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2506B -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2506B
CN110972506B CN201980000032.2A CN201980000032A CN110972506B CN 110972506 B CN110972506 B CN 110972506B CN 201980000032 A CN201980000032 A CN 201980000032A CN 110972506 B CN110972506 B CN 110972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00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2506A (zh
Inventor
胡伟频
卜倩倩
姜明宵
杨照坤
苏亚龙
张平奇
张晨阳
马龙飞
张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72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2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2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2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Details
    • H01L31/0232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31/02327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the optical elements being integrated or being directly associated to the device, e.g. back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01L31/125Composite devices with photosensitive element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within one singl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01L31/1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e.g. image converters, image amplifiers or image storage devices
    • H01L31/147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e.g. image converters, image amplifiers or image storage devices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 devices sensitive to radiation all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153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e.g. image converters, image amplifiers or image storage devices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 devices sensitive to radiation all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 H01L31/1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 H01L31/167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 devices sensitive to radiation all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173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e.g.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one or more electric light sources, e.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nd electrically or optically coupled thereto 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sensitive to radiatio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light source or sources the light sources and the devices sensitive to radiation all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09G2320/045Compensation of drift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该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沿显示侧至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感光元件,第二像素区域包括沿显示侧至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感光元件,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非显示侧发出第二光线,第二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第二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显示侧发出第一光线,第一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被外界物体反射的第一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类型不同。该显示面板可以用于实现兼具指纹识别和亮度补偿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示领域中,屏占比(例如全面屏)的显示产品具有较高的视觉冲击效果,显示效果突出,成为现在智能显示终端的新宠。但是,随着屏占比的提高,用于指纹识别的模组设计成为手机终端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因而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成为研发热点。此外,显示产品中像素的发光器件(例如有机发光器件)如果长时间工作在高对比度、高亮度的状态,发光器件因不同程度的老化使得像素的发光亮度衰退不一致,导致发光不均。
发明内容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侧和与所述显示侧相对的非显示侧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像素区域。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沿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感光元件,所述第二像素区域包括沿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感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所述非显示侧发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所述第二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所述显示侧发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被外界物体反射的所述第一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所述第二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类型不同。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一个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一个所述第二感光元件。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和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区域和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由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依次叠置的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由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依次叠置的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以反射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的光,所述第二光线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方向。