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0244B - 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010244B CN111010244B CN201911300943.5A CN201911300943A CN111010244B CN 111010244 B CN111010244 B CN 111010244B CN 201911300943 A CN201911300943 A CN 201911300943A CN 111010244 B CN111010244 B CN 11101024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wireless sensor
- error rate
- dual
- set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71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70 vert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012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利用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建立了从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到微波暗室内的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信号链路,进而通过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与微波暗室内的被测无线传感器建立无线通信,同时利用测控主机的控制,实现了将不同的分析测试设备和被测无线传感器之间通过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了对现有各类型无线传感器设备的测试方案的整合,整个系统和方法兼容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利用六个逐渐变小的调整步进值使得测量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的精度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在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物联网测试技术领域,还缺乏大量的专用测试标准和测试系统,尤其是在工业物联网无线终端测试领域,大都参考传统的电子产品测试方法,例如针对无线传感器的辐射性能测试,目前都是采用传导方式测试,包括SRRC(State Radio RegulatoryCommission,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认证中的发射功率测试。
目前,在手机这种无线终端的射频性能测试中越来越关注整机辐射性能测试,这种辐射性能反映了手机最终的发射和接收性能,现有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法对手机的辐射性能进行考察,一种是从天线的辐射性能进行判定,是较为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称为无源测试,另一种是在特定微波暗室内,测试手机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称为有源测试,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技术测试)测试属于有源测试。
无线终端产品是物联网产品中最重要的设备,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很多无线产品采用了内置天线技术,在进行产品无线性能测试时,传统的传导测试方法将不在适用。如果通过引线方式进行测试,那么在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测试的样品之间会存在差别,测试样品不能真实反应出最终产品的性能。例如基于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的水表,在实验室内通过传导方式测试完成后,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将水表安置在楼宇内的水管上后,水表的空间辐射性能指标出现明显变化,信号无法正常传输。可见传统的测试方式不再适用于新型无线终端产品的信号测试。
当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物联网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无线传感器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基于非标准技术的各种无线传感器产品也越来越多,如上所述,传统测试方式已经无法同时满足多种标准和非标准技术的无线终端产品的测试。因此如何实现多种标准和非标准的无线终端产品,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测试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以实现基于同一测试系统的多种标准和非标准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测试,并提高无线传感器的测试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包括:
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网络分析仪、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双极化天线、通信天线、转台、转台驱动组件,微波暗室、测控主机;其中,
所述转台位于所述微波暗室内,用于放置被测试无线传感器;
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位于所述微波暗室内,用于与被测无线传感器通信,其中,所述双极化天线为至少一根,所述转台的转轴与多根所述双极化天线所构成的平面垂直;
所述转台驱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以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转台的转动;
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无线网关设备、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所述网络分析仪、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之间;
所述测控主机与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所述网络分析仪和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电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测控主机根据信号测试项目,控制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和所述网络分析仪中的至少一台设备执行所述信号测试项目,并控制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建立用于执行所述信号测试项目的设备与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通过所述转台驱动组件控制所述转台的转动。
进一步,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和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具有第一前级连接端、第一后级连接端和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前级连接端为多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和所述网络分析仪,所述第一后级连接端为两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接通至少任意一路第一前级连接端和任意一路后级连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具有第三前级连接端、第三后级连接端和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三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两路所述第一后级连接端中的一路,所述第三后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对所经过的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具有第二前级连接端、第二后级连接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二前级连接端为两路,其中一路第二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两路所述第一后级连接端中的另一路,另一路第二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后级连接端,所述第二后级连接端为两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和所述通信天线,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接通两路所述第二前级连接端中的任意一路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后级连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
所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具有第四前级连接端、第四后级连接端和第四信号控制端,所述第四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四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所述第四后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双极化天线,所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建立任意一根双极化天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之间的信号线路。
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信号测试项目,建立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和所述网络分析仪中的至少一台设备与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控制所述转台的转动,使得放置在所述转台上的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由与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建立信号线路连接的设备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执行所述信号测试项目。
进一步,所述信号测试项目包括标准制式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以及链路损耗测试。
进一步,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链路损耗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通信天线替换为偶极子天线,并将所述偶极子天线置于所述转台上的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摆放位置;
建立所述网络分析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所述偶极子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网络分析仪向所述偶极子天线发送固定功率的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由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接收所述偶极子天线发射的信号并发送回所述网络分析仪;
所述网络分析仪根据所发送的固定功率的信号和所接收的信号,确定在所述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链路损耗。
进一步,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综合测试仪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射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综合测试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量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
