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81880B -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81880B
CN113281880B CN202110507257.6A CN202110507257A CN113281880B CN 113281880 B CN113281880 B CN 113281880B CN 202110507257 A CN202110507257 A CN 202110507257A CN 113281880 B CN113281880 B CN 113281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axis
image
lens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72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81880A (zh
Inventor
华露
杨健
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72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81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8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1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81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818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其中,所述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fno‑f/TTL<1.55。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市场上对于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然而,现有的摄影镜头难以兼具小型化和良好的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成像质量。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上述四片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fno-f/TTL<1.55
其中,fno为所述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点到像面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第一透镜为成像系统提供足够的正屈折力,以汇聚光线,缩短成像系统的总长;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矫正像差、色差;第三透镜调节成像系统屈折力的分布,使之达到平衡,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第四透镜有利于偏折光线,保证光线具有适宜的偏转角且能以合理的入射角射入像面,另外可以保证外视场具有足够的相对照度,避免成像时暗角存在。通过对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设计,在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提高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且满足fno-f/TTL<1.55比值范围的成像系统,fno-f/TTL<1.55时,对应fno设计的尽可能小,f/TTL设计的尽可能大,fno与成像系统的光通量成正比,fno越小能够使得成像系统获得更多的光通量,进一步提升暗光拍摄品质,而f/TTL越大有助于实现成像系统小型化和长焦特性;当成像系统满足fno-f/TTL<1.55时,既能获取更多光通量,提升暗光拍摄品质,又能实现小型化和长焦特性,相得益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5<FFL/ImgH<1.85
其中,FFL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像面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即后焦,ImgH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FFL与ImgH的比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缩短成像系统的后焦,实现镜头小型化;另一方面可搭配更高像素的芯片,进一步提高成像品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2<(|f3|+|f4|)/f<26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基于上述实施例,合理配置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可以有效矫正前透镜组产生的球差,提升成像系统的解像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4.5<f2/r22<-1.3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r22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基于上述实施例,配置第二透镜以合理的有效焦距和曲率半径,可以降低第二透镜面型复杂度,避免T方向场曲畸变的增加,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具体地,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二透镜有一个合理的负屈折力,有益于保证像差的平衡,还能保证第二透镜像侧面的面型,避免出现第二透镜像侧面面型过于弯曲、感度升高的情况,有益于降低镜片成型加工的难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ct12+ct23+ct34)/(et12+et23+et34)<1.4
其中,c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距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的距离;c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距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的距离;c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距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的距离;e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e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e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配置上述比值时,相邻两透镜的中心间隙与边缘间隙分配是最合理的,相邻透镜之间的间隔合理,有利于透镜的实际加工组装,还有利于有效控制光学镜头的畸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8<et12/sd12<3.7
其中,e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sd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在垂直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差。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et12、sd12的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使镜片屈折力和面型的分配最合理,有益于保持像差平衡,保证成像质量,还能避免出现面型过于扭曲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光线顺利平缓过度,进而提高外视场相对照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2<et23/sd23<8
其中,e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sd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差。
