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0679A -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0679A
CN116500679A CN202210061249.8A CN202210061249A CN116500679A CN 116500679 A CN116500679 A CN 116500679A CN 202210061249 A CN202210061249 A CN 202210061249A CN 116500679 A CN116500679 A CN 116500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time
depth
calibration
seis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12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小茜
雷明
潘树新
周俊峰
郭娟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12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06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0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06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3/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G01V1/00 – G01V11/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1Seismic or acoustic, e.g. land or sea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6Imped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基于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钻井的时深关系;基于单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研究区内所有钻井的井震标定结果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该方法提高了单井时深关系的精度和不同沉积相带上多井时深关系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地震地质数据处理中,特别涉及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中,井震标定所确定时深关系的准确与否,对地震解释、构造研究、以及后续的储层空间展布预测、储层流体空间变化分析、开发方案设计及井位调整部署等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构建深度域测井等地质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的时深关系,其主要途径包括地震资料处理时所建立的速度函数、VSP测井资料,以及合成地震记录的井震标定。其中,通过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井震标定是目前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为提高时深标定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有研究者将分块多项式曲面拟合所得到的三维速度场应用于地震层位标定,为缺乏VSP测井资料地区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时深关系;罗玢等利用零偏VSP偏移距校正方法对提高时深关系的精度进行了研究;肖毅等通过对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所用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曲线的环境影响因素校正,来判断时深关系的可靠程度;边立恩等采用时深映射方法对倾斜地层的时深关系进行了分析;杨海长等在分析地震子波与极性及时深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地震剖面极性对层位标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以上研究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料、根据不同的出发点对建立准确合理的时深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但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1)未充分考虑不同沉积相带对时深关系的影响;某一勘探目的层段通常可能包含多个沉积时期的地层,其沉积相类型可能存在差异,不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性,也就可能具有不同的地层速度,因此可能导致其存在不同的时深关系。(2)未充分考虑钻井与钻井之间时深关系的变化,即如果仅采用单口井或者少数几口井的时深关系来指导整个研究区的井震标定,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或多解性。(3)仅通过对比声波时差和密度测井曲线制作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相关性,将其对比后的相关系数作为井震标定准确性的依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可以包括:
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基于所述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之后,还可以包括:
基于VSP测井得到的时深关系数据对所述单口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校正。
可选的,所述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研究区的不同沉积相带中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拟合,以确定不同沉积相带的所拟合的曲线的相关系数;
将所述相关系数与所述研究区内所有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拟合的曲线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以验证不同沉积相带标定的时深关系的差异。。
可选的,所述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可以包括:
将声波时差曲线转换为速度曲线后,与所述密度曲线相乘,以得到所述钻井的纵波阻抗数据;
基于所述纵波阻抗数据确定所述钻井的反射系数;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与地震数据中的子波数据进行褶积处理,以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与所述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相关系数;
根据所述相关系数与预设的相关系数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钻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可以包括:
对所述研究区内所有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投射到所述地震剖面上,以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确定所述研究区沉积地层同相轴的等时界面,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可选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按照预设的条件进行筛选,以确定所述研究区内的骨干井;
