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8793A -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8793A
CN111028793A CN202010011051.XA CN202010011051A CN111028793A CN 111028793 A CN111028793 A CN 111028793A CN 202010011051 A CN202010011051 A CN 202010011051A CN 111028793 A CN111028793 A CN 111028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acklight
brightness
mode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10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8793B (zh
Inventor
林沛炀
赖信杰
邱郁雯
吴春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10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28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028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8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8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8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13Details of control of colour illumination 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光感器件,产生光学感测信号;信号采集器,处理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微处理器,根据外部输入的视角切换信号判断显示模式,在宽视角模式时将背光调节信号作为亮度调节信号直接输出,在窄视角模式时根据光处理信号对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背光控制器,根据亮度调节信号对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节;本发明解决了在窄视角模式下根据环境光亮度调节背光亮度的问题,且环境光的采集处理及窄视角模式下的背光亮度调节皆在显示模组中完成,便于设计与调试。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显示装置的应用日渐广阔亦多元化,采用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等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均可以实现较宽的视角。同时近年来大家对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视,公共场合人们通常希望自己在看手机或者浏览电脑的时候内容是保密的,因此混合视角(Hybrid ViewAngle,HVA)显示技术也越发得到重视。
混合视角(Hybrid View Angle,HVA)显示技术又称之为宽窄视角切换显示技术,是指一种显示装置在两种不同的显示视角下进行切换,满足人们不同场合的防窥需求。当在私密场合时,人们选用宽视角进行显示;当在公共场合下,为了保护个人的信息人们选用窄视角进行显示。
目前窄视角显示主要利用防窥膜(Louver film)、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调光膜或者调光盒等技术,此类技术应用光栅原理,在显示面板亮度较低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和防窥效果,因此一般宽视角模式下设置亮度规格为850nits以上,而窄视角下设置亮度规格为300nits以下。在环境亮度较高时,光栅透射会导致窄视角模式的防窥效果不明显,窄视角模式同样需要根据环境光亮度调节背光亮度。
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由用户进行屏幕亮度的调节,或者,请参图1和图2,部分个人电脑进一步地设有位于显示模组43外的光感器件41,光感器件41直接连接到系统芯片42,光感器件41侦测环境光得到的光学感测信号由操作系统进行处理,系统芯片42内的主板(mainboard,MB)接受该光学感测信号,并由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将根据光学感测信号处理后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输入显示模组43。显示模组43只是被动接收经过光感调节后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再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调节背光亮度。且此设计为intel的通用设计芯片,目前只支持宽视角下应用,不能支持窄视角下的光感调节屏幕亮度,导致窄视角效果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解决了窄视角模式下根据环境光亮度调节背光亮度的问题,且环境光的采集处理及窄视角模式下的背光亮度调节皆在显示模组中完成,便于设计与调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电路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可调节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的背光控制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光感器件,根据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信号采集器,处理所述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
微处理器,根据外部输入的视角切换信号判断显示模式,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背光调节信号背光调节信号直接作为亮度调节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控制器,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根据所述光处理信号对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背光控制器;
所述背光控制器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对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系统端,所述系统端包括系统芯片和第一操作单元,所述背光调节信号和所述视角切换信号由所述系统芯片输出;所述第一操作单元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宽视角模式或者窄视角模式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光处理信号为h(x),所述背光调节信号为g(x),所述亮度调节信号为F(x),根据所述光处理信号对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具体为:F(x)=g(x)*h(x)。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端还包括第二操作单元,所述第二操作单元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多个亮度档位之间切换;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下,所述系统芯片根据当前显示模式和当前亮度档位输出所述背光调节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光感器件,所述第二光感器件根据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产生系统光学感测信号;所述系统芯片连接所述第二光感器件并接收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背光调节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光感器件并接收所述光学感测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背光调节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感器件设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内,所述信号采集器和所述微处理器设在所述电路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感测环境光亮度以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处理所述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
接收背光调节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
根据所述视角切换信号判断显示模式,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背光调节信号直接作为亮度调节信号输出,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接收所述光处理信号,根据所述光处理信号对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对背光模组的亮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在接收背光调节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感测环境光亮度以产生系统光学感测信号;