基于上述实施例,et23和sd23的比值满足上述范围时,能够在保证两透镜边缘距离足够小的前提下,保证由第二透镜射入第三透镜的光线偏转角较小,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外视场的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5<(v1+v2)/(v3+v4)<1.9
其中,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成像系统中的四个透镜分别选择合适的材料,互相合理搭配,有利于有效矫正成像系统的色差,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
上述实施例所述成像系统;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系统的像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具有上述成像系统,在保证镜头模组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镜头模组的成像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及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具有上述镜头模组,在保证电子设备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的成像系统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子设备;10、镜头模组;100、成像系统;110、第一透镜;120、第二透镜;130、第三透镜;140、第四透镜;150、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见图1、图3、图5、图7、图9、图11、图13、图1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在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还能够提高成像质量。具体地,成像系统100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和第四透镜140。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成像系统100满足以下条件式:fno-f/TTL<1.55,其中,fno为成像系统100的光圈值,f为成像系统100的有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110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点到像面的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第一透镜110为成像系统100提供足够的正屈折力,以汇聚光线,缩短成像系统100的总长;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120矫正像差、色差;第三透镜130调节成像系统100屈折力的分布,使之达到平衡,以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第四透镜140有利于偏折光线,保证光线具有适宜的偏转角且能以合理的入射角射入像面,另外可以保证外视场具有足够的相对照度,避免成像时暗角存在。通过对第一透镜110至第四透镜140的屈折力以及面型的合理设计,在保证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前提下,提高成像系统100的成像质量。且满足fno-f/TTL<1.55比值范围的成像系统100,fno-f/TTL<1.55时,对应fno设计的尽可能小,f/TTL设计的尽可能大,fno与成像系统100的光通量成正比,fno越小能够使得成像系统100获得更多的光通量,进一步提升暗光拍摄品质,而f/TTL越大有助于实现成像系统100小型化和长焦特性;当成像系统100满足fno-f/TTL<1.55时,既能获取更多光通量,提升暗光拍摄品质,又能实现小型化和长焦特性,相得益彰。当fno-f/TTL≥1.55时,成像系统100无法获得足够的光通量,最终的成像品质也会降低。
具体地,成像系统100的透镜的表面可以是非球面,对于这些非球面的表面,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方程为: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041
其中,Z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为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表示顶点处表面的曲率,K表示圆锥常数,A4、A6、A8、A10、A12分别表示4阶、6阶、8阶、10阶、12阶对应阶次的非球面系数。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5<FFL/ImgH<1.85,其中,FFL为第四透镜140像侧面至像面S11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ImgH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可以理解,通过将FFL与ImgH的比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缩短成像系统的后焦,实现镜头小型化;另一方面可搭配更高像素的芯片,进一步提高成像品质。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2<(|f3|+|f4|)/f<26,其中,f3为第三透镜130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140的有效焦距。可以理解,合理配置第三透镜130和第四透镜140的有效焦距,可以有效矫正前透镜组产生的球差,提升成像系统100的解像力。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4.5<f2/r22<-1.3,其中,f2为第二透镜120的有效焦距;r22为第二透镜120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可以理解,配置第二透镜120以合理的有效焦距和曲率半径,可以降低第二透镜120面型复杂度,避免T方向场曲畸变的增加,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具体地,满足上述条件的第二透镜120有一个合理的负屈折力,有益于保证像差的平衡,还能保证第二透镜120像侧面的面型,避免出现第二透镜120像侧面面型过于弯曲、感度升高的情况,有益于降低镜片成型加工的难度;当f2/r22≥-1.3时,第二透镜120提供的负屈折力过大,不利于像差平衡;当f2/r22≤-4.5时,第二透镜120像侧面面型过于弯曲,感度升高,增加镜片成型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ct12+ct23+ct34)/(et12+et23+et34)<1.4
其中,ct12为第一透镜110像侧面与光轴交点距第二透镜120物侧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ct23为第二透镜120像侧面与光轴交点距第三透镜130物侧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ct34为第三透镜130像侧面与光轴交点距第四透镜140物侧面与光轴交点的距离;et12为第一透镜11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第二透镜12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et23为第二透镜12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第三透镜13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et34为第三透镜13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第四透镜14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
可以理解,配置上述比值时,相邻两透镜的中心间隙与边缘间隙分配是最合理的,相邻透镜之间的间隔合理,有利于透镜的实际加工组装,还有利于有效控制光学镜头的畸变;当(ct12+ct23+ct34)/(et12+et23+et34)≥1.4时,中心间隙与边缘间隙分配不合理,不利于镜片加工与装配。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8<et12/sd12<3.7,其中,et12为第一透镜11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第二透镜12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sd12为第一透镜11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至第二透镜12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在垂直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差。
