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3818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3818A
CN110993818A CN201911201023.8A CN201911201023A CN110993818A CN 110993818 A CN110993818 A CN 110993818A CN 201911201023 A CN201911201023 A CN 201911201023A CN 110993818 A CN110993818 A CN 110993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groove
display
interlayer dielectric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10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艳芹
许传志
朱修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010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38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3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层间介质层和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位置具有凹槽,所述金属层至少覆盖所述凹槽的侧壁。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称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功耗、效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诸多优点,使它在目前在众多显示设备上得到应用,例如应用于电视机和移动设备上。为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有效的封装,使显示面板各功能层与大气中的水汽、氧气等成分充分隔开。显示面板的品质的好坏影响着OLED制造工艺的良率。
现有技术制作的显示面板的质量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层间介质层和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域,所述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位置具有凹槽,所述金属层至少覆盖所述凹槽的侧壁。
另外,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层间介质层;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槽深在0.4微米至0.6微米之间。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在进入层间介质层后,会被凹槽内的金属层阻挡,从而避免了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进入显示区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另外,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层间介质层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层间介质层的厚度的比值在0.5至0.9之间。
另外,所述凹槽为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环形凹槽。
另外,所述环形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凹槽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即使有部分水汽、氧气穿过最外围的环形凹槽内的金属层,也会被内围的环形凹槽的金属层阻隔,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进入显示区域,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另外,所述凹槽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间隔设置,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环形结构。
另外,所述环形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另外,所述凹槽在所述显示区朝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上的槽宽大于或等于3微米。
另外,所述金属层填充满所述凹槽。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进一步确保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
相应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层间介质层,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并能减小显示面板的寄生电容,避免显示面板因寄生电容过大而发生整体功耗增加、信号产生延迟的现象;由于层间介质层为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结构,对水氧的阻隔性能不佳,使得空气中的水汽、氧气能够经由层间介质层进入显示区域,造成显示区域内的器件受到水汽的侵蚀,通过在层间介质层位于非显示区域的位置设置凹槽,且金属层至少覆盖凹槽的侧壁,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层间介质层在非显示区域的结构由原有的整层层间介质层改变为层间介质层与金属层交替设置,由于金属的水氧阻隔性强于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水氧阻隔性,空气中的水汽、氧气难以透过金属层,因此,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空气中的水汽、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进入显示区域,确保了显示区域内的器件不会受到水氧侵蚀,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层间介质层一种形状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层间介质层另一种形状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层间介质层又一种形状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100,具体结构如图1及图4所示,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板1、层间介质层2和金属层3,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1和非显示区域102,金属层3设置于非显示区域102,层间介质层2位于非显示区域102的位置设有凹槽20,金属层3至少覆盖凹槽20的侧壁201。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0的OLED器件工作时需要从阴极注入电子,要求阴极功函数越低越好,但阴极通常采用铝、镁、钙等金属材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波,极易与渗透进来的水汽和氧气发生反应。另外,水汽和氧气还会与OLED器件的空穴传输层以及电子传输层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都会引起OLED器件的失效。因此对OLED器件进行有效的封装,使OLED器件的各功能层与大气中的水汽、氧气等成分充分隔开,就可以大大延长OLED器件的寿命,从而延长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非显示区102围绕显示区101设置,实际应用中非显示区102也可以与显示区101并排设置,本实施方式并不对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的相对位置关系作具体限定。此外,图2所示的非显示区102和显示区101均为矩形,实际应用中非显示区102和显示区10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形、半圆形及三角形等,本实施方式并不对非显示区102和显示区101的形状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层间介质层2,能够起到绝缘的作用,并能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寄生电容,避免显示面板100因寄生电容过大而发生整体功耗增加、信号产生延迟的现象;由于层间介质层2为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结构,对水氧的阻隔性能不佳,使得空气中的水汽、氧气能够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造成显示区域101内的器件受到水汽的侵蚀,通过在层间介质层2位于非显示区域102的位置设置凹槽20,且金属层3至少覆盖凹槽20的侧壁201,也就是说,在垂直于显示面板厚度方向X的方向Y上,层间介质层2在非显示区域102的结构由原有的整层层间介质层改变为层间介质层2与金属层3交替设置,由于金属的水氧阻隔性强于氧化硅和氮化硅的水氧阻隔性,空气中的水汽、氧气难以透过金属层3,因此,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空气中的水汽、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确保了显示区域101内的器件不会受到水氧侵蚀,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层3为钛-铝-钛的叠层结构,利用高温金属钛作韧化元素,利用钛层良好的变形能力,能够防止裂纹尖端的形成,从而使得Ti-Al-Ti层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损伤容限性能,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此外,在实际应用中,金属层3为显示面板100的电源线,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金属层3可以与显示面板100中阵列层的走线同一工艺制备,从而能够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流程。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方式中,基板1可以为玻璃基板、CPI(透明聚酰亚胺)、PI(聚酰亚胺)、PET(高温聚酯)以及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本实施方式并不对基板1的材质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基板1。
