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6674A -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6674A
CN113806674A CN202010652369.6A CN202010652369A CN113806674A CN 113806674 A CN113806674 A CN 113806674A CN 202010652369 A CN202010652369 A CN 202010652369A CN 113806674 A CN113806674 A CN 113806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r channel
ancient river
wave impedance
detected
seis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523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慧
唐金良
肖鹏飞
张克非
周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06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6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该方法实现了地震异常到地质异常的转化,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

Description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油气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岩溶古河道在西北塔河地区广泛发育,油藏埋藏深,储层发育极不规则,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古河道地震识别研究表明,地下暗河地震反射特征剖面上表现为沿暗河走向强反射特征,横向连续性较好;垂直河道走向,主要为串珠状反射特征,存在局部区域串珠特征不明显而表现出的相对弱反射,其中古河道主河道在各种属性平面及空间上强能量且连续性好、延伸长度大。
以井点识别溶洞型储层为基础,通过井震标定可建立古河道储层与地震反射特征对应关系,但对于古河道储层厚度(纵向尺度)的量化表征,由于地震分辨率的影响使得古河道表现的地震异常厚度(纵向尺度)与地质异常厚度(纵向尺度)之间存在差异,难以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准确刻画古河道的厚度(纵向尺度)。如何运用地震资料实现古河道厚度(纵向尺度)的量化表征,一直是勘探开发工作者致力于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古河道纵向尺度量化困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建立初始反演模型;
对所述初始反演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测井数据对应的缝洞储层的顶部位置的波阻抗值;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对应的缝洞储层的顶部位置的波阻抗值,以及围岩与缝洞储层之间的波阻抗值突变点,通过调整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门槛值,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上限,使得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反映出的对应所述待测古河道的缝洞储层与所述测井数据相匹配,以对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优化并得到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
根据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属性;
通过多属性叠合和融合的方法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处理,以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属性和相干属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提取若干等时地层切片;
沿所述等时地层切片,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建立用于描述地震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的速度模型;
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所述波阻抗反演为叠后波阻抗反演或叠前波阻抗反演;
其中,所述叠后波阻抗反演包括叠后稀疏脉冲反演,所述叠前波阻抗反演包括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资料获取和波阻抗反演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时间域顶部深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地质异常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时间域厚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时深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可用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或叠前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该方法基于地震资料的波阻抗反演结果对古河道顶部深度及发育厚度进行量化,实现了地震异常到地质异常的转化,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公开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某一待测古河道基于均方根振幅异常和基于波阻抗反演确定的顶部深度的对比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根据测井数据确定波阻抗反演上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待测古河道基于均方根振幅异常(地震异常)确定的厚度和基于波阻抗反演(地质异常)确定的厚度的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和地质异常空间展布以及时间域上的地震异常厚度分布和地质异常厚度分布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厚度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公开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应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本公开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在不相冲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特定观测系统来接收来自反射界面的反射波而进行的勘探手段,地表震源产生的子波向下传播,遇到地层分界面时,部分能量反射回地表被检波器所接收,随着地震波不断传播、反射、接收,检波器记录下地表质点随时间的震动图像,即地震记录或地震道(地震资料)。