可以理解,将et12、sd12的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使镜片屈折力和面型的分配最合理,有益于保持像差平衡,保证成像质量,还能避免出现面型过于扭曲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光线顺利平缓过度,进而提高外视场相对照度;当et12/sd12≤1.8时,第一透镜110像侧面和第二透镜120物侧面边缘距离过小,易引起镜片屈折力和面型分配不合理,从而打破像差平衡,降低成像质量;当et12/sd12≥3.7时,第一透镜110像侧面和第二透镜120物侧面边缘距离过大,面型过于扭曲,不利于成型组装以及系统总长缩短。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2<et23/sd23<8,其中,et23为第二透镜12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第三透镜13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sd23为第二透镜120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至第三透镜130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差。
可以理解,et23和sd23的比值满足上述范围时,能够在保证两透镜边缘距离足够小的前提下,保证由第二透镜120射入第三透镜130的光线偏转角较小,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能保证外视场的成像质量。当et23/sd23≤2时,第二透镜120像侧面和第三透镜130物侧面边缘高度差过大,易使光线偏转角变大,导致全反射,外视场相对照度降低甚至光线出错;当et23/sd23≥8时,两透镜边缘相距过远,空间利用率降低,不利于系统小型化。
进一步地,成像系统100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5<(v1+v2)/(v3+v4)<1.9,其中,v1为第一透镜110的色散系数;v2为第二透镜120的色散系数;v3为第三透镜130的色散系数;v4为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可以理解,为成像系统100中的四个透镜分别选择合适的材料,互相合理搭配,有利于有效矫正成像系统100的色差,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具体地,为减少杂散光以提升成像效果,成像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以是孔径光阑STO和/或视场光阑STO。光阑STO可以位于第一透镜110的物侧S1与像面S11之间的任意两个相邻透镜间。如,光阑STO可以位于: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与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之间、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与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之间、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与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之间、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与像面S11之间。为降低加工成本,也可以在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S3、第三透镜130的物侧面S5、第四透镜140的物侧面S7、第一透镜110的像侧面S2、第二透镜120的像侧面S4、第三透镜130的像侧面S6和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中的任意一个表面上设置光阑STO。优选的,光阑STO可以位于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
更进一步地,为实现对非工作波段的过滤,成像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滤光片150。优选的,滤光片150可以位于第四透镜140的像侧面S8和像面S11之间。滤光片150用于滤除红外光,防止红外光到达系统的像面S11,从而防止红外光干扰正常成像。滤光片150可与各透镜一同装配以作为成像系统100中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150并不属于成像系统100的元件,此时滤光片150可以在成像系统100与感光元件装配成镜头模组10时,一并安装至成像系统100与感光元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滤光片150也可设置在第一透镜110的物侧S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第一透镜110至第四透镜140中的至少一个透镜上设置滤光镀层以实现滤除红外光的作用。第一透镜110至第四透镜14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者玻璃。
参见图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包括上述实施例成像系统100以及感光元件(图中未示出),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系统100的像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10,具有上述成像系统100,在保证镜头模组10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镜头模组10的成像质量。
参见图17,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包括壳体及上述实施例的镜头模组10,镜头模组10设置于壳体内。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具有上述镜头模组10,在保证电子设备1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的成像质量。
以下将结合具体参数对成像系统100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87.6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表1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1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071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08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2所示:
表2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4.299E-01 4.445E+00 -6.000E+00 -5.747E-01 6.412E-01 -6.000E+00 -3.477E-01 -5.937E+00
A4 -1.185E-02 -2.512E-02 -6.591E-02 -5.893E-02 2.956E-01 1.202E-01 -1.759E-01 -1.603E-01
A6 9.726E-03 4.922E-02 1.361E-01 1.230E-01 -1.429E-01 6.566E-02 2.070E-01 3.001E-01
A8 -1.581E-02 -3.279E-02 -1.311E-01 -9.320E-02 -5.575E-02 -4.080E-01 -2.937E-01 -4.368E-01
A10 1.689E-02 -9.142E-04 9.076E-03 -1.653E-01 3.198E-01 7.394E-01 2.529E-01 4.119E-01
A12 -1.207E-02 1.363E-02 7.923E-02 3.565E-01 -5.651E-01 -8.467E-01 -1.171E-01 -2.513E-01