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包括设置朝向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侧的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包括设置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的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配置为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所述第一光线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配置为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所述第一光线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背离所述第一感光元件。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显示部分和非显示部分,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部分,所述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反射电极,并且所述第一感光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非显示部分或者与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在从所述显示侧到所述非显示侧的方向上重叠。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为所述显示侧。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或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的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侧为所述显示侧。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或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至少之一。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在第一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发光,且使得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对于入射的所述第二光线射入进行检测,并且所述第一光线形成显示图像;在第二状态,至少使得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且使得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对于入射的所述第二光线进行检测,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所述第一光线被外界物体反射后至少部分射入所述第一感光元件。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中,在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不发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在一种状态下沿线I-I的截面图;
图1C为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在另一种状态下沿线I-I的截面图;
图2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一种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
图2B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一种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以及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衬底基板;20-第二衬底基板;101-第一像素区域;102-第二像素区域;110-第一发光器件;111-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112-第一发光层;113-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20-第二发光器件;121-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122-第二发光层;123-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210-第一感光元件;211-第一感光驱动上电极;212-第一感光层;213-第一感光驱动下电极;220-第二感光元件;221-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222-第二感光层;223-第二感光驱动下电极;300-封装层;400-位置触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通常情况下,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器件(例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存储电容等。例如,在显示过程中,该像素电路可以通过固定的栅极扫描信号控制TFT的开启与否,以将与显示数据对应的电压充电至存储电容,并通过该电压的大小控制显示单元的显示,进而调整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
一直以来,TFT的工艺稳定性是影响显示屏的显示画面的主要因素。由于TFT的制作工艺存在偏差,使得多个像素电路中的各个驱动TFT的阈值电压Vth与迁移率存在特性差异,从而使得各个像素之间出现亮度偏差,导致显示屏的亮度均匀性下降,甚至产生区域的斑点或图案。另一方面,采用有机材料制备的发光器件会随着使用时间渐渐老化,并且不可恢复,且在长时间点亮区域的发光器件会老化的更快,从而导致显示画面出现残像。因此,为了解决显示装置中关于亮度均匀性和残像的技术问题,除了进行薄膜晶体管的工艺的改善之外,人们还提出了补偿技术,例如,包括像素补偿(即内部补偿)和外部补偿。
由于像素补偿无法满足所有的背板技术,因此需要透过外部补偿进行改善。目前,大尺寸显示面板通常通过结合电学补偿与光学补偿的方式对像素电路进行补偿,该方式可以整合电学补偿与光学补偿的优点,提升显示面板的均匀性。一般来说,电学补偿可以透过感测信号线获取的像素电路的电压或电流来决定补偿数据,以补偿驱动TFT的特性(例如,阈值电压和迁移率等);光学补偿可以整体上补偿显示面板的均匀性,由于光学补偿是透过光学方式进行补偿校正,因此,可以有效补偿各种原因造成的显示问题,例如可以解决在设备制程中产生的姆拉(Mura)现象等,并且光学补偿还可以实时进行,从而可以将实际发光亮度准确调节至预设亮度。
但是,对于当前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产品,难以兼顾实时光学补偿功能与指纹识别功能;而且,在指纹识别的过程中,被用户指纹所反射的光会干扰用于补偿功能的光检测器件对显示面板实际发光亮度的检测,此时所检测的亮度并非像素的发光器件的实际发光亮度,因此,如果执行亮度补偿,显示面板被调节后的实际发光亮度偏离预设亮度,从而不能实现实时亮度补偿。即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指纹识别和亮度补偿的光之间干扰严重,导致指纹识别的精度差,且补偿效果也可能变差。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显示侧和与显示侧相对的非显示侧,以及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像素区域。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沿显示侧至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感光元件,第二像素区域包括沿显示侧至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感光元件。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非显示侧发出第二光线,第二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第二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显示侧发出第一光线,第一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被外界物体反射的第一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第二光线与第一光线类型不同。例如,光线的类型不同可以是不同光线分别具有不同的偏振态或者具有同一偏振态下的偏振方向不同。例如,光线的类型可以包括线偏光、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等。