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5091B -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5091B
CN110995091B CN201911018911.6A CN201911018911A CN110995091B CN 110995091 B CN110995091 B CN 110995091B CN 201911018911 A CN201911018911 A CN 201911018911A CN 110995091 B CN110995091 B CN 1109950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voltage
synchronous motor
saturation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89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5091A (zh
Inventor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ov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189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50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5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5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5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5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14Estimation or adaptation of machine parameters, e.g. flux,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02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motor
    • H02P25/022Synchronous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otor
    • H02P2207/05Synchronous machines, e.g. with permanent magnets or DC exci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包括: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分段向同步电机注入d轴电压和q轴电压,可在静态离线状态下完成饱和模型辨识,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极大提升了通用性需求。

Description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由于电机本体特性所导致的电机参数随不同运行工况而产生的非线性变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驱动控制器最佳性能的发挥。尤其对于同步电机,随着负载变化,电机磁链电流特性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性,从而导致电机电感随负载呈非线性变化。
不论对于有速度传感控制还是对于无速度传感控制,保证电机电感参数的准确性都非常关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机电感参数的偏差会引起驱动控制器参数整定偏差,在电感非线性变化较为明显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引起控制系统发散而不稳定运行;
(2)电机电感参数偏差会影响MTPA(Maximum Torque Per Ampere,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性能,导致系统效率降低;
(3)电机电感参数偏差会使转矩观测偏差增大,影响电机出力效果,使控制转矩偏差增大:
(4)电机电感参数偏差会引起观测器速度、角度观测偏差,这种偏差又会反馈至速度环、电流环,导致偏差加剧,甚至导致观测器发散,控制器失稳等后果,这在无速度传感控制中影响更为明显;
一般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对于同步电机电感参数的辨识需要在启动运行前执行,传统方法需要离线辨识同步机交直轴电感。而在离线辨识过程中获得的电感为固定值,仅代表某一特定工况下的电机电感值,很难真实反映出电机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工况下真实电感。
为解决离线辨识无法真实反映出电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真实电感,目前已提出了各类饱和模型辨识方案,具体包括:
(1)动态恒速标定测试法,该方法需要使电机运行在特定转速下,通过对拖加载的方式,并通过电流控制器施加不同电流组合扫描工作区,然后根据电机磁链、电压方程计算电流下组合下的磁链、电感。该方法能够保证足够的准确度,但是过程复杂,需要附加的加载测试装备,在大多数工业现场应用具有局限性,无法做到加载动态标定测试,通用性较差。
(2)动态加减速标定测试法,该方法通过电流环给定恒定交直轴电流,使电机先加速再减速,无需额外加载测试装备。仅通过加减速过程中的电压、电流数据计算磁链,最终求取加减速工程中磁链平均值。该方法基本原理与上述方法一样,但无需额外加载测试装备,过程简单。但该方法同样需要在动态过程中进行辨识,对于工业现场诸多带负载无法进行动态辨识场合适用性不好,且辨识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3)分段近似饱和模型辨识法,该方法将电机磁链电流关系分为非饱和线性段和饱和非线性段两端近似关系表达。通过交直轴电压注入方式,获取电压、电流数据,从而计算获得磁链,再根据特定的系数拟合方法(如最小二乘法等)确定分段模型中线性段和非线性段拟合系数。该方法准确度有待提高,且饱和模型分段处理后的表达式,并不能适用于更多的同步电机,准确度以及适用性欠佳。
(4)静态磁链电流拟合模型辨识法,该方法将磁链电流关系用复杂多项式表达,通过在交直轴连续注入高频脉冲电压,获取电流响应数据,计算获得磁链数据,在利用特定的拟合方法确定磁链电流多项式拟合系数,最终获得磁链-电流表达式,由此也可获得电感电流表达式。此方法虽然可实现静态离线辨识磁链、电感,但为了保证磁链电流以及电感电流关系能够准确反映电机真实特性,多项表达式往往需非常复杂,多项式系数较多。为了拟合出多个系数,所需的计算量及数据量较多,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空间具有一定局限性,通用性不够强。更重要的是采用连续高频脉冲电压注入方法,在求取磁链时纯积分的计算会由于积分初值、电压电流数据直流偏置以及零点漂移现象而导致磁链数据存在直流偏置或零点漂移,用滤波器方法消除效果有限,会进一步带来辨识偏差,同时也会引起转子抖动和振动。
(5)在线辨识法,该方法依赖于高频注入信号,通过提取高频电流响应信息,利用电机高频数学模型,求取磁链、电感。然而注入的高频信号会对电机在线运行过程中噪音、转矩脉动等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如在无速度传感控制中,注入的高频电压又会耦合在无速度传感观测其中,带来转速、角度观测偏差,严重时甚至影响观测器稳定性,导致系统不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案中,动态恒速标定测试法通用性较差,动态加减速标定测试法适用性差、持续时间较长,分段近似饱和模型辨识法准确度以及适用性欠佳,静态磁链电流拟合模型辨识法计算量及数据量较多、磁链数据存在直流偏置或零点漂移,以及在线辨识法导致系统不稳定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用于获取同步电机的饱和模型参数,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自饱和系数,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
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为连续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或者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为分段正负脉冲等值电压。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流调整第一d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d轴电压在第一d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d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流调整第一q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q轴电压在第一q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q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一d轴电流对应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d轴电流对应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d轴自饱和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一q轴电流对应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q轴电流对应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q轴自饱和系数。
