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2549B - 纱线卷绕单元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2549B
CN111032549B CN201880050651.8A CN201880050651A CN111032549B CN 111032549 B CN111032549 B CN 111032549B CN 201880050651 A CN201880050651 A CN 201880050651A CN 111032549 B CN111032549 B CN 1110325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package
unit
reverse rotation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06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2549A (zh
Inventor
宫胁康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2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2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8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 B65H67/081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 B65H67/085Automatic end-finding and material-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s acting after interruption of the winding process, e.g. yarn breakage, yarn cut or package replacement end-finding at the take-up package,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Abstract

络纱单元具备卷绕部、卷装驱动马达、上纱线捕捉管、和单元控制部。卷绕部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卷装驱动马达旋转驱动卷装,并能切换卷装的旋转方向。通过卷装驱动马达使卷装向纱线的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且上纱线捕捉管从该卷装捕捉纱线。单元控制部控制卷装的旋转方向和卷装的旋转的开始及停止。单元控制部根据卷装的旋转惯性来变更针对卷装驱动马达发出的卷装的反方向的旋转即反转的停止指示的时机、以及为了实现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的时机。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具体而言,涉及在纱线卷绕装置的纱线卷绕单元中进行接纱作业时的卷装的反转的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通过卷绕部卷绕从喂纱部供给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通常,在该纱线卷绕装置的卷绕单元中,设置有对在喂纱部与卷绕部之间断开的纱线端进行捕捉的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和将由纱线捕捉引导装置引导来的纱线端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纱线卷绕装置的卷装形成单位即卷绕单元。
该专利文献1的卷绕单元具备:上纱线引导管的驱动源,该上纱线引导管的驱动源对从反转的卷装退绕的纱线进行捕捉;和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所述上纱线引导管的嘴部以通过所述卷装的反转而从纱线层退绕纱线的速度以下的速度移动。另外,专利文献1优选在捕捉到上纱线后以使所述嘴部移动的速度与通过卷装的反转而退绕纱线的速度相等的方式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51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卷绕单元中,在将上纱线引导管捕捉到的上纱线向接纱装置引导的动作完成之后,嘴部捕捉着上纱线的状态仍持续。因此,在嘴部静止时优选为卷装的反转也停止。然而,由于旋转惯性根据质量而不同,所以从使卷装的反转停止的控制开始到卷装实际停止为止的时间根据卷绕到该卷装上的纱线的量的多少(所卷绕的纱线层的直径的大小)而变化。由此,有时从卷装退绕的纱线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而导致由上纱线引导管引导的上纱线会发生绷紧或松弛等,从而无法很好地进行接纱作业。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进行控制的纱线卷绕单元。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下来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1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纱线卷绕单元。即,该纱线卷绕单元具备卷绕部、驱动部、纱线捕捉部、和单元控制部。上述卷绕部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上述驱动部旋转驱动上述卷装,并能切换上述卷绕的旋转方向。通过上述驱动部使上述卷装向纱线的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且上述纱线捕捉部从该卷装捕捉纱线。上述单元控制部控制上述卷装的旋转方向和上述卷绕的旋转的开始及停止。上述单元控制部根据上述卷装的旋转惯性来变更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上述卷装的上述反方向的旋转即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的时机。
由此,能够根据旋转惯性来控制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
在上述纱线卷绕单元中,优选地,上述单元控制部在上述卷装的旋转惯性大的情况下,与该旋转惯性小的情况相比在较早的时机进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上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
由此,通过在与旋转惯性的大小相应的停止/减速的指示时机向驱动部发送停止及减速指示,能够恰当地抑制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的变动。