例如,第二光线和第一光线都为线偏光,但是第二光线和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不同(例如彼此垂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正常显示时,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一光线可以用于构成显示图像;没有外界物体干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二光线进入第二感光元件,使得第二感光元件至少可以检测第二发光器件实际发光亮度,据此可以对第二区域进行实时亮度补偿。在识别模式时,有外界物体(例如手指、手掌等)靠近,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一光线被手指反射后携带指纹信息(亮度信息)并射入第一感光元件,使得第一感光元件可以获取指纹图像以用于实现指纹识别。此外,在识别模式中,第一感光元件和第二感光元件分别接收类型不同的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从而降低用于指纹识别和亮度补偿之间的光的干扰,并且消除或者降低被外界物体反射的光对第二感光元件的干扰,提高亮度补偿的精度,进而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待识别的外界物体可以为通过光学检测识别的手指、手掌等具有皮肤纹理的物体或者其它类型的物体。在本公开下述实施例中,以待识别的外界物体为手指的指纹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在一种状态下沿线I-I的截面图,图1C为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在另一种状态下沿线I-I的截面图。图1B所示的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图1C所示的显示面板处于识别模式。例如,显示模式下,手指没有靠近(例如没有接触)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所有子像素出射的光都用于形成显示图像;识别模式下,手指靠近(例如接触)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以进行指纹识别。例如,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光器件(例如第一发光器件110)上还会设置封装层、光学膜片、盖板或其它元件,因此,即使手指已经按压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如图1所示,手指1的指纹与发光器件仍是彼此间隔。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A的平面图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多行多列像素单元。例如,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四色的子像素,依次为红色子像素R、绿色子像素G、蓝色子像素B和白色子像素W,该四个子像素排列在一行中。例如,每个子像素占据一个像素区域。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制每个像素单元的组成,例如每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红色像素R、绿色像素G、蓝色像素B而不包括白色像素W,又例如每个像素单元可以包括红色像素R、绿色像素G、蓝色像素B以及黄色像素Y等。
继续参考图1B和图1C,该显示面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区域101和至少一个第二像素区域102,第一像素区域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一感光元件210,第二像素区域102包括第二发光器件120和第二感光元件220,且第一发光器件110的背离第一感光元件210的一侧为显示侧(图中的上侧),第一感光元件210的背离第一发光器件110的一侧为非显示侧,第二发光器件120的背离第二感光元件220的一侧为显示侧,第二感光元件220的背离第二发光器件120的一侧为非显示侧(图中的下侧)。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所发出的光的颜色的没有限制。同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发光元件以及感光元件的类型以及具体结构不作限制,例如发光元件可以为有机发光元件、量子点发光元件等,例如感光元件可以为光电二极管、光敏晶体管等。
如图1B,在正常显示时,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120件发出第一光线(虚线的箭头“↑”)以形成显示图像,以使得位于显示侧的用户可以观看到显示图像;同时,第二发光器件120发出的第二光线(实线的箭头“↑”)进入第二感光元件220以进行亮度补偿。如图1C所示,在识别模式时,用户手指1靠近显示面板,例如接触显示面板的显示侧表面,第二发光器件120发出的第二光线进入第二感光元件220以进行亮度补偿,同时,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120件发出的第一光线被手指1的指纹反射后进入第一感光元件210,第一感光元件210检测第一光线的亮度以进行指纹识别。
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显示区域的至少部分可以作为指纹识别区。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全部作为指纹识别区,该显示区域的全部由如图1B和图1C所示的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构成,例如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均匀分布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使得显示面板具有全屏指纹识别和亮度补偿功能。例如,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部分作为指纹识别区,该指纹识别区由如图1B和图1C所示的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构成,例如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均匀分布在指纹识别区内,使得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具有指纹识别和亮度补偿功能。例如,在识别模式下,对于未被手指1覆盖的区域,第一像素区域和第二像素区域可以如图1B所示显示图像。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区域和多个第二像素区域,多个第一像素区域和多个第二像素区域在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示例性的,如图1A~图1C所示,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沿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交替排布。例如,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为一组,在识别模式下,第二像素区域102出射的第一光线被手指1反射后射入同一组的第一感光元件210(参考图3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而基本上不会射入其它组的第一感光元件210,从而避免手指1的不同位置处反射的第一光线进入同一个第一感光元件210而造成指纹识别中的串扰。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对感光元件(第一感光元件、第二感光元件)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的数量对应关系不做限制。每个感光元件可以对应一个发光器件,也可以对应多个发光器件。
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第一像素区域101包括一个第一发光器件110和一个第一感光元件210,第二像素区域102包括一个第二发光器件210和一个第二感光元件220,即,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分别对应一个子像素。如此,这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的精度高,而且每个感光元件(例如第二感光元件或者如2A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感光元件和第二感光元件)可以用于检测一个子像素的发光亮度,改善亮度补偿的效果。
例如,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和一个第一感光元件,和/或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器件和一个第二感光元件,即,第一像素区域和/或第二像素区域对应多个子像素。在这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通常由于制造工艺的因素,显示面板发光不良是以区域的形式存在,一个不良区域通常包括多个子像素;而且因为指纹相对于子像素的面积较大,在一个指纹识别区域内,即便用于识别指纹的感光元件的数量小于子像素的数量,也可以获取指纹图像以用于实现指纹识别。如此,对于多个子像素的所在区域,设置一个感光元件就可以进行亮度检测或者检测足够的指纹信息,因此感光元件(第一感光元件、第二感光元件)的设置数量少,简化显示面板结构,降低成本。
