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5085A -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5085A
CN111045085A CN201811191096.9A CN201811191096A CN111045085A CN 111045085 A CN111045085 A CN 111045085A CN 201811191096 A CN201811191096 A CN 201811191096A CN 111045085 A CN111045085 A CN 111045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ismic data
horizon calibration
time
cal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10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5085B (zh
Inventor
田昀
武玺
周宗良
王东林
宋洁
成洪文
刘海富
万永刚
邹拓
周连敏
周莹
黄燕洁
彭彬
聂国振
何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910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5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5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5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5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50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01V1/44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using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in the same well
    • G01V1/48Processing data
    • G01V1/50Analysing dat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属于层位标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基于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基于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基于反射系数和振幅谱子波,确定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在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基于反射系数和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在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三次层位标定;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三次层位标定为最终层位标定。采用本公开,可以提高层位标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是关于层位标定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中,层位标定用于在深度域的测井数据和时间域的地震数据之间搭建对应关系,也即是用于建立时深对应关系(可以简称时深曲线),该时深对应关系主要用于对地震数据进行解释,进而根据地震数据分析出储层位置,可见,层位标定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储层位置的准确性。
其中,深度域的测井数据也即是随深度变化的测井数据,是通过特定的仪器,沿钻井轨迹测量和记录的数据,可以包括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主要用于反映井点位置的地层特征和岩性特征。时间域的地震数据也即是随时间变化的地震数据,是携带有地质界面信息的地震波数据,其具体来源可以是,技术人员利用人工地震技术在目标区域的地表附近激发地震波,地震波由震源开始向地下传播,遇到地质界面之后,在地质界面处发生反射折射等形成地震子波,这些地震子波向上传播,通过地表布设的检波器接收,之后这些地震子波再经过处理便形成随时间变化的地震数据。
在层位标定中,可以首先利用深度域的测井数据来拟合地震数据,拟合出的地震数据可以称为合成地震数据,然后将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到地震数据中,由于合成地震数据是根据深度域的测井数据得到的,所以合成地震数据能够反映深度,进而,可以根据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建立时深对应关系。可见,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越好,建立的时深对应关系的精度也就越高,也即是,层位标定的精度越高。相关技术中,合成地震数据通常利用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的褶积来确定,其中,反射系数通过测井数据确定,地震子波通常选用雷克子波。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合成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子波所选用的雷克子波是一种理想型地震子波,也即是,地震数据中并不存在这种地震子波,那么这样确定出的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就会较差,进而导致层位标定的精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以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基于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
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
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
如果所述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
如果所述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所述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偏移量对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三次层位标定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
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
在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对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
在所述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进行五次层位标定;
在所述五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生成反射系数。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测井数据中不含有密度数据,则基于所述声波数据v,根据公式ρ=αvβ,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密度数据ρ,α和β为预先测量的所述目标区域的声波密度参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井的井径数据,如果所述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则基于所述声波数据和所述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包括:
如果所述井径数据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则基于所述目标井的电阻数据,根据公式V=KHCdRt,生成拟合声波数据,V为声速,K、C和d为预先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地层参数,H为深度,Rt为电阻;
利用所述拟合声波数据,对所述声波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声波数据;
基于校正后的声波数据和所述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第一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
第二标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
