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2791B -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2791B
CN111052791B CN201880054853.XA CN201880054853A CN111052791B CN 111052791 B CN111052791 B CN 111052791B CN 201880054853 A CN201880054853 A CN 201880054853A CN 111052791 B CN111052791 B CN 1110527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dicated signaling
rrc
cause value
rrc dedicated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48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52791A (zh
Inventor
唐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52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2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6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raf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使得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后,即使无法获得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仍然能够基于UE的RRC层所提供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国际申请号为PCT/CN2017/110292、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11月0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的PCT国际申请提出,并要求该PCT国际申请的优先权,该PCT国际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本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中,为了避免网络过载现象的发生,引入了接入控制准入(ACB,Access Control Barring)机制,此外,还引入了数据通信中应用相关的拥塞控制(ACDC,Application specific Congestion Control for DataCommunication)、扩展的接入准入(EAB,Extended Access Barring)以及业务相关的接入控制(SSAC,Service-specific Access Control)等多种接入控制机制。
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th Generation)的研究也已经展开。5G的无线接入叫New Radio,简称NR。在5G NR中,为了避免不同接入控制机制所导致的系统设计复杂度的提升,需要设计及实现一种统一的接入控制(UAC,Unified AccessControl)机制。而在LTE系统中,接入控制AC机制的执行通常基于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中所提供的原因值cause value,将该NAS消息映射到相应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中,此外,每个接入类别有不同的阻拦barring参数,从而实现以不同的概率进行barring处理,并维持不同的阻拦barring时间。
从上述LTE系统下的AC机制可以看出,目前相关技术中的AC机制均需要NAS层提供cause value;而在5G系统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可以处于连接Connected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当UE处于Connected态时,UE连接到接入网与核心网;UE处于inactive态时,UE连接到接入网,但未连接到核心网。此时,UE的接入不会通过NAS层触发,也就无法由NAS层提供原因值cause value。综上所述,目前相关技术中,无法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如下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可以包括:生成部分、封装部分和发送部分;其中,所述生成部分,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value;
所述封装部分,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所述发送部分,配置为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接收部分、解析部分、查询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所述解析部分,配置为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所述查询部分,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UE包括:第一网络接口,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二网络接口、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接入控制的程序,所述接入控制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系统,包括用户设备UE和网络侧设备;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终端可以在待发送的RRC专用信令中封装由RRC层生成的第一原因值,使得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后,即使无法获得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仍然能够基于UE的RRC层所提供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RC专用信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侧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S102: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S103: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可以理解地,处于connected态或inactive态的UE,通过RRC层生成用于进行AC的第一原因值,并封装在RRC专用信令中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从而在UE的NAS层没有提供第二原因值时,仍然使得网络侧设备能够根据RRC层所生成的第一原因值进行AC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无论UE的NAS层是否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提供第二原因值,UE都可以通过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并封装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也就是说,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第二原因值的优先级可以高于第一原因值,即当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RRC专用指令后,可以优先根据第二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AC;如果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第二原因值时,才会根据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AC。
对于上述说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可以同时承载有第一原因值和第二原因值,但同时承载两个原因值会增加信令传输过程中的资源开销。基于此,UE可以在NAS层无法提供第二原因值的情况下通过RRC层提供第一原因值。但是,UE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NAS层无法提供第二原因值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通过以下两种可选示例进行说明。
可选示例一,所述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之前,还可以包括:
检测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
当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通过RRC层生成所述第一原因值。
可以理解地,UE可以直接对待发送RRC专用信令进行检测;如果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并非NAS层触发,或者NAS层无法在待发送RRC信令中提供第二原因值,那么,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就不会存在第二原因值。所以,当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就说明网络侧设备需要通过第一原因值进行AC控制。
可选示例二,所述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UE所处的RRC状态;
当所述UE处于连接Connected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时,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可以理解地,当UE处于连接Connected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时,由于UE至少连接到接入网,因此,UE处于Connected态或inactive态时,也不会由NAS层触发RRC消息。所以上述两个状态下,NAS层同样无法提供第二原因值,就说明网络侧设备需要通过第一原因值进行AC控制。
对于图1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避免与第二原因值所在的值域发生冲突,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包括:
在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额外设置信息单元(IE,Information Element);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填入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
对于本实现方式,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RRC专用信令的IE示意图,可以看出,原先的RRC专用信令中,参见无填充框所示,除了其他RRC信息单元IE之外,还包括一个IE,该IE中的内容是由NAS层填写的原因值,也就是第二原因值;而本实施例额外增加了一个IE,如图2中斜线填充框所示,该额外增加的IE中的内容则是由RRC层填写的原因值,也就是第一原因值。
可以理解地,UE可以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通过额外设置IE来填充第一原因值,从而区分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避免了将第一原因值和第二原因值均填充在同一IE中所导致的NAS与RRC层之间的协调过程。