下面,以图1B和1C所示的子像素(例如其中的感光元件)和发光器件一一对应为例,对本公开下述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C所示,在识别模式,可以将指纹覆盖区域的第一发光器件110关闭,从而防止第一发光器件110发出的光线对指纹识别造成干扰。如果第一发光器件110打开,其发出的光线会被指纹反射并射入第一感光元件210,导致第一感光元件210接收指纹不同位置处反射的光线,干扰指纹识别;此外,该光线被指纹反射可能射入相邻子像素中的第二感光元件220,如此,干扰第二感光元件220对第二发光器件120的亮度检测(例如检测值偏高),在执行亮度补偿后,会将第二发光器件120的实际发光亮度调节至偏离预设亮度(例如实际发光亮度偏小),即,用于指纹识别的第二发光器件220发出的第一光线的亮度偏离预设值,导致指纹识别的精度差。
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一种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图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在一种状态下的局部截面图,例如分别对应于图1B和图1C所示的显示面板。图2A所示的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图2B所示的显示面板处于识别模式。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由显示侧至非显示侧依次叠置的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由显示侧至非显示侧依次叠置的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
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由显示侧至非显示侧,第一发光器件110包括叠置的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111、第一发光层112和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第二发光器件120包括叠置的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121、第二发光层122和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例如,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110、第二发光器件120)可以为有机发光器件或量子点发光器件,发光层(第一发光层112、第二发光层122)可以为有机发光层或量子点发光层,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111、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121)和发光驱动下电极(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之一为阳极,则另一为阴极。
例如,根据显示面板的类型,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器件)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LED)发光器件等。例如,发光器件的发光层(第一发光层、第二发光层)设置为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例如红光、绿光、蓝光、黄光、白光等;例如多个像素区域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层设置为一体化以发出同一颜色的光线,例如白光、蓝光、黄光或者其它颜色的光线。
例如,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为自然光,该自然光经过发光器件除发光层以外的结构后可以转化为偏振光;上述第一光线或第二光线只是该自然光中的一个方向上的分量,为了描述方便,把发光层发出的光线拆分为包括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实际用于显示的光线为由包括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两个分量合成的光线。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例如,感光元件可以为光电二极管例如PIN型光电二极管、PN型光电二极管或其它类型光电二极管,或者感光元件可以为光电晶体管。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感光元件210和第二感光元件220例如为PN型或PIN型光电二极管,并且由显示侧至非显示侧(即图中上侧到下侧),第一感光元件21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感光驱动上电极211、第一感光层212和第一感光驱动下电极213,第二感光元件220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221、第二感光层222和第二感光驱动下电极223。感光层(第一感光层212和第二感光层222)可以包括半导体材料,该半导体材料可以为硅材料,在光照作用下,感光层产生光电荷,该光电荷可以转换为电信号(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通过该电信号可以检测射入感光元件的第一光线的亮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以透射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光且反射与第二偏振方向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的光,由此,向显示侧出射的第一光线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向非显示侧出射的第二光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设置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如此,在第二像素区域102中,第二光线具有第二偏振方向,被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反射的第一光线具有与第二偏振方向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该第一光线被指纹反射后不能透过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而射入第二感光元件220。因此,在识别模式,第一光线不会干扰第二感光元件的检测,因此第二感光元件可以检测第二发光器件120的实际发光亮度,不会受到反射光的影响,从而保证实时亮度补偿。
基于上述情形,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只要第二感光元件的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可以使得光透过,第二感光元件即可以对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亮度补偿。例如,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可以为透明或半透明电极、设置有过孔的电极或者金属光栅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感光元件包括设置朝向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侧的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例如,该金属光栅可以作为第二感光元件的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221设置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如此,对于透过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的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第二光线,在透过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221时不会被吸收,亮度不会降低,从而第二感光元件220的检测精度高。例如,第二感光驱动下电极223可以设置为反射电极,以将透射出第二感光层222的第二光线反射回第二感光层222,从而提高对射入第二感光元件220的第二光线的利用率,提高第二感光元件220的检测精度。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一光线被指纹反射后携带指纹信息(亮度),只要第一感光元件的第一感光驱动上电极可以使得光透过,该携带指纹信息的第一光线可以射入第一感光元件,从而第一感光元件可以获取指纹图像以用于实现指纹识别。例如,第二感光驱动上电极可以为透明或半透明电极、设置有过孔的电极或者金属光栅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感光元件包括设置朝向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例如,该金属光栅可以作为第一感光元件的第一感光驱动上电极。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感光驱动上电极211设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如此,对于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二发光器件120出射的第一光线,被指纹反射且射向第一感光元件210的过程中,第一光线在透过第一感光驱动上电极211时不会被吸收,亮度不会降低,从而第一光线从指纹反射至第一感光层212的过程中的透过率高,从而提高第一感光元件210的检测精度。