A14 5.030E-03 -8.828E-03 -6.713E-02 -2.916E-01 5.785E-01 6.492E-01 2.392E-02 9.916E-02
A16 -1.163E-03 2.673E-03 2.572E-02 1.305E-01 -3.357E-01 -3.066E-01 1.315E-03 -2.436E-02
A18 1.200E-04 -4.047E-04 -4.920E-03 -3.230E-02 1.024E-01 7.846E-02 -1.474E-03 3.351E-03
A20 -3.001E-06 2.469E-05 3.831E-04 3.519E-03 -1.288E-02 -8.264E-03 1.882E-04 -1.949E-04
图2中(a)为本申请实施例在波长为650.000nm、610.0000nm、587.600nm、510.000nm、470.000nm的光线纵向球差曲线图,由图2中(a)可以看出650.000nm、610.000nm、587.600nm、510.000nm、470.000nm的波长对应的纵向球差均在0.125mm以内,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成像质量较好。
图2中(b)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87.600nm下的光线像散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其单位为mm。曲线表示子午成像面弯曲T和弧矢成像面弯曲S,由图2(b)可以看出,成像系统100的像散得到了较好的补偿。
请参阅图2(c),图2(c)为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系统100在波长为587.600nm下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沿X轴方向的横坐标表示畸变,沿Y轴方向的纵坐标表示像高。由图2(c)可以看出,在波长587.600nm下,该成像系统100的畸变得到了很好的校正。
由图2(a)、图2(b)和图2(c)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系统100的像差较小。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表3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3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09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4所示:
表4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4.279E-01 -6.000E+00 -3.271E+00 -5.504E-01 8.256E-01 -5.640E+00 5.259E-01 -4.975E+00
A4 -1.246E-02 -5.855E-02 -6.576E-02 -1.964E-02 2.637E-01 1.935E-01 -3.401E-02 -1.633E-01
A6 8.955E-03 1.646E-01 1.709E-01 3.659E-02 -1.645E-02 -7.304E-02 -1.138E-02 3.007E-01
A8 -1.462E-02 -2.136E-01 -2.197E-01 -4.295E-02 -5.572E-01 -3.611E-01 -8.931E-02 -4.777E-01
A10 1.639E-02 1.632E-01 1.342E-01 -6.461E-02 1.388E+00 8.742E-01 1.685E-01 5.022E-01
A12 -1.272E-02 -7.843E-02 -2.363E-02 1.404E-01 -1.952E+00 -1.042E+00 -1.314E-01 -3.412E-01
A14 5.873E-03 2.342E-02 -1.751E-02 -8.749E-02 1.756E+00 7.759E-01 5.795E-02 1.493E-01
A16 -1.542E-03 -4.175E-03 1.184E-02 1.370E-02 -9.780E-01 -3.547E-01 -1.514E-02 -4.034E-02
A18 1.926E-04 3.990E-04 -2.835E-03 6.521E-03 3.053E-01 8.921E-02 2.179E-03 6.080E-03
A20 -7.669E-06 -1.505E-05 2.524E-04 -2.161E-03 -4.090E-02 -9.358E-03 -1.330E-04 -3.892E-04
由图4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三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5所示,表5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5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0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6所示:
表6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4.430E-01 -5.657E+00 -4.755E+00 -7.630E-01 1.027E+00 -5.412E+00 2.679E-01 -4.254E+00
A4 -1.548E-02 -4.762E-02 -5.878E-02 -3.001E-02 3.215E-01 2.988E-01 1.265E-02 -1.323E-01
A6 1.694E-02 1.662E-01 3.104E-01 3.098E-01 -4.964E-02 -2.067E-01 -1.144E-01 2.606E-01
A8 -1.647E-02 -2.922E-01 -7.404E-01 -9.545E-01 -6.195E-01 -2.838E-01 2.694E-02 -4.093E-01
A10 2.561E-03 3.019E-01 9.214E-01 1.399E+00 1.497E+00 8.174E-01 6.306E-02 3.983E-01
A12 7.592E-03 -1.963E-01 -6.951E-01 -1.231E+00 -1.966E+00 -9.213E-01 -6.746E-02 -2.457E-01
A14 -7.558E-03 8.119E-02 3.337E-01 6.939E-01 1.630E+00 6.101E-01 3.377E-02 9.706E-02
A16 3.244E-03 -2.081E-02 -1.003E-01 -2.467E-01 -8.411E-01 -2.451E-01 -9.779E-03 -2.366E-02
A18 -6.953E-04 3.012E-03 1.729E-02 5.023E-02 2.461E-01 5.487E-02 1.569E-03 3.222E-03
A20 5.941E-05 -1.880E-04 -1.303E-03 -4.439E-03 -3.132E-02 -5.225E-03 -1.086E-04 -1.870E-04
由图6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四
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7所示,表7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7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1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8所示:
表8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3.988E-01 -6.500E+00 -5.340E-01 1.083E-01 8.652E-01 -6.500E+00 -3.324E-01 -6.500E+00
A4 -1.351E-02 -5.229E-02 -5.964E-02 -1.828E-03 3.367E-01 1.845E-01 -1.497E-01 -1.637E-01
A6 1.646E-02 1.227E-01 1.312E-01 3.293E-02 -1.964E-01 -2.585E-02 2.129E-01 3.481E-01
A8 -2.925E-02 -1.199E-01 -1.458E-01 -3.837E-02 -1.693E-01 -4.523E-01 -4.672E-01 -6.081E-01
A10 3.410E-02 4.566E-02 5.674E-02 -1.441E-01 7.216E-01 9.445E-01 6.025E-01 6.811E-01
A12 -2.566E-02 1.690E-02 3.510E-02 3.533E-01 -1.178E+00 -1.039E+00 -4.583E-01 -4.903E-01
