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9953A -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59953A
CN116559953A CN202210112456.1A CN202210112456A CN116559953A CN 116559953 A CN116559953 A CN 116559953A CN 202210112456 A CN202210112456 A CN 202210112456A CN 116559953 A CN116559953 A CN 116559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class
determining
region
resear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245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畅
吴建发
苟其勇
张洞君
杨杨
王广耀
罗浩然
凌玮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1245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59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59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59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4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1Seismic or acoustic, e.g. land or sea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1Analysis by combining or comparing a seismic data set with other data
    • G01V2210/616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 G01V2210/6169Data from specific type of measurement using well-log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4Geostructures, e.g. in 3D data cubes
    • G01V2210/641Continuity of geobodi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确定方法包括: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对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建立低频模型;基于低频模型、时深关系和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基于低频模型、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对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根据目标弹性参数和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本公开通过该方法,可以高精度的确定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Description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储层是油气的储藏空间,有储层的地方才可能有油气,储层的空间展布范围直接决定了油气田的储量规模。根据不同深度的储层对应的物性参数的不同,可以将储层分类几个大类,一般包括I类储层、II类储层、III类储层等,其中I类储层的含气量最佳。因此,I类储层是油气田储量评价和开发设计的重要基础。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是表征I类储层空间展布的重要定量参数,所以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
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通过确定性地震反演技术来确定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即,首先得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然后利用已知测试井中的测井数据建立一个低频模型,并进行井震标定,通过井震标定和低频模型的结果开展地震反演,并根据反演结果和岩石物理关系得到储层物性参数,最后根据储层物性参数,得到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然而,由于上述方法中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子波的频率是有限的,且在进行反演时是通过确定的子波和低频模型进行,使得得到的声波阻抗信息分辨率较低,不能够识别较薄的储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较薄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所述确定方法包括:
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所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
对所述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
建立低频模型;
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时深关系和所述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所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
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目标函数和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目标函数和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包括:
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将所述反射系数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和所述变差函数在所述低频模型中进行不少于10次的随机反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
对所述不少于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
根据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之前,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判断;
如果所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重新得到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关键物性参数,直至得到可靠性符合要求的所述关键物性参数。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包括:
将所述关键物性参数与所述测试井的测井数据、钻井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当所述关键物性参数与所述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相一致,则所述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符合要求;
当所述关键物性参数与所述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不一致,则所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包括: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所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井震标定模块,用于对所述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低频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低频模型;目标函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时深关系和所述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所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目标弹性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目标函数和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连续厚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和,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弹性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
