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66291B -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66291B
CN111066291B CN201980004182.0A CN201980004182A CN111066291B CN 111066291 B CN111066291 B CN 111066291B CN 201980004182 A CN201980004182 A CN 201980004182A CN 111066291 B CN111066291 B CN 111066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mmunication data
user program
filter condition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41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66291A (zh
Inventor
黑川阳一
北村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66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66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66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8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by filter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001CIM, total factory contro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115Network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1From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ill monitoring
    • G05B2219/31214Dis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controlled by ser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控制装置具有:程序执行部,其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通信部,其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收集部,其与通信部连接,收集传送到网络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收集部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过控制装置收集通信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使用FA(Factory 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的生产现场,导入有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等产业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对作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各种产业用驱动设备的外部装置进行控制,由此,能够使生产工序自动化。关于这样的控制装置,日本特开2011-35664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的设备系统:在控制装置中内置协议功能,能够进行诸如捕捉帧等通信数据这样的数据收集。
此外,日本特开2012-15669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有如下的通信数据的收集装置:在存在与用户预先设定的过滤条件一致的分组的情况下,分组等通信数据的转送引擎复制该数据并输出到控制用处理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356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66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网络中的通信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存在收集通信数据的功能作为用于确定其异常原因的有效功能之一。在FA的网络中需要高速且按照固定周期进行通信,因此,通信数据的数据量有时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控制装置的有限的存储容量,有时无法取得足以确定异常原因的数据。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某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根据处理状况使收集的对象适当不同来高效地使用存储容量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公开的一例中,控制装置包含:程序执行部,其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上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通信部,其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收集部,其与上述通信部连接,收集传送到上述网络的上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上述收集部构成为能够按照上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上述过滤条件。
根据该公开,控制装置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例中,上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包含明示上述过滤条件的内容的命令。
根据该公开,控制装置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直接地变更过滤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例中,控制装置还包含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预先设定的多个过滤条件。上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包含表示上述多个过滤条件中的哪个条件有效的信息。
根据该公开,控制装置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间接地变更过滤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例中,上述过滤条件包含IP地址、协议和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该公开,控制装置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按照每个项目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
在本公开的一例中,以在上述用户程序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开始上述收集部对上述通信数据的收集。
根据该公开,控制装置能够将通信数据的收集时刻调整成任意的时刻。
在本公开的一例中,上述变量的值是表示上述外部装置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值。
根据该公开,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作业工序的状态调整通信数据的收集时刻。
在本公开的其他例子中,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上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收集传送到上述网络的上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在上述收集的步骤中,构成为能够按照上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上述过滤条件。
根据该公开,控制方法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
在本公开的其他例子中,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使上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步骤: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上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收集传送到上述网络的上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在上述收集的步骤中,构成为能够按照上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上述过滤条件。
根据该公开,控制程序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
发明效果
在某一方面中,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1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块FB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组装有在图3中说明的功能块FB的用户程序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作业工序的开始至结束与过滤条件的变更的对应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1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0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执行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程序110和收集功能201的处理的场所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11是示出过滤条件表501的一例的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块FBa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图12中说明的功能块FBa的用户程序的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支持装置300的过滤条件的生成处理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外部装置200(IP地址)的通信数据的通信速度变化的时间推移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协议的通信数据的通信速度变化的时间推移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通过与过滤条件相关的各项目的选择来生成的过滤条件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支持装置300的过滤条件的生成处理流程的另一例的图。