A14 1.142E-02 -2.676E-02 -5.043E-02 -3.434E-01 1.191E+00 7.405E-01 2.151E-01 2.272E-01
A16 -2.781E-03 1.197E-02 2.378E-02 1.764E-01 -7.332E-01 -3.372E-01 -6.146E-02 -6.535E-02
A18 2.816E-04 -2.456E-03 -5.222E-03 -4.731E-02 2.482E-01 8.675E-02 9.748E-03 1.058E-02
A20 -1.811E-06 1.970E-04 4.493E-04 5.227E-03 -3.549E-02 -9.445E-03 -6.538E-04 -7.334E-04
由图8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五
参见图9,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9所示,表9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9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2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0所示:
表10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4.544E-01 3.362E+00 -2.500E+01 1.759E+00 2.279E+00 -5.639E+00 -5.428E-01 -5.211E+00
A4 -7.156E-03 7.400E-02 1.158E-01 1.469E-01 4.883E-01 2.204E-01 -3.018E-01 -1.889E-01
A6 8.494E-03 -2.162E-01 -3.942E-01 -4.336E-01 -7.032E-01 7.659E-03 5.983E-01 4.497E-01
A8 -2.674E-02 2.852E-01 5.486E-01 5.711E-01 8.668E-01 -5.943E-01 -1.114E+00 -7.899E-01
A10 3.790E-02 -2.233E-01 -4.235E-01 -5.301E-01 -1.095E+00 1.002E+00 1.316E+00 8.816E-01
A12 -3.293E-02 1.083E-01 1.947E-01 4.160E-01 1.081E+00 -9.027E-01 -9.843E-01 -6.359E-01
A14 1.765E-02 -2.643E-02 -4.585E-02 -2.741E-01 -6.756E-01 5.251E-01 4.718E-01 2.973E-01
A16 -5.769E-03 -1.178E-03 4.391E-04 1.323E-01 2.454E-01 -1.939E-01 -1.410E-01 -8.709E-02
A18 1.051E-03 2.120E-03 2.160E-03 -3.752E-02 -4.536E-02 3.964E-02 2.394E-02 1.451E-02
A20 -8.265E-05 -3.227E-04 -3.216E-04 4.441E-03 2.768E-03 -3.274E-03 -1.762E-03 -1.048E-03
由图10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六
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1所示,表11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11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3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2所示:
表12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3.244E-01 5.499E+00 -2.694E+01 1.728E+00 1.844E+00 -4.734E+00 -1.906E-01 -5.714E+00
A4 -7.826E-03 -1.887E-02 -3.812E-02 -2.825E-02 2.387E-01 8.285E-02 -1.982E-01 -1.303E-01
A6 9.370E-03 -2.869E-03 -5.377E-03 -4.862E-02 -1.663E-01 1.496E-01 3.129E-01 1.953E-01
A8 -2.475E-02 9.135E-02 1.551E-01 2.080E-01 9.666E-02 -4.901E-01 -5.225E-01 -2.810E-01
A10 3.458E-02 -1.619E-01 -3.008E-01 -4.535E-01 3.719E-02 7.448E-01 5.891E-01 2.794E-01
A12 -3.030E-02 1.476E-01 3.036E-01 5.427E-01 -2.276E-01 -7.039E-01 -4.336E-01 -1.847E-01
A14 1.652E-02 -8.093E-02 -1.826E-01 -3.870E-01 3.347E-01 4.364E-01 2.086E-01 8.009E-02
A16 -5.569E-03 2.641E-02 6.570E-02 1.645E-01 -2.505E-01 -1.695E-01 -6.321E-02 -2.175E-02
A18 1.067E-03 -4.707E-03 -1.306E-02 -3.789E-02 9.700E-02 3.636E-02 1.093E-02 3.357E-03
A20 -9.224E-05 3.526E-04 1.108E-03 3.599E-03 -1.551E-02 -3.215E-03 -8.219E-04 -2.262E-04
由图12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七
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七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3所示,表13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13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4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4所示:
表14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3.287E-01 3.431E+01 -8.090E+00 1.435E+00 1.230E+00 -3.942E+00 -9.400E-01 -4.902E+00
A4 -1.052E-02 -2.378E-02 -2.559E-02 1.085E-02 3.623E-01 1.650E-01 -1.482E-01 -8.724E-02
A6 1.413E-02 7.674E-02 6.784E-02 -5.500E-02 -3.939E-01 -6.015E-02 2.015E-01 1.489E-01
A8 -2.352E-02 -1.349E-01 -2.458E-01 -6.794E-02 4.069E-01 -2.735E-01 -3.855E-01 -2.556E-01
A10 2.114E-02 1.623E-01 4.428E-01 1.702E-01 -4.209E-01 6.009E-01 4.739E-01 2.723E-01
A12 -1.099E-02 -1.073E-01 -4.163E-01 -1.248E-01 4.046E-01 -6.373E-01 -3.740E-01 -1.872E-01
A14 3.042E-03 3.598E-02 2.235E-01 1.588E-02 -2.848E-01 4.157E-01 1.910E-01 8.274E-02
A16 -3.727E-04 -5.200E-03 -6.959E-02 2.318E-02 1.283E-01 -1.679E-01 -6.125E-02 -2.260E-02
A18 4.483E-06 1.054E-05 1.175E-02 -1.073E-02 -3.211E-02 3.870E-02 1.122E-02 3.452E-03
A20 -1.830E-06 5.029E-05 -8.320E-04 1.370E-03 3.365E-03 -3.943E-03 -8.938E-04 -2.233E-04
由图14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八