测井数据记录的一般都是各种不同的物理参数,如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速度、岩石体积密度等,可统称为测井信息。而测井数据解释与数字处理的成果,如岩性、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渗透率、地层信息等,可统称为地质信息。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可以为纵穿也可以为斜穿。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的第二阶段。在进行处理工作之前,需要对采集系统和原始地震道集进行了解,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地震资料特征,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该资料的处理流程。
具体的,步骤S101中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a: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建立初始反演模型;
步骤S101b:对所述初始反演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在现阶段的地震勘探领域,地震反演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而且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以地质为主导,测井为约束,地震为主体,来更精确的了解认识地下岩层结构的宏观空间分布规律,微观岩石物理性质。
由于人类对地球认识,寻找油气等各种生活生产的需要,所以有必要研究地球内部情况,但是以现在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只能从地表得到关于地球的信息,只有很小一部分地球内部空间观测数据是来自于钻井。所以只能通过有限的点上的地下观测数据,结合地表地震观测信息,通过反演来获得地球面上或体上的地球深部地质信息。
反演是以各种场反馈的抽象数据为基础,推测地球内部空间特征、定性或定量分析物理特征的过程。地震波阻抗反演是地震勘探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地球物理储层预测中最基本的技术,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
地震反演的过程,简言之,是由地表观测的地震反馈数据(即地震资料),结合地质情况和测井资料,依据数学物理原理方法,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属性参数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是获得地下岩性分布特征和其物理参数等信息的过程。反演数据比地震振幅数据分辨率更高而且更直观,能够直接从反演结果(包括反演剖面)上分辨出储层特征,从而地震反演技术能够通过帮助剖析钻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评估生产风险来减少油气开发的损失。因此反演技术是目前人类了解认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钻井由于采样间隔小,在相同长度尺度上采样率相对很高,所以可得到很高的纵向信息,但由于井的数量有限,在所在区域内以离散且非常稀疏的点状分布,所以在横向的水平区域内相对无明显的连续特性;与之相反,虽然地震可以沿纵向和横向无间断传播,但是由于地震频带的限制,其纵向上显然不具有测井数据那样的高分辨率,而横向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连续性特性,且由于地下岩层对地震响应的差异,使得地震资料又包含着丰富的岩石物性信息。
因此,通过地震反演技术,把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合理的匹配非常重要,搭建地震时间域和测井深度域进行直接对比的桥梁,以此为依据进行地质构造和岩石物性解释,研究储层空间的特征变化规律,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由于不同地层弹性阻抗不同,导致其对于地震响应的差异,得到不同的反射系数序列。从地震发生时起,地震波向下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阻抗有较大差异的界面,便会发生反射现象,如果岩层分界面上下两层岩石岩性基本相同,反射现象不明显,地震波继续向下传播,如果遇到的分界面两侧的阻抗不同,即密度和声波时差不同,导致波阻抗的明显差异,就会在此处发生明显的反射现象,所以发生反射的必要条件是界面上下地层的波阻抗相差较大。
因此在地震勘探中一般用反射系数来反映地下反射界面两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界面的一些其他特性。波阻抗(z)可表示为地层密度(ρ)和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v)之间的乘积关系,即z=ρv。地震记录可表达为:
x(t)=ω(t)*r(t)+N(t)
其中,t为时间域坐标;
x(t)是地震记录;
ω(t)是地震子波;
r(t)是地下分界面的反射系数;
N(t)是噪音。
若地震子波ω(t)已知,可以从地震数据x(t)中利用反褶积求出反射系数r(t)。
反褶积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的延续时间提高剖面的分辨率。经过反褶积处理,能够估算地下界面的反射系数,还可以压制多次波震源在地表激发的时刻,地震子波被认为是一个尖脉冲信号。如果这个脉冲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和波形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褶积模型的基本原理,地震记录就是反射系数剖面(包含多次反射)。
实际上子波在传播过程中受球面扩散和吸收衰减的影响,由尖脉冲变成了一个延续的震动信号,即实际地震子波。单道记录中,不考虑多次波影响的情况下一个地震子波代表地下一个反射界面,当两个反射界面距离较近时,它们所对应的子波就会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波。
因此,子波的震动延续降低了地震道的分辨率。因此,要想提高地震分辨率,就需要压缩地震子波,使其尽可能接近脉冲。
由于地震子波的影响,地震记录的分辨率远低于反射系数。反褶积以消除子波为目的,使地震道尽可能接近反射系数序列。
从处理的角度看,反褶积为了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剖面纵向分辨率。从反演的角度看,反褶积为递归反演提供近似反射系数序列,是递归反演的基础。
地震反演就是从地震记录中设法将子波和噪音消除,得到仅仅反映地下界面变化的反射系数r(t),进而求出各层的地震波速度和密度参数,以此推断地下介质分布情况。而地震反射的条件是,界面两侧的介质具有不同的波阻抗。
这里我们只考虑地震波相对于地下界面垂直入射的情况,换句话说就是,地震剖面上的地震道为法线入射道,对于反演模型的第i层,法线入射反射系数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81
其中,ri是第i层的反射系数;
ρi是第i地层的密度(g/cm3);