优选地,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交叉耦合系数,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同时注入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
根据所述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以及第二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交叉耦合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起始电压方向相同,且至少在部分时间段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方向相反;
或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起始电压方向相反,且至少在部分时间段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方向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饱和模型辨识系统,用于获取同步电机的饱和模型参数,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自饱和系数,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辨识单元和第二辨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辨识单元,用于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
所述第二辨识单元,用于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
优选地,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交叉耦合系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辨识单元;
所述第三辨识单元用于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同时注入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根据所述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以及第二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以及根据所述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交叉耦合系数;
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为连续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或者分段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所述第一辨识单元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所述第二辨识单元包括第二调整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流调整第一d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d轴电压在第一d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d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流调整第一q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q轴电压在第一q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q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饱和模型辨识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分段向同步电机注入d轴电压和q轴电压,可在静态离线状态下完成饱和模型辨识,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极大提升了通用性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还根据不同电流状态调整注入电压设定值,既保证了电流采样准确性,又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转子抖动,同时还可尽可能消除求取磁链过程中连续积分引入的累计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中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中另一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中又一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中获取交叉耦合系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中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第二q轴电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中另一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第二q轴电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饱和模型辨识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通过在不同时间激发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既保证了电流采样准确性,又可有效减少或避免转子抖动,同时还可尽可能消除求取磁链过程中连续积分引入的累计误差,从而提高了饱和模型辨识的准确性,以及提升了辨识方法的通用性。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用于获取同步电机的饱和模型参数,上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自饱和系数,本实施例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
在该步骤中,通过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使同步电机绕组中产生足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即在旋转坐标系中的直轴(d轴)产生足够大的直轴(d轴)电流(id),使其达到能够使同步电机处于非线性饱和程度。上述第一d轴电压需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电压幅值没有具体要求,只需能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
在计算d轴自饱和系数时使用的第一d轴电压可直接采用注入到定子绕组的电压。为使计算结构更加精确,上述第一d轴电压也可通过采样定子绕组电压获得。并且为了保证后续的辨识计算准确,上述第一d轴电压(在通过采样方式获取时)、第一d轴电流数据获取可包含数据延迟校准、零漂校准、逆变器非线性补偿校准等环节。
步骤S12: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
在步骤S11类似地,该步骤通过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使同步电机绕组中产生足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即在旋转坐标系中的交轴(q轴)产生足够大的交轴(q轴)电流(iq),使其达到能够使同步电机处于非线性饱和程度。上述第一q轴电压需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电压幅值没有具体要求,只需能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
在计算q轴自饱和系数时使用的第一q轴电压可直接采用注入到定子绕组的电压。为使计算结构更加精确,上述第一q轴电压也可通过采样定子绕组电压获得。并且为了保证后续的辨识计算准确,上述第一q轴电压(在通过采样方式获取时)、第一q轴电流数据获取可包含数据延迟校准、零漂校准、逆变器非线性补偿校准等环节。
上述步骤S11中,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及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与步骤S12中,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及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需在不同时间执行,且执行的先后不做限定。
