灵活的飞行中国龙身是通过将鳞片层连接在一起构建而成。当龙身被飞舞的中国龙头拉向一定方向时,鳞片的任何两层之间的距离可能会缩小或扩大。随着灵活的龙身跟随无人机的飞行并穿过空中,灵活的飞行中国龙身将在空中自然弯曲,展示出自然的飞行运动。
优选地,背鳍沿着飞行中国龙身的顶部相连。背鳍在龙身顶部引入了重量。为了使飞龙在空中飞行时的大部分时间里使背鳍朝上,飞龙的四肢将被连接到飞龙身的下半部,这四肢必须被造成具有大于背鳍的总重量的重量。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重量关系,以确保龙的龙身足够轻以便无人机将其从地面抬起并执行飞行运动,这类似于人们从媒体上看到的中国龙的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飞行中国龙利用现成的飞行电子控制无人机的举升系统。这减少了为龙制造专门的举升系统的成本和工作量,从而使最终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更实惠。所公开的结构和步骤使得不知道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人能够通过利用现成的飞行无人机来建造飞行中国龙。这就消除了正确安排各种零件以形成龙的整个提升系统的要求和困难。在将中国飞龙建在通用无人机上的实施例中,无人机的控制和操作与通用无人机相同,从而使用户操作飞行的中国龙相对容易。飞行中国龙也可以制造成适合现有的标准尺寸的无人机,使其对更大的消费群体更实惠和可销售,因为消费者可以重新使用他们原有的无人机。飞行中国龙易于理解,建造和操作,制造成本较低,使其价格处于大众消费群体可承受的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展示了整个飞行中国龙的各个部分;
图2展示了正在飞行中国龙的内部构造;
图3A展示出了现成的飞行无人机结构;
图3B展示了将框架构造并安装到无人机后的不同方向视图;
图3C展示了将框架构造并安装到无人机后的不同方向视图;
图4A展示了安装在框架上的龙头的不同方向视图;
图4B图中展示了龙头的俯视图;
图4C展示了安装在框架上的龙头的不同方向视图;
图5A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上下摆动;
图5B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上下摆动;
图6A展示无人机后部的横置长细棒如何阻止龙体进入无人机桨叶的旋转区域;
图6B展示无人机后部的横置长细棒如何阻止龙体进入无人机桨叶的旋转区域;
图7展示了连接到长纱网的龙鳞层的3d视图;
图8展示了一系列龙鳞层,这些龙鳞层相互串联以形成飞行中国龙的龙身;
图9A示出了两种类型的龙鳞层;
图9B示出了被另一层鳞片覆盖的一层鳞片的面积;
图10A示出了如何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
图10B示出了如何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
图10C示出了如何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
图11A示出了如何由来自鳞片层的不同侧的两个背鳍构造成一背鳍;
图11B示出了如何由来自鳞片层的不同侧的两个背鳍构造成一背鳍;
图11C示出了如何由来自鳞片层的不同侧的两个背鳍构造成一背鳍;
图12展示出了形成飞行中国龙龙身的底部的鳞片层的结构;
图13展示了形成龙身底部的鳞片层的两侧;
图14A展示出了鳞片层的两侧如何在龙身的底部连接;
图14B展示出了鳞片层的两侧如何在龙身的底部连接;
图14C展示出了鳞片层的两侧如何在龙身的底部连接;
图15A展示出了四肢连接到龙身的位置;
图15B展示出了四肢连接到龙身的位置;
图16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尾巴;
图17A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左右摆动;
图17B展示出了连接到龙头的龙身可以左右摆动;
图18A展示出了鳞片层和连续的鳞片层层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及这些距离如何使龙身的一侧收缩;
图18B展示出了鳞片层和连续的鳞片层层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及这些距离如何使龙身的一侧收缩;
图18C展示出了鳞片层和连续的鳞片层层之间形成的距离以及这些距离如何使龙身的一侧收缩;
图19A展示出了当龙身上下弯曲时龙身的背鳍之间的间隙如何广大和收缩;
图19B展示出了当龙身上下弯曲时龙身的背鳍之间的间隙如何广大和收缩;
图20A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各种动作;