具体的说,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在层间介质层2远离基板1一侧的挡墙4和封装层5,挡墙4设置在非显示区102,封装层5包括邻近层间介质层2的第一无机封装层51、设置在第一无机封装层51远离层间介质层2一侧的有机封装层52,第一无机封装层51覆盖显示区101并延伸至覆盖挡墙4,有机封装层52覆盖显示区101内的第一无机封装层51。进一步的,封装层5还包括第二无机封装层53,第二无机封装层53覆盖有机封装层52和未被有机封装层52覆盖的第一无机封装层51。也就是说,在显示区101内,第二无机封装层53直接设置在有机封装层52上,而在显示区101之外的非显示区102内,由于没有有机封装层52,第二无机封装层53直接设置在第一无机封装层51,这样,第二无机封装层53、有机封装层52和第一无机封装层51共同实现对显示面100板的封装。由于无机封装层的密封性能好,但硬度较大,有机封装层的硬度较小,但透水汽,通过采用无机-有机-无机叠层结构的封装层5,能够在确保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性能的同时,不影响显示面板100的弯折能力。
可行地,第一无机封装层5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53的材质优选为氧化硅,有机封装层52的材质优选为亚克力,可以采用CVD(化学气相沉积)或者溅镀等镀膜方式制作封装无机氧化硅层,采用喷墨打印等方式制作亚克力层,封装层5起到隔绝水氧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空气与显示器件层接触,同时不影响屏体光学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封装层5的厚度范围为8至10微米。此种厚度范围的封装层5能够在隔绝水氧、防止显示器件层被腐蚀的同时,使得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了显示面板100因厚度过厚而影响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TFE封装过程中,有机封装层52固化前为液态,流动性较大,难以精确控制其扩散,使得其容易流出,导致示面板100封装效果变差。因此,通过将有机封装层52设置在显示区101,挡墙4设置在显示区101外围的非显示区102,使得挡墙5能够起到避免有机封装层52外溢的作用,从而确保了显示面板100在X方向上的的封装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20贯穿层间介质层2。也就是说,位于层间介质层远离基板1一侧的金属层3会经由凹槽20与基板1接触。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确保Y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在进入层间介质层2后,会被凹槽20内的金属层3阻挡,从而避免了Y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具体的说,图1所示的挡墙4部分设置在金属层3上,第一无机封装层51覆盖未被挡墙4覆盖的金属层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层间介质层为氧化硅和氮化硅的叠层结构,其厚度在0.4微米至0.6微米之间,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20的槽深也在0.4微米至0.6微米之间,也就是说,凹槽20的槽深与层间介质层2的厚度相同,以确保凹槽20贯穿层间介质层2。
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金属层3填充满凹槽20,但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金属层3也可以仅覆盖凹槽20的侧壁201,可以达到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的说,图2所示的挡墙4部分设置在金属层3上,第一无机封装层51覆盖未被挡墙4覆盖的金属层3,且第一无机封装层51填充满凹槽20。
如图3所示,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挡墙4与金属层3间隔设置,第一无机封装层51完全覆盖挡墙4以及金属层3。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并不对金属层3的设置位置作具体限定,金属层3设置在非显示区10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面板100中,凹槽20均贯穿层间介质层2,在实际应用中,凹槽20还可以部分贯穿基板1,从而确保Y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在进入层间介质层2后,会被凹槽20内的金属层3阻挡,避免了Y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
参见图4,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20可以为围绕显示区域101的环形凹槽。
优选地,环形凹槽为多个,多个环形凹槽在Y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图4中环形凹槽包括第一环形凹槽201和第二环形凹槽202为例,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即使有部分水汽、氧气穿过最外围的第一环形凹槽201内的金属层3,也会被内围的第二环形凹槽202内的金属层3阻隔,从而进一步避免了Y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环形凹槽的数量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位于非显示区102的层间介质层2上设置不同数量的环形凹槽。此外,图4所示的环形凹槽围成矩形结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围成圆环形、三角形等,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环形凹槽的结构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5,本实施方式中的凹槽20为多个,多个凹槽20间隔设置,形成围绕显示区域101的环形结构。
优选地,环形结构为多个,多个环形凹槽在Y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图5中环形结构包括第一环形结构201和第二环形结构202为例,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使得即使有部分水汽、氧气穿过最外围的第一环形结构201内的金属层3,也会被内围的第二环形结构202内的金属层3阻隔,从而进一步避免了Y方向上的水汽和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环形结构的数量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位于非显示区102的层间介质层2上设置不同数量的环形结构。此外,图4所示的环形结构围成矩形结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围成圆环形、三角形等,本实施方式并不对环形凹槽的结构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4至图5中的凹槽20在基板1上的投影图形均为直线形状,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所示,凹槽20在基板1上的投影图形也可以为曲线形状。通过此种结构的设置,能够增大金属层3与层间介质层2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的阻挡空气中的水汽、氧气经由层间介质层2进入显示区域101,确保了显示区域101内的器件不会受到水氧侵蚀,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凹槽20在显示区101朝向非显示区102的方向上的槽宽大于或等于3微米。此种宽度范围的凹槽20能够确保金属层3具有足够的宽度阻隔水汽,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显示面板100的封装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面板200,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凹槽20的深度小于层间介质层2的厚度。也就是说,凹槽20为不贯穿层间介质层2的盲孔。优选地,凹槽20的深度与层间介质层2的厚度的比值在0.5至0.9之间。此种比值范围能够确保图形化后的层间介质层2具有较佳的水氧阻隔性能,从而确保显示面板200的封装性能。