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9934A -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9934A
CN111049934A CN201911395696.1A CN201911395696A CN111049934A CN 111049934 A CN111049934 A CN 111049934A CN 201911395696 A CN201911395696 A CN 201911395696A CN 111049934 A CN111049934 A CN 111049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perative
task
state
servic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956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9934B (zh
Inventor
唐成礼
梁文桦
徐力
谢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956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9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9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9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9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9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多个述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本发明无线物联网边缘域对于动态接入的服务对象设备,具有状态感知监测、事件识别响应、任务协同处理等机制,使得其现场信息服务具有更好的时效性、连续性及兼容性。

Description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无线物联网的边缘智能技术利用现代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与传感监测技术、云计算及数据库信息处理等技术融合与配套,促进了面向个人和不同行业/区域需求所带来的各种智能硬件设备与智能信息系统的产品创新及应用规模化程度的高速发展。其中,基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的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智能科技的推进起着关键性作用。
物联网边缘域(简称“边缘域”)为物联网网络系统中,由局域互联服务节点设备与周边服务对象设备所构成的具有边缘性的关联设备子域。无线物联网边缘域(简称“无线边缘域”)即基于物联网的无线边缘子网域;所述物联网边缘域的“边缘性”体现在域内服务节点设备与服务对象设备进行包括感知与控制的信息交互。
协同服务指多个服务节点设备在对同一服务对象设备同一时段的前端信息接入或后端信息交互过程,进行的包括数据处理与/或任务管理在内的协同性信息处理。
协同任务(即协同服务任务)为组成协同服务流程模块的处理任务;感知服务即基于对象感测、识别的响应所引起的关联信息交互处理;信息交互处理包括由通信、调制、追踪、监测、监控、数据采集及处理等一些列技术手段所组成的信息处理流程。
无线边缘域内的服务节点设备(如局域主机、路由器、基站、网关等)与作为服务对象设备(即与服务对象绑定或动态关联的设备)的前端感测设备(如:可穿戴及便携式附件设备、移动监测设备、分布式传感器等)与/或终端执行设备(包括外围控制设备、终端接收设备、终端监控设备等)存在各种信息接入与接出的交互关系,包括信息的广播、传感、触发、传送等,以实现局域或远程的信息传送、控制及监控等用途。
现有无线边缘域网络及其服务节点设备,对周边服务对象的信息交互服务过多地依靠基于远程调度通信的系统服务模式,而现场边缘域网络中的服务节点设备之间的协同通信与协同服务能力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无线扫描调制及接入响应过滤,对于动态移动接入的服务对象设备进行快速无线探测响应及状态监测识别;对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通过无线扫描调制实现必要时的动态无线信号耦合优化;而通过接入响应过滤,逐层剔除非有效(或非优先)的服务对象设备;提升了无线边缘域对周边更多的有效服务对象设备的无线探测响应及其感知识别的服务效率。
通过状态监测解析,从对象接入信息中提取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使得协同服务节点设备对于不同服务对象设备的状态监测识别感知具有灵活的动态可配置性,从而提升了对于不同服务对象设备的状态监测识别感知的兼容性、灵活性及时效性。
通过状态解析识别、事件触发识别(基于事件触发条件),无线边缘域对于现场事件触发具备较强的基于预案关联的快速响应及识别的处理能力,使得服务的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可服务的对象设备容量的的提升。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方法包括: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其中有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多个述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
可选地,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具体为: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解析配置信息,通过对服务对象设备与/或对象状态信标的类别进行索引,对对象接入信息中的某个或多个状态监测变量的变量值及变量类型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基于对象识别验证与状态变量解析而获得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可以被直接引用,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包括对象识别验证信息与若干状态监测变量。
可选地,协同路由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若干协同服务节点对服务对象设备在同一时段的状态监测变量的当前值或时空域变化值,按照若干协同服务节点的自身位置进行协同定位监测计算,获得服务对象设备的协同定位特征变量的计算值;
协同定位监测计算还包括,根据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协同定位特征变量,计算评估附近其它位置关联的定位状态监测变量,定位状态监测变量为与环境空间或位置关联的状态监测变量。
可选地,事件触发条件为根据指定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范围与/或状态跳变进行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状态范围为由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当前值或其时/空域变化值所构成,状态跳变的触发条件由边界条件、跳变方向、稳定跳变条件所构成。