根据所测量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射功率。
进一步,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链路损耗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综合测试仪通过所述双极化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接收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综合测试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回所述综合测试仪;
所述综合测试仪根据向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误码率,并根据所述误码率、所述综合测试仪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进一步,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无线网关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频谱仪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无线网关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射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频谱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量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
根据所测量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射功率。
进一步,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信号源设备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无线网关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测控主机控制所述无线网关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接收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信号源设备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网关,并经由所述无线网关发送给所述测控主机;
所述测控主机根据向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误码率,并根据所述误码率、所述信号源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进一步,在执行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均执行以下测试过程:
对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以初始设定发射功率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根据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
当所述误码率为0时,按照第一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大于0;
当所述误码率为100%时,按照第二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小于100%;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时,按照第三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四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五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0和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六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将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所述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与链路损耗的差值确定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理想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二设定阈值的1.5至3倍,并且,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均大于0且小于100%;
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精度,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一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
对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综合测试仪;
对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信号源设备。
进一步,在执行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均执行以下测试过程:
对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以初始设定发射功率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根据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
当所述误码率为100%时,按照第一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小于100%且大于等于0;
当所述误码率为0时,按照第二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小于100%;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时,按照第三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四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五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0和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六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将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所述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与链路损耗的差值确定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理想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二设定阈值的1.5至3倍,并且,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均大于0且小于100%;
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精度,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一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
对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综合测试仪;
对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信号源设备。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利用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建立了从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到微波暗室内的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信号链路,进而通过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与微波暗室内的被测无线传感器建立无线通信,同时利用测控主机的控制,实现了在执行针对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的不同的信号测试项目时将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中的不同的分析测试设备和被测无线传感器之间通过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了将标准制式和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置于统一的测试平台进行测试的目的,本发明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实现了对现有各类型无线传感器设备的测试系统的整合,与现有的只能进行单一标准的无线传感器产品的信号测试系统和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兼容性更强,并且自动化程度更高。同时,在本发明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中,针对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利用六个逐渐变小的调整步进值和相应的设定阈值,使得越接近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时调整的发射功率步进值越小,进而使得最终测量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最接近于其真实的信号接收灵敏度,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来说,本发明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中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测量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信号测试项目为链路损耗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网络分析仪15、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双极化天线3、通信天线4、转台5、转台驱动组件6,微波暗室7和测控主机8。其中,转台5位于微波暗室7内,转台5用于放置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双极化天线3和通信天线4位于微波暗室7内,用于与被测无线传感器通信,其中,双极化天线3为至少一根,转台5的转轴与多根双极化天线3所构成的平面垂直,在可选实施例中,双极化天线3为23根。转台驱动组件6电连接于测控主机8,以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驱动转台5的转动。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电连接于无线网关设备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网络分析仪15、双极化天线3和通信天线4之间。测控主机8与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网络分析仪15、双极化天线3和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电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测控主机8根据信号测试项目,控制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和网络分析仪15中的至少一台设备执行信号测试项目,并控制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建立用于执行信号测试项目的设备与双极化天线3和通信天线4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通过转台驱动组件6控制转台5的转动。
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进一步包括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和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