第三标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最终标定模块,用于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该方法进行层位标定时,按照逐步逼近的方式,先利用雷克子波生成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之后,进行第二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上提取振幅谱子波,生成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进行二次层位标定;再之后,进行第三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振幅相位谱子波,生成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第二轮的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进行三次层位标定。以上三轮层位标定结束之后,再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这样,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层位标定时,一方面通过迭代的方式,在上一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层位标定,使合成地震数据向地震数据逐步逼近,提高了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层位标定的精度,另一方面,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层位标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雷克子波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初步层位标定的结果示意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二次层位标定的结果示意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三次层位标定的结果示意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用于处理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的终端,该方法可以是按照如图1所示的流程执行:
在步骤101中,终端基于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其中,目标区域是勘测技术人员在初步勘测阶段已经确定出含有石油或天然气等的储层的区域,目标井是位于目标区域中的井,为了确定储层的精确位置,需要在目标区域中钻许多井,用于研究目标区域中的地层特征和岩性特征。
反射系数可以由界面的下岩层与上岩层之差、界面的下岩层与上岩层之和而得到,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求得:
Figure BDA0001827521100000061
式中:R表示反射系数;ρ1v1表示界面的下岩层的波阻抗,单位是(g/cm3)·(m/s);ρ2v2表示界面的上岩层的波阻抗,单位是(g/cm3)·(m/s);ρ表示密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钻完井之后,可以通过测井仪器获得测井数据,其中测井数据可以包括声波数据和电阻数据等,例如,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声波测井仪器获得声波数据。例如,技术人员钻完井之后,可以通过电缆拽着声波测井仪器放入井中,然后按照一定的速度上提声波测井仪器,声波测井仪器可以记录随井深变化的声波,得到深度域的声波数据。同样的方式可以获取深度域的电阻数据。其中,深度域的声波数据也即是,随深度变化的声波数据,深度域的电阻数据也即是,随深度变化的电阻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井的测井数据中包含密度数据,密度数据也可以通过密度测井仪器得到,但是也有一些井的测井数据中不含有密度数据,而对于不含有密度数据的井,终端可以通过加德纳公式而得到,其中,加德纳公式如下:
ρ=αvβ (2)
式中:α和β为预先测量出的声波密度参数,同一区域范围内α相同,β也相同。
在实施中,通常情况下,新钻的井的测井数据中都含有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一些比较久的井可能没有密度数据,那么,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具有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的井,利用上述公式(2)反推出α和β,然后再根据目标井的声波数据,进而可以得到目标井的密度数据。这种通过计算多口井的α和β,最终将多个α的平均值,确定为最终的α,将多个β的平均值,确定为最终的β的方式,与相关技术中,直接仅仅根据目标井的声波数据和公式(2)反推密度曲线相比,得到的密度数据更加准确。技术人员得到目标井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之后,便可以根据上述公式(1)得到反射系数。
在实施中,声波数据通常受井径的影响较大,而钻井的过程,由于地质等原因,通常会造成井眼垮塌,导致井径数据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因此,技术人员在利用声波数据确定密度数据以及反射系数之前需要判断一下井径数据,如果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变化,则基于目标井的声波数据,利用公式(2)生成密度数据,然后再根据上述公式(1)生成反射系数。而如果目标井的井径数据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变化,则技术人员需要对声波数据进行校正,声波数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校正:
方式一,如果目标井周围存在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变化的井,则技术人员可以将目标井的声波数据和至少一个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变化的井的声波数据输入到终端中,终端可以根据至少一个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变化的井的声波数据,对目标井的声波数据进行校正。
方式二,终端还可以通过目标井的电阻数据拟合出一条声波数据来对目标井的声波数据进行校正,相应的可以是,终端可以先根据公式v=KHCdRt,生成拟合声波数据,式中,v为声速,K、C和d为预先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地层参数,H为深度,Rt为电阻;然后,终端利用拟合声波数据,对声波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声波数据;最后,终端可以基于校正后的声波数据,利用上述公式(2)生成密度数据,并根据校正后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利用公式(1)生成反射系数。
由上述可见,终端在根据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利用上述公式(1)生成反射系数之前,对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都进行了校正,这样得到的反射系数的准确性更高,为接下来得到合成地震数据做准备。
在步骤102中,终端基于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其中,雷克子波是一种标准地震子波,其波形如图2所示,理论上任何一种地震波的数学表达式都可以通过对雷克子波进行相位、振幅和初始位置的变换而得到,但是雷克子波是一种理想型的地震子波,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这种理想型的波。
合成地震数据是根据测井数据生成的,用于与实际的地震数据进行比较的地震数据,是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的结果,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获得:
f(t)=S(t)×R(t) (3)
式中:f(t)表示为合成地震数据,S(t)表示为地震子波,R(t)表示为发射系数的时间序列。
在实施中,初次生成合成地震数据时,地震子波可以选择雷克子波,那么相应的,终端得到反射系数之后,可以根据经验值或者测井数据对雷克子波的初始值进行赋值,然后,利用公式(3)生成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在步骤103中,终端基于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
其中,地震数据与合成地震数据相比,是实际地震数据,是通过人工地震技术而得到的数据。例如,技术人员可以在目标区域内埋设人工炸药,进行人工爆破,在进行爆破之前,在爆破点周围的多个预设位置处分别埋设检波器,用于接收地震波,这些检波器进而可以记录下来不同时间点内接收到的地震波,这些检波器在不同时间接收到携带有地震波的信号之后,发送给终端。终端再将所有检波器的数据汇总起来,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之后便可以形成地震数据。由于检波器接收到的是不同时间内的信号,所以地震数据是与时间相关的数据,时域时间域的数据。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根据初始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测井数据中深度与时间的大概对应关系,将对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其中,初步层位标定的结果可以如图3所示,图3中(a)表示初始合成地震数据,(b)表示地震数据,(a)和(b)中自上而下的倾斜虚线表示目标井。
在步骤104中,终端基于反射系数和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确定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