图19是示出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持装置300的显示部310上的、与通信数据的异常产生次数相关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和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这些部件和结构要素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反复进行这些部件和结构要素的详细说明。
<A.应用例>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1的结构例的图。
FA系统1是用于对设备和装置等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并使生产工序自动化的系统。FA系统1由控制装置10和外部装置200构成。
外部装置200包含图像传感器和手臂机器人等在生产工序中使用的设备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图像传感器例如使用摄像机检测字符图像等,该摄像机用于拍摄在生产工序中输送的工件。此外,外部装置200包含数据库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 System)等服务器装置。手臂机器人执行针对工件的加工处理等。
作为连接控制装置10与外部装置200的网络Ne,例如,可以采用作为一般的网络协议的EtherNET(注册商标)、被用作产业用网络协议的EtherCAT(注册商标)、EtherNet/IP(注册商标)等。
控制装置10包含网络控制器100、程序执行部103、收集功能201和存储装置108。
网络控制器100提供用于供控制装置10经由网络Ne在与外部装置200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的接口。网络控制器100包含Tx(发送)缓冲器1012、Rx(接收)缓冲器1014、Tx(发送)电路1016、Rx(接收)电路1018和发送接收控制器1010作为主要的组件。接收电路1018接收从外部装置200转送的通信数据,并将该数据写入接收缓冲器1014中。通信数据是对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进行统称的用语,包含分组和帧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发送接收控制器1010依次读出被写入接收缓冲器1014中的通信数据。发送接收控制器1010将读出的通信数据输出到程序执行部103。
此外,发送接收控制器1010将应该向外部装置200发送的数据依次写入发送缓冲器1012中。发送电路1016将发送缓冲器1012中存储的数据依次输出到网络Ne。
程序执行部103利用通信应用111在与网络控制器100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程序执行部103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110,生成针对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用户程序110是由设计者安装的控制程序。用户程序110的开发工具例如安装在作为PC的支持装置(例如,图6所示的支持装置300)中。支持装置300的说明容后再述。设计者通过在开发工具上对预先规定的多种命令进行组合,能够设计符合外部装置200的结构的用户程序110。能够在开发工具上组合的命令包含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和针对外部装置200的控制命令。
包含上述结构的控制装置10经由网络Ne在与外部装置200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收集(捕捉)满足预先确定的过滤条件的通信数据。
在图1的例子中,关于过滤条件,用户程序110包含通信应用111和多个过滤条件112(过滤条件112a、过滤条件112b等)。
通信应用111是用于与网络控制器100进行通信而发送接收通信数据的应用。过滤条件112是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过滤的条件,在收集功能201过滤并收集通信数据的情况下使用。
收集功能201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过滤条件112而执行通信数据的收集(捕捉)。这样,收集功能201能够根据过滤条件112适当变更作为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另外,收集功能201是用于收集通信数据的程序,能够用各种程序规定。
存储装置108存储根据过滤条件112收集到的收集数据202(收集数据202a、收集数据202b等)。
这样,在将用户程序110的过滤条件112切换成不同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切换前的过滤条件112收集到的收集数据202与利用切换后的过滤条件112收集到的收集数据202成为不同的数据。具体而言,收集功能201利用按照最初的命令而设定的过滤条件112a收集到的收集数据202a与利用按照下一命令而设定的过滤条件112b收集到的收集数据202b能够成为不同内容的数据。
因此,控制装置10能够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112。
此外,控制装置10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来变更收集功能201的过滤条件,由此,使要收集的通信数据的内容动态地发生变化,能够根据处理状况而使要收集的通信数据适当地不同。因此,在通信数据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仅收集用于确定异常原因的数据,能够高效地利用控制装置10的有限的存储容量。
<B.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以下,也称作“控制器”)1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参照图2,控制器10包含处理器102、芯片组104、主存储器106和存储装置108。此外,控制器10包含计时器116、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8和存储卡接口120。并且,控制器10包含内部总线控制器130、上位网络控制器100P1和现场网络控制器100P2。
处理器102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MPU(Micro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单元)等构成。作为处理器102,可以采用具有多个核的结构,也可以配置多个处理器102。这样,控制器10具有1个或多个处理器102和/或具有1个或多个核的处理器102。
芯片组104通过对处理器102和周边元素进行控制,实现作为控制器10整体的处理。主存储器106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装置等构成。存储装置108例如由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等构成。
处理器102读出存储装置108中存储的各种程序,展开到主内存106中执行,由此实现与控制对象对应的控制。存储装置108中除了用于执行控制装置10的基本处理的用户程序110以外,还包含系统程序115。用户程序110中包含过滤条件112,系统程序115中包含收集功能201。
此外,存储装置108存储作为满足过滤条件112的通信数据的收集数据202。
计时器116是时刻与外部装置200同步的装置,摄像机、手臂机器人等外部装置200根据该计时器的时间信息进行驱动。包含表示外部装置200的坐标位置的信息,作为与计时器116所示的时间信息对应的信息的一例。
USB接口118协调经由USB连接的与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作为一例,USB接口118能够进行与支持装置300的连接。
存储卡接口120构成为能够拆装存储卡122,能够对存储卡122写入数据,并从存储卡122读出各种数据(用户程序、跟踪数据等)。
上位网络控制器100P1(100)能够与服务器装置等外部装置200经由网络N1进行通信数据的协调。服务器装置包含数据库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
现场网络控制器100P2(100)能够与在生产工序中使用的设备等外部装置200经由网络N2进行通信数据的协调。在生产工序中使用的设备是图像传感器和摄像机、远程I/O装置和手臂机器人等。
内部总线控制器130协调与安装在控制器10上的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
图2中示出了通过处理器102执行程序来实现必要处理的结构例,但是,也可以使用专用的硬件电路(例如,ASIC或FPGA等)安装这些提供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
<C.过滤条件的变更>
接着,对收集功能201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过滤条件112的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关于该处理,作为使用功能框图(FBD:Function Block Diagram)的处理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通过梯形图(LD:Ladder Diagram)、命令列表(IL:Instruction List)、构造化文本(ST:Structured Text)和顺序功能图(SFC: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进行处理。此外,也可以通过如JavaScript(注册商标)、C语言那样的通用编程语言等其他程序语言进行处理。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块FB的说明图。收集功能201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过滤条件。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例如用功能块FB来规定。
功能块FB包含:输入部155A~输入部155D,它们受理过滤条件112的设定;以及输出部157A~输出部157D,它们用于输出进行过滤条件的设定处理后的结果。
输入部155A~155D受理过滤条件112的设定的输入。即,根据输入到输入部155A~155D的值变更过滤条件112。作为该值的例子,如以下说明的那样,是“Protocol”、“IPAddress”或“Port”等具体值。这样,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包含明示过滤条件112的内容的命令。收集功能201能够根据这样的直接命令,任意地变更收集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
表示为“Execute”的输入部155A受理用于指定是否执行过滤条件112的变更处理的设定。作为一例,输入部155A受理“True”或“False”的输入。只要将“False”输入到输入部155A,收集功能201就不变更过滤条件112。另一方面,在将“True”输入到输入部155A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执行过滤条件的变更处理。在该情况下,将输入到其他输入部155B~155D的过滤条件112设定为新的过滤条件112。这样,控制器10能够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直接地变更过滤条件112。