其中,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钻遇目的层段齐全程度和/或测井曲线完整程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震标定装置,可以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对比模块,基于所述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井震标定方法得到的研究区的井震标定时深关系的应用。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井震标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井震标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基于所述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该方法从地震和地质角度同时质控和检验不同沉积相带上井震标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高了单井时深关系的精度,以及不同沉积相带上多井时深关系的精度,同时该分析方法经延拓后也可以用于地层对比工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井震标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具体的井震标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步骤S23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相关系数衡量标定结果的效果图;
图5为步骤S24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VSP测井对单口钻井的时深关系进行校正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对不同沉积相带时深关系验证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某个研究区井震标定时深关系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联井地震剖面的时深关系的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地层沉积作用对地震同相轴影响的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井震标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该方法用于对研究区、工区或者某一油田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井震标定,其中井震标定的目的是将深度域地质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建立时间-深度的时深关系,以作为后续地震解释、层位解释、以及地层对比、反演或者岩层属性分析的依据。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拟通过对影响井震时深关系标定准确性因素的分析,建立一套适用于稳定沉积地层的检验时深关系标定可靠性与合理性的方法,以期提高井震标定的精度,并为后续相关研究与生产提供支撑。
参照图1,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本步骤是对研究区内的所有的钻井,基于每口测井数据获得的声波时差以及密度曲线,生成该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而生成研究区内所有的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步骤S12、基于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钻井的时深关系。
本步骤是对合成地震记录与该单口钻井的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波组关系匹配,从而完成井震标定,确定该钻井的时深关系。
步骤S13、基于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本步骤是根据单井井震标定结果,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指数关系),以明确沉积相带对地层平均速度的变化具有控制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区内可能存在多个层序界面,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使用其中一个层序界面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使用多个层序界面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14、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本步骤通过分沉积相带时深对关系分析与联井对比分析法等对井震时-深关系标定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进行检查和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本申请发明人创新性地提出了,在建立地震与测井的时间-深度关系时,可以依据相同沉积相带层速度具有统一变化规律这一认识对井震标定的准确性进行检查,进而精确确定研究区时深关系,为后续地质综合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进一步的,该方法从地震和地质角度同时质控和检验不同沉积相带上井震标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高了单井时深关系的精度,以及不同沉积相带上多井时深关系的精度,同时该分析方法经延拓后也可以用于地层对比工作。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上述井震标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研究区内的深度域地质数据和时间域地震数据。
其中,深度域地质数据可以包括:沉积相平面分布数据、地质分层数据、测井数据资料(声波时差数据、密度曲线数据);时间域地震数据资料可以包括:叠后地震数据、速度数据体、地震层位数据、地震子波、VSP时深对数据等。
步骤S22、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按照预设的条件进行筛选,以确定研究区内的骨干井;
其中,预设的条件可以包括:钻遇目的层段齐全程度和/或测井曲线完整程度。
钻遇即钻穿其中一套地层,钻到一定深度遇到了某某地层,一般是指目的层、油气层,也可能是某些特殊岩层。本步骤中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筛选,将钻遇目的层段齐全、测井曲线质量良好的井作为骨干井,以该骨干井进行井震标定,确定研究区内的时深关系。
步骤S23、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本步骤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1,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步骤S23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31、将声波时差曲线转换为速度曲线后,与密度曲线相乘,以得到钻井的纵波阻抗数据。
步骤S232、基于纵波阻抗数据确定钻井的反射系数。
步骤S233、基于反射系数与地震数据中的子波数据进行褶积处理,以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参照图4所示,图4中1015附近的灰色地震数据为通过上述方法合成的地震记录。