vi是地震波在第i层的传播速度(m/s);
ρi+1是第i+1层的密度(g/cm3);
vi+1是地震波在第i+1地层的传播速度(m/s)。
形象的说,如果我们把地球当作滤波器,震源产生的尖脉冲经过滤波后会变成波形稳定、有时间延续性的脉冲,可称为地震子波。由上式可得出递推公式: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82
即: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91
其中,zi+1是第i+1层的波阻抗;
zi是第i层的波阻抗。
因此,根据上式就可以计算出任意层的波阻抗值,但是上式表明想要估计下层介质的波阻抗zi+1,则必须已知上层介质的波阻抗zi
假设地下有n层介质,则第n层的波阻抗值为: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92
其中,zn为第n层的波阻抗值。
上式可以等价变形为: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93
在实际情况下,反射系数ri一般远远小于1,即ri<<1。则有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94
将该式代入上式中,可以得到如下反演公式::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095
上式中的反射系数ri是未知的,只能得到其对应的地震道地震道。
与反射系数序列相比,地震道由于子波的滤波作用,损失了低频和高频信息。高频信息的缺失限制了阻抗剖面的分辨率,低频信息的缺失在限制了分辨率的同时还使得反演的结果只能为相对波阻抗。因此,需要对地震道做脉冲反褶积处理,估算近似反射系数。再利用上面的反演公式得到波阻抗剖面。
这就是用测井和地质等数据进行约束,利用地表地震观测的地震数据通过算法求解反映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和空间结构参数的过程,即我们传统意义上所指的地震反演原理。
波阻抗反演的方法,主要包括:
(1)叠前波阻抗反演;
(2)叠后波阻抗反演。
其中,叠前波阻抗反演包括以下几种:
(1.1)基于波动方程的反演;
(1.2)弹性参数波阻抗反演。
叠后波阻抗反演包括以下几种:
(2.1)线性反演:道积分反演、波阻抗递推反演、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宽带约束波阻抗反演和广义线性波阻抗反演;
(2.2)非线性反演:模拟退火波阻抗反演、随机模拟反演、随机反演和遗传算法波反演。
而本实施例中,波阻抗反演可采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或叠前波阻抗反演,叠后波阻抗反演运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方法,叠前波阻抗反演运用弹性参数波阻抗反演方法。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常被用在井比较少或者是没有井的工区内,它的优点就是很好的规避地震反演的多解性情况的同时,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反射系数序列,最终使得反演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对于现实生产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叠后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这种方法是以地震资料为主,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建立准确的初始波阻抗模型是反演成果的基础保障,好的初始波阻抗模型能提高地震分辨率,对薄层信息的识别有很大的帮助。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本原理如下:
在现今常用方法中,声波阻抗反演是叠后反射地震资料中得到的技术,它综合分析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利用地震横向连续性强,测井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得到的波阻抗剖面水平连续性好、垂直分辨率高,为预测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Constrained Sparse Spike Inversion,CSSI),基于L1范数反褶积和最大似然反褶积,用地震道振幅来递推地震波阻抗的反演。其基础是假设地层的反射系数序列由两类叠和所成:一类是稀疏且不连续的大反射系数(代表地下不连续界面、岩性分界面),另一类是成高斯分布的小反射系数。
首先由基本假设,得到函数J: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101
其中,L为采样总数;
r(K)为第K个采样点的反射系数;
R为反射系数序列的平方根;
n(K)为第K个采样点的噪声值;
N表示噪音变量的平方根;
m为反射层数;
λ为给定反射系数的似然值。
因此,仅需利用最小的J即可获得最优的R。因此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从上到下推断地震记录中每条记录道的反射系数的可能位置,如果可能,我们还需要确定每条反射系数的大小。然后反复迭代,直到最终结果R被判断出来。
通过地震记录的最大似然反褶积,从而取得R值。之后利用最大似然反演将R值转换为地层波阻抗值,所用的计算式为:
Figure BDA0002575444280000111
其中,zi+1是第i+1层的波阻抗;
zi是第i层的波阻抗。
然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依据目标函数依次调整初始波阻抗值,目标函数的计算式为:
F=∑(ri)pq∑(di-si)q2∑(di-zi)2
其中,F为反演后的地震道;
ri为第i层的反射系数;
di是第i层的实测地震道;
si是第i层的合成地震道;
α为匹配权重因子;
zi为第i层的波阻抗;
p、q为L模因子,一般为p=1,q=2;
λ为残差权重因子。
上述计算式右边三项分别是反射系数的绝对值和,合成声波记录与原始地震数据的差值,趋势约束项。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基于地震数据,用波阻抗趋势进行约束。以用最少的反射系数脉冲,对合成地震数据与地震道进行不断调整,得到残差最小的合成地震记录,形成最符合反演要求的最大相关性匹配。它在反演过程中,可以获得宽频带的反射系数,地震反演中出现的多解性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使反演结果逐步逼近真实情况,反映地下特性。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大致流程如下:
(1)对测井资料做校正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2)提取子波,进行井震标定,使得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在同一测量尺度上有接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匹配,将地震和测井数据联系起来,为后续反演做准备;
(3)对地震层位精细解释,建立合理地质地层模型(即初始反演模型);