表示为“Protocol”的输入部155B受理用于指定作为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通信协议的输入。作为一例,输入部155B受理通信协议的识别信息的输入。该识别信息可以用通信协议名称来指定,也可以用通信协议的ID(Identification)来指定。作为一例,输入部155B受理“TCP”或“FTP”的输入。在将“TCP”输入到输入部155B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变更过滤条件112,以使按照TCP协议的通信数据成为过滤对象。在将“FTP”输入到输入部155B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变更过滤条件,以使按照FTP协议的通信数据成为过滤对象。这样,控制器10能够任意地变更作为收集通信数据的条件之一的协议条件。
表示为“IP Address”的输入部155C受理用于指定与作为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装置对应的IP地址的输入。例如,在将“10.0.0.1”输入到输入部155C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变更过滤条件112,以使发送到IP地址“10.0.0.1”的装置(发送目的地装置)的通信数据成为过滤对象。这样,控制器10能够任意地变更作为收集通信数据的条件之一的IP地址条件。
表示为“Port”的输入部155D受理用于指定作为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装置的端口号的输入。作为一例,在将“80”输入到输入部155D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变更过滤条件112,以使发送到发送目的地设备的端口号“80”的通信数据成为过滤对象。这样,控制器10能够任意地变更作为收集通信数据的条件之一的端口号。
这样,控制器10能够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按照每个项目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112。
另外,设能够设定“Protocol”、“IP Address”和“Port”这3个条件作为过滤条件112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定这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还可以设定包含除了这些条件以外的条件的4个以上的条件。
在正常地设定有过滤条件112的情况下,从表示为“Done”的输出部157A输出表示正常结束的信号。在过滤条件112的变更中,从表示为“Busy”的输出部157B输出表示变更处理中的信号。在未适当地设定过滤条件112的情况下,从表示为“Error”的输出部157C输出表示异常结束的信号。在该情况下,还从表示为“ErrorID”的输出部157D输出用于识别错误的内容的错误ID。
另外,功能块FB中除了输入部155A~155D和输出部157A~157D以外,还可以设置各种输入部和输出部。作为一例,在存在多个通信接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指定通信接口的输入部设置在功能块FB中。
<D.程序例>
参照图4,对在图3中说明的功能块FB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组装有在图3中说明的功能块FB的用户程序的例子的图。
在图4的例子中,用户程序110用阶梯程序来规定。该用户程序110规定成能够根据外部装置200的作业工序而改变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112。具体而言,收集功能201以在表示作业工序的状态的用户程序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开始通信数据的收集。作业工序是指从1个或多个外部装置200开始作为目的的处理作业起到结束为止的工序。
另外,图4所示的用户程序110并非表示控制器10中的全部处理,例如,省略了各作业工序的切换时的一部分逻辑。
用户程序110用输入元素IN0~输入元素IN10、功能块FB0~功能块FB2和输出元素OUT0~输出元素OUT2来规定。功能块FB1和功能块FB2分别相当于在图3中说明的功能块FB。
输入元素IN0~IN10的值与被分配的变量对应地发生变化。更具体而言,对输入元素IN0分配有变量“ChangeTrigger”。变量“ChangeTrigger”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变量“ChangeTrigger”的值基于启动控制器10而变化成“True”(ON)。在其他情况下,变量“ChangeTrigger”的值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1分配有变量“Busy0”。变量“Busy0”为BOOL型。此外,变量“Busy0”与功能块FB1的输出“Busy”相关联。因此,输入元素IN1的值与功能块FB1的输出“Busy”的值对应地发生变化。如上所述,从功能块FB1的输出“Busy”输出在过滤条件112的变更中表示变更处理中的信号“True”(=ON)。输入元素IN1中的变量“Busy0”的值与功能块FB1的输出“Busy”的值相反,因此,在功能块FB1的输出“Busy”成为“True”(=ON)的情况下,输入元素IN1的值成为“False”(=OFF)。另一方面,在输出“Busy”成为“False”(=OFF)的情况下,输入元素IN1的值成为“True”(=ON)。
对输入元素IN2分配有变量“Busy1”。变量“Busy1”为BOOL型。此外,变量“Busy1”与功能块FB2的输出“Busy”相关联。因此,输入元素IN2的值与功能块FB2的输出“Busy”的值对应地发生变化。如上所述,从功能块FB2的输出“Busy”输出在过滤条件112的变更中表示变更处理中的信号“True”(=ON)。输入元素IN2中的变量“Busy1”的值与功能块FB2的输出“Busy”的值相反,因此,在功能块FB2的输出“Busy”成为“True”(=ON)的情况下,输入元素IN2的值成为“False”(=OFF)。另一方面,在输出“Busy”成为“False”(=OFF)的情况下,输入元素IN2的值成为“True”(=ON)。
对输入元素IN3分配有变量“Done0”。变量“Done0”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此外,变量“Done0”与功能块FB1的输出“Done”相关联。如上所述,在正常地变更了过滤条件112的情况下,从功能块FB1的输出“Done”输出表示正常结束的信号“True”(=ON)。当功能块FB1的输出“Done”成为“True”(=ON)时,输入元素IN3的值成为“True”(=ON)。另一方面,当功能块FB1的输出“Done”成为“False”(=OFF)时,输入元素IN3的值成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4分配有变量“Done1”。变量“Done1”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此外,变量“Done1”与功能块FB2的输出“Done”相关联。如上所述,在正常地变更了过滤条件112的情况下,从功能块FB2的输出“Done”输出表示正常结束的信号“True”(=ON)。当功能块FB2的输出“Done”成为“True”(=ON)时,输入元素IN4的值成为“True”(=ON)。另一方面,当功能块FB2的输出“Done”成为“False”(=OFF)时,输入元素IN4的值成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5分配有变量“Error0”。变量“Error0”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此外,变量“Error0”与功能块FB1的输出“Error”相关联。如上所述,在过滤条件112的变更处理异常结束的情况下,从功能块FB1的输出“Error”输出表示异常的信号“True”(=ON)。当功能块FB1的输出“Error”成为“True”(=ON)时,输入元素IN5的值成为“True”(=ON)。另一方面,当功能块FB1的输出“Error”成为“False”(=OFF)时,输入元素IN5的值成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6分配有变量“Error1”。变量“Error1”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此外,变量“Error1”与功能块FB2的输出“Error”相关联。如上所述,在过滤条件112的变更处理异常结束的情况下,从功能块FB2的输出“Error”输出表示异常的信号“True”(=ON)。当功能块FB2的输出“Error”成为“True”(=ON)时,输入元素IN6的值成为“True”(=ON)。另一方面,当功能块FB2的输出“Error”成为“False”(=OFF)时,输入元素IN6的值成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7分配有变量“SettingTrigger”。变量“SettingTrigger”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此外,变量“SettingTrigger”与功能块FB0的输出“Q1”相关联。当功能块FB0的输出“Q1”成为“True”(=ON)时,输入元素IN7的值成为“True”(=ON)。另一方面,当功能块FB0的输出“Q1”成为“False”(=OFF)时,输入元素IN7的值成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8分配有变量“PA”。变量“PA”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是,在用户程序110中规定有用于实现作业工序A的控制功能。该控制功能按照规定的控制内容,将控制命令输出到外部装置200。控制功能被规定成在作业工序A的执行中,设变量“PA”的值为“True”(=ON),在未执行作业工序A的情况下,设变量“PA”的值为“False”(=OFF)。这样,以在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PA”是规定值(例如,“True”)为条件,利用功能块FB1设定与作业工序A对应的过滤条件112。
对输入元素IN9分配有变量“SettingTrigger”。变量“SettingTrigger”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变量“SettingTrigger”与功能块FB0的输出“Q1”相关联。当功能块FB0的输出“Q1”成为“True”(=ON)时,输入元素IN9的值成为“True”(=ON)。另一方面,当功能块FB0的输出“Q1”成为“False”(=OFF)时,输入元素IN9的值成为“False”(=OFF)。
对输入元素IN10分配有变量“PB”。变量“PB”为BOOL型,初始值为“False”(=OFF)。虽然在图4中未示出,但是,在用户程序110中规定有用于实现作业工序B的控制功能。该控制功能按照规定的控制内容,将控制命令输出到外部装置200。控制功能被规定成在作业工序B的执行中,设变量“PB”的值为“True”(=ON),在未执行作业工序B的情况下,设变量“PB”的值为“False”(=OFF)。这样,以在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PB”是规定值(例如,“True”)为条件,利用功能块FB2设定与作业工序B对应的过滤条件112。