接收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
判断显示模式;若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若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根据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背光调节信号。
进一步地,在接收背光调节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光学感测信号;
判断显示模式;若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若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根据所述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背光调节信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由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判断显示模式,根据第一光感器件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调节窄视角模式下的背光亮度,由于环境光的采集处理及窄视角模式下的背光亮度调节皆在显示模组中完成,不需要变更系统芯片的设计,信号和亮度的调试可以在显示模组中完成,便于设计与调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简图。
图5为图4所示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
图6为图5所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0,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11、柔性电路板12、电路板13和背光模组14,其中显示面板11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等非主动发光式平板显示器,背光模组14位于显示面板11远离观察者的一侧,用于向显示面板11提供光线。具体地,电路板13可为印刷电路板。
本实施例以显示面板11为液晶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1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框胶,显示面板11包括显示区110和围绕显示区110设置的非显示区112。
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光感器件(ALS,Ambient Light sensor)111,第一光感器件111根据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产生光学感测信号(ALS信号),该光学感测信号为模拟信号。第一光感器件111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光感器件111例如为光敏三极管或者光电二极管。
电路板13上设有信号采集器131、微处理器132和背光控制器133,电路板13和显示面板11通过柔性电路板12实现信号传输。电路板13不限于平坦式(flat)设置方式或弯折式(bent)设置方式,在平坦式设置方式中,电路板13和显示面板11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在弯折式设置方式中,电路板13利用柔性电路板12的弯折能力设在显示面板11的背面。
信号采集器131与第一光感器件111电性连接,信号采集器131处理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h(x)。具体地,信号采集器131包括放大器、滤波和模数转换器(ADC)。放大器连接第一光感器件111,第一光感器件111为单个时,放大器将单个光学感测信号放大;第一光感器件111为多个时,放大器将多个光学感测信号整合为一个并进行放大。滤波和模数转换器连接在放大器和微处理器132之间,将放大后的光学感测信号进行滤波和模数转换,将其由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
微处理器132接收光处理信号h(x)以及外部输入的背光调节信号g(x)和视角切换信号HVA。微处理器132根据外部输入的视角切换信号HVA判断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是指宽视角模式或窄视角模式。微处理器132在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背光调节信号g(x)直接作为亮度调节信号F(x)输出至背光控制器133,在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根据光处理信号h(x)对背光调光信号g(x)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F(x)输出至背光控制器133。根据光处理信号h(x)对背光调节信号g(x)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F(x)具体可为:F(x)=g(x)*h(x)。可以理解,背光调节信号g(x)和亮度调节信号F(x)可以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也可以为调整亮度的相关参数SPI指令等其他形式的控制信号,在此不做限制。具体地,微处理器132例如为单片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当背光调节信号g(x)和亮度调节信号F(x)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时,微处理器132接收光处理信号h(x)以及外部输入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和视角切换信号HVA。微处理器132在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直接作为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输出至背光控制器133,在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根据光处理信号对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进行处理,以产生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输出至背光控制器133。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例如为周期性方波信号,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和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具有不同的占空比。
背光控制器133连接微处理器132,根据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或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对背光模组14的亮度进行调节。具体地,在宽视角模式下,背光控制器133根据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的占空比产生亮度调节信号;在窄视角模式下,背光控制器133根据或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的占空比产生亮度调节信号。亮度调节信号控制背光模组14内灯珠的亮度、点亮数量比例和/或点亮时间比例。
请参图4和图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系统端20,系统端20包括系统芯片21、第一操作单元22、第二操作单元23和第二光感器件231,系统芯片21和显示模组10中的微处理器132电性连接,上述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和视角切换信号HVA由系统芯片21输出。
第一操作单元22控制电子设备在宽视角模式或者窄视角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操作单元22例如为与显示界面进行交互的鼠标、键盘或视角切换按钮等。系统芯片21在电子设备处于宽视角模式时输出第一模式的视角切换信号HVA,在电子设备处于窄视角模式时输出第二模式的视角切换信号HVA。例如,视角切换信号HVA在宽视角模式下处于第一电平,在窄视角模式下处于不同于第一电平的第二电平,或者视角切换信号HVA传输一个高(或低)电平脉冲时反映由宽视角模式切换至窄视角模式,传输相邻的另一个高(或低)电平脉冲时反映由窄视角模式切换至宽视角模式。
第二操作单元23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在多个亮度档位之间切换,第二操作单元23例如为与显示界面进行交互的鼠标、键盘或亮度调节按钮等。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在L0、L1、……L9、L10这11个亮度档位之间进行切换,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下,系统芯片21根据当前显示模式和当前亮度档位输出具有相应占空比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为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和防窥效果,窄视角模式下显示面板11的亮度应低于宽视角模式下显示面板11的亮度。
请参表1,示出了宽视角模式(MVA)和窄视角模式(NVA)下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对应于该11个亮度档位的占空比。
表1亮度档位与PWMI duty对照表
Figure BDA0002357172790000081