其中,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具有第一前级连接端、第一后级连接端和第一控制端,如图1所示,第一前级连接端为多路,分别电连接于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和网络分析仪15,第一后级连接端为两路,分别电连接于信号放大电路22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第一控制端电连接于测控主机8,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接通至少任意一路第一前级连接端和任意一路后级连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进而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可实现信号测试项目所需要的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和网络分析仪15中的至少一台设备通过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的接入。
信号放大电路22具有第三前级连接端、第三后级连接端和第三控制端,第三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两路第一后级连接端中的一路,第三后级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第三控制端电连接于测控主机8,信号放大电路22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对所经过的信号进行放大,信号放大电路22是在执行测试时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的情况下所使用。
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具有第二前级连接端、第二后级连接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于测控主机8,第二前级连接端为两路,其中一路第二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两路第一后级连接端中的另一路,另一路第二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三后级连接端,第二后级连接端为两路,分别电连接于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和通信天线4,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于测控主机8,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接通两路第二前级连接端中的任意一路连接端和第二后级连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一个作用是配合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来控制信号线路是否经过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另一个作用是选择哪一个信号接入后级的通信天线4,哪一个信号接入后级的双极化天线3。
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具有第四前级连接端、第四后级连接端和第四信号控制端,第四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于测控主机8,第四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第四后级连接端电连接于双极化天线3,线信号选择电路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建立多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任意一根双极化天线与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之间的信号线路。
在可选实施例中,测控主机8可选用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中运行用于控制
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网络分析仪15、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和转台驱动组件6以进行无线传感器测试的相关程序。关于计算机型号和组成以及其中运行程序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在可选实施例中,综合测试仪14用于测量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等,标准制式例如现有的Wi-Fi标准、BT(Bluetooth,蓝牙)标准、NB-IoT标准、2G标准、3G标准、4G标准、5G标准等。综合测试仪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和频谱仪13用于测量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等,非标准制式例如私有通信协议,是指除标准协议以外的其他各种通信协议。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和频谱仪13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网络分析仪15用于校准链路损耗,在测量链路损耗时,需要将通信天线4替换为偶极子天线。网络分析仪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关于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的具体实现,可在本发明的精神原则基础上结合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双极化天线42也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在可选实施例中,可采用现有的高速开关电路相关结构实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
除上述各组成部分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还可进一步包括激光定位器、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设备。例如,激光定位器、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于微波暗室7内,激光定位器用于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上摆放时的辅助定位,视频监控设备用于监控微波暗室7内的状况。为防止微波暗室7内温度上升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在可选实施例中,可在微波暗室7安装通风波导窗。
在可选实施例中,微波暗室7可包括屏蔽壳体和吸波海绵,吸波海绵铺设于屏蔽壳体内以防止信号在微波暗室5内的反射。
在可选实施例中,双极化天线42的数量为23个,等间距地排列,测试时,测控主机8直接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选择接通23个双极化天线3中的任意一根双极化天线3及每根双极化天线3的极化方向的通路。
测试时,将无线传感器放置在转台5上,测控主机8通过转台驱动组件6控制转台5进行相应角度的旋转。23根双极化天线3的信号通过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发送至相应的信号接收设备,例如针对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的综合测试仪,或者针对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的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和/或频谱仪13,实现被测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的相关测试。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终端信号测试装置,在校准链路损耗时,将通信天线4替换为偶极子天线,并将偶极子天线置于转台5上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摆放位置,在测控主机8的控制下,网络分析仪向外发射信号的端口与偶极子天线连接,网络分析仪用于接收信号的端口与双极化天线3连接。
在可选实施例中,测控主机8通过GPIB(General-Purpose Interface Bus,通用接口总线)接口与无线网关11、信号源设备12、频谱仪13、综合测试仪14、网络分析仪15、信号线路控制模块2和转台驱动组件6进行连接,进而实现测控主机8对这些组成部分的控制。
在可选实施例中,转台驱动组件6可由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和转台5间的连接组件(如齿轮等)等构成,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此处不再赘述。驱动电机可通过光纤与电机控制器连接,电机控制器通过GPIB转USB线与测控主机8连接,进而实现测控主机8对转台5的转动控制。
在可选实施例中,当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的控制信号为光信号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可通过光纤与光电转换电路连接,光电转换电路再通过USB线与测控主机8连接,进而测控主机8对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的电控制信号经由光电转换电路转换成光控制信号发送至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从而实现测控主机8对23个双极化天线3的控制,其中包括选择23个双极化天线3中的任一根双极化天线3的采集信号,并对双极化天线3的水平探头和垂直探头的切换。在可选实施例中,每一根双极化天线3均具有水平探头和垂直探头,水平探头和垂直探头分别用于进行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测量,包括对被测无线终端所发信号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接收,以及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被测无线终端发送测量信号等。
随上述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各项实施例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1、根据信号测试项目,建立从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中的至少一台设备与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步骤2、控制转台的转动,使得放置在转台上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步骤3、在不同角度下,由与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建立信号线路连接的设备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执行信号测试项目。
在可选实施例中,信号测试项目包括标准制式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以及链路损耗测试。
以下分别从链路损耗测试、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1)当信号测试项目为链路损耗测试时,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将通信天线替换为偶极子天线,并将偶极子天线置于转台上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摆放位置;
步骤11、建立网络分析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偶极子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步骤12、网络分析仪向偶极子天线发送固定功率的信号;
步骤13、控制转台的转动,使得偶极子天线与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步骤14、在不同角度下,由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接收偶极子天线发射的信号并发送回网络分析仪;
步骤15、网络分析仪根据所发送的固定功率的信号和所接收的信号,确定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链路损耗。
其中,步骤11对应于上述步骤1,是步骤1在执行链路损耗测试的具体实现,步骤13对应于上述步骤2,步骤12、步骤14和步骤15对应于上述步骤3,是步骤3在执行链路损耗测试的具体实现。