参见图15,本申请实施例八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100,成像系统100包括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光阑STO、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滤光片150。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第一透镜110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110像侧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120物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120像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物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130像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物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140像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透镜的焦距参考波长为555.000nm,折射率、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56nm,成像系统100的相关参数如表15所示,表15中f为成像系统100的焦距,FNO表示光圈数,FOV表示成像系统100的最大视场角,TTL表示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S1至像面S11于光轴上的距离;焦距、曲率半径及厚度的单位均为mm。
表15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51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16所示:
表16
面序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K 4.653E-01 6.000E+00 6.000E+00 1.109E+00 3.535E+00 -3.836E+00 -1.970E-01 -6.615E+00
A4 -7.785E-03 8.421E-02 1.406E-01 1.377E-01 3.420E-01 6.633E-02 -4.228E-01 -2.729E-01
A6 1.056E-02 -2.932E-01 -5.802E-01 -5.757E-01 -6.396E-01 2.852E-01 1.051E+00 6.207E-01
A8 -3.388E-02 4.862E-01 1.066E+00 1.158E+00 1.230E+00 -7.071E-01 -1.826E+00 -9.701E-01
A10 4.884E-02 -4.992E-01 -1.192E+00 -1.585E+00 -1.841E+00 7.446E-01 1.993E+00 9.794E-01
A12 -4.240E-02 3.408E-01 8.846E-01 1.511E+00 1.731E+00 -4.565E-01 -1.397E+00 -6.450E-01
A14 2.254E-02 -1.544E-01 -4.365E-01 -9.773E-01 -9.442E-01 1.785E-01 6.343E-01 2.757E-01
A16 -7.265E-03 4.437E-02 1.373E-01 4.083E-01 2.740E-01 -3.312E-02 -1.809E-01 -7.355E-02
A18 1.301E-03 -7.303E-03 -2.487E-02 -9.799E-02 -3.012E-02 -3.755E-03 2.947E-02 1.111E-02
A20 -1.005E-04 5.243E-04 1.972E-03 1.010E-02 -1.384E-03 1.885E-03 -2.095E-03 -7.271E-04
由图16中的像差图可知,成像系统100的纵向球差、场曲和畸变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该实施例的成像系统100拥有良好的成像品质。
上述五组实施例的数据如下表11中的数据:
表11
Figure GDA0003661411870000161
由表11可见,各实施例均能满足:fno-f/TTL<1.55,1.5<FFL/ImgH<1.85,2<(|f3|+|f4|)/f<26,-4.5<f2/r22<-1.3,(ct12+ct23+ct34)/(et12+et23+et34)<1.4,1.8<et12/sd12<3.7,2<et23/sd23<8,1.5<(v1+v2)/(v3+v4)<1.9。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
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或负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上述四片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fno-f/TTL<1.55
其中,fno为所述成像系统的光圈值,f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所述光轴上的点到像面的距离;
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5<FFL/ImgH<1.85
其中,FFL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至像面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ImgH为所述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2<(|f3|+|f4|)/f<26
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4.5<f2/r22<-1.3
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r22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ct12+ct23+ct34)/(et12+et23+et34)<1.4
其中,c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距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的距离;c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距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的距离;c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距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与所述光轴交点的距离;e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e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et34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8<et12/sd12<3.7
其中,e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sd12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在垂直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2<et23/sd23<8
其中,e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口径位置处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空气间隙距离;sd23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最大有效半径处在垂直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条件式:
1.5<(v1+v2)/(v3+v4)<1.9
其中,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v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v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8.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成像系统;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系统的像侧。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110507257.6A 2021-05-10 2021-05-10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81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7257.6A CN113281880B (zh) 2021-05-10 2021-05-10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7257.6A CN113281880B (zh) 2021-05-10 2021-05-10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1880A CN113281880A (zh) 2021-08-20