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将所述反射系数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和所述变差函数在所述低频模型中进行不少于10次的随机反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
对所述不少于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续厚度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
根据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上所述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方法在对工区内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进行确定时,由于该方法是首先通过基础数据对储层进行分类,并将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然后根据该岩石物理关系结合叠前地震资料进行地震反演,这样便可大大提高地震分辨率,能够高精度的确定出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并在深层页岩气区试验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井曲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本申请中一些相关内容进行解释。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观测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
地震反演的目的是由已知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地下介质模型,从而对储层做出有效的预测,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在探井井位探测中,钻井、测井数据资料的特点是纵向信息精细。地震资料的特点是横向信息连续性强。地震反演技术正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界面型的地震资料转换成岩层性的波阻抗、速度(弹性参数)等资料,使其能与钻井、测井数据资料进行直观的对比。
比如,假设地震资料中的地震记录为:
S(t)=R(t)*W(t)+N(t) (1)
其中,S(t)为地震资料中的地震记录;R(t)为地下分界面的反射系数;W(t)为地震子波;N(t)为噪音。
地震反演就是从地震记录中设法将子波和噪音消除,得到仅仅反映地下界面变化的反射系数的序列,进而通过反射系数的序列求出地震波在各个地下界层的速度和地下层的密度等,以此推断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
地震反射的条件是,界面两侧的介质具有不同的波阻抗Z(波阻抗=速度与密度的乘积,Z=ρυ)。如果知道密度和速度,则在第i个界面上的反射系数Ri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取:
其中Zi为第i个界面的波阻抗,Zi+1为第i+1个界面的波阻抗。
如果得到反射系数,就可以实现反演过程,采用不同的算法,从地震反射系数的序列得到波阻抗数据,这样就把地震资料转化为岩层型的波阻抗剖面,可以使得地震资料直接与钻井、测井等数据资料进行比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确定方法包括:
S101: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概念是针对页岩气的,所以下面写到储层、气田均是指页岩储层、页岩气田。
S102:对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
S103:建立低频模型。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在测井数据和钻井数据的约束下,利用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建立尽可能反映地下沉积体地质特征的初始地质框架,得到低频模型。
由于地震采集系统的限制,所获得的地震数据不包含10Hz以下的低频成分,所以,须从其他资料提取予以补偿。
从地震数据出发,以测井数据和钻井数据为基础,可建立基本反映沉积体地质特征的低频模型。
S104:基于低频模型、时深关系和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
S105:基于低频模型、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对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S106:根据目标弹性参数和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方法在对工区内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进行确定时,由于该方法是首先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然后对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得到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这样便可根据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进行随机反演,使得反演路径是沿着空间变差函数的数学规律进行,在概率密度函数的约束下得到目标弹性参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能够高精度的确定出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并在深层页岩气区试验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2,确定方法包括:
S201:获取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岩心资料、测井数据、探测井的钻井数据、以及待研究地区中的地震记录,包括地震速度场和叠前地震数据。
其中,岩心资料包括岩心的矿物成分组成数据、储层物性数据以及基于岩心进行试验的相关试验数据。
测井数据包括各种测井曲线。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测井曲线的示意图。图3中,测井曲线包括四道测井曲线道,下面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介绍。
第一道为反映岩性的测井曲线道,包括放射性铀测井曲线、无铀伽马测井曲线、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和井径测井曲线。第二道为反映孔隙度的测井曲线道,包括密度测井曲线、中子测井曲线、岩心密度测井曲线和声波测井曲线。第三道为反映含油性测井曲线道,包括浅电阻率测井曲线和深电阻率测井曲线。第四道为反映粘土矿物类型的测井曲线,包括铀钍比测井曲线。
图3中的右侧,是基于左侧的四道测井曲线道中的数据,对应计算得到测试井中不同深度的储层的物性参数以及岩性剖面。其中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含水饱和度、脆性指数、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等。
探测井的钻井数据包括在进行钻井过程中,各个探测井的目的层的深度、井深、构造位置等等。
地震速度场为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相关解释所得到的地震波的速度场。
叠前地震数据为对地震资料通过检波器接收到的激励的共炮点道集记录的反射波归位到产生它们的反射界面上,并使绕射波收敛到产生它的绕射点上的数据。
S202:基于基础数据,对测试井中储层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类型的储层,储层包括I类储层、II类储层和III类储层。
步骤S202包括:
S2021:根据基础数据中的测井曲线以及岩心资料,计算储层的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和脆性指数。(以上参数为关键物性参数)
(1),通过测井曲线以及岩心资料,进行岩心归位。
在钻取岩心时,由于取心工具等的影响,导致所取的岩心的深度并不是岩心所在地层的实际深度,所以,在对岩心资料开展分析研究之前,首要工作是进行岩心归位。
所谓的岩心归位即是通过测井曲线对岩心所在地层的真实深度进行归位。实际操作时,将岩心的矿物成分组成数据以及进行的岩电试验数据与测井曲线进行比对分析,得到岩心的真实深度。
(2),根据岩心资料,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定,确定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的计算模型。
示例性地,根据岩心资料,可以与测井曲线的解释结果进行比对,得到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的计算模型。
比如,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岩心的进行相关试验,可以检测得到对应的岩心的孔隙度,然后将该不同深度对应的孔隙度,与第二道测井曲线道中的测井曲线上所对应的参数(声波、密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孔隙度与声波或者与密度的计算模型。
其他的物性参数的计算模型类似。
一般在待研究地区中,并不是每个测试井都会进行岩心试验,岩心试验只是针对部分测试井而言。
岩心试验是指对测试井的处于某些目的层的岩心所开展一系列的试验。岩心试验包括岩心渗透率、孔隙度及含油、水饱和度等试验项目。
(3),确定矿物脆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实施例中,根据声波测井曲线,利用现有的多种矿物脆性指数计算表达式一一计算矿物脆性指数,并与岩心资料进行比对,选择最佳的矿物脆性指数表达式。