在上述纱线卷绕单元中,优选地,上述单元控制部以不管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纱线的量是多少都使上述卷装的反转在恒定的时机实际停止的方式,进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上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
由此,能够使卷装的反转停止之后的动作的时机一致,从而能够简化控制。
在上述纱线卷绕单元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该纱线卷绕单元具备将由上述纱线捕捉部捕捉到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上述单元控制部使上述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与上述纱线捕捉部在从上述卷装捕捉到纱线的状态下到达将上述纱线引导至上述接纱装置的引导位置并静止的时机一致。
由此,能够使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与纱线捕捉部将纱线向接纱装置引导结束而静止的时机一致。因此,能够防止纱线在接纱装置即将动作之前绷紧或松弛,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基于接纱装置的接纱。
在上述纱线卷绕单元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该纱线卷绕单元具备纱线层直径获取部,该纱线层直径获取部获取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纱线层的直径。上述单元控制部在上述纱线层直径获取部所获取的纱线层的直径大的情况下,与纱线层的直径小的情况相比,变更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上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的时机。
由此,能够利用卷装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旋转惯性的大小这一情况,恰当地控制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
在上述纱线卷绕单元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该纱线卷绕单元具备摇架,该摇架将上述卷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随着卷绕到上述卷装上的纱线的纱线层直径的增大而旋转。上述纱线层直径获取部是检测上述摇架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取卷装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
在上述纱线卷绕单元中也能设为以下结构。即,该纱线卷绕单元具备喂纱部和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上述喂纱部从喂纱纱管退绕纱线并将该纱线向上述卷绕部供给。上述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设于上述喂纱部与上述卷绕部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并检测纱线的行进速度。上述纱线层直径获取部利用由上述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的行进速度,通过计算来获取上述纱线层的直径。
在该情况下,也能以简单的结构获取卷装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2观点提供具备上述纱线卷绕单元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以下结构。即,该纱线卷绕装置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能够与上述卷装的旋转惯性的大小建立对应地设定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上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上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的时机。
由此,即使在例如变更了形成卷装的纱线的种类的情况下,通过与此相应地变更设定内容,也能恰当地控制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的概要主视图。
图2是表示络纱单元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及框图。
图3是表示在络纱单元中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纱线端向接纱装置引导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络纱单元的摇架附近的右视图。
图5是表示络纱单元中的卷装的反转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
图6是关于对卷装驱动马达指示反转减速的时机和指示反转停止的时机而设定于机台控制装置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1变形例中的卷装的反转控制的时间图。
图8是表示第2变形例中的卷装的反转控制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络纱机100的整体结构的概要主视图。
图1所示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卷绕装置)100主要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络纱单元(纱线卷绕单元)10、风机箱70、机台控制装置(设定部)80、和落纱装置90。
在风机箱70的内部配置有省略图示的风机。该风机作为用于向各络纱单元10供给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源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用于供给负压的负压源发挥功能。
机台控制装置80具备操作部81和显示部82,并构成为能够与各个络纱单元10通信。自动络纱机100的操作人员通过对操作部81进行操作而能够输入规定的设定值或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由此,能够集中管理多个络纱单元10。另外,机台控制装置80控制落纱装置90的动作。显示部82能够显示各络纱单元10的纱线12的卷绕状况以及所发生的故障的内容等。