(2)当信号测试项目为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时,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建立综合测试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综合测试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步骤22、综合测试仪通过通信天线向放置于转台的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射信号;
步骤23、控制转台的转动,使得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步骤24、在不同角度下,综合测试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量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
步骤25、根据所测量的发射功率和链路损耗,计算出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射功率。
其中,链路损耗为上述(1)中所测得的链路损耗。
其中,步骤21对应于上述步骤1,是步骤1在执行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的具体实现,步骤23对应于上述步骤2,步骤22、步骤24和步骤25对应于上述步骤3,是步骤3在执行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的具体实现。
(3)当信号测试项目为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建立综合测试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综合测试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步骤32、综合测试仪通过双极化天线向放置于转台的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接收信号;
步骤33、控制转台的转动,使得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步骤34、在不同角度下,综合测试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步骤35、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通过通信天线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回综合测试仪;
步骤36、综合测试仪根据向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误码率,并根据误码率、综合测试仪的发射功率和链路损耗,计算出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链路损耗为上述(1)中所测得的链路损耗。
其中,步骤31对应于上述步骤1,是步骤1在执行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具体实现,步骤33对应于上述步骤2,步骤32、步骤34、步骤35和步骤36对应于上述步骤3,是步骤3在执行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具体实现。
(4)当信号测试项目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时,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建立无线网关与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频谱仪与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步骤42、无线网关通过通信天线向放置于转台的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射信号;
步骤43、控制转台的转动,使得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步骤44、在不同角度下,频谱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量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
步骤45、根据所测量的发射功率和链路损耗,计算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射功率。
其中,链路损耗为上述(1)中所测得的链路损耗。
其中,步骤41对应于上述步骤1,是步骤1在执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的具体实现,步骤43对应于上述步骤2,步骤42、步骤44和步骤45对应于上述步骤3,是步骤3在执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的具体实现。
(5)当信号测试项目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建立信号源设备与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无线网关与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步骤52、测控主机控制无线网关通过通信天线向放置于转台的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接收信号;
步骤53、控制转台的转动,使得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步骤54、在不同角度下,信号源设备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步骤55、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通过通信天线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无线网关,并经由无线网关发送给测控主机;
步骤56、测控主机根据向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误码率,并根据误码率、信号源设备的发射功率和链路损耗,计算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链路损耗为上述(1)中所测得的链路损耗。
其中,步骤51对应于上述步骤1,是步骤1在执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具体实现,步骤53对应于上述步骤2,步骤52、步骤54、步骤55和步骤56对应于上述步骤3,是步骤3在执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具体实现。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执行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均执行以下测试过程:
对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以初始设定发射功率向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根据向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
当误码率为0时,按照第一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大于0;
当误码率为100%时,按照第二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小于100%;
当误码率落入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时,按照第三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离开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的范围;
当误码率落入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四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离开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误码率落入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五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离开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误码率落入0和第一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六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第一次大于第一设定阈值;
将第一次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的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与链路损耗的差值确定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即,将第一次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的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减去链路损耗所获得至,确定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执行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均执行以下测试过程:
对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以初始设定发射功率向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根据向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
当误码率为100%时,按照第一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小于100%且大于等于0;
当误码率为0时,按照第二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小于100%;
当误码率落入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时,按照第三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离开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的范围;
当误码率落入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四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离开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误码率落入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五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离开第一设定阈值和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误码率落入0和第一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六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误码率,直到误码率第一次大于第一设定阈值;
将第一次大于第一设定阈值的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与链路损耗的差值确定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第一设定阈值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理想信号接收灵敏度,第二设定阈值为第一设定阈值的1.5至3倍,第三设定阈值为第二设定阈值的1.5至3倍,并且,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均大于0且小于100%,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设定阈值为10%,第二设定阈值为20%,第三设定阈值为50%;第六调整步进值为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精度,第五调整步进值为第六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第四调整步进值为第五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第三调整步进值为第四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第二调整步进值为第三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第一调整步进值为第二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调整步进值为5dBm,第二调整步进值为3dBm,第三调整步进值为2dBm,第四调整步进值为1dBm,第五调整步进值为0.5dBm,第六调整步进值为0.2dBm;对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综合测试仪;对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信号源设备。