优选地,在图2中,第一原因值和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基于前述说明,若第二原因值的优先级高于第一原因值,那么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所述额外设置的IE可以设置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之后。这样就可以使得网络侧设备在对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进行解析的过程中,首先检测第二原因值,随后再根据第二原因值存在与否来确定是否检测第一原因值来进行AC。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终端可以在待发送的RRC专用信令中封装由RRC层生成的第一原因值,使得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后,即使无法获得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仍然能够基于UE的RRC层所提供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实施例二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是5G基站gNB或者核心访问与移动性管理(AMF,Cor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该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S302: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S303: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Category;
S304: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根据RRC专用信令中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AC,从而能够使得网络侧设备可以针对非NAS层触发的RRC专用信令或在RRC专用信令中无法提供原因值的情况下进行接入控制AC。
对于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可以包括: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查找所述RRC专用信令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
当所述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查找是否存在RRC层生成的第一原因值;
当所述RRC专用信令中存在所述第一原因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原因值。
通常来说,当RRC专用信令中存在由UE的NAS层所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时,网络侧设备就会获取第二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随后网络侧设备的RRC协议层就可以根据第二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进行接入控制。因此,可以看出,第二原因值的优先级可以高于第一原因值的优先级。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首先会检测是否存在第二原因值;如果存在,则根据第二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进行接入控制;如果不存在,则继续检测是否存在第一原因值,若存在第一原因值,则可以根据第一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进行接入控制。
基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为了避免将第一原因值和第二原因值均填充在同一IE中所导致的NAS与RRC层之间的协调过程,UE会通过额外设置IE来填充第一原因值,从而区分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第一原因值和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是相互独立的。基于此,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查找是否存在RRC层生成的第一原因值,具体可以包括:
查找是否存在额外设置的信息单元IE;
当查找到所述额外设置的IE,检测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原因值。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顺序地对RRC专用信令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第一原因值所在的IE设置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之后。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后,即使无法获得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仍然能够基于UE的RRC层所提供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具体流程,该具体流程非典型地适用于非NAS层触发的RRC信令或NAS层无法在RRC信令中提供原因值的情况,该具体流程可以包括:
S401:UE通过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
S402:UE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额外设置一个IE;
S403:UE将第一原因值填入该额外设置的IE后,向网络侧设备发送该待发送RRC专用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UE的NAS层是否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提供第二原因值,UE都可以通过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可以理解地,若UE的NAS层能够在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提供第二原因值,那么可以说明该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由UE的NAS层触发。通常来说,跟踪区更新(TAU,Tracking Area Update)消息,服务请求service request消息等RRC专用信令均是由NAS层触发;而非NAS层触发的RRC信令或NAS层无法提供原因值的RRC信令通常可以是请求按需系统信息的消息、也可以是请求副链路UE信息sidelinkUEInformation等消息。
可以理解地,当UE将承载有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后,网络侧设备就可以根据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的原因值(无论是第一原因值还是第二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AC。
S404:网络侧设备检测RRC专用信令中是否存在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
若是,则转至S405:获取第二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并根据第二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进行接入控制;
否则,转至S406:检测是否存在RRC层提供的第一原因值;
若是,则转至S407:获取第一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并根据第一原因值对应的接入类别进行接入控制
否则,转至S408:针对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不进行接入控制AC。
可以理解地,不同的接入类别对应不同的阻拦barring参数,从而实现以不同的概率进行barring处理,并维持不同的阻拦barring时间。
通过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NAS层无法提供原因值的情况下,网络侧设备可以UE的RRC层提供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50的组成,可以包括:生成部分501、封装部分502和发送部分503;其中,所述生成部分501,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所述封装部分502,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所述发送部分503,配置为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6,所述UE 50还包括:第一检测部分504,配置为检测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以及,当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触发所述生成部分50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6,所述UE 50还包括:第二检测部分505,配置为检测所述UE所处的RRC状态;以及,当所述UE处于连接Connected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时,触发所述生成部分50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部分502,配置为:在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额外设置信息单元I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填入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其中,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与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是相互独立的。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所述的UE 50可以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多媒体设备、视频设备、数字音频播放器(例如,MP3播放器)、照相机、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或任何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与此同时,终端设备还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用户设备、终端、移动站、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机、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某种其它适当的术语。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可以是部分电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当然也可以是单元,还可以是模块也可以是非模块化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组成部分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接入控制的程序,所述接入控制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基于上述用户设备UE 50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UE 5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第一网络接口701、第一存储器702和第一处理器7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7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4。其中,第一网络接口7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一存储器7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一处理器7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一处理器7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7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第一存储器7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而第一处理器70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第一处理器703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第一处理器703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第一存储器702,第一处理器703读取第一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具体来说,用户设备UE 50中的第一处理器703还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五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80,可以包括:接收部分801、解析部分802、查询部分803和控制部分804;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801,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所述解析部分802,配置为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所述查询部分803,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所述控制部分804,配置为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析部分802,配置为: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查找所述RRC专用信令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