落纱装置90构成为在络纱单元10中卷装20成为满卷(卷绕有规定量的纱线12的状态)的情况下,行进至该络纱单元10的位置,拆卸满卷的卷装20并且放置空的卷绕管22。
接着,主要参照图2至图4对络纱单元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络纱单元10的概要结构的主视图及框图。图3是表示在络纱单元10中纱线12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将纱线端向接纱装置3引导的情况的侧视图。图4是放大表示络纱单元10的摇架21附近的右视图。
如图2所示,各络纱单元10具备由喂纱部1和卷绕部2构成的卷绕单元主体40、和单元控制部50。该络纱单元10构成为将被供给至喂纱部1的喂纱纱管11的纱线12退绕,并在使所退绕的纱线12横动(traverse)的同时将其卷绕到卷绕管22上而形成卷装20。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在卷装20中将卷绕纱线12的方向的旋转称为“正转”,并将其反方向的旋转称为“反转”。另外,“上游”、“下游”是指纱线卷绕时的纱线12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单元控制部50例如具备CPU和ROM。在ROM内存储有用于控制卷绕单元主体40的各结构的程序或控制表等。CPU执行存储于该ROM内的程序。
喂纱部1能够将载置于省略图示的输送托盘上的喂纱纱管11支承于规定位置,并使纱线12从该喂纱纱管11退绕。该喂纱部1构成为,当从喂纱纱管11退绕了全部纱线12时能够将变空的喂纱纱管11排出并从省略图示的喂纱纱管供给装置接受新的喂纱纱管11的供给。此外,喂纱部1并不限于上述那种输送托盘式,例如也可以是将从未图示的纱库供给的喂纱纱管支承于规定位置并退绕且供给纱线12的纱库式喂纱部。
卷绕部2作为主要结构而具备:以能够安装卷绕管22的方式构成的摇架21;接触罗拉26;和横动装置25。
摇架21将卷绕管22(卷装2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保持。摇架21构成为能够向络纱单元10的正面侧及背面侧转动(旋转),并构成为通过摇架21的转动能够吸收随着纱线12向卷绕管22的卷绕而产生的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增大。
即,即使因卷绕纱线12而使得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变化,也能使该卷装20的表面相对于接触罗拉26恰当地接触。
在摇架21上安装有例如由伺服马达构成的卷装驱动马达61。卷绕部2通过利用该卷装驱动马达61旋转驱动卷绕管22而在该卷绕管22的表面(或卷装20的表面)卷绕纱线12。
卷装驱动马达61的旋转轴在卷绕管22支承于摇架21时与该卷绕管22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谓的直接驱动方式)。卷装驱动马达61与单元控制部50电连接,单元控制部50能够控制卷装驱动马达61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
接触罗拉2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构成为能够从下侧与卷绕管22的表面或卷装20的表面接触。接触罗拉26能够支承卷绕管22或卷装20的至少一部分重量。
横动装置25具备横动臂35和横动驱动马达36。横动臂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构成为能够在其前端保持纱线12。横动驱动马达36驱动横动臂35。横动驱动马达36与单元控制部50电连接,单元控制部50与卷装驱动马达61联动地对横动驱动马达36进行往复旋转驱动,由此,能够使向卷装20卷绕的纱线12以规定的横动角度横动。
摇架21具备图4所示的抬升机构60。抬升机构60能够根据需要使摇架21转动而使卷装20从接触罗拉26离开。
如图4所示,抬升机构60具备旋转板17、弹簧18、和气缸71。
旋转板17设为以旋转轴16为旋转中心与摇架21一体地旋转。在该旋转轴16上设有检测摇架21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纱线层直径获取部)63。角度传感器63例如能够构成为电位器。
弹簧18构成为拉伸弹簧,并与旋转板17连结。弹簧18构成为将旋转板17向使摇架21上升的方向拉拽。由此,即使在向卷绕管22卷绕纱线12而使得卷装20变大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弹簧力将卷装20的一部分重量抵消,也能避免接触罗拉26与卷装20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得过大。
气缸71构成为与旋转板17连结并通过从电磁阀64供给的压缩空气而伸缩。气缸71在卷装20上未卷绕太多纱线12的情况下抵抗弹簧18而使摇架21下降,使接触罗拉26与卷装20以恰当的接触压力接触。另外,气缸71在向卷装20卷绕纱线12而卷装20变大的情况下,由弹簧18抬起摇架21而减少因卷装20的重量导致的接触压力的增加。
另外,气缸71在成为喂纱部1与卷绕部2之间失去了纱线12的连续性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与弹簧18一起向抬升摇架21的方向施加力,从而如图4的点划线所示使卷装20以离开接触罗拉26的方式上升。由此,能够实现上述抬升功能。
络纱单元10构成为在喂纱部1与卷绕部2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3、张力施加装置14、下纱线捕捉管4、接纱装置3、纱线品质测定装置(纱线监视装置)19、和上纱线捕捉管(纱线捕捉部)5。
退绕辅助装置13具备能够覆于喂纱纱管11的芯管上的限制部件13a。限制部件13a构成为大致筒状,并以与形成于喂纱纱管11的纱线层上部的气圈接触的方式配置。此外,气圈是指从喂纱纱管11退绕的纱线12因离心力而摆动的部分。
通过使限制部件13a相对于该气圈接触,对该气圈部分的纱线12施加张力来防止纱线12过度摆动。由此,能够使该纱线12从喂纱纱管11恰当地退绕。
张力施加装置14对行进的纱线12施加规定的张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施加装置14是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可动的梳齿的门式结构。可动侧的梳齿以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状态的方式被施力。
通过使纱线12一边在啮合状态的梳齿之间弯曲一边通过,能够对该纱线12施加适度的张力来提高卷装20的品质。但是,张力施加装置14并不限于上述门式的装置,例如能够采用盘式的装置。
下纱线捕捉管4构成为当在喂纱部1与卷绕部2之间纱线12因某理由而成为断开状态时,能够捕捉喂纱纱管11侧的纱线12(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
具体而言,下纱线捕捉管4构成为能够以管轴41为中心而转动,并且在该下纱线捕捉管4的前端形成有吸引口42。在下纱线捕捉管4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能够使吸引流作用于该吸引口42。