采用上述两个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可选实施例,能够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上述两个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可选实施例分别对应了两种不同的初始获得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的情况,前一个实施例针对初始获得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在100%时的测试过程,后一个实施例针对初始获得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在0时的测试过程。
以下结合一个具体测试过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进行补充说明。
1)链路损耗测试
1.1)含有信号放大电路的链路损耗测试
当需要校准通过信号放大电路22的链路损耗时,通过对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控制,使得网络分析仪15通过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和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与微波暗室7内的偶极子天线和双极化天线42连接,其中网络分析仪15的信号接收端口与双极化天线42连接;网络分析仪15的信号发射端口与偶极子天线连接。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在23根双极化天线42之间进行切换,网络分析仪15发送信号并测量不同双极化天线对应的链路损耗。
1.2)不含有信号放大电路的链路损耗测试
当需要校准不经过信号放大电路22的链路损耗时,通过对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控制,使得网络分析仪15通过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和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与微波暗室7内的偶极子天线和双极化天线42连接,其中网络分析仪15的信号接收端口与双极化天线42连接;网络分析仪15的信号发射端口与偶极子天线连接。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在23根双极化天线42之间进行切换,网络分析仪15发送信号并测量不同双极化天线对应的链路损耗。
2)标准制式无线传感器的测试
当需要测量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时,通过对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控制,使得综合测试仪14通过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和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与微波暗室7内的通信天线4和双极化天线3连接。
2.1)当测试发射功率时
2.1a、综合测试仪14的发射端口与微波暗室7内的通信天线4连接,综合测试仪14的接收端口与微波暗室7内的双极化天线3连接。无线传感器固定在转台5的中央,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
2.1b、测控主机8控制综合测试仪14发送控制指令,使得综合测试仪14控制无线传感器进入测试模式进行数据发射,同时,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1根双极化天线,综合测试仪14通过第1根双极化天线,测量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测控主机8依据综合测试仪14测量的数据与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1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2.1c、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2根双极化天线,综合测试仪14通过第2根双极化天线,测量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测控主机8依据综合测试仪14测量的数据与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2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2.1d、依次类推,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依次切换到每一根双极化天线,综合测试仪14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测量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测控主机8依据综合测试仪14测量的数据与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2.1e、将转台5顺时针旋转15°。重复步骤2.1d,综合测试仪14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15°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2.1f、依次类推,转台5从15°按顺时针方向,依次递增15°,最后旋转至165°,在每个旋转位置,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2.2)当测试接收灵敏度时
2.2a、综合测试仪14的发射端口与微波暗室7内的双极化天线3连接,综合测试仪14的接收端口与微波暗室7内的通信天线4连接。无线传感器固定在转台5的中央,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
2.2b、测控主机8控制综合测试仪14发送控制指令,使得综合测试仪14控制无线传感器进入测试模式进行数据接收,同时,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1根双极化天线。
测控主机8控制综合测试仪14,按设定的初始发射功率通过第1根双极化天线发送数据给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将接收的数据通过通信天线3返回至综合测试仪14。综合测试仪14通过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计算误码率,并通过误码率、综合测试仪14的发射功率和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1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具体采用的测试方法详见后续说明的“接收灵敏度六步测量法”。
2.2c、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2根双极化天线,测控主机8控制综合测试仪14,按设定的初始发射功率通过第2根双极化天线发送数据给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将接收的数据通过通信天线3返回至综合测试仪14。综合测试仪14通过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计算误码率,并通过误码率、综合测试仪14的发射功率和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2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具体采用的测试方法详见后续说明的“接收灵敏度六步测量法”。
2.2d、依次类推,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依次切换到每一根双极化天线,综合测试仪14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发送的数据和接收的数据计算误码率,并通过误码率、综合测试仪14的发射功率和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
2.2e、将转台5顺时针旋转转台30°。重复步骤2.2d,综合测试仪14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转动位置为30°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
2.2f、依次类推,转台5从30°按顺时针方向,依次递增30°,最后旋转至150°,在每个旋转位置,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
3)非标准制式无线传感器的测试
3.1)非标准制式无线传感器发射功率测试
测控主机8通过对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控制,使得测控主机8通过无线网关11、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连接至通信天线4构成下行链路,使得双极化天线3通过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信号放大电路22、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连接至频谱仪13构成上行链路,进而测控主机8通过下行链路控制无线传感器进入测试模式进行数据发射;频谱仪13通过上行链路,测量无线传感器在双极化天线3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具体步骤如下:
3.1a、无线传感器固定在转台5的中央,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
3.1b、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1根双极化天线,频谱仪13通过第1根双极化天线,测量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测控主机8依据频谱仪13测量的数据与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1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3.1c、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2根双极化天线,频谱仪13通过第2根双极化天线,测量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测控主机8依据频谱仪13测量的数据与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2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3.1d、依次类推,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依次切换到每一根双极化天线,频谱仪13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测量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测控主机8依据频谱仪13测量的数据与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3.1e、将转台5顺时针旋转15°。重复步骤3.1d,频谱仪13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15°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3.1f、依次类推,转台从15°按顺时针方向,依次递增15°,最后旋转至165°,在每个旋转位置,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发射功率和垂直方向发射功率。
3.2)非标准制式无线传感器接收灵敏度测试
测控主机8通过对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控制,使得测控主机8通过信号源设备12、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信号放大电路22、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连接至双极化天线3构成下行链路,使得通信天线4通过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信号放大电路22、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无线网关11连接至测控主机8构成上行链路,进而测控主机8利用信号源设备12通过下行链路给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无线传感器通过上行链路,将其接收的数据发送至测控主机8。
具体步骤如下:
3.2a、信号源设备12通过下行链路与微波暗室7内的双极化天线3连接,通信天线4通过上行链路与测控主机8连接。无线传感器固定在转台5的中央,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
