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5190A -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5190A
CN111045190A CN201811184111.7A CN201811184111A CN111045190A CN 111045190 A CN111045190 A CN 111045190A CN 201811184111 A CN201811184111 A CN 201811184111A CN 111045190 A CN111045190 A CN 111045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841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海荣
刘彬彬
谢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841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51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0553 priority patent/WO202007398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5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51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光学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8≤Sd21/Sd11≤0.9。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能够实现高像素,降低成本。另外,光阑位于第一透镜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小型化,且保证有较大的光圈。

Description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行业背景下,为了获得高像素,通常采用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与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相比,五片式设计会更好地修正像差,保证良好的成像质量;但同时难以兼顾较短的光学总长。相对的,成本也会较高。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像素的快速提升,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小型轻薄化的摄像镜头。因此,急需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镜头设计,在满足高像素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生产加工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为了既能实现高像素又能降低成本,我们采用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一方面,第二透镜与第四透镜或正或负的屈折力可以调整系统的像差,保证成像质量。另一方面,第三透镜在提供正屈折力的同时,倾角不会过度增大,面型也控制在利于加工的程度。与其它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在光学传递函数要求较高的同时保证了镜片较低的敏感度,在实际生产中良率得到保证,维持较低的成本。另外,本光学摄像镜头组中空气间隙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在继续缩短镜头组总长方面也有一定的弹性和优势。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光阑、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8≤Sd21/Sd11≤0.9;其中,Sd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直径处相对于光轴的高度,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直径处相对于光轴的高度。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能够实现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才能达到的高像素。而且,采用四片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阑位于第一透镜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进一步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小型化,且能保证光学摄像镜头组有较大的光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T12/(CT1+CT2)≤0.32;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降低光学摄像镜头组的敏感度,保证较高的成像质量,且可以满足轻薄化和小型化的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2<|R6+R7|/|R6-R7|<6;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以避免第三透镜过度弯曲,有利于降低光学摄像镜头组的敏感度,更易于制造。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TTL/ImgH≤1.6;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光学摄像镜头组既可满足高像素,又能满足小型化需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8<f1/f<1.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一透镜分担大部分正屈折力,合理分配第一透镜正屈折力的大小,可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5<T23/T34<1.2;其中,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降低光学摄像镜头组的敏感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f3/f4|<2;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分担一部分正屈折力,第四透镜提供一小部分负屈折力或正屈折力来补偿第三透镜和前两片透镜组产生的像差,提高解像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f3/f4|<0.8;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分担一部分正屈折力,第四透镜提供一小部分负屈折力或正屈折力来补偿第三透镜和前两片透镜组产生的像差,提高解像力。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0.4<R5/f12<0.9;其中,R5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以有效缩短光学摄像镜头组成像用的光学总长,进而满足小型化需求。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和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的像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中,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能够实现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才能达到的高像素。而且,采用四片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阑位于第一透镜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进一步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小型化,且能保证光学摄像镜头组有较大的光圈。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中,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能够实现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才能达到的高像素。而且,采用四片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阑位于第一透镜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进一步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小型化,且能保证光学摄像镜头组有较大的光圈。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至图8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2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至图16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至图20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5、图9、图13和图17,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与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S7与像侧面S8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0.8≤Sd21/Sd11≤0.9;其中,Sd21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最大有效直径处相对于光轴的高度,Sd11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最大有效直径处相对于光轴的高度。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Sd21/Sd11可以取值为0.800、0.832、0.900、0.805、0.865或大于0.8且小于0.9的其它数值。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10能够实现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才能达到的高像素。而且,采用四片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阑STO位于第一透镜L1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如图21所示的感光元件20)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进一步地,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10小型化,且能保证光学摄像镜头组10有较大的光圈。
可以理解,光学摄像镜头组10有较大的光圈,可以增加进光量,使得光学摄像镜头组10成像更清晰。