接着,进行关于功能块FB0、FB1、FB2的详细说明。功能块FB0是用于执行在作业工序A开始时或作业工序B开始时执行的复位处理的程序。功能块FB0具有输入部“Set”、“Reset1”和输出部“Q1”。在变量“ChangeTrigger”成为“True”(=ON)并且变量“Busy0”和变量“Busy1”成为“False”(=OFF)的情况下,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输入部“Set”。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将表示无效的信号“False”(=OFF)输入到输入部“Set”。
在变量“Done0”成为“True”(=ON)的情况下,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输入部“Reset1”。在变量“Done1”成为“True”(=ON)的情况下,也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输入部“Reset1”。此外,在变量“Error0”成为“True”(=ON)的情况下,也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输入部“Reset1”。并且,在变量“Error1”成为“True”(=ON)的情况下,也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输入部“Reset1”。
在除了这些以外的情况下,将表示无效的信号“False”(=OFF)输入到输入部“Reset1”。基于将表示有效的信号输入到输入部“Set”和“Reset1”双方,功能块FB0开始与作业工序A相关的复位处理。在该复位处理正常地结束的情况下,功能块FB0的输出部“Q1”的值成为“True”(=ON)。
功能块FB1为用于变更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112的程序,相当于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基于变量“SettingTrigger”成为“True”(=ON)并且变量“PA”成为“True”(=ON),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功能块FB1的输入部“Execute”。功能块FB1据此执行过滤条件112的变更处理。
更具体而言,功能块FB1将按照输入到输入部“Protocol”的“TCP”、输入到输入部“IP Address”的“10.0.0.1”和输入到输入部“Port”的“80”的过滤条件112设定为新的过滤条件112。过滤条件112的变更方法的详细内容如在图3中说明的那样,因此,不反复进行其说明。
功能块FB2为用于变更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112的程序的一例,是相当于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的程序。基于变量“SettingTrigger”成为“True”(=ON)并且变量“PB”成为“True”(=ON),将表示有效的信号“True”(=ON)输入到功能块FB2的输入部“Execute”。功能块FB2据此执行过滤条件112的变更处理。
更具体而言,功能块FB2将按照输入到输入部“Protocol”的“FTP”、输入到输入部“IP Address”的“10.0.0.2”和输入到输入部“Port”的“20”的过滤条件112设定为新的过滤条件112。即,在功能块FB2中设定的过滤条件112b成为与在功能块FB1中设定的过滤条件112a不同的条件。
由此,控制器10能够将通信数据的收集时刻调整成任意的时刻。具体而言,控制器10能够根据作业工序的状态调整通信数据的收集时刻。
因此,即使是控制器10的有限的存储容量,也能够高效地取得在产生了通信异常的情况下足以确定异常原因的通信数据。
输出元素OUT0~OUT2的值分别与相关联的功能块的输出值对应地发生变化。对输出元素OUT0分配有变量“SettingTrigger”。此外,输出元素OUT0与功能块FB0的输出“Q1”相关联。其结果是,输出元素OUT0的值与输出“Q1”的值对应地发生变化。
对输出元素OUT1分配有变量“Done0”。此外,输出元素OUT1与功能块FB1的输出“Done”相关联。其结果是,输出元素OUT1的值与功能块FB1的输出“Done”的值对应地发生变化。
对输出元素OUT2分配有变量“Done1”。此外,输出元素OUT2与功能块FB2的输出“Done”相关联。其结果是,输出元素OUT2的值与功能块FB2的输出“Done”的值对应地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表示作业工序的状态的变量的值,在作业工序A中,设定输入到功能块FB1的过滤条件112a,在作业工序B中,适当设定功能块FB2的过滤条件112b。
使用图5,对这样的过滤条件的变更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作业工序的开始至结束与过滤条件的变更的对应关系的图。在图5中示出伴随时间(msec)的经过的作业工序的执行状态、表示作业工序的开始和结束的变量的值、以及根据作业工序而设定的过滤条件。首先,在时刻t1执行作业工序A。然后,当作业工序A的变量“PA”的值成为“True”(作业开始=工序A标志接通)时,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在收集功能201中设定过滤条件112a(过滤条件1)。
当在之后的时刻t2,作业工序A的执行结束而作业工序A的变量“PA”的值成为“False”(作业结束=工序A标志断开)时,收集功能201结束基于过滤条件112a的通信数据的收集。
在之后的时刻t3执行作业工序B。然后,当作业工序B的变量“PB”的值成为“True”(作业开始=工序B标志接通)时,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在收集功能201中设定过滤条件112b(过滤条件2)。
当在之后的时刻t4,作业工序B结束而作业工序B的变量“PB”的值成为“False”(作业结束=工序B标志断开)时,收集功能201结束基于过滤条件112b的通信数据的收集。
这样,通过切换设定成与各作业工序对应的过滤条件,能够容易地收集可确定每个作业工序的异常产生原因的通信数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1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1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FA系统1具有控制器10、外部装置200和支持装置300。
控制器10能够与多个网络连接。在图6的例子中,控制器10的通信端口200P1与上位的网络N1连接,通信端口200P2与下位的网络N2连接。上位的网络N1例如采用EtherNET(注册商标)。在下位的网络N2中,例如优选采用进行使得保证数据到达时间的固定周期通信的网络,因此,例如采用EtherNet/IP(注册商标)、EtherCAT(注册商标)等。但是,网络N1和N2不限定于这些,可采用任意的通信单元。
上位的网络N1中的外部装置200例如由服务器装置200A和显示器200B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具体而言,服务器装置200A假想的是数据库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制造执行系统取得来自作为控制对象的制造装置、机器的信息并对生产整体进行监视和管理,还能够对预约信息、质量信息、出厂信息等进行处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提供信息系统服务(从控制对象取得各种信息并进行宏观或微观分析等的处理)的装置与网络N1连接。控制器10设根据服务器装置200A执行的作业工序而取得的通信数据为基于用户程序110与收集功能201的协作的过滤对象。
具体而言,以在表示服务器装置200A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变更与服务器装置200A的作业工序对应的过滤条件112。由此,变更功能块的过滤条件112。收集功能201根据变更后的过滤条件,过滤并收集通信数据。
显示器200B将控制器10中的运算结果等显示在图形上,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从而向控制器10输出与用户操作对应的命令等。控制器10设根据显示器200B执行的作业工序而取得的通信数据为基于用户程序110与收集功能201的协作的过滤对象。
具体而言,以在表示显示器200B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设定与显示器200B的作业工序对应的过滤条件112。由此,变更功能块的过滤条件112。收集功能201根据变更后的过滤条件112,过滤并收集通信数据。
支持装置300将用于设计用户程序110的开发环境提供给设计者。支持装置300例如是笔记本式PC、台式PC、平板终端或智能手机等。设计者能够在支持装置300上设计用户程序110,经由USB接口118将该用户程序110下载到控制器10中。
下位的网络N2中的外部装置200例如由图像传感器200C及摄像机200D和远程I/O装置200E及手臂机器人200F中的至少一个构成。控制器10与下位的网络N2中的外部装置200例如以菊花链的方式依次连接。
图像传感器200C例如执行对由摄像机200D拍摄到的工件W的图像数据进行图案匹配等图像计测处理并将其处理结果发送到控制器10的作业工序。
具体而言,以在表示图像传感器200C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变更成与图像传感器200C的作业工序对应的过滤条件112。收集功能201根据变更后的过滤条件112,过滤并收集通信数据。
远程I/O装置200E按照控制器10的控制指令,对手臂机器人200F进行控制。作为一例,控制器10按照图像传感器200C的作业工序,将用于使手臂机器人200F进行规定的作业工序的控制指令输出到远程I/O装置200E。远程I/O装置200E按照该控制指令,对手臂机器人200F进行控制。作为一例,远程I/O装置200E发出控制指令,以从输送机去除判断为检查品质不合格的工件W。手臂机器人200F的状态(例如,各关节的位置、角度等)从远程I/O装置200E依次反馈至控制器10。
具体而言,以在表示远程I/O装置200E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变更成与远程I/O装置200E的作业工序对应的过滤条件112。收集功能201根据变更后的过滤条件,过滤并收集通信数据。
<E.通信数据的数据构造>
控制器10的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种类只要是在网络中传送的通信数据即可,未特别限定。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一例的图。以下,参照图7,对控制器10的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的一例进行说明。
控制器10的作为过滤对象的通信数据例如包含按照TCP/IP协议的通信分组。
作为发送源设备的外部装置200将发送对象数据分割成多个通信分组,将各通信分组依次发送到控制器10。图7中示出由发送源设备分割后的1个通信分组作为通信分组PA。
通信分组PA由作为Ethernet协议的头部分的Ethernet头和作为Ethernet协议的数据部分的Ethernet数据构成。Ethernet数据由作为IP协议的头部分的IP头和作为IP协议的数据部分的IP数据构成。IP数据由作为TCP协议的头部分的TCP头和作为TCP协议的数据部分的TCP数据构成。
通信分组PA的IP头包含作为发送源设备的外部装置200(例如,服务器装置200A)的IP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设备的控制器10的IP地址和通信协议。通信分组PA的TCP头包含发送源设备的端口号和发送目的地设备的端口号。通信分组PA的TCP分组含发送对象数据的内容。发送对象数据例如包含表示外部装置200的状态的各种变量、各种变量的取得命令等。这里所说的变量是指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各种变量。该变量与外部装置200的各种组件的状态对应地发生变化。