上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通过分段(即不同时间段)向同步电机注入d轴电压和q轴电压,可在静态离线状态下完成饱和模型辨识,在保证准确度的情况下极大提升了通用性需求。与现有连续脉冲电压注入辨识方法相比,上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需要辨识的系数较少,且无需复杂多项式拟合,运算相对较小,所需控制器存储空间要求较低,辨识准确度较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d轴电压21(第一q轴电压)可为连续正负脉冲等值电压,其可使同步电机绕组中对应产生第一d轴电流22(第一q轴电流),并且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的第一d轴电压21(第一q轴电压)的脉冲周期数只需大于或等于一个周期即可,辨识速度快。当然,为了提高辨识的准确性,可增加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的第一d轴电压21(第一q轴电压)的脉冲周期数。
为了尽可能消除求取磁链过程中连续积分引入的累计误差,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d轴电压31(第一q轴电压)为分段正负脉冲等值电压,其可使同步电机绕组中对应产生第一d轴电流32(第一q轴电流)。也就是将一个周期的第一d轴电压(第一q轴电压)分为两部分:激发出正向的第一d轴电流32(第一q轴电流)的部分和激发出负向的第一d轴电流32(第一q轴电流)的部分,并在两部分增加预设时长的中断(即零电压),中断时长可根据需要调整。
此外,还可在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中注入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时,根据不同电流状态调整注入电压设定值。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根据第一d轴电流42调整第一d轴电压41,使得第一d轴电压在第一d轴电流42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d轴电流42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以及根据第一q轴电流调整第一q轴电压,使得第一q轴电压在第一q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q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即在激发的电流较小时采用低电压注入,在激发的电流较大时采用高电压注入,这样一方面可保证电流采样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可尽可能减小电压注入过程中转子抖动的影响,并且还可有效避免小电感同步电机由于电流上升太快导致辨识过程中过流或电流采样不准确,提升了辨识方法通用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中,根据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根据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一d轴电流对应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例如第一d轴电流的多个采样点处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具体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方式计算),并且为了保证磁链计算准确度,此步骤可包括必要的滤波、直流偏置、零漂处理等操作;然后根据多个第一d轴电流对应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例如最小二乘法等)获取d轴自饱和系数,也就是饱和模型中的d轴自饱和系数。
类似地,上述步骤S12中,根据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首先,根据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一q轴电流对应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例如第一q轴电流的多个采样点处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方式计算),为了保证磁链计算准确度,此步骤可包括必要的滤波、直流偏置、零漂处理等操作;然后,根据多个第一q轴电流对应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例如最小二乘法等)获取q轴自饱和系数,也就是饱和模型中的q轴自饱和系数。
上述饱和模型参数还可包括交叉耦合系数,如图5所示,相应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除了图1所示的步骤外,还包括:
步骤S51: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同时注入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以激发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
上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均需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同一周期内),且电压幅值没有具体要求,只需能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即d轴和q轴交叉耦合特性)的电流。
特别地,为尽可能避免在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注入到定子绕组过程中同步电机的转子发生抖动,如图6所示,上述第二d轴电压61和第二q轴电压63的起始电压方向相同,并分别激发定子绕组产生第二d轴电流62和第二q轴电流64,且一个周期至少在部分时间段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方向相反;或者,如图7所示,第二d轴电压71和第二q轴电压72(分别激发定子绕组产生第二d轴电流72和第二q轴电流74)的起始电压方向相反,且(一个周期)至少在部分时间段内,第二d轴电压71和第二q轴电压73的方向相同。
步骤S52:根据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以及第二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为了保证磁链计算准确度,此步骤可包括必要的滤波、直流偏置、零漂处理等操作。
步骤S53:根据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例如最小二乘法)获取交叉耦合系数。
此外,上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还可包括饱和模型输出步骤,以将上述辨识获得的磁链、电感饱和模型中参数(d轴自饱和系数、q轴自饱和系数、交叉耦合系数)输出。从而在电机控制器的后级模块应用时,可通过分段插值拟合操作,求取任意d、q轴电流对应的磁链和电感。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饱和模型辨识系统,该系统用于获取同步电机的饱和模型参数,且饱和模型参数包括自饱和系数。本实施例的饱和模型辨识系统可集成到驱动同步电机运行的电机控制器,并包括第一辨识单元81和第二辨识单元82,上述第一辨识单元81和第二辨识单元可由电机控制器结合在其上运行的软件构成。
第一辨识单元81用于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
在第一辨识单元81通过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使同步电机绕组中产生足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即在旋转坐标系中的直轴(d轴)产生足够大的直轴(d轴)电流(id),使其达到能够使同步电机处于非线性饱和程度。上述第一d轴电压需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电压幅值没有具体要求,只需能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第一辨识单元81在计算d轴自饱和系数时使用的第一d轴电压可直接采用注入到定子绕组的电压。为使计算结构更加精确,上述第一d轴电压也可通过采样定子绕组电压获得。并且为了保证后续的辨识计算准确,上述第一d轴电压(在通过采样方式获取时)、第一d轴电流数据获取可包含数据延迟校准、零漂校准、逆变器非线性补偿校准等环节。
第二辨识单元82用于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