示例性地,在计算矿物脆性指数时,采用Rickman(2008)提出的泊松比、杨氏模量计算矿物脆性指数。挑选与弹性参数相关的表达式(国际上有80多种矿物脆性指数计算表达式)都计算一遍,然后并与岩心资料中的矿物脆性指数进行对比,选最佳的计算表达式作为计算矿物脆性含量的计算公式。
(4),根据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得到储层的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脆性指数。
储层的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的计算,基于上述确定出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储层的脆性指数按照以上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022:根据储层的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脆性指数,对测试井中储层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类型的储层。
本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条件对测试井中各个储层进行分类:
其中,第I类储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大于3%、孔隙度大于5%、含气饱和度大于4%、脆性指数大于3%;
第II类储层中的有机碳含量为2-3%、孔隙度为3-5%、含气饱和度为3-4%、脆性指数为2-3%;
第III类储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小于2%、孔隙度小于3%、含气饱和度小于3%、脆性指数小于2%。
S203:对测试井中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
物性参数即为上述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饱和度、脆性指数,由于物性参数不仅仅不包括以上所说的参数,所以将以上参数成为关键物性参数。弹性参数包括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等。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能将关键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搭建桥梁,即建立地质与地震之间的动力学连接。
岩石物理分析是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前提,主要是检查弹性参数对岩性的识别能力。
S204:基于基础数据中的测井曲线和地震记录,进行井震标定。
井震标定是连接测井数据与地震记录之间的桥梁。标定结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地震反演的准确程度。井震标定是通过对工区内的声波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进行标定,建立深度域与时间域的对应关系,开展精细的储层标定,明确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
本实施例中,S204包括:
S2041:根据声波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得到各个测试井的纵波阻抗。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作用于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与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此面积的质点流量(即面积乘质点的振动速度)之比,具有阻力的含义,称为波阻抗。
S2042:调整不同子波进行褶积,使得合成地震记录与待研究地区内的地震记录匹配,并得到测试井的时间和深度的对应关系。
S2042: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从待研究地区中的地震记录中提取子波。
子波是地震勘探中常用到的词语,它指的是人工炮点激发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发生反射、折射等,之后被布设于地面上的检波器所接受到的脉冲信号,它具有有限的能量和确定的起始时间,并且有1-2个非周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按照经验,根据地震记录中的子波波形提取一个子波。
(2)将各个测试井的纵波阻抗与提取出的子波进行褶积计算,得到各个测试井的合成地震记录。
地球物理当中的褶积主要是指代地震波在地下介质当中传播的过程。比如,一个地震信号A(纵波阻抗),与另一个信号(预设子波)混合,被另一个的台站接收到,台站接受到的信号C就是A和B的褶积。
(3)将合成地震记录与待研究地区中的地震记录进行比对,如果合成地震记录与待研究地区中的地震记录不一致,则重新修正预设子波,直至合成地震记录与待研究地区中的地震记录相一致,得到时间和深度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地震记录包括经过预处理后的叠前地震资料。
对叠前地震资料进行预处理时,通过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地表一致性处、多次波的压制等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这样可以得到振幅相对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具有最好的相位特征的符合叠前反演要求的叠前地震资料。
叠前地震资料为叠前CRP(Common reflection point,共反射点)道集数据。
地震资料采集中,当反射界面水平时,在测线上不同的共炮点道集中,总能找到不同的道,它们都来自地下界面上的某个共同点,该点称为共深度点或共反射点,具有共反射点的相应各记录道组成共反射点道集,称为CRP道集。
(4)利用时间和深度的对应关系,将各测试井的地质层位由深度域转为时间域,完成井震标定。
S205:根据井震标定的结果,确定时深关系和反射系统,并提取地震子波。
当合成地震记录与待研究地区中的地震记录相一致时,对应的预设子波为待提取的地震平均子波。
当得到地震平均子波,便可根据前文中的公式(1)得到反射系数,其中公式(1)的噪音可以根据经验得到。
S206:建立低频模型。
基于叠前地震数据,在测井数据和钻井数据的约束下,利用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建立尽可能反映地下沉积体地质特征的初始地质框架,得到低频模型。
由于地震采集系统的限制,所获得的地震数据不包含10Hz以下的低频成分,所以,须从其他资料提取予以补偿。
从地震数据出发,以测井数据和钻井数据为基础,可建立基本反映沉积体地质特征的低频模型。
S207:基于低频模型、时深关系和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
概率密度函数描述某一属性在空间的概率分布情况,表示特定岩相对应的弹性参数分布的可能性。
变差函数是区域化变量空间变异性的一种度量,它反映了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变差函数提供的全部结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和认识所研究的地质问题。
本实施例中,在井震标定的结果上,首先划分每一储层的岩性类型和个数,接着针对每一储层的每一种岩性的多种数据(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等)进行直方图统计,确定每一种岩性的每一种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并对每一层的每一种岩性的及其属性进行变差函数的拟合,得到变差函数。
以某个储层为例,某一个储层包括花岗岩、大理岩等不同类型的岩性。对该储层的花岗岩的多种数据进行直方图统计,其中直方图的横坐标可以为纵波阻抗或者横波阻抗等数据,纵坐标可以为分布概率。这样便可根据直方图确定出概率密度函数。
S208:基于低频模型、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对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S208包括:
S2081: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将反射系数通过概率密度函数和变差函数在低频模型中进行不少于10次的随机反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随机反演时,选取几个测试井作为井点,在井点约束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反演,抽取多个可能的实现,不少于10次,对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即反演产生10个随机路径的实现。
以上所说的实现即为反演得到的阻抗数据。
S2082:对不少于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由于随机反演中得到的10个实现,每组数据均不同,所以需要对多个实现中的数据进行求取平均值,以便提高目标弹性参数的准确度。
通过对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的目标弹性参数。
S209:根据目标弹性参数以及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步骤S209包括:
S2091:根据目标弹性参数以及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
目标弹性参数即为波阻抗信息,将波阻抗信息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得到的岩石物理关系进行分析,便可对应得到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
S2092:根据计算得到的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得到I类储层的地震预测数据体。