当所述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查找是否存在RRC层生成的第一原因值;
当所述RRC专用信令中存在所述第一原因值时,获取所述第一原因值。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所述查询部分803,配置为:
查找是否存在额外设置的信息单元IE;
当查找到所述额外设置的IE,检测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一原因值。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侧设备80优选地可以为gNB或AMF,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接入控制的程序,所述接入控制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二所述的方法的步骤。针对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具体阐述,参见实施例四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网络侧设备80的组成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参见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8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第二网络接口901、第二存储器902和第二处理器9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9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9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9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904。其中,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9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二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9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二处理器9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80的具体硬件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与实施例四中的相应部分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来说,网络侧设备80中的第二处理器903,还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六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10,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系统100,包括用户设备UE 50和网络侧设备80;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50,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所述网络侧设备80;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80进行接入控制;
所述网络侧设备80,配置为接收所述用户设备UE 50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获得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承载的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用户设备UE 50优选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UE;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侧设备80优选为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UE发送的RRC信令后,能够基于该RRC信令中由UE的RRC层所生成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可以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由此可知,网络侧设备在对RRC层或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向UE传输接入控制AC相关参数,该AC相关参数用于描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的策略。基于上述说明内容,提出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七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11,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S1101:将用于进行接入控制AC的AC参数划分为第一AC参数以及第二AC参数;其中,第一AC参数与预设特征相关;所述第二AC参数与预设特征不相关;
S1102:将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向终端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于进行接入控制AC的AC参数,除了包括由NAS层触发的AC参数,还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由RRC层触发的AC参数。
通过图11所示的技术方案,网络侧设备在进行接入控制时,需要向UE传输用于进行接入控制AC的AC参数。在AC参数的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AC参数的数据量过大导致单一SIB负荷较大的情况发生,将AC参数按照是否与预设特征相关进行划分后,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将去丰厚的AC参数向终端进行发送,从而降低了单一SIB传输的数据量,减少系统信息广播时的负荷。
在图11所示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PublicLand Mobile Network),或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举例来说,若预设特征为PLMN,那么第一AC参数与PLMN相关,即具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第一AC参数是per-PLMN的;而第二AC参数与PLMN无关,即第二AC参数与PLMN不具有对应关系,或者针对不同的PLMN,第二AC参数均相同。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将第一AC参数与第二AC参数分别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进行发送,从而可以避免AC参数支持的PLMN数量过大时,导致单一发送的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的负荷较大。
基于上述示例,若预设特征为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第一AC参数和与AccessCategory的相关性以及第二AC参数与Access Category的无关性可以按照预设特征为PLMN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除了上述两种特征以外,其他能够将AC参数基于相关性与否进行划分的特征都能够适用于本实施例,比如预设特征是切片网络slice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11所示的技术方案中,基于预设特征相关性的不同,承载第一AC参数与第二AC参数的信息载体也不相同,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向终端发送,包括:
将所述第一AC参数承载于第一SIB或RRC信令中向所述终端发送;
将所述第二AC参数承载于第二SIB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其中,所述第一SIB与所述第二SIB不相同。
举例来说,第一SIB可以是SIB1,或者,第一AC参数还可以承载于剩余最小化的系统信息(RMSI,Remaining Minimum System Information)。那么第二SIB则可以是新定义的SIB或者除SIB1以外的其他SIB。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AC参数的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AC参数的数据量过大导致单一SIB负荷较大的情况发生,将AC参数按照是否与预设特征相关进行划分后,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将去丰厚的AC参数向终端进行发送,从而降低了单一SIB传输的数据量,减少系统信息广播时的负荷。
基于上述针对图11所述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120的组成,可以包括:划分部分1201和发送部分1202;其中,
所述划分部分1201,配置为将用于进行接入控制AC的AC参数划分为第一AC参数以及第二AC参数;其中,第一AC参数与预设特征相关;所述第二AC参数与预设特征不相关;
所述发送部分1202,配置为将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向终端发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部分1202,配置为:
将所述第一AC参数承载于第一SIB或RRC信令中向所述终端发送;