可选地,协同服务节点根据事件触发权限的配置信息对服务对象设备的对象识别码的触发权限进行查询核验,以获得触发权限验证信息,触发权限验证信息包括一个触发权限码或触发权限码列表与/或对象识别列表索引或索引列表与/或分类权限验证信息;触发权限码为由一个触发匹配码与一个触发通配码所构成的自定义结构体变量,触发匹配码为与具有该触发权限的任何一个对象识别码相匹配,触发通配码为对需要或不需要权限核验的子码进行说明的代码。
可选地,事件响应预案包含于事件触发响应信息,为基于事件触发条件而指定的对协同服务处理预案的索引信息;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为对事件触发条件、事件触发权限、协同服务处理预案进行预先关联的配置信息,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信息还可包括:事件响应关联参数与/或协同服务任务流程。
可选地,协同服务处理预案包括以协同服务方式进行的预先制定的服务任务流程,服务任务流程包含若干分类服务规范,服务任务流程可以被引用,分类服务规范为供协同服务节点独立完成的协同处理任务的引用规范。
可选地,协同服务节点中作为关联的协同路由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具体为:协同路由节点根据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基于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在协同任务列表中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协同任务项均包含对应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协同任务项为存在于协同任务列表中,可由不同协同服务节点来完成的协同任务。
可选地,协同处理任务标识为用于对应识别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个协同任务项所包含的协同处理单元,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包含于协同处理单元中,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的构成为以下方式:1)当不允许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处理任务标识为一个串行单元识别号;2)当允许多组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由一个任务项识别号与一个串行单元识别号叠加而构成。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装置,作为一种协同服务节点装置包括:信标探测模块,用于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状态监测模块,用于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触发响应模块,用于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跳变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任务创建模块,用于协同服务节点中作为协同路由节点角色,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任务监控模块,用于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系统,系统包括:若干协同服务节点,用于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跳变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至少一个协同路由节点,多个协同服务节点其中一个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至少一个服务对象设备,用于向服务节点发送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终端,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方法。
根据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开发的用于无线物联网边缘域、协同服务节点装置及其系统,对于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具有现场快速高效的状态感知监测、事件识别响应、网络模式方案选择、任务协同处理等机制,以及局域与远程相结合的在线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本发明无线物联网边缘域对于动态接入的服务对象设备,具有状态感知监测、事件识别响应、任务协同处理等机制,使得其现场信息服务具有更好的时效性、连续性及兼容性。
(1)对服务对象设备的全面感知能力及关联事件响应处理能力:本专利技术方案各服务节点设备与协同路由节点之间进行高效协同数据处理,基于对服务对象设备的无线信标广播的扫描探测,对周边众多服务对象的身份、位置及状态信息进行有效快速感知、识别、监测,并根据服务对象配置及事件预案配置,基于服务对象设备及其关联事件触发识别进行分类事件响应及处理。
(2)基于无线感知触发的网络协同信息互动服务的时效性:本专利技术方案就无线智能感知的时效性方面的技术先进性表现在,无线边缘域及其协同服务节点设备不仅具有物联网数据通讯能力与数据协同处理能力,单个服务节点或子网区域具有更强的独立能力,从而具有更好的基于感知触发的信息互动服务的时效性。在需要获得相同的信息互动服务时,不仅可以降低对互联网层面的实时网络数据流量的要求,而且在无需远程服务器或系统断网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为服务对象提供基于感知触发的信息互动服务。
(3)低功耗优选机制(大幅度节省服务对象设备的功耗):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服务对象设备不仅是智能手机,更包括不具备移动网络通讯能力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智能便携式监测设备。无线边缘域及其协同服务节点根据服务对象设备自身所具备的当前状态及事件触发,结合系统服务需求、周边环境资源,基于低功耗优选策略对无线感知模式及其关联参数、网络服务模式进行动态调制与管理。
(4)现场协同数据处理能力:对服务对象设备的监测采集数据处理不仅依靠用户绑定智能手机和系统主机/服务器,还包括由现场协同服务节点所从承担的基于事件触发响应的协同任务监控及处理以及相关边缘计算及数据处理,提升了必要的现场协同数据处理能力;使得无线边缘域对于现场各种关联信息及其事件感知处理能力及效率得以提升。
(5)用户智能手机作为动态协同服务节点:无线边缘域网络中的服务节点设备之间以及与动态移入的用户智能手机之间,在对用户绑定或关联的服务对象设备进行信息互动及服务时具有更多的协同性,从而提升了对用户智能手机的关联附件设备提供信息互动服务的协同性、灵活性、兼容性及实时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的应用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的软件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方法,物联网边缘域中多个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协同方式对周边服务对象设备进行监控及关联信息交互服务,方法包括:
步骤S101,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
步骤S102,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
步骤S103,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其中有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
步骤S104,多个述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
步骤S105,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协同路由节点为物联网边缘域内在协同服务某一时段或过程,具有物联网路由通信能力(数据接入接出),并承担协同服务的信息整合处理及任务协调管理的协同服务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从上述附图1示例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协同服务节点获取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后,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多个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局域无线智能网络的节点及其不同组网标准对于不同服务对象设备,提高了兼容性,具备了触发响应与接入识别的授权配置以及具备了预先标定管理与配置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协同调制对服务对象进一步扫描探测,协同监控的任务项还包括协同调制任务项,具体的为:作为协同调制基站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的对象接入信息解析,提取信标调制状态标识;基于信标调制触发条件,对信标调制状态标识进行判断;若需要对服务对象设备进行协同信标调制,则协同调制基站根据信标调置预案的配置信息,向服务对象设备发送包含信标调制信息的信标调制数据帧;服务对象设备按照接收到的信标调制数据帧中信标调制信息,设置相应的信标调制状态标识,按相应指定的方式执行信标调制状态重置。
对象状态信标为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反映设备自身及其关联服务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当前物理状态的无线信标;无线信标为无线设备通过无线广播或应答方式,以间歇周期式发送的,包含设备状态及其它短信息,可被周边同类无线设备通过无线探测而获得的无线信号。
无线信标配置:无线设备对其发送的无线信标所包含的信标发送数据进行设定与/或启动过程;无线信标配置包括广播信标配置与应答信标配置;
对象信标配置: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进行的无线信标配置;
服务信标配置:对服务节点设备发送的节点服务信标进行的无线信标配置。
无线信标配置的配置格式:
类别1,长度1,数据包1;
类别2,长度2,数据包2。
接入过滤条件为对对象接入信息中若干属性信息的符合性条件,如:
1)设备属性过滤条件:设备类别、设备名称、服务类别、MAC地址段范围;
2)格式属性过滤条件:接入信息的起始头数据、信息长度、校验信息;
3)指定特征过滤条件:指定字节位置长度的特征值;
4)信号接收过滤条件:信号接收测量值的条件范围。
多个协同服务节点,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若干协同感知节点对同一服务对象设备在同一时段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的对象接入信息,通过协同状态识别获得对象状态识别信息。
从对象接入信息中解析提取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包含用于对象识别验证的对象识别码(已含可选的对象验证码);协同感知节点根据对象识别验证配置信息对服务对象设备的可服务性、类别及分类基本权限进行识别与验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具体为:
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解析配置信息,通过对服务对象设备与/或对象状态信标的类别进行索引,对对象接入信息中的某个或多个状态监测变量的变量值及变量类型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基于对象识别验证与状态变量解析而获得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可以被直接引用,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包括对象识别验证信息与若干状态监测变量。
对象状态解析配置信息为对某类服务对象设备的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解析识别的方式信息,对象状态解析配置信息包括:1)服务对象设备与/或对象状态信标的名称或分类号;2)状态变量解析的数据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路由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若干协同服务节点对服务对象设备在同一时段的状态监测变量的当前值或时空域变化值,按照若干协同服务节点的自身位置进行协同定位监测计算,获得服务对象设备的协同定位特征变量的计算值;
协同定位监测计算还包括,根据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协同定位特征变量,计算评估附近其它位置关联的定位状态监测变量,定位状态监测变量为与环境空间或位置关联的状态监测变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件触发条件为根据指定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范围与/或状态跳变进行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状态范围为由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当前值或其时/空域变化值所构成,状态跳变的触发条件由边界条件、跳变方向、稳定跳变条件所构成。
状态跳变为当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当前值或时空域变化值所在值域范围与此前值域范围不相同时,进一步按照即时跳变或稳定跳变条件,判断是否发生预定的值域跳变。
时空域变化值为协同服务节点基于时间近期与/或空间临近对状态监测变量已获得的变量值,对状态监测变量的当前值以特定数学拟合方式而得到的修正计算值,特定数学拟合包括由滤波、平均、插值、预测等数学方法组成的对变量值进行拟合修正的计算方法。