图20B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各种动作;
图20C展示了飞行中国龙的各种动作;
图21A展示出了用于形成龙身的圆柱形状的一系列环;
图21B展示出了用于形成龙身的圆柱形状的一系列环;
图22展示出了鳞片层被固定在围绕整个龙身的单层纱布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第一实施例
基本建设
在图1中示出了飞行中国龙的一个实施例。飞行中国龙有一个龙头24,一个龙身34连接到龙头,四个肢体28-32连接到龙身34的下部,沿着龙身34顶部的多个背鳍26和一个尾部36连接到龙身34的末端。
飞行中国龙的龙身34通过连接多个鳞片层30来构造。头,鳞,肢,背鳍和尾巴的表面均由金属纸制成。
图2展示正飞行中国龙在其鳞片和四肢为透明时的结构。在飞行中国龙身内有多个膨胀的气球38,用以保持龙身34形成长圆柱形状并提供用于龙身34弯曲的空间40。从龙身34的开始到龙身34的末端,将使用四个长的丝网42将鳞片层30(图1)固定到位。
龙头24建设
图3A展示了自备飞行功能的电子控制无人机未安装飞行中国龙头24的原本结构。飞行中国龙的所有部分的总重量不到无人机有效举升能力的70%。
图3B展示出框架46被构造并连接至无人机。框架支撑着无人机,并形成了飞行中国龙头的基本形状。
图3C展示出了图3B的后透视图片。
图4A展示了安装在框架46上的龙头24的表面48(图3B)
龙头24的表面48几乎垂直定向,以在龙头24的顶部50和龙头24的底部52处形成开放区域。
这些开放区域使由龙头表面48覆盖的内部空间保持打开,如图1中龙头的顶视图所示图4B。
图4B展示了龙头的顶视图。
龙头24和框架以不会对无人机任何一个边缘造成严重不平衡的方式和位置连接在无人机上。
这对于无人机的稳定飞行很重要。可以在龙头24表面的任何部分添加额外的纸层,以增加该部分的重量,以实现无人机的中央平衡。
图4C展示了龙头24的后部透视图。飞行中国龙头24的后部56保持打开状态。它几乎是空的,没有被表面覆盖。从龙头24的一侧连接到龙头24的另一侧有一根横跨的细长棒54。
图6A展示线条66将龙身60连接到电子控制的无人机72。无人机的连接点位于无人机的中央。由于无人机被视为龙头24的一部分,线条66同时将龙身连接部60连接到龙头24。
图5A展示了龙头24的侧视图。在龙头24的底部有较大的表面积58。图5B展示出在龙头24的末端有大的表面积62。这些区域覆盖了从无人机到龙身34的连接68(图6A)。
龙身34构造
图7展示出了彼此连接的两个龙鳞层74、76的截面透视图。这两个龙鳞层74、76都固定在四个纱布78上。通过从龙身34的开端到龙身34的末端重复这种连接,来构造飞行中国龙身34(图1)的表面。
图8展示了单个龙鳞层如何与其旁边的龙鳞层连接。所有的龙鳞层都固定在纱布80、82、84上。每种类型的龙鳞层96和98(图9A)是一系列垂直连接的龙鳞。龙身34上大多数的这些龙鳞层将覆盖其下一层龙鳞层的部分100(图9B)。一系列的龙鳞。通过将龙鳞层固定到许多长而细的纱布上来水平地连接图8中的纱布。这些纱布中的每一个都从龙身34的第一层鳞片开始直到龙身34的最后一层鳞片。
图10A展示出了龙鳞层的特定起始部分被固定至纱布。固定点:h1,h2,h3,h4是位于龙鳞层不同部分的四种模式固定点。线条被用于通过固定点将龙鳞层固定到纱布上。h1,h2,h3和h4固定点将鳞片层固定到纱布82。1A和3A代表龙身34上的不同鳞片层。固定点h1-4的标签和龙鳞层1A和3A的标签,剖视图10B及图10C展示出了这些点的位置和彼此位置的比例。
位于龙身34顶部的单个背鳍86(图8)与单个龙鳞层连接。龙鳞层的下一个龙鳞层88没有连接到任何背鳍。下一个第二层鳞片连接到背鳍90。背鳍86和背鳍90形成了间隙92。每个背鳍上都有三角形间隙94。
图11A展示出了向左凸出的龙鳞层104。龙鳞层104在顶部具有背鳍102。背鳍102从相同的鳞片纸104折叠起来。图。图11B示出了向右凸出的鳞片层108。层108在顶部具有背鳍106。背鳍106从相同的鳞片纸108折叠起来。背鳍102和背鳍106彼此粘贴以形成图1中的背鳍110。11C。在龙身34(图1)上,以这种方式构造了在其上具有背鳍的鳞片层,以使背鳍变硬并且更可能向上取向。
为了允许移除或插入龙龙身34内的气球38(图2),使龙身34的底部112能够打开和关闭。纱布118放置在侧面130上(图13)。图13示出了单个龙鳞层的两个侧面130和132。在龙身34的侧面132上,龙鳞层具有突出的部分138。在龙身34的侧面130上,龙鳞层具有两个长间隙134-136。
图14A是图13中的部分14A在不同的方向的放大图13。图14B展示出了图14A侧面图。图14C展示出了龙鳞层的两个侧面130(图13)和132(图13)如何连接。为了将两侧连接在一起,突出部分138(图14B)将被插入间隙136中并且从该间隙的另一侧出来。稍后将突出部分138插入间隙134中。然后将突出部分138折回到相反的方向,直到它再次到达间隙136为止。最终,突出部分138将再次向后折叠并如图14C所示插入间隙136中。突出部分138被分成三个较小的部分140、142、144。这三个部分最终如图14C所示被钩入间隙136和134中。