在该结构中,当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下纱线捕捉管4的吸引口42在图3的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捕捉下纱线,之后通过以管轴41为中心向上方转动而将下纱线向接纱装置3引导。
接纱装置3在纱线12成为上述断开状态时将喂纱部1侧的纱线12(纱线端)与卷绕部2侧的纱线12(纱线端)进行接纱。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装置3构成为通过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回旋空气流将纱线端彼此捻合的捻接装置。但是,作为接纱装置3并不限于上述捻接装置,例如能够采用机械式的打结器等。
纱线品质测定装置19通过利用适当的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纱线12的粗细等来检测纱线缺陷。在纱线品质测定装置19的附近设有用于在该纱线品质测定装置19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立即切断纱线12的切断器24。
上纱线捕捉管5构成为在纱线12成为上述断开状态时捕捉卷绕部2侧的纱线12(纱线端)并将其引导至接纱装置3。
具体而言,上纱线捕捉管5构成为能够以轴51为中心而转动,并且在该上纱线捕捉管5的前端形成有吸嘴52。在上纱线捕捉管5连接有前述的风机,能够使吸引流作用于该吸嘴52。
该吸嘴52以将卷装20的卷绕宽度包括在内的方式细长地形成。由此,能够在整个该卷绕宽度方向上使吸引流作用于卷装20的外周面。
在上纱线捕捉管5与风机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挡板部件。通过使该挡板部件开闭,能够切换吸嘴52中的吸引流的产生/停止。
在上纱线捕捉管5连结有马达62的输出轴。马达62与单元控制部50电连接,单元控制部50能够控制马达62的旋转/停止。
在该结构中,当断纱时或纱线切断时,上纱线捕捉管5的吸嘴52在图3的点划线所示的上纱线捕捉位置捕捉上纱线,之后通过以轴51为中心向图3的实线所示的接纱位置转动而将上纱线向接纱装置3引导。
如上所述,络纱单元10能够向卷绕管22缠绕纱线12而形成卷装20。
接着,参照图2、图3及图5来具体说明在喂纱部1与卷绕部2之间纱线12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直到对断开的纱线12进行接纱并再次开始卷绕为止的络纱单元10的动作。图5是表示络纱单元10中的卷装20的反转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时间图。
在络纱单元10中,在纱线12成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断开的纱线12中的卷装20侧(卷绕部2侧)的纱线端被卷绕于惯性旋转的卷装20。作为纱线12成为断开状态的原因,可以列举因纱线品质测定装置19检测到纱线缺陷而由切断器24自动地切断纱线12的情况、和因偶然产生的很大的张力而纱线12断开的情况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原因。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卷装20侧的纱线端称为上纱线端。
单元控制部50向马达62发送驱动信号,使上纱线捕捉管5以其吸嘴52向卷装20靠近的方式向上方旋转,并使该上纱线捕捉管5移动至图3的点划线所示的上纱线捕捉位置。其结果是,上纱线捕捉管5的吸嘴52移动至与卷装20的表面大致面对的位置。
当该吸嘴52到达上纱线捕捉位置时,单元控制部50向卷装驱动马达61发送驱动信号,使卷装20向与纱线的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纱线退绕方向旋转(反转),并且使吸嘴52产生吸引空气流。由此,通过卷装20的反转被从卷装20退绕的上纱线端在从与吸嘴52相面对的面对部分通过时,在该吸引空气流的作用下被吸入上纱线捕捉管5内。
另一方面,断开的纱线12中的喂纱纱管11侧(喂纱部1侧)的纱线端通过在下纱线捕捉管4的前端产生的吸引空气流而被捕捉。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喂纱纱管11侧的纱线端称为下纱线端。
在上纱线端和下纱线端被捕捉到之后,单元控制部50向马达62发送驱动信号,使上纱线捕捉管5如图3的粗线箭头所示向下方旋转。另外,单元控制部50使下纱线捕捉管4如粗线箭头所示向上方旋转。由此,能够将由上纱线捕捉管5捕捉到的卷装20侧的纱线端和由下纱线捕捉管4捕捉到的喂纱纱管11侧的纱线端引导至接纱装置3。
之后,断开的纱线端彼此由接纱装置3进行接纱。当在喂纱部1与卷绕部2之间纱线12成为连续状态时,单元控制部50控制卷装驱动马达61而使卷装20正转,再次开始纱线12的卷绕。
接着,参照图5的时间图对上述控制进行具体说明。
当在卷绕纱线12的中途该纱线12成为断开状态时,单元控制部50以立即停止卷装20的旋转的方式控制卷装驱动马达61。另外,大致与此同时地,抬升机构60以抬升摇架21的方式动作,使卷装20从接触罗拉26离开。
之后,在图5的时刻t0的时机,单元控制部50使上纱线捕捉管5向上方的旋转开始。其结果是,吸嘴52在时刻t1的时机到达图3的点划线所示的上纱线捕捉位置。此外,配置于将上纱线捕捉管5与风机连接的路径中的上述挡板部件在上纱线捕捉管5开始向上方旋转的时间点打开。在上纱线捕捉位置处,吸嘴52能够与卷装20的表面接近并使强力的吸引流作用于卷装20的表面。
在该时刻t1的时机,单元控制部50向卷装驱动马达61发送信号,使卷装20的反转开始。在卷装20的反转开始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机,抬升机构60使卷装20的上升解除。之后,卷装20的反转速度维持在上述第1速度V1。
随着该反转而从卷装20退绕上纱线端,并由吸嘴52对该上纱线端进行捕捉。在上纱线捕捉管5的内部配置有纱线检测传感器53,当上纱线端以一定程度被吸入至吸嘴52时,纱线检测传感器53检测出该上纱线端。该纱线检测传感器53例如能够构成为光传感器。
卷装20以第1速度V1进行的反转在开始反转之后旋转规定量,并持续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之后,在时刻t2的时机,单元控制部50以抬升机构60使卷装20再次上升、且与此同时使卷装20的反转速度从上述第1速度V1增加至比第1速度V1大的规定的第2速度V2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吸嘴52以从卷装20的表面稍微远离的方式移动。在卷装20的反转速度达到第2速度V2的时机的前后,解除基于抬升机构60实现的卷装20的上升。
随着该反转而从卷装20进一步退绕上纱线端,并由吸嘴52将该上纱线端吸入。关于使吸嘴52稍微离开卷装20的状态下的该卷装20以第2速度V2进行的反转,在因纱线品质测定装置19检测到纱线缺陷而使纱线12断开了的情况下,以将与所检测到的纱线缺陷的长度相应的时间和适当的余量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持续。由此,能够将卷绕到卷装20上的纱线12中的包含纱线缺陷在内的部分全部废弃。另外,由于此时的卷装20的反转速度是比较大的第2速度V2,所以能够迅速进行纱线12的退绕。