3.2b、测控主机8控制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1根双极化天线。
3.2c、计算机控制信号源设备12,按设定的初始发射功率通过第1根双极化天线发送数据给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将接收的数据通过通信天线3返回给无线网关11,进而无线网关11将接收的数据转发至测控主机8。测控主机8通过信号源设备12所发送的数据和测控主机8所接收的数据计算误码率,并通过误码率、信号源设备12的发射功率和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1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具体采用的测试方法详见后续说明的“接收灵敏度六步测量法”。
3.2d、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切换到23根双极化天线3中的第2根双极化天线,测控主机8控制信号源设备12,按设定的初始发射功率通过第2根双极化天线发送数据给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将接收的数据通过通信天线3返回给无线网关11,进而无线网关11将接收的数据转发至测控主机8。测控主机8通过信号源设备12所发送的数据和测控主机8所接收的数据计算误码率,并通过误码率、信号源设备12的发射功率和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第2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具体采用的测试方法详见后续说明的“接收灵敏度六步测量法”。
3.2e、依次类推,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将链路依次切换到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测控主机8通过信号源设备12所发送的数据和测控主机8所接收的数据计算误码率,并通过误码率、信号源设备12的发射功率和之前校准的链路损耗,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5的转动位置为0°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
3.2f、将转台5顺时针旋转转台30°。重复步骤3.2d,测控主机8计算出无线传感器在转台转动位置为30°时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
3.2g、依次类推,转台5从30°按顺时针方向,依次递增30°,最后旋转至150°,在每个旋转位置,测量出无线传感器对应于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所在位置的水平方向接收灵敏度和垂直方向接收灵敏度。
4)无线传感器的天线性能测试方法
测控主机8通过对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1和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23的控制,使得网络分析仪15与微波暗室7内的被测天线(即无线传感器所使用的天线)和双极化天线42连接,其中网络分析仪15的信号接收端口与双极化天线42连接;网络分析仪15的信号发射端口与被测天线连接。测控主机8控制天线信号选择电路24在多根双极化天线42中依次切换每一根双极化天线,以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测量被测天线的天线参数。测控主机8读取网络分析仪15所测量的天线参数并进行处理,绘制出关于被测天线的方向图,即在一个平面内的每个方向上根据辐射功率大小值绘制出来的曲线图。
5)接收灵敏度六步测量法
设接收灵敏度为误码率在10%时的发射功率,设实时测量计算的误码率为Ki,设初始发射功率为W=20dBm,实时发射功率值为Qi。
设发射功率的调整步进值分别为P1=5dBm、P2=3dBm、P3=2dBm、P4=1dBm、P5=0.5dBm、P6=0.2dBm,其中,P1为第一调整步进值,P2为第二调整步进值,P3为第三调整步进值,P4为第四调整步进值,P5为第五调整步进值,P6为第六调整步进值。
当Ki=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1减小,直至到Ki>0;
当Ki=10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2增加;
当50%<Ki<10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3增加;
当20%<Ki<5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4增加;
当10%<Ki<2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5增加;
当0<Ki<1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6减小。
或者,
当Ki=10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1增加,直到0≤Ki<100%;
当Ki=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2减小;
当50%<Ki<10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3增加;
当20%<Ki<5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4增加;
当10%<Ki<2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Qi按P5增加;
当0<Ki<10%时,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调设备整发射功率Qi按P6减小。
详细步骤如下:
第一种情况
a1、当初始发射功率为W时,若测量计算误码率K1=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1=W-P1;
a2、再次测量计算得到误码率为K2,若K2=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2=Q1-P1;
a3、重复步骤a2,只要Ki=0,则Qi=Qi-1-P1,直至Ki>0;
a4、经过步骤a3后,若Ki=10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2,直至0<Ki<100%;
a5、经过步骤a3或a4后,若50%<Ki<10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3,直至0<Ki<50%;
a6、经过步骤a3、a4或a5后,若20%<Ki<5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4,直至0<Ki<20%;
a7、经过步骤a3、a4、a5或a6后,若10%<Ki<2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5,直至0<Ki<10%;
a8、经过步骤a3、a4、a5、a6或a7后,若0<Ki<1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6;
a9、测量计算误码率Ki,继续重复步骤a8直至第一次出现Ki>10%,则取第一次出现Ki>10%时的Qi与链路损耗的差值作为被测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
第二种情况
b1、当初始发射功率为W时,若测量计算误码率K1=10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1=W+P1;
b2、再次测量计算得到误码率为K2,若K2=10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2=Q1+P1;
b3、重复步骤a2,只要Ki=100%,则Qi=Qi-1+P1,直至0≤Ki<100%;
b4、经过步骤b3后,若Ki=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2,直至0<Ki<100%;
b5、经过步骤b3或b4后,若50%<Ki<10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3,直至0<Ki<50%;
b6、经过步骤b3、b4或b5后,若20%<Ki<5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4,直至0<Ki<20%;
b7、经过步骤b3、b4、b5或a6后,若10%<Ki<2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5,直至0<Ki<10%;
b8、经过步骤b3、b4、b5、b6或b7后,若0<Ki<10%,则综合测试仪或信号源设备调整发射功率为Qi=Qi-1-P6;
b9、测量计算误码率Ki,继续重复步骤b8直至第一次出现Ki>10%,则取第一次出现Ki>10%时的Qi与链路损耗的差值作为被测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最小调整步进值P6=0.2dBm,所以,本实施例中,被测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精度为0.2dBm。
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利用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建立了从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到微波暗室内的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信号链路,进而通过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与微波暗室内的被测无线传感器建立无线通信,同时利用测控主机的控制,实现了在执行针对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的不同的信号测试项目时将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和网络分析仪中的不同的分析测试设备和被测无线传感器之间通过双极化天线和通信天线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了将标准制式和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置于统一的测试平台进行测试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实现了对现有各类型无线传感器设备的测试系统的整合,与现有的只能进行单一标准的无线传感器产品的信号测试系统和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兼容性更强,并且自动化程度更高。同时,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中,针对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利用六个逐渐变小的调整步进值和相应的设定阈值,使得越接近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时调整的发射功率步进值越小,进而使得最终测量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最接近于其真实的信号接收灵敏度,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来说,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中的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的测量精度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网关、信号源设备、频谱仪、综合测试仪、网络分析仪、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双极化天线、通信天线、转台、转台驱动组件,微波暗室、测控主机;其中,
所述转台位于所述微波暗室内,用于放置被测试无线传感器;
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位于所述微波暗室内,用于与被测无线传感器通信,其中,所述双极化天线为至少一根,所述转台的转轴与多根所述双极化天线所构成的平面垂直;
所述转台驱动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以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转台的转动;
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无线网关设备、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所述网络分析仪、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之间;