在实施中,上述初步层位标定的精度并不高,只是大概确定一下深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比如,在初步层位标定中,深度可以大概对应某个大范围内的时间。终端可以对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校正,相应的,终端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振幅谱子波,然后使用振幅谱子波对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校正,也即是,终端可以基于反射系数和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利用上述公式(3)生成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这次得到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比较接近。
在步骤105中,终端在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
在实施中,终端对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之后,可以在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其标定结果可以如图4所示,图4中(a)表示二次合成地震数据,(b)表示地震数据。将图4和图3对比可知,二次层位标定比初步层位标定更加准确。
在步骤106中,终端基于反射系数和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目标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
在实施中,终端完成二次层位标定之后,可以再次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校正,相应的可以是,终端可以使用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校正,得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这样,终端根据测井数据生成的合成地震数据与实际的地震数据的一致性较高,具体的,合成地震数据的振幅与实际的地震数据的振幅一致性较高,合成地震数据的相位与实际的地震数据的相位一致性较高,合成地震数据的比例因子与实际的地震数据的比例因子一致性也较高。
在步骤107中,终端在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在实施中,终端得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之后,可以在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其中标定结果可以如图5所示,图5中(a)表示三次合成地震数据,(b)表示地震数据,从图5中可以看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更加相似,二者的一致性更好。
其中,上述初步层位标定可以称为第一轮层位标定,二次层位标定可以称为第二轮层位标定,三次层位标定可以称为第三轮层位标定,上述在每一轮层位标定中,终端都可以根据每一轮的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相关性,输出一个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表示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越好,通常情况下,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就可以满足要求。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对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多轮校正,得到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以上。
在步骤108中,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终端将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其中,如果第一偏移量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终端再根据第一偏移量的大小,对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之后再从初步层位标定或者二次层位标定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层位标定,详情下文将会根据第一偏移量的大小进行介绍。
在实施中,终端经过上述三轮层位标定之后,为了提高层位标定的准确度,需要对层位标定进行验证,相应的,终端可以通过联井数据对上述三次层位标定的结果进行验证。具体的,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终端将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其中,时深曲线也即是时间与深度对应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可以通过多个时间值和深度值组成。平均时深曲线,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多口井的时深曲线而得到。
具体的,终端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对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进行层位标定,进行三轮层位标定之后,可以得到每一口井的时深曲线,然后,再根据这些井的时深曲线得到目标区域的平均时深曲线。通常情况下,目标区域中多口井的时深曲线在趋势上近似平行,那么,终端可以计算出每一口井的时深曲线与平均时深曲线之间的偏移量。理论上,如果每一次层位标定的准确度都较高,那么目标区域内多口井的时深曲线之间的偏移量应该在允许的数值范围内。相应的,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终端将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反复试验和经验而定,例如,如果需要精度很高的层位标定,那么第一预设阈值需要取数值很小的值,如果需要精度不是很高的层位标定,那么第一预设阈值的值就不需要很高。那么第一预设阈值可以决定层位标定的精度,第一预设阈值取值越小,层位标定的精度越高。
基于上述所述,在使用本方法进行层位标定时,首先对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进行校正,提高由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生成的反射系数的准确性,之后再进行迭代的方式进行层位标定。具体标定过程为,首先利用由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生成的初步合成地震数据进行首轮层位标定;然后在首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再利用由反射系数和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振幅谱子波生成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第二轮层位标定;之后,再利用由反射系数和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振幅谱相位谱子波生成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第三轮层位标定;为了验证上述层位标定的准确性,最后,再通过联井数据对第三轮层位标定的结果进行验证,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终端将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这样,反射系数由校正后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生成,层位标定通过三轮迭代标定,最终还有对层位标定结果的验证,进而可以大大提高层位标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度,相应的,经过上述初步层位标定、二次层位标定和三次层位标定的三轮层位标定之后,终端不仅要通过联井数据进行验证,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地震子波的一致性验证,相应的可以是,终端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目标区域内的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其中,合成地震子波是从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到的地震子波,合成地震数据可以由该地震子波经过相位、振幅和初始位置变化而得到。
在实施中,如果目标区域内每一口井最终得到的合成地震数据都是准确的话,那么这些合成地震数据的合成地震子波,首先在形状上每个合成地震子波具有中心对称结构,其次,这些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对称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甚至这些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对称点相重合。因此,在目标区域内利用上述方法对每一口井进行三轮层位标定之后,从每口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各自的合成地震子波,然后终端可以根据多个合成地震子波得到平均地震子波,之后,将多个合成地震子波和平均地震子波绘制在同意坐标系下,如果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这样,在使用上述方法对目标区域内进行层位标定时,经过三轮层位标定之后,再使用联井数据和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对称性,对层位标定的结果进行验证,进而,可以提高层位标定的准确性。