例如,第一感光驱动下电极213可以设置为反射电极,以将透射出第一感光层212的第一光线反射回第一感光层212,从而提高对射入第一感光元件210的第一光线的利用率,提高第一感光元件210的检测精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配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第一光线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设置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121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如此,第二发光器件120向非显示侧出射的光(第二光线)全部具有第二偏振方向,向显示侧出射的光(第一光线)全部具有第一偏振方向,即,由第二发光器件120出射且被指纹反射的光不能透过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123进入第二感光元件220。如此,在识别模式下,可以消除第二发光器件120向显示侧发出的光线对第二感光元件220的干扰,提高第二感光元件220对第二发光器件120的发光亮度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亮度补偿的准确度,并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配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第一光线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111设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如此,在识别模式,被指纹反射且射向第一感光元件210的第一光线除了经过像素区域之间的间隙入射之外,在第一光线透过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111时,第一光线可以全部透过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111以入射到第一感光元件210,增加第一光线的透过率,从而提高第一感光元件210的检测精度。
例如,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和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可以设置为一体化电极,以作为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公共电极(例如公共阴极),例如,该公共电极在与发光层相重叠的部分(例如位于显示部分11中)形成为线栅,但是在其他部分(例如位于非显示部分12中)则例如形成为镂空区域(开口)以允许反射的第一光线入射,如此,可以简化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降低成本。
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示例性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第一发光器件110的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设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如此,在识别模式,对于被指纹反射且射向第一感光元件210的第一光线,该第一光线在透过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时可以全部透过而不会被吸收,亮度不会降低,第一光线从指纹反射至第一感光层212的过程中的透过率高,从而提高第一感光元件210的检测精度。此外,在显示模式,第一发光器件110可以向非显示侧出射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第一光线,从而第一感光元件210可以实时监测第一发光器件110的发光亮度,可以据此对第一发光器件110进行亮度补偿。如此,在显示模式下,显示面板的所有子像素都可以实现亮度补偿,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例如,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设置为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的情况下,第一感光元件21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发光器件110重叠。如此,在显示模式下,可以增加第一发光器件110发出的第一光线进入第一感光元件210的光通量,提高第一感光元件210的检测精度。例如,对于每组的第一像素区域101和第二像素区域102,第一感光元件210的位置偏向同一组的第二像素区域102,即,第一感光元件210至同一组的第二像素区域102的边缘距离小于至其它组的第二像素区域102的距离。如此,在识别模式,可以避免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一光线被指纹反射后射入其它组的第一感光元件而产生干扰,从而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该显示面板处于识别模式。
例如,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背离第一感光元件。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发光器件110a的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a设置为反射电极,第一发光器件110a只向显示侧出射光线,从而在显示图像情形下,第一发光器件110a的光利用率高。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显示部分和非显示部分,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显示部分,在第一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背离第一感光元件的情况下,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可以配置为反射电极,并且第一感光元件至少部分位于非显示部分或者与显示部分的边缘在从显示侧到非显示侧的方向上重叠。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像素区域(第一像素区域101、第二像素区域102)包括显示部分11和非显示部分12,第一发光器件110a位于第一像素区域101的显示部分11,第二发光器件120位于第二像素区域102的显示部分11。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a配置为反射电极,并且第一感光元件210部分位于第一像素区域101的非显示部分12。如此,第二发光器件120发出的第一光线被指纹反射后,可以斜射入第一感光元件210,而不会被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113a遮挡。像素区域的非显示部分12通常设置有信号线,例如栅线、数据线等,信号线之间会存在间隙从而使得光可以从非显示部分12透过。
需要说明是,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感光元件、发光器件的驱动电极设置为金属光栅的情况下,该驱动电极可以完全由金属光栅构成,或者该驱动电极可以包括金属光栅和透明电极构成的叠层。
金属光栅(线栅偏振片)可以为等间距设置的多条金属细线,多条金属细线相互平行,光源(例如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中包含向各个方向振动的光线,其中振动方向平行于金属光栅方向的光线可以从金属细线之间的间隙通过并形成偏振光,而振动方向与金属线栅垂直的光线不能通过金属细线之间的间隙并在金属线栅偏振片的表面发生反射。例如,金属细线的宽度可以为50~60nm,厚度(高度)可以为100~170nm,排布周期(相邻金属细线的间隔距离与一条金属细线的宽度之和)可以为90~150nm。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之一为TE光,另一为TM光。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之一为S光,另一为P光。示例性的,第一光线为S光,第二光线为P光。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光线为TE光且第二光线为TM光的情况下,TE光具有第一偏振方向,TM光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第一偏振方向和第二偏振方向垂直。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控制电路,例如控制芯片。在第一像素区域中,设置有驱动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的第一发光驱动电路,以及驱动第一感光元件的第一感光驱动电路。在第二像素区域中,设置有驱动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的第二发光驱动电路,以及驱动第二感光元件的第二补偿驱动电路。控制芯片与第一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驱动电路电连接,还可以进一步与第一感光驱动电路和第二感光驱动电路信号连接,以发送反映发光器件发光亮度的电信号、接收反映指纹信息的电信号,并控制第一发光驱动电路和第二发光驱动电路以对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进行亮度补偿。