控制器10基于接收到通信分组PA,从该通信分组PA中提取用于与过滤条件112进行比较的信息。该信息例如包含发送源设备的IP地址、发送目的地设备的IP地址、通信协议、发送源设备的端口号和发送目的地设备的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器10判断从通信分组PA中提取出的信息是否满足过滤条件112。在判断为从通信分组PA中提取出的信息满足过滤条件112的情况下,控制器10设通信分组PA为过滤对象。
<F.控制器10的控制构造>
参照图8,对控制器10的控制构造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0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收集功能201按照控制器10的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过滤条件,由此实现图8所示的处理。其他方面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电路元件或其他硬件来执行。
在步骤S110中,控制器10的程序执行部103判断是否受理了用户程序110的执行命令。在判断为受理了用户程序110的执行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10中为“是”),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12。在相反的情况下(步骤S110中为“否”),程序执行部103再次执行步骤S110的处理。
在步骤S112中,程序执行部103执行与外部装置200建立通信等初始化处理。然后,程序执行部103执行用户程序110中规定的控制功能,开始外部装置200的控制。
在步骤S120中,程序执行部103判断是否受理了用于变更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112的执行命令。作为一例,程序执行部103基于将“True”(=ON)输入到上述的表示为“Execute”的输入部155A(参照图3),判断为受理了用于变更过滤条件112的执行命令。
在判断为受理了用于变更过滤条件112的执行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20中为“是”),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22。在相反的情况下(步骤S120中为“否”),处理器102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22中,程序执行部103将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输出到收集功能201。收集功能201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过滤条件。作为一例,收集功能201变更输入到图3所示的输入部155B~155D的值。过滤条件的变更方法如在图3中说明的那样,因此,不反复进行其说明。
在步骤S130中,程序执行部103判断是否从外部装置200接收到一些通信数据。在判断为从外部装置200接收到一些通信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0中为“是”),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40。在相反的情况下(步骤S130中为“否”),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50。
在步骤S140中,收集功能201判断是否满足目前设定有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该通信数据例如是从外部装置200经由网络控制器100发送到程序执行部103的数据。作为一例,收集功能201从通信数据中提取外部装置200的识别信息(例如,IP地址)、外部装置200的端口号和在接收通信数据时使用的通信协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与过滤条件进行比较的比较信息。
在比较信息符合过滤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40中为“是”),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42。在相反的情况下(步骤S140中为“否”),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切换至步骤S150。
在步骤S142中,收集功能201按照设定的过滤条件,收集通信数据。收集功能201将收集到的通信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108中。
在步骤S150中,程序执行部103判断是否受理了用户程序110的停止命令。在判断为受理了用户程序110的停止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50中为“是”),程序执行部103结束图8所示的处理。在相反的情况下(步骤S150中为“否”),程序执行部103将控制返回步骤S120。
<G.具有收集功能的结构例的说明>
图9是示出执行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程序110和收集功能201的处理的场所的图。
参照图9,对具有控制器10的用户程序110和收集功能201的具体结构例进行说明。图9的(a)和(b)所示的网络控制器100(100P1、100P2)和处理器102的基本结构与在图1和图2中说明的结构相同。在图9的(a)和图9的(b)中示出具有用户程序110和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来执行过滤处理的收集功能201的具体结构例。
在图9的(a)所示的例子中,用户程序110的处理由处理器102执行。即,处理器102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收集功能201的过滤条件。因此,与用户程序110同样,收集功能201的处理由处理器102来执行。
在图9的(b)所示的例子中,用户程序110的处理由处理器102来执行。即,处理器102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收集功能201的过滤条件。收集功能201的处理与用户程序110不同,由网络控制器100的发送接收控制器1010来执行。
这样,收集功能201可以由处理器102和网络控制器100中的任意一个执行,能够根据各装置的处理负荷、用户的利用目的而灵活地切换功能。
<H.总结>
如上所述,控制器10的程序执行部103在与网络控制器100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然后,程序执行部103按照由用户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110,生成针对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收集功能201能够按照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通信数据的过滤条件112。
由此,控制装置10能够按照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收集功能201的过滤条件,由此能够使要收集的通信数据的内容动态地发生变化,能够根据处理状况而使要收集的通信数据适当不同。因此,在通信数据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能够仅收集用于确定异常原因的数据,能够高效地利用控制装置10的有限的存储容量。
<I.应用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FA系统1的一些应用例进行说明。
<I-1:基于过滤条件表的过滤条件的变更>
对第1应用例进行说明。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1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图10的结构包含与上述的图2的硬件结构例相同的结构。在该图10的说明中,不反复关于与图2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对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0的存储装置108a除了用户程序110、系统程序115和收集数据202,还包含过滤条件表501。
过滤条件表501是对用户使用支持装置300生成的过滤条件进行管理的表。控制器10的存储装置108a存储已生成的过滤条件表501。另外,在图10中,假设存储装置108a与用户程序110分开地存储过滤条件表501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用户程序110内包含过滤条件表501。
图11是示出过滤条件表501的一例的图。过滤条件表501具有序号项目502、指定方法项目503和IP地址项目504。并且,过滤条件表501具有子网掩码项目505、协议项目506、范围项目507、端口1项目508、端口2项目509的各项目(参数)。
序号项目502是设过滤条件的多个项目的值(参数的值)为1个组的指标。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下处理:在用户程序110中明示过滤条件112的内容,收集功能201按照这样的直接表示过滤条件的参数的值的命令,变更过滤条件。
与此相对,在本应用例中,设过滤条件的不同参数的值为1个组,用指标(例如,编号)分别规定多个组。这样规定的指标是表示多个过滤条件中的哪个条件有效的信息,相当于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收集功能201能够按照这样的间接地表示过滤条件的参数的值的命令,任意地变更过滤条件。
另外,以下,将多个项目(参数)与1个指标对应起来进行说明,但是,项目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在该情况下,1个项目的值与1个指标对应。
图11的表中包含的指定方法项目503、IP地址项目504、子网掩码项目505的各项目是与作为层3(L3)的网络层相关的项目。支持装置300通过用户的操作对指定方法项目503进行指定,由此能够输入其他项目。作为指定方法项目503的内容的具体例,是指定IP地址的“IP指定”、不进行特定项目的指定的“接口网络”、“任意”等。IP地址项目504和子网掩码项目505能够通过在指定方法项目503中选择“IP指定”,由用户输入具体值。支持装置300通过受理针对这些项目的来自用户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值的输入,设定与过滤条件表501的层3相关的项目的值。
图11的表中包含的协议项目506、范围项目507、端口1项目508、端口2项目509的各项目是与作为层4(L4)的转送层相关的项目。在图11中,通过用户的操作将检查输入到范围项目507,由此能够进行端口之间的设定。例如,在通过用户的操作将检查输入到范围项目507之后,将“80”输入到端口1的项目,将“100”输入到端口2的项目,由此能够设定端口80~端口100之间的通信数据作为过滤对象的条件。另外,这样的端口之间的输入也可以通过除了将检查输入到范围项目507以外的方法进行。例如,也可以在不设置范围项目的情况下,用户将多个数值直接输入到端口1和端口2的各项目,也可以由用户将如“80-100”等那样表示端口之间的值直接输入到1个项目。
支持装置300通过受理针对这些项目的来自用户的协议的种类、是否存在端口号的范围设定和端口号的来自用户的输入,设定与过滤条件表501的层4相关的项目的值。另外,在协议项目506中选择了“TCP”的情况表示在层4中选择了使用TCP的任意协议(例如,HTTP)。
这样生成的过滤条件表501包含多个过滤条件。支持装置300将过滤条件表501存储到控制器10的存储装置108a中。