(4)结合地层框架模型和合成记录,以地震数据为主,利用地震子波以及地质地层模型(即初始反演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最终得到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即地震反演剖面)。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是通过利用不同炮检距道集的地震数据以及横波、纵波、密度等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出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如弹性波阻抗、纵波波阻抗、横波波阻抗、密度等),来综合预测储层及判别储层物性等。
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大致流程如下:
(1)根据测井曲线或岩芯资料得到纵、横波速度,求得初步的弹性波阻抗的曲线,又称伪弹性波阻抗曲线;纵波速度可以直接用测井曲线测得的声波速度近似代替,密度也可由测井曲线得到,横波速度要根据纵、横波速度测井曲线的关系,用已有的测井曲线结合实地岩石物理特征来合成,也可以根据岩芯资料得到;
(2)对控制点上的弹性波阻抗(Elastic Impedance,EI)曲线进行内插外推,建立波阻抗剖面的低频模型(即初始反演模型);
(3)将偏移距数据体转化为角道集数据体(即炮检距)部分叠加,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入射角范围的叠加数据体;
(4)估算每个角道集数据体所对应的子波,即角度子波;
(5)用类似于常规反演的方法计算带限的波阻抗剖面;
(6)将低频模型的波阻抗与带限的波阻抗剖面融合,得到最终符合实际情况波阻抗剖面,又称绝对波阻抗剖面。
(7)利用弹性波阻抗剖面通过最小平方法等数学工具拟合出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以及泊松比等相应的岩石弹性参数。
步骤S102: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具体的,步骤S102包括以下步骤:
S102a: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测井数据对应的缝洞储层的顶部位置的波阻抗值;
S102b:根据所述测井数据对应的缝洞储层的顶部位置的波阻抗值,以及围岩与缝洞储层之间的波阻抗值突变点,通过调整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门槛值,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上限,使得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反映出的对应所述待测古河道的缝洞储层与所述测井数据相匹配,以对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优化并得到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
S102c:根据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古河道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围岩是古河道周围的致密岩体,围岩为致密灰岩,由于波阻抗值在不同的岩性之间会出现起伏,即在围岩(致密灰岩)和缝洞储层(砂泥岩充填为主)之间会出现起伏,所以调整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门槛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的波阻抗上限(整体最大值),所述波阻抗结果上的色标以及反映出的对应所述待测古河道的缝洞储层异常会变化,使得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反映出的对应所述待测古河道的缝洞储层与所述测井数据相匹配,以对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优化并得到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
基于地震数据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并基于均方根振幅异常确定的为古河道地震异常体,但受上覆地层强轴T7 4界面的影响,均方根振幅异常确定的为古河道地震异常体的顶部深度靠近T7 4界面,导致难以识别古河道的顶部深度。而正演模拟证实波阻抗反演可以较准确确定地质体的深度,波阻抗反演结果可以准确地确定古河道深度在时间域上的分布。
步骤S103: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具体的,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03a: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属性;
S103b:通过多属性叠合和融合的方法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处理,以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
其中,地震属性就是对地震资料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及统计学特征的一种测量。目前,地震资料中提取的属性参数基本归纳为6大类,即运动学特性参数、动力学特性参数、形态学特性参数、弹性参数、粘滞性参数及地质物性参数,其中常用于地震属性技术的是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参数。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振幅、波形、频率、衰减因子、速度、相位、相关系数、能量和比率等。不同的地震属性对不同地质属性的敏感程度不同,针对岩溶古河道的地震属性识别,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摸索规律,总结对不同地质特征岩溶古河道更为敏感的地震属性,然后进行优选、组合、融合,进而进行岩溶古河道综合刻画。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属性和相干属性。
具体的,步骤S103b,通过多属性叠合和融合的方法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处理,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多属性叠合和融合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处理,以识别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形态;
(b)通过多属性叠合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均方根振幅属性和相干属性进行处理,识别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边界;
(c)由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形态和地震异常边界构成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空间展布。
具体的,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S103c;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提取若干等时地层切片;