步骤S24、基于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钻井的时深关系。该步骤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12,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沉积特征比较平稳的、地层的速度相对稳定,在地震数据和测井曲线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分值的地层进行标定,该种地层(例如碎屑岩沉积地层)在整个研究区比较稳定。但是火成岩地层速度较高,在地震数据中存在速度突变情况,井震标定的精度通常降低。
参照图4所示,背景黑色的地震数据为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本发明实施例中发明人是将通过深度域地质资料的合成地震记录与时间域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匹配,以确定时深关系。即在建立时深关系时,地质层位与地震剖面上的哪一个波组或者哪一个波组中的哪个位置相对应。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该步骤S24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41、基于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相关性系数。
步骤S242、根据相关性系数与预设的相关性系数阈值的比较结果,对钻井的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钻井的时深关系。
发明人发现,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仅根据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相关系数来判断井震时深关系标定得准确与否,势必将存在较大的多解性。
步骤S25、基于VSP测井得到的时深关系数据对单口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校正。
参照图6所示,发明人基于利用VSP测井资料检验井震标定时深关系的准确性,对上述步骤S24中井震标定流程的多解性进行校正,并调整合成记录的时深关系,使合成地震记录波组关系与井旁道地震波组关系严格匹配,完成井震标定,确定单井的时深关系。本实施例中VSP测井资料能够提供准确的速度参数、时间-深度关系参数等,通过井震标定所确定的时深关系应与VSP测井所提供的时深关系相一致。因此,利用研究区中某一口具有VSP测井的资料,可指导和质控研究区内其他VSP井距离不太远的其他井的井震标定工作。
步骤S26、基于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VSP数据进行质控后完成井震标定后,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井的至少一个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地层埋深相同或相近时,扇三角洲相带的平均速度明显小于近岸水下扇相带的平均速度;分别统计地层扇三角洲相带和近岸水下扇相带平均速度与地层埋深的关系为指数关系,表明同一沉积时期、相同沉积相带内某一地层层面的平均速度具有统一变化规律。此外,不同沉积相带,虽然其沉积时期相同,但因地层岩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存在差异,亦即沉积相带对地层平均速度的变化具有控制作用。将VSP数据进行质控后完成井震标定后,根据井震标定结果,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井的目的层段顶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地层埋深相同或相近时,扇三角洲相带的平均速度明显小于近岸水下扇相带的平均速度;分别统计地层扇三角洲相带和近岸水下扇相带平均速度与地层埋深的关系为指数关系,表明同一沉积时期、相同沉积相带内某一地层层面的平均速度具有统一变化规律。此外,不同沉积相带,虽然其沉积时期相同,但因地层岩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存在差异,亦即沉积相带对地层平均速度的变化具有控制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验证不同沉积相带中同一层序界面标定的实审关系,参照图7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基于研究区的不同沉积相带中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拟合,以确定不同沉积相带的所拟合的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
当然,在此步骤之前,还需要对研究区内所有的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拟合,以确定研究区内所有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拟合的曲线的相关系数。
具体的,将每一口井每一个地震反射层双程旅行时与相应的地质深度生成散点图,横坐标为地震双程时间(单位ms),向右值域变大,纵坐标为直井测量深度(单位m),向下深度值增加。从散点图中看出,相同地层埋藏深度、相同沉积相带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层速度;同一沉积时期,相同岩性通常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层速度;相同沉积相带的层速度,随着地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地增大。其指数关系式中的各种系数存在一定差异,说明不同沉积相带的时间-深度关系不同,或者说单一沉积相带对应一定的速度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本发明实施例中选定的某研究区按构造特征可划分为缓坡带和陡坡带,目的层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二段主要发育缓坡带的扇三角洲和陡坡带的近岸水下扇沉积。扇三角洲相主要发育浅灰色砂岩、砂砾岩与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灰绿、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近岸水下扇相主要发育深灰、灰黑色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紫红、深灰、灰黑色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等,以杂乱沉积为主,岩性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变化均较大,非均质性严重,但平面分布范围有限。钻井结果表明,钻穿目的层的井共有63口探井,其中扇三角洲相50口井,近岸水下扇相13口井。由63口探井腾格尔组二段顶面对应T3地震反射层井震标定后的时间-深度关系图(图8(a))可以看出,其相关系数为0.882。针对这两种沉积相带,分别对扇三角洲相50口井和近岸水下扇相13口井的时间-深度关系进行统计后发现(图8(b、c)),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887,指示扇三角洲沉积相带平均速度变化的规律性优于近岸水下扇沉积相带;虽然同为腾格尔组二段地层,但由分别统计的扇三角洲相和近岸水下扇相的时间-深度关系看,其指数关系式中的各种系数存在一定差异,说明不同沉积相带的时间-深度关系不同,或者说单一沉积相带对应一定的速度关系。
步骤S72、将不同沉积相带所拟合的拟合曲线的相关性系数与研究区内所有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拟合的拟合曲线的相关性系数进行比较,以验证不同沉积相带标定的时深关系的差异。
对散点图进行分析,无论是扇三角洲还是近岸水下扇沉积环境,某一地质层位的平均速度均分别遵循相应的速度变化规律,如果某口井的标定结果偏离了这一变化规律,那么有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其一是地质分层可能存在错误,其二是标定时地质层位所对应的地震同相轴可能存在错误,其三则可能是沉积相类型差异导致标定结果偏离研究区的速度变化规律。如果井震标定后时间-深度的数据点位于所统计的平均速度变化规律曲线的上方,则说明在地质分层方面所确定的地质层位的深度可能偏小,此时应进行层序地层的对比检查;或者也可能是在地震剖面上地质层位所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偏大,此时应通过地震波组的关系或联井地震剖面分析来进行检查;若地层划分结果和地质层位所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均显示正确,那么此时应检查是否是由于地层岩性或沉积相类型的不同所致。若井震标定后时间-深度的数据点位于所统计的平均速度变化规律曲线的下方,采用上述方法可同样进行分析,只是此时存在的可能原因是地质分层深度偏大或地质层位所对应的地震反射时间偏小而已。