以用户通过第一操作单元22控制电子设备处于宽视角模式,且通过第二操作单元23控制电子设备处于L5亮度档位为例,系统芯片21输出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的占空比为g’(x5)。以用户通过第一操作单元22控制电子设备处于窄视角模式,且通过第二操作单元23控制电子设备处于L9亮度档位为例,系统芯片21输出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的占空比为g(x9)。
第二光感器件231根据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产生系统光学感测信号,系统芯片21带有适用于宽视角模式的随环境光亮度调整背光亮度的功能,系统芯片21例如为intel的通用设计芯片,且该光感调节功能仅支持宽视角下应用。系统芯片21连接所述第二光感器件231并接收系统光学感测信号,而不与第一光感器件111电性连接,系统芯片21在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此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与环境光亮度无关;在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
具体地,在窄视角模式下,假设屏幕亮度控制在300nits以下,窄视角模式下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对应于该11个亮度档位的占空比(PWMIduty)、与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相应的理论屏幕亮度(Lpanel-0)、与亮度档位相应的照度表(Table)如表2所示,亮度档位、环境光亮度(ambient light,AL)与根据环境光调节后的窄视角屏幕亮度(LPanel-NVA)如表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表1~表3内的数据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表2亮度档位与PWMI duty、Lpanel-0、Table对照表
亮度档位 PWMI duty L<sub>panel-0</sub>(nits) Table
L0 g(x0) A Table1
L1 g(x1) B Table2
L2 g(x2) C Table3
L3 g(x3) D Table4
L4 g(x4) E Table5
L5 g(x5) F Table6
L6 g(x6) G Table7
L7 g(x7) H Table8
L8 g(x8) I Table9
L9 g(x9) J Table10
L10 g(x10) K Table11
表3亮度档位、环境光亮度与LPanel-NVA对照表
Figure BDA0002357172790000101
在窄视角模式下,以用户通过第二操作单元23控制电子设备处于L7亮度档位,若未根据环境光亮度进行调整,直接将其输入背光控制器133,将使得显示面板11呈现D的屏幕亮度,本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32根据L7亮度档位选取照度表Table4,并根据环境光亮度L’4产生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最终控制显示面板11呈现g(x3)*h(L’4)的屏幕亮度。
假设环境光亮度保持不变,用户将亮度档位依次调节至L8、L9、L10,显示面板11所呈现的屏幕亮度依次上升,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亮度调节需求,又控制亮度调节的范围适应于窄视角模式,使得电子设备处于良好的显示状态和防窥状态。在环境光亮度较低时,该多个亮度档位的调节范围较小,调节范围内的亮度整体偏低,且相邻亮度档位的屏幕亮度差值较小,本实施例的亮度调节方式适应于环境光亮度,可避免由于档位间差值过大而无法调节至用户需求的亮度。
在宽视角模式下,系统芯片21包括主板(mainboard,MB)211和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212,主板211接收系统光学感测信号,操作系统212判断显示模式,并在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此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与环境光亮度无关;在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宽视角模式、当前亮度挡位以及光学感测信号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此时系统芯片21所输出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在当前亮度档位的基准上根据环境光亮度进行占空比调整。
请参图6,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壳体30,壳体30包括后壳和中框31,后壳位于背光模组14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并具有相较显示面板11超出的四周边缘,中框31围绕显示面板11的边缘设置,显示面板11的四周边缘、柔性电路板12和电路板13被中框31覆盖。
第一光感器件11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和印刷电路版13之外的电子设备边框处,如位于图5所示的第一光感器件111a的位置处,与摄像头232一同位于中框31的上侧边框中部;或者设置在印刷电路版13上,如位于图5所示的第一光感器件111b的位置处。第二光感器件231和摄像头232等器件设置在显示面板11之外,由系统端20的系统芯片21进行控制和信号采集。第一光感器件111和第二光感器件231位于后壳和中框31之间,通过设置在中框31上的通孔感测环境光亮度,第二光感器件231例如与摄像头232一同位于中框31的上侧边框中部,也可以位于中框31的下侧边框中部、左端、右端或者中框31的其他位置。优选地,中框31的通孔内设有滤光片,经滤光片过滤后再被第一光感器件111和/或第二光感器件231所感测的环境光处于预设的波长范围内。显示模组10和系统端20所进行的光感调节分别采用第一光感器件111和第二光感器件231,便于宽视角模式的背光亮度调节算法由芯片厂商独立设计与调试,同时窄视角模式的背光亮度调节算法由面板厂商独立设计与调试。
请参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背光亮度调节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感测环境光亮度以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处理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
接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
根据外部输入的视角切换信号HVA判断显示模式,在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直接作为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输出,在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接收光处理信号,根据光处理信号对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进行处理,以产生窄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
根据宽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1或视角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O2对背光模组14的亮度进行调节。
请参图8,示出了该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中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的生成步骤,即在接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感测环境光亮度以产生系统光学感测信号;
接收系统光学感测信号;
判断显示模式;若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直接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此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与环境光亮度无关;若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根据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由于现有技术中,部分系统芯片21提供适用于宽视角模式的随环境光亮度调整背光亮度的功能,终端设备厂商应用该种系统芯片21、设于显示面板11之外的第二光感器件231和显示面板11生产随环境光自动调节背光亮度的电子设备。但当搭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11时,该背光亮度调节方式无法应用或者亮度的调节与窄视角模式下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并且,当显示面板11的窄视角模式采用3M膜片、PDLC或者EQ等不同技术时,环境光亮度和窄视角模式下最适宜背光亮度的匹配曲线可能存在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对系统芯片21进行重新设计需要付出极大成本。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系统芯片21仅需要输出视角切换信号HVA以及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环境光的采集处理及窄视角模式下的背光亮度调节皆在显示模组10中完成,不需要变更系统芯片21的设计,信号和亮度的调试可以在显示模组10中完成,便于设计与调试。
第二实施例
请参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