如权利要求1或2的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具体为:当对象状态识别信息中的某个或多个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当前值或时空域变化值,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协同服务节点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事件触发识别信息为基于状态变量解析与事件触发条件而获得的信息为,事件触发识别信息为可以被引用,并用于响应与/或跟踪的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服务节点根据事件触发权限的配置信息对服务对象设备的对象识别码的触发权限进行查询核验,以获得触发权限验证信息,触发权限验证信息包括一个触发权限码或触发权限码列表与/或对象识别列表索引或索引列表与/或分类权限验证信息;
触发权限码为由一个触发匹配码与一个触发通配码所构成的自定义结构体变量,触发匹配码为与具有该触发权限的任何一个对象识别码相匹配,触发通配码为对需要或不需要权限核验的子码进行说明的代码。
所述事件触发条件包括对事件触发的时空范围限定配置,包括时间起止限定与/或位置范围限定中。所述事件触发条件包括对事件触发的响应处理优先级;所述处理优先级为在已获得高优先级事件触发的服务处理预案的执行过程及其有效保持期内,屏蔽对低优先级事件触发的所述服务处理预案所包含分类服务规范的执行。
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基于所述状态变量解析与事件触发条件而获得,用于被引用索引获得事件触发响应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件响应预案包含于事件触发响应信息,为基于事件触发条件而指定的对协同服务处理预案的索引信息;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为对事件触发条件、事件触发权限、协同服务处理预案进行预先关联的配置信息,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信息还可包括:事件响应关联参数与/或协同服务任务流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服务处理预案包括以协同服务方式进行的预先制定的服务任务流程,服务任务流程包含若干分类服务规范,服务任务流程可以被引用,分类服务规范为供协同服务节点独立完成的协同处理任务的引用规范。
所述分类服务规范包括无线信标配置/调制:
1)服务节点信标的配置/调制:所述协同路由节点对周边互连的协同服务节点进行的节点服务信标配置与/或节点服务信标调制;
2)对象状态信标的配置/调制:所述服务节点设备对所述服务对象设备进行的对象信标配置与/或对象信标调制;
两种配置方式:1)引用标准无线信标;2)按照无线信标配置格式直接配置信标发送数据。
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对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获得事件响应关联参数,事件响应关联参数的直接信息或索引信息包含于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信息之中;当协同服务节点对绑定或关联的服务对象设备进行联动调整控制之前,先对事件响应关联参数进行索引,事件响应关联参数包括联动监控关联参数。
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响应关联参数或联动监控关联参数对作为服务对象设备的联动监控设备进行相应的联动调整控制;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和/或事件响应关联参数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并根据监测数据处理的输出信息再对联动监控设备进行相应的联动调整控制;。
联动监控设备为音视频外设,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有线或模块嵌入方式】对关联的音视频外设进行联动调整控制之前,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对事件响应关联参数进行索引,对音视频外设进行相应的调整控制;
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包括作为服务对象设备的无线传感设备所关联的服务对象信息;事件触发识别信息还包括协同服务节点通过监测数据处理而获得的服务对象设备之间的方向角度与位置范围。
联动监控设备为监控摄像头,事件响应关联参数为监控摄像调整参数,监控摄像调整参数包括镜头调节与聚调焦参数与/或图像与音视频处理参数;
协同服务节点先按照镜头调节与聚焦参数调整摄像头,再根据图像与音视频处理参数进行相应的监控记录及其监控信息处理。
协同任务管理指对协同任务的创建、分配及监控,包括:协同任务创建、协同任务分配、协同任务查询、协同任务执行、协同任务反馈、协同任务更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服务节点中作为关联的协同路由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具体为:
协同路由节点根据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基于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在协同任务列表中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协同任务项均包含对应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协同任务项为存在于协同任务列表中,可由不同协同服务节点来完成的协同任务。
协同服务节点对当前协同任务列表中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进行查询,当且仅当协同服务节点的关联状态属性符合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所对应的协同状态条件时,协同服务节点执行与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
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协同任务项,执行一个或连续多个的协同处理单元的任务,其中每一协同处理单元均对应包含不同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协同处理任务标识为用于对应识别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个协同任务项所包含的协同处理单元,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包含于协同处理单元中,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的构成为以下方式:
1)当不允许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处理任务标识为一个串行单元识别号;
2)当允许多组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由一个任务项识别号与一个串行单元识别号叠加而构成。
当协同服务节点成功地完成协同处理单元的任务后,按照最后一个协同处理单元中所包含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对协同处理状态标识进行更新,并将反馈发送给协同路由节点。