另外,在该过滤条件表501的例子中,对关于与层3和层4相关的项目的设定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定关于与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等其他层相关的项目的值。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块FBa的说明图。图12的功能块FBa的基本结构与图3中说明的功能块FB相同。
图12的功能块FBa与图3的功能块FB不同的结构在于包含输入部155E和输入部155F。表示为“Number”的输入部155F受理设过滤条件表501中设定的多个项目为1个组的指标(例如,编号)的输入。输入部155F能够受理间接地表示过滤条件的值,从而设定过滤条件。
此外,表示为“Subnet Mask”的输入部155E受理用于指定过滤条件表501的子网掩码的值的输入。
参照图13,对图12中说明的功能块FBa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图12中说明的功能块FBa的用户程序的例子的图。
另外,图13的阶梯程序是与图4中说明的阶梯程序相同的内容,功能块的一部分结构不同。使用图13所示的功能块FB3和FB4,说明对应于这样的一部分结构的输入部“Number”和输入部“Subnet Mask”的内容。
功能块FB3利用输入到输入部“Number”的值,设定输入到其他输入部的值。具体而言,在输入到输入部“Number”的值为“1”的情况下,将在图11中说明的过滤条件表510的与Number“1”对应的各项目的值设定在其他输入部中。具体而言,如图13的功能块FB3所示,在输入部“Protocol”中设定“TCP”。此外,在输入部“IP Address”中设定有“10.0.0.1”,在输入部“Port”中设定有“80”。并且,在输入部“Subnet Mask”中设定有“255.255.255.0”。
功能块FB4利用输入到输入部“Number”的值,设定输入到其他输入部的值。具体而言,在输入到输入部“Number”的值为“2”的情况下,将在图11中说明的过滤条件表501的与Number“2”对应的各项目的值设定在其他输入部中。具体而言,在输入部“Protocol”中设定有“FTP”,在输入部“IP Address”中设定有“10.0.0.2”,在输入部“Port”中设定有“20”,在输入部“Subnet Mask”中设定有“255.255.255.0”。
这样,通过将作为间接地表示过滤条件的值的编号输入到输入部,将表中预先规定的多个参数的值设定为其他输入部的输入值。
这样,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包含表示存储装置108a中预先存储的过滤条件表510中包含的多个过滤条件中的哪个条件有效的信息(例如,Number的值)。由于能够根据这样的间接地表示过滤条件的信息变更过滤条件,因此,能够根据作业工序的处理状况,容易地将应该收集的通信数据的对象设定为用户的任意对象。
另外,基于存储装置108a中存储的过滤条件表501的过滤条件的变更处理可以由处理器102执行,也可以由网络控制器100执行。
<I-2:使用支持装置的过滤条件的生成例(其一)>
参照图14~图17,对使用支持装置300生成过滤条件的一例进行说明。
[(1)通信数据取得]
图14是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支持装置300的过滤条件的生成处理的一例的图。首先,支持装置300取得从控制器10输出的通信数据。接着,控制器10的处理器102将网络控制器100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108中。控制器10执行将存储装置108中存储的通信数据156输出到支持装置300的处理。
[(2)通信数据显示]
支持装置300将从控制器10取得的通信数据156显示在显示部310上。
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外部装置200(IP地址)的通信数据的通信速度变化的时间推移的图。图1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协议的通信数据的通信速度变化的时间推移的图。图15和图16的纵轴表示每单位时间的通信数据的通信速度(bps),横轴表示时间(msec)。
在图15中,示出3个外部装置200(外部装置A~外部装置C)的通信速度的推移线L1~推移线L3。具体而言,外部装置A与推移线L1对应,外部装置B与推移线L2对应,外部装置C与推移线L3对应。
在图16中示出3个协议(FTP、数据链路、CIP消息)的通信速度的推移线L4~推移线L6。具体而言,FTP与推移线L4对应,数据链路与推移线L5对应,CIP消息与推移线L6对应。
[(3)用户的选择]
支持装置300的显示部310将图15和图16的多个推移线L1~推移线L6显示给用户。对支持装置300进行操作的用户例如选择多个外部装置200中的与通信速度比其他外部装置200慢的推移线L3对应的装置(例如,外部装置C)。此外,对支持装置300进行操作的用户例如选择多个协议中的与通信速度的变动幅度比其他协议大的推移线L4对应的协议(例如,FTP的协议)。这样,支持装置300通过用户的操作选择用于生成过滤条件的各项目的值。
另外,在图15和图16中,分别举例说明了3个外部装置(IP地址)和3个协议,但是,装置和协议的数量、作为选择对象的类别也可以不是这些。具体而言,装置和协议的数量可以为2个以下或4个以上,作为选择对象的类别也可以为MAC地址等。
此外,在支持装置300如上所述生成过滤条件的情况下,处理器102可以在不实施通信数据156的过滤的情况下,将全部通信数据输出到支持装置300,也可以设定特定的过滤条件而将过滤之后的通信数据输出到支持装置300。
[(4)过滤条件生成]
返回图14的说明,支持装置300使用与用户选择出的过滤条件相关的各项目生成过滤条件。
图17是用于说明通过与本实施方式的过滤条件相关的各项目的选择来生成的过滤条件的一例的图。
图17所示的过滤条件表501a是与使用图11说明的过滤条件表501基本上相同的结构,一部分结构不同。作为不同的结构,存在如下的内容。
在图17所示的过滤条件表501a中,除了图11的过滤条件表501中的序号项目502的“1”~“5”以外,还追加有“6”。在图15和图16的说明中,在该序号项目502的“6”中的层3(L3)和层4(L4)的各项目中,将用户操作支持装置300而选择出的外部装置A的IP地址(192.268.251.0)和协议(FTP)的值输入到IP地址项目504和协议项目506。此外,伴随IP地址和协议的选择,还输入作为相关项目的子网掩码项目505和端口1项目508的值。另外,在协议项目506中选择了“TCP”的情况表示在层4中选择了使用TCP的任意协议(例如,HTTP)。
[(5)过滤条件表传送]
支持装置300将生成的过滤条件表501a传送到控制器10。
控制器10将从支持装置300取得的过滤条件表501a存储到存储装置108中。
这样,用户能够利用支持装置300确认通信数据的通信速度的状态,并且任意地生成与通信状态对应的过滤条件。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支持装置300通过用户的选择来生成过滤条件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无论用户的选择如何,都可以使得支持装置300自动地选择与过滤条件相关的项目。具体而言,自动地选择通信速度为预先确定的速度以下的协议的项目。由此,支持装置300能够生成与通信状况对应的最佳过滤条件。此外,控制器10能够变更成与通信状况对应的最佳过滤条件而收集通信数据。
<I-3:使用支持装置的过滤条件的生成例(其二)>
图18是示出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支持装置300的过滤条件的生成处理流程的另一例的图。在上述的图14中的过滤条件的生成处理中,对用户使用支持装置300根据通信数据156的通信速度变化来生成过滤条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图18中,对根据通信异常的产生次数(频度)生成过滤条件的例子进行说明。
[(1)通信数据取得]
首先,支持装置300取得从控制器10输出的异常产生数据。
图18的控制器10的处理器102执行将网络控制器100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存储到存储装置108中并且将异常产生数据158输出到支持装置300的处理。
异常产生数据是表示通信数据的异常产生次数的值,例如是表示与通信数据相关的超时次数、重试次数的值。这样的表示异常产生次数的值可以由控制器10自动地对与通信数据相关的超时次数、重试次数进行计数,也可以由用户使用支持装置300确认通信的状况并且操作支持装置300进行计数。
[(2)通信数据显示]
接着,支持装置300将从控制器10取得的异常产生数据158显示在显示部310上。
图19是示出显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持装置300的显示部310上的、与通信数据的异常产生次数相关的图像的一例的图。图19的与异常产生次数相关的图像包含时间项目602、选择项目603、超时次数项目605和重试次数项目606。
时间项目602能够通过用户的操作,设定从现在到过去的几分钟~几小时前之间的时间段。具体而言,关于时间项目602,用户能够从“最近30分钟”、“最近1小时”、“最近2小时”等多个时间段中设定任意的时间段。另外,上述的时间项目602的每30分钟、每1小时的时间段仅是例示,用户可设定的时间段也可以是每10分钟、每2小时等。在图19中,作为一例,由用户选择时间项目602的“最近1小时”,按照每个种类示出从现在到过去的1小时的期间内产生的通信数据的协议的种类、与协议种类对应的异常产生次数。
[(3)用户的选择]
具体而言,在协议项目604的“TCP”的超时次数项目中示出“10”,在重试次数项目606中示出“8”。此外,在协议项目604的“FTP”的超时次数项目中示出“5”,在重试次数项目606中示出“0”。确认出这些异常产生次数的用户在选择项目603中,选择异常产生次数较多的协议项目(例如,TCP)。
[(4)过滤条件生成]
返回图18的说明,支持装置300使用与用户选择出的过滤条件相关的项目来生成过滤条件。过滤条件的生成与使用图17说明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5)过滤条件表转送]
支持装置300将生成的过滤条件表501a转送到控制器10。
控制器10将从支持装置300取得的过滤条件表501a存储到存储装置108中。这样,用户能够利用支持装置300确认通信数据的异常产生次数,并且生成与通信状态对应的过滤条件。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支持装置300通过用户的选择来生成过滤条件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无论用户的选择如何,都可以使得支持装置300自动地选择与过滤条件相关的项目。具体而言,也可以使得自动地选择异常产生次数为预先确定的次数以上的协议的项目。另外,在图19的例子中,设一个项目为协议进行了说明,但是,项目不限于协议,也可以包含IP地址、端口号、MAC地址等其他项目。由此,支持装置300能够生成与通信状况对应的最佳过滤条件。此外,控制器10能够变更成与通信状况对应的最佳过滤条件而收集通信数据。
<J: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记载中,对根据作业工序来改变过滤条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用户程序110也可以被规定成根据其他状况来变更过滤条件。作为一例,用户程序110也可以被规定成在FA系统1中的外部装置200的装置结构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设定与FA系统1的装置结构对应的过滤条件。由此,例如,在不期望的通信设备与控制器10连接的情况下,控制器10能够阻止该通信设备。作为检测通信设备的连接/非连接的方法,考虑使用监视网络状态的功能块等的方法。该功能块定期地监视网络表的状态,根据该网络表的变化信息检测通信设备的连接/非连接。