本实施例中,系统端20和微处理器132共用第一光感器件111,且不设置第二光感器件231。系统芯片21连接第一光感器件111并接收光学感测信号,在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由微处理器132根据环境光进行背光亮度调节;在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根据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中,在接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光学感测信号;
判断显示模式;若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直接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此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与环境光亮度无关;若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根据所述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本实施例中,系统端20和微处理器132共用第一光感器件111,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布局空间,降低了成本。环境光的采集处理及窄视角模式下的背光亮度调节皆在显示模组10中完成,不需要变更系统芯片21的设计,信号和亮度的调试可以在显示模组10中完成,便于设计与调试。
第三实施例
请参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架图,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感器件111c设在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区112内,为嵌入式TFT光感器件,和位于显示区110内的控制显示的薄膜晶体管一样通过光罩蚀刻方式制作形成,并可以共用多道光罩,嵌入式TFT光感器件的半导体层包括非晶硅、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嵌入式TFT光感器件利用了显示面板11的现有制程,不会增加光罩数量,且无需将额外的芯片或电路板安装至显示面板11,降低了制作成本,增强了可靠性。
优选地,阵列基板设有相对于彩膜基板凸出的电路布设区,第一光感器件111、部分其他电子元件和电气线路设置在电路布设区内,彩膜基板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未覆盖第一光感器件111。在其他实施例中,彩膜基板在阵列基板上的投影可以覆盖第一光感器件111,并进一步地在彩膜基板与第一光感器件111对应的位置设置滤光膜,经滤光膜过滤后再被第一光感器件111所感测的环境光处于预设的波长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位于显示面板11上的第一光感器件111可以避免占据电路板13或者电子设备边框位置的布局空间,并且不会由于感光需求而将电路板13限制为平坦式(flat)设置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1)、电路板(13)以及背光模组(14),所述电路板(13)上设有可调节所述背光模组(14)的亮度的背光控制器(13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光感器件(111),根据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信号采集器(131),处理所述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
微处理器(132),根据外部输入的视角切换信号(HVA)判断显示模式,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背光调节信号直接作为亮度调节信号输出至所述背光控制器(133),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根据所述光处理信号对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并输出至所述背光控制器(133);
所述背光控制器(133)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对所述背光模组(14)的亮度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处理信号为h(x),所述背光调节信号为g(x),所述亮度调节信号为F(x),根据所述光处理信号对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亮度调节信号具体为:F(x)=g(x)*h(x)。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系统端(20),所述系统端(20)包括系统芯片(21)和第一操作单元(22);所述背光调节信号和所述视角切换信号(HVA)由所述系统芯片(21)输出;所述第一操作单元(22)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宽视角模式或者窄视角模式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端(20)还包括第二操作单元(23),所述第二操作单元(23)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在多个亮度档位之间切换;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下,所述系统芯片(21)根据当前显示模式和当前亮度档位输出所述背光调节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光感器件(231),所述第二光感器件(231)根据所感测的环境光亮度产生系统光学感测信号;所述系统芯片(21)连接所述第二光感器件(231)并接收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所述背光调节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所述背光调节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芯片(21)连接所述第一光感器件(111)并接收所述光学感测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所述背光调节信号,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根据所述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所述背光调节信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器(131)和所述微处理器(132)设在所述电路板(13)上。
8.一种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感测环境光亮度以产生光学感测信号;
处理所述光学感测信号以产生光处理信号;
接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PWMI)和视角切换信号(HVA);
根据所述视角切换信号(HVA)判断显示模式,在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时将外部输入的背光调节信号直接作为所述亮度调节信号输出,在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时接收所述光处理信号,根据所述光处理信号对所述背光调节信号进行处理,以产生所述亮度调节信号,;
根据所述亮度调节信号对背光模组(14)的亮度进行调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系统背光调节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HVA)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感测环境光亮度以产生系统光学感测信号;
接收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
判断显示模式;若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若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根据所述系统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背光调节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亮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背光调节信号和视角切换信号(HVA)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光学感测信号;
判断显示模式;若所述显示模式为窄视角模式,输出对应于窄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若所述显示模式为宽视角模式,根据所述光学感测信号对相应于宽视角模式和当前亮度挡位的背光调节信号进行调节,再输出调节后的背光调节信号。
CN202010011051.XA 2020-01-06 2020-01-06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Active CN111028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051.XA CN111028793B (zh) 2020-01-06 2020-01-06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051.XA CN111028793B (zh) 2020-01-06 2020-01-06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8793A true CN111028793A (zh) 2020-04-17
CN111028793B CN111028793B (zh) 2021-10-15

Family

