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44074B -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44074B
CN111044074B CN201911220667.1A CN201911220667A CN111044074B CN 111044074 B CN111044074 B CN 111044074B CN 201911220667 A CN201911220667 A CN 201911220667A CN 111044074 B CN111044074 B CN 111044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r
calibration
star sensor
sensor
coordinat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206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44074A (zh
Inventor
金荷
毛晓楠
吴永康
余路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erospace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112206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44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44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4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44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44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5/00Manufacturing, calibrating, cleaning, or repairing instruments or devices referred to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Navigation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该标定装置包含:能绕天顶转动的中等精度转台;设置该转台上的星敏感器;及,与该星敏感器连接的线路盒,其包含:数据采集模块,及,时钟基准模块。该标定方法包含:步骤1,以星光代替单星模拟器,地球代替高精度转台,通过转台带动星敏感器,模拟实验室标定系统,进行观星实验;步骤2,将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应用到观星标定中进行数据处理:首先构造了初始对准误差模型,补偿初始对准误差,再进行非线性最优化求解,然后,构造了畸变校正模型,并进行最小二乘求解。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将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应用到观星标定中,尤其对于大视场星敏感器来说,提高了标定精度。

Description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星敏感器标定方法,具体涉及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星敏感器地面标定分为基于转台与单星模拟器的实验室标定和基于天文的观星标定。
观星标定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使用昂贵的高精度转台与单星模拟器,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代替实验室标定。
观星标定的原理与实验室标定类似,但是标定点的构造方式不同,试验中以地球作为高精度转台,将UTC时间(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看作刻度,地球的转速为15.04″/s,当计时精度为0.0204ms时,转台(地球)的精度为15.04×0.0204/1000=0.0003″,优于实验室转台精度。实验室中使用星模拟器模拟恒星,其张角约为2″,恒星张角一般小于0.01″,从平行度上看直接利用恒星进行观星标定精度比利用星模拟器进行实验室标定更高。
观星标定虽然可以模拟实验室标定系统,然而现有文献大都采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标定,精度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观星标定技术的精度有限的问题,将实验室标定的参数法应用于观星标定中,以提高标定精度。具体地,提出一种基于观星试验的星敏感器标定方法,将实验室标定原理运用到观星标定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其包含:
能绕天顶转动的中等精度转台;
设置在中等精度转台上的星敏感器;及,
与所述的星敏感器电连接或信号连接线路盒,该线路盒包含: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进行星点数据采集,及,
时钟基准模块,用于提供星敏感器的时钟。
较佳地,该标定装置模拟实验室标定系统,以星光代替单星模拟器,地球代替高精度转台。
较佳地,所述的中等精度转台为二维转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的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的观星标定方法,其包含:
步骤1,以星光代替单星模拟器,地球代替高精度转台,通过能绕天顶转动的中等精度转台带动星敏感器,模拟实验室标定系统,进行观星实验;
步骤2,将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应用到观星标定中进行数据处理:首先构造了初始对准误差模型,即公式(5),补偿初始对准误差,再进行非线性最优化求解,在此基础上又构造了畸变校正模型,即公式(10)、(11),并进行最小二乘求解。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1包含:
步骤1.1,将星敏感器固定在中等精度转台上,使得星敏感器垂直对天,绕天顶调整中等精度转台,使得星轨迹沿着x轴运动,然后锁定转台,保证星敏感器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
步骤1.2,星敏感器随着地球缓缓转动,恒星轨迹逐渐布满整个星敏感器视场,挑选得到布满星敏感器视场的全视场标定点。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包含:
步骤2.1,求出星敏感器初始位置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
步骤2.2,求出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