类似地,第二辨识单元82通过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使同步电机绕组中产生足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即在旋转坐标系中的交轴(q轴)产生足够大的交轴(q轴)电流(iq),使其达到能够使同步电机处于非线性饱和程度。上述第一q轴电压需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电压幅值没有具体要求,只需能够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第二辨识单元82在计算q轴自饱和系数时使用的第一q轴电压可直接采用注入到定子绕组的电压。为使计算结构更加精确,上述第一q轴电压也可通过采样定子绕组电压获得。并且为了保证后续的辨识计算准确,上述第一q轴电压(在通过采样方式获取时)、第一q轴电流数据获取可包含数据延迟校准、零漂校准、逆变器非线性补偿校准等环节。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可为连续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或者分段正负脉冲等值电压。并且,第一辨识单元81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第二辨识单元82包括第二调整子单元,其中: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d轴电流调整第一d轴电压,使得第一d轴电压在第一d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d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q轴电流调整第一q轴电压,使得第一q轴电压在第一q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q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此外,上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交叉耦合系数,相应地,上述饱和模型辨识系统还可包括第三辨识单元,该第三辨识单元用于向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同时注入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并采样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以及根据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以及第二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最后根据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交叉耦合系数。
本实施例中的饱和模型辨识系统与上述图1-7中对应实施例中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细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本设备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饱和模型辨识设备9,该设备9具体可以是用于驱动同步电机运行的电机控制器,如图9所示,该饱和模型辨识设备9包括存储器91和处理器92,存储器91中存储有可在处理器9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处理器92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饱和模型辨识设备9与上述图1-7对应实施例中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细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本设备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步骤。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上述图1-7对应实施例中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细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且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本设备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饱和模型辨识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界面切换设备、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用于获取同步电机的饱和模型参数,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自饱和系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所述第一d轴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所述第一d轴电压的幅值足以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
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所述第一q轴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所述第一q轴电压的幅值足以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为连续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或者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为分段正负脉冲等值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流调整第一d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d轴电压在第一d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d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流调整第一q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q轴电压在第一q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q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一d轴电流对应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d轴电流对应的d轴磁链和d轴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d轴自饱和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一q轴电流对应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q轴电流对应的q轴磁链和q轴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q轴自饱和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交叉耦合系数,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同时注入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
根据所述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以及第二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交叉耦合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饱和模型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起始电压方向相同,且至少在部分时间段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方向相反;
或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起始电压方向相反,且至少在部分时间段内所述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的方向相同。
7.一种饱和模型辨识系统,用于获取同步电机的饱和模型参数,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自饱和系数,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辨识单元和第二辨识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辨识单元,用于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d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d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d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自饱和系数;所述第一d轴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所述第一d轴电压的幅值足以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
所述第二辨识单元,用于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注入第一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一q轴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流获取所述同步电机的q轴自饱和系数;所述第一q轴电压包括正电压和负电压,且所述第一q轴电压的幅值足以激发出同步电机饱和效应的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饱和模型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饱和模型参数包括交叉耦合系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辨识单元;
所述第三辨识单元用于向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同时注入第二d轴电压和第二q轴电压以激发所述同步电机的d轴饱和特性和q轴饱和特性,同时采样所述同步电机的定子绕组的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根据所述第二d轴电压、第二d轴电流、第二q轴电压以及第二q轴电流计算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以及根据所述多个第二d轴电流和第二q轴电流对应的d、q轴相互交叉耦合影响的磁链和电感,通过辨识拟合方式获取交叉耦合系数;