图15A展示出了包括四肢150的龙身的一部分。
图15B展示出了龙身34的截面图。它显示了龙鳞层162覆盖四个纱布152、154、156、158。四个纱布覆盖了气球160。
龙肢连接
所有龙肢28、32(图1)连接到龙身34的下部。图15A展示出了龙肢150连接到龙身的下部148。龙肢28和32(图1)的总重量大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背鳍26的总重量。
龙尾建设
龙尾164连接到龙身34的末端。龙尾下部的部分168的重量大于龙尾上部的部分166的重量。
运作方式
保持无人机的起重能力
在龙头24的顶部50(图4A)和底部52的开口区域允许由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产生的气流由龙头表面48覆盖的龙头24内部空间流过。这保持了最大的无人机提升能力。
允许龙身34从龙头24摆动
龙头24后面的开放区域56(图4C)为龙身60(图5A)腾出空间,以便龙身34在龙头24向上飞行时龙身34向下摆动(图5A)。当龙头24向下飞行时,开放区域56还为龙身60(图5B)提供了向上摆动(图5B)的空间。当龙头24向左飞行时,该开放区域还使龙身170(图17A)向左摆动(图17A);当龙头24向右飞行时,龙身34向右摆动(图17B)。
图6B展示出了细长的杆54阻止龙身60进入电控无人机的桨叶44(图3A)的旋转区域70。
将龙身34的下部对准地面
龙肢28和32(图1)的总重量大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背鳍26的总重量。通过将龙肢连接到龙身34的下部148(图15A),龙身34的下部将具有比龙身34的上部146更大的重量。
龙尾164的下部的部分168(图16)的重量大于龙尾164的上部的部分166的重量。这为龙身34的下部148(图15A)增加了更多的重量。
通过具有比龙身34的上部146更大的重量,当飞行中国龙以龙头24朝上的方式飞行时,龙身34的下部148在大多数时间将定向于地面,如图20A所示。
当龙身34的下部朝向地面时,龙身34顶部的背鳍将向上定向。
鳞片层之间的距离缩小以使龙身灵活
图18A示出了龙体的鳞片层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固定点172、174位于鳞片层184上,并且固定点176、178位于鳞片层186上。固定点172和174形成距离180,固定点176和178形成距离182。
图18B从顶视图示出了鳞片层184和186以及距离180和182。所有这些物品都位于侧面188上。侧面190是龙体的与侧面188相反的另一侧。图18B示出了在侧面188和190上的鳞片层,它们与之后的下一鳞片层具有最大距离。
图18C示出了当龙体弯曲到侧面188时,距离180和182都缩小。纱布194多个部分收缩。当侧面188上的鳞片层之间的所有距离缩小时,侧面188的总长度减小。但是同时,侧面190仍保持与图18B相同的长度。纱布192仍会扩展到最大长度。
当龙体随后融合到另一侧190时,侧面188上的鳞片层之间的当前缩小的距离将扩大,而侧面190上的鳞片层之间的距离将缩小。层之间距离的这种缩小也适用于龙体向上弯曲和向下弯曲的运动。
龙的身体底部的鳞片层的部分112(图12)固定在长纱布118中。固定点120、122和124是鳞片层到纱布118的固定点的示例。距离126和128在这些点上建立的龙体向底部弯曲时会收缩。
鳞片层之间距离的缩小能力使龙身变得灵活。
背鳍活动,使龙身34灵活
当龙身34融合到龙身34的底部方向198-200时,相邻的背鳍86、90之间的间隙92(图8)将扩大到更大的距离92(图19A)。相反,当龙身34融合到向上方向208-210(图19B)时,间隙92(图8)将缩小为间隙92(图19B)。
三角形间隙196(图19A)为鳞片层204提供空间以更靠近鳞片层202。图19B展示出了鳞片层204已经移入三角形间隙196。这是为了在龙身34弯曲至顶部方向208-210时允许龙身34顶部的长度收缩。
三角形间隙196(图19B)还为鳞片层204提供了空间,以便在龙身34向方向210弯曲时在右侧206向上移动。
进行一般飞行
控制电子控制的无人机沿所需方向212飞行(图20A)。无人机将飞行安装在其上的龙头24。如图5所示,龙头24将依次拉动与其相连的龙身34和与龙身34相连的龙肢。
执行曲线飞行
由于龙的龙身34是灵活的,可以弯曲到任何方向;当无人机继续沿前方向214(图20B)上下飞行或沿前方向216(图20C)左右飞行时,灵活的龙身34将上下摆动(图20B)和左右摆动(图20C)。当龙身被安装在无人机上的龙头24拉动时,龙身34会以曲折起伏的方式飞行。
实施例2
图21A展示出了当其鳞片和四肢被绘制为透明的飞行中国龙。飞行中国龙身内有多个环218,使龙身保持长圆柱状。该实施例消除了使用气球38(图2)形成龙身的形状。因此,它消除了充气气球可能会丢失空气并需要重新填充空气的问题。