协同路由节点根据协同感知节点反馈的协同处理状态标识,对协同任务列表中的协同任务项进行更新或删除。
当协同服务节点成功地完成协同处理单元的任务后,按照最后一个协同处理单元中所包含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对协同处理状态标识进行更新,具体为:
当协同服务节点成功接收到某一协同通信任务项的协同数据包所包含的某一个协同数据帧时,根据对应的协同通信任务标识中的任务项识别号匹配而更新对应的单任务状态标识中的串行侦识别号,协同处理状态标识为协同服务节点用以标识反馈当前协同任务项完成状态的特征标识。
当不允许通信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通信状态标识为单任务状态标识,单任务状态标识为与最后一次接收并校验成功的协同数据帧所包含的协同通信任务标识相等或具有对应关系的特征标识;反之当允许多项通信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通信状态标识包括一个由多个单任务状态标识所构成多任务状态标识;多任务状态标识中的每一个单任务状态标识,分别反映允许并行处理的不同的协同通信任务项的当前完成状态。
协同通信任务包括单帧或多侦的数据通信任务;协同通信任务标识为用于对应识别不同协同通信任务项对应的协同数据帧包所包含的每一个协同数据帧,并包含于其中;
协同通信任务标识的构成为以下可选方式:
1)当不允许通信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通信任务标识为一个串行侦识别号;
2)当允许通信任务并行处理时,协同通信任务标识由一个任务项识别号与一个串行侦识别号叠加而构成。
协同通信基站通过对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个协同通信任务标识进行以下判断;与协同通信状态标识包含的任务项识别号进行比较,逐一判断是否存在有并行匹配关系。
并行匹配关系:协同通信任务标识与协同通信状态标识符合并行匹配关系时,任务项识别号至少符合以下之一:
1)任务项识别号具有相同的或同批的任务项识别号;
2)并行通信任务批次限制:协同通信任务标识与协同通信状态标识的任务项识别号差异是否属于允许的任务批次范围(同批或允许的差异范围)。特别地,当协同通信状态标识为空时,符合并行匹配关系。
当协同通信基站在同一时间段探测发现周边符合协同匹配关系(即符合协同通信服务需求)的服务对象设备超过预定数量时,根据服务对象设备的类别与/或信标信号响应物理量,决定发起与之建立无线连接的优先级及其关联的连接顺序和/或连接时序;典型地,信标信号响应物理量为定位信号接收变量;典型地,协同通信基站根据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备探测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强度RSSI或定位信号接收变量,决定发起与相应的服务对象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优先级(即优先对RSSI值较高的服务对象设备启动建立无线连接)。
当服务对象设备成功(含校验)接收到某一协同通信任务项的协同数据包所包含的某一个协同数据帧时,根据对应的协同通信任务标识中的任务项识别号匹配而更新对应的单任务状态标识中的串行侦识别号;当服务对象设备成功(含校验)接收到含有结束侦标志的协同数据帧后,将其任务项识别号匹配的单任务状态标识进行相应的更新或清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装置,请参考图2,为该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信标探测模块201,用于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状态监测模块202,用于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触发响应模块203,用于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跳变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任务创建模块204,用于协同服务节点中作为协同路由节点角色,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任务监控模块205,用于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线边缘协同监控系统,系统包括:
若干协同服务节点,用于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对所述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所述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跳变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所述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至少一个协同路由节点,多个所述协同服务节点其中一个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基于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对所述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所述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至少一个服务对象设备,用于向所述服务节点发送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
实施例三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终端,处理器通过执行计算机指令,从而实现以下方法:
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其中有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多个述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
实施例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等。计算机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下方法:
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协同服务节点对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其中有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多个述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基于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协同路由节点对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开发的用于无线物联网边缘域、协同服务节点装置及其系统,对于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具有现场快速高效的状态感知监测、事件识别响应、网络模式方案选择、任务协同处理等机制,以及局域与远程相结合的在线数据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本发明无线物联网边缘域对于动态接入的服务对象设备,具有状态感知监测、事件识别响应、任务协同处理等机制,使得其现场信息服务具有更好的时效性、连续性及兼容性。