步骤2.3,由求出的星矢量以及相应的星点坐标建立标定模型全部(包含前述的初始对准误差模型、畸变校正模型),求出标定参数。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1具体包含:
通过式(2)计算Tj时刻(指相对于初始时刻的时间差,初始时刻记为0)星敏感器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Rj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31
其中,ω为地球自转速度0.0042°/s,Dec=La,Rx、Rz分别为姿态Rj绕地心惯性系的x轴、z轴转动的旋转矩阵,赤经Ra由式(1)求出: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32
其中,m为中间量,T为区时,N为时区,so为世界时0时格林尼治的恒星时,Lo为观星地点的经度,μ=0.0027379。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2具体包含:
将Rj代入式(4),计算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vji
vji=Rjwji (4)
其中,wji为恒星在地心惯性系下的星矢量,该恒星是假定Tj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i颗恒星,其在天球坐标系中的赤经、赤纬为(raji,decji),wji由式(3)计算: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33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3具体包含:
步骤2.3.1,补偿初始对准误差:所述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vji在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pji调整为式(6):
pji=Avji (6)
其中,A代表星敏感器真实测量坐标系与理想情况下星敏感器垂直对天时的测量坐标系之间的转移矩阵,通过式(5)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41
其中,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42
代表三轴欧拉角,用于描述垂直对天的误差,作为星敏感器的外参;Rx、Ry、Rz分别为星敏感器真实测量坐标系绕理想情况下星敏感器垂直对天时的测量坐标系的x轴、y轴、z轴转动的旋转矩阵;
步骤2.3.2,构造标定方程,将视场中心畸变较小的点代入方程,以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求出主点(x0,y0)和焦距f,根据小孔成像模型求出Tj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i颗恒星的理想成像点(xjiid,yjiid)如式(7);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43
其实际成像点为(xji,yji);T1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1颗恒星的实际成像点为(x11,y11),该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在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为p11;多个时刻多个恒星在星敏感器探测器中实际成像点与理想成像点的差[Δx11,Δy11,...,Δxij,Δyij,...]T见式(8):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51
步骤2.3.3,由式(11)构造畸变校正方程,将全视场标定点代入方程,以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求出畸变系数;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52
其中,k1、k2代表径向畸变系数,p1、p2代表切向畸变系数。
较佳地,所述的步骤2.3.3还包含:通过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的校正进一步减小标定残差,使得[dx11,dy11,...,dxji,dyji,...]尽可能地补偿[Δx11,Δy11,...,Δxji,Δyji,...],对于每个星点畸变校正的修正量如式(10)所示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5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观星试验的星敏感器标定方法,首先进行观星试验,得到布满视场的标定点(即,全视场的标定点),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其中数据处理部分由以下三步组成。第一步,求出星敏感器初始位置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第二步,求出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第三步,由求出的星矢量以及相应的星点坐标建立标定模型,以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求出标定参数。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观星标定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将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应用到观星标定中,尤其对于大视场星敏感器来说,相较于多项式法提高了标定精度。而且,本发明提供的标定装置无需高精度转台与单星模拟器,仅需使用一个能够绕天顶旋转的中等精度转台,以星光代替单星模拟器,地球代替高精度转台,模拟实验室标定系统。不同于传统的观星标定方法,本方法没有使用多项式拟合的数据处理方法,而是将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应用到观星标定中,尤其对于大视场星敏感器来说,提高了标定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星敏感器安装方式。
图2为星敏感器采集的平行于x轴的星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所述的“天顶”是指垂直对天方向。
本发明所述的“视场中心畸变较小的点”是指在全视场标定点中,以视场中心为中心的80%面积以内的标定点,即非视场边缘的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
能绕天顶转动的中等精度转台10;
设置在中等精度转台上的星敏感器20;及,
与所述的星敏感器电连接或信号连接线路盒30,该线路盒包含:
数据采集模块31,用于进行星点数据采集,及,
时钟基准模块32,用于提供星敏感器的时钟。
本发明的标定方法的步骤包含:
1)观星试验