图21B示出了单环222与布丝网220和鳞片层224的位置关系。
实施例3
图22以三维显示了飞行中国龙身34的一部分。鳞片层226固定在薄纱层228上。该实施例使用围绕整个龙的龙身34的单层纱布。这给鳞片层提供了更好的连接强度,因为纱布允许从鳞片层到其表面拥有更多固定点。该实施例的缺点在于,它增加了飞行中国龙的重量。
结论,分枝形式和范围。
尽管上面的描述包含许多细节,但是这些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实施例的范围,而仅仅是提供一些实施例中的一些示例。例如:飞行中国龙的任何部分的表面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例如薄膜,金属片,布和其他类型的纸张。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不同数量的桨叶。飞行中国龙的龙头可能具有更多的表面或结构来装饰龙头,使其更具吸引力。鳞片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从鳞片到纱布的固定点也可能有所不同。框架的结构可以变化。背鳍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实施例的范围应该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给出的示例来确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飞行的中国龙的龙头安装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上;与所述龙头相连的龙身;连接到所述龙身的多个龙肢;所述无人机将飞行所述龙头,并依次拉动所述龙身和所述龙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身包含多个鳞片层,以及用于将所述鳞片层的每个单独层连接到所述鳞片层内的下一个单独层的装置,以使所述龙身能向不同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层包含沿着所述龙身的顶部连接在所述鳞片层上的多个背鳍,以及用于将所述背鳍连接到所述鳞片层以制成所述龙身的装置,使所述龙身能向不同方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鳞片层还包括用于将底部的一侧连接到所述鳞片层的底部的另一侧上的装置,以使得所述龙身的底部能够打开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在顶部和底部包含开放区域,以允许由所述无人机产生的空气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包含将所述龙身连接到所述龙头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在其后部和底部包含开放区域,以允许所述龙身从所述龙头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头在所述龙头的后部包括横置的长细棒,以阻挡所述龙身进入所述无人机的桨叶的旋转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国飞龙,其特征在于:所述龙肢连接到所述龙身的下部,所述龙肢的重量足以使所述龙身的所述下部大部分时间在所述飞行的中国龙以所述龙头朝上的方式飞行时定向于地面。
10.一种飞行中国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中国飞龙,该龙具有能向不同方向弯曲的龙身,可以产生看起来像波浪的龙身动作,包括:
A、将所述中国龙的龙头安装到能够举起所述中国龙的电子控制的无人机上,以及;
B、连续不断地将所述无人机飞向前方飞行,同时将所述无人机上下飞行;
C、连续不断地将所述无人机向前方飞行,同时左右飞行所述无人机;
因此,当所述能向不同方向弯曲的龙身被所述龙头拉动时,挠性所述龙身将上下弯曲并以弯曲和起伏的方式向左和向右飞行。
CN201911258412.4A 2018-12-28 2019-12-10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Pending CN1110683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MYPI2018003020 2018-12-28