例如,控制芯片可以为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单片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例如,驱动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等,且通过另外设置的导线、信号线等实现供电以及信号输入输出功能。例如,驱动芯片还可以包括硬件电路以及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等。硬件电路可以包括常规的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或者门阵列以及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之类的现有半导体或者其它分立的元件;硬件电路还可以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可编程逻辑设备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在检测到有用户的手指靠近时,将显示面板切换为识别模式,根据手指所在的位置,关闭手指所在区域的第一发光器件,避免第一发光器件发出光线而干扰指纹识别。
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第一感光元件检测显示面板是否被触摸以确定被触摸的位置以及指纹所在的区域。在显示模式,没有光线(第一光线)射入第一感光元件,而在识别模式,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部分光线会被指纹反射至同组的第一感光元件,根据第一感光元件的检测结果,可以判定该第二像素区域被指纹覆盖,根据所有被指纹覆盖的第二像素区域可以定位指纹的位置以及面积。
例如,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置触控结构400。例如,位置触控结构400包括多个触控单元。利用位置触控结构检测显示面板是否被触摸以及触摸的位置,并确定指纹所在的区域。例如,位置触控结构的类型可以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声波式或者其它类型。例如,电容式位置触控结构可以包括自电容型、互电容型。在外界物体(例如手指)靠近的情况下,电容式触控单元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如此,可以对显示基板的被触摸位置进行检测。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位置触控结构的具体类型以及结构不作限制。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位置触控结构可以用于检测显示面板是否被触摸,如果存在触摸,则可以将显示面板切换为识别模式,尝试获取指纹图像,以用于指纹识别。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对位置触控结构在显示面板中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制。例如,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位置触控结构可以贴合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例如,在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位置触控结构可以利用沉积、构图等非贴合的方式形成在显示面板的显示侧,例如,如图3所示,发光器件上覆盖封装层300,位置触控结构400(例如触控电极)直接形成在该封装层300的表面上。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和感光元件可设置在一个基板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基板上,而且显示面板(其中的发光器件)的用于显示图像的发光模式可以设置为顶发射也可以设置为底发射,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和非显示侧、感光元件和发光器件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发光模式确定。
例如,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为顶发射,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和第二衬底基板20,第一发光器件110a和第二发光器件12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0上,第一发光器件110a和第二发光器件120的背离第一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为显示侧,第二衬底基板20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0的背离第一发光器件110a的一侧,第一感光元件210和第二感光元件220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0上。例如,第一感光元件210和第二感光元件220可以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0的面向第一衬底基板10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0的背离第一衬底基板10的一侧。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该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
例如,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为顶发射,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b,第一发光器件110b、第二发光器件120b、第一感光元件210b和第二感光元件220b都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0b上,第一发光器件110b和第二发光器件120b的背离第一衬底基板10b的一侧为显示侧。如此,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只需要在第一衬底基板10b上进行制造感光元件和发光器件的工艺,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且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而且该方式有助于感光元件和有机发光器件(子像素)对准,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位于第一衬底基板上,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的背离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为显示侧。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该显示面板处于识别模式。
例如,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为底发射,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c和第二衬底基板20c,第一发光器件210c和第二发光器件220c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0c上,第一衬底基板10c的背离第一发光器件110c和第二发光器件120c的一侧为显示侧,第二衬底基板20c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0c的背离第一发光器件110c的一侧,第一感光元件210c和第二感光元件220c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0c上。例如,第一感光元件210c和第二感光元件220c可以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0c的面向第一衬底基板10c的一侧,也可以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0c的背离第一衬底基板10c的一侧。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该显示面板处于显示模式。