作为其他例子,用户程序110也可以被规定成在受到来自外部设备的恶意攻击的情况下,设定用于防止该恶意攻击的过滤条件。作为一例,控制器10的通信驱动器监视每单位时间的接收数据量(例如,每单位时间的接收分组数),在该接收数据量超过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受到来自外部设备的恶意攻击。在检测出来自外部设备的恶意攻击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根据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阻止正在进行恶意攻击的外部设备。或者,也可以在检测出来自外部设备的恶意攻击的情况下,收集功能201阻止全部通信分组的接收。
作为其他例子,用户程序110也可以被规定成在控制器10的通信的连接状况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设定与连接状况对应的过滤条件。例如,收集功能201仅在从与发送源设备建立通信起到处于非连接状态的期间内,使来自该发送源设备的接收数据通过,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阻止来自该发送源设备的接收数据。由此,收集功能201仅在必要的期间内使通信数据通过,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K.附记>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包含如下所述的公开。
[结构1]
一种控制装置(10),该控制装置(10)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其中,该控制装置(10)具有:
程序执行部(103),其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110),生成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通信部(100),其经由网络(Ne)在与外部装置(200)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
收集部(201),其与所述通信部(100)连接,收集传送到所述网络(Ne)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112)的数据,
所述收集部(201)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112)。
[结构2]
根据结构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包含明示所述过滤条件(112)的内容的命令。
[结构3]
根据结构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该控制装置还具有存储部(108),该存储部(108)存储预先设定的多个过滤条件(112),
所述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包含表示所述多个过滤条件(112)中的哪个条件有效的信息。
[结构4]
根据结构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条件(112)包含IP地址、协议和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
[结构5]
根据结构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该控制装置以在所述用户程序(110)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开始所述收集部(201)对所述通信数据的收集。
[结构6]
根据结构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变量的值是表示所述外部装置(200)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值。
[结构7]
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其中,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S112),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110),生成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步骤(S112),经由网络(Ne)在与外部装置(200)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
步骤(S142),收集传送到所述网络(Ne)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112)的数据,
在所述收集的步骤(S142)中,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112)。
[结构8]
一种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该控制装置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其中,
所述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S112),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110),生成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步骤(S112),经由网络(Ne)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
步骤(S142),收集传送到所述网络(Ne)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112)的数据,
在所述收集的步骤(S142)中,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110)中包含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112)。
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是指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说明
1:FA系统;10:控制装置;100:网络控制器;100P1:上位网络控制器;100P2:现场网络控制器;102:处理器;103:程序执行部;104:芯片组;106:主存储器;108、108a:存储装置;110:用户程序;111:通信应用;501、501a:过滤条件表;115:系统程序;116:计时器;120:存储卡接口;122:存储卡;130:内部总线控制器;155A、155B、155C、155D、155E、155F:输入部;156:通信数据;157A、157B、157C、157D:输出部;158:异常产生数据;200:外部装置;200A:服务器装置;200B:显示器;200C:图像传感器;200D:摄像机;200E:远程I/O装置;200F:手臂机器人;200P1、200P2:通信端口;201:收集功能;202、202a、202b:收集数据;300:支持装置;310:显示部;502:序号项目;503:指定方法项目;504:地址项目;505:子网掩码项目;506:协议项目;602:时间项目;603:选择项目;604:协议项目;605:超时次数项目;606:重试次数项目;1010:发送接收控制器;1012:发送缓冲器;1014:接收缓冲器;1016:发送电路;1018:接收电路。

Claims (8)

1.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其中,该控制装置具有:
程序执行部,其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通信部,其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
收集部,其与所述通信部连接,收集传送到所述网络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
所述收集部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以功能块的形式规定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包含明示所述过滤条件的内容的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该控制装置还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预先设定的多个过滤条件,
所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命令包含表示所述多个过滤条件中的哪个条件有效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条件包含IP地址、协议和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以在所述用户程序中能够利用的变量是规定值为条件,开始所述收集部对所述通信数据的收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变量的值是表示所述外部装置的作业工序的状态的值。
7.一种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其中,该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
收集传送到所述网络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
在所述收集的步骤中,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以功能块的形式规定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
8.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控制程序使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按照任意地生成的用户程序,生成针对所述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
经由网络在与外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以及
收集传送到所述网络的所述通信数据中的满足过滤条件的数据,
在所述收集的步骤中,构成为能够按照所述用户程序中包含的、以功能块的形式规定的命令,变更所述过滤条件。
CN201980004182.0A 2018-03-12 2019-02-06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Active CN111066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4128A JP6922793B2 (ja) 2018-03-12 2018-03-12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044128 2018-03-12
PCT/JP2019/004286 WO2019176387A1 (ja) 2018-03-12 2019-02-06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6291A CN111066291A (zh) 2020-04-24
CN111066291B true CN111066291B (zh) 2022-04-15

Family

ID=6790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4182.0A Active CN111066291B (zh) 2018-03-12 2019-02-06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5338B2 (zh)