MYPI2018003020 2018-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8350A true CN111068350A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1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8412.4A Pending CN111068350A (zh) 2018-12-28 2019-12-10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6835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2969Y (zh) * 2003-10-28 2004-12-15 李放 组装式轻体舞龙的龙身
CN202413250U (zh) * 2011-08-29 2012-09-05 孙玉江 链式插接工艺龙
CN204485315U (zh) * 2015-03-31 2015-07-22 马鞍山市赛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巨龙表演飞行装置
CN107233735A (zh) * 2016-03-28 2017-10-10 范蔚 一种娱乐装置
CN108721920A (zh) * 2018-05-26 2018-11-02 陈展天 一种将无人机和中国舞龙结合的方法
CN208193676U (zh) * 2017-10-26 2018-12-0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飞天表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62969Y (zh) * 2003-10-28 2004-12-15 李放 组装式轻体舞龙的龙身
CN202413250U (zh) * 2011-08-29 2012-09-05 孙玉江 链式插接工艺龙
CN204485315U (zh) * 2015-03-31 2015-07-22 马鞍山市赛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巨龙表演飞行装置
CN107233735A (zh) * 2016-03-28 2017-10-10 范蔚 一种娱乐装置
CN208193676U (zh) * 2017-10-26 2018-12-07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飞天表演装置
CN108721920A (zh) * 2018-05-26 2018-11-02 陈展天 一种将无人机和中国舞龙结合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 30 April 2012, 济南泰山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84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dy-worn entertainment devices
US2546078A (en) Flexible kite
US20080231058A1 (en) Kite Power Generator
CN206762279U (zh) 儿童游戏健身架和用于儿童游戏健身架的顶篷
US5120006A (en) Kite-like flying device with independent wing surface control
AU2006293664A1 (en) Kite power generator
CA2767159C (en) Kite flying method, assembly, and device
US2501442A (en) Rotatable airfoil kite
CN111068350A (zh) 一种中国飞龙及飞行中国龙的方法
RU169747U1 (ru) Модульная оболочка дирижабля
JP3691428B2 (ja) 飛行体展示装置
US6443792B1 (en) Mechanically launched monowing toy
US6499695B1 (en) Balloon kite
EP1289617A1 (en) A doll
US6896225B2 (en) Kite with movable figure
US6905096B1 (en) Kite with planar aerodynamic surface
US2804276A (en) Kite
US5538204A (en) Three sail kite
CN1899655A (zh) 射频遥控气球
USRE30073E (en) Controllable stunt kite having a pair of symmetrical bridles
CN2332453Y (zh) 充气飞行玩具
USRE24542E (en) hutson kite o
CN202315306U (zh) 一种喷气玩具
JPS6125837Y2 (zh)
JPH0617508Y2 (ja) 空中移動遊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