如图1,将星敏感器固定在二维转台上,使得星敏感器垂直对天,调整二维转台,观察星轨迹,使其平行于x轴,如图2所示,使得星轨迹沿着x轴运动,然后锁定转台,保证星敏感器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所述的星敏感器电连接或信号连接线路盒,该线路盒包含数据采集模块及时钟基准模块。该线路盒提供星敏感器的时钟,同时进行星点数据采集。星敏感器随着地球缓缓转动,恒星轨迹逐渐布满整个星敏感器视场,得到布满星敏感器视场的标定点,即得到全视场的标定点,如图2所示。
2)数据处理
2.1)求出星敏感器初始位置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
假设Lo为观星地点的经度,La为观星地点的纬度,T为区时,N为时区,so为世界时0时(北京时间8时)格林尼治的恒星时,μ=0.0027379,则垂直天顶的赤纬Dec与观星地点的纬度相同,赤经Ra可以由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71
其中,m是一个中间量。
则Tj时刻,星敏感器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为: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72
其中,ω为地球自转速度0.0042°/s,Dec=La。Tj是相对于初始时刻变化的时间,随着时间流逝星敏感器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不一样,随着式(2)中Tj的变化,Rj也在变化。
2.2)求出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
假设Tj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i颗恒星在天球坐标系(别名天文坐标系,为准确表示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位置而引入的球面坐标系,是一种以天极和春分点作为天球定向基准的坐标系)中的赤经、赤纬为(raji,decji)。该第i颗恒星在地心惯性系下的星矢量为wji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81
则其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vji
vji=Rjwji (4)。
2.3)根据2.2)求出的星矢量以及相应的星点坐标建立标定模型,求出标定参数
其中,相应的星点指星矢量在星敏感器探测器上的实际成像,由星矢量可以计算出理想成像值,构造目标函数为实际成像和理想成像之差,最优化的目标是调整参数使其最小。标定参数是指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82
x0,y0,f以及畸变系数。
2.3.1)首先补偿初始对准误差
理论上,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垂直对天,但实际上对准误差总是存在,以三轴欧拉角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83
描述垂直对天的误差,作为星敏感器的外参,转换矩阵如式(5)所示: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91
由于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92
均为小角度,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对三角函数做如下近似,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93
则星矢量在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调整为式(6):
Pji=Avji (6)。
2.3.2)小孔成像模型求理想星点
假设焦距为f,主点为(x0,y0),可以根据小孔成像模型求出Tj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i颗恒星的理想成像点坐标如式(7):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094
实际成像点坐标为(xji,yji),多个时刻多个恒星在星敏感器探测器中实际成像点与理想成像点的差[Δx11,Δy11,...,Δxij,Δyij,...]T见式(8):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101
求解非线性最优化问题,首先对未知数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102
和x0,y0,f求Jacobi矩阵如式(9):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103
将建立的方程式(7)、(8)和对应的Jacobi矩阵式(9)代入MATLAB最优化工具箱,给定未知数初始值,以最小二乘原则求出未知数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104
和x0,y0,f的最优值,使得理想点与实际点的差最小,即min[Δx11,Δy11,...,Δxji,Δyji,...]T
2.3.3)畸变校正
在小孔成像模型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的校正进一步减小标定残差,径向畸变的系数为k1、k2,切向畸变的系数是p1、p2,对于每个星点畸变校正的修正量如下式(10)所示。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105
畸变校正的目标是使得[dx11,dy11,...,dxji,dyji,...]尽可能的补偿[Δx11,Δy11,...,Δxji,Δyji,...],列出方程如下式(11)所示。
Figure BDA0002300762270000111
求解线性最小二乘问题使得畸变校正后的残差最小,容易求出畸变系数k1、k2、p1、p2
观星标定方法包括观星试验和数据处理,步骤如下:
1)首先进行观星试验,将星敏感器固定在二维转台上,使得星敏感器垂直对天,绕天顶调整二维转台,使得星轨迹沿着x轴运动,然后锁定转台,保证星敏感器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星敏感器随着地球缓缓转动,恒星轨迹逐渐布满整个星敏感器视场,挑选得到布满星敏感器视场的标定点,然后进行数据处理;
2)由式(1)-(2)求出星敏感器初始位置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
3)由式(3)-(4)求出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
4)由求出的星矢量以及相应的星点坐标建立标定模型,求出标定参数,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4.1)由式5)-6)补偿初始对准误差
4.2)由式7)-8)构造标定方程,将视场中心畸变较小的点代入方程,以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求出主点和焦距。
4.3)由式(11)构造畸变校正方程,将全视场的标定点代入方程,