进一步地,在第四透镜L4上设置反曲点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的光线入射于如图21所示的感光元件20上的角度,从而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TTL/ImgH≤1.6;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最大成像高度。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光学摄像镜头组10既可满足高像素,又能满足小型化需求。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TTL/ImgH可以取值为1.466、1.432、1.363、1.554、1.600或小于1.6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2<|R6+R7|/|R6-R7|<6;其中,R6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的曲率半径,R7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曲率半径。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以避免第三透镜L3过度弯曲,有利于降低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敏感度,更易于制造。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R6+R7|/|R6-R7|可以取值为2.213、2.632、3.637、3.706、5.945、4.491或大于2且小于6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T12/(CT1+CT2)≤0.32;其中,T1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上的距离,CT1为第一透镜L1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第二透镜L2于光轴上的厚度。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降低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敏感度,保证较高的成像质量,且可以满足轻薄化和小型化的需求。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T12/(CT1+CT2)可以取值为0.167、0.160、0.309、0.179、0.320或小于0.32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0.8<f1/f<1.5;其中,f1为第一透镜L1的焦距,f为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一透镜L1分担大部分正屈折力,合理分配第一透镜L1正屈折力的大小,可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f1/f可以取值为1.008、0.905、1.184、1.291、1.475或大于0.8且小于1.5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0.5<T23/T34<1.2;其中,T23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至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上的距离,T34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距离。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能够降低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敏感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T23/T34可以取值为0.837、0.556、0.785、1.089、1.097或大于0.5且小于1.2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f3/f4|<2;其中,f3为第三透镜L3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L4的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L3分担一部分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提供一小部分负屈折力或正屈折力来补偿第三透镜L3和前两片透镜组产生的像差,提高解像力。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f3/f4|可以取值为1.980、1.733、1.635、1.342、0.752、0.454、0.204、0.679或小于2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f3/f4|<0.8;其中,f3为第三透镜L3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L4的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第三透镜L3分担一部分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提供一小部分负屈折力或正屈折力来补偿第三透镜L3和前两片透镜组产生的像差,提高解像力。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f3/f4|可以取值为0.752、0.454、0.204、0.679或小于0.8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式:0.4<R5/f12<0.9;其中,R5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f12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
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以有效缩短光学摄像镜头组10成像用的光学总长,进而满足小型化需求。具体地,在一些例子中,R5/f12可以取值为0.406、0.670、0.824、0.443、0.505或大于0.4且小于0.9的其它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还包括滤光片。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滤光片为红外滤光片L5。红外滤光片L5包括物侧面S9及像侧面S10。红外滤光片L5设置在第四透镜L4的像侧。当光学摄像镜头组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体发出或者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光学摄像镜头组10,并依次穿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红外滤光片L5,最终汇聚到成像面S11上。
非球面的面形由以下公式决定: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61
其中,h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的高度,c是顶点曲率,k是锥形常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被摄物体和第一透镜L1之间。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光圈数FNO=2.20。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焦距。
实施例一中,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有效焦距为f=3.74mm,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光圈数为FNO=2.20,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视场角为FOV=74.0度。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TTL=4.30mm。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以下条件:Sd21/Sd11=0.832,TTL/ImgH=1.466,|R6+R7|/|R6-R7|=3.637,T12/(CT1+CT2)=0.167,f1/f=1.008,T23/T34=0.837,|f3/f4|=0.752,R5/f12=0.406。光学摄像镜头组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71
表2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81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至图8,本实施例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被摄物体和第一透镜L1之间。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光圈数FNO=2.0。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焦距。光学摄像镜头组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3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82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91
表4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92
根据表3和表4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4.01 |R6+R7|/|R6-R7| 3.706
FNO 2.0 T12/(CT1+CT2) 0.160
FOV(度) 71.0 f1/f 0.905
TTL(mm) 4.20 T23/T34 0.556
Sd21/Sd11 0.832 |f3/f4| 1.733
TTL/ImgH 1.432 R5/f12 0.670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9至图12,本实施例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被摄物体和第一透镜L1之间。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光圈数FNO=1.80。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焦距。光学摄像镜头组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5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093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01
表6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02
根据表5和表6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3.10 |R6+R7|/|R6-R7| 2.564
FNO 1.80 T12/(CT1+CT2) 0.309
FOV(度) 86.07 f1/f 1.184
TTL(mm) 4.0 T23/T34 0.785
Sd21/Sd11 0.900 |f3/f4| 0.454
TTL/ImgH 1.363 R5/f12 0.824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3至图16,本实施例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被摄物体和第一透镜L1之间。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光圈数FNO=1.6。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焦距。光学摄像镜头组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7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11
表8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12
根据表7和表8可得出以下数据: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13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21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7至图20,本实施例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红外滤光片L5。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于圆周处为凹面,像侧面S4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且材质为塑料,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于圆周处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光阑STO设置在被摄物体和第一透镜L1之间。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光圈数FNO=1.5。
红外滤光片L5为玻璃材质,其设置在第四透镜L4及成像面S11之间且不影响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焦距。光学摄像镜头组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9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22
表10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23
Figure BDA0001825757730000131
根据表9和表10可得出以下数据:
f(mm) 3.16 |R6+R7|/|R6-R7| 4.491
FNO 1.5 T12/(CT1+CT2) 0.219
FOV(度) 83.0 f1/f 1.475
TTL(mm) 4.1 T23/T34 1.097
Sd21/Sd11 0.832 |f3/f4| 0.679
TTL/ImgH 1.398 R5/f12 0.505
请参阅图1和图21,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和感光元件20。感光元件20设置于光学摄像镜头组10的像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100中,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10能够实现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才能达到的高像素。而且,采用四片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10,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阑STO位于第一透镜L1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20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进一步地,光学摄像镜头组10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10小型化,且能保证光学摄像镜头组10有较大的光圈。