S103d;沿所述等时地层切片,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其中,三维体可视化技术是通过对来自于地下界面的地震反射率数据体采用各种不同的透明度参数在三维空间内直接解释地层的构造、岩性及沉积特点。这种三维立体扫描和追踪技术可快速选定目标,结合精细的钻井标定,可准确快速的描述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根据数据体的透明度属性,假定地下界面的反射率是地下界面的原始、真正的三维模型,本质上讲,它是由三维空间中的构造、地层及振幅属性综合组成的。在基于三维象素的立体可视化中,每个数据样点都被转换成为一个三维象素(其大小近似面元间距和采样间隔的三维象素)。每一个三维象素具有与原三维数据母体相对应的数值,一个三色(红、绿、蓝)值以及一个暗度变量,该变量用来调整数据体的透明度。这样,每一个地震道被转换成为一个三维象素柱。
而且,叠前波阻抗反演和叠后波阻抗反演两种技术在刻画河道储集体厚度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波阻抗反演可以采用叠前波阻抗反演和叠后波阻抗反演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S104: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具体的,从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上,可以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不同位置处的厚度,即厚度分布。
步骤S105: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具体的,步骤S105包括以下步骤:
S105a;根据所述测井数据,建立用于描述地震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的速度模型;
S105b;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就可以得到地震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这样就可以将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转换到深度域上,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及所述待测古河道不同位置的顶部深浅分布和厚度变化,如主体河道从东往西深度从浅到深,厚度在河流拐弯处变厚,分支河道厚度薄等特征。
而根据钻井验证表明,波阻抗反演确定河道顶面深度可靠性高;基于波阻抗反演表征的古河道厚度相比均方根振幅地震异常厚度明显减薄,对于厚度介于20-40米的暗河(古河道)储集体,波阻抗反演结果预测的河道厚度与基于暗河井测井解释出的储层高度基本相吻合,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化方法适用于厚度介于20-40米的暗河(古河道)储集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该方法基于地震资料的波阻抗反演结果对古河道顶部深度及发育厚度进行量化,实现了地震异常到地质异常的转化,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通过具体应用案例来对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对奥陶系中的某一待测古河道的纵向尺度进行了量化。
首先,获取该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为了作比较。基于该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在地震剖面、均方根振幅剖面得到对应该待测古河道的均方根振幅异常,如图2中左侧三幅图所示。可以看出基于均方根振幅异常确定的该待测古河道的深度基本接近T7 4层位,难以确定暗河储层的顶部深度。
然后获取穿过该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或叠前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即波阻抗反演剖面),如图2中右侧两幅图所示。波阻抗反演可以较准确确定该待测古河道的深度,从剖面可以大致看出基于波阻抗反演确定的时间域上的河道顶部深度分布。
通过调整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门槛值,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反演上限,使得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反映出的对应所述待测古河道的缝洞储层与所述测井数据相匹配,如图3所示,以对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优化并得到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
根据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精确地确定该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刻画该待测古河道的厚度的具体思路如下:首先根据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基于奥陶系发育的等时界面向下,提取大量的等时地层切片;基于多属性(均方根振幅、相干等属性)叠合、融合技术综合预测的古河道空间展布特征(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用三维可视化的方法一层层雕刻出古河道地震异常体,从而明确地震异常体的时间厚度分布;在此基础上,沿前面所述的大量等时地层切片并基于波阻抗反演结果(波阻抗反演剖面),运用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刻画出地质异常体空间展布,明确出地质异常体时间厚度分布。
如图4所示,左侧为基于均方根振幅异常确定的古河道地震异常体的时间域厚度(地震异常厚度),右侧为基于波阻抗反演得到的古河道时间域厚度(地质异常厚度),可见,地质异常厚度明显比地震异常厚度小,地质异常厚度接近地震异常厚度的一半。
如图5所示,图中左上和右上分别为该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和地质异常空间展布,左下和右下分别为该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厚度平面分布和地质异常厚度平面分布,可以看出在地质异常厚度明显减薄。
根据测井数据,建立速度模型,基于上述速度模型,将河道时间域顶部深度分布转化为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该待测古河道的实际深度分布(平面分布)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从东往西河道顶部深度由浅到深,与河道由东往西流动方向一致,同时可以看出其中南边河道2在东部的顶部深度比北边河道1的顶部深度更浅。
在确定该待测古河道时间域厚度分布的基础上,基于速度模型进行深转化将河道时间域厚度(单位:ms)转换为深度域实际厚度(单位:m),该待测古河道的实际顶部深度分布(平面分布)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北边河道1厚度小,南边河道2整体厚度大。主体河道从东往西顶部深度从浅到深,厚度在河流拐弯处变大,分支河道厚度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厚度为20~40米的暗河(古河道)储集体的波阻抗反演结果预测的河道厚度与测井中的溶洞储层厚度基本相吻合;对于小于20米或大于40米的暗河(古河道)储集体的波阻抗反演结果,由于地震分辨率所限,与测井解释厚度有一定偏差。其中,小于20米的预测高度大于实际高度,大于40米的预测高度小于实际高度,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量化方法适用于厚度介于20-40米的暗河(古河道)储集体。