例如,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发光模式为底发射,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0d,第一发光器件110d、第二发光器件120d、第一感光元件210d和第二感光元件220d都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0d上,第一发光器件110d和第二发光器件120d的面向第一衬底基板10d的一侧为显示侧。如此,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只需要在第一衬底基板10d上进行制造感光元件和发光器件的工艺,简化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制造工艺,且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而且该方式有助于感光元件和有机发光器件(子像素)对准,提高显示面板的良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需要,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可以为透明基板或非透明基板,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等。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侧的滤色片、偏光层等光学膜片。例如,该偏光层构成圆偏光片,该圆偏光片包括层叠的线性偏光层以及四分之一波片,线性偏光层位于显示侧,该四分之一波片的轴与线性偏光层的偏光轴成45度角,因此当外部光穿过该圆偏光片之后,被转换为圆偏光,该圆偏光被显示面板中的电极反射回之后,第二次穿过四分之一波片时又被转换为线偏光,但是该线偏光的偏振方向与线性偏光层的偏光轴相差90度,而不能穿过该线性偏光层。因此,该偏光层可以吸收射向显示基板的外部光,从而降低外界环境光的干扰,提高显示基板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滤色片可以吸收部分环境光线,以降低环境光对显示图像的干扰,而且对于具有发射白光的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滤色片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子像素出射彩色光线以显示彩色图像。
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在第一状态,使得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发光,且使得第二感光元件对于入射的第二光线进行检测,并且第一光线形成显示图像;在第二状态,至少使得第二发光器件发光,且使得第二感光元件对于入射的第二光线进行检测,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第一光线被外界物体反射后至少部分射入第一感光元件。如此,显示面板可以兼具亮度补偿和识别功能(例如指纹识别),而且可以提高亮度补偿的精度,以及提高指纹识别的精度。例如,该第一状态为显示模式,第二状态为识别模式。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显示面板的结构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中,在第二状态,控制第一发光器件不发光。如此,在识别模式,防止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对指纹识别造成干扰。
对于本公开,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 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侧和与所述显示侧相对的非显示侧,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沿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感光元件;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像素区域,包括沿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感光元件;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所述非显示侧发出第二光线,所述第二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所述第二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配置为向所述显示侧发出第一光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配置为允许被外界物体反射的所述第一光线入射并进行检测,所述第二光线与所述第一光线类型不同;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由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依次叠置的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一发光层和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以及
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包括由所述显示侧至所述非显示侧依次叠置的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第二发光层和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
所述第二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以反射与所述第二偏振方向垂直的第一偏振方向的光,所述第二光线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一个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或
所述第二像素区域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和一个所述第二感光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和多个所述第二像素区域,所述多个第一像素区域和所述多个第二像素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方向上交替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包括设置朝向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侧的具有所述第二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包括设置朝向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的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二发光驱动上电极配置为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所述第一光线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驱动上电极配置为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出射的所述第一光线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具有所述第一偏振方向的金属光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线背离所述第一感光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区域包括显示部分和非显示部分,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显示部分,所述第一发光驱动下电极配置为反射电极,并且所述第一感光元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非显示部分或者与所述显示部分的边缘在从所述显示侧到所述非显示侧的方向上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为所述显示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或者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一侧的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其中,
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一侧为所述显示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或者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第一感光元件和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电晶体管至少之一。
1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
在第一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发光,且使得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对于入射的所述第二光线进行检测,并且所述第一光线形成显示图像;
在第二状态,至少使得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光,且使得所述第二感光元件对于入射的所述第二光线进行检测,所述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所述第一光线被外界物体反射后至少部分射入所述第一感光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不发光。
CN201980000032.2A 2019-01-04 2019-01-04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Active CN1109725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70457 WO2020140279A1 (zh) 2019-01-04 2019-01-04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2506A CN110972506A (zh) 2020-04-07
