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87559A -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87559A
CN110987559A CN201911252695.1A CN201911252695A CN110987559A CN 110987559 A CN110987559 A CN 110987559A CN 201911252695 A CN201911252695 A CN 201911252695A CN 110987559 A CN110987559 A CN 110987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plate
slide
cover plate
side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26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昌
周史良
张海洋
张西强
赵飞
李金龙
兰住声
诺穆
范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ino Fir Jinqi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ino Fir Jinqi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ino Fir Jinqi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ino Fir Jinqiao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269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875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987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875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2813Producing thin layers of samples on a substrate, e.g. smearing, spinning-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盖片与载玻片配合组成用于标本处理的检测组件,盖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表面两侧外缘设有向侧壁,两侧壁下端面与下表面平行,下表面与侧壁之间形成一凹部,凹部与载玻片贴合时形成储液腔,凹部靠近前端部形成进液口,前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引流部,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引流壁,引流部、引流壁及载玻片之间围成引流腔,引流腔与储液腔连通;引流部包括下表面的前端部依次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第二引流板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引流柱。该发明检测过程中减少气泡的产生,提高了检测精准和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标本的处理方法通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生物标本进行检测。通常反应室即为标本与反应液进行反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要尽量避免气体的产生,又需要适当的减少反应流体的用量,因此,通过在一端加入反应液,盖子与载玻片片的贴合的平面是呈一定倾斜角度的,利用流体的重力以及狭窄空间对于液体的虹吸现象,使反应液进入反应室,并且将其中的气体赶出,反应室被反应液充满。
通常载玻片上的标本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若干反应,用来检测标本性能,因此,标本的制备和反应要求严格,在传统标本检测过程中,用于生物标本处理方法和自动处理仪器检测中,试剂(反应液)中的气泡存在是检测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下,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精度,造成对仪器和试剂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是提供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该盖片能够减少检测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提高检测精准度,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所述盖片与载玻片配合组成用于标本处理的检测组件,所述盖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两侧外缘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壁,两所述侧壁下端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所述下表面与侧壁之间形成一凹部,所述凹部与载玻片贴合时形成储液腔,所述凹部靠近前端部形成进液口,所述前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引流部,所述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引流壁,所述引流部、引流壁及载玻片之间围成引流腔,所述引流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引流部包括下表面的前端部依次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引流板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引流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片与载玻片配合使用时,引流部、引流壁和载玻片共同围成引流腔,引流腔能够将液体引流到储液腔,引流壁还防止液体溢出载玻片的外缘,引流部还有助于液体进入储液腔的整个宽度范围,通过毛细虹吸的作用,引流腔的液体进入到储液腔内。
凹部与载玻片贴合时,即两侧壁、下表面和载玻片共同围成储液腔,实现反应液与标本在储液腔进行反应。
反应液滴落到引流柱上,沿引流柱通过第二引流板及第一引流板进入储液腔。滴落到引流柱的反应液在第二引流板的宽度方向扩散,继续向下流到第一引流板的整个宽度范围并向储液腔的整个宽度延伸充满整个储液腔,引流柱的设置有助于减少引流腔内气泡的形成,从而减少气泡在储液腔内的存留,保证检测的效果,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7~10º,所述第二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60~70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引流板设置小角度,可以使储液腔内的反应液蒸发量减小,第二引流板设置稍大的角度可以扩大引流腔的体积,也便于第二引流板上的反应液在重力下的流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柱为沿第二引流板向外延伸的逐渐变细的锥体,所述锥体斜向上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反应液沿着锥体向下扩散流动,使反应液流动的更平稳,不易产生气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引流板,所述第三引流板为楔形,第三引流板包括上斜面和下斜面,所述上斜面的一端与上表面连接,所述下斜面的一端与第二引流板连接,第三引流板的前端嵌入引流柱后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反应液滴落在第三引流板的上斜面上时,反应液可以从上斜面向下流到前端并沿其下斜面流入到第二引流板上,再从第二引流板流到第一引流板并进入储液腔;通过设置第三引流板,可以使反应液流动平稳,减小气泡的产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侧壁相互平行且等高,所述侧壁的下端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为0.05~0.7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盖片与载玻片贴合时,由于毛细虹吸作用,引流腔的液体可以通过进液口进入到储液腔内,载玻片上的标本能够被反应液覆盖,载玻片可以根据需要水平放置或呈一定角度,当载玻片呈适当角度设置时,可以采用叠置方式,达到节约一定空间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侧壁之间宽度小于载玻片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凹部与载玻片贴合时,凹部与载玻片之间能够形成储液腔,用于反应液与标本的反应。