研究表明,波阻抗反演的质量对于暗河储集体高度校正非常重要,因此在反演过程中对于每一步的质控过程非常关键,通过小范围实验,不同参数调整,以及多方法的对比,并且多轮反演可以得到比较理想效果。
实施例三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装置100,包括资料获取和波阻抗反演模块101、时间域顶部深度确定模块102、地质异常确定模块103、时间域厚度确定模块104和时深转换模块105。
资料获取和波阻抗反演模块101,用于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时间域顶部深度确定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地质异常确定模块103,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时间域厚度确定模块104,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时深转换模块105,用于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资料获取和波阻抗反演模块101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时间域顶部深度确定模块102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地质异常确定模块103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时间域厚度确定模块104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时深转换模块105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基于上述各模块执行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已在实施例一中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或平板电脑等,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器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可以理解,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以及通信组件。
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中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中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
所述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下方法步骤:
步骤S101: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步骤S102: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步骤S103: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步骤S104: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步骤S105: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上述方法步骤的具体实施例过程可参见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综上,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和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该方法基于地震资料的波阻抗反演结果对古河道顶部深度及发育厚度进行量化,实现了地震异常到地质异常的转化,提高古河道储集体预测的精度,为指导深层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效率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建立初始反演模型;
对所述初始反演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所述测井数据对应的缝洞储层的顶部位置的波阻抗值;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对应的缝洞储层的顶部位置的波阻抗值,以及围岩与缝洞储层之间的波阻抗值突变点,通过调整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门槛值,确定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的波阻抗上限,使得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中反映出的对应所述待测古河道的缝洞储层与所述测井数据相匹配,以对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优化并得到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
根据优化后的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属性;
通过多属性叠合和融合的方法对所述地震属性进行处理,以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均方根振幅属性和相干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提取若干等时地层切片;
沿所述等时地层切片,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建立用于描述地震波在各个地层中的传播速度的速度模型;
根据所述速度模型,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阻抗反演为叠后波阻抗反演或叠前波阻抗反演;
其中,所述叠后波阻抗反演包括叠后稀疏脉冲反演,所述叠前波阻抗反演包括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9.一种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资料获取和波阻抗反演模块,用于获取待测古河道的地震资料和穿过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单井或多井的测井数据,并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和所述测井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以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
时间域顶部深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