CN110972506B true CN110972506B (zh) 2022-09-20

Family

ID=70038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0032.2A Active CN110972506B (zh) 2019-01-04 2019-01-04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6155B2 (zh)
CN (1) CN110972506B (zh)
WO (1) WO20201402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8434B (zh) * 2019-01-29 2021-04-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739431B (zh) * 2019-12-09 2021-09-11 大陸商廣州印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 資料傳輸系統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CN111969124B (zh) * 2020-08-17 2023-05-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GB2622730A (en) * 2021-12-21 2024-03-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CN116685168A (zh) * 2023-06-28 2023-09-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038A (zh) * 2017-06-09 2017-1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WO2018029442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Touch screen display
CN108183110A (zh) * 2018-01-12 2018-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57856A (zh) * 2018-07-31 2018-12-07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液晶显示屏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1241B1 (ko) * 2005-05-16 2006-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제조방법
JP4934498B2 (ja) * 2007-05-17 2012-05-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式光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ジッター補正方法
TWI412160B (zh) * 2009-04-27 2013-10-11 Innolux Corp 發光二極體、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CN103869489B (zh) * 2014-03-12 2017-02-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显示系统
KR20180061482A (ko) * 2016-11-28 2018-06-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20190096965A1 (en) * 2017-04-10 2019-03-28 Arubixs Inc. Flexible Solar Graphics Display
CN109145702A (zh) * 2017-06-15 2019-01-04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感测器
TWI652806B (zh) * 2017-09-08 2019-03-01 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嵌設有指紋感測器的平板顯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KR102400868B1 (ko) * 2017-09-28 2022-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8647606B (zh) * 2018-04-28 2020-07-1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977475B2 (en) * 2018-07-09 2021-04-13 Silicon Display Technology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29442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imited Touch screen display
CN107425038A (zh) * 2017-06-09 2017-1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8183110A (zh) * 2018-01-12 2018-06-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57856A (zh) * 2018-07-31 2018-12-07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液晶显示屏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40279A1 (zh) 2020-07-09
CN110972506A (zh) 2020-04-07
US11296155B2 (en) 2022-04-05
US20210083018A1 (en) 2021-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2506B (zh) 显示面板及其操作方法
US10720558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chip and apparatus with reduced screen defect
CN109088009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85870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7425038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152141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CN108604296B (zh) 发光指纹识别面板及包括其的指纹识别显示装置
JP5364227B2 (ja) 読み取り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100201275A1 (en) Light sensing in display device
US10163984B1 (en) Display with embedded components and subpixel windows
US20190278968A1 (en) Fingerprint sensor packag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7320970B2 (ja) 表示装置
US11681395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etection method by using display device
KR20080060127A (ko) 유기전계발광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시스템
CN11140345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52146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02831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747665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039697A1 (en) Detection device
US2022032859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test method thereof
CN111443514A (zh) 显示面板、指纹识别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30329036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204093A1 (zh) 一种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US11646301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147696A1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