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片的后端部设有卡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片的卡接部与仪器的连接部为卡接,通过卡接部实现盖片按照仪器预定轨迹对盖片进行相应驱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片的前端部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侧壁垂直并水平向两侧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连接到仪器的外部机械结构上,可以使盖片沿着限位轨道进行动作,外部机械结构按照预定的方案对盖片进行相应的拉动、归位等动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片上表面设有减重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重凹槽可以减轻盖片的总重量,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重凹槽外缘还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盖片的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片为耐热透明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片与载玻片配合组成用于标本处理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通常需要在高温下维持数分钟,所以需要耐高温并且透明材料制成,保证盖片即能耐高温有可以便于观察反应液与标本的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在盖片与载玻片配合使用时,引流部、引流壁和载玻片共同围成引流腔,引流腔能够将液体通过虹吸作用引流到储液腔,引流壁还防止液体溢出载玻片的外缘,引流部有助于液体进入储液腔的整个宽度范围;通过设置引流柱,可以减少在加入反应液时产生的气泡,保证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盖片与载玻片贴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示,1、盖片;11、前端部;12、后端部;13、上表面;131、减重凹槽;14、下表面;141、侧壁;142、引流壁;2、载玻片;3、凹部;4、进液口;5、引流部;51、第一引流板;52、第二引流板;53、第三引流板;531、上斜面;532、下斜面;6、引流腔;7、引流柱;8、卡接部;9、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6所示,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1,盖片1与载玻片2配合组成用于标本处理的检测组件,盖片1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下表面14两侧外缘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壁141,两侧壁141下端面与下表面14平行,下表面14与侧壁141之间形成一凹部3,凹部3与载玻片2贴合时形成储液腔,凹部3靠近前端部11形成进液口4,前端部11向外延伸形成引流部5,侧壁141向外延伸形成引流壁142,引流部5、引流壁142及载玻片2之间围成引流腔6,引流腔6与储液腔连通;引流部5包括下表面14的前端部11依次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引流板51和第二引流板52,第二引流板52与下表面14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引流板51与下表面14之间的夹角;第二引流板52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引流柱7。
在盖片1与载玻片2配合使用时,引流部5、引流壁142和载玻片2共同围成引流腔6,引流腔6能够将液体引流到储液腔,引流壁142还防止液体溢出载玻片2的外缘,引流部5还有助于反应液进入储液腔的整个宽度范围,通过毛细虹吸的作用,引流腔6的反应液进入到储液腔内。
凹部3与载玻片2贴合时,即两侧壁141、下表面14和载玻片2共同围成储液腔,实现反应液与标本在储液腔进行反应。
反应液可以直接滴落到引流柱7上,沿引流柱7通过第二引流板52及第一引流板51进入储液腔,滴落到引流柱7的反应液在第二引流板52的宽度方向扩散,向下流到第一引流板51的整个宽度范围并向储液腔的整个宽度延伸充满整个储液腔,引流柱7的设置有助于减少引流腔6内气泡的形成,从而减少气泡在储液腔内的存留,保证检测的效果,提高检测效率。
第一引流板51与下表面14之间的夹角为7~10º,第二引流板52与下表面14之间的夹角为60~70º。
第一引流板51设置小角度,可以使储液腔内的反应液蒸发量减小,使反应液进入储液腔时流动平缓,减少气泡的产生;第二引流板52设置稍大的角度可以扩大引流腔6的体积,也便于第二引流板52上的反应液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
引流柱7为沿第二引流板52向外延伸的逐渐变细的锥体,锥体斜向上设置。
引流柱7可以使反应液沿着锥体向下扩散流动,使反应液流动的更平稳,不易产生气泡。
前端部11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引流板53,第三引流板53为楔形,第三引流板53包括上斜面531和下斜面532,上斜面531的一端与上表面13连接,下斜面532的一端与第二引流板52连接,第三引流板53的前端嵌入引流柱7后侧。
当反应液滴落在第三引流板53的上斜面531上时,反应液可以从上斜面531向下流到前端并沿其下斜面532流入到第二引流板52上,再从第二引流板52流到第一引流板51并进入储液腔;通过设置第三引流板53,可以使反应液流动平稳,减小气泡的产生。
两侧壁141相互平行且等高,侧壁141的下端面与下表面14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为0.05~0.7mm。
在盖片1与载玻片2贴合时,由于毛细虹吸作用,引流腔6的液体可以通过进液口4进入到储液腔内。在进液过程中与进液口4相对的凹部3一端可以排出反应液在进入到储液腔时存留的空气。载玻片2上的标本能够被反应液覆盖,载玻片2可以根据需要水平放置或呈一定角度,当载玻片2呈适当角度设置时,反应液可以因重力作用更容易进入整个储液腔,载玻片2采用一定角度倾斜时还可以采用叠置方式,达到节约一定空间的目的。
两侧壁141之间宽度小于载玻片2的宽度。可以保证凹部3与载玻片2贴合时,凹部3与载玻片2之间能够形成储液腔,用于反应液与标本的反应。
盖片1的后端部12设有卡接部8。
盖片1的卡接部8与仪器的连接部为卡接,通过卡接部8实现盖片1按照仪器预定轨迹对盖片1进行相应驱动。
盖片1的前端部11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9,连接柱9与侧壁141垂直并水平向两侧延伸。
连接柱9用于连接到仪器的外部机械结构上,可以使盖片1沿着限位的轨道进行动作,外部机械结构按照预定的方案对盖片1进行相应的拉动、归位等动作。
盖片1上表面13设有减重凹槽131。