之后,在时刻t3的时机,单元控制部50向上纱线捕捉管5发送驱动信号,并使吸嘴52向下方的旋转(将上纱线向接纱装置3引导的向接纱位置的移动)开始。在上纱线捕捉管5到达接纱位置之前的时机即时刻t4,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送驱动信号,使正在反转的卷装20的减速开始。
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控制部50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以减速开始的时机即时刻t4为起点使指示速度从前述第2速度直线性地减小(减速指示),并最终在时刻t5使指示速度成为零(停止指示)。然而,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即使如上述那样使指示速度减小至零,也无法充分减弱卷装20的强力的惯性旋转,其结果是,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会从时刻t5延迟。
关于这点,本实施方式的单元控制部50根据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来变更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卷装20的反转的停止指示的时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的时机。具体而言,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与该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相比在较早的时机对卷装驱动马达61指示反转的减速及停止。参照图5的例子来说,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下,在时刻t4指示反转的减速,并在时刻t5指示停止,但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在时刻t4x指示反转的减速,并在时刻t5x指示停止。通过像这样使减速及停止的指示的时机变化,不管纱线层直径的大小如何,都能在预定的时机(换言之,上纱线捕捉管5到达接纱位置并静止的时刻t5的时机)使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其结果是,能够防止上纱线的绷紧或松弛。
这样,来自卷装20的纱线12被引导至接纱装置3,并开始基于接纱装置3的接纱。大致与此同时地,配置于将上纱线捕捉管5与风机连接的路径中的上述挡板部件关闭,其结果是,吸嘴52中的吸引流停止。
单元控制部50指示反转的停止或减速的时机与纱线层直径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由操作人员操作机台控制装置80来设定。例如如图6所示,可以考虑将纱线层直径的大小分为三个等级,针对各个纱线层直径的等级来设定对卷装驱动马达61指示反转减速的时机、和指示反转停止的时机。
该设定内容能够通过由操作人员操作机台控制装置80的操作部81来变更。因此,即使在自动络纱机100中变更了构成卷装20的纱线12的种类、或者变更了卷绕纱线12的横动角度而使得卷装20的重量密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灵活应对。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0具备卷绕部2、卷装驱动马达61、上纱线捕捉管5、和单元控制部50。卷绕部2卷绕纱线12而形成卷装20。卷装驱动马达61旋转驱动卷装20,并能切换卷装20的旋转方向。通过卷装驱动马达61使卷装20向纱线12的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且上纱线捕捉管5从该卷装20捕捉纱线12。单元控制部50控制卷装20的旋转方向和其旋转的开始及停止。单元控制部50根据卷装20的旋转惯性来变更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卷装20的反转的停止指示的时机、以及为了实现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的时机。
由此,能够根据旋转惯性来控制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0中,单元控制部50在卷装20的旋转惯性大的情况下,与该旋转惯性小的情况相比在较早的时机进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卷装20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
由此,通过在与旋转惯性的大小相应的停止/减速的指示时机向卷装驱动马达61发送停止及减速指示,能够恰当地抑制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的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0中,单元控制部50以不管卷绕到卷装20上的纱线12的量是多少都使卷装20的反转在恒定的时机(时刻t5的时机)实际停止的方式,进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卷装20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
由此,能够使卷装20的反转停止之后的动作的时机(例如基于接纱装置3进行的接纱动作的时机)一致,从而能够简化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0具备接纱装置3,该接纱装置3将由上纱线捕捉管5捕捉到的纱线12进行接纱。单元控制部50使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与上纱线捕捉管5从卷装20捕捉到纱线12并到达将该纱线12引导至接纱装置3的引导位置的时机(时刻t5)一致。
由此,能够使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与上纱线捕捉管5将纱线12向接纱装置3引导结束而静止的时机一致。因此,能够防止纱线12在卷装20的反转刚刚实际停止之后绷紧或松弛,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基于接纱装置3的接纱。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0具备角度传感器63,该角度传感器63获取卷绕到卷装20上的纱线层的直径。单元控制部50在角度传感器63所获取的纱线层的直径大的情况下,与纱线层的直径小的情况相比在较早的时机进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卷装20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