(1)对服务对象设备的全面感知能力及关联事件响应处理能力:本专利技术方案各服务节点设备与协同路由节点之间进行高效协同数据处理,基于对服务对象设备的无线信标广播的扫描探测,对周边众多服务对象的身份、位置及状态信息进行有效快速感知、识别、监测,并根据服务对象配置及事件预案配置,基于服务对象设备及其关联事件触发识别进行分类事件响应及处理。
(2)基于无线感知触发的网络协同信息互动服务的时效性:本专利技术方案就无线智能感知的时效性方面的技术先进性表现在,无线边缘域及其协同服务节点设备不仅具有物联网数据通讯能力与数据协同处理能力,单个服务节点或子网区域具有更强的独立能力,从而具有更好的基于感知触发的信息互动服务的时效性。在需要获得相同的信息互动服务时,不仅可以降低对互联网层面的实时网络数据流量的要求,而且在无需远程服务器或系统断网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为服务对象提供基于感知触发的信息互动服务。
(3)低功耗优选机制(大幅度节省服务对象设备的功耗):本专利技术方案的服务对象设备不仅是智能手机,更包括不具备移动网络通讯能力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其它智能便携式监测设备。无线边缘域及其协同服务节点根据服务对象设备自身所具备的当前状态及事件触发,结合系统服务需求、周边环境资源,基于低功耗优选策略对无线感知模式及其关联参数、网络服务模式进行动态调制与管理。
(4)现场协同数据处理能力:对服务对象设备的监测采集数据处理不仅依靠用户绑定智能手机和系统主机/服务器,还包括由现场协同服务节点所从承担的基于事件触发响应的协同任务监控及处理以及相关边缘计算及数据处理,提升了必要的现场协同数据处理能力;使得无线边缘域对于现场各种关联信息及其事件感知处理能力及效率得以提升。
(5)用户智能手机作为动态协同服务节点:无线边缘域网络中的服务节点设备之间以及与动态移入的用户智能手机之间,在对用户绑定或关联的服务对象设备进行信息互动及服务时具有更多的协同性,从而提升了对用户智能手机的关联附件设备提供信息互动服务的协同性、灵活性、兼容性及实时性。
(6)协同路由节点的动态角色触发:协同路由节点基于协同服务信息处理过程的动态角色触发(基于网络动态属性、动态处理时序)而承担,根据自身节点以及其它协同服务节点提取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协同状态识别,并创建与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对应的协同感知任务,使得无线边缘域具有更好的协同性、实时性及灵活性。
(7)协同任务创建及监控管理:通过协同路由节点对所述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可以使得边缘域协同服务节点设备之间的资源互补、合理调配及高效利用;对于使用不同监测方式与不同服务对象设备所获得的监测采集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与共用关联信息(如位置、环境、事件)之间,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关联性管理,为周边服务对象设备提供更为充分有效、且实时性更好的信息互动服务。
(8)基于协同匹配的协同任务处理:协同路由节点通过提取协同通信状态标识,并对当前与之符合协同匹配关系的协同通信任务标识进行进行查询,以执行相对应的协同通信任务项(向所述服务对象设备发送协同数据帧),以此使得无线边缘域不同服务节点设备在必要时可为同一服务节点设备提供实时、连续且避免重复的基于协同任务处理(执行、反馈)的信息互动服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
所述协同服务节点对所述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
所述协同服务节点根据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其中有所述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
多个述协同服务节点中其中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的协同服务节点,基于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
所述协同路由节点对所述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所述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所述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对所述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具体为:所述协同服务节点根据对象状态解析配置信息,通过对所述服务对象设备与/或所述对象状态信标的类别进行索引,对所述对象接入信息中的某个或多个状态监测变量的变量值及变量类型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对象状态识别信息,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基于所述对象识别验证与状态变量解析而获得的,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可以被直接引用,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包括对象识别验证信息与若干状态监测变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路由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来自若干协同服务节点对所述服务对象设备在同一时段的所述状态监测变量的当前值或时空域变化值,按照若干所述协同服务节点的自身位置进行协同定位监测计算,获得所述服务对象设备的协同定位特征变量的计算值;
所述协同定位监测计算还包括,根据不同位置所对应的所述协同定位特征变量,计算评估附近其它位置关联的定位状态监测变量,所述定位状态监测变量为与环境空间或位置关联的状态监测变量。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触发条件为根据指定所述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范围与/或状态跳变进行判断的预置判断条件,所述状态范围为由所述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当前值或其时/空域变化值所构成,所述状态跳变的触发条件由边界条件、跳变方向、稳定跳变条件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根据事件触发权限的配置信息对所述服务对象设备的对象识别码的触发权限进行查询核验,以获得触发权限验证信息,所述触发权限验证信息包括一个触发权限码或触发权限码列表与/或对象识别列表索引或索引列表与/或分类权限验证信息;