步骤S27、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由于地层层面分布的连续性,与之相对应的地震反射同相轴通常也具有平面上连续分布的特性,以及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可连续追踪性,在利用井震标定建立时间域的地震资料与深度域的钻井、测井等资料的时间-深度关系时,利用联井地震剖面可以对参与井震标定的每口井标定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和分析。如果某一口井地质分层或地质层位对应井点处的地震剖面上的时间存在错误,或者两口井之间(井点之外区域)进行地震层位追踪解释时存在矛盾,那么在联井地震剖面上必定会存在相应的显示。因此,根据联井地震剖面上地质分层在地震剖面上所对应的时间位置,以及整个联井剖面上地震波组的横向变化的合理性对井震时-深关系标定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进行检查和综合分析。
本步骤对研究区内所有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投射到地震剖面上,以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确定研究区沉积地层同相轴的等时界面,以确定出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参照图9所示,利用上述标定出的时深关系,在地震剖面上针对该层位进行追踪解释,以得到整个研究区的时深关系,即联井地震剖面中的时深关系。图9中每口钻井对应着的小短线为单井标定出的时深关系。参照图10所示,为不同层序界面与地震同相轴的等时界面对比效果图,其中,间断线(虚线)为层序地层界面。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如我国西部某油田有探井和开发井千余口,在开展地层对比研究工作时,可考虑参照以下流程:首先将钻遇目的层段齐全、测井曲线质量良好的井作为骨干井,通过井震标定建立研究区的深度-时间关系;利用区域地震层位追踪解释结果,在地震剖面上读取某待对比井某层位的时间深度,利用所建立的深度-时间关系计算(预测)出某待对比井某层位的深度(H);在地层对比剖面上,在计算的某层位的深度(H)附近,按照所确定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分析出某层位在地层对比剖面上的准确深度,从而实现地层的快速对比工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井震标定装置,其参照图1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生成模块13、标定模块14、对比模块16和确定模块17,其工作原理如下:
生成模块13用于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标定模块14用于基于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钻井的时深关系;
对比模块16基于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确定模块17用于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还可以包括校正模块15,校正模块15用于基于VSP测井得到的时深关系数据对所述单口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校正。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生成模块13具体用于:将声波时差曲线转换为速度曲线后,与所述密度曲线相乘,以得到所述钻井的纵波阻抗数据;基于所述纵波阻抗数据确定所述钻井的反射系数;基于所述反射系数与地震数据中的子波数据进行褶积处理,以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标定模块1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与所述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相关系数;根据所述相关系数与预设的相关系数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钻井的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7具体用于:对所述研究区内所有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投射到所述地震剖面上,以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确定所述研究区沉积地层同相轴的等时界面,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还可以包括筛选模块12,筛选模块12用于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按照预设的条件进行筛选,以确定所述研究区内的骨干井;
其中,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钻遇目的层段齐全程度和/或测井曲线完整程度。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还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1,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研究区内的深度域地质数据和时间域地震数据。
其中,深度域地质数据可以包括:沉积相平面分布数据、地质分层数据、测井数据资料(声波时差数据、密度曲线数据);时间域地震数据资料可以包括:叠后地震数据、速度数据体、地震层位数据、地震子波、VSP时深对数据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井震标定方法得到的研究区的井震标定时深关系的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可以包括:地震解释、层位解释、以及地层对比、反演或者岩层属性分析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井震标定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井震标定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装置、介质、相关设备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方法相似,因此其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井震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基于所述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所有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之后,还包括:
基于VSP测井得到的时深关系数据对所述单口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在不同沉积相带下,所统计各套地层具有不同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之前,还包括:
基于对所述研究区不同沉积相带中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进行拟合,以确定在不同沉积相带控制下所拟合出的曲线的相关系数;
将所述相关系数与所述研究区内所有单井标定的时深关系拟合的曲线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以验证不同沉积相带标定的时深关系的差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钻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包括:
将声波时差曲线转换为速度曲线后,与所述密度曲线相乘,以得到所述钻井的纵波阻抗数据;
基于所述纵波阻抗数据确定所述钻井的反射系数;
基于所述反射系数与地震数据中的子波数据进行褶积处理,以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与所述地震剖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相关系数;
根据所述相关系数与预设的相关系数阈值的比较结果,对所述钻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包括:
对所述研究区内所有钻井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投射到所述地震剖面上,以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确定所述研究区沉积地层同相轴的等时界面,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按照预设的条件进行筛选,以确定所述研究区内的骨干井;
其中,所述预设的条件包括:钻遇目的层段齐全程度和/或测井曲线完整程度。
8.一种井震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测井得到的声波时差和密度曲线,生成单口钻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标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剖面,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所述钻井的时深关系;
对比模块,基于所述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对研究区内分布于不同沉积相带的钻井的所有层序界面埋藏深度和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划分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统计的地层在不同沉积相带下的平均速度与地层埋藏深度的关系,对所述研究区内的所有钻井进行联井地震剖面分析,以确定出所述研究区井震标定的时深关系。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井震标定方法得到的研究区的井震标定时深关系的应用。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井震标定方法。
1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井震标定方法。
CN202210061249.8A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Pending CN1165006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249.8A CN116500679A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249.8A CN116500679A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0679A true CN116500679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1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1249.8A Pending CN116500679A (zh) 2022-01-19 2022-01-19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06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7068A (zh) * 2023-10-18 2023-11-1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深地油气精准导航随钻声波测井数据实时标定方法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77068A (zh) * 2023-10-18 2023-11-1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深地油气精准导航随钻声波测井数据实时标定方法与系统
CN117077068B (zh) * 2023-10-18 2024-03-0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深地油气精准导航随钻声波测井数据实时标定方法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5166B2 (en) Method of joint inversion of seismic data represented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
CN108680951A (zh) 一种基于地震信息判断煤层气富集沉积控制作用的方法
CN103837893B (zh) 基于vsp资料的声波测井曲线校正方法
US20160178772A1 (en) High Resolution Estimation of Attenuation from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s
US20160047924A1 (en) Determination of Subsurface Properties in the Vicinity of a Well by Full Wavefield Inversion
CN105759312A (zh) 一种储层特征法井震标定方法
WO2017035104A1 (en) Velocity model seismic static correction
US20150109885A1 (en) Method for correcting first break arrival time
CN103592680B (zh) 一种基于正反演的测井数据和深度域地震剖面合成方法
CN109188520B (zh) 薄储层厚度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722284B (zh) 一种基于道集数据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
WO2011026995A1 (en) Method of assessing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andidate
Zhang et al. Viabilities of seismic ray impedance and elastic impedance for hydrocarbon-sand discrimination
Bell AAPG Memoir 76, Chapter 18: Velocity Estimation for Pore-Pressure Prediction
US20170052268A1 (en) Improve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Survey Data Using Synthetic Modelling
CN113568046B (zh) 裂缝方位约束的多维信息裂缝表征方法
CN116500679A (zh)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N111308558B (zh) 页岩气水平井纵波时差校正方法
CN111427086B (zh) 利用纵横波振幅频率分量预测地层最大衰减参数的方法
CN107238859B (zh) 计算虚拟井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及系统
CN109932749B (zh) 一种井震标定方法、装置
CN109839659B (zh) 一种对叠前深度偏移剖面进行迭代优化的方法
CN113806674A (zh)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05767A (zh) 深度域层位的标定方法
CN113589365A (zh) 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