具体地,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地,在图21的实施方式中,取像模组100还包括镜筒30、镜座40和电路板50,感光元件20设置在电路板50并与电路板50电连接,镜座40设置在电路板50,镜筒30连接镜座40,光学摄像镜头组10设置在镜筒30内。
请参阅图22和图2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壳体200和上述实施方式的取像模组100。取像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00。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中,四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能够实现五片式或六片式光学摄像镜头组才能达到的高像素。而且,采用四片式的光学摄像镜头组,有利于降低成本。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阑位于第一透镜之前,有利于减小主光线入射角,增加感光元件(如图21所示的感光元件20)的感光度,提高光照度;进一步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条件式0.8≤Sd21/Sd11≤0.9时,有利于光学摄像透镜组小型化,且能保证光学摄像镜头组有较大的光圈。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静物相机、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移动医疗装置、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装置。在图22的示例中,电子装置1000为智能手机。在图23的示例中,电子装置1000为笔记本电脑。取像模组100可设置在电子装置1000的背面也可设置在电子装置1000的正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含:
一光阑;
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一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凹面;
一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
一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与像侧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8≤Sd21/Sd11≤0.9;
其中,Sd21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直径处相对于光轴的高度,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最大有效直径处相对于光轴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T12/(CT1+CT2)≤0.32;
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2<|R6+R7|/|R6-R7|<6;
其中,R6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TTL/ImgH≤1.6;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的最大成像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8<f1/f<1.5;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的焦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5<T23/T34<1.2;
其中,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T34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f3/f4|<2;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f3/f4|<0.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以下条件式:
0.4<R5/f12<0.9;
其中,R5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10.一种取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和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的像侧。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CN201811184111.7A 2018-10-11 2018-10-11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Withdrawn CN111045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4111.7A CN111045190A (zh) 2018-10-11 2018-10-11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CT/CN2019/110553 WO2020073983A1 (zh) 2018-10-11 2019-10-11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84111.7A CN111045190A (zh) 2018-10-11 2018-10-11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5190A true CN111045190A (zh) 2020-04-21

Family

ID=7016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84111.7A Withdrawn CN111045190A (zh) 2018-10-11 2018-10-11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5190A (zh)
WO (1) WO202007398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1880A (zh) * 2021-05-10 2021-08-20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71665A (zh) * 2020-05-15 2021-11-19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15113365A (zh) * 2022-05-23 2022-09-2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793208A (zh) * 2023-01-31 2023-03-14 深圳市都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小畸变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0249B (zh) * 2007-12-25 2011-02-16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成像用光学镜组
JP2012068292A (ja) * 2010-09-21 2012-04-05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KR101719877B1 (ko) * 2014-12-05 2017-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I629532B (zh) * 2015-12-09 2018-07-1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208907940U (zh) * 2018-10-11 2019-05-28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1665A (zh) * 2020-05-15 2021-11-19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13671665B (zh) * 2020-05-15 2022-10-21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CN113281880A (zh) * 2021-05-10 2021-08-20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81880B (zh) * 2021-05-10 2022-08-23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113365A (zh) * 2022-05-23 2022-09-2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113365B (zh) * 2022-05-23 2023-12-15 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793208A (zh) * 2023-01-31 2023-03-14 深圳市都乐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大光圈小畸变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3983A1 (zh)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3379B2 (en)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9170400B2 (en)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mobile device
US9335514B2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045188B (zh) 光学透镜组、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1443461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876001B (zh) 摄像光学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11045190A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8521055U (zh) 摄像镜头
CN112433340A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967805B (zh)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077635A (zh)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210401818U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154363B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10716282B (zh) 成像光学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0673300B (zh) 光学摄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3149353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2111955U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983784A (zh) 一种光学镜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034593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4740604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927939A (zh)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CN114740599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326052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62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326019B (zh)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Jiangxi Nanchang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of six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Applicant before: NANCHANG OUFEI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