由此,能够利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旋转惯性的大小这一情况而恰当地控制卷装20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络纱单元10具备摇架21,该摇架21将卷装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随着卷绕到卷装20上的纱线12的纱线层直径的增大而旋转。角度传感器63通过检测摇架21的旋转角度来获取纱线层直径。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取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
但是,在络纱单元10中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获取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即,在喂纱部1与卷绕部2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设置未图示的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通过将由该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行进速度以时间进行积分来求出纱线12的卷绕长度,并利用公知的计算式将该卷绕长度换算成纱线层直径,由此通过计算来求出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
该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例如能够构成为,利用沿着纱线行进路径排列的两个传感器(例如光传感器)分别检测纱线不均,通过比较该传感器的检测波形的时间变化来求出纱线的同一部位从两个传感器通过的时间差,并基于该时间差求出纱线的行进速度。此外,纱线品质测定装置19也可以构成为具备按照上述原理检测纱线的行进速度的功能。
在该情况下,也能以简单的结构获取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100具备络纱单元10。自动络纱机100具备机台控制装置80。机台控制装置80能够与卷装20的旋转惯性的大小建立对应地设定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卷装20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卷装驱动马达61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的时机。机台控制装置80的设定内容构成为能够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来变更。
由此,即使在例如变更了形成卷装20的纱线12的种类的情况下,通过与其对应地变更设定内容,也能恰当地控制卷装20的反转。
接着,对与卷装的反转的减速及停止有关的两个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在这两个变形例的说明中,有时对于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说明。
在图7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单元控制部50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与该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相比在较早的时机对卷装驱动马达61指示反转的减速。具体而言,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下在时刻t4指示反转的减速,相对于此,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在时刻t4x指示反转的减速。
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与该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相比,为了使卷装20的反转减速而使指示速度减小的坡度较平缓。其结果是,对卷装驱动马达61指示反转的停止(即速度零)的时机不管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如何都是相同的时刻t5。
在图8所示的第2变形例中,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马达61指示反转的减速的时机不管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如何都是相同的时刻t4。
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与该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相比,为了使卷装20的反转减速而使指示速度减小的坡度较陡峭。其结果是,在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大的情况下,单元控制部50对卷装驱动马达61指示反转的停止(即速度零)的时机是时刻t5x,与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小的情况(时刻t5)相比较早。
如上述两个变形例所示,也可以根据卷装20的纱线层直径的大小,使为了卷装20的反转的减速而使对卷装驱动马达61的指示速度减小的坡度发生变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结构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变更。
关于图5的时刻t3之前的卷装20的反转的控制,能够取代如上所述的控制而适当变更。
关于为了使卷装20的反转减速而从单元控制部50向卷装驱动马达61输出的指示速度的变化,也可以取代如图5等所示呈直线状变化的情况而构成为以平滑的曲线变化。
关于对卷装驱动马达指示反转的减速/停止的时机,能够取代如图6所示将纱线层的直径分为三个等级来设定的情况,而变更成分为两个等级或者四个等级以上来设定。另外,例如也能够变更为通过将函数的参数设定于机台控制装置80而使上述时机无等级地变化。
也可以取代以纱线层直径为基准的控制而进行以表示旋转惯性大小的其它参数(例如卷装重量)为基准的控制。
也可以是,当卷装20正在反转时,单元控制部50不事先进行减速指示地对卷装驱动马达61进行停止指示(速度为零的指示)。
也可以构成为,在卷装驱动马达61的部分设有制动机构,且该制动机构在反转的停止时或减速时动作。
本发明的卷装20的反转控制并不限定于由卷装驱动马达61直接旋转驱动卷装20、并且由臂式横动装置25使纱线12横动的结构的络纱单元1O。例如,也能适用于由马达驱动与卷装20的外周面接触的圆柱状的卷筒、并通过形成于该卷筒的螺旋状的横动槽使纱线12横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驱动上述卷筒的马达相当于驱动部。