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其具有较佳的封装性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层间介质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所述层间介质层具有凹槽;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至少覆盖所述凹槽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层间介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层间介质层的厚度;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层间介质层的厚度的比值在0.5至0.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凹槽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所述多个凹槽间隔设置,形成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显示区朝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上的槽宽大于或等于3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填充满所述凹槽。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911201023.8A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0993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1023.8A CN110993818A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01023.8A CN110993818A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3818A true CN110993818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88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1023.8A Pending CN110993818A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381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5847A (zh) * 2020-07-03 2020-10-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97282A (zh) * 2021-04-01 2021-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113937236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4122121A (zh) * 2021-11-02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588007B2 (en) 2021-06-03 2023-02-21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22644A (ja) * 2014-05-22 2015-12-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992263A (zh) * 2017-04-01 2017-07-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US20170244061A1 (en) * 2016-12-28 2017-08-24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07719213U (zh) * 2018-01-19 2018-08-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585676A (zh) * 2018-11-28 2019-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311054A (zh) * 2019-07-16 2019-10-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22644A (ja) * 2014-05-22 2015-12-1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244061A1 (en) * 2016-12-28 2017-08-24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992263A (zh) * 2017-04-01 2017-07-2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CN207719213U (zh) * 2018-01-19 2018-08-10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585676A (zh) * 2018-11-28 2019-04-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0311054A (zh) * 2019-07-16 2019-10-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7236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937236B (zh) * 2020-06-29 2023-04-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785847A (zh) * 2020-07-03 2020-10-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001478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097282A (zh) * 2021-04-01 2021-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US11588007B2 (en) 2021-06-03 2023-02-21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122121A (zh) * 2021-11-02 2022-03-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077517A1 (zh) * 2021-11-02 2023-05-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122121B (zh) * 2021-11-02 2024-04-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381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068715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US1003803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JP7203763B2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US6624568B2 (en) Multilayer barrier region containing moisture- and oxygen-absorbing material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10084155B2 (en) OLED display
CN10946183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728196B (zh) 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898164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US6624572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sealing the same
US7932670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20068143A1 (en) Adhesive sealed organic optoelectronic structures
CN104517999A (zh) 显示装置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US8866384B2 (en) OLED display
CN110165071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130075737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8258153B (zh) Oled器件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190026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201132A1 (zh) 封装结构、显示装置
US20090009055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21135069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261456B1 (ko) 보호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KR2016009316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7179914A (ja) El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637470B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