以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求出畸变系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星敏感器标定方法的特点在于可直接基于观星试验进行星敏感器标定,将实验室标定原理和观星试验相结合,有别于已有的基于星间角距误差最小准则的观星标定方法,可作为现有星敏感器标定方法的有效补充。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5)

1.一种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的观星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步骤1,以星光代替单星模拟器,地球代替高精度转台,通过能绕天顶转动的中等精度转台带动星敏感器,模拟实验室标定系统,进行观星实验;
步骤2,将实验室标定中的参数法应用到观星标定中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标定模型全部,求出标定参数:首先构造了初始对准误差模型,补偿初始对准误差,再进行非线性最优化求解,在此基础上又构造了畸变校正模型,并进行最小二乘求解,求出畸变系数;具体包含:
步骤2.1,求出星敏感器初始位置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通过式(2)计算Tj时刻星敏感器相对于地心惯性系的姿态Rj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11
其中,ω为地球自转速度0.0042°/s,Dec=La,Rx、Rz分别为姿态Rj绕地心惯性系的x轴、z轴转动的旋转矩阵,赤经Ra由式(1)求出: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12
其中,m为中间量,T为区时,N为时区,so为世界时0时格林尼治的恒星时,Lo为观星地点的经度,μ=0.0027379;
步骤2.2,求出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
步骤2.3,由求出的星矢量以及相应的星点坐标建立标定模型全部,求出标定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的观星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包含:
步骤1.1,将星敏感器固定在中等精度转台上,使得星敏感器垂直对天,绕天顶调整中等精度转台,使得星轨迹沿着x轴运动,然后锁定转台,保证星敏感器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变;
步骤1.2,星敏感器随着地球缓缓转动,恒星轨迹逐渐布满整个星敏感器视场,挑选得到布满星敏感器视场的全视场标定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的观星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2具体包含:
将Rj代入式(4),计算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vji
vji=Rjwji (4)
其中,wji为恒星在地心惯性系下的星矢量,该恒星是假定Tj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i颗恒星,其在天球坐标系中的赤经、赤纬为(raji,decji),wji由式(3)计算: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的观星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3具体包含:
步骤2.3.1,补偿初始对准误差:所述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vji在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pji调整为式(6):
pji=Avji (6)
其中,A代表星敏感器真实测量坐标系与理想情况下星敏感器垂直对天时的测量坐标系之间的转移矩阵,通过式(5)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32
代表三轴欧拉角,用于描述垂直对天的误差,作为星敏感器的外参;Rx、Ry、Rz分别为星敏感器真实测量坐标系绕理想情况下星敏感器垂直对天时的测量坐标系的x轴、y轴、z轴转动的旋转矩阵;
步骤2.3.2,构造标定方程,将视场中心畸变较小的点代入方程,以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求出主点(x0,y0)和焦距f,根据小孔成像模型求出Tj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i颗恒星的理想成像点(xjiid,yjiid)如式(7);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33
其实际成像点为(xji,yji);T1时刻,在星敏感器上成像的第1颗恒星的实际成像点为(x11,y11),该恒星在星敏感器坐标系下的星矢量在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为p11;多个时刻多个恒星在星敏感器探测器中实际成像点与理想成像点的差[Δx11,Δy11,...,Δxij,Δyij,...]T见式(8):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41
步骤2.3.3,由式(11)构造畸变校正方程,将全视场标定点代入方程,以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求出畸变系数;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42
其中,k1、k2代表径向畸变系数,p1、p2代表切向畸变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的观星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3.3还包含:通过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的校正进一步减小标定残差,使得[dx11,dy11,...,dxji,dyji,...]尽可能地补偿[Δx11,Δy11,...,Δxji,Δyji,...],对于每个星点畸变校正的修正量如式(10)所示
Figure FDA0003473928010000043
CN201911220667.1A 2019-12-03 2019-12-03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Active CN111044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0667.1A CN111044074B (zh) 2019-12-03 2019-12-03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20667.1A CN111044074B (zh) 2019-12-03 2019-12-03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4074A CN111044074A (zh) 2020-04-21
CN111044074B true CN111044074B (zh) 2022-06-24