附图标记说明
2 卷绕部
5 上纱线捕捉管(纱线捕捉部)
10 络纱单元(纱线卷绕单元)
12 纱线
20 卷装
50 单元控制部
61 卷装驱动马达(驱动部)

Claims (7)

1.一种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卷绕部,该卷绕部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
驱动部,该驱动部旋转驱动所述卷装,并能切换所述卷装的旋转方向;
纱线捕捉部,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卷装向纱线的卷绕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且该纱线捕捉部从该卷装捕捉纱线;和
单元控制部,该单元控制部控制所述卷装的旋转方向和所述卷装的旋转的开始及停止,
所述单元控制部根据所述卷装的旋转惯性来变更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所述卷装的所述反方向的旋转即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的时机,
所述单元控制部在所述卷装的旋转惯性大的情况下,与该旋转惯性小的情况相比在较早的时机进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所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控制部以不管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纱线的量是多少都使所述卷装的反转在恒定的时机实际停止的方式,进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所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由所述纱线捕捉部捕捉到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
所述单元控制部使所述卷装的反转实际停止的时机、与所述纱线捕捉部在从所述卷装捕捉到纱线的状态下到达将所述纱线引导至所述接纱装置的引导位置并静止的时机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纱线层直径获取部,该纱线层直径获取部获取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纱线层的直径,
所述单元控制部在所述纱线层直径获取部所获取的纱线层的直径大的情况下,与纱线层的直径小的情况相比,变更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所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的时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摇架,该摇架将所述卷装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并随着卷绕到所述卷装上的纱线的纱线层直径的增大而旋转,
所述纱线层直径获取部是检测所述摇架的旋转角度的角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喂纱部,该喂纱部从喂纱纱管退绕纱线并将该纱线向所述卷绕部供给;和
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该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喂纱部与所述卷绕部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并检测纱线的行进速度,
所述纱线层直径获取部利用由所述纱线行进速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的行进速度,通过计算来获取所述纱线层的直径。
7.一种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单元,
该纱线卷绕装置还具备设定部,该设定部能够与所述卷装的旋转惯性的大小建立对应地设定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所述卷装的反转的停止指示、以及为了实现该反转的停止而针对所述驱动部发出的该反转的减速指示中的至少任一个指示的时机。
CN201880050651.8A 2017-08-16 2018-07-11 纱线卷绕单元 Active CN111032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6996 2017-08-16
JP2017156996A JP2019034814A (ja) 2017-08-16 2017-08-16 糸巻取ユニット
PCT/JP2018/026208 WO2019035293A1 (ja) 2017-08-16 2018-07-11 糸巻取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549A CN111032549A (zh) 2020-04-17
CN111032549B true CN111032549B (zh) 2021-09-17

Family

ID=6536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0651.8A Active CN111032549B (zh) 2017-08-16 2018-07-11 纱线卷绕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670410B1 (zh)
JP (1) JP2019034814A (zh)
CN (1) CN111032549B (zh)
WO (1) WO2019035293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6469A (ja) * 1992-07-08 1994-06-14 W Schlafhorst Ag & Co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に載着している糸端部を捕捉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126648A (zh) * 2010-01-17 2011-07-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010846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取单元