所述触发权限码为由一个触发匹配码与一个触发通配码所构成的自定义结构体变量,所述触发匹配码为与具有该触发权限的任何一个所述对象识别码相匹配,所述触发通配码为对需要或不需要权限核验的子码进行说明的代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响应预案包含于事件触发响应信息,为基于所述事件触发条件而指定的对协同服务处理预案的索引信息;所述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为对事件触发条件、事件触发权限、协同服务处理预案进行预先关联的配置信息,所述事件响应预案配置信息还可包括:事件响应关联参数与/或协同服务任务流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中作为关联的协同路由节点,基于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具体为:所述协同路由节点根据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基于所述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在协同任务列表中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所述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协同任务项均包含对应的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所述协同任务项为存在于所述协同任务列表中,可由不同所述协同服务节点来完成的协同任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处理任务标识为用于对应识别所述协同任务列表中每一个协同任务项所包含的协同处理单元,所述协同处理任务标识包含于所述协同处理单元中,所述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的构成为以下方式:
1)当不允许任务并行处理时,所述协同处理任务标识为一个串行单元识别号;
2)当允许多组任务并行处理时,所述协同处理任务标识由一个任务项识别号与一个串行单元识别号叠加而构成。
9.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一种协同服务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信标探测模块,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
状态监测模块,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对所述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
触发响应模块,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根据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所述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跳变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
任务创建模块,用于所述协同服务节点中作为协同路由节点角色,基于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
任务监控模块,用于所述协同路由节点对所述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所述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
10.一种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若干协同服务节点,用于以无线探测响应方式,获取的周边服务对象设备发送的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对所述对象接入信息进行状态监测解析,以获得包含若干状态监测变量的对象状态识别信息,根据所述对象状态识别信息进行判断:当所述状态监测变量或其组合的状态跳变与预先配置的某项事件触发条件相匹配时,即获得相应的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所述协同服务节点通过查询协同处理任务标识执行并反馈相对应的协同任务项;
至少一个协同路由节点,多个所述协同服务节点其中一个承担协同路由节点角色,基于所述事件触发识别信息,根据事件响应预案的索引,创建对应新的协同任务项;
对所述协同任务项进行协同监控任务管理,所述协同监控任务管理包括任务分配和监控;
至少一个服务对象设备,用于向所述服务节点发送对象状态信标所对应的对象接入信息。
CN201911395696.1A 2019-12-30 2019-12-30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049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5696.1A CN111049934B (zh) 2019-12-30 2019-12-30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95696.1A CN111049934B (zh) 2019-12-30 2019-12-30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9934A true CN111049934A (zh) 2020-04-21
CN111049934B CN111049934B (zh) 2022-12-13

Family

ID=7024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95696.1A Active CN111049934B (zh) 2019-12-30 2019-12-30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99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3364A (zh) * 2021-11-02 2022-02-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调度方法、服务器、移动设备及系统
CN114666389A (zh) * 2022-03-14 2022-06-24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节点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7988A1 (en) * 2012-06-25 2015-05-07 Kni Muszaki Tanacsado Kft.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a dynamic service-ev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06686128A (zh) * 2017-01-24 2017-05-17 深圳蓝奥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6850796A (zh) * 2017-01-24 2017-06-13 深圳蓝奥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追踪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6874334A (zh) * 2016-08-12 2017-06-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资讯处理系统