地质异常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资料,刻画出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并根据所述波阻抗反演结果,通过三维可视化的方法对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震异常空间展布的等时地层进行雕刻,以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
时间域厚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测古河道的地质异常空间展布,确定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厚度;
时深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时间域上的顶部深度和厚度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所述待测古河道在深度域上的实际顶部深度和实际厚度,以实现所述待测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
11.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可用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
CN202010652369.6A 2020-06-11 2020-07-08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066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31920 2020-06-11
CN2020105319201 2020-06-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6674A true CN113806674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52369.6A Pending CN113806674A (zh) 2020-06-11 2020-07-08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066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9706A (zh) * 2023-03-23 2023-06-23 福瑞升(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叠前拟横波反射率属性的混合阻抗砂体识别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99706A (zh) * 2023-03-23 2023-06-23 福瑞升(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叠前拟横波反射率属性的混合阻抗砂体识别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59425B (zh) 井震联合评价深层古岩溶储层充填特征的方法与系统
CA307628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in interlayers
CN109425896B (zh) 白云岩油气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759424B (zh) 基于频谱分解和机器学习的岩溶储层充填分析方法和系统
EP1094338B1 (en) Method of estimating elastic parameters and rock composition of underground formations using seismic data
US9696442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ubsurface properties from geophysical survey data using physics-based inversion
WO2007021857A2 (en) Method of accounting for wavelet stretch in seismic data
CN104200115A (zh) 一种基于地质统计学模拟的全地层速度建模方法
CN111722284B (zh) 一种基于道集数据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
CN104769458A (zh) 一种基于柯西分布的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
AU2013100760A4 (en) A workflow for seismic lithologic characterization
CN113050157A (zh) 一种基于露头资料的碳酸盐岩地震储层反演方法及系统
CN114994758B (zh) 碳酸盐岩断控储层的波阻抗提取与结构表征方法和系统
Faraji et al. Integration of core data, well logs and seismic attribut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w reservoir quality units with unswept gas in th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world’s largest gas field
Talukdar et al. Sub-basalt imaging of hydrocarbon-bearing Mesozoic sediments using ray-trace inversion of first-arrival seismic data and elastic finite-difference full-wave modeling along Sinor–Valod profile of Deccan Syneclise, India
EP397896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seismic integration modeling workflow
CN111077578B (zh) 岩层分布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3806674A (zh)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89365B (zh) 基于时频域信息的储层尖灭线描述方法
CN111025393B (zh) 针对含薄煤层地层的储层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632660B (zh) 基于地震数据体的薄砂体表征方法及装置
CN112305594B (zh) 非均质储层的油气分布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6559953A (zh)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14884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Botter et al.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of a fault zone in the Thebe field, Northwest shelf, Austral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