将所述第二AC参数承载于第二SIB中向所述终端发送;其中,所述第一SIB与所述第二SIB不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或接入类别AccessCategory。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接入控制的程序,所述接入控制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11所示的方法的步骤。针对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具体阐述,参见实施例四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网络侧设备120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参见图1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侧设备12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第三网络接口1301、第三存储器1302和第三处理器13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3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3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3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3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304。其中,第三网络接口13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三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三处理器13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三处理器13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将用于进行接入控制AC的AC参数划分为第一AC参数以及第二AC参数;其中,第一AC参数与预设特征相关;所述第二AC参数与预设特征不相关;
将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向终端发送。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120的具体硬件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与实施例四中的相应部分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来说,网络侧设备120中的第三处理器1303,还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图11所示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八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见图14,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流程,该流程可以应用于用户设备,该流程可以包括:
S1401:接收第一AC参数和第二AC参数;其中,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所述第一AC参数与预设特征相关,所述第二AC参数与预设特征不相关;
S1402:根据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进行接入控制。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AC参数承载于第一SIB或RRC信令;所述第二AC参数承载于第二SIB,所述第一SIB与所述第二SIB不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或接入类别AccessCategory。
可以理解地,针对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具体阐述,可以参见实施例七的相应阐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针对图14所述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5,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150的组成,可以包括:接收部分1501和接入控制部分1502;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1501,配置为接收第一AC参数和第二AC参数;其中,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所述第一AC参数与预设特征相关,所述第二AC参数与预设特征不相关;
所述接入控制部分1502,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进行接入控制。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AC参数承载于第一SIB或RRC信令;所述第二AC参数承载于第二SIB,所述第一SIB与所述第二SIB不相同。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或接入类别AccessCategory。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接入控制的程序,所述接入控制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14所示的方法的步骤。针对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具体阐述,参见实施例四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用户设备150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参见图16,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UE 150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包括:第四网络接口1601、第四存储器1602和第四处理器1603;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6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6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6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604。其中,
其中,所述第四网络接口1601,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第四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能够在第四处理器1603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处理器1603,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
接收第一AC参数和第二AC参数;其中,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分别承载于不同的信息载体,所述第一AC参数与预设特征相关,所述第二AC参数与预设特征不相关;
根据所述第一AC参数以及所述第二AC参数进行接入控制。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50的具体硬件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与实施例四中的相应部分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来说,用户设备150中的第四处理器1603,还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图14所示的方法步骤,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通过在待发送的RRC专用信令中封装由RRC层生成的第一原因值,使得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后,即使无法获得NAS层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仍然能够基于UE的RRC层所提供的第一原因值进行接入控制,从而能够对非NAS层触发的接入进行接入控制。

Claims (11)

1.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包括:
在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额外设置信息单元I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填入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其中,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与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是相互独立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
当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通过RRC层生成所述第一原因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UE所处的RRC状态;
当所述UE处于连接Connected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时,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4.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应用于网络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查找所述RRC专用信令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
当所述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在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查找是否存在与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所在的信息单元IE是相互独立的额外设置的信息单元IE;
当查找到所述额外设置的IE,检测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是否存在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当所述第一原因值存在于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时,获得第一原因值;
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5.一种用户设备UE,包括:生成部分、封装部分和发送部分;其中,
所述生成部分,配置为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第一原因值cause value;
所述封装部分,配置为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封装于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
所述发送部分,配置为将封装有所述第一原因值的待发送RRC专用信令发送至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接入控制,
其中,所述封装部分被配置为:
在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额外设置信息单元IE;
将所述第一原因值填入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其中,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与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所在的IE是相互独立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UE还包括:第一检测部分,配置为检测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以及,当所述待发送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触发所述生成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E,其中,所述UE还包括:第二检测部分,配置为检测所述UE所处的RRC状态;以及,当所述UE处于连接Connected态或非激活inactive态时,触发所述生成部分。
8.一种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接收部分、解析部分、查询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
所述接收部分,配置为接收用户设备UE发送的RRC专用信令;