可选的,联井数据对层位标定的验证结果中,第一偏移量通常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但是合成地震子波对层位标定的验证结果中,第二偏移量不一定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相应的,如果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基于第二偏移量对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在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对三次层位标定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其中,上述对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也即是,对三次合成地震数据的初始位置进行时移调整。
在实施中,经过三轮层位标定之后,使用联井数据和合成地震子波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中,其中,联井数据是初步验证,通常都会满足,而合成地震子波的验证属于精细验证,可能存在不满足的情况。如果不满足,例如,当终端检测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的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较大,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返回到进行三次层位标定之前的步骤,再根据第二偏移量的具体大小,对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调整,例如,对三次合成地震数据的初始位置进行时移调整,调整之后,终端再在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重新对三次层位标定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层位标定通常情况下其准确度较高,可以不用再对其进行验证,即可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当然,终端也可以使用合成地震子波的对称性对层位标定的结果进行再次验证,例如,终端可以提取调整后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的合成地震子波,比较三次合成地震数据的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偏移量,通常该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调整后的三次层位标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通过联井数据对层位标定进行验证时,也有可能出现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相应的,如果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那么,终端可以从第二轮层位标定开始,重新进行层位标定,相应的可以是,如果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第一偏移量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在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在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在实施中,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偏移量的大小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然后,在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调整后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四次层位标定;之后,在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五次层位标定,通常情况下,五次层位标定是基于第一偏移量进行的标定,其准确度较高,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最终层位标定。当然五次层位标定之后,也可以使用联井数据对层位标定进行验证,直至层位标定的结果满足预期要求。
可选的,如果上述第一偏移量比较大,例如,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阈值,终端可以基于第一偏移量从初步层位标定开始,重新进行层位标定,相应的可以是,终端首先基于第一偏移量对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然后,基于调整后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之后,在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进行五次层位标定;最后,终端在五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在实施中,终端检测出第一偏移量很大,这时可以从初步层位标定开始重新进行新一轮的层位标定,而且新一轮的层位标定,需要根据上一轮的第一偏移量进行。新一轮的层位标定之后,还可以通过联井数据和合成地震子波的对称性,对层位标定的结果进行验证,如果不满足预期效果,则再基于偏移量反复进行标定,直至层位标定的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层位标定时,首先,对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进行校正,进而得到的反射系数更加准确;然后,按照逐步逼近的方式,先利用雷克子波生成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之后,进行第二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上提取振幅谱子波,生成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二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二次层位标定;再之后,进行第三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振幅相位谱子波,生成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第二轮的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三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以上三轮层位标定结束之后,再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具体的,首先使用联井数据进行验证,检测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与第一预设阈值的关系,如果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终端再从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并检测三次合成地震数据的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目标区域内的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与第二预设阈值之间的关系,如果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上述层位标定的结果满足预期结果,终端可以将上述的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接下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三次层位标定的结果对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于精准确定储层的位置。
以上三轮层位标定结束之后,在对标定结果进行验证时,如果偏移量很大,例如,第一偏移量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则终端再基于第一偏移量对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之后再重新进行新一轮的层位标定。如果偏移量不是特别大,再根据偏移量的具体大小,终端对第二轮层位标定或者第三轮层位标定进行调整,再重新进行接下来的层位标定。