由于通过步骤S2091计算得到的每一个储层中的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按照步骤S2022中的储层划分标准不一定是归属在I类储层中,所以需要对得到的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重新划分。
在进行划分时,按照计算得到的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步骤S2022中的储层划分标准,重新对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划分,这样便可得到待研究地区整个空间上的I类储层。相应的,I类储层的对应的物性参数便为地震预测数据体。
本实施例中,由于地震预测数据体是依照随机反演得到的,所以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需要进行验证。
S2093:根据测井数据、钻井数据对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进行验证,以确定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
对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如果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重新得到目标弹性参数和地震预测数据体,直至得到可靠性符合要求的地震预测数据体。
如果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符合要求,则将符合要求地震预测数据体作为确定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的参数。
在进行判断时,将地震预测数据体(反应在图上为岩性剖面)与测井数据、钻井数据(对应的测井曲线)进行比对分析。如果各个测试井周围反演得到的地震预测数据体与测试井的测井数据相一致,井间砂体连通性好,则说明目标弹性参数精确度高,地震预测数据体符合要求。当地震预测数据与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不一致,则地震预测数据体不符合要求,即得到的地震预测数据体的可靠性不高,此时,需要重新进行随机反演,重新得到目标弹性参数和地震预测数据体。
S2094:根据I类储层的地震预测数据体,确定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由于上述反演过程得到的地震预测数据体是针对每一个储层而言,所以,当得到地震预测数据后,便可得到与该地震预测数据对应的储层中的多个I类储层所在的地层深度,这样每个I类储层在地层中的厚度即为每个I类储层连续厚度。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装置,结合图4,确定装置包括: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模块401,用于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井震标定模块402,用于对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低频模型建立模块403,用于建立低频模型;目标函数确定模块404,用于基于低频模型、时深关系和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目标弹性参数确定模块405,用于基于低频模型、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对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连续厚度确定模块406,用于根据目标弹性参数和岩石物理关系和,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可选地,目标弹性参数确定模块404还用于: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通过概率密度函数和变差函数对低频模型进行不少于10次的随机反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对不少于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可选地,连续厚度确定模块405还用于:根据目标弹性参数和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根据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可选地,确定装置还包括可靠性判断模块,可靠性判断模块用于对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如果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重新得到目标弹性参数和关键物性参数,直至得到可靠性符合要求的关键物性参数。
可选地,可靠性判断模块用于将关键物性参数与测试井的测井数据、钻井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当关键物性参数与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相一致,则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符合要求;当关键物性参数与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不一致,则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计算机设备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器501、存储器502、通信接口503和总线504。
处理器5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5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存储器502和通信接口503通过总线504与处理器501相连。存储器502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5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5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上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上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方法包括:
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所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
对所述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
建立低频模型;
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时深关系和所述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所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
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目标函数和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目标函数和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包括:
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将所述反射系数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和所述变差函数在所述低频模型中进行不少于10次的随机反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
对所述不少于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
根据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之前,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判断;
如果所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重新得到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关键物性参数,直至得到可靠性符合要求的所述关键物性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进行判断,包括:
将所述关键物性参数与所述测试井的测井数据、钻井数据进行比对分析;
当所述关键物性参数与所述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相一致,则所述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符合要求;
当所述关键物性参数与所述测试井测井数据、钻井数据不一致,则所述关键物性参数的可靠性不符合要求。
6.一种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模块,用于对待研究地区中的测试井的I类储层进行岩石物理分析,得到所述I类储层的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岩石物理关系;
井震标定模块,用于对所述测试井进行井震标定,以确定时深关系和提取地震子波;
低频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低频模型;