减重凹槽131可以减轻盖片1的总重量,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减重凹槽131外缘还起到了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盖片1的强度。
盖片1为耐热透明材质。本实施例中,盖片1选用聚碳酸酯材质。
盖片1与载玻片2配合组成用于标本处理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通常需要在高温下维持数分钟,所以需要耐高温并且透明材料制成,保证盖片1即能耐高温有可以便于观察反应液与标本的反应情况。
本实施例中,盖片1、连接柱9、卡接部8为一体成型,这样保证整体结构牢固稳定。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进行标本检测时,首先将待检测的标本放置到载玻片2上,将载玻片2放到仪器的指定位置并与仪器成一倾斜角度,当盖片1被定位在载玻片2,盖片1与载玻片2形成储液腔,标本所处的区域位于储液腔,仪器通过引流腔6加入反应液,反应液经引流柱7,第二引流板52、第一引流板51,在重力及虹吸作用下进入储液腔与标本进行接触,仪器加热,储液腔内的反应液与标本反应,通过反应的颜色记录反应结果,仪器依据预设步骤,通过卡接部8向外拉动盖片1,完成标本检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所述盖片与载玻片配合组成用于标本处理的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包括相对设置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两侧外缘设有向下延伸的侧壁,两所述侧壁下端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所述下表面与侧壁之间形成一凹部,所述凹部与载玻片贴合时形成储液腔,所述凹部靠近前端部形成进液口,所述前端部向外延伸形成引流部,所述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引流壁,所述引流部、引流壁及载玻片之间围成引流腔,所述引流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引流部包括下表面的前端部依次向上倾斜延伸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引流板中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引流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7~10º,所述第二引流板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60~70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柱为沿第二导流板向外延伸的逐渐变细的锥体,所述锥体斜向上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引流板,所述第三引流板为楔形,第三引流板包括上斜面和下斜面,所述上斜面的一端与上表面连接,所述下斜面的一端与第二引流板连接,第三引流板的前端嵌入引流柱后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壁相互平行且等高,所述侧壁的下端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为0.05~0.7mm。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壁之间宽度小于载玻片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的后端部设有卡接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的前端部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所述侧壁垂直并水平向两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上表面设有减重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片为耐热透明材质。
CN201911252695.1A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Pending CN1109875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2695.1A CN110987559A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2695.1A CN110987559A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87559A true CN110987559A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9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2695.1A Pending CN110987559A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875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2164A (zh) * 2020-05-15 2020-08-21 河南赛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盖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2164A (zh) * 2020-05-15 2020-08-21 河南赛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盖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23424C (en) Sample support
JP3995230B2 (ja) 毛細管から液体を導出するための装置
EP2226623A1 (en) Flow cell
CN110987559A (zh)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WO2023087777A1 (zh) 一种芯片检测样本定量注样的系统装置、方法与用途
JP2009543546A (ja) 核酸増幅による液体サンプル分析用使い捨て装置
CN211205965U (zh) 一种用于载玻片标本处理的盖片
CN217450212U (zh) 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系统
CN208200962U (zh) 恒温细胞记录槽
CN211865068U (zh) 一种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JP2008134126A (ja) マイクロチ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分析デバイス
CN201173893Y (zh) 平板毛细管比色皿
JPWO2009110089A1 (ja) 体液成分の分析器具
CN115125129B (zh) 一种恒温层析核酸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4659862B (zh) 血样分离载具、血样分离装置及血样处理设备
CN208177461U (zh) 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CN217910512U (zh) 防溢流塞和防溢流的提取管
EP4060017B1 (en) Assay chip
CN219122221U (zh) 一种防过量加样的检测试剂卡
CN219039079U (zh) 样本分离载具和样本分析仪
CN215640442U (zh) 一种体液样本载体结构
JP2001299730A (ja) 血漿採取具
JP2000009726A (ja) 血液濾過液容器
CN214400534U (zh) 一种数字pcr仪芯片
CN219765347U (zh) 反应池、反应装置和样本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