所述测控主机与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所述网络分析仪和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电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所述测控主机根据信号测试项目,控制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和所述网络分析仪中的至少一台设备执行所述信号测试项目,并控制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建立用于执行所述信号测试项目的设备与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通过所述转台驱动组件控制所述转台的转动;
其中,所述信号线路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和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具有第一前级连接端、第一后级连接端和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一前级连接端为多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和所述网络分析仪,所述第一后级连接端为两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和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一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接通至少任意一路第一前级连接端和任意一路后级连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具有第三前级连接端、第三后级连接端和第三控制端,所述第三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两路所述第一后级连接端中的一路,所述第三后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所述第三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对所经过的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具有第二前级连接端、第二后级连接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二前级连接端为两路,其中一路第二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两路所述第一后级连接端中的另一路,另一路第二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后级连接端,所述第二后级连接端为两路,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和所述通信天线,所述第二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接通两路所述第二前级连接端中的任意一路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后级连接端之间的信号线路;
所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具有第四前级连接端、第四后级连接端和第四信号控制端,所述第四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测控主机,所述第四前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所述第四后级连接端电连接于所述双极化天线,所述天线信号选择电路在所述测控主机的控制下,建立任意一根双极化天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路控制电路之间的信号线路。
2.一种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信号测试项目,建立所述无线网关、所述信号源设备、所述频谱仪、所述综合测试仪和所述网络分析仪中的至少一台设备与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控制所述转台的转动,使得放置在所述转台上的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形成不同角度;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由与所述双极化天线和所述通信天线建立信号线路连接的设备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执行所述信号测试项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测试项目包括标准制式和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以及链路损耗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链路损耗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通信天线替换为偶极子天线,并将所述偶极子天线置于所述转台上的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摆放位置;
建立所述网络分析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所述偶极子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网络分析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网络分析仪向所述偶极子天线发送固定功率的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由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接收所述偶极子天线发射的信号并发送回所述网络分析仪;
所述网络分析仪根据所发送的固定功率的信号和所接收的信号,确定在所述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链路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综合测试仪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射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综合测试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量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
根据所测量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链路损耗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发射端口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综合测试仪的信号接收端口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综合测试仪通过所述双极化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接收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综合测试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回所述综合测试仪;
所述综合测试仪根据向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误码率,并根据所述误码率、所述综合测试仪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无线网关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频谱仪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无线网关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射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频谱仪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测量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发射功率;
根据所测量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发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信号测试项目为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信号源设备与所述双极化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并建立所述无线网关与所述通信天线之间的信号线路连接;
所述测控主机控制所述无线网关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向放置于所述转台的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控制指令,使得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接收信号;
在所述不同角度下,所述信号源设备分别通过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向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通过所述通信天线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无线网关,并经由所述无线网关发送给所述测控主机;
所述测控主机根据向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误码率,并根据所述误码率、所述信号源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所述链路损耗,计算出所述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在不同角度下的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处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均执行以下测试过程:
对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以初始设定发射功率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根据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
当所述误码率为0时,按照第一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大于0;
当所述误码率为100%时,按照第二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小于100%;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时,按照第三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四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五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0和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六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将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所述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与链路损耗的差值确定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理想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二设定阈值的1.5至3倍,并且,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均大于0且小于100%;
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精度,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一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
对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综合测试仪;
对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信号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传感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标准制式或者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时,针对每一根双极化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均执行以下测试过程:
对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以初始设定发射功率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发送数据;
根据向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发送的数据和从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所接收的数据计算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误码率;
当所述误码率为100%时,按照第一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小于100%且大于等于0;
当所述误码率为0时,按照第二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小于100%;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时,按照第三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第三设定阈值和100%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四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二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五调整步进值逐步增加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增加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离开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和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之间的范围;
当所述误码率落入0和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之间时,按照第六调整步进值逐步减小所述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功率,并随逐步减小的发射功率计算所述误码率,直到所述误码率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
将第一次大于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所述误码率所对应的发射功率与链路损耗的差值确定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灵敏度;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阈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理想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二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一设定阈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设定阈值为所述第二设定阈值的1.5至3倍,并且,第一设定阈值、第二设定阈值和第三设定阈值均大于0且小于100%;
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为所述被测试无线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精度,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六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五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四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三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所述第一调整步进值为所述第二调整步进值的1.5至3倍;
对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综合测试仪;
对非标准制式的被测试无线传感器执行信号接收灵敏度测试的信号发送设备为所述信号源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0943.5A CN111010244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300943.5A CN111010244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10244A CN111010244A (zh) | 2020-04-14 |
CN111010244B true CN111010244B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011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00943.5A Active CN111010244B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0102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59969B (zh) * | 2021-05-07 | 2022-06-17 | 北京必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与感知化设备辐射性能测试数据优化处理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7310A (zh) * | 2012-07-27 | 2013-0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源天线系统无线指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99561B1 (en) * | 2006-02-17 | 2021-04-28 |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 MRI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ap of the transmit RF field for each coil of a RF coil array |
JP5612257B2 (ja) * | 2008-10-20 | 2014-10-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マルチアンテナ測定方法、マルチアンテナ測定システム |
CN101605350A (zh) * | 2009-07-01 | 2009-12-16 |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计量中心 | 基于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空间性能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CN102628717A (zh) * | 2012-04-20 | 2012-08-08 | 北京必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变式无线传感器 |
CN105574452B (zh) * | 2015-10-30 | 2017-10-10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Rfid应用测试系统 |
CN106154240A (zh) * | 2016-06-20 | 2016-11-2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极化散射矩阵快速测量系统及方法 |
CN106771669A (zh) * | 2017-02-10 | 2017-05-31 | 上海鸿洛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卫星通信ota测试的暗室及系统 |
CN208369594U (zh) * | 2018-03-01 | 2019-01-11 | 上海鸿洛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 测试暗室及暗室系统 |
CN108134636B (zh) * | 2018-03-01 | 2023-05-26 | 上海鸿洛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 Ota测试暗室及测试系统 |
CN110350988B (zh) * | 2019-07-30 | 2022-02-25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干扰条件下智能可穿戴设备的ota性能测试系统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11300943.5A patent/CN11101024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7310A (zh) * | 2012-07-27 | 2013-01-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源天线系统无线指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010244A (zh) | 2020-04-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25339B (zh) | 驻波检测方法、装置及射频拉远单元 | |
CN102244549B (zh) | 一种wcdma移动终端的tis测试方法 | |
WO2013185697A1 (zh) | 一种有源天线系统无线指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
US9191852B2 (en) | System for testing wireless signal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he same | |
CN108196235A (zh) | 一种用于多通道毫米波雷达的幅相校准方法 | |
CN103297161B (zh) | 一种终端天线接收灵敏度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1337758B (zh) | 一种基于混响室的天线辐射效率测量方法 | |
CN204086408U (zh) | 一种基于光电转换技术的天线远场测试系统 | |
CN109991480B (zh) | M-Bus信号仪表在有意辐射干扰下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11010244B (zh) | 无线传感器测试系统和方法 | |
CN107994959B (zh) | 远端射频单元rru驻波比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WO2014190609A1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wifi ota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 |
CN210927638U (zh) | 无线终端信号测试装置 | |
CN115219804A (zh) | 一种太赫兹天线和天线罩电性能近场测试装置及方法 | |
TW201348714A (zh) | 隔離度偵測裝置及其方法、射頻電路 | |
WO2019033642A1 (zh) | 测试仪器、天线测量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08307421B (zh) | 无线终端的测量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装置及系统 | |
CN111224723B (zh) | 射频前端模块的校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736961A (zh) | 基于分布式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光纤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 | |
CN114258067A (zh) | 一种检测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模块可靠性的方法 | |
CN102624467B (zh) | 双站共视比对测试地面站g/t值的方法 | |
CN102387522B (zh) | 射频拉远单元功率控制模型的修正方法及装置、检测设备 | |
CN113098631B (zh) | 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5g ota tis快速推测方法 | |
CN113068210B (zh) | 基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的5g ota tis测试方法 | |
CN212935908U (zh) | 一种多路射频功率测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