由此可见,终端在进行层位标定时,一方面,对测井数据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进行校正,确保了反射系数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迭代的方式,在上一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层位标定,使合成地震数据向地震数据逐步逼近,提高了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层位标定的精度,再一方面,终端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双重验证,以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层位标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层位标定时,按照逐步逼近的方式,先利用雷克子波生成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之后,进行第二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上提取振幅谱子波,生成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二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二次层位标定;再之后,进行第三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振幅相位谱子波,生成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第二轮的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三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三次层位标定。以上三轮层位标定结束之后,再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这样,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层位标定时,一方面通过迭代的方式,在上一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层位标定,使合成地震数据向地震数据逐步逼近,提高了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层位标定的精度,另一方面,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进而,大大提高层位标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该装置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610,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620,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第一标定模块630,用于基于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
第二确定模块640,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
第二标定模块650,用于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
第三确定模块660,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
第三标定模块670,用于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最终标定模块680,用于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最终标定模块680,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
如果所述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最终标定模块680,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
如果所述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所述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偏移量对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三次层位标定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调整模块690,用于: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
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
在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调整模块690还用于: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对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
在所述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进行五次层位标定;
在所述五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测井数据中不含有密度数据,则基于所述声波数据v,根据公式ρ=αvβ,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密度数据ρ,α和β为预先测量的所述目标区域的声波密度参数。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井的井径数据,如果所述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则基于所述声波数据和所述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可选的,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井径数据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则基于所述目标井的电阻数据,根据公式V=KHCdRt,生成拟合声波数据,V为声速,K、C和d为预先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地层参数,H为深度,Rt为电阻;
利用所述拟合声波数据,对所述声波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声波数据;
基于校正后的声波数据和所述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层位标定时,按照逐步逼近的方式,先利用雷克子波生成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之后,进行第二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上提取振幅谱子波,生成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首轮的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二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二次层位标定;再之后,进行第三轮层位标定,具体的,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振幅相位谱子波,生成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并在第二轮的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将三次合成地震数据投影在地震数据上,进行三次层位标定。以上三轮层位标定结束之后,再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这样,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层位标定时,一方面通过迭代的方式,在上一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层位标定,使合成地震数据向地震数据逐步逼近,提高了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数据的一致性,以及层位标定的精度,另一方面,对层位标定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性,进而,大大提高层位标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在进行层位标定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与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上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基于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
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
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
如果所述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中提取合成地震子波;
如果所述合成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与所述平均地震子波的中心点之间的第二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二偏移量对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三次层位标定进行调整,将调整后的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对二次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
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调整后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
在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则基于所述第一偏移量对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进行调整;
基于调整后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四次层位标定;
在所述四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进行五次层位标定;