目标函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时深关系和所述地震子波进行地震反演,得到地质统计学中的目标函数和反射系数,所述目标函数包括概率密度函数和空间变差函数;
目标弹性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低频模型、所述目标函数和所述反射系数,对所述待研究地区进行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连续厚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和,确定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弹性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
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将所述反射系数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和所述变差函数在所述低频模型中进行不少于10次的随机反演,得到不少于10个实现;
对所述不少于10个实现进行统计分析,求取平均值,得到目标弹性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厚度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弹性参数和所述岩石物理关系,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
根据所述待研究地区的I类储层的关键物性参数以及储层划分标准,确定所述待研究地区中I类储层的连续厚度。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被配置为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
CN202210112456.1A 2022-01-29 2022-01-29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59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2456.1A CN116559953A (zh) 2022-01-29 2022-01-29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12456.1A CN116559953A (zh) 2022-01-29 2022-01-29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59953A true CN116559953A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97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2456.1A Pending CN116559953A (zh) 2022-01-29 2022-01-29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599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9616A (zh) * 2023-08-30 2023-09-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超薄优质页岩储层厚度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9616A (zh) * 2023-08-30 2023-09-2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超薄优质页岩储层厚度的方法
CN116819616B (zh) * 2023-08-30 2023-12-1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确定超薄优质页岩储层厚度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tti et al. Detection of ga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using AVO analysis: A 3-D seismic case history using the Geostack technique
US87244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ime-lapse monitor surverying using sparse monitor data
AU2010291117B2 (en) Method of assessing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candidate
Kianoush et al.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interval velocity modeling to determine formation pressures in an oilfield of SW Iran
Yang et al.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3D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da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ight gas reservoirs
Faraji et al. Integration of core data, well logs and seismic attribut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low reservoir quality units with unswept gas in the carbonate rocks of the world’s largest gas field
CN112114380A (zh) 一种用于砂砾岩油藏储层的预测方法
CN110646850B (zh) 隔夹层地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6559953A (zh) I类储层连续厚度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otimi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lateral heterogeneity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is
Ebong et al. Reservoir Characterisation Using Seismic Inversion Techniques for Mapping of Prospects
CN113848593A (zh) 一种定量预测含煤地层中岩浆岩侵蚀区的方法
CN113514884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方法
CN113806674A (zh) 古河道纵向尺度的量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kine et al. Delineation of hydrocarbon bearing reservoirs from surface seismic and well log data (Nembe Creek) in Niger Delta oil field
CN114076990B (zh) 油页岩反射能量确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Obimma et al. Seismic and Petr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servoirs in Kjoe Field, On-Shore Niger Delta, Nigeria.
Ohakwere-Eze et al. Petrophysical evaluation and lithology delineation using cross-plots analysis from some onshore wells in the Nigerian-delta, west Africa
Taras et al. Geomechanical assessments of a sandstone reservoir using 3D pre-stack seismic and wellbore data
Naseer et al. Delineation of stratigraphic traps within the basin floor fans of Miocene sedimentary sequences, offshore Indus, Pakistan using inverted acoustic impedance simulations
CN113759419B (zh) 一种储层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acazette et al. Passive Seismic Methods for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Grant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VSP in the Pilbara
Naseer Quantitative seismicity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and Middle Indus Basin (Pakistan) revealed from instantaneous spectral decomposition-based inverted Vp/Vs ratio simulation
Adlakha Fracture analysis and modelling of the South Arne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