CN107045432A (zh) * 2017-04-05 2017-08-15 何龙 多屏显示协同处理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540310A (zh) * 2018-03-15 2018-09-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协同感知的行为预测方法
CN110008017A (zh) * 2018-12-06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处理系统及方法、一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27988A1 (en) * 2012-06-25 2015-05-07 Kni Muszaki Tanacsado Kft.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a dynamic service-ev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06874334A (zh) * 2016-08-12 2017-06-2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资讯处理系统
CN106686128A (zh) * 2017-01-24 2017-05-17 深圳蓝奥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环境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6850796A (zh) * 2017-01-24 2017-06-13 深圳蓝奥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追踪监测方法和系统
CN107045432A (zh) * 2017-04-05 2017-08-15 何龙 多屏显示协同处理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540310A (zh) * 2018-03-15 2018-09-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协同感知的行为预测方法
CN110008017A (zh) * 2018-12-06 2019-07-1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处理系统及方法、一种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3364A (zh) * 2021-11-02 2022-02-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调度方法、服务器、移动设备及系统
CN114003364B (zh) * 2021-11-02 2024-04-2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采集调度方法、服务器、移动设备及系统
CN114666389A (zh) * 2022-03-14 2022-06-24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节点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666389B (zh) * 2022-03-14 2024-05-17 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节点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9934B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3676B (zh) 无线联动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049934B (zh)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31493B (zh) 一种数据获取、用户画像生成方法、装置
CN111212473B (zh) 一种基于无线物联网的协同定位方法和系统
US96024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vice context using an IP addres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092610A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ccess point characteristic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CN108770045B (zh) 入网方法、相关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5743752A (zh) 无线联动节点网络及其节点装置
CN111263338A (zh) 蓝牙Mesh网络的配网方法与相关配网设备及系统
CN107645789B (zh) 入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148136B (zh) 无线物联网边缘协同感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760704A (zh) 感知服务处理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07950005B (zh) 服务元素主机选择
US9635671B2 (en) Scheduling method
CN112543212A (zh) 一种为分布式服务提供请求响应确切通信时延保障的系统
US20230336432A1 (en) Traffic classification rules based on analytics
CN11070837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1132096B (zh) 一种无线边缘协同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225361B (zh) 一种无线边缘协同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14500465B (zh) 工业现场设备的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1050356A (zh) 数据传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7548019B (zh) 无线传感网络中网络信标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347413A (zh) 软件配置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5002809A (zh) 无线场景感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51236A (zh) 资源删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