EP (1) EP3767892A4 (zh)
JP (1) JP6922793B2 (zh)
CN (1) CN111066291B (zh)
WO (1) WO20191763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6538A (ja) * 2018-11-15 2020-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管理方法
CN114342132A (zh) 2019-09-04 2022-04-1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燃烧器和具备该燃烧器的燃料电池系统
US11516079B1 (en) * 2021-10-27 2022-11-29 Dell Products L.P. Network initialization communication storage system
WO2023228357A1 (ja) * 2022-05-26 2023-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制御システム、データ収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4449Y (zh) * 2004-11-18 2006-10-04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过滤条件的动态控制装置
CN1972591A (zh) * 2005-11-15 2007-05-30 欧姆龙株式会社 不良分析部位指定装置及不良分析部位指定方法
CN104866484A (zh) * 2014-02-21 2015-08-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533838A (zh) * 2016-11-30 2017-03-22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云平台的业务特征时序数据包采集方法
CN107104954A (zh) * 2017-04-06 2017-08-29 北京首都机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控制终端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56872B2 (ja) * 2002-11-07 2006-03-15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判別条件設定方法
US7219255B2 (en) * 2004-07-27 2007-05-15 Mks Instruments, Inc. Failsafe switching of intelligent controller method and device
CN100350778C (zh) * 2004-11-18 2007-11-21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过滤条件的动态控制方法与装置
WO2007080831A1 (ja) * 2006-01-11 2007-07-19 Nec Corporation パケット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パケット転送方法、冗長化ノード、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プログラム
JP5067542B2 (ja) * 2007-04-27 2012-11-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複合情報処理装置、複合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127314B2 (ja) * 2007-06-19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191081B2 (en) * 2007-09-06 2012-05-29 Sap Ag Condition-based event filtering
US20090240351A1 (en) * 2008-10-30 2009-09-2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rogramming Electronic Instruments by Logging Commands Into a File Format
JP5348489B2 (ja) 2009-07-31 2013-11-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ントローラ
JP5583038B2 (ja) 2011-01-25 2014-09-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キャプチャ装置
JP6270361B2 (ja) 2013-07-16 2018-01-31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三次元画像処理装置、三次元画像処理方法及び三次元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及び記録した機器
JPWO2016143073A1 (ja) * 2015-03-10 2017-1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482045B2 (en) * 2016-02-17 2019-11-19 Analog Devices Global Unlimited Company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processing data in low power systems
JP6627571B2 (ja) * 2016-02-26 2020-01-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90171188A1 (en) * 2016-08-10 2019-06-06 Lonza Inc. Biopharmaceutical Batch Recipe Review by Exception
JP6821497B2 (ja) * 2017-04-27 2021-01-27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産業用コントローラのプログラム開発システム及び産業用コントローラのプログラム開発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共有方法
US20220084631A1 (en) * 2020-09-17 2022-03-17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chine learning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structural variants in cancer genom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24449Y (zh) * 2004-11-18 2006-10-04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过滤条件的动态控制装置
CN1972591A (zh) * 2005-11-15 2007-05-30 欧姆龙株式会社 不良分析部位指定装置及不良分析部位指定方法
CN104866484A (zh) * 2014-02-21 2015-08-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533838A (zh) * 2016-11-30 2017-03-22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云平台的业务特征时序数据包采集方法
CN107104954A (zh) * 2017-04-06 2017-08-29 北京首都机场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控制终端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66291A (zh) 2020-04-24
EP3767892A1 (en) 2021-01-20
WO2019176387A1 (ja) 2019-09-19
US20200257273A1 (en) 2020-08-13
JP2019161388A (ja) 2019-09-19
EP3767892A4 (en) 2021-12-01
US11675338B2 (en) 2023-06-13
JP6922793B2 (ja) 202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66291B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CN108377255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记录介质
EP1705540B1 (en) Network opening method in manufacturing system
CN108376111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CN105515821B (zh) 分析控制网络的装置及方法
US9344296B2 (en) Access protection accessory for an automation network
JP4697484B2 (ja) Plcシステム
WO2020136787A1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08453B (zh) 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
JP5866067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
CN111095137B (zh) 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4147430B2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システム
JP6612151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機器監視装置
US11196812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an automation system
JP5099334B2 (ja) Plcのスレーブ
JP2011134061A (ja)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WO2020217434A1 (ja) データ収集装置、データ収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065976A (zh) 工厂自动化系统、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US7457308B2 (en)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data transmission unit
WO2019244327A1 (ja)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213991A (zh) 控制装置、诊断方法以及诊断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