Family

ID=70233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20667.1A Active CN111044074B (zh) 2019-12-03 2019-12-03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44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9299B (zh) * 2020-08-17 2022-04-15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一种地基望远镜全自动指星方法
CN111895968B (zh) * 2020-08-27 2021-07-13 吉林大学 一种高精度复合水平测角系统
CN112097794B (zh) * 2020-09-15 2023-03-03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遥感卫星载荷平台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2504635B (zh) * 2020-11-18 2021-10-01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光楔式空间极高精度指向测量仪器标定装置
CN112882483B (zh) * 2021-01-12 2022-03-04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星敏感器在轨标定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945270B (zh) * 2021-01-27 2023-12-19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星对角距平均测量误差的星敏感器辐射损伤外场评估方法
CN113970327B (zh) * 2021-11-01 2022-09-13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星图模拟器、电子模拟星图生成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001756B (zh) * 2021-11-03 2023-09-19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小视场星敏感器外场地面寻星方法
CN114111762B (zh) * 2021-11-15 2023-06-06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双轴水平仪的单星定向方法
CN115614621A (zh) * 2022-10-21 2023-01-17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U型二维转台两轴同步锁定与解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8460C (zh) * 2005-10-12 2007-1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星场的星敏感器校准方法
US8433515B2 (en) * 2011-07-06 2013-04-30 Tsinghua University Method for measuring precision of star sensor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3245364B (zh) * 2013-05-14 2015-06-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星敏感器动态性能测试方法
CN104280049B (zh) * 2014-10-20 2017-04-05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星敏感器外场精度测试方法
CN106404001B (zh) * 2016-10-31 2019-05-28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星敏感器与动态光星模拟器精密安装对准装置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44074A (zh) 202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4074B (zh) 基于外场观星的星敏感器标定装置与观星标定方法
CN108375382B (zh) 基于单目视觉的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精度检校方法和装置
CN110296691B (zh) 融合imu标定的双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与系统
CN107449444B (zh) 一种多星图姿态关联的星敏感器内参数标定方法
CN102252673B (zh) 一种星敏感器在轨光行差的修正方法
CN105953803B (zh) 数字式太阳敏感器测量坐标系与棱镜坐标系偏差测量方法
CN109655079B (zh) 星敏感器测量坐标系到棱镜坐标系测量方法
CN107607127B (zh) 一种基于外场的星敏感器内部参数标定及精度快速验证系统
CN109682399B (zh) 一种基于三轴转台对全站仪位姿测量结果的精度校验方法
CN108106637B (zh) 一种分布式pos的精度检校方法和装置
CN109459059B (zh) 一种星敏感器外场转换基准测定系统及方法
WO2013004033A1 (zh) 用于星敏感器的精度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03245364A (zh) 一种星敏感器动态性能测试方法
CN113267794B (zh) 一种基线长度约束的天线相位中心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0987021A (zh) 一种基于转台基准的惯性视觉相对姿态标定方法
CN112129322B (zh) 一种捷联惯组与三轴转台的安装误差检测方法及校正方法
CN114842090A (zh) 基于精密角度基准的视觉惯性标定系统及其标定方法
CN110793542A (zh) 一种基于广义探元指向角的面阵光学遥感卫星在轨几何定标方法
CN114972078A (zh) 应用sar影像提升国产光学卫星影像无控几何质量方法及系统
CN111915685A (zh) 一种变焦摄像机标定方法
CN111561935A (zh) 旋转大幅宽光学卫星在轨几何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0895149A (zh) 局部基准传递对准精度内场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14001756A (zh) 一种小视场星敏感器外场地面寻星方法
CN113781579A (zh) 一种全景红外相机几何标定方法
CN114509071B (zh) 一种风洞试验模型姿态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