所述第一d轴电压和第一q轴电压为连续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或者分段正负脉冲等值电压;所述第一辨识单元包括第一调整子单元,所述第二辨识单元包括第二调整子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d轴电流调整第一d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d轴电压在第一d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d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所述第二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q轴电流调整第一q轴电压,使得所述第一q轴电压在第一q轴电流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小于在第一q轴电流大于预设幅值时的电压幅值。
9.一种饱和模型辨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的步骤。
CN201911018911.6A 2019-10-24 2019-10-24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9950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911.6A CN110995091B (zh) 2019-10-24 2019-10-24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18911.6A CN110995091B (zh) 2019-10-24 2019-10-24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5091A CN110995091A (zh) 2020-04-10
CN110995091B true CN110995091B (zh) 2023-06-20

Family

ID=70082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8911.6A Active CN110995091B (zh) 2019-10-24 2019-10-24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50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1362B (zh) * 2020-05-07 2022-04-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双脉冲高频方波电压注入永磁同步电机电感快速辨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324A (zh) * 2011-03-30 2012-10-31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电机电感参数辨识方法及其实现系统
CN106655941A (zh) * 2017-01-24 2017-05-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7425775A (zh) * 2017-07-04 2017-12-0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最小二乘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系统
CN109672383A (zh) * 2018-12-25 2019-04-2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CN110112975A (zh) * 2019-05-14 2019-08-09 安徽首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324A (zh) * 2011-03-30 2012-10-31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电机电感参数辨识方法及其实现系统
CN106655941A (zh) * 2017-01-24 2017-05-1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7425775A (zh) * 2017-07-04 2017-12-0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最小二乘法的永磁同步电机参数辨识系统
CN109672383A (zh) * 2018-12-25 2019-04-2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CN110112975A (zh) * 2019-05-14 2019-08-09 安徽首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参数在线辨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5091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923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imating differential inductances in an electric machine
EP2453248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inductances of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achine
KR100761928B1 (ko) 영구 자석 센서리스 제어를 위한 셀프 튜닝 방법 및 장치
EP2693628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ductance parameters of synchronous electric machine and realization system thereof
CN110311611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和系统
EP2589142B1 (en) Permanent magnet generator inductance profile identification
CN110165959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自抗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149080B (zh)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JP6671500B2 (ja) 電気モーター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3241986B (zh) 一种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346812B (zh) 压缩机控制参数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008724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CN110995091B (zh)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915303B1 (ko) 전동기의 영전류 클램핑 현상 최소화를 위한 맥동 고주파전압 주입축 변환 센서리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331153B1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permanent magnet motor
CN110995075B (zh) 饱和模型辨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10352A (zh) 电机旋变初始转子位置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Bugsch et al. High-bandwidth sensorless control of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achines in the low-and zero-speed range
CN111049440A (zh) 同步电机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及存储介质
JP3675192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気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用制御装置
CN113422546A (zh) 采用脉振正弦电压扫描的永磁同步电机初始位置检测方法
CN113691181A (zh) 电机电感检测方法、装置以及电机控制器、存储介质
JP2018085851A (ja) 可変磁束モータの電流制御方法、及び電流制御装置
CN108155837B (zh) 永磁电机控制系统延时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1162717A (zh)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初始位置角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