CN113281880B true CN113281880B (zh) 2022-08-23

Family

ID=7727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725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281880B (zh) 2021-05-10 2021-05-10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8188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519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拾像光学系统镜组
CN204178038U (zh) * 2014-06-27 2015-02-25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07238911A (zh) * 2017-08-07 2017-10-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272158A (zh) * 2017-07-20 2017-10-20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8802969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08907940U (zh) * 2018-10-11 2019-05-28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045190A (zh) * 2018-10-11 2020-04-21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198434A (zh) * 2020-02-24 2020-05-26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67060A (zh) * 2020-05-27 2020-07-03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764201A (zh) * 2021-01-27 2021-05-0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8334B2 (ja) * 2011-06-30 2015-03-2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6358752B2 (ja) * 2015-12-25 2018-07-1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6268208B2 (ja) * 2016-02-24 2018-01-24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撮像レンズ
CN109960009A (zh) * 2017-12-22 2019-07-02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及电子装置
CN111090167A (zh) * 2018-10-23 2020-05-01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3519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拾像光学系统镜组
CN204178038U (zh) * 2014-06-27 2015-02-25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07272158A (zh) * 2017-07-20 2017-10-20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7238911A (zh) * 2017-08-07 2017-10-1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802969A (zh) * 2018-05-30 2018-11-13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透镜组
CN208907940U (zh) * 2018-10-11 2019-05-28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045190A (zh) * 2018-10-11 2020-04-21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1198434A (zh) * 2020-02-24 2020-05-26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67060A (zh) * 2020-05-27 2020-07-03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764201A (zh) * 2021-01-27 2021-05-07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款超薄800万像素手机镜头的设计;杨周等;《应用光学》;20130515;第34卷(第03期);413-419 *
结构简洁、高分辨率手机镜头的设计;路建华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1210;第46卷(第12期);80-8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81880A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80366U (zh) 摄像镜头
CN211149035U (zh) 摄像镜头
CN112394479B (zh) 摄像镜头
CN111796393B (zh) 摄像镜头
CN210427924U (zh) 摄像镜头
CN215910711U (zh) 摄像镜头
CN113484984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64200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711127A (zh) 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987256B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375920U (zh) 摄像镜头
CN117452607A (zh) 光学镜头
CN113064260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281880B (zh)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59295A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505887A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3433662B (zh) 成像系统、镜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载具
CN214474190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311068U (zh)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42272B (zh)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574481U (zh) 摄像镜头
CN113296234B (zh)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90378B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89008B (zh) 光学镜头
CN114660765A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