CN103787150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2015209305A (ja) * 2014-04-25 2015-11-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の制動制御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02428C2 (de) * 1982-01-26 1986-06-05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s i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JPH05246626A (ja) * 1992-03-05 1993-09-24 Murata Mach Ltd 巻取ユニットの糸継制御方法
EP2423142B1 (en) * 2003-03-13 2013-05-01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yarn winder
JP2006225092A (ja) * 2005-02-16 2006-08-31 Murata Mach Ltd 自動玉揚げ動作方法
JP2007223779A (ja) * 2006-02-27 2007-09-06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JP2009155101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urata Mach Ltd 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JP2010089908A (ja) * 2008-10-08 2010-04-2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繊維機械
JP2013154993A (ja) * 2012-01-30 2013-08-15 Murata Machinery Ltd 巻取装置
JP2014108845A (ja) * 2012-11-30 2014-06-12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JP2014218315A (ja) * 2013-05-02 2014-11-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JP2015048155A (ja) * 2013-08-29 2015-03-1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JP2015147674A (ja) * 2014-02-10 2015-08-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玉揚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6469A (ja) * 1992-07-08 1994-06-14 W Schlafhorst Ag & Co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に載着している糸端部を捕捉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126648A (zh) * 2010-01-17 2011-07-2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
CN103010846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卷取单元
CN103787150A (zh) * 2012-10-30 2014-05-1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JP2015209305A (ja) * 2014-04-25 2015-11-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の制動制御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70410A4 (en) 2021-04-28
EP3670410B1 (en) 2023-06-07
EP3670410A1 (en) 2020-06-24
WO2019035293A1 (ja) 2019-02-21
CN111032549A (zh) 2020-04-17
JP2019034814A (ja)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16432B1 (en) Yar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pinning machine
EP2075359A2 (en) Yarn slack eliminat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EP2105398A2 (en) Yarn Winding Apparatus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EP2075358A2 (en) Spinning machine
EP2573217A2 (en) Spinning unit, spinning machine and yarn processing method
JP2012218922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引き出し方法
JP2009227412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JP2010047406A (ja) 糸巻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自動ワインダ
JPH10167577A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の巻返しユニット
JP5365697B2 (ja) 糸巻取装置
JP2014108844A (ja) 糸巻取機及び糸引き出し方法
CN105270915B (zh) 纱线卷绕机
CN111032549B (zh) 纱线卷绕单元
EP2738128A2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9422136B (zh) 纱线卷取机
JP3646682B2 (ja) 自動ワインダにおける巻取管への糸装着方法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EP1795478A1 (en) Textile machine
JP2010037083A (ja) 糸巻取機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4040316A (ja) 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EP3524556A1 (en) Air spinning machine and air spinning method
WO2015029292A1 (ja) 糸巻取装置
JP2013063838A (ja) 糸巻取機
JP2013052997A (ja) 糸巻取機
JP2014218315A (ja) 糸巻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