所述解析部分,配置为:解析所述RRC专用信令,查找所述RRC专用信令是否存在非接入层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当所述RRC专用信令中不存在所述第二原因值时,在所述RRC专用信令中查找是否存在与NAS提供的第二原因值所在的信息单元IE是相互独立的额外设置的信息单元IE;当查找到所述额外设置的IE,检测所述额外设置的IE中是否存在第一原因值,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值由所述UE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层生成;
所述查询部分,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原因值查询针对所述RRC专用信令的接入类别Access Category;
所述控制部分,配置为根据所述接入类别对所述RRC专用信令进行接入控制AC。
9.一种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UE包括:第一网络接口,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网络侧设备,其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包括:第二网络接口、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
其中,所述第二网络接口,用于在与其他外部网元之间进行收发信息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于存储能够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接入控制的程序,所述接入控制的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80054853.XA 2017-11-09 2018-04-04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Active CN111052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PCT/CN2017/110292 2017-11-09
PCT/CN2017/110292 WO2019090649A1 (zh) 2017-11-09 2017-11-09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PCT/CN2018/081995 WO2019091044A1 (zh) 2017-11-09 2018-04-04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2791A CN111052791A (zh) 2020-04-21
CN111052791B true CN111052791B (zh) 2021-10-08

Family

ID=6643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4853.XA Active CN111052791B (zh) 2017-11-09 2018-04-04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3806B2 (zh)
EP (1) EP3703417B1 (zh)
JP (1) JP2021502755A (zh)
KR (1) KR20200080294A (zh)
CN (1) CN111052791B (zh)
AU (1) AU2018365037A1 (zh)
WO (2) WO20190906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3351A (zh) * 2020-07-23 2022-01-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节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78A (zh) * 2011-07-06 2011-10-19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获得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
CN104871603A (zh) * 2012-11-27 2015-08-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连接基于ims的服务的方法
WO2017052342A1 (ko) * 2015-09-24 2017-03-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리모트 프로세(remote prose) 단말에 대한 네트워크 망에서의 합법적 감청 지원 방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14984A (ko) * 2003-08-01 2005-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트/멀티캐스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연결을 요청하는 메시지를재전송하는 방법
CN101854702B (zh) * 2009-04-01 2014-0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rpd系统中非3gpp2系统信息的发送、响应方法与装置
CN102123479B (zh) * 2010-01-08 2015-09-16 索尼公司 支持载波汇聚的通信系统及其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设备
WO2011100570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US9781767B2 (en) * 2012-08-24 2017-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achieving fast dormancy of user equipment (UE) in Cell—PCH or URA—PCH state in UMTS
KR102020210B1 (ko) 2013-04-11 2019-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로봇 청소기
CN104429146B (zh) 2013-05-27 2017-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US10194303B2 (en) 2014-03-14 2019-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filter based access control
CN104159262B (zh) * 2014-08-12 2017-09-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重新接入lte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75828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与设备之间小区干扰的协调方法及装置
US10349318B2 (en) * 2016-07-13 2019-07-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US10972913B2 (en) * 2016-12-23 2021-04-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US10681775B2 (en) * 2017-03-10 2020-06-09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ipelining LTE signaling
CN107040967A (zh) * 2017-03-20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域回落异常处理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US11330499B2 (en) * 2017-08-08 2022-05-10 Lg Electronics Inc.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678A (zh) * 2011-07-06 2011-10-19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获得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
CN104871603A (zh) * 2012-11-27 2015-08-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连接基于ims的服务的方法
WO2017052342A1 (ko) * 2015-09-24 2017-03-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리모트 프로세(remote prose) 단말에 대한 네트워크 망에서의 합법적 감청 지원 방안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RAFT LS on Establishment Causes in NR;Ericsson;《3GPP TSG RAN WG2#99bis》;20171013;第1-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365037A1 (en) 2020-06-18
EP3703417B1 (en) 2022-01-19
JP2021502755A (ja) 2021-01-28
EP3703417A1 (en) 2020-09-02
US11153806B2 (en) 2021-10-19
CN111052791A (zh) 2020-04-21
EP3703417A4 (en) 2020-10-28
US20200367140A1 (en) 2020-11-19
WO2019090649A1 (zh) 2019-05-16
KR20200080294A (ko) 2020-07-06
WO2019091044A1 (zh)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554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slice authentication
CN112020121B (zh)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RU2744013C1 (ru) Способ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ресурса,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200288385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WO2019080070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1642027B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2673687B (zh) 注册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87327A1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1052791B (zh)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系统
RU2767991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EP3403387B1 (en) Flexible selection of security features in mobile networks
CN112351470B (zh)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RU2744479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ередающий терминал и приемный терминал
CN115150894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101856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CN109891939B (zh)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852579B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