在所述五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进行最终层位标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生成反射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测井数据中不含有密度数据,则基于所述声波数据v,根据公式ρ=αvβ,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密度数据ρ,α和β为预先测量的所述目标区域的声波密度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井的井径数据,如果所述井径数据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则基于所述声波数据和所述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声波数据和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包括:
如果所述井径数据不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则基于所述目标井的电阻数据,根据公式V=KHCdRt,生成拟合声波数据,V为声速,K、C和d为预先测量的目标区域的地层参数,H为深度,Rt为电阻;
利用所述拟合声波数据,对所述声波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声波数据;
基于校正后的声波数据和所述密度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10.一种进行层位标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目标井的测井数据,得到反射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雷克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初始合成地震数据;
第一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初始合成地震数据和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初步层位标定;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二次合成地震数据;
第二标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初步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二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二次层位标定;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射系数和所述地震数据中的振幅相位谱子波,确定所述目标井的三次合成地震数据;
第三标定模块,用于在所述二次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基于所述三次合成地震数据和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井进行三次层位标定;
最终标定模块,用于如果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的时深曲线与所述目标区域内的多口井的平均时深曲线的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将所述三次层位标定确定为最终层位标定。
CN201811191096.9A 2018-10-12 2018-10-12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1045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1096.9A CN111045085B (zh) 2018-10-12 2018-10-12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1096.9A CN111045085B (zh) 2018-10-12 2018-10-12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5085A true CN111045085A (zh) 2020-04-21
CN111045085B CN111045085B (zh) 2022-05-10

Family

ID=7022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1096.9A Active CN111045085B (zh) 2018-10-12 2018-10-12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508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3858A (en) * 1991-07-09 1992-10-06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inding horizons in 3D seismic data
CN101013161A (zh) * 2007-01-15 2007-08-08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地震勘探层位标定方法
CN104698497A (zh) * 2015-04-09 2015-06-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53858A (en) * 1991-07-09 1992-10-06 Landmark Graphic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inding horizons in 3D seismic data
CN101013161A (zh) * 2007-01-15 2007-08-08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于叠前波场模拟的地震勘探层位标定方法
CN104698497A (zh) * 2015-04-09 2015-06-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玉冰 等: "多参数多信息储层预测中岩性特征及层位标定技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5085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2812B (zh) 一种井震融合的地层岩性反演方法
CN104597490B (zh) 基于精确Zoeppritz方程的多波AVO储层弹性参数反演方法
CN104656142B (zh) 一种利用垂直地震剖面与测井联合的地震层位标定方法
CA2920008C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isotropic elastic parameters in horizontal transverse isotropic (hti) media
AU2006279961B2 (en) Method of accounting for wavelet stretch in seismic data
CN101630016B (zh) 一种提高垂直地震剖面成像质量的方法
CN109738945B (zh) 一种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成果直接生成构造图的方法
CN109188520B (zh) 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6226818A (zh)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06054181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at least two sets of seismic data
CN113552625B (zh) 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6443774A (zh) 一种提高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精度的方法
EA032186B1 (ru) Сейсмическая адаптивная фокусировка
CN103616723A (zh) 基于avo特征的crp道集真振幅恢复方法
CN111965712B (zh) 一种校正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静态效应的方法
Guo et al. Becoming effective velocity-model builders and depth imagers, Part 2—The basics of velocity-model building, examples and discussions
CN111045085B (zh) 进行层位标定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49561A1 (en) Migration velocity analysis method for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data
CN116500679A (zh)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09839659B (zh) 一种对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迭代优化的方法
CN112649876A (zh) 建立地震偏移速度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5035B (zh) 地球物理勘探密度信息提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11060968A (zh) 一种用于球面扩散补偿精确井控速度校正方法
NO20190217A1 (en) Correcting biases in microseismic-event data
CN110618448B (zh) 多波动态匹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