ID=70198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1051.XA Active CN111028793B (zh) 2020-01-06 2020-01-06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2879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1615A (zh) * 2020-06-22 2020-09-1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背光控制方法
CN111785218A (zh) * 2020-07-17 2020-10-16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CN113920925A (zh) * 2021-10-20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亮度调整方法、显示器、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64144A (zh) * 2022-01-28 2022-05-10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调节显示方法、亮度调节显示系统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5189A (zh) * 2016-08-30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28088A (zh) * 2016-10-31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半反半透液晶显示器
CN107342063A (zh) * 2017-08-11 2017-11-1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公共电压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7490884A (zh) * 2017-09-04 2017-12-1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选择器、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624168A (zh) * 2016-08-08 2018-01-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
CN107945745A (zh) * 2017-11-16 2018-04-2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CN207663770U (zh) * 2017-11-13 2018-07-2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9272946A (zh) * 2018-11-16 2019-01-2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490130B2 (en) * 2017-02-10 2019-11-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system comprising controller which process data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4168A (zh) * 2016-08-08 2018-01-23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视角切换方法
CN106125189A (zh) * 2016-08-30 2016-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28088A (zh) * 2016-10-31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半反半透液晶显示器
US10490130B2 (en) * 2017-02-10 2019-11-2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system comprising controller which process data
CN107342063A (zh) * 2017-08-11 2017-11-1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公共电压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7490884A (zh) * 2017-09-04 2017-12-1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选择器、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7663770U (zh) * 2017-11-13 2018-07-2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7945745A (zh) * 2017-11-16 2018-04-20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亮度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CN109272946A (zh) * 2018-11-16 2019-01-2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控制电路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1615A (zh) * 2020-06-22 2020-09-18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背光控制方法
CN111681615B (zh) * 2020-06-22 2021-09-21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背光控制方法
CN111785218A (zh) * 2020-07-17 2020-10-16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CN111785218B (zh) * 2020-07-17 2022-03-25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CN113920925A (zh) * 2021-10-20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亮度调整方法、显示器、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64144A (zh) * 2022-01-28 2022-05-10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亮度调节显示方法、亮度调节显示系统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8793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8793B (zh) 电子设备及背光亮度调节方法
JP530866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CN109256047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9031824B (zh) 阵列基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0444555B2 (en) Display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 intensity detection method
CN100517035C (zh) 液晶显示器
US78524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1223458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18074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07132835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418125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14602A (zh) 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
WO201921858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7999259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photodiode whose p region has an edge width different than that of the n region
JP2014134810A (ja) 組み込み素子を有する液晶パネル装置の設計方法を含む製造方法
CN110515226A (zh) 电子设备、显示组件及其显示面板
US20080170047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70078556A (ko) Lcd어셈블리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CN110767711B (zh) Oled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424993U (zh) 一种具有光感测功能的双模显示装置
KR20080083409A (ko) 지문인식 표시패널 및 이를 갖는 지문인식 표시장치
CN110767140B (zh) 显示面板的显示控制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设备
JP4957232B2 (ja) 電気光学装置
JP2007299012A (